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年轻人为自己而活辩论哪个活得有些盲目

为中日友好而拥抱&中日年轻人东京街头开展抱抱团活动
日08:54&&来源:
人民网东京7月7日电(赵松)5日下午,来自中日两国的十多名年轻人在热闹的东京涩谷街头进行了一场名为“中日友好抱一抱”的活动。活动由在日中国留学生张潇发起,他们高举写着“中日友好”的牌子,通过与陌生路人拥抱来彰显中日友好,并呼吁民众积极参与两国友好交流。
涩谷是东京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之一,同时也是年轻人和外国游客聚集的地方,活动吸引了大量路人的关注,不少日本民众和外国游客参与活动,与开展活动的中日年轻人拥抱。正值梅雨季节的东京当天下着小雨,两国年轻人们冒雨站在涩谷街头迎接路人的拥抱。尽管因为下雨他们不时需要转移到人流相对较少的天桥下,但是他们始终面带微笑,热情拥抱每一位参与活动的路人,并与他们合影留念。
据悉,“中日友好抱一抱”活动已在东京和北京开展过十多次,今后仍将继续。除东京以外,他们还将前往日本山梨县、北海道、大阪府、京都府、和歌山县、福冈县等地开展这一活动。
更多图文报道请点击:
(责编:刘戈、张璐璐)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日华媒:拿什么帮助日本年轻人挽回“爱情”?_网易新闻
日华媒:拿什么帮助日本年轻人挽回“爱情”?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4月16日电 日本新华侨报网15日刊文指出,生活的艰辛使日本年轻人无力再去叩响“爱情的大门”,“结婚”的事情不得不靠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来解决。尽管这样,日本年轻人婚前婚后都会受到物质因素的影响,到头来日本政府花钱当“红娘”,反而推高了离婚率。
文章摘编如下:
日前,日本TBS电视台的一则报道在中日网络上同时引发巨大反响。这则报道讲述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上演的日剧《排球女将》中扮演女主人公小鹿纯子的荒木由美子20年照顾重病婆婆的感人故事——
1983年,正值演艺黄金期的荒木由美子毅然退出演艺圈,嫁给比自己大13岁的艺人汤原昌幸。婚后,由美子全心担负起家庭重任,特别是悉心照顾病重婆婆的生活起居。期间,她不仅遭到过婆婆的严厉责怪,还无端被婆婆怀疑搞婚外恋。过度操劳之下,由美子也身染疾病。即便如此,她依然守在婆婆身边,甚至放弃自己的治疗。幸运的是,她的不懈努力最终得到婆婆的理解,离世之前留下遗言“真是对不起(她)了”。婆婆去世一年之后,荒木由美子仍然坚持从事宣传关爱老人的公益事业,一年参与50多场公演。
日本TBS电视台的报道不仅唤起人们对那个坚毅苦练“晴空霹雳”“幻影旋风”等打球绝技的排球姑娘的美好回忆,也让观众看到“小鹿纯子”在现实中善良而充满孝心的一面。不少日本观众称这此事例“反映了人性的光辉”,还有上万“小鹿纯子”的中国粉丝将其孝心事例一遍又一遍在网络中散发转载。
荒木由美子与丈夫汤原昌幸感情深厚,这在当今日本演艺圈堪称少见。而另一段被日本人津津乐道的“婚姻”无疑是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幸福生活。1980年,山口百惠放弃了如日中天的演艺事业,与三浦友和结婚。婚后,山口百惠表示,绝不因为自己的露面而遮住三浦的光彩,相反,她“隐居”家中专心相夫教子,从另一方面给予了三浦事业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持。即便是30多年后的今天,他俩的故事仍被日本人奉为爱情的经典,连续六年蝉联“最佳名人夫妇”榜首。
其实,日本媒体用各种形式宣传昔日明星的婚姻故事,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中“不婚不育”现象不断加剧的反思与无奈。
说起拯救日本年轻人的“婚姻”的事情来,日本上上下下真可谓用尽心机。各地出版的《恋爱婚姻指南》码成了山,各种促进年轻人相识相恋的“婚活”活动无尽期数,还有人开办培训班,专门传授“结交异性”“相互讨好”甚至是接吻的技巧。近日更有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专门成立了“少子化危机突破工作组”,准备出台结婚支援政策,包括以低收入新婚夫妇为对象进行住宅支援和贷款提供,并为地方自治体举办的婚活事业进行补助等。一个“结婚”的事情,如今闹到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的地步,可以想象,危机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然而,政府花钱能够拯救日本人的“婚姻”吗?结婚支援政策能够成为促进年轻人“结婚”的催化剂吗?
人类社会中两性交往区别于动物界的最大之处在于情感。男女相恋结婚并不只是对异性肉体的需要,更因为对情感交流的渴望。而夫妻之恋、夫妻之情,也并不只是一方在情感上对另一方的简单依恋,而是应该相互分担、相互扶持,甚至需要其中一方在关键时刻作出可贵的自我牺牲。只有这样的情感,才是凌驾于普通动物的高级情感,才可以称之为“爱情”。细观荒木由美子与汤原昌幸、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的爱情故事,无不体现着这种分担、扶持与牺牲。
现如今的日本年轻人并非完全拒绝婚姻,而是他们迷茫得无法找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情”了;或者说,生活的艰辛使得日本的年轻人无力再去叩响“爱情的大门”了。
现如今,日本青年在准备恋爱结婚之前,过多地被各种生活物质因素所困扰。男生顾虑自己的财产会不会被“恋”(敛)走一半,女生担心会不会承担繁杂的生活负担。但是,如果男女双方都不愿意牺牲自身利益,那么牺牲的只有终身的“性福”了。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政府的结婚支援政策或许可以促使一些年轻男女走到一起。但是,这种利益诱惑之下结成的“婚姻”果实绝不会幸福甜蜜,单身男女有了钱可以迅速结婚,但未建立在感情基础上的婚姻不会牢固。到头了,日本政府花了钱却当成“红娘”,反而推高了离婚率。(蒋丰)
(原标题:日华媒:拿什么帮助日本年轻人挽回“爱情”?)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日本年轻人对中日关系的忧虑
[摘要]当发现原来只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的“战争”已然“近在咫尺”时,这些孩子们打心眼里慌了。“义务兵役制”有可能降临日本,这无疑让班上的男学生们心情更沉重了。日本年轻人对日中关系的忧虑“目前,日本最需要的是"不树敌的外交"。在亚洲地区,中国日趋增强的实力显而易见,但日本竟然打算和中国为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前段时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解禁集体自卫权,这也许是出于"避免和中国发生武力冲突"的目的,可是这一举动反而进一步增加了日中两国之间的摩擦。”“纵观日本的外交,令人最不可思议之处莫过于日本总是希望把美国拉进日本和其他国家之间的问题里。无论是面对历史问题,还是钓鱼岛的领土主权问题,安倍政府都不和同为当事国的中国展开正面对话,而是在问题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请求美国介入。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问题愈发复杂化。”在中国,每年的7月是大学毕业季。但是日本的大学一般是在樱花烂漫的4月举行入学典礼,所以,对于日本的大学生来说,7月是上半学年的期末考试季。每周周六,我都会去被誉为“东京六大学府”之一的明治大学教授“东亚关系论”课程。班上一共有45名学生――24名日本学生,21名留学生。在这些留学生中,有9人来自中国。在今年上半学年的期末考试中,我出了这样一道问题――请就如何改善中日关系问题,阐述一下你的个人想法。在答卷上,我看到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文章开篇部分的第一段文字是一位日本学生的答案,第二段文字是一位中国留学生的答案(为了让中国的留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述观点,我允许他们用中文作答)。在占班级总人数半数以上的24名日本学生中,有人回答说:“日本应该完全无视傲慢的中国,同时加强和东盟各国的联系。”但是,具有这种“反中”思想的日本学生仅有两人,其他绝大多数的日本学生都表达了对“日中关系逐步恶化”的忧虑,并且在答卷上写下了很多改善这种现状的“个人建议”。通过这次考试和阅卷,我再次认识到了一点:如今的日本年轻人,正在为日中关系恶化的现状,发自内心地苦恼不已。除了答卷上的答案,在和他们的交谈过程中,我同样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他们的苦恼。比如,在今年上半学年的最后一次课上,我对“安倍政府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一事进行了讲解。之后,班上的日本学生非常严肃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我们日本年轻人真的会参加战争吗?”这个问题说明,当发现原来只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到过的“战争”已然“近在咫尺”时,这些孩子们打心眼里慌了。而那个在韩国、朝鲜、中国台湾地区一直存在的“义务兵役制”有可能降临日本,这无疑让班上的男学生们心情更沉重了。日本面临的“双重冲击”其实,对于日本的将来深感不安的并不只有这些学生。上周,我和一位安倍政府的高官在位于首相官邸后面的“赤坂料亭”(高级日本料理店)共进晚餐。虽然挂在店内长凳上的风铃的声音清澈悦耳,被誉为“7月东京之风物诗”的盐烤香鱼美味至极,但他丝毫不为这些美好的事物所动,一直表情凝重地唠叨着日本正面临的双重冲击:“近几年,中国的实力增长已经达到了不可忽视的程度。对于日本来说,中国的发展壮大是一种冲击。自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连任后,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急速下滑,这是日本正面临的第二重冲击。”首先,说说“第一重冲击”。众所周知,我们所在的东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由“宗主国”中国和“朝贡国”(即中国周边的小国)所组成。因此,在古代的日本人看来,中国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文明大国”。但是,自19世纪中期开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脱胎换骨成了一个近代化的国家,中国却因为1840年的鸦片战争而沦为了“沉睡的巨龙”。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这场战争对于日本人“对中认识”的改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自此,日本人不再将中国视为“值得尊敬的文明大国”。另一方面,自甲午战争战败后,中国的精英们纷纷留学日本,就连后来的“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漂洋过海,来到日本寻求革命援助。由于这种“中日逆转”一直延续了100多年的时间,所以“日本>中国”甚至“日本就是亚洲的代表”之类的“认识”深深地扎根在了日本人的脑海里。然而,经过了21世纪前十年的发展,中国的GDP于2010年成功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自2013年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政治方面,中国成为了“亚洲的代表”。在军费方面,中国的军费投入数是日本的约2.5倍,同时中国还拥有核武器、航空母舰以及核潜水艇。简而言之,无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中国都已经全面超过了日本。中日两国“再逆转”!对于这种“难以置信”的现实,不少日本人直到现在都无法从心理和生理上完全接受。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当一个人被置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时,他需要经过“惊愕期→厌恶期→学习期→适应期”这四个阶段才能最终适应新的环境。也就是说,日本人的“对中认识”已经经过了惊愕期,目前正处于厌恶期。自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署后,日本内阁府每年秋季都会展开“你对中国有好感吗?”的民意调查。在1980年的调查中,78.6%的被调查者回答“对中国有好感”。不过,在去年秋季的调查中,做出肯定回答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18.1%,而做出否定回答的被调查者比例高达80.7%。一位内阁府官员对我透露:“去年,日本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创历史新低。估计在今年秋天的调查中,回答"对中国有好感"的被调查者比例将会跌到10%左右。”其实,以上的这些数字如实地反映了现在的日本人很难接受突如其来的“中国>日本”这一现实的现状。但是,如果中国能够将这种“健全的发展”持续下去,那么日本人也不得不进入生物学中的“适应过程”的第三阶段,即“学习期”。在“中国冲击”之外,日本还在经受着“第二重冲击”。那就是“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急速下滑”。就个人而言,我根本不相信如今的美国会有重振昔日雄风的可能。自1776年独立后,美国就开始了对美洲大陆的开拓。1823年,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门罗宣言》,反对美洲干涉美洲以外的事务。所以,截至19世纪末,美国基本称得上是一个“内向型国家”。然而在1898年,美国通过美西战争后签订的《巴黎条约》将菲律宾划为殖民地。同年,美国又将夏威夷强行收入囊中。进入20世纪后,美国直接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间接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但牢牢掌控着主导权)。20世纪中后期,美国策划了将苏联和其他国家一分为二的“冷战”。20世纪末,因为苏联的解体,美国成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并从此扮演起了“世界警察”的角色。不过,自奥巴马上任后,尤其是自2013年奥巴马成功连任后,美国的“内向型志向”愈发明显。目前,恐怕奥巴马总统最关心的国际问题既不是“朝核问题”,也不是“中日关系恶化”问题,而是大量外国人经墨西哥偷偷入境的“非法移民”问题。换句话说,奥巴马总统最关心的是一个“国内性的国际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多方努力,希望在今年11月利用参加于北京召开的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机会,促成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中日首脑会晤。其实,安倍曾经有过类似的“成功经历”。在小泉纯一郎执政时代(年),中日关系因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而出现恶化,这就是“中日政冷经热时代”。2006年9月,安倍在接任首相一职后的第12天就“闪电”出访北京,与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确定了“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所以,现如今的安倍正期待着“旧梦重现”。遗憾的是,“旧梦重温”只会在恋爱歌词中频繁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旧梦”不可能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现。只要安倍执意坚持“既不考虑任何前提条件,又要和习近平主席见面”的话,那么在11月举行中日首脑会晤一事的可能性就会非常低。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当代世界外交中,大多数的首脑会晤并不是两国首脑就某事展开磋商的“谈判会”,而是对会晤召开前两国外交当局就已经达成共识的事项表示认同的“协议签署仪式”。如何修复与中国的关系那么,日本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妥善地修复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呢?近段时间,我就这个问题采访了很多位日本国内的中国问题专家。首先,日本前驻华大使、原伊藤忠商事社长丹羽宇一郎给出了如下的回答。“日本和中国在地理位置上的"近邻关系"无法搬家,所以两国必须和平友好的相处下去。这句话是习近平在当选中国国家主席之前每次和我见面时,都会对我说的话。现在,我想把这句话原原本本地转述给首相安倍。日中两国之间的这种不可分离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夫妻之间的关系。”接下来,原日本经济产业省东北亚科科长、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津上俊哉回答说:“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政府基于"俄国将会攻打过来"的猜想而积极扩充军备。现在的安倍政府同样基于"中国将会攻打过来"的猜想而扩充军备。现在的政府应该以史为鉴,严防类似的从误解带来的悲剧再次上演。”另外,还有一个日本人做出了这样的回答:“日本应该更加努力地和中国展开真诚的对话。日本外务省在其官网主页上写道:"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同时也是进驻日本企业数最多的国家。"所以,日本不应该和如此重要的国家"失和"下去。为了改善日中关系,我建议日本政府全面解除对来日中国人的签证限制。这样就会吸引大量的中国人来到日本,日中两国之间的交流将会随之获得飞跃性的发展。只要民间交流得以发展,两国之间的误解一定会消失殆尽。”究竟是谁说出了以上这番话呢?他,就是我正在教的一位年仅19岁的学生。由此可见,在我的班上,日本学生和中国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看来,日本政府应该从这些学生身上学习点什么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shudi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麻生太郎:中日两国关系未来要靠年轻人 _新闻中心_新浪网
麻生太郎:中日两国关系未来要靠年轻人
  “本届亚欧首脑会议中国方面组织水平很高,我对中国在继后再次举办如此高水平的盛会表示敬意及感谢。今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我也感谢有关方面进行的诸多纪念活动。日本代表团与参加本次亚欧峰会的各成员领导人交流了意见,主要的谈论议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 ”
  25日下午,日本新任首相麻生太郎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就国际金融危机、日中关系等热点话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谈峰会成果 加强地区合作十分必要
  在记者招待会上,麻生太郎介绍了参加本次亚欧峰会的成果。他说:“日本代表团与亚欧会议各成员领导人交流了意见,主要的谈论议题就是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同时讨论了气候变化问题、阿富汗问题、朝鲜问题等大家共同关心的议题。我本人则与10+3组织(东盟及中日韩)领导人、德国、法国等国家的领导人分别进行了会谈。”
  麻生太郎认为,目前全球面临的金融问题主要是金融系统的结算问题,他表示:“我们对金融危机给亚欧经济带来的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我们强调了前不久西方七国集团应对金融危机行动计划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我们认识到,加强亚洲的地区合作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1997年我们亚洲国家曾经共同面对过一场金融危机,当时亚洲国家都共同积极应对过危机。我和胡锦涛主席商谈后约定,下月在华盛顿举行的全球金融峰会上,中日两国将合作实施国际范围内的应对措施。”
&&& 谈危机走向 各国将共商国际金融监管
  麻生说:“金融危机给各国带来的影响是不同的,欧洲的伤疤比较深,而亚洲可能因为有1997年金融危机的经验,因而受的伤要轻一点。日本的金融机构曾经在1997年金融危机中大批倒闭,但也从中吸取了教训。但此次金融危机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本次金融危机也与十年前的危机有所不同,就像格林斯潘所讲的,这次危机是百年一遇的,因此需要各国首脑共同加以应对。我认为解决之道在于各国摆脱过去以外需为主的经济形态,积极拓展本国内需。我就此与中、韩、法、德、意等国领导人举行了会谈,大家对合作达成了共识。虽然还没有特别具体的解决之道,但解决的方向已经可以预料了。”
  麻生表示:“前不久西方七国集团发表了针对金融危机的行动计划,日本已经展开了积极和迅速的行动。日本已经划拨了相关的补充预算,下周还将提出新的对策。”
  对于即将举行的全球金融峰会,麻生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各国在华盛顿峰会上可能会产生分歧。很多普通人已经看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问题,比如最常见的抱怨就是认为自己在股市中受骗了。目前这个问题已经跨国界了,监管却由各国分别实施,各国在11月中旬之前对此可能都会拟定相关应对方案,日本对此也会积极参与。”
&&& 谈中日关系 两国关系未来要靠年轻人
  在谈到日中关系时,麻生太郎说:“虽然在我担任其他政府职务时曾经访问过中国,但本次是我就任首相一职后首次访华。我与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分别进行了会谈,重申了两国将继续推动战略互惠关系。双方还就中日首脑间设立热线电话的事宜达成了一致。我与胡锦涛主席共同出席了《中日友好和平条约》缔结30周年招待会,并借此机会表达了对日中关系的愿望和祝福。最后,我向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及北京的市民与管理部门对我的欢迎和热情款待表示由衷感谢。”
  麻生太郎在提到青年问题时,一直严肃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开创日本未来要靠日本的青年,开创中日关系未来要靠中日两国青年,开创世界的未来也要靠年轻人。我的孩子也都是年轻人,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青年的力量。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会听到长辈说‘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怎么样’这样的话。据说在埃及金字塔里也发现了当时的长辈批评年轻人的记录。老人总是喜欢对年轻人发牢骚,但老人们也要看到,改变现状还是要依靠青年一代的力量。今年是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年,三千余名青年将在两国之间互访,我期望中国青年能够通过这次交流了解真实的日本,也希望日本青年能了解中国,这样的交流非常好。” □晨报记者 郭翔鹤(发自北京)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年轻人为自己而活辩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