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来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迈向更高级发展阶段的明确宣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对于我们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日,习近平同志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新常态。他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他在中南海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1月9日,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的演讲中,集中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指出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在12月9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详尽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并强调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一重要论断将新常态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日,在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的中外企业家代表座谈时,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对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新发展、新突破提出了明确要求。他强调,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这是我们做好经济工作的出发点。
  科学认识当前形势,准确研判未来走势,必须历史地、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这一科学判断和重大决策。习近平同志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用“九看”的思想方法全面分析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一是从消费需求看,二是从投资需求看,三是从出口和国际收支看,四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看,五是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六是从市场竞争特点看,七是从资源环境约束看, 八是从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看,九是从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看。只有立足于这“九看”,才能更准确、更深刻、更全面地认识到,新常态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是制定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的重要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增长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既要深化理解、统一认识,又要坚持发展、主动作为,努力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不断增强调结构、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发展新常态之所以“新”,不仅在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若干新的特征,而且包含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包含新的思想方法、新的工作理念。
  新的战略方针,突出体现为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不应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必须明确,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讲GDP,而是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必须准确把握这种发展条件和发展要求的变化,更加自觉地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我国迈上更高级发展阶段必须越过的坎。因此,组织经济活动,既要看发展,又要看基础;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注重GDP增长,更要注重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提高。
  新的制度条件,突出体现为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在新常态下,要实现新发展、新突破,制胜法宝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牵引是经济体制改革,而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市场与政府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分工配合、协调共进。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一个新突破,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只有市场、政府两个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法治予以切实保障,才能更好地保障新常态下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的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为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是新常态下必须掌握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如,经济下行压力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的问题,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问题,等等。只有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有效破解前进中的难题,发展才能打开新的空间。正是针对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提出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举措,比如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提出“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建设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区,等等。
  新的工作理念,突出体现为不为压力所动的战略定力。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敢作为、勇担当;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这些要求在新常态下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习近平同志突出强调的是敢于担当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攻坚克难的力量,以及“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责任意识。面对新常态下的经济减速,一些人患上“换挡焦虑症”,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要沉住气、有调控定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面对经济结构调整中最为突出的化解产能过剩问题,他强调,再难也得干,要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向历史和人民交代。在新常态下,既要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也要保持强大战略定力;既要有忧患意识,也要有历史耐心。只要一步一个脚印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就会在新常态下把握新机遇、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
  显而易见,在这些新的战略方针、新的制度条件、新的思想方法和新的工作理念引领下,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呈现新的状态,展现许多新的亮点。主要表现在:第一,深化改革带来新变化,释放了市场活力,营造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第二,服务业蓬勃发展,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我国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第三,经济运行质量有所提升, 2014年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8%,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第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来新的增长点,与互联网有关的新业态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已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第五,引进来、走出去成效明显,“一带一路”等战略稳步实施,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并驾齐驱”;第六,基于国民高储蓄和长期积累的国家净资产,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很大,回旋余地比较大,宏观调控“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总之,我国经济“换挡不失势”,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实现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的“双中高”目标。
  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要清醒认识到,新常态开拓了通往新繁荣的康庄大道,创造了新的战略机遇,提供了新飞跃的要素、条件、方法和环境。但机遇要变成现实,还有待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积极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切实完成转方式、调结构的历史任务。因此,既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保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战略转折的平常心;更要下大决心、大气力引领新常态,面对新挑战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还需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绝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某种新的稳态,更不是说我国目前的现状便是新常态。如果把现状认作新常态,新常态就变成对现状的消极默认,从而失去其蕴含的进取精神。目前的状态只是新常态的一个起始点,它正引领我国经济进入一种综合动态优化过程:某些特征正在生成、发展、壮大,另一些特征则在弱化、改变或者消失。简言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一个有着确定愿景、随实践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有专家认为,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指的是多重因素变化的综合优化过程。它指向的是中高速增长、质量效益提高、生态效应改善、可持续性增强的良性组合,指向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个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
  此外,新常态是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若干阶段性特征所作出的新的理论概括,有确定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实践要求,对这一概念不能泛化和滥用,更不能在其他领域其他问题上随意贴标签。必须科学理解其内涵,精准界定其外延,切实领会其精神实质。
(责编:袁勃、文松辉)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观点集粹|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您的位置: &
如何确立合意的中国经济新常态
优质期刊推荐  (6)对资不抵债的企业实行破产清盘和破产保护下的重整,化大震为小震,释放风险。
  (7)盘活由于粗放增长方式造成的死资产存量,例如各地“晒太阳”的开发区等。
  第二,辅之以适当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持宏观经济的基本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这两句话十分重要。增加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意味着增加赤字。目前我国预算赤字离公认的警戒线还有一些距离,增加赤字还有一定的空间。另外,增加赤字有两种办法:一是增加支出,一是减少收入。在目前的状况下,我倾向于更多地采用普惠式的减税的办法,因为现在一个大问题是企业家们对未来缺乏信心,没有投资积极性。一定要改善营商环境,提高他们的信心。在货币政策上,要把去杠杆和提供必要的流动性结合起来。
  当务之急:切实推进改革
  推进改革开放是应对当前形势和确立我们所希望的新常态的治本之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作出了准确的界定,这就是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其实这一目标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就已经提出来了。当时的表述是:“发挥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20年后重提这一体制目标,并环绕这一基本目标部署了上百项具体的改革任务。现在我们需要以“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为标尺,总结十八大移来各项改革的进展,部署下一步的工作。
  早在十八大召开前后,就已经按照建立竞争性市场体系的方向进行了一些试验性的改革,比如企业注册登记的便利化、营业税改增值税等等。这些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过去许多年领导一再号召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却一直未能实现。最近几年,在上述改革的推动下,服务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使我国就业情况在GDP增速下降的情况下得以保持较好的状态。改革小试牛刀尚且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果,这就表明,为了应对当前面临的困难,加快改革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从目前的情况看,政府职能改革、简政放权已经取得进展。现在需要注意的,一是要防止回潮,二是要继续向纵深发展,通过制定企业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和政府职权的正面清单,形成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正式制度。
  以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和以理顺中央地方关系为重点的财政改革进展情况比较正常,现在还需要筹划解决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近年来,虽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份额有所下降,但是国有企业掌握着大量重要资源并且在许多重要行业中处于支配地位,因此国有经济的状况如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效率高低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改变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状况,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国有企业改革作出了许多重要决定。现在看来,亟需加快对于这些决定的实施。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正在进行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的试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进行自贸区试验的意义在于适应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大趋势,“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目前正开始在其他地区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的经验。这意味着对外开放新局面的全面展开。行政领导部门要从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的大局着眼,为开辟这个新局面作出贡献。
  民营企业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目前许多企业家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应当借鉴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扶持民营中小企业的经验,组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切实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
  现代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离不开政府在创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作为。目前在反腐高压态势下,政府官员“乱作为”的情况有收敛,但“不作为”的情况却有所蔓延。王岐山书记以前说过,先治标后治本,用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我觉得在反腐高压势态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应当大力加强制度反腐,把权力关到法治的笼子里。与此同时,要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说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原则,加快建立官员职权的正面清单,使官员行使职权有规可循。
  (作者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宝钢经济学教席教授。本文根据作者在日第7期上海金融家沙龙暨第75期中欧陆家嘴金融家沙龙的演讲整理。)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
本文链接:/data/88756.html
同主题阅读
同作者阅读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如何理解经济新常态
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经济减速须有全面认识。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不必过于惊慌  2014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行走势,首季GDP增速为7.4%,远低于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1-4月以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也普遍低于预期。  
当前,就业岗位反而新增到1221万。2012年经济更是达到改革开放以来除去特殊时期(1989年、1998年等)以来的最低值,只有7.8%,加大要素投入的力度和制度改进,通过技术创新,这种经济下行是良性的,是经济增长规律使然,是内部结构调整使然,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惊慌,下滑幅度远超中国。另外,看三季度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稳定才能稳定预期。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机遇自身的历史比较,经济增速放缓至9.2%,2010年印度增长速度为10.1%。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调结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从出口导向型国家来看,韩国,新增就业岗位是1068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减速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是经济增长规律使然,是内部结构调整使然。相比过去8%以上甚至更高的有“水分”的增长速度,7%左右的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更加适合中国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与以往的增速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第三,GDP季度环比折年率从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速下滑到当年四季度的4。到了2011年,但就业状况并未因此而恶化。  
当前,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6%)所增加的1204万就业岗位还多。今年以来GDP增速进一步放缓,甚至比十多年来经济最高速的2007年(增速14,2011降至7。以印度为例,2013年降至4.9%,经济增速放缓也处可承受范围之内,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的新周期,重新界定增长预期,而应提高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能力,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但是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从内部环境看,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经济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要面临的“新常态”,如果形势出现恶化再调整不迟,进而真正让经济提质增效.4%的增速是2010年以来的低点,但并未及上一轮下降幅度之大。  
二是横向比较而言。比如2010年经济增速为10.8%、中国台湾都在下滑。中国7%的“新常态”并不取决于外部参照物,由于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增加,我国经济承受失衡的能力正在增强,可以承受稍微低一些的增长速度。一是纵向比较而言,与年相比,本轮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对缓和。2008年雷曼倒闭后,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另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幅度相对较小,尽管今年一季度7.0%,2012年为5.3%、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增长下行压力和结构失衡的矛盾,同时包括利率市场化、打破价格垄断定价。  
因此,政策和改革的着力点就要实现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通过“供给管理”加强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也就增加了宏观经济中的有效供给。宏观经济形势如何还要在观察一段时期、新加坡,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动荡,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急速下行,中国当前增长速度当然是放缓了,但是放在全球横向比较来看.0%。而本轮下行速度则相对缓和。现在不宜大幅调整政策,如果政策有大的调整会加剧市场对形势恶化的预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几乎两位数的增长,为1266万。这一数字,改变......
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经济减速须有全面认识。对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下行不必过于惊慌  2014年,中国经济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下行走势,首季GDP增速为7.4%,远低于年年均增长9.3%的水平,1-4月以来的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也普遍低于预期。  
当前,就业岗位反而新增到1221万。2012年经济更是达到改革开放以来除去特殊时期(1989年、1998年等)以来的最低值,只有7.8%,加大要素投入的力度和制度改进,通过技术创新,这种经济下行是良性的,是经济增长规律使然,是内部结构调整使然,对此我们不必过于惊慌,下滑幅度远超中国。另外,看三季度经济形势的变化,政策稳定才能稳定预期。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主要是机遇自身的历史比较,经济增速放缓至9.2%,2010年印度增长速度为10.1%。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速下行是调结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从出口导向型国家来看,韩国,新增就业岗位是1068万人,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减速幅度明显小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是经济增长规律使然,是内部结构调整使然。相比过去8%以上甚至更高的有“水分”的增长速度,7%左右的增长更加注重质量,更加适合中国中等收入国家的发展水平,这与以往的增速在性质上是不同的。  
第三,GDP季度环比折年率从2008年二季度的10.3%急速下滑到当年四季度的4。到了2011年,但就业状况并未因此而恶化。  
当前,从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6%)所增加的1204万就业岗位还多。今年以来GDP增速进一步放缓,甚至比十多年来经济最高速的2007年(增速14,2011降至7。以印度为例,2013年降至4.9%,经济增速放缓也处可承受范围之内,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过渡的新周期,重新界定增长预期,而应提高经济增速放缓的承受能力,把精力更多的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但是新增就业人数达到历史最高峰,从内部环境看,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阶段性特征,是中国经济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都要面临的“新常态”,如果形势出现恶化再调整不迟,进而真正让经济提质增效.4%的增速是2010年以来的低点,但并未及上一轮下降幅度之大。  
二是横向比较而言。比如2010年经济增速为10.8%、中国台湾都在下滑。中国7%的“新常态”并不取决于外部参照物,由于我国就业弹性系数增加,我国经济承受失衡的能力正在增强,可以承受稍微低一些的增长速度。一是纵向比较而言,与年相比,本轮下行周期的幅度和速度都相对缓和。2008年雷曼倒闭后,世界经济已由国际金融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进入深度转型调整期。另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幅度相对较小,尽管今年一季度7.0%,2012年为5.3%、人力资本积累以及劳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化解增长下行压力和结构失衡的矛盾,同时包括利率市场化、打破价格垄断定价。  
因此,政策和改革的着力点就要实现由“需求管理”向“供给管理”转变,通过“供给管理”加强经济社会中的薄弱环节,也就增加了宏观经济中的有效供给。宏观经济形势如何还要在观察一段时期、新加坡,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剧烈动荡,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急速下行,中国当前增长速度当然是放缓了,但是放在全球横向比较来看.0%。而本轮下行速度则相对缓和。现在不宜大幅调整政策,如果政策有大的调整会加剧市场对形势恶化的预期。相比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均几乎两位数的增长,为1266万。这一数字,改变......
“新常态”不是一个静态目标,而是一个动态的系统目标。它意味着在降低速度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动市场化改革...
首先,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这个词本身就是矛...
10月26日至29日,在这里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鎵?弿鎴栫偣鍑诲叧娉ㄤ腑閲戝湪绾垮?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提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