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中日军方人士变动怎样看待两国根本分歧

您可能也喜欢:
馆藏&135401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您所在的位置:
邱震海:保钓人士返港 一系列问题仍无解
12:12:27 &&&&来源: 湖北招生考试网
  核心提示:14名保钓人士已经返港,但钓鱼岛主权的争端不可能落幕。邱震海先生认为,钓鱼岛问题看上去好像是一个主权争议,但实质上它反映了当今美日和中国之间的一种新型&冷战&格局,在该问题上中日双方不可能达成共识,无休无止的冲突必然发生,那么,如何有效保钓,保钓背后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则是全中国上下应该思考的问题。
  凤凰卫视8月17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安东:各位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时事开讲》。被日邦抓获的、抓扣的这14名中国方面的保钓人士的命运在几天是备受各方的关注。在今天的日本内阁是召开了一个临时会议,在会议当中,就协商决定强制遣返这14名保钓人士回国。我想这样的结果多少能让国人在这两天一颗悬着的心能稍微平静下来了,而这次的保钓行动也可以说基本上以保钓人士平安回国画上了一个句号,但是如果说我们进一步的考量和思考一下这一次的行动对于中日之间在主权争议问题上的解决到底起到了多大的帮助,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那今天的节目现场,我们也请到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先生,来听一听邱先生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什么样的分析和点评,邱先生,你好。
  邱震海:你好。
  安东:那么我们看,按照我们节目的播出时间来推算的话,我相信14名保钓人士包括我们的记者蒋晓峰应该已经是安全抵达香港了,那么咱们就一个一个问题来分析,那首先要请问您对于这次日本对这个保钓人士的遣返决定,您怎么看?
  邱震海:保钓人士返港 一系列问题仍无解
  邱震海:当然这本身我认为如果我们初前的话来说是坏事中的略微还好一点,因为我们跟两年前的詹其雄船长的事件相比,当时日本是咄咄逼人的,他完全按照所谓他的国内法来处置、来审判。
  然后,当时十天时间过了以后,他又再继续延长,然后中方不断地加大外界压力,尤其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当时亲自出马之后,然后他才被迫放人,而且在这个交涉过程当中,当时我们知道这个日方是非常强硬的,他所谓的法制国家,以他的国内法来审判,那么这次我们知道两天时间,从头到尾不到48小时。那么,现在当然日本人自己也找了一个台阶下,他说他们没有妨碍我们公务,难以以妨碍公务罪对他们起诉等等。但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们知道这主要是由于两个,第一个是中国外交压力在加大,而且从前天晚上,前天傍晚开始,坦率的讲,这个中国民间,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媒体不断地大幅报道,而且中国外交部、中国政府不断地施加压力,那么再加上两年前的这个詹其雄船长的事件使日本方方面面都感到一些压力,所以我认为做出这么一个决定应该说是一件坏事,但是是坏事当中的有一些好事,而现在我觉得这次的整个事件,它有一个效应,当然这个终极问题没解决,像刚才你说的,我等一下再谈,但有一个效应我认为就是使日本方面,第一次感受到了就中方在保钓问题上的,他具体的一些觉醒,而且实实在在的使这个钓鱼岛问题具有争议化。
  因为我们知道日本无论是自民党政府还是,尤其是现在民主党政府,他一贯都是否认钓鱼岛问题有争议的。你中国说这个钓鱼岛是你的,我不承认,这个用我们以前的话来说有一点,当然后面这两个词用在节目上可能不太合适,有一点无赖。因为这本身它是一个有争议的东西,然后人家现在完全否认这个争议,所以这样的话,才会导致无论是两岸还是香港不断地有保钓人士进入它的海域,然后进行去登岛,然后使这个问题第一次暴露在全世界的面前,让人家感到确实这个地方是有争议的,所以这个效应某种程度是达到了,虽然是付出了很多的代价,而且未来的很多终极目的也没有完全的完成,如何解决我们也不知道,但这个效应是达成了,而且坦率的讲,从钓鱼岛问题未来可能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当中,我认为这种争议话,国际化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我认为将会越来越重要的,成为中日在钓鱼岛问题上主要的一个纷争的焦点。
  那么,从日本方面做法上,我觉得至少今天放人,我认为还是坏事当中一个比较明智的决定。那么,日本方面应该说这次相对来说也有一些克制的做法,比如说它撞船的力度,比如它前面就前天下午,这个到目前为止,以我们掌握的相对有效的资料而言,我们还不能做出完全的研判。日本方面到底是有意的克制,以至于让这个香港的保钓船进入钓鱼岛的海域,然后登上钓鱼岛,还是有一些现在的很多朋友在说有一些阴谋论的思维等等,这个我们不作揣摩,因为我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有限。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认为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坏事,但是现在有一些好的效应,那么到今天晚上为止,在我们迎接几位保钓人士,尤其是我们的同事蒋晓峰和他的摄影师之余,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初前的总结。
  安东:那么,说到这个终极目标,您觉得现在再回头看一看这次的事件,那么中日之间主权的这些争端,一些本质性的问题、核心的问题到底有没有因为这次事件得到一些解决?
  邱震海:刚才我说了一个效应,这个效应是钓鱼岛的问题的争议化,因为它的背景,日本方面是否认争议的,那么现在使这个问题用一种非常突发的形式、非常激烈的形式暴露在全世界的媒体的面前。那么,从这一木效应上说,它的效应有一点达到,但是后面的终极问题老实说一个都没解决。终极问题首先最深沉的包括主权归属,有关主权归属的争议,当然任何一个现实主义者都知道这个主权归属的争议在中日之间,在可预期的未来是难以解决的,但是争端的方式老实说等一下我再讲。我们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有很多的反思,因为保钓我们知道风起云涌,在过去40年间,那么两岸都有,尤其是香港。
  那么,在这个保钓过程当中非常的英勇悲壮,但是在实际的效果来说是成效,相对来说是有限的。当然,这次的是继2004年当时中国大陆的保钓船登陆之后的又一次登陆,那么它有一定的效应,但是未来这种争端的方式到底如何进行,老实说现在两岸三地人们还没有一个完整系列的思考。具体来说就像这样的保钓方式一方面我们是非常愿意支持的,从民族感情,而且大家也是感同身受的,尤其是从前天傍晚开始,当十几位保钓人士包括我们的记者被抓扣之后,大家的心全都悬在那里,这个而且中国政府的压力、民间的压力、舆论的压力。但是,对于未来这种争端的方式到底如何展开,老实说我们大家现在心里头还又不解,所以我认为这次等一下我们要详细讨论的一个问题。另外这次非常关键的,前天我注意何亮亮先生在这里也作过评论,他说有一个香港的保钓船这次完成这项任务了。坦率的讲,让人感到有一丝丝的悲哀,当时我们自然就会发出疑问,两岸的保钓人士他到底在哪里。大陆方面我们显然也有些许的失望,坦率的讲。在台湾方面就能让人失望了。
  这次香港的保钓渔船出发的时候本来是想路径台湾,然后联合上台湾的保钓渔船一块去的,结果想不到船还没到台湾,台湾的当局就已经说,你如果入镜,我就把你作为非法入镜渔逮捕,然后也不给补给,也不给什么的,到最后香港的保钓船暂时没有后勤支援的情况下,孤身进入钓鱼岛海域的。尤其是最近几天,我们注意到马英九方面好像畏手畏脚,非常厉害。据今天我们收到的消息说,台湾媒体报道,台湾当局内部的最高的准则就是在钓鱼岛问题上,在保钓问题上不予大陆联手,以免在日本或是全世界面前造成一种印象说是两岸在联手保钓,所以我认为这个马英九方面确实让人失望。所以两岸的官方、两岸的民间这次毫无动情,倒是我们的香港同胞,这个素来不太为人所信任的香港的中国人作出一个英勇悲壮的举动,这一点其实我觉得两岸的中国人都应该有点反思才可以。
  安东:好,谈到这里,稍事休息,广告回来继续和邱先生一起来探讨,不要走开。
  安东:好了,我们接下来再来带您聚焦一下作为这一次保钓行动当中的另外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就是记者,我们报道记者蒋晓峰还有摄影师梁培景和其他的一些保钓人士一起被日方扣押,而且还被带上了手铐,对此有很多的评论就认为,这种做法其实严重的损害了记者采访权,因为记者作为第三方履行工作,他们的权利是应该受到保护的,那谈到这个问题,邱先生想听听您是怎么看的?
  邱震海:记者被戴手铐 日本践踏国际准则
  邱震海:我认为这个日本方面这次给记者带来手铐,因为昨天晚上我从外地回到香港以后,然后10点半打开我们中文台的《全球连线》节目正好在播出我们李淼之前在那霸港口拍回来的东西,蒋晓峰我们看到显然他是戴着手铐的,因为上面有衣服遮着,而且我们的摄影师是被蒙着头,被托下去的。那么,从日本方面来说,显然是把我们的两位新闻工作者,他随船采访跟保钓人士混为一谈了。当然,我们任何一个中国人,我们都有自己的民族感情,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但在那艘船上,蒋晓峰当然是随船记者,就像任何一个国家的新闻记者一样,你可以是这个国家的公民,但是你随军采访,你的身份不是军人,你的身份是新闻记者。所以,任何一个国家,我想这是国际法的一个常识,就是你一个国家的军队不可以把对方的随军记者也视为是对方敌军的士兵,我想这是一个(00:09:13英文)的东西,但是我们的日本的邻居显然不知道,或者他们知道装作不知道。
  所以,我想问的是这次给我们记者戴上手铐或者整个把记者跟保钓人士一样作为逮捕,这个甚至在今天下午注意到(00:09:30英文)在报道所有的保钓人士和我们的记者被运送回来的,它的标题是说七名行动者,保钓的行动者,显然是把我们的新闻记者跟一般的行动者混为一谈。当然,从我们国内的朋友们来说,刚才我已经说了,我们是中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感情、都有自己的政治立场,在这一点上保钓的立场,我想蒋晓峰和他的摄影记者和每个保钓人士显然是一样。
  但是,在那艘船上,我还在强调他们是中立的记者,他们就在忠实的记录这个历史的一刻,他们通过他们的海事卫星,通过他们的专业报道让全世界知道这艘船发生了什么,或者在登陆的那一刹那发生了什么,所以日本警方,我不知道他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的疏忽,无论无何就像我们凤凰卫视发出的抗议声明一样,这个是践踏了国际准则,而且我要加一句,这是对人类的良知和文明的一种践踏。所以,我认为现在虽然说这七位保钓回来了,几位保钓人士回来了,我们的记者蒋晓峰和他的摄影师,我希望也能安全回来,安全无恙,但是我认为这个事没完,这个日本政府、日本警方必须向凤凰卫视,同时必须向国际的新闻界,同时向人类社会应该有一个基本的交代,这个到底是警方的无意的疏忽,还是他的故意为之。
  我不相信日本作为一个民主国家,连这个基本的常识都没有,就像我说在二战时候,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敌国的随军记者不能等同于敌国的士兵一起被误杀,或者一起被逮捕,所以这是一个基本常识。所以,在这么一种情况下,我说第一在这个事情结束第一阶段,虽然人平安的回来了,这是当然我们皆大欢喜,我们看到很欣慰,但日本方面要有一个严肃认真的解决,不断是像我们这样的新闻媒体、向凤凰卫视,同时向国际新闻界,因为我们注意到在美国的国际记者协会已经发出了声明,今天上午要求日本放人,所以未来这段时间,我希望国际新闻界的同行以及所有关心新闻采访安全和同仁们或者我们的观众、受众都能够关注这一情况。
  第二个,就是我们现在非常关心的蒋晓峰今天晚上回来之后,他和摄影师可以说冒着生命危险获取的那些新闻资料,就是他们在船上通过海事卫星发出去的,或者还没有发出去的一些资料能不能完璧归赵,能不能也回到我们的手里,因为这个非常关键,因为这涉及到未来这跟保钓,一是涉及保钓的资料能不能原本的回来,如果说日本警方把它永久没收的话,也是说未来这段历史,它的视频资料只有日本方面有,就有一个单一的版本,在华人社会缺乏第二个版本。因为这次我们知道凤凰卫视是唯一派出的媒体,所以我认为这个非常关键。第二,其实也是对未来、对新闻采访的自由的一个基本尊重与否的问题,所以认为我的观点非常明确。
  记者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跟行动者,撇除他的国别,撇除他的政治立场和民族感情,在那个时候记者就是记者,他是一个中立的新闻世界的记录者、观察者和报道者。记者如果被逮捕,记者如果被戴上手铐,跟行动者一样,那是日本政府真的是践踏了国际准则。
  安东:好,稍事休息,广告回来,我们就相关的话题继续和邱先生进行探讨,不要走开。
  安东:其实说到钓鱼岛这样的一个问题,这么多年以来,钓鱼岛一直都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个心结。它可以很尖锐击跨到让中日之间摊牌对撞,当然也可以很缓和,两国完全可以一边的处理它,一边的忙各自的一些其他的大事。其实邓小平同志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时候,他就提出了中日对于钓鱼岛应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那就是不想让钓鱼岛牵绊住中日之间的合作和发展。但是呢,现在我们看到的现实情况是由于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不断的挑事,中日两国之间虽然说没有撤离摊牌对抗,但是却是积蓄了大量的敌视情绪。那邱先生这个,在这样的一种现实状况之下,您觉得钓鱼岛战略到底该如何部署,首先想请问您就是您怎么来评价中国目前针对钓鱼岛的一些战略呢?
  邱震海:钓鱼岛问题反映新&冷战&格局
  邱震海:我们首先要看中国到底有没有钓鱼岛战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当然,我不知道中国高层内部有没有钓鱼岛战略,但至少从我一个媒体人士,从完全公开情况来看,我看也许不是很清晰,那么既然这种不清晰先让我们追根溯源,来看一看钓鱼岛问题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当然,很多朋友可以说钓鱼岛问题的本质是中日两国有关钓鱼岛的主权的争议,这当然是这个问题的一个方面,但是如果那样的话,我无法回答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在70年代的时候,当时中日也有钓鱼岛的问题,当时没有风起云涌。
  刚才你谈到邓小平在70年代末的时候,还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当然主权在握,当时中日方面也没有引起很大的纷争,为什么现在而且越来越多的会引起纷争。尤其是从今年开始,我们知道日本一方面把钓鱼岛国有化,当然明年三四月份,我想国有化的路程如果完成之后,这个情况会发生质变。同时,中国方面两岸包括香港方面也在不断地有很多动作。我的答案非常简单,钓鱼岛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变化了。钓鱼岛问题的性质一个方面是两国有关钓鱼岛问题的主权争议,但另一方面是它的战略框架,无论你刚才我们谈到了毛泽东、周恩来还是70年代末的邓小平,当时是一个什么框架?
  当时是用西方学者的话说叫72-framework,叫1972年框架,1972年是什么框架,就中美接近的框架的,中美接近意味着什么?中美接近就意味着当时冷战时代,中国、美国和日本三方是站在一起的。虽然当时&文革&的时候中国是非常贫穷,中国根本国民经济比不上美国和日本,但是中国、美国和日本站在一起,基本上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就是苏联,当时美苏是一方,中国和日本很舒服的跟美国站在一起对付我们的共同敌人苏联,这是当时我们西方学者称的1972年的框架。
  从1990年之后,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个72-framework完全消解,现在冷战结束已经20年了,现在新的框架产生了,就是中国一方,美国和日本或者其他的一些所谓的西方国家为另一方面的,这个所谓新的冷战的框架。这个新的冷战的框架当然从大的格局上说,是让我们比较担忧的,当然这种冷战一定不同于过去的美苏冷战,因为今天中美之间的这种互相的经济人员一层关系非常之密切,但是如果一不小心,中国和美国会步入一场新的冷战,中国和日本双边之间,所有的历史恩怨情结,所有的历史教科书经过神社,经济竞争,包括钓鱼岛的问题,其实坦率的讲一方面有中日之间双边争执的这种内涵。
  另一方面有中美在全球新冷战地区折射化,因为很简单,今天的一个新的framework是什么?新的框架是什么,就是美国和日本是站在另一方的,将来美国和中国是有全球的竞争关系,中国和日本,日本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历史恩怨情仇关系,然后这个中间又加上了新的冷战的框架,所以在这么一种情况下,钓鱼岛就成为一种筹码。在过去1972年框架之下,由于中、美、日是一方,钓鱼岛不是一个问题,或者至少短期之内不是一个问题,所以当时大家有很足够的闲情逸致来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去完成。今天很多人说为什么不可以了?就是框架变了,自然就不可以了。中国有一句话就是拿来说事,钓鱼岛就是用来拿来说事的,表面看上去是钓鱼岛的一个争执,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更加深刻的中国和美国或者中国一方,美日为另一方的这种新的冷战的格局。
  既然这样的话,每一个现实主义的战略思考的这一边得出一个结论,中日有关钓鱼岛的争执,它远不是中日有关主权问题来的那么简单,也不光是石油,它背后牵扯到的是更大、更深、更加微妙的一种战略利益。当然,它未来的解决方案也会更加困难、也会更加长期,所以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你目前到底有没有清楚的钓鱼岛战略。当然,中国如果有的话,这个钓鱼岛战略一定是要服从中国整体的,刚才我说的整体的这个大的框架的一个战略格局。它必须有博弈的成分,但这种博弈又必须要服从于更大的一个中国和美国,我们不希望出现的一种新的冷战格局。第二,就是这个战略如果有的话,它的基本轮廓到底是什么?所谓基本轮廓它就应该有一个目标,你这个钓鱼岛战略目标是什么?到底短期之内夺回这个岛屿,收回这个钓鱼为目标,还是长期?到底是用来博弈,还是用来其他的方面?第二,目前我们的现实处境到底是什么?坦率的讲,这个钓鱼岛目前问题虽然主权是争议的,但是实际的控制权在日本手里,所以每一次的保钓运动冲撞,都会遇到很多的激烈的冲撞,这是实际的一个处境。
  但是与此同时,中日关系一方面有它双边的恩怨情仇,是吧。中日之间如果产生任何一次军事摩擦,那都是一次了不得,它会把中日之间百年恩怨情仇全部从每一个老百姓的心底深处拿出来搅动一下,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事情。第三,它必须要服从中国一个整体的一个崛起的战略,占大的战略的一个过程,所以它既要有博弈,同时又必须要服从一个大的战略,所以在这么一个情况下,我们再回过头来从这么一个框架高阶理论反思,来回过头来看保钓运动本身。
  刚才第一步,我曾经讲过这个保钓运动过去有两岸、香港,过去40年英勇悲壮,一句话,但后面的那句话是收效甚微。当然,这是过去冷战时代,今天在新的框架下,我们要思考保钓运动,它到底是什么了?保钓运动当然我们首先理解的保钓运动就是派千船进发,这次是孤船进去,希望未来是百船进发,千船进发,但千船进发钓鱼岛海域,哪怕是登岛,它到底是手段还是目标,我们要来思考一下。
  坦率的讲,这次我们看,刚才我们说我们对两岸非常失望,当然两岸大陆方面没有表态,台湾方面也表了态,然后又收回去了,但是现在这次就香港孤零零的一只船进去,你到底是手段还是目标。这个手段它英勇悲壮无疑使我们每个中国人感到热血沸腾,同时也是支持。但是它只是手段,它如果是目标,那么它的手段又是什么?它如果是手段,它手段背后的目标又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在目前这么一种,我们如果对后面的目标没有考虑清楚的情况下,每一次进入钓鱼岛的海域,它都会跟日方产生非常严重的冲突。当然,这次这个,在有时候双方的博弈也是一样的,当你强一强,双方在亮明各自底线的情况下,现两年前,詹其雄船事件出了之后,这次日方却退了,但是未来我认为中方或者两岸的朋友们还要,或者所有关心钓鱼岛问题的朋友一起来思考这个中国对钓鱼岛的战略,已经服从于你这个战略背后的目标,它的手段以及他的时间表到底应该是什么?
  那么,现在钓鱼岛问题坦率的,未来一段时间可能还会白热化,还会炙热化,就是随着钓鱼岛国有化的竞争不断的加剧。
  到明年三四月份可能日本把钓鱼岛国有化会成为一个基本的事实。那么,所以未来一段时间,恐怕钓鱼岛,是钓鱼岛这个问题实质性的争议化和国际化,这已经成为一个难免的一个问题了,在这方面显然在中国方面应该有很多的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一方面保钓运动到底如何展开?保钓运动它一定是一个手段或是目标,但这个手段一定是要有用的,这个手段到底如何展开,我认为这次应该属于,与其让它如何从属于中国一个大战略,是应该从高层到精英到舆论到民间一起都要思考的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次我们看到幸运的也好,不幸的也好,是日本方面认识到中国的坚定,也认识到中国的底线,所以在这次无论在前沿的主导,还是放人之后,还是有一些让我们感到还是可以的一些举动,但是未来,我想保钓运动一定会更加风起云涌。那么,在保钓岛前沿到底中日双方如何管控,这种所谓用英文来说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就是那种互信机制能不能建立起来。请注意这个互信机制不是以双方认同对方的主权诉求为前提,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定是没得谈的,但是没得谈不等于说前沿要发生无休无止的冲突。坦率的讲,日本方面它应该如果是现实主义者,他应该认识到要中国方面,要中华民族放弃对钓鱼岛的诉求这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安东:对。
  邱震海:完全不可能,当然中国方面或者中华民族可能在中短期之内也必须要认识到在中短期要拿回钓鱼岛恐怕也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这是两个基本的共识双方的一个达成。第三个共识,既然这样的话,如果双方要无休无止产生冲突,那么在中日两国如此错综复杂的历史恩怨情仇下,未来就会逐步发生一场战争,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军事内容、军事冲突,而这显然又是对中日两国,东亚民族来说是不利的,既然这样的话,在钓鱼岛的前沿如果掌控,我想这是双方未来可以思考的问题。
  安东:好的,非常感谢邱震海先生为我们做的点评分析,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再会。
[责任编辑:]
【&&】【】
加入收藏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站务及广告: 建议及投诉邮箱:webmaster@(娱乐类除外)
ICP备案号:鄂ICP备号&网监备案号:
分流站&湖北唯一PR8的教育门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邱震海寰宇大战略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