医生过年后该不该换工作带病坚持工作

张维:医护人员带病坚持工作不提倡
  “自己打着点滴,还忙着开单接诊。”近日,徐州一名带病工作的女护师走红网络,网友看了照片后,纷纷赞其“好敬业”。这名医护人员她叫张静,是云龙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管护师。“真的没什么,其他医生、护士也常有这种情况。”张静说。(《现代快报》7月11日)
  自己有病在身还强忍着为患者提供服务,其“轻伤不下火线”的敬业确实可佳,但笔者认为,这也是医师的无奈,更是医师这个行业的无奈。
  不论在那一行业工作的人,身体有恙肯定是要先治病、再休息,等身体完全恢复后再轻装上阵投入到工作岗位上。这既是对医师人性化的关爱,又是从医院人的身体健康安全角度上考虑。尤其是在医疗行业,医师有病更应当及早隔离和治疗,医师整天都要与病人接触,如果自己病情得不到有效根治,很可能导致自身病菌的传播,殃及到医院其他病号。
  然而,从医师行业来说,医生是个苦差事,比如:频繁值守连班、夜班,往往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二十几个小时;不能享受法定节假日;需要常态加班,几乎每天都不能按时下班,甚至下夜班之后还要继续工作;被侵占了休班、休假、节假日,往往也不能休,也没有加班费等等。久而久之,医生身心疲劳、健康受损,个人生活和家庭也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当前医患矛盾日益加剧,各种袭医事件也屡有发生。特别是那些已经在医生岗位上的父母,他们大多数都不愿意自己子女再从事医生这个行当了。即便有的在校学医,那也只是弄个毕业证,给自己今后进入社会找工作备个“通行证”而已。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才导致现在很多医院人手不够,医师带病坚持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笔者认为,从某种角度上讲,关心爱护医生就是关心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身体有病痛时,都要找医生,而医生一次次帮我们去除病痛后,难道我们不感激他们吗?不值得关心爱护他们吗?说白了,医生就是我们生命健康的保护神。因此说,要想医护人员不带病坚持工作,我们不仅在医生待遇上、生活上予以细心关照,而且也要像对待教师一样关心爱护医生,进而在全社会真正形成人人尊敬医生、爱护医生的良好氛围。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维
(作者:张维&&编辑:姬学涛)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荆楚网(cnhubeigw)、最武汉(zuiwuhan01)官方微信。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带病坚持工作事迹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带病坚持工作事迹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当医生很辛苦,但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医生|病人_凤凰资讯
“当医生很辛苦,但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她一进来就大哭大叫,就连陪同的丈夫都被咬了一口。”曾朝芬回忆。因为许多病人不了解病情原理,生病后不少人会就此颓废,对未来失去信心。
原标题:“当医生很辛苦,但选择了就要坚持下去”曾朝芬医生正在给病人检查病情 记者 敖一航 摄区中医院医生曾朝芬身患甲状腺肿瘤,仍然带病工作坚守岗位,她说看到病人好了就很欣慰重庆晨报永川读本记者 敖一航 报道每天早上8点半,54岁的曾朝芬医生就按时来到区中医院门诊坐诊。望、闻、问、切……这一忙就是整整一天。“永川十大名医、重庆市名中医。”这是贴在“曾朝芬名医工作室”门口的文字介绍。然而名头之下,鲜为人知的是,曾朝芬医师身患甲状腺肿瘤。身体不适,带病工作,她用行动诠释何谓“医者父母心”。行医32年治愈无数病人提起曾医生,她的病人都竖起大拇指:“曾医生的好,没得说!”1983年,曾朝芬从泸州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在一线医疗阵地,她坚守了整整32年。曾医生擅长脑血管、神经、消化道等系统疾病的诊治,经验丰富。行医几十年,曾朝芬接诊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上周,医院来了一个情绪激动的肺部肿瘤术后女病人。“她一进来就大哭大叫,就连陪同的丈夫都被咬了一口。”曾朝芬回忆。因为许多病人不了解病情原理,生病后不少人会就此颓废,对未来失去信心。多年的行医经验,曾朝芬知道,必须先稳定病人情绪。因为,往往此类病人是被巨大的心理负担拖垮,保持良好的心态,再通过中药调理,心理疏导,恢才有希望。“你不要激动,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也是癌症病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曾朝芬的话让前来看病的十几位病人大吃一惊:曾医生,你怎么会……这句话,揭开了曾医生身上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去年三月,对于曾朝芬来说是个灰色的月份。在单位组织的例行体检中,曾朝芬被查出患上甲状腺肿瘤。暂别自己热爱的工作岗位,对于曾医生来说,很难接受。但对于一个行医几十年的专家级医生来说,她深深知道:她必须接受手术治疗。3月5日,已经得知患病的曾朝芬,如往常一般坚守工作岗位,这天她接诊了28个病人。3月8日,单位放假,曾朝芬将一张印有“因出差耽误几天,敬请谅解”字样的标语贴在工作室门口。“一定要每天来值班,耐心解释病人咨询的问题。”曾朝芬向实习生交代。下午两点半,曾朝芬走进了中医院手术室。“我会死在手术台上吗?”曾朝芬问。给她动手术的人,正好是曾朝芬在泸州医学院学习时的“大师兄”,也是著名的外科手术专家。“你放心,我会竭尽全力。”大师兄说。术后,曾朝芬出现了暂时性失语情况,住院的时间,许多在曾医生这儿看过病的人得知消息后,涌到了病房看望曾医生。看见病人好了就很欣慰住院7天后,曾朝芬不忍接受病人们的关心,向医院提出了提前出院的请求。不久她提出:“我要回医院上班。”这一想法立刻遭到了家人反对:“不得行,你这种情况应该天天吃药,提前退休在家休养。”或许只有和她生活了几十年的丈夫理解,要让妻子离开她热爱的工作岗位不太可能。“没有人能够阻止她。”“太好了,曾医生你终于回来了。”3月19日曾朝芬回到了医院工作室,病人们欢呼雀跃,对于他们来说,见到曾医生,或许就代表着治愈的希望。但也有细心的病人发现,曾医生瘦了,说话声音小了,看病时,还要不时喝水润嗓。他们不知道,曾朝芬正忍着伤口的巨大疼痛为他们看病。直到现在,曾朝芬还得定期复查病情,每天服药。每天下午5点半下班后,她都得打针治疗。“我告诉年轻人,既然选择当医生,就要坚持下去。”她时常告诉学生,医生这份职业会很辛苦,但当医治好的病人对你充满感激时,那份欣慰会让你充满成就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96288
播放数:655207
播放数:51876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带病坚持工作”可以休矣!
  “带病坚持工作”,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一直就被视为一种优良品行,被舆论所推崇、嘉许甚至鼓励。这种思维的滥觞可能源自于战争年代的“轻伤不下火线”,因为那时候有着一种远比一个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更重要的东西需要护卫和坚守——比如神圣的国土、民族的气节、国家的尊严……战争年代遗传下来的某些“惯性思维”,是否仍应成为今人的思维模式?
  譬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就有反思的必要。时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医疗保险体制改革,正是为了从物质上保证每个国民的生存质量,而“健康至上、生命至尊”这一理念,也同样应成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固守于我们的价值体系之中。
  随便翻开一本英雄、劳模的先进事迹汇编,为他们的事迹感动的同时,也会发现“十个英模八个病”。是因为他们以自我牺牲(健康或生命)换得了这份荣誉,还是舆论只将褒奖的眼光盯着那些为工作而奉献健康甚至生命的人?
  笔者供职于教育系统,应该说工作环境的安全系数要比砖窑、煤矿、隧道高出许多,可我每年都能从媒体上看到同行们猝死于讲台前、办公桌旁,或是晕倒在下班路上的新闻。前不久,还看到过苏南一位刚刚年届不惑的女校长癌症手术后放弃休息,最终倒在校园里的消息。感佩于他们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也很“自私”地想,工作真的比一个人的生命还重要?家庭里失去一名重要成员、教育界失去一位优秀教师、地球上失去一个鲜活的生命,与少上几周课、丢下几个月工作相比,到底孰轻孰重?
  带病坚持工作,有些是强烈事业心的驱使,但不可否认有些乃是制度所逼。比如,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就明文规定,除了因公出差或公派学习,凡事假、病假都要自己请人代班,并扣发奖金、津贴,超过一定时限还要扣发工资。所以,不少教师小病能扛就扛,扛不住也就是抽空打个点滴再继续上班。
  当然,也有很人性化的单位。我的一位同学在美读完博士后找了家高科技企业就业。这家企业的员工都可以享受到天数不等的带薪病假。请假很简单,假期在三天之内的,只要打个电话给上司说你因病不能上班就行;假期在三天以上的,需要医生开的病假单。如果病情较重,需要长时间恢复的,先用上你这一年的病假,如果病假不够用,还可以用上你下一年的病假,而这期间的工资津贴都是分文不扣的。
  我国从去年开始启动了“带薪休假”制度,在“带薪休病假”这一点上,是否也应尽快“与国际接轨”?这样的话,就不需要那么多人带病坚持工作,甚至病倒在工作岗位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生带病坚持工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