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接受凯恩斯主义相对的是是在何时

凯恩斯主义-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经济/市场
凯恩斯主义
凯 恩 斯 主 义1 序:? 1、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 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经济学开始出现了大的变化, 即发生了”凯恩斯主义的革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否定了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思想倾向,开创了一个新的经济学的时 代。 ? 在这个时代中,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 的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重新占据了主流地位,也同 时存在着原先曾经占据过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 时退居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 ? 沿着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和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的道路,西 方经济学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又衍生出 许多具体的流派。2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的形成与发展既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有着 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也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 系。一般说来,这些经济学流派的形成与发展与下面三种情况密 切相关: ?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 和补充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 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 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以后遇到了经济 “滞涨”的挑战,这时,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相对立的各种学 说,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说的情况下,出现了恢复古典经济 自由主义思潮的倾向,其中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 主要有: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新奥地利学 派,伦敦学派,弗莱堡学派,芝加哥学派,公共选择学派,新制 度主义经济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各流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 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 经济学派。3 3.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趋势的意义? (1)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主要经济 思潮由轮流居于主要地位向更多相互渗透发展,经济思潮间 的差异逐渐缩小但不会消失,而各种流派则变化较大。流派 的时期特点和区域特点较为明显。? (2)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形成和发展的趋势的意义: 第一,反映了现实经济问题的要求和矛盾。 第二,反映了经济发展中不同的利益和要求。 第三,反映经济理论和认识的进步。 第四,对提高我们学习和借鉴西方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4 一、继承? 1、对市场经济自动调节论的批判。 凯恩斯主义以“新古典学派”反对者的面目出现。 “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说以经济自由主义为基础。而作为 经济自由主义的一个主要传统支柱的市场经济自动调节论, 则是凯恩斯主义的摧击对象。 自动调节论具体表现为: ①在自由竞争下,供给必然等于需求。 ②储蓄必然全部转化为投资。 J.M.凯恩斯以他的宏观分析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否定了 市场自动调节论上述两个论点,认为只有人为地刺激社会的 总消费和总投资、增加社会的总有效需求,才能达到”充分 就业”,避免经济危机。因此他主张由国家通过财政政策, 辅以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5 2、对萨伊定律的批判? 凯恩斯抨击”供给创造自己的需 求”的萨伊定律和新古典经济学 的一些观点,对经济进行总量分 析,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 的理论。 二战后,以凯恩斯这一理论为根 据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不仅成 为当代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一 个流派,而且对各国经济政策产 生了重大影响。6 二、凯恩斯,J.M.John Maynard Keynes () 20世纪上半期英国经济学家7 1、凯恩斯其人? (1)生平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现代西方经济 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创始人,也是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奠基 者。 ? 凯恩斯日出生于英国的剑 桥市。凯恩斯的父亲也是经济学家, 其母亲是剑桥市的市长。 ? 在1902年从伊顿公学毕业后进入剑桥 大学学习数学。1905年,凯恩斯毕业 后,在剑桥大学师从新古典经济学的 大师马歇尔学习了一段时间经济学。8 ? 1906年,他通过了文官考试进入英国政府 印度事务部任职。 ? 1908年起,凯恩斯到剑桥大学任教。1911 年起,他担任著名的《经济学杂志》主编. 他在剑桥大学任职期间,曾经几次在印度 政府任职。年,他担任皇家印 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的秘书。 ? 一战期间,他在财政部任职,并在1919年 作为财政部首席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后 因反对向德国索取过重的赔款而辞职,回 剑桥执教。 ? 年,他出任麦克米伦财政与工 业调查委员会委员。1930年,他出任内阁 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9 ? 二战期间,他出任财政部咨询委员会主要成员。1941年起, 他担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4年,他被封为勋爵。 ? 1944年率英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国际货币 金融会议,并且当选为国际货币基金和世界银行的董事。 ? 此外,凯恩斯还担任过英国全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长, 创办过几家投资公司,从事金融活动,并取得成功。他也曾 积极从事报刊编辑工作,年间任《民族周刊》董 事长,并经常为之写稿。1911年起,他长期担任英国皇家经 济学会所办的《经济学杂志》主编,直至1945年。 ? 1945年秋,他作为英国首席代表参加向美国借款的谈判。 1946年,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的第 一次会议上,他与美国代表发生尖锐冲突,回英后不久因心 脏病猝发,日逝世于苏塞克斯郡家中。10 (2)著作? 他在经济方面出版的第一本著作是《印度的通货与金融》 (1913),鼓吹用金汇兑本位制把印度货币与英镑连结起来, 稳定印度经济。 1919年他发表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是他早期的成名 之作,在该书中他抨击巴黎和会向德国索取过重赔款的计划 只能导致德国的垮台;认为恢复德国是反对俄国布尔什维主 义的一支”真正力量”。 ? 然后他大部分精力研究概率理论,1921年出版《概率论》一 书。 ? 1923年出版的《货币改革论》,以货币数量说为基础,说明 物价水平的变动,反对通货紧缩,反对恢复战前的金本位制, 主张用管理通货来稳定物价与生产。11 ? 1925年英国按战前的英镑金平价回复到金本位,对此,凯恩 斯写了不少批评文章,认为英国经济困境的根源是金镑估价 过高,这使英国在国际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 ? 20年代英国经济陷于长期萧条,失业问题十分严重。凯恩斯 逐渐察觉单纯依靠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已不足以解决它所面临 的困境,1926年发表《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一文,提出对 经济实行明智管理的必要性,开始从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观 点转向国家干预经济的主张。 ? 1929年他支持英国自由党领袖D.劳合.乔治(), 提出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失业的方案,他与另一经济学家 H.D.亨德森()合写小册子《劳合?乔治能胜任 吗?对自由党誓言的审查》,力图说明公共工程可以增加就 业的作用。12 ? 这一时期,凯恩斯尽管提出了依靠国家干预经济以摆脱失业 和萧条的政策建议,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加以 论证。 ? 他在1930年出版的《货币论》两卷,虽然又提出了不少新见 解,但还没有触及就业水平的决定问题。 ?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出版《劝说集》(1932)。之后他 集中精力写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于1936年出版。 该书引起了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的轰动,把该书的出版称为” 凯恩斯革命”。 ? 之所以把《通论》的出现看作“革命”主要是因为《通论》 在就业理论、利息理论、工资理论、货币理论等几个方面, 摒弃了传统经济学的一些说教。 ? 二战爆发后不久,凯恩斯写了一本著名小册子《如何筹措战 费:J.M.凯恩斯为财政大臣提出的基本计划》(1940),为 英国战时财政出谋划策。13 2、经济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1)马歇尔的追随者阶段。 在凯恩斯的学生时代以至30年代初,在英国经济学界,特别是 在剑桥大学,占统治地位的是马歇尔的经济理论。马歇尔兼收 并蓄,把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供求论、边际生产力论、 货币数量说等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折衷主义的、集经济学大 成的理论体系。 凯恩斯是在马歇尔的直接熏陶下成长的,他接受马歇尔的理论 体系,力图把它运用到货币领域中去。但战后英国经济的长期 萧条和严重失业,促使凯恩斯考虑如何解决经济失调的对策。 开始时,他只是在货币领域里打圈圈。 在20年代,他坚持稳定物价,把物价稳定看作是防止经济波动 的前提,并把战后的经济灾难归诸于通货紧缩。至于当时存在 的严重失业问题,他也认为可以利用适当的货币政策加以解决 . 为此,他建议实行通货管理,由中央银行操纵利率,使投资率 趋于稳定并与储蓄率相均衡,以达到物价稳定的目的。14 (2)自身体系的形成? 在《货币论》中,凯恩斯已提出储蓄与投资均衡关系的分析. 但在那里他只是把这两个变量看作决定利率和影响物价水平 的因素,以后通过对现实问题的观察,他把储蓄和投资的均 衡从决定利率转而视作决定产量和就业水平的因素,这是他 突破传统经济学,建立《通论》新理论体系的一个关键。 在1929年,凯恩斯竭力支持乔治提出的举办公共工程以减少 失业的方案,认为公共工程开支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就业,而 且可以通过工程雇用人员收入的增加,间接增加其他工业部 门的就业,这是他后来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思想 发展的萌芽,是他开始摒弃某些正统观点的发端。只是由于 这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他对自己的见解的论辩,是软 弱无力的。15 ? 30年代初的萧条和失业,更趋严重。在严酷的事实面前,传 统经济学关于可以借助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达到充分就业均衡 的说教彻底破产。迫切需要一套新的辩护理论来代替它,并 在此基础上寻求克服萧条和失业的对策。 正是适应这个需要,凯恩斯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在这方面,当时在凯恩斯身边的一批剑桥年轻经济学 者R.F.卡恩(1905~ )、J.E.米德(1907~ )、A.罗 宾逊(1897~ )和J.罗宾逊、P.斯拉法等,围绕着《货币 论》进行的讨论和争辩,特别是在《通论》写作过程中卡恩 J.罗宾逊和牛津大学的年轻经济学者R.F.哈罗德提出的批评 和建议,对《通论》的理论观点的形成,起着一定的作用。 《通论》出版初期曾受到少数正统派经济学家的批判和质疑, 也曾引起广泛的争论,但《通论》的基本观点不久便被经济 学界所普遍接受。凯恩斯的追随者对《通论》进行了大量的 诠释、修补和发展,形成在理论和政策上具有广泛影响的凯 恩斯学派,或称凯恩斯主义。16 三、《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 1936年出版,对当代经 济理论的发展和经济政 策具有重大影响17 1、基本观点? 《通论》的一个基本观点是 有效需求的大小决定就业量. 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是 指预期可给雇主们(企业) 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 求。雇主们就是按照这个社 会总需求决定他们的生产和 提供就业量的。有效需求包 括消费需求(消费支出)和 投资需求(投资支出)。18 ? 他认为对有效需求,从而对就业量起最终决定作用的,主要 有如下三个心理因素和货币供应量: ①”消费倾向”,即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比率。他认为人们的 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如收入增加的那么多,即 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愈增加,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差 距愈大。 ②”对资本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它决定资本边际效率。 所谓资本边际效率,简单地说,就是指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 得的利润率,它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递降。企业家进行投资, 除了看资本边际效率高低外,还要考虑利率高低;利率不变, 则投资支出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的高低,后者又取决于企业 家对投资前景的预期和获利可能性的信心状态。19 流动偏好? 指人们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和财富的愿望强度。这种流动 偏好或出于交易动机,便于应付日常支出;或出于谨慎动机,便 于应付意外支出;或出于投机动机,便于抓住随时出现的投资机 会。人们的流动偏好决定对货币的需求量。流动偏好愈强,对货 币的需求量愈大,则愈需要给以较高的利息,人们才愿放弃这种 流动性。 凯恩斯认为利率的高低取决于这种对货币的需求和货币的供应量, 货币的供应量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流动偏好一定,中央银行 可以通过增加货币的供应量,降低利率,刺激投资。投资的变动 是经济活动的动因。 在凯恩斯看来,之所以存在失业和萧条,就是由于上述三种心理 因素交互作用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 由于现代社会的消费倾向低下,在国民收入增加时,收入与消费 之间的差距扩大,储蓄增加。这时除非增加投资来弥补这个差距, 抵消储蓄,否则,就业量就不可能继续维持原有水平。可是,又 由于那些决定投资的基本心理因素的作用,特别是由于企业家对 投资前景缺乏信心,投资支出往往弥补不了上述差额,储蓄不能 全部转化为投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这样,就业量在尚未达到 充分就业之前就停止增加或趋于下降,形成大量失业。20 2、增加就业理论? 至于经济危机的爆发,也主要是经 济繁荣到达一定阶段,投资诱力减 弱,企业家对投资的未来收益缺乏 信心,引起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 的结果。 凯恩斯正是以这个有效需求不足的 理论为依据,提出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干预,增加公共支出,举办公共 工程,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 等政策主张,以实现充分就业。 《通论》还运用”乘数理论”(即 若消费倾向一定,增加投资可以引 起若干倍于投资增量的总收入增加 的理论),论证公共投资对增加就 业量的重要作用。21 3、《通论》与过去传统经济学的分歧? 《通论》对传统经济学的核心部分: 价值论和分配论,几乎没有触动,甚 至认为到达了充分就业点后,传统的 一套仍然适用。分歧主要表现在: ①在就业理论方面,凯恩斯抨击“供 给自己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抛弃 了传统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制度可以 通过工资物价、利率的自由伸缩,储 蓄自动转化为投资,保持充分就业的 教条;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由于 前述有效需求的不足,并不总能达到 充分就业;均衡就业量往往小于充分 就业,充分就业只是可能达到的各种 就业水平的一个特例和极限。22 ? ②在利息理论方面,传统经济学认为利率取决于投资(对资 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若储蓄相对于投资需 求来说过多了,利率就会下降,从而可以刺激新的投资,使 投资与储蓄量又均衡,保持充分就业。凯恩斯则否定这个传 统理论,认为利率不决定于储蓄与投资,而决定于人们的” 流动偏好”和货币的供应量。此外,凯恩斯认为降低利率虽 可刺激投资,但利率的下降有一定限度;如果投资前景不佳, 资本边际效率很低,即使利率降到最低限度,也不足以刺激 投资,增加就业。 ③在工资理论方面,传统的观点认为工资决定于劳动的供求, 如果对劳动的需求低于供给,出现失业,工资就会下降,工 资的下降就会使就业重新增加。至于在现实生活中,充分就 业之所以不能够持续,则是由于工会组织等阻止工资降低, 使工资具有”刚性”的结果。凯恩斯否认这种说法,认为即 使工资不具有刚性,只要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 自愿”失业;而且,降低工资不能”救治”失业,只能使消 费需求更加不足,失业状况进一步恶化。23 ? ④在货币理论方面,凯恩斯认为对物价起直接作用的不是货 币供应量而是有效需求,前者只能间接影响物价。例如,货 币供应量增加了,会使利率下降,如下降的幅度足以刺激投 资,使有效需求增加,就有可能间接影响物价,但也须视起 始的就业水平而定。若当时已达到或接近充分就业,则由此 引起的有效需求增加,就会引起物价上升;但若起始的就业 水平很低,则对物价的影响很小或不发生影响。 ⑤在分析方法上,传统的庸俗经济学一般侧重单个企业和单 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分析以及单个商品、单个生产要素的供 求与价格均衡关系的分析;而《通论》则侧重总收入、总需 求、总供给、投资、消费、就业水平、物价水平等总量之间 相互关系的分析,两者有显著区别。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界 常称前者为”微观经济分析”或”个量分析”;称后者为” 宏观经济分析”或”总量分析”。24 4、《通论》对当代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影响? 二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凯恩斯主义在西方经济学界 和大学讲坛上占有统治地位。 凯恩斯本人的理论所涉及的是短期的经济问题。于《通论》 的总量分析是在假定现有劳动力的技艺和数量,现有资本设 备的数量和技术、竞争程度、社会结构等都不变的前提下进 行的,因此它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又被称为”短期的比较静态 分析”。 凯恩斯的追随者竭力把《通论》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并 特别强调财政政策的作用。他们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包括消 费、投资、出口、政府对货物和劳务的购买)、实现经济稳 定增长为目标,提出在萧条时期要减低税率、增加政府开支 实行赤字预算、增发公债、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以 刺激投资和消费;在高涨时期则提高税率、控制政府开支、 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提高利率等,以遏制投资和消费。25 ? 经过凯恩斯主义者的鼓吹和影响, 战后许多国家纷纷把充分就业和经 济增长作为政策目标,推行上述凯 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这些政 策在战后50~60年代对刺激经济增 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起了 一定的作用。 但由于财政赤字、通货膨胀有增无 已,危机和失业并未消除,终于到 70年代初出现了物价高涨和大量失 业并存的”滞胀”,即停滞膨胀。26 四、汉森,A.Alvin Harvey Hansen ()27 1、简介? (1)生平。 ? 美国经济学家。生于美国南达科他 州的维堡一个丹麦移民家庭。 1918年成为威斯康星大学哲学博 士,曾任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哈佛 大学教授。 年任美国社会保障顾 问团成员,1938年任美国经济学 协会主席,年任美国 -加拿大联合经济委员会主席,还 担任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顾问。 早期致力于经济周期研究。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出版以后,他很快转而信奉并且宣 传凯恩斯主义,被称为”美国凯恩 斯”。28 ? (2)主要著作《美国、大不列颠和德国繁荣与萧条的 周期:年每月数据的研究》 (简称《繁荣与萧条的周期》1921) 《经济周期理论》(1927) 《充分复苏还是停滞?》(1938) 《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 《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1947) 《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 《经济周期与国民收入》(1951) 《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 《美国经济》(1957) 《60年代的经济问题》(1960)等29 2、凯恩斯理论的通俗化?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是以西方专业经济学者 为对象,该书的内容难为一般 人所理解。 汉森除了写作《凯恩斯学说指 南》一书来对该书的难点加以 解释以外,也在其他的地方阐 述该书的内容,其中影响较大 的是他和P.萨缪尔森一起用一 条45°线和 y=C+I线来说明凯 恩斯理论的最简单的模型,即 产品市场均衡的模型。这几乎 出现在任何一本宏观经济学教 科书中。 他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不平衡 预算的论点已克服了传统的预 算必须平衡的观点,成为西方 财政理论的正统思想。30 3、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制订? 关于具体的政策,凯恩斯并没有详加论述。对此,汉森作了 补充性的说明,并且加以发展。 凯恩斯的理论说明有效需求的不足是造成资本主义失业问题 的原因。根据这一点,汉森认为,在萧条时期,资本主义国 家的政府应该执行赤字预算的政策,使支出大于收入,以便 弥补有效需求的不足。 他还进一步提出,在繁荣时期,过多的有效需求也可能造成 经济的过度膨胀;这时,便应执行预算盈余的政策,使支出 小于收入,以便减少过多的有效需求。 这种旨在于调节有效需求来熨平资本主义的经济波动的政策, 被称为补偿性的财政政策。执行这种政策意味着国家的预算 没有在任何时候都保持平衡的必要,而仅需在整个经济周期 中使收支相抵。31 4、混合经济论? 汉森认为:在19世纪末期以后,大 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是纯粹单一的私 有经济制度,而是属于混合经济的 范畴。 所谓混合经济系由”公营”和”私 营”两个部分所组成。”公营”即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部分,包括国 有化企业和种种福利措施,如社会 保险等等。”私营”部分即指私人 所有的企业和事业。他认为:应以 “私营”部分为主,”公营”部分 不过起着补充和辅助的作用。32 5、长期停滞论? 汉森认为,美国经济在长期中具 有停滞的倾向,其原因在于: ①人口增长迟缓; ②新土地的开垦已经完毕; ③公司储蓄的增长; ④资本品的大量存在; ⑤新发明的节约资本的偏向。 这五点都使投资数量减少,而引 致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国家必 须进行干预,以便改变经济停滞 的现象。33 五、后凯恩斯主义? 1、恩斯主义的分化。 二战后,特别是在50~60年代,发达国家经历了一段经济迅 速增长的时期。与此相适应,西方经济学家纷纷以凯恩斯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的理论为基础,加以补充和 发展,力图把该书的短期 -比较静态分析”长期化”、”动 态化”,提出形形色色的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波动理论。 在这过程中,50~60年代以来,凯恩斯的追随者分为两大支 派。 一为新古典综合派,其主要代表为美国的P.萨缪尔森、J.托 宾(1918~ )、 R.M.索洛(1924~ )、 W.W.赫勒 (1915~ )、A.奥肯()等人; 另一支派为英国的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代表为罗宾逊、N.卡 尔多、斯拉法、L.帕西内蒂(1930~ )等人。理论观点是 背离以A.马歇尔为首的老一代剑桥学派的传统理论,因此被 称为新剑桥学派。34 2、两支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 两支派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态度是突 出的分歧。 新古典综合派主张把凯恩斯以收入分析为主的宏观经济学, 同“新古典经济学”以价格分析为主的微观经济学加以综合, 既强调政府”需求管理”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又保留市场机 制对商品和生产要素供求的自发调节作用。 新剑桥学派则主张和“新古典学派”进一步决裂,从凯恩斯 自己没有展开的、批判财富和收入分配的不均的社会哲学来 论证、探讨和制定走向没有食利者阶段的社会政策。 两派间关于资本问题的论战,就是这一分歧的典型例证。新 剑桥学派彻底地否定了连凯恩斯都没有否定而新古典综合派 完全加以接受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35 3、长期的两个剑桥之争? 从50~70年代,两派曾就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分配理论进 行过长期激烈的论战,罗宾逊指责新古典综合派的关于到达 充分就业后政府的职责只需把收入中的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论 点,是回到”储蓄支配投资”的旧理论,用旧的均衡概念取 代凯恩斯的不确定性概念。 她还指责新古典综合派的关于实现充分就业后,新古典学派 的理论如均衡价格论、边际生产力论等将再度适用的观点是 背离凯恩斯学说的。 在新剑桥学派批判新古典经济理论方面,斯拉法在1960年发 表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作用。斯 拉法沿着李嘉图的理论线索,提出了商品相对价格与利润率 同时决定生产价格的理论,排除需求对生产价格决定的作用, 否定资本是生产要素。 由于论战的美国一方的萨缪尔森和索洛任教的麻省理工学院 所在地也名剑桥,所以这个论战又被称为”两个剑桥之争”36 ? 论战从表面上看是就资本作为生产要素能否加以计量、用 什么单位来计量、这个单位能否排除价格和分配因素的影 响等展开的,但其实质是一场关于要不要恢复新古典派理 论并把它和凯恩斯的理论调和起来,还是坚持凯恩斯的基 本论点,彻底否定新古典派理论的论战。 罗宾逊夫人之与新古典综合派争论,主要还不在于这些具 体的论题,而是因为他们企图在凯恩斯的名下重建”前凯 恩斯理论”,即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这是她所不能容 忍的。因此在论争中,她称他们为冒牌的凯恩斯主义者。37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2、感谢您使用本站,通过
进行查找。
3、使用搜索框直接进行搜索当前位置: >>
流派3(第三章新古典综合派)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第三章 新古典综合派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新古典综合派概述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政策主张 对新古典综合派的简要评价 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 第一节 “新古典综合派”概述? 一、“新古典综合”的含义? “新古典综合”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五版(1961年)中首先提出。? “新古典综合”就是把凯恩斯经济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理论综合在一起。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第七版中说明 了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 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 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 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 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 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 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 沟”。 ? 新古典综合的含义,在于说明: ? (1)当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混合经济,新古典综合则是混合经济的代表理论; ? (2)混合经济有着很大的优越性; ? (3)这种综合是凯恩斯的收入分析与新古典的 价格理论的综合。 二、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背景和演变过程? 1、新古典综合派的产生背景?1936年以前,以A.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不能解释资本主 义的长期失业现象,特别是不能解释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以 后的长期萧条状况。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 通论》,企图对长期萧条状态作出解释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以便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提供理论根据。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流行使得整个西方经济学的 体系出现了显著的漏洞。一方面,传统的经济学以个量分析为主,根 据对单个消费者、厂商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分析,得出资本主义市场 的各种因素能够自行调节该社会种种矛盾的结论,主张自由放任、国 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另一方面,凯恩斯则偏重于分析总量变数, 根据他所建立的涉及总量变数的理论,得出资本主义市场的各种因素 不能自行解决失业问题的结论,并且据此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 政策。这样,在西方经济理论体系内部就产生了干预与反干预以及由 此而造成的各种矛盾和不协调之处。 与此同时,凯恩斯经济学本身也发展为两个方向,一个是试 图把凯恩斯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效用价值论)相结合的新古典 综合学派,另一个是重新构建凯恩斯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新剑桥 学派。 ? 以萨缪尔森为首的一些西方经济学者逐渐建立了新古典综合 派的理论体系。该学派把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当作为研究个量问 题的微观经济学,把凯恩斯主义称为考察总量问题的宏观经济学。 它宣称:前者以充分就业为分析的前提,后者则着重研究各种不 同水平的就业量的情况,因此,两种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被纳 入于同一体系之中,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不过代表同一理论体系 所涉及到的两种不同的情况。与此同时,该学派还把现代资本主义 说成是“混合经济”,由“私营”和“公营”两个部分所组成。 前者的作用可以由微观经济学来分析,后者的必要性则可以由凯 恩斯主义来论证。? ?新古典综合派认为标准的凯恩斯理论的中心是收入-支 出理论,把效用函数、市场结构理论(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与凯恩斯理论(现在的宏观经济学)糅合起来组成西方经 济学,并致力与解决凯恩斯理论在70年代遇到的麻烦―― 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以及经济增长(哈罗德――多马模 型)。按照菲力普斯曲线,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反向的关 系,即提高通货膨胀率能够增加就业。之所以会出现失业 乃是社会需求之不足而导致的,而通货膨胀则是因为消费、 投资需求过于旺盛。所以通货膨胀与失业是不能相互兼容 的。而在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发生了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 的局面,凯恩斯经济学面临着破产的危机。 新古典综合派从微观经济层面(凯恩斯理论 只对于宏观的分析恰好成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入 手,认为是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滞胀”: ? (一)现实经济活动中,某些部门产品供给的异 常变动是出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讨论范围之外的, 如石油供应的短缺和石油价格猛涨以及粮食价格 猛涨等推动了通胀。 ? (二) 现实经济生活中,国家财政支出有相当 大的部分用于福利支出,这样导致了失业者不急 于找工作,萧条期物价也不下跌了,成为加剧通 胀的因素。? ? (三)用市场的结构变化和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通胀。由于工种、技术熟练程度和地区的限制,经济中同时存在 着“空位”和失业。同时由于强大工会力量的存在,失业 对货币工资增加速度的减缓不及空位对货币工资增加的加 速。在劳动力不足的市场上,工资上升,在劳动力过剩的 市场上,工资不下跌。 ? 该学派根据对“滞胀”原因的分析,并主张制定和执行新 的能源政策和农业政策,修改和改进先行的福利支出政策 (全球化为西方国家降低福利政策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更重要的是加紧推行收入政策和人力政策,对促进西方国 家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因而取得了主流经济学的地 位。 2、新古典综合派的演变? 在新古典综合派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两次较大的综合: ? 一是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凯恩斯经 济学和新古典理论的综合及发展;? 二是80年代以后对凯恩斯经济学与其它非凯恩斯学派的综合。 名称演变? 萨缪尔森在1970年的《经济学》第五版,该学派称为“新古典综合”。? 在第八版中, 改称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 ? 在第十二版中,又用“现代主流经济学”代替“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以表明其经济学的正统地位。 般仍称之为新古典综合派。? 虽然名称在变,其理论内容并未根本改变,因此,一 三、新古典综合的理论依据和特点1、理论依据(1)客观上,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缺乏微观基础。 (2)凯恩斯的某些提法,为新古典综合提供了依据。例: 凯恩斯在《通论》说到:“我们对于经典学派理论之批评,倒不在发现其分析有什么逻辑错误,而在指出该理论所 依据的几个暗中假定很少或从未能满足,故不能用该理 论来解决实际问题。但实行管理以后,总产量与充分就 业下产量相差不远,则从这点开始,经典理论还是对的。 今设产量为已知,换句话说,设决定产量多寡之力量, 不在经典学派思想体系之内,则经典学派所作分析,例 如私人为追求自己利益将决定生产何物,用何种方法 (即何种生产要素之配合比例)生产,如何将最后产物 之价值分配于各生产原素等等,仍无可非议。” 2、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方式? (1)新古典微观经济理论与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的综合; ? (2)宏观领域中的新古典―凯恩斯综合; ? (3)宏观经济政策上新古典―凯恩斯的综合; ? (4)凯恩斯主义与古典主义、货币主义、供给学 派、理性预期及现代宏观主流经济学的综合。 对“综合”的另一种理解1、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综合? ?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主义宏观经济学综合 分析方法上: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政策主张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随经济背景变化和理论进展,经常调整观点和政策建议2、理论方法上的折中主义? ?3、理论和政策主张上灵活多变? 3、新古典综合学派的特点?第一,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斯的理论作了自己的解释, 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 有效需求不足。他们与英国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的解释不 同,他们认为,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立足点是 三大心理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预期利润率递减和灵 活偏好)和工资刚性,而不是新剑桥学派强调的收入分配 不公平问题。他们吸收了菲利浦斯提出的工资(从而物价) 与失业率成反比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所表明的观点, 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对立起来,并用凯恩斯创立的”总收 入一总支出模型”来阐述所谓的”需求决定论”;在阐述 需求决定论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了希克斯创立的”ISLM模型”,从而更明确地阐述了凯恩斯关于货币并非实际 经济上复盖的一层”面纱”,而是对总需求有重大影响, 从而影响整个经济状态的思想。 ? 第二,新古典综合派吸收了哈罗德和多马的经济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在宏观经济学 中增加了动态的和长期的研究。后来,经济增长理论 成为宏观经济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直到现在仍然是不断深入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动态的 和长期的宏观经济研究的另一个重要课题是经济周期 问题。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中,萨缪尔森的”乘数 一加速数模型”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第三,从60年代末开始,国际经济学的一些内容, 如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分析,国际间价格与汇率的比较关 系等也一度被收入宏观经济学。到70年代以后,国际经 济学则逐渐独立出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留给宏观 经济学一个”开放的模型”来解释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 济运行,较著名的有“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第四,新古典综合派还对总需求进行了专门研究, 包括对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研究。消费函数的研究增 加了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投资需求理论则重 点对预期收入的分析和投资成本的分析作了更深人的研 究。? ?? ?第五,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也是新古典综合派的 一个重要的贡献。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理财思想,强 调赤字财政对消除失业的积极作用,并将政府借新债 还老债看作一种基本无害的游戏。在货币政策方面, 他们强调利息率对投资的调节作用,强调货币供给量 对利息率的控制作用,并形成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 用以调节总需求。这就是所谓需求决定论指导下的宏 观经济政策。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创新? 1、在需求方面,接受IS-LM分析。 ?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以后不久,希克斯把投资与储蓄的相等归结为一条 IS曲线,把货币的供求的相等归结为一条LM曲 线。按照西方学者的解释,在工资和价格不变的 条件下,两条曲线的交点即决定均衡的就业量。 在一段时期内,IS-LM分析被认为是简单化了 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模型;在目前,IS-LM分析是 新古典综合派的总量需求曲线的基础。 2、在供给方面,把传统的工资理论作为分析的基础?在供给方面,新古典综合派的说法并不十分明确。它往往同时采用几 个不同的模型,认为每一种模型反映了某一个具体情况,但是,总的说来, 传统庸俗经济学的工资论可以说是它在这一方面进行分析的基础。按照传 统的工资论,劳动供给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充分就业的数量,这一数 量即为能使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均衡状态的唯一就业量。关于凯恩斯主 义所说的小于充分就业状态,新古典综合派倾向于用“工资下降的刚 性”加以解释。它声称: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会往往把货币工资的水平限制 在过高的水平,并且使货币工资不能自动下降,以便使劳动的供求处于均衡 状态。在货币工资不能下降的条件下,唯一的改变实际工资的办法便是通 过物价的上涨与下降。根据这种说法,便可以得出一条总量供给曲线,表 明总产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和第一点提到的总需求曲线的交 点便能决定整个社会的产量和价格水平。在这种解释之下,传统的充分就 业和凯恩斯所指的小于充分就业状态都变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特殊事 例。换言之,传统的和凯恩斯的理论都是正确的,它们的分歧仅在于假设 条件的差异,而新古典综合派能够把这两种理论纳入于它的体系之中。 3、运用菲利普斯曲线来解释通货膨胀率的升降? 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企图表明失业率(或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 关系。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当经济制度处于充 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率为零;当就业量大 于或小于充分就业状态时,通货膨胀率顺次为 正数或负数,其中负数意味着物价下跌的情况。 新古典综合派把菲利普斯曲线作为解释通货膨 胀或通货收缩的工具。该学派声称:就业量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交替换位”的关系,即:增加就业 必须以加剧通货膨胀为代价;要想减少通货膨胀,必 须压低就业比例。 4、提出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凯恩斯本人的理论所涉及的是短期的经济问题。为了使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出现了哈罗德-多 马经济增长模型。根据这一模型,资本主义经济的长 期增长不但很难被稳定在充分就业的水平,而且经济 活动还会呈现出剧烈的上升和下降。哈罗德-多马模型 出现以后,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得到与前者迥然 不同的结果。按照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资本主义 不但可以维持充分就业下的经济增长,而且还会最后 达到一种“静止的状态”。这时,资本的积累比例正 好与人口增长率相适应,从而,劳动生产率将保持不 变。但是,在这一状态到来以前,技术改革和储蓄比 例的增加可以继续不断地推迟和延缓“静止的状态” 的到来,使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率持续上升。 第二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1915-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 5、罗伯特?索罗(Robert Solow 1924- )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1、阿尔文?汉森(Alvin Hansen )? 阿尔文? 汉森简介阿尔文? 汉森(Alvin Hansen )是当代美 国著名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出生于美国南达科他州, 1915年获得美威斯廉第大学博士学位以后,曾任明尼苏 达、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大学教授,1937年转到哈佛大 学任教至1956年退休。在罗斯福实行“新政”时代,曾 任政府经济顾问。他在哈佛任教近20年,培养了不少优 秀经济学家,保罗? 萨缪尔森就是其弟子之一。 ? 阿尔文? 汉森着重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提出了 “长期停滞理论”。他认为20世纪初以来的资本主义经 济是处于长期停滞的阶段,从趋势上看,资本主义的实际 经济增长率越来越小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因此,主张利用 国家财政政策来有效地控制“停滞”,实现充分就业和经 济稳定增长。? 汉森对经济学发展的贡献? 1、培养了一批经济学精英萨缪尔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有记者问他,获得诺奖的秘诀是什 么?萨缪尔森当即回答,去找一个好老师。他的好老师就是美国最早的凯恩 斯主义者、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人阿尔文? 汉森。 ? 汉森原来在明尼苏达大学任教,信奉自由放任,研究经济周期理论, 并有《繁荣与萧条的周期》、《经济周期理论》、《一个不平衡世界中的 经济稳定》等著作问世。1936年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之后,他很快拜读, 并成为凯恩斯的信徒,为了宣传凯恩斯主义,他于1937年到更为开放自由的 哈佛大学任教。20世纪40年代的哈佛大学经济系是鼎盛时期,著名的国际 贸易理论权威陶西格担任系主任,熊彼特讲授“高级经济理论”,列昂惕 夫也在这里任教。汉森主持财政政策研讨班,带领学生学习凯恩斯的《通 论》。萨缪尔森回忆,那时课堂上讲的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他们学 《通论》还有点“地下活动”的意思,但这使他们年轻人更加兴奋地讨论 凯恩斯的观点。美国第一代凯恩斯主义者,以后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 大多是从这里出去的。这些人中有以后获得诺奖的萨缪尔森、托宾、索洛、 肯尼迪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海勒,以及以提出奥肯定理著称的奥肯等 人,还有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左派经济学家斯威齐,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都 留重人,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大教授陈振汉等人。汉森开放的讨论式教 学、热情而耐心的教诲和渊博的学识使这些学生受益匪浅。 2、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人?汉森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他不仅教了一批成功的学 生,还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新古典综合派的奠基人。 新古典综合理论的背景是战后经济制度的变化。汉森认 为,战后的经济制度不再是纯粹的私人市场经济,而是 同时存在私人经济与社会化公共经济的“混合经济”。 这就是说,市场经济仍然是基础,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 用越来越重要。他认为,这种经济比纯粹私人经济优越, 克服了市场经济的一些弊病,但又不是那种集权式计划 经济。这种经济不是削弱市场经济,而是推动它前进的 新动力。经济是混合的,经济理论当然也应该是混合的, 这就有了把新古典学派微观经济理论(论述市场机制的经 济学)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论述国家干预的经济学) 结合为一体的新古典综合体系。新古典综合这个名词是 萨缪尔森而不是汉森提出的,但混合经济正是这种理论 体系的出发点。 3、发展了凯恩斯主义作为凯恩斯的信徒,汉森最大的贡献是解释并发展凯恩斯主义。 他1953年出版的《凯恩斯学说指南》是当时最畅销的凯恩斯主义入 门读物。在凯恩斯主义理论的发展中他有两点最重要的贡献。 ? 一是他发展了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提出的IS―LM模型,被称为 希克斯―汉森交叉图。这个模型用一般均衡方法说明当物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决定。这被称为对凯恩斯主 义理论的标准解释,并成为所有教科书的核心内容。 ? 二是他与萨缪尔森提出了解释经济周期的乘数―加速原理模型, 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这个模型说明了在市场机制自发调节 时,由于消费、投资和国民收入之间的相互影响,必然发生经济周 期,从而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这是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周 期理论的核心,也是战后经济周期理论的重要发展之一。这两个理 论都曾风靡一时,至今也仍然有影响。? ? 汉森不仅是凯恩斯主义理论的解释者和发展者,也是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倡导者。他在《经济政策与充 分就业》、《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美国经济》、 《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等著作中论述了政策问题。汉 森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因为“经济停滞不是自动调节 的教条所能解决的,解决的办法是大大地扩大民主政 府的作用,担当起维持充分就业的作用”。他把美国 国会1946年通过的“就业法案”作为“经济计划的大 宪章”,因为这个法案把维持充分就业作为联邦政府 的重要职责。他与凯恩斯一样不太重视货币政策调节 经济的作用,重点强调的是财政政策。 4、提出了补偿性财政政策?凯恩斯的财政政策是以赤字财政为特点的,但战后美国 并没有打破财政平衡的框框。汉森认为,政府不应把本期的 财政收支平衡作为目标,应该根据实现充分就业的需要来决 定支出。这就是补偿性财政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则是在萧条 时期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以刺激经济。 在繁荣时期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以 抑制通胀。这种财政政策并不需要保持逐年的财政预算平衡, 在萧条年份会有赤字,在繁荣年份会有盈余,因此在长期中 仍可以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称为“长期预算平衡论”或“周 期预算平衡论”。这也是美国20世纪50年代经济政策的基 调。 ? 在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中,汉森更重视充分就业。他认 为“在物价稳定的问题上,我们不应有什么严格的法则。我 们应该把充分生产和充分就业列为主要目标。”“如果每次 物价略有上升就把我们吓倒,我们就会永远落后于可能实现 的发展。”这些观点由他的学生托宾、海勒等人继承并发展, 成为6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基调。 ?在20世纪50年代,汉森几乎无人不知。著 名的《幸福》杂志曾说过“在今天,谁不熟悉 汉森和凯恩斯的思想,谁就不可能了解世界大 事的演变”。汉森的哲学是“以民主思想使每 个人都能合理地做到机会均等”。他对就业的 关注实际是对人的关心,在他80岁获得沃尔克 奖章时,他的学生托宾说,对汉森而言,经济 学就是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汉森的著作? 其代表著作有 ? 1、《财政政策与经济周期》(1941年) ? 2、《货币理论与财政政策》(1949年)? 3、《凯恩斯学说指南》(1953年) 2、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 保罗? 萨缪尔森简介? 保罗? 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 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是当今世界经 济学界的巨匠之一,他所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 涉及经济学的各个领域,是世界上罕见的多能 学者。萨缪尔森的巨著《经济学》流传很广, 被翻译成日、德、意、匈、葡、俄、中等多种 文字,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制订经济政策的理 论根据。现在,许多国家的高等学校将《经济 学》作为专业教科书。 萨缪尔森于1915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 (Gary)城。20岁时,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获文学学士 学位;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1940年, 萨缪尔森受聘到麻省理工学院任教。第二年,他发表 了《经济理论运算的重要性》的博士论文,取得哈佛 大学博士学位,并获得哈佛的威尔斯奖。同年,他受 聘到美国资源计划局工作。 ? 1944年,萨缪尔森被提升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 副教授和辐射实验室经济学研究员。1945年,在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他来到美国战时生产局和战争动 员重建办公室任职,并担任美国财政部经济顾问。这 些工作使他有机会把经济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得以 从实践中检验其理论的科学性。同时,也使他有条件 搜集资料,为以后的研究积累大量的材料。 ? 由于萨缪尔森在经济理论界全面开创性的研究,麻 省理工学院在1947年提升他为经济学教授。?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美国经济学会吸收他为会 员。保罗? 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奖 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 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 年后的1970年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 奖。 ? 从1940年起,萨缪尔森还曾担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会长, 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国际经济学会会长和终身荣誉会长,以 及在一系列政府机构和公司任经济顾问和研究员。萨缪尔森 的著作颇丰,主要著作有:《经济分析的基础》( 1947)、 《经济学》(1948)、《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以及 独自撰写和与多夫曼、索罗等合著的大量文章,这些文章被 选编入《保罗.A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第一、二、三、四、 五集。 ? 保罗.萨缪尔森于日逝世,享年94岁。逝世 前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终身教授。? 萨缪尔逊获得诺奖时的“颁奖词”(节选)?一般说来,萨缪尔逊的贡献是,他以提高经 济科学的一般分析方法的水平有贡献,超过任何 其他当代经济学家。他事实上干脆重写了经济理 论的许多部分。他也指出了经济学中问题和各种 分析技术方面的基本统一性,部分地藉助于系统 地运用最大化方法于宽广的问题集合。这一点意 味着萨缪尔逊的贡献跨越许多不同领域。如果我 们要设法总结他的研究成就,并且给出它们的一 个具体概念,限制我们于少数例子,因此是必要 的。我们或许能把他的贡献分为四大领域:第一 个领域是动态理论和稳定性分析。第二个领域是 消费理论和密切相关的指数理论。第三个领域是 全部均衡理论。第四个领域是分配理论方面。 ? 萨缪尔逊教授:你或许比任何别人更多地证明了经济分析严格形式化的好处。因此,事实上你为 过去几十年的几代经济学家定下了风格。尽管你 的许多工作抽象水平高,你研究了真实世界的重 要经济和社会问题。实际上,在你工作过的一切 园地中能发现你工作中的关心实际的思想:在你 的“显示的优选次序”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可观 察行为建设你的消费理论;在许多不同质资本货 物的情况中形成资本理论;在均衡情况之外分析 动态过程和稳定性;用一种联合乘数和加速系数 的模型解释商业循环;在全部均衡分析的框架中, 研究集体货物的位置;分析最大增长率;用你的 “消费贷款”模型研究在各代人之间分配消费; 以及分析从贸易得到的利益和关税对收入分布的 效应。 ?这样说不过分,在许多这些领域里,你在新 古典或新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轮廓中达到了不只 是“确定的”而且是经典的理论形式。1970年,萨缪尔森成为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美 国经济学家,瑞士皇家学院为此提供的理由是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其研究涉及 经济学全部领域。”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萨缪尔森的研究,涉及经济理论的诸多领域。 他根据所考察的各种问题,采用了多种数学工具, 使用了既包括静态均衡分析,也包括动态过程分析 的方法,这对当代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许多理 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 1、萨缪尔森对静态、比较静态、动态三者的联 系和区别,做了精辟的论述。 ? 2、在一般均衡论方面,他补充并发展了希克斯 关于静态一般均衡稳定条件,进一步发展了均衡的 极大条件、均衡位移和提? 查特莱尔原理,并举出了 很有说服力的经济实例,说明数理方法的普遍适用 性。? ?3、在福利经济学方面,萨缪尔森首先对所有在这一领 域中创建各个学说的先驱者的著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然 后,他建立起自己的新福利经济学,并和汉森为国家福利 论的建立和在实际生活中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论 述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是自庇古(一位伟大的古典经济学 家)以来在福利经济方面少有的理论之一。 ? 4、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萨缪尔森补充了比较成本 学说的“赫克谢尔―俄林定理”,对贸易国之间的生产要 素价格趋向均等的条件作了严密论证,被西方人士公认为 “赫克谢尔―俄林―萨缪尔森模型”。他论述了国际贸易 对贸易国利益的影响,被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是现代国际 贸易理论的一项重要发展。 ?有的经济学家在评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的影 响时指出,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 在。人们进入大学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了萨缪尔 森,读的是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而当进入 高层次经济理论研究之时,人们还是离不开萨缪尔森, 这时萨缪尔森的《经济分析基础》成了经济理论研究 的指导;在几乎所有的经济学领域,诸如:微观经济 学、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人们总 是能从萨缪尔森的有关著作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 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 的理论基础。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陷入“滞 胀”困境,使以“新古典综合”作为理论基础的经济 政策遭到破坏,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受到了来自各方 面的挑战,由此,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界的旷日持久的 大论战。虽然,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理论的正统 地位发生了动摇,但是,西方国家经济作为一种“混 合经济”仍然离不开萨缪尔森的经济理论。萨缪尔森 也从其他学派的经济理论中吸收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 点,对自己的理论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之适合于变化 了的经济情况。 《经济学》的发表及其特点?1948年,萨缪尔森发表了他最有影响的巨著《经济学》。 这本书一出版即告脱销。当时任《财富》商业杂志编辑的哈 佛大学教授约翰? 肯尼思? 加尔布雷恩立即写下了第一篇书评, 他热情洋溢地预言“下一代人将跟随萨缪尔森来学经济学”。 许多国家的出版商不惜重金抢购它的出版权, ? 该书对经济学中的三大部分――政治经济学、部门经济 学、技术经济学都有专门的论述,他从宏观经济学到微观经 济学,从生产到消费,从经济思想史到经济制度都比前人有 新的创见。这部著作在内容、形式的安排上也可谓匠心独具, 他在每一章的开头加上历代名人的警句,言简意赅地概括全 章的主题,使读者不像是在啃枯燥的理论书,而是在读一部 有文学色彩的史书。这一巨著的出版,为普及、推广其理论 创立了良好的条件。 ? 自1948年问世以来,先后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经济学教科书。作者在 17版前言中不无自豪地写道:“事实上,当今许多杰出 的经济学家都曾写信告诉过我们,在他们获取博士学位的 奋斗过程中,一直依靠着这本《经济学》 。” 萨缪尔 森的这部《经济学》历经50余年长盛不衰,之所以有如 此惊人而长久的魅力,是因为: 验,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概源于此。萨缪尔森不仅开创 性地为现代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50年来孜孜 不倦,高屋建瓴,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每一个经济学流派都得到了清晰的介绍,每一个流派都接 受了不偏不倚的公正的评价和比较,这恰是萨氏的过人之 处,无人能出其左右。? 1.近乎完美的内容。5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 ? 2.鲜明独特的风格。风格是嵌在骨子里的,是不可模仿的。萨缪尔森通过他这部经典巨著,将其广博的知识、深刻的洞见、机敏的论辩展现得 淋漓尽致。“大气”和“睿智”是其鲜明的风格,这种超凡气质是迄今 为止任何其他经济学教科书不曾具有的。在具体论述上,其“简洁的文 句、清晰的解释和精练的图表”一直是那些勇敢的挑战者追求和仿效的 典范。? 3.与时俱进的精神。《经济学》50多年来长盛不衰的秘诀之一就是,作者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在每隔三年左右刷新一版的进程中,紧紧把 握着时代的脉搏,将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思想和最激动人心的经济现实 尽收其中。在保持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经济学基本原理与概念经典式 的论述不变的基础上,信息经济学、博弈论、网络经济学、环境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及真实商业周期理论等都得到了丰富和 扩展。最新的资料数据、有趣的案例和应用性分析、宝贵的推荐读物信 息、十分有价值的经济学网络资源,以及供进一步深入学习和讨论的高 难度问题和练习……所有这些新内容,都使得新一版的《经济学》更有 助于学习和教学。尤其是自第14版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的加盟,保证 了这部经典巨著能够继续与时俱进,永葆青春。 萨缪尔森: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萨缪尔森是一个天才,也是一个幸运儿,他想争取的荣耀 无不手到擒来,而且来得很早。童年的萨缪尔森聪明活泼,善 于思考,他看问题比同龄的孩子深刻、全面。 1931年,在他 十五岁的时候他就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虽然他进入 经济学的领域纯属偶然,但结果证明,经济学这一行如天造地 设般适合他,仿佛是历代经商先祖的基因找到了命定的归宿。 进入大学后,他高效率地利用时间学习,博览群书。他爱 好广泛,课余常把做高等数学习题作为自我消遣。他对物理学 也有浓厚的兴趣。初入大学时,萨缪尔森年纪虽轻,但沉着稳 重,喜欢思考。他对前人的理论总抱着审视的态度,寻觅理论 尚未完善或不完美的地方。萨缪尔森最后以优异成绩获得了芝 加哥大学的学士学位,其平均成绩是A,随后他从容地进入哈 佛就读。进入哈佛大学后,萨缪尔森的眼界大为开阔,这里的 学术思想与芝加哥大学迥然不同。? ? 面对着各种学术流派,他更加刻苦地探讨和研究、类比各种学说的异同,找出他们的不足。1936年,即来到哈佛大学一年后,萨缪 尔森获得了硕士学位,并以敏捷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及实干精神, 赢得了哈佛大学经济学权威人士阿尔文? 汉森教授的青睐。汉森收 萨缪尔森做自己的助手,这使他对各种学派的研究更为深入。他不 断地探讨汉森的学术思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同时也为自己选择 研究的主攻方向。 ? 1936年,自凯恩斯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以后, 美国许多经济学者对凯恩斯的学说大感兴趣,萨缪尔森的导师汉森 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政策,提倡“自由 放任”,后来转而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传播人,把凯恩斯主义 移植到了美国。他不但继承凯恩斯的经济学说,而且把这种学说理 论通俗化,还做了一些补充发展,后来成为美国凯恩斯主义学派的 权威人士之一。萨缪尔森纵观凯恩斯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感到确有 可研究之处,于是师生协作,不断宣传凯恩斯主义,并对它做了进 一步的补充。这样,汉森和萨缪尔森便成为凯恩斯主义在美国的主 要代表人物。而萨缪尔森对研究凯恩斯主义所做的贡献远比他的导 师大得多。 ?萨缪尔森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重新阅读了从威廉? 配 弟到亚当? 斯密,从李嘉图到马歇尔、瓦尔拉斯以及帕 累托、庇古、凯恩斯等人的著作,得以纵观整个经济 思想史,并以新的眼光看待凯恩斯主义。当时社会上 对凯恩斯理论中的“投资乘数论”及“就业乘数论” 颇为注意,萨缪尔森认为,凯恩斯主义是从1929年4 月的美国华尔街股票暴跌开始到1933年基本停止这一 遍及资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凯 恩斯的理论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很有价值。因此,他决 定从当时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难题――投资与就业问题 入手,来研究凯恩斯主义。 萨缪尔森的主要著作? 《经济分析基础》(1947) ? 《经济学》(第1版,1948) ? 《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与索洛和多夫曼合著,1958)? 《萨缪尔森科学论文集》(1~4卷)(,1977) 3、詹姆斯?托宾(Jams Tobin ) 詹姆斯? 托宾获诺奖理由?詹姆斯? 托宾获得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理由是:托宾的贡献涵盖经济研究的多个领域, 在诸如经济学方法、风险理论等内容迥异的方 面均卓有建树,尤其是在对家庭和企业行为以 及在宏观经济学纯理论和经济政策的应用分析 方面独辟蹊径。? “不要将你的鸡蛋全都放在一只篮子里。” ? ――詹姆斯? 托宾 詹姆斯? 托宾简介日,詹姆斯? 托宾出生于美国伊利诺斯州。1935 年9月,托宾进入哈佛大学学习,四年后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40年又获得硕士学位,在哈佛的6年期间,托宾受到了约瑟 夫? 熊彼特、爱德华? 张伯伦、瓦西里? 里昂惕夫等著名经济学家的 指导。 ? 1941年,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托宾以经济专家身份 在政府任职,先后在物价管理署、战时生产局工作。珍珠港事件 后应征入美国海军服役,先在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90天军训,后 任驱逐舰指挥官,随舰到达大西洋和地中海,并参加了进攻北非 和法国南部以及意大利战役。退役时获海军预备役上尉军衔。 ? 1946年,托宾离开部队返回哈佛大学经济系,攻读经济学博 士学位。1947年,他以一篇关于消费函数的理论和统计的论文获 得博士学位。同年成为副研究员,他利用副研究员的薪金补习他 在战时失去接触的经济学,特别是经济计量学,参加写作了《美 国商业信条》,并且在《经济学与统计学评论》上发表了名为 《流动偏好与货币政策》的文章。? ? ? ?1949年他到英国剑桥大学应用经济系当访问学者。 1950年以后,托宾就一直在耶鲁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1955年升为经济系教授。同年,原来设在芝加哥大学的柯立芝经 济研究委员会迁移到耶鲁大学,并更名为柯立芝基金会。从 年和年,托宾担任基金会的主席职务。 在托宾担任基金会负责人期间,曾帮助过许多年轻的经济学家。 他对其他经济学家的无私帮助,赢得了同事们对他的喜爱,正像 他的辉煌成就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一样。经济学界对他尊重反 映在对他宽厚、谦和的绅士风度的赞许。诺贝尔奖得主中很少有 人能得到这样真挚美好的评价。托宾是中国人民的朋友。2000年 4月,近150名美国经济学家(其中包括15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发表《致美国人民的公开信》,敦促美国国会给予中国永久正常 贸易关系(PNTR)地位,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其中就有白 发苍苍的托宾。 ? 2002年,3月11日詹姆斯? 托宾去世,享年84岁。 詹姆斯?托宾的学术成就与学术地位托宾早期的研究为凯恩斯主义的整体经济学说提 供了理论基础,他所著《通向繁荣的政策―凯恩斯主 义论文集》,包含了托宾先生12年里撰写的43篇以政 策为导向的论文,体现了他的经济理论思想和政策主 张。关于凯恩斯宏观政策的基本原则,托宾概括为: ? 第一原则就是明确地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去实现实 际经济目标,特别是充分就业和国民总产出的实际增 长; ? 第二个原则,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是能动的,它 能够对实际观察到的经济状况以及不同政策选择下发 展道路的设计作出灵活的反应;? 第三个原则,凯恩斯主义希望确定协调一 致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 ? 第四个原则,凯恩斯主义者并没有乐观地 认为,需求管理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市场,就足 以实现名义和实际的双重目标,即同时获得充 分就业和价格或通货膨胀的稳定。? ? ?詹姆斯? 托宾的贡献涉及广泛的经济研究领域。他 对不同的领域,诸如经济计量方法,严格数学化的风 险理论,家庭和企业行为理论,一般宏观理论,经济 政策应用分析,投资决策,生产、就业和物价关系理 论,均做出了突出贡献。托宾的最主要贡献建立在以 描写各个家庭和企业怎样确定他们的资产构成的理论 基础之上,这种理论被称为资产组合选择理论,他是 极其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托宾把这些思想发展为一种 金融和实物资产的一般均衡理论,开创的金融市场理 论及金融市场之于消费和投资决策、生产、就业、价 格等相关关系的研究。这种分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研究把金融市场上的变化传递到家庭和企业的支出 决策的传递机制,而这类研究的经典问题以前从来就 未满意地和总结性地研究过。 詹姆斯? 托宾的主要著作? 1、《美国企业准则》(The American Business ??? ?Creed)与哈里斯(S.E.Harris)等合著 2、《国家经济政策》(National Economic Policy) 3、《经济学论文集:总体经济学》(Essays in Economics:Macroeconomics) 4、《十年后的新经济学》(The New Economics one Decade Older) 5、《计量经济学论文集:消费与计量经济学》 (Essays in Econometrics:Consumption and Econometrics) 4、弗兰科?莫迪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
) 莫迪利安尼获诺奖理由? 莫迪利安尼由于在家庭储蓄理论和公司财务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被授予198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 他在50年代初期与美国经济学家R? 布伦伯格和A? 安东 共同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为 考察国民储蓄方式中的个人行为模式提供了一个微观 经济基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期他与默顿? 米勒一起 创立了现代财务理论著名的MM理论,并且首先将套利 证明引入了金融经济学研究领域。除此以外,他还是 用IS――LM曲线来整理凯恩斯体系的一名重要贡献者, 是“货币学派论战”的主要参加者和经济政策与制度 改革的评论家和辩护者。 弗兰科? 莫迪利安尼简介弗兰科? 莫迪利安尼日出生在意大利罗马的一个 犹太家庭里。17岁时进入罗马大学。1936年获得了罗马大学法学 学士学位。不久,鉴于欧洲行将陷入一场浴血战争,莫迪利安尼 与妻子便向美国申请移民签证,并于1939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的前几天抵达美国纽约。 ? 战争使他们感到美国的居留将是长久的。于是,他立即开始 考虑如何最好地谋求在经济学方面的事业。他的运气不错,得到 了纽约新社会研究学院的奖学金。马尔沙克是莫迪利安尼的良师 益友,他主要教莫迪利安尼学习宏观经济学。但最重要的是,莫 迪利安尼从他那里学到了研究方法。马尔沙克强调建立检验性的 假设的重要性,以及分析中数学和统计学的重要性。 ?1941年,马尔沙克离开新学院前往芝加哥大学,莫迪利安 尼的正试训练便告终止。 1942年,在莫迪利安尼还是一个研 究生时,马尔沙克帮助他在新泽西妇女学院谋得第一个教学职 位。这项工作使莫迪利安尼拥有了集中精力于他的研究所需要 的经济保证。 ? 1944年,新社会研究学院授予莫迪利阿尼社会科学博士 学位。同一年,莫迪利阿尼的第一篇论文《利息和货币的流动 性偏好理论》在有影响的《经济计量学》杂志上发表,该文基 本上是他的博士论文的精髓。这篇论文在把当时被一般人认为 是同过去完全决裂的凯恩斯的“革命”和古典经济学的主流统 一起来。1944年,这篇论文为学术界广泛接受,并很快成为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经典文献。 ? 1946年,莫迪利安尼申请美国国籍得到批准,而成为美 国公民。 ?1948年秋,莫迪利安尼荣获声誉很高的芝加哥大学政治 经济学奖学金,并受聘为当时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研究委员 会的研究顾问,于是离开纽约。到芝加哥不久,他又接受了 伊利诺斯大学的一个令人向往的职位:“期望与商业波动” 研究计划主任。不过,在1949――1950年的整个学年里,他 一直留在芝加哥,得以参加考尔斯委员会的工作而获益匪浅。 一年以后,他提升为伊利诺斯大学的教授,在那儿,他一直 工作到1952年调到卡内基技术学院为止。但是,莫迪利安尼 继续与考尔斯委员会联系直到1954年。到那时,他通过几篇 开拓性的论文和一本叫《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53年) 的书,确立了他作为经济学家的地位。这本书试图描述一个 开放经济中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计量理论,并且回答了60个行 为问题。作者也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艰难地计算了这个模型的 参数。这是早期的经济计量学著作之一。 由于内部争吵,莫迪利安尼1952年离开了伊利诺斯大学。 1955年开始,莫迪利安尼成为卡内基技术学院经济学和工业管 理系的一员,他像该学院的许多同事一样,越来越把兴趣集中 到研究有关企业经济学这个领域。他在卡内基任职,直到1960 年为止。这个时期是富有成果的。 ? 1957――1958年期间,莫迪利安尼是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客 座教授,同时,他撰写了有关企业财政理论的杰作。这时,他 与默顿? 米勒合作发表了《资本值、企业财政和投资理论》, 载于《美国经济评论》(1958年)。文中提出的理论是如此新 颖和独特,以致在学术界引起震动,在学者和实业者中引起极 大的争论,直到30年后,这场争论尚未平息。这就是“莫迪利 安尼――米勒定理”。虽然这个定理是在严格的形式中阐述的, 但它很简明:在没有税收和完全财政市场的世界中,企业的平 均资本值依赖于其资本结构。他还和E? 格伦伯格共同发表一篇 当经纪人对预测作出反应时社会事件的可预测性的论文。这篇 论文后来成了“合理期望理论”的支柱之一。? ?1960年,莫迪利安尼成为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访问教 授,以后,除了抽出一年的时间去西北大学外,一直都呆 在那里。 ? 60年代末,莫迪利安尼主持设计一个大型的美国经济 模型,即由联邦储备银行资助的并且至今仍由它来使用的 MPS模式(M指马萨诸塞理工学院,P指宾西法尼亚大学, S指社会科学研究会)。 莫迪利安尼在经济学上最主要的贡献:1、莫迪利阿尼在50年代与美国经济学家布伦伯格(Richard Brumderg)和艾伯特? 安多(Albert Ando)共同 提出了消费函数理论中的生命周期假说。这一假说以消费 者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人的消费是为了一生的效用最大 化。 ? 2、莫迪利阿尼与美国经济学家默顿? 米勒(Merton H? Miller)共同提出了公司资本成本定理,即“莫迪利阿 尼――米勒定理”。这一定理提出了在不确定条件下分析 资本结构和资本成本之间关系的新见解,并在此基础上发 展了投资决策理论。 ? 莫迪利阿尼作为一个后凯恩斯主义者,在消费理论和投资 理论两个方面发展了凯恩斯的学说。他关于利率对国民收 入影响的论述对IS-LM模型的发展有重大意义,他关于财政 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论述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在与货币主义、 理性预期学派的论战中,他坚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 弗兰科? 莫迪利安尼主要学术著作? 1、《国民收入和国际贸易》(1953年) ? 2、《计划生产、存货和劳动力》(合作,1960年) ? 3、《通货膨胀条件为稳定住宅建设而采取的新的抵押设计》(1975年) ? 4、《莫迪利阿尼文集》:第一卷《宏观经济论文集》、 第二卷,《储蓄的生命周期假说》、第三卷,《财政 理论及其他论文集》(1980年)。 5、罗伯特?索洛 (Robert Solow 1924- ) 罗伯特? 索洛简介?罗伯特? 默顿? 索洛年生于美国纽约的布鲁克 林。他于1940年进入哈佛大学时还是打算学习生物学和植 物学。但是不久他就发现,这些学科并不合他的心意。在 他最后确定学习计划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1942 年,他加入美国军队。1945年8月退役。1945年重返哈佛 大学,开始涉足经济专业。索洛于1947年获哈佛大学经济 学学士学位,1949年获哈佛硕士学位,1951年获哈佛哲学 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研究投入产出校型著称的73年诺贝 尔奖得主华西里? 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 从1949年起,索洛一直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50年任 统计学助教,1954年升为教授。他时常在麻省理工学院做 定期讲演。在此期间,曾于1963――1964年应英剑桥大学 之聘,出任马歇尔(Marshall)讲座的讲师;1968―― 1969年聘为牛津大学伊斯曼(G.Eastman)讲座教授。 ?作为一名职业经济学家,索洛大部分研究重点放在了促进 对经济增长机制理解的工作上。他由于在这方面的研究成 就而获得了198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除此之外,他还获得 了人称“小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约翰? 贝茨? 克拉克奖。该奖 是美国经济学会设立的用于表彰对经济思想和知识做出重 大贡献的中青年经济学家。索洛除了做教授外,还在学术界和政界兼职。他1975―― 1980年担任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董事,后出任该银行董事 会主席。在肯尼迪总统任内,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在约 翰逊总统任内,任收入委员会主席。1968年任美国经济学 会副会长,1979年任会长。 ? 索洛现在麻省理工学院任荣誉研究机构教授。他曾经在哥 伦比亚大学执教。? 索洛获诺奖的原因?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与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 索洛,以表彰 他在研究产生经济增长与福利增加的因素方面所作出 的特殊贡献。据该委员会宣称,索洛的得奖是因为他 在1956年提出了一个用以说明存量的增加是如何使人 均产值增长的数学方程式,它可用来衡量各种生产因 素对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根据这一方程式,国民经济 最终会达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在那个阶段以后,经 济增长将只取决于技术的进步。 ? 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林德贝克认为,正是索洛的理 论,使工业国家愿意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大学和科学研 究事业,这些方面是促使经济发展的“突击队”。 索洛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1)长期增长理论,特别是增长过程中的均衡条件、动态效率、单位资本收入增长的原因 与不可再生资源的作用; ? (2)宏观经济理论,特别是对市场不能出清 的原因的系统考察,失业的性质及其与通货膨 胀的关系,以及存量与流量的作用,资本与利 率理论。 索洛模型? 新古典派(Neo-classical) 经济增长模型由于索洛的开创性工作而称之为索洛模型 ,直到现在该模型仍然是经济增长理论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在索洛模型中,对经济总体的增长贡献被设定为劳动、资本和技术进 步三者组成,并且假设边际生产递减的总生产函数、满足稻田条件、 储蓄率一定,技术进步为外生等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政策对于 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无效的结论。虽然其众多苛刻的假设条件和得出的 政府政策无效论让人感觉消极,但在哈罗德和多马的极其不稳定的刀 锋增长模型 (哈罗德-多马模型)一直让人们担心资本主义社会中的 经济增长,特别是长期增长是不稳定的当时,索洛模型提出的增本主 义模式的资本积累过程长期来讲将收敛于经济增长稳定状态(Steady state)的这一结论无疑是给关心经济增长问题的经济学界注入了一剂 强心针。索洛的开创性工作之后,许多在此基础上的扩充模型被不断 提出。例如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就是在索 洛模型基础上考虑最优消费问题的一个崭新的新古典派经济学基础理 论。但是,这些模型基本上把技术进步视为某种外生的冲击,与80年 代中后期产生的注重技术进步内生化的新经济增长模型(或内生经济 增长模型)形成鲜明对照。 索洛的主要著作? ? ? ?1、《对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贡献》(1956年) 2、《技术变化与总生产函数》(1957年) 3、《增长理论:一个说明》(1969年) 4、《线性规划与经济分析》(1958年与多夫 曼和萨缪尔森合著) ? 5、《资本理论与收益率》(1963年) ? 6、《美国失业的性质与原因》(1964年) ? 7、《增长理论评注》(1969年)。 ? 除此之外,索洛还写了大量的论文。 6、劳伦斯?罗伯特?克莱因(L. Robert Klein 1920- ) 克莱因获诺奖理由克莱因通过他所发表的论著和对各国研究团体的大 量指导,促进了有关计量经济模型的研究和使用这些 模型对经济政策的实际效果进行分析的可行性的研究。 由于克莱因的贡献,计量经济模型的构想已经获得了 即使不普遍也是广泛的应用了。计量经济模型现在可 能在世界各地,不仅在科学研究机构,而且在政府部 门、政治组织和大型企业都可以找到。在经济科学的 经验研究领域,像克莱因这样有如此多如此大影响的, 研究人员中即使有,也极少。 ――1980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贺辞 劳伦斯? 克莱因简介? 劳伦斯? 克莱因是美籍犹太人。日,克莱因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城。1942年,他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后,考入麻省理工学院。 1944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他是该院第一个经济学博士。拿到博 士学位之后,他参加了芝加哥大学考尔斯委员会的经济计量学班子。在那里, 他接受了一个挑战性的任务,继续简? 丁伯根编制经济计量模型的尝试。他的宏 观经济计量模型中的第一个就是在这里完成的。1947年夏天,克莱因离开了芝加哥,接受了加拿大政府顾问的职位。在渥 太华的一个暑期,他帮助加拿大政府建造的第一个经济计量模型问世。之后他 和妻子去了欧洲。 1958年后,克莱因加入宾州大学的教师队伍。他此后一 直在该校的沃顿学院经济系做教授,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在那里,他创制了 一系列模型,后来被称为沃顿模型。1959年,他获得了美国经济学会颁发的约 翰? 贝茨? 克拉克奖章,时年39岁。该奖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称,是美国经济 学会1947年设立的经济学大奖之一,用于表彰对经济思想和知识做出重大贡献、 年龄不满40周岁的中青年经济学家。 在人生的学术旅途上,克莱因一直是 一位成功者。他在很多组织中都很活跃,曾担任经济计量学会、美国经济协会 和东部经济协会会长。克莱因还参加过其他学术组织,如全国商业经济学家协 会、美国哲学学会、全国经济学家俱乐部等。除此之外,克莱因还为政府机构 工作。 克莱因主要学术贡献? 克莱因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以公认的经济学说为基础,根据对现实经济中实际数据所作的经验性估算,建立经济体 制的数学模型,并用其分析经济波动和经济政策,预测经 济趋势。在包括周期研究、随机波动、动态乘数反应、方 案分析以及预报等理论性经济分析和公共政策的问题上, 运用各种估算系统。所研究的模式包括发展中经济、中央 计划经济和工业市场经济,以及这些经济的国际贸易和金 融关系。主要有“克莱因―文德伯格模型”、“布鲁金斯 模型”、“沃顿模型”和“世界模型”。 克莱因的学术成就,主要是将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凯恩斯主 义宏观经济学分析结合起来,创立了宏观经济计量学。 ? 他在成名之作《凯恩斯革命》中,第一次完整地把凯恩斯的 经济理论表述为数学形式。他的另一本代表作《美国的一个 经济计量模型,》,不仅在结构、规模和先进 的估算方法论方面是现代宏观模型的鼻祖,而且也是正式地 用于经济波动预测的第一个经济计量模型,对以后美国和其 他国家建立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有深远而普遍的影响。克莱 因还帮助其他国家建立模型。包括1947年的加拿大模型, 1961年的日本模型,1961年的英国第一季度模型。他关于 发展中国家模型式样的建议,明显地被采纳于印度、墨西哥、 苏丹等不同国家的模型中。他还与他的同事一起,致力于建 立苏联的模型,对前苏联的经济计划和计划执行进行经济计 量的描述。?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的林克计划是一个规模宏大的世界经济计量模型,其中克莱因起了主导作用,他既是 创议者,又是一位积极的研究领导者。这个计划的目 标之一,是协调各国的经济计量模型。用以改善分析 商业波动在各国中扩散的可能性,以便利国际贸易和 资本流动的预测。另一个目标是研究一国政治措施的 经济效应如何影响其他国家。这个方法已被用来研究 一次石油涨价如何影响各国的通货膨胀、就业和贸易 平衡。林克计划开辟了一条全新的发展道路,有很大 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通过他的著作和对各国研究人员的指导,克莱因促 进了对经济计量预测模型和对这类模型用于经济政策 的可能性的研究。由于克莱因的努力,经济计量模型 的编制已经广泛使用。经济计量模型现在可在全世界 找到,不仅在科学机关中,而且也在公共行政、政治 组织和大企业中。在经济科学的领域中,很少有人像 劳伦斯? 克莱因那样拥有这么多的后继者和这么大的影 响。 克莱因主要著作?克莱因发表了250多篇文章,出版了26本书,其中大多数堪称 经济学领域中的精粹。其著述主要包括: 《宏观经济学与合理行为理论》(1946); 《凯恩斯革命》(1950); 《美国经济波动》(1950); 《经济计量学教科书》(1974); 《美国的一个经济计量模型》(与戈德伯格合著,1955); 《经济计量学导论》(1962); 《沃顿经济计量预测模型》(与伊万斯合著,1967); 《经济预测理论论述》(1971); 《宏观经济体系的模拟技术的状况》(1977); 《经济计量预测和经济模型导论》(1981)等。 他不仅是一位多产作家,而且还从事编辑工作,担任《经济 计量学》、《国际经济论坛》、《经验经济学》、《比较战略》 等刊物的编辑。 威廉? 诺德豪斯 威廉? 诺德豪斯简介威廉? 诺德豪斯教授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经济学家。他是耶鲁大学史特 D? 林经济学教授(Sterling professorship of Economics)。在耶鲁大学, 史特林讲座(Sterling Chair)是教授职位中的最高荣誉讲座,仅有少数久 负盛名的学者享有。在经济学系,只有诺贝尔奖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 托 宾曾获此殊荣。他还是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人文科学院院士。诺德豪斯 教授被经济学界评为“美国最有影响的50名经济学家之一”。他还被由 马克? 布劳格1983年创刊的,最有权威性的《经济学名人录》所收录。 ? 诺德豪斯出生于新墨西哥州的阿尔伯开克,本科毕业于耶鲁大学, 1967年在麻省理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师从保罗? 萨谬尔逊和罗伯 特? 索罗。从1967年起,他一直在耶鲁大学任教,并在1973年被聘为终身 教授。 现任耶鲁大学惠特尼? 格里斯伍尔德经济学教授和考尔斯经济学研 究基金会理事。诺德豪斯教授在耶鲁大学主讲经济学原理课程。 ? 在1977年-1979年卡特执政期间,诺德豪斯是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 员。1986年-1988年任耶鲁大学教务长,年任耶鲁大学负责财 务和行政的副校长。从1972年起,他是考勒斯基金会和国家经济研究局 的研究员。他是国会预算办公室经济专家组成员,是国民经济分析局顾问 委员会主席。 ? 诺德豪斯教授与他的妻子芭芭拉居住在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市。? 威廉? 诺德豪斯的学术研究与贡献?诺德豪斯的经济学研究范围很广,包括环境、价格、能 源、技术变革、 经济增长、利润和生产率的增长趋势。主要研究领域:增长经济学、工资 与价格、生态管理经济学、转型经济学。 ? 诺德豪斯教授在许多研究领域的专业期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他的研 究集中在经济增长的约束程度等领域。是全球研究气候变化经济学的顶级 分析师之一。他极力主张从排放许可制度转向征收碳排放税。20世纪70 年代以来,他发展了研究全球变暖的经济学方法,包括整合的经济和科学 模型的构建(DICE 和RICE模型),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 诺德豪斯教授还研究了工资和价格行为、扩大的国民收入和生产核算、 政治商业周刊、生产力、管制的成本与收益以及“新经济”。他对转型经 济也有研究。他对中国、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经济改革报有浓厚兴趣。 ? 1972年,诺德豪斯(William Nordhaus)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 宾(James Tobin)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他 们主张应该把都市中的污染等经济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成本从GDP中扣除; 同时,加上一直被忽略的家政活动、社会义务等经济活动。按此计 算, 美国从1940年到1968年,每年净经济福利所得,几乎只有GDP的一半。 1968年以后,二者差距越来越大,每年净经济福利所得不及GDP的一 半。 威廉? 诺德豪斯的主要著作? 诺德豪斯还出版了许多著作 ? 《创新、增长与福利:增长过时了吗?》 ? 《能源的有效利用》? 《改革联邦政府管制》?以及与萨谬尔逊合著的经典教科书《经济 学》(2001年已出版到第17版)。这本《经济学》 已被译成多种语言,包括几个中文版本。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理论一、混合经济论(双重经济论)二、经济增长理论三、经济周期理论四、失业通货膨胀理论五、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 一、“混合经济”理论模型? 1、凯恩斯和汉森: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混合经济。 ? 2、混合经济的定义: ?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挽救资本主义制度的“惟一切实办法”,就是扩大政府的机能,“让国家之权 威与私人之策动力量互相合作”。这是就最早的“混 合经济”概念。 ? 汉森1941年在《财政政策和经济周期》指出:从19世 纪末以后,世界上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已经 不再是单一的纯粹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而是同时存 在着“社会化”的公共经济,因而成了“公私混合经 济”或称“双重经济”。 混合经济模型? 混合经济模型即是有政府参与的三部门经济模型?C+S+T=C+I+G ? 或: C + S = C+ I +(G-T) 二、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创立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索洛和英国经济学家斯旺。后来又被进一步发展。新古典经 济增长理论的显著特点是,在他们的理论中,即有凯 恩斯经济学的成份,又有传统经济学的成份。因此经 济学家将这种理论称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它 是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增长 理论。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在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 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以及不存在技术进步的假定之后,所 做的基本假定包括: ? (1)社会储蓄函数为。其中,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2) 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3)生产的规模收益不 变。 ? 在上述假定,并暂时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情况下,经济 中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人均形式: y=f(k) (1.1) ? 式中,为y人均产量,k为人均资本。图1-1表示了生产函 数(1.1)式的图形。? 图1-1 人均产量曲线Yy=f(k)Ok从图1-1中可以看出,随着每个工人拥有的资本量的上升, 即值的增加,每个工人的产量也增加,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 人均产量增加的速度是递减的。 ?根据增长率分解式,在假定(2)和不考虑技术进步的条件下, 产出增长率就唯一地由资本增长率来解释。下面就来较细致地考 察资本和产量的关系。 ? 一般而言,资本增长由储蓄(或投资)决定,而储蓄又依赖 于收入,收入或产量又要视资本而定。于是,资本、产量和储蓄 (投资)之间建立了一个如图20-3所示的相互依赖的体系。? ?资本存 量产出/收入资本存量的变化?储蓄/投入?图1-2资本、产量和储蓄之间的相互依赖?在上述体系中,资本对产出的影响可由集约化的生产函数 (1.1)或图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凯恩斯主义的主要观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