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泰君安公司两个世界十大经济学家家撕逼

当前位置:
国泰君安大戏不断 内部宫斗后国际高管又失联
来源:中国资金管理网
11月22日晚,国泰君安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和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开撕”的消息被市场人士奔走相传。中国资金管理网11月23日综合报道,据悉整件事情的导火线源于网易2015年度的“最具影响力经济学家评选”。该评选近期已启动,设奖金20万元,结果将于12月14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揭晓。候选提名包括51位各领域的经济学家,其中任泽平和林采宜均在列。而后,有林采宜团队的成员在微信群中同时为林采宜和任泽平拉票,于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任泽平随即回应称“以后请不要把任泽平和林采宜两个团队并列”。任泽平称,既然是不同的团队,希望还是有所区别,以免客户误解我们是一个团队,之前已经多次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和困扰。一家公司两个宏观团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人设事是计划经济的阑尾炎。针对这些澄清,任泽平在11月23日发表的声明中再次解释:任泽平和林采宜是两个不同的宏观团队,林采宜团队未经任泽平团队许可,擅自在各大机构投资者群进行宣传,给客户造成了困扰。此后,林采宜对外回应称:“君子不出恶言。任博来的时候我就对他挺好,我们之间工作上交集甚少,也从未有过任何过节,直到目前为止,我对任泽平没有过任何批评,今后也不会攻击他的。这是我对此事的个人回应,至于公司什么态度,请记者们联系公司领导。”林采宜公开回应后不久,任泽平再度于微信朋友圈回应:“无厚德,不载物;一个杯子无法盛满大海,盛满大海的惟有大海的胸怀;和光同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最强悍的是放下自己,成就别人。”就在开撕大战没过多久,今日早些时候国泰君安国际公告称,本公司自日开始未能与本公司董事会主席丶执行董事及行政总裁阎峰取得联络。由于阎博士暂时未能履行其职责,本公司董事会于日的会议上决议通过委任执行董事及副行政总裁祁海英女士代行董事会主席职务,直至另行通告为止。董事会亦同时决议通过委任执行董事及副行政总裁王冬青先生代行行政总裁职务,直至另行通告为止。援引和讯网的消息称,据公开资料显示现年52岁的阎峰于1993年加入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0年加入国泰君安国际,负责公司整体业务管理事务。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原国泰证券设立香港子公司;1999年,国泰、君安证券合并,同时国泰君安国际在香港挂牌成立;2010年,国泰君安国际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首家登陆境外资本市场的内地券商子公司,目前总市值超过130亿港元。阎峰于1999年被派驻香港,2012年8月出任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其在证券业拥有逾20年经验,为高级经济师,持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及清华大学环境工程学学士学位。另据媒体报道,阎峰多年来活跃于香港证券市场,曾担任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第四届会长。此外,2013年7月被香港政府授予太平绅士荣誉头衔。他还担任北京城建设计的独立非执行董事,以及深圳国际的非执行董事。一位内地大型金融控股公司的高层称,阎峰是少数已融入香港文化的内地券商一把手,能力强,业界名声大,在香港特区政府等各方面均有广泛人脉。阎峰曾在2011年“中国海外投资年会”上表示,“我2009年来深圳,2010年来香港,我刚到香港是什么都不了解,不停的研究两地投资市场的不同,我们通过10年的努力,在去年上市了,我们的净资产涨了110倍,表现很突出。”业务能力如此之强的阎峰突然失联,这里面到底有何内幕?此前,有分析认为,金融反腐主要针对三种人,即把公共权力当做私有资本的人、把公共资本变成权贵资本的人、将中国资本变成外国资本的人。值得注意的是,几个月前A股大震荡,国内外机构联手做空中国一直被认为是导致股灾的原因之一。而迄今为止的调查中也发现,背后有非正常海外资金和海外机构的介入。据了解,除了通过正常的QFII、RQFII以及沪港通等渠道直接投资中国股市外,还存在着一些隐蔽操控的途径,比如借用其他机构的QFII和RQFII额度投资中国股市,而有消息称,这在香港成为国际投行界中常用的手法。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阎峰与前不久被带走调查的证监会副主席姚刚也有交集。资料显示,1998年初,时任证监会期货监管部主任的姚刚受上级调派,被任命为君安证券董事长,主持君安与国泰的合并事宜。1999年8月,国泰与君安证券完成合并,成立国泰君安证券,姚刚被任命为国泰君安首任总裁。同年,其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在香港挂牌成立,阎峰被派驻香港。也就是说,阎峰曾是姚刚在国泰君安的下属。阎峰长期活跃于香港证券市场,又与刚落马的姚刚有过交集。他的失联到底是与姚刚有牵连,还是与“将中国资本变成外国资本”有关?对此,我们尚无从定论。不过随着金融反复进入深水区,相信各种真相将很快浮出水面。据说券商撕逼大战最后还将会有惊爆大结局喔!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国泰君安回应滴滴事件:声明中这五大焦点 真心看不下去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被滴滴,被众媒体一通狂轰滥炸的,又处在风口浪尖上的国泰君安终于发声。
  这一场由研究所电话会议引发的滴滴与国泰君安证券混战,随着今晚国泰君安研究所的声明发出,而暂告段落。
  国泰君安研究所的声明核心有五点:
  研究员系通过委托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行业专家参加电话交流会议;
  并未邀请过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副总裁张贝参加电话会议;
  “滴滴副总裁张总”并非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员工,亦未担任副总裁职位;
  确认所有会议邀请函及电话会议记录中均未提及张贝;
  对张贝及滴滴深表歉意,目前与滴滴出行达成充分谅解。
  滴滴与国泰君安撕逼上演真假戏码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官方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已然使得滴滴成为媒体和舆论当日的焦点。
  大事落定,想必国泰君安研究所计算机符键团队也在寻思,如何为此做点功课,帮助国泰君安的客户更好地理解此战略事项的重要影响与意义,也是借势显示团队研究能力的好机会。
  于是,该研究团队委托了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出席电话会议的行业专家,并于8月2日一早就此事项召开了内部客户电话交流会议。
  券商中国记者留意到,一封8月1日传出的国泰君安研究所计算机符键团队发出的电话会议邀请函中写到,“明早八点半,国君计算机特邀滴滴副总裁张总,对本次事件进行解读。”
  8月1日早上,该会议如期进行。据财经记者的参会录音,券商中国记者确也听到该位“张总”热情洋溢地进行了事件解读,而且还透露了未来将减少给乘客的补贴。
  电话会议结束后,新浪财经一篇《滴滴副总裁张贝:将减少乘客补贴》报道很快发布,并火速被转载。随即,原副总裁、现滴滴副总裁陶然在公开平台上发声,参加国泰君安证券电话会议的人并不是滴滴副总裁张总。
  陶然勃然大怒的短短数行文字透露以下信息:
  1、新浪财经报道记者进行了电话会议录音,但是录音当中的张总并非滴滴的副总裁张总;
  2、陶然很愤怒,认为国泰君安电话会议嘉宾冒名顶替;
  3、滴滴副总裁张贝在电话会议当时正在上班的路上。
  新浪财经随后进行了删稿。
  此后,在滴滴与新浪财经所拉的一个群聊群组中,张贝本人亦表示,“稿件里多处出现我的名字,这根本不是我。”
  因为报道题目本身也具有行业垄断味道,当时不少人认为,这或许是滴滴出行的一场戏?当然,也有不少人为此谴责国泰君安邀请群众演员来参加电话会议糊弄投资者。
  孰真孰假?真可谓真假难辨!甚至连新浪记者也夹在当中,难以辨别。
  随后,滴滴出行文博公开进行回应,经公司内部核实,滴滴出行副总裁张贝并未参与任何券商电话会议,发言者并非张贝本人。目前,滴滴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也希望大家不要再继续传播不实信息。
  此外,滴滴还发布出一条《关于国泰君安冒用我司名义的严正声明》,声明中先指出了新浪财经报道中的观点与事实不符,还指出国泰君安证券在未经核实的前提下竟然发生有人冒充滴滴出行副总裁并以此名义参与电话会议,导致媒体引用相关言论进行报道,对其造成负面影响,表示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国泰君安证券亦于当日下午启动内部调查,对此事进行内部核实问询。业内分析师同行人士表示,国泰君安研究所本身也是好意去进行行业解读,是研究员本身勤奋的表现,即便张总不是张贝,会不会是滴滴另外的张姓副总裁?
  第三方服务公司出乌龙
  今日晚间,国泰君安研究所表示,目前该公司已与滴滴出行公司进行充分沟通,就此事给张贝本人及滴滴出行带来的负面影响深表歉意,并将严肃追究第三方服务公司的相关责任。
  据国泰君安研究所,国泰君安证券并未邀请过滴滴出行现任副总裁张贝参加电话会议,由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参加当天电话会议的“滴滴 副总裁 张总”并非滴滴出行公司现任员工,亦未担任副总裁职位,该人士在电话交流会议上发表的观点和言论与其身份和事实不符。
  虽然,目前国泰君安与滴滴出行双方也已就此事达成充分谅解,但是这第三方服务公司所邀请的并非滴滴现任员工人士煞有其事地在电话会议当众发言,的确让人感到严肃的受到诚信的威胁。
  据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目前,券商的此类电话会议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来邀请参会嘉宾:
  其一,券商研究员本身就与公司和相关嘉宾认识,研究员直接邀请连线参会给投资者解读和沟通;
  其二,通过研究所自身的人脉资源直接或者间接邀请嘉宾;
  其三,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邀请嘉宾。
  据上海某大型券商研究所知名分析师介绍,因为分析师和研究所的人脉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通过第三方服务公司来邀请嘉宾也是常事。
  该分析师称,国泰君安的分析师团队本意抢在第一时间连线滴滴相关高管解读行业,是一件很尽职敬业的事情,第三方服务公司却为其提供了个假“张总”,酿成恶性事件。
  据了解,在国泰君安此次电话会议中并没有提及张贝,只是称呼张总,至于新浪财经所提及的张贝来源,尚不可知。
  即便昨日滴滴在声明中称,已经向警察报案,但是似乎整场大戏,警察蜀黍并没有出面,警察蜀黍看着各方主动沟通和调解,自然也就放心了。
  既然水落石出,似乎留给当事人的不再是回味事件经过和放下紧张的情绪,而是如何通过完善各方自身的工作,来规避行业不必要的误会和撕逼,这或许才是这个事件教会大家最好的一课。
  滴滴出行与Uber China联姻已是真假难辨
  8月1日,是滴滴和Uber的大喜日子。
  一早一封疑似Uber创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发表其个人的公开信被曝光,称“我们今天宣布打算让Uber China与滴滴出行合并,并且确信无疑Uber China与滴滴出行合并后会变得更加强大。”
  不过,随后滴滴出行副总裁陶然回应称,上述博客是假的。陶然表示,“此前已经澄清过关于滴滴出行、Uber China的市场传言,我们目前态度不变。”
  谁料当日下午16:40,这剧情大波浪翻转,滴滴出行竟然大方确认收购Uber China,与Uber全球达成了战略协议,滴滴出行将收购Uber China的品牌、业务、等全部资产在中国大陆运营。
  滴滴这翻脸好似女人的心情,说变就变。如果说滴滴出行公司仅仅隔着几个小时,便打了自家副总裁的嘴巴,是一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精心设计与倾情出演,那么回过头来看此前在7月21日的柳氏两姐妹的精彩出演,着实让看客们感觉,看这出戏好心累。
  事实上,7月21日,一篇《Uber将与滴滴合并,国内打车出行格局已定》的文章,曾被广泛传播,文章所言煞有其事,其中还谈及滴滴与Uber合并的合作方案细节:滴滴吞入Uber China资产,独占中国市场,同时停止进入全球市场给Uber添堵。
  这一文章为导火索,当晚Uber China业务实际负责人柳甄在公开平台表示否认,“纯属谣言,增长很快,我们很忙,无暇回复……”,滴滴出行亦于当晚神同步地进行了否认回应。
  因而,直到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与Uber China联姻落定,这真真假假来回的戏码,终于让看客们松了口气,只是叹了口气,“这么来来回回传言、发酵、辟谣、再曝传言、再发酵、再辟谣,最后坐实!滴滴出行和Uber China果然都是老司机,带着媒体和公关两名乘客兜兜转转,最后回到原地,还顺手赚了一大笔!”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券商中国
(责任编辑:姜奇琳 HF0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国泰君安回应滴滴事件:声明中这五大焦点 真心看不下去》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开撕!深扒国泰君安两首席宫斗内幕:经济学家也有个江湖
关键字: 国泰君安国泰君安首席国泰君安内讧任泽平任泽平林采宜林采宜任泽平国泰君安任泽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羽扇观经”(微信ID:guanchacaijing)】
这不是一则娱乐新闻,虽然有点八卦!
昨晚(22日)7点多,微博主@曹山石的一条微博迅速在经济投资圈内引发热议。微博内容如下:国泰君安两个首席公然开撕——林采宜和任泽平。
该微博附带的微信截图高清,信息量很丰富
国泰君安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券商,公司研究团队突然爆发内讧,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与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公开互撕,令外界大跌眼镜,在业界迅速引发热议,舆论则强势围观。
用网友@一哲的话说,这个过程大概可描述为“一帮月薪的屌丝打工者围观俩年薪300到500万的首席对磕,而且还能产生优越感”。
下面先感受下舆论场对此事的关注:
外界纷纷用“开撕”、“内斗”“名嘴宫斗”报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平时在媒体前挥斥方遒、长袖善舞的经济界大牛们也不例外。矛盾积压过久,爆发那一刻或许撕得十分激烈,是真性情流露,还是彼此争风吃醋、勾心斗角……扇子公主带大家一看究竟。
显然,22日在微信的长段留言还不过瘾,23日任泽平发表声明称:
与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是两个不同的宏观团队,林采宜团队未经任泽平团队许可,擅自在各大机构投资者群进行宣传,给客户造成了困扰,以后请不要把任泽平和林采宜两个团队并列。
在声明中,任泽平表示只想找一个清净处认真做研究,在宏观经济的专业领域建立学术声誉,厌倦任何的政治斗争。但是,很遗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争斗。干得不好有失业风险,干得好有人事风险。
任泽平称自己近期已经告假,在家陪伴爱子(前段时间太忙亏欠太多)、写书(系统梳理转型期宏观框架)、推动落实助学基金(已将演讲及各种稿费收入捐赠)。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即使争到了,德不配位亦是枉然。任泽平不跑关系,不拍马屁。一身铁骨,靠本事吃饭。江湖自有公论。”
说时迟那时快!事件的另一当事人林采宜也迅速出手,火线回应。
“君子不出恶言。任博来的时候我就对他挺好,我们之间工作上交集甚少,也从未有过任何过节,直到目前为止,我对任泽平没有过任何批评,今后也不会攻击他的。这是我对此事的个人回应,至于公司什么态度,请记者们联系公司领导。”
国泰君安这出戏码让外界看得“精彩”,下面扒一下两人分别是什么来头?
任泽平,男,国泰君安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 &、科技部国家高新区升级评审专家、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等。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量化绩效考核排名第4、6位。
谁又是林采宜呢?她是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经济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现任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复旦大学兼职教授,曾任兴业证券研究所负责人。
下面是两人近期的主要观点:
在早先牛熊大争论中诗歌战熊的任泽平先后提出了改革牛、转型牛、水牛的概念,在2015年中期市场上攻5000点时又趋于谨慎并提示风险,其他观点还有:“新5%比旧8%好”、“5000点不是梦”、“党给我智慧给我胆”……
看得出任泽平走学术路线(),有才气,在大众视野中出现更活跃。但林采宜也不是泛泛之辈。
年11月26日,国泰君安证券2015投资策略会上,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抛出“卖房炒股”的观点,吸引不少舆论眼球,林采宜的其他观点
有:“2018年GDP或在6.5以下”、“中国面临类似70年代的国际环境——动荡与衰退”……资料显示,林采宜擅长宏观周期、产业经济和大类资产配置方面的研究,长期在中国金融40人论坛、21世纪经济报道、上证报、第一财经日报、财新网等主流财经媒体上发表专业报告与文章。
哪一个更有名呢?
微信号“财经女记者部落”采用百度大数据的比较方法,在百度上搜索任泽平相关结果有381000个,而林采宜只有68500个,任泽平的数量结果大约是林采宜的5.56倍。
然而,外界还搞不懂,一个善于把握经济大势的才子,一个知性才女为何激烈开撕呢?
这里不妨再次回顾下国泰君安“宫斗戏”中任泽平的长段犀利留言:
以后请不要把任泽平和林采宜两个团队并列。
过去一年,贵团队是否为公司创造过佣金收入?是否得到过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是否在市场各大评选中为公司赢得过荣誉?
过去一年任泽平带领宏观团队奋勇拼搏,在客户中建立了口碑。贵团队的title是自封的,我们王牌团队的title是客户授予的,是一种信任。
既然是不同的团队,希望还是有所区别,以免客户误解我们是一个团队,之前已经多次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和困扰。一家公司两个宏观团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人设事是计划经济的阑尾炎。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关文平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国内财经
同是国君人 撕逼何太急
来源: 21:36:00
【同是国君人 撕逼何太急】今天最大的财经新闻居然是来自国泰君安的两位首席分析师公开撕逼。
  今天最大的财经新闻居然是来自国泰君安的两位首席分析师公开撕逼。  我们先说一下来龙去脉。  国泰君安有两个鼎鼎大名的首席,一个是首席宏观分析师任泽平、另外一个是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  事件的点火线是下面这个图。  林采宜的手下员工去拉票,员工可能不大懂职场政治,就把两位不同的领导放在一起拉票了。此时读者应该注意到任泽平跟林采宜是两个不同的宏观分析团队。也就是说,他们两个是竞争对手,这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怪不得任泽平会生气啦。  任泽平发表声明说  以后请不要把任泽平和林采宜两个团队并列。  过去一年,贵团队是否为公司创造过佣金收入?是否得到过机构投资者的认可?是否在市场各大评选中为公司赢得过荣誉?  过去一年任泽平带领宏观团队奋勇拼搏,在客户中建立了口碑。贵团队的title是自封的,我们王牌团队的title是客户授予的,是一种信任。  既然是不同的团队,希望还是有所区别,以免客户误解我们是一个团队,之前已经多次造成了客户的误解和困扰。一家公司两个宏观团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人设事是计划经济的阑尾炎。  在声明中,任泽平表示只想找一个清净处认真做研究,在的专业领域建立学术声誉,厌倦任何的政治斗争。但是,很遗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恩怨,有恩怨就有争斗。干得不好有失业风险,干得好有人事风险。  任泽平称自己近期已经告假,在家陪伴爱子(前段时间太忙亏欠太多)、写书(系统梳理转型期宏观框架)、推动落实助学基金(已将演讲及各种稿费收入捐赠).  “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即使争到了,德不配位亦是枉然。任泽平不跑关系,不拍马屁。一身铁骨,靠本事吃饭。江湖自有公论。”  林采宜博士也迅速出手,火线回应。  事情起因是我的手下发信息帮我和任泽平拉票。任泽平可能误会,觉得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就直接反应了。我手下帮我拉票是好心,顺便写上任泽平帮忙拉票也是好心。  林采宜表示,任泽平进国泰君安之后,两人相互直接交际不太多,自己针对的是理财型客户,而任泽平更多针对交易型客户,工作性质不一样,两人平时没有什么矛盾,自己对他也比较客气。  她进而解释,今天上午发生这件事可能跟她同事的拉票信息有关,但这没有任何恶意。“任泽平可能误会,觉得说我们是一个团队,就直接反应了。我手下帮我拉票是好心,顺便写上任泽平帮忙拉票也是好心。”  “君子不出恶言。任博来的时候我就对他挺好,我们之间工作上交集甚少,也从未有过任何过节,直到目前为止,我对任泽平没有过任何批评,今后也不会攻击他的。这是我对此事的个人回应,至于公司什么态度,请记者们联系公司领导。”  为什么同个公司的两个首席会有这样的矛盾搞得天下皆知?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就能看出端倪。无非名利二字。  国泰君安的研究所所长叫黄燕铭,任泽平是他一手提拔。在2014年加入的国泰君安。  黄燕铭对任泽平爱得有多深?可以看看去年他写的一篇报告。  任泽平的简历,优美而动人,但是邀请任泽平加盟国泰君安研究团队,于黄燕铭而言,却是一项漫长而艰难的工程。  我与他从未谋面,但被书中作者的研究框架所吸引。这本书是一位同事送给我的,他在送我书时,特意叮嘱道:“建议您登泰山后,去北京见见这个人,他可能是您想要找的首席宏观!”第二天清晨,我在泰山之巅,凝视着冉冉升起的旭日,自问:这一次,我能成功吗?  每次去北京,我都要约他聊天,有一次我们聊天,我问他:“烦恼从何而来?”他说:“烦恼皆心造!”我惊呀:“你怎么知道我心里的答案?”“因为我知道您对佛学有研究,所以只是顺着您的思想说而已。”“那么,股票价格为什么会涨跌?”我拿出了面试学生时必问的问题。他回答:“因为有经济、政策、公司业绩的变动。”我笑着摇了摇头:“这样的理解太肤浅了,告诉你,应是‘众人的心在动’!”他若有所思,然后眼睛一亮:“我知道了,同样的道理,企业的存货为什么会波动,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企业家的心和消费者的心在波动;经济周期波动的背后,是人们心理周期波动的过程。”“是的,经济与股市的短期波动,是当代人的心理波动,而经济与股市的长期波动背后,是一代人换一代人,前人犯过的错后人又会再犯,由此经济与股市出现了轮回,然而毕竟是此心非彼心,因此轮回又不是简单进行的。经济研究与证券研究,是一个不可执着于‘心’也不可以执着于‘物’、非‘心’非‘物’但又是即‘心’即‘物’的过程,是为‘中道’。”每次聊天,他也都让我对经济学、对研究产生了更多更深刻的认识,但每次他都让我继续等待……  满满的基情对不对?  问题来了,一个券商需要两个宏观分析团队吗?就好比一个班级需要两个职责一样的课代表么?  国泰君安的情况就是这样的,大家可以回头看看任泽平的声明中有这么一段“一家公司两个宏观团队,这是历史遗留问题,因人设事是计划经济的阑尾炎。”  换句话说就是任泽平跟林采宜虽然是同事,但是彼此之间是竞争对手而不是互补。以后评选最佳分析师的时候,双方不仅要跟其他券商的分析师拼谁牛逼,也要跟自家人拼个你死我活的。要知道,评上最佳分析师的话,待遇相差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而且外边的人可能真以为他们俩是同个团队的,假如你有一票要投给国泰君安,你可能更喜欢任泽平,但最后却不小心投给了林采宜。因为你以为他们是一个团队的。  而我们回头看看过去一年,任泽平跟林采宜谁出的风头更大?  根据最大数据的科学比较方法,在百度上搜索任泽平相关结果有381000个,而林采宜只有68500个,任泽平的数量结果大约是林采宜的5.56倍。由此看,任泽平在大众视野中出现更为活跃。  很明显任泽平老师占据的头条更多,怪不得员工把他跟林采宜放在一起拉票,他会不爽啦。  不得不说,任泽平在政府研究部门干了多年,发言确实善于搞总结,出口号,首字母几个,缩略语一堆,看来是精通传播学的高手。什么“干,继续干,不要停”,“改革牛、杠杆牛、水牛”。。。和市场另一位知名分析员的“婴儿底,抱紧紧”是真有一拼。这种简洁的表达方式,真是抓住了这个碎片化传播盛行年代的最大弱点:大家没有时间看分析过程,只希望听到一个干爽缩语结论。而同步看看林采宜的系列文章,谈及人民币剖析,谈及互联网分析,说理平和,没有惊人耸动之语,学究气明显,在传播学和名气上,自然“干不过”任泽平。  当然并不是说两者的学术水平相差有多远。基金君观察了这么久。  任泽平老师的研报慷慨激昂,标题都是《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彻底将熊市埋葬》、《论对熊市的最后一战》。文风犀利,是经济学家+文豪+武将三位一体的。这样的文章当然能更多让媒体读者所认同。  林采宜老师的文笔则相对平和,如细雨春风,娓娓道来,潇洒自如的文字,缜密而诗意,时时让人会心莞尔。代表作有前两天基金君还转过她的《假如注册制来了,股市怎么走?》  微信的“波音大飞机”老师对国泰君安这种“炒作”挺不满意的:  在券商(或者换个更好听的名字:投资银行)这个行当中,就算人事有纷争,平素也绝少公开闹将出来。这很好理解:  其一,大家很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每个券商员工,无非是拧在大卖方机器上的一颗螺丝。只要机器运作,就算董事长CEO换人,未必能对公司产生实质影响。毕竟,决定券商这个金融行业成败的根本,是牌照和资本量。人力资源或个人禀赋即使重要,但肯定不是绝对性的因素。所以,券商这一行,执行层面的任何打工仔,绝大多数人很谦虚,没有谁特别把自己当根葱,因此,若不是六月飞雪般的委屈,没什么特别必要把和同事们的恩怨公开化到媒体上。  其二,研究的价值一直被存疑:研究部门推动的经纪业务及寄生在经纪业务之上的利差,构成了券商收入主体及增长的主要动力,但研究分析的实际价值一直被广大投资人所诟病,“宏观模棱两可、策略左右逢源、行业云山雾罩、个股杨氏太极”。绝大多数分析师自己也明白这种工作的特性,也明白如何敬畏市场,不会因为偶尔推荐成功而狂喜不已,也不会因为股价不涨而羞涩难当。有这种心态,就会用平常心比较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他人研究成果,也不太会特别瞧不起同行、同仁及同事,更不会拍案而起。  其二,券商员工收入多年来一直很高:今年是中国债市大年,更是经纪业务历史未见之超级大年,各券商收入同比增长极高,相应地,付给员工薪酬很可能将首次赶超美国华尔街的水平。本号积极猜测下,职衔为ED(执行总经理)的税前收入将平均达到500万元,职衔为SA(高级经理)的薪酬走廊区间中枢也应在200万元左右。这种工作和打工收入,显著高于绝大部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直接现金收入,更远超社会平均,所有券商员工当然应该倍加珍惜。即使人事有烦恼,忍忍也无妨。闹出来让社会都知道,让舆论都关注,对东家和自己,有什么意思?  一言以蔽之,评选之争而已,排名之争而已,影响力之争而已,把东家和同仁上升到“德不配位”的地步,至于吗?再说了,您不也是积极参加这种评选吗,何来不争?既然在国泰君安打工,那职位职责如何安排,是上级领导确定的事儿,你不满意,上书力陈,无人阻挡,你不满意,辞官故里,无人阻挡,你还不满意,把办公室砸了,估计国泰及研究部小朋友们也不会有人拦着您,但何必把个人恩怨上升到公开单边论战(澄清下,林女士后来表态,大致内容是公道自在人心,并未反击)。国泰君安股东们每年至少付出数百万薪酬给您消费,创造尽可能宽松条件让您各种登台发言收获影响力,恐怕不是为了有一天让你凭借便利接触媒体的条件,给东家造成这么大的负面消息吧,何况现在还有香港高级同事失联的麻烦事。  退一步说,券商成立两个分析团队,内部进行良性竞争,促发团队思想火花,给交易客户多方面思想展示,是大飞机一直倡导的券商研究体制改革方向。私募基金里,很讲究几个交易团队一起赛马,赢着为优。一个国泰里,出两个宏观,给卖方不同服务,挣不同佣金,怎么不可以?哪个给佣金的卖方会糊涂到只要“国泰君安”品牌的单一观点,而不要“有价值”的多维观点?受雇于人,忠人之事,何必如此分裂。  关于任首席跟林首席的闹剧基金君就八到这里。  我们继续说说国泰君安的研究所所长黄燕铭。讲真,国君最近的事儿还挺多。  黄燕铭大家都认识啦,就是风格非常犀利的那位,最近朋友圈传遍了的培训笔录就是啦。  题目叫:《证券研究的基本思路与路径》,其中简要记录了黄燕铭在培训中提出的多个引人注意的观点,比如“2016年价值投资不会回来,要买烧钱的行业”,“烧钱的软资产行业包括TMT、传媒、教育、体育等”,“2016年炒作高风险特征股票才有效”,“16年不看业绩看风格”等。  笔录中还写道,黄燕铭认为目前的市场是分母思维,不应该把股票分为成长股和价值股,而应该分为高风险股票和低风险股票。目前他的判断为,这次券商大涨是高风险特征的市场风格的延续而不是价值与成长的切换。另外,高风险特征的市场行情会延续到12月中旬,然后到春节前后可能是价值行情,风格转换的标志是外围资金入市。  黄燕铭提到关于分析师任务的说法:别人没有预期,我来创造预期;别人有预期,我来改变别人的预期。  不过后来黄燕铭声明,说笔录未经其本人审核,很多观点及其表述与其本人的观点与表述存在较多不一致。“本人在培训中已经多次强调未经授权不允许任何人发任何有关的微信信息,对于发布者的侵权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  还有一件关于国泰君安的事情就是  它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1788.HK)的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阎峰,自11月18日起失联。有媒体报道称:阎峰因涉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案,被带走调查。  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阎峰  据搜狐财经:从香港投行界资深人士处独家了解到,国泰君安国际董事会主席阎峰因涉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案被带走调查。  这位消息人士称,闫峰确实已经失联,但并非传言中所指的“跑路”,而是已经被有关部门带走。据悉,此“有关部门”也并非香港廉政公署。该知情人士称,阎峰曾在资金方面为姚刚效力。姚刚是证监会有史以来“接受调查”的最高级别在任官员,他因涉严重违纪于11月13日被中纪委带走调查。  而根据腾讯财经《棱镜》的调查,在阎峰失踪6日后,香港警务处失踪人口网页,并未有报警找寻此人的记录。国泰君安国际发言人也对《棱镜》表示,不清楚是否报警。  到这里就是全部国泰君安最近的几件风波,也没有啥特别的结论,就权当看个热闹吧。(写的好累。。。)
(责任编辑:DF134)
我要点评此资讯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推荐给朋友:
以上行业显示为大行业分类,点击进入可选择细分行业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
Copyright@2002-.cn
备案序号:京ICP备号-4
京公网安备:37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经济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