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2B正值火爆站在风口上 他却说要大幅减少投资

2B投资风口来了: 美国经验怎么学?哪种公司值得投?下一个BAT要诞生?    ');研究新事物需要时间,但2B投资的快速升温却又是时间不等人。“对于VC来说,在大势来临前三年没有完成布局的话,这事基本上也就跟你没关系了”。焦虑是盲从这枚硬币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下一个BAT”的吸引。
  “国内的VC投资人中,大部分都不懂2B,真正懂的两只手就能数过来”。这样的评价,在2B创业者中竟然相当流行。
  意料之外么?似乎又在情理之中。2B投资在中国完全还是新事物。如果要装逼,说自己三年前就开始看2B就足够了。当然装逼也有风险,2013年前后就投2B的,市场上不会超过十家,其中绝大多数是中美两地都有办公室的基金。他们可以参照美国团队对2B的理解,同时美元基金相对较长的存续周期也更适合2B投资。
  研究新事物需要时间,但2B投资的快速升温却又是时间不等人。“对于VC来说,在大势来临前三年没有完成布局的话,这事基本上也就跟你没关系了”。焦虑是盲从这枚硬币的一面,而另一面则是“下一个BAT”的吸引。
  无知者或许无畏,出问题的几率却也更大。资本牛奎光说,为了厘清2B的投资脉络,“过去三年连个周末都没有”。则“要感谢北森和找钢”,对这两家企业的投资,也是经纬学习、认知2B的过程。这两家VC基金,都号称是中国2B领域中布局最早、最全的。
  即便如此,这几家为数不多的先对2B的认知也并不统一、各有坚持。“看谁更高明,还要等五年”,到时候各家的投资项目中,谁能跑出来就有结果了。说到底,2B在中国还很早起。对于怎么投、投什么,各家也都在摸索、验证中。
  B2B,2B or Not 2B?
  B2B属于2B么?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一派认为不算:
  :B2B和2B是两个概念。B2B是垂直化的行业电商,更多的是电商化或者去中间化。2B,涵盖的外延有IaaS、PaaS和SaaS。张朋:在我们内部,B2B和2B是两个团队在做。2B是直接指向企业管理问题的,是通过信息化、透明化提高某一方面的效率或降低成本。而B2B是行业电商。
  梁隽樟:这两者的投资逻辑不一样。B2B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2B则是支撑企业成长的。
  另一派则认为算:
  :这个分歧体现了重新定义问题(redefination&question)的困难,无论是B2B还是2B,其核心都是用新的方法解决旧有的问题、提高效率,都是行业数据搬迁以及移动化。2009年以后,数据化和移动化两步并作一步了。
  对这种新兴事物,没必要框地太死,比如算是2B还是2C呢?关键在于看是否解决了B端的痛点。
  牛奎光:我们的方法很简单,无论是B2B还是2B服务的对象都是企业而不是个人。对B2B的界定有疑问,是因为在美国没有。美国的信息化先进,电商对很多产业而言只是新的渠道。国内不一样,我们的流通业是从没有一下子进入到了电商时代,但它的本质和2B一样不都是在提高效率么?
  下一个BAT是2B?
  2B创业和投资,也绕不开BAT?所谓2B领域会诞生下一个BAT,是现实还是忽悠?
  问题一:2B领域,会有BAT同等规模的公司?
  张朋:BAT规模的企业,只会出现在入口级的市场。2B的机会会更分散,每个细分领域里会否也长出这个大个的公司来,我不太信。相对2C,2B的个儿会小一些。但市值超过100亿美金的公司会有一大波。
  李剑威:BAT这样规模的企业,不见得会出现;但百亿美元规模的公司还是会有的,因为市场足够大。中国有6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其中人数超过100人的就有2200万家,美国则有2700万家,这两个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比的。美国出了个Salesforce,市值已经超过500亿美元了,即使中国同类服务的价格只有Salesforce的1/6,出一个市值近100亿美元的公司还是可能的。
  问题二:在2B领域,也要防火防盗防BAT?
  张朋:在2B领域,赢家通吃的情况不会那么明显。尽管和阿里都在进军企业级市场,但细分领域有很多机会。在美国,2B的上市公司有近100家,涵盖销售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未来这在中国也极有可能出现。
  梁隽樟:几家平台里,最有服务中小企业的基因。但目前看他们的策略也是做一个底层平台,垂直应用则通过开放平台来引入供应商。我觉得,平台未来更多会采用这种发展模式,他们不会去做垂直应用。
  牛奎光:2B和2C的基因不完全一样。对2B而言,服务能力的积累尤其重要。服务、管理、品质这个系统的搭建需要时间,这个事有钱肯定不是坏事,但钱不是万能的。对2B创业者来说,构建好服务能力,我觉得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必担心BAT的竞争。
  2B这件事情才刚刚开始,平台们也还没有牛都可以垄断的地步。商业本质是看谁的效率更高,你效率高就应该你活,我效率高就该我活。
  市场也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关系。即使2C互联网,电子上午最早做,但出来了京东、,定位在网上超市的1号店,以及切垂直市场的屈臣氏。即使平台做了也没什么,平台事情多,我们只专注在一个点上,在这件事情上做的比你好就行了。
  问题三:2B升温,与BAT有啥关系?
  左凌烨:今年开始才有人系统性地说,2B市场值得投资。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大家逐渐意识到2C互联网领域里,很多热点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而且在一些垂直领域靠烧钱不见得是有效的。
  在2C之外,大家也在寻找新的投资领域。相对于2C,2B还没有形成格局,不需要站队。阿里或许占有小商家资源,微信企业号未来可能占有大量用户,但这个领域还没有所谓的生态出现。
  李祝捷:在2C互联网的投资中,我们进场太晚了,很多机会都已不复存在。整个2C互联网的游戏规则也已经确定,很难再改变。
  2B不一样,这是一个可以自建生态系统、可以参与游戏规则制定的新领域,无论是寻找目标客户还是解决现实问题,都不用受制于他人。而企业服务市场的空间又足够大,能生长出参天大树来。  
  2B,投什么?
  在庞杂的2B领域中,先对布点都有怎样的看法?
  问题一:整个2B,为何SaaS更为热闹?
  梁隽樟:从美国的经验看,IaaS和PaaS是一个资本高度密集的领域,云存储、云计算等基础服务都是一些巨头在做。在这一块,创业者机会比较小。
  张朋:在IaaS领域,创业公司确实不太会有机会。PaaS是面向开发者的,会比IaaS的机会多,但又不如SaaS多。我们认为,PaaS可投的机会也并不会很多。而SaaS则会是百花齐放的,互联网在对传统行业的渗透中,很多垂直行业、很多环节都会有机会。
  左凌烨:如果之前没有布局的话&,这两块最好的投资机会已经被占了,这类公司现在都融到好几轮钱了。IaaS的投资已全面完成,PaaS还会有些机会。创业者要做基础性的服务,确实挑战会比较大,因为需要有很多钱,还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长。
  牛奎光:移动者开发仍然是我们的投资重点之一。很多基础设施都在变化,一方面是基础应用的开源化,另一方面是中国企业都敢于去IOE(的小型机、Oracel的数据库和EMC存储设备),开发以后会更多迁移到云端。我们对这一趋势非常重视,做了系统性的投资。
  问题二:安全,投还是不投?
  一方说,安全不是现阶段的投资重点。
  梁隽樟:在传统安全领域,需求的驱动主体是政策和国家机构。安全并不是企业经常碰到的问题,除非是出于监管需求。新型的安全,现阶段也不是我们的重点。相对于SaaS,安全的需求现在还比较分散。
  未来随着云服务的渗透性提高、更多服务嫁接在云端,可能会促进安全的安全的需求。而且安全涉及到很多层面,从基础网络到应用层再到用户层,移动设备的多样性,也会提高对安全的需求。
  张朋:安全在全球都是大市场。但安全的需求层次是递进的,就像在现实世界里,刚开始有锁就好了,后来有了摄像头,之后才会有红外感应器等的需求。
  安全目前也并不是我们的重点。一方面是这个领域两三年才会出一个新方向;另一方面是在中国,要找到比较好的安全公司比较困难,不仅因为安全人才的稀缺,也因为技术门槛相对比较高。
  另一种观点是,安全是被严重低估的投资领域。
  李剑威:安全的重要性在中国被低估了。包括支付在内的线上商业活动越来越多,安全说到底是直接和钱相关的。企业安全的层次比较多,这也意味有多样化的投资机会。
  牛奎光:我们投了很多安全的公司。如果不解决安全问题,网上的很多商业机会就没法进行。比如杭州铜盾,就是专门做网络反欺诈的。在网上骗个50块、100块的补贴,其实在法律上很难被界定为是诈骗,更难以立案。但这个问题解决不了,用户体验很差,网上交易也做不了。
  问题三:SaaS,投资有优先级么?
  梁隽樟:我们梳理了一遍,一个企业从小到大,涉及的管理环节比较多,从工商注册、记账、销售管理、内部ERP系统、和人有关的招聘、社保等等。
  先投什么呢?先挑企业最痛的几个点来做,能直接挣钱、能值钱省钱、起作用最快的环节。比如销售。相对而言我认为协同的需求还没起来,因为使用者、购买者是分离的。切入点很重要,这里面坑也很多。
  :先不谈垂直领域的机会,一个企业的每个关键职能环节都会有机会。每个可能都是百亿美元的市场,比如只做报销的Concur就卖了80亿美元,关键在于能否用新办法解决问题。
  对公司来说,无非就是人、钱、客户这些事,每个又可以拆分成很多小的问题。比如钱这个环节,报销之外还有采购、资金调用、社保等等。
  牛奎光:投资优先级,我们遵循这样的原则:首先先挣钱、后省钱;
  其次尽量别动别人的奶酪,要动别人奶酪的推起来比较慢。虽然早晚都会动到,但先把不动的部分干起来,这样容易长起来;
  第三,如果是省钱,一定要省得清楚,别省得只是总数中的一小部分。如果是这样,这个事情中即使你提供了价值,也有可能收不到钱。
  所以目前我们在SaaS的投资中,销售、人事、客服排在前面,财务、采购之类的放在后面。
  哪种公司值得投?
  可能最后是殊途同归,但中小企业、中大企业的不同切入点,可能会影响到达目标的速度。
  问题一:切中小市场还是中大市场?
  牛奎光:我是坚定的中小企业派。中型企业还可以,大型企业我不感兴趣,原因是大企业不完全追求效率,跟大企业做生意的成本太大,包括沟通和商务成本。中小企业简单,决策快,效率导向。
  认为定位中小企业活不下去的,属于典型没有算过账的。如果账能算过来,那这个生意就成立,如果账算不过来,那就是在做雷锋的活。
  如果定位在中小企业市场,要保证在行业里做到第一。生意人都是很理性的:如果你的服务为我省了一个人工,只要收费合理我就会用。这跟2C市场不同,企业不用这家的服务就一定要用其他家的服务。如果做到行业第一,凭什么企业不选我?
  左凌烨:SaaS本身的商业模式,很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器,每个月的用户流失多1%都会对公司未来的毛利和带来很大影响。从哪个市场切入去做更可能成功,还要看三四年以后各家企业实际状况。
  在从中大企业或是小微企业切入这个问题上,我们认为各有利弊。从小微市场切入,用户基数大,单个用户获取成本低,客户需求简单明确,企业的业务规模扩张很快,但小微企业自然死亡率在中国高达30%,这种天然属性对公司中长期的收入、利润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中大企业切入,公司现金流会比较稳定,但单客户获取成本高,业务发展速度相对会比较慢。无论从哪个市场切入,只要能够长期的为客户提供价值,形成长期的领先优势,都是很有机会的。
  问题二:做不做平台?
  牛奎光:我们的投资,首先考虑的就是有平台的机会。2B这件事情在中国,仍然有做平台的机会。但这首先需要对接足够量的中小企业,才有做平台的想象空间。谁做得多,谁就可能变成一个平台。一个企业会需要多种服务,作为消费者它肯定希望能在一个平台上获得所有的服务,因为这样效率高、成本低。
  但平台不是喊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所以自称是平台的不见得就有戏,使劲干的可能有戏。
  梁隽樟:在这个阶段,谈平台这个话题太早了。称自己是平台的,可能意味着在具体业务环节上都还没有切到痛点。但在具体投资中,确实会更青睐延展性比较大的机会。
  李剑威:我看企业比较看重基本面,看他们在不融资的情况下是否可持续,财务是否健康。融资也更多是加大对研发、营销的投入。
  概念、口号性的东西或许有利于融资,但2B的核心还是打造好的产品和服务。企业服务市场靠补贴没有用,只有真正能解决企业的痛点、提高运营效率,企业才会买单。
  美国经验怎么学?
  2B不仅仅是Copy&to&China&那么简单。概率上能学,个案更要看国情。
  左凌烨:经验证明,美国2B市场发生的事情,绝大多数在中国也发生了。美国2B市场大的环节,我们在中国布局了80%。当然我们指的是概率而不是个案。
  两地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基本是一样的,但同一个环节的2B服务,在中美可能会有不同的版本。比如由于政策环境不同、企业成熟度不同。但一个企业在持续经营与发展的过程中,在管理诉求上中外还是的。
  B2B的逻辑又不一样。这是一个美国没有、中国有的机会。这是由于在中国,商业、科技环境是跳跃性发展的缘故,B2C在美国是增量市场,而中国是在线下渠道不完善的前提下一下就跃进到了电商时代。B2B也一样,中国有很多产业在线下就没有完成产业链整合,这会使得B2B交易平台在中国的话语权会比美国强。
  牛奎光:我们先看了美国大概有什么大的机会,这从思路上说是学先进。但2B这事照搬、照抄也不靠谱,还是要看着国情学:不是所有事在中国都靠谱,不是在美国靠谱在中国就一定靠谱。
  对销售管理软件的投资,这点在中美都成立。但在人这个领域,Workday这种模式在中国就不可行。美国有报税的基础,这是国家机器强制要求的,不交或少交的成本很高。在中国并没有这样的环境。
  在美国靠谱的模式,在中国又不见得靠谱。美国有Linkedin,市值也将近300亿美金了,它试图解决的就是被动招聘的事情。Linkedin在欧美实行的是邮箱注册,但这一点可能就和中国国情不符。在中国,如果两个人熟,一个衡量标准可能是有对方的手机号。
  但人又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结合国情去找投资机会,比如面向派遣人员的服务机会是否存在?
  梁隽樟:两地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也不同,中国2B市场的发展肯定会有与美国有差异的地方。比如中国中小企业的存活周期比较短,这对2B服务商肯定是挑战;再比如中国从社会管理到行业特点都与美国有差异。
  除了B2B之外,在面向中小企业的工商、财税、法律、知识产权等领域,在中国也会更有投资机会。因为相对美国,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复杂,也就需要进一步的透明化、标准化,需要进一步提高效率。
TOPS5424゜14580゜23041゜32590゜41945゜51442゜61192゜7814゜8536゜9384゜1014606゜114004゜213471゜312066゜411576゜510515゜610092゜79634゜87447゜96122゜10
A轮 10000万美元 融资B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8000万人民币 融资Pre-A 3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李小姐010 37.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2号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公司 2B春天来了吗?_VC/PE_基金频道_全景网
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公司 2B春天来了吗?
摘要时代变化云谲波诡,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公司。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时代变化云谲波诡,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时代浪尖上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面向消费者的)公司,2B(面向企业的)创业者有更多机会。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据《投资界》记者了解,经纬中国左凌烨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目前企业服务类公司的融资事件在逐渐增多。2012年,全国企业服务市场的融资只有96次,但到2014年,融资次数变为312。2014年超过1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只有1家,今年估值过亿美元的公司已有9家。
  “2015年是2B市场的爆发元年。我觉得未来3-5年将是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判断。
  2B企业融资情况咋样?
  B2B企业划分方法有很多,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示,春晓将2B型企业划分为3种型态:第1种为企业级服务,主要为面向企业的应用,如销售、客服、报销、HR、法务、社保应用等;第2种为企业和企业间交易平台型的B2B模式,如找钢网、找塑料网、一亩田、棉庄等等,这些平台大多为大宗商品,以撮合企业间的交易为主;第3种为偏服务型的线下商铺实体信息化,如汽修店、美容店,顾客必须亲临现场才能享受服务。
  这两年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涌现出了大量SaaS创业型企业。据了解,移动销售服务提供商纷享销客在一年的时间内拿了三轮近2亿美元投资;人力资源及人才管理的服务商北森在今年4月份获融1.1亿元C轮融资;此外,还有专注于企业客服服务的环信、专注企业销售的销售易都纷纷获得融资。记者简单梳理了几家被资本看好的SaaS企业服务企业的融资情况:
  的确,这两年农业、大宗商品交易等B2B交易平台也备受资本的青睐,记者也简单梳理了几家企业和企业交易平台型的B2B融资情况:
& & &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产业想要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转型对于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来说难免要经历更多阵痛。不过,有挑战也意味着机会。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说:“现在都在喊互联网要革命掉传统产业,如果传统产业的人还不觉醒就是在等死,与其如此,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革命,实际上现在传统产业的人也已经慢慢懂得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了。”
  2B为何如此火爆?
  据记者了解,IDG、北极光、红杉等几家投资机构在今年都举办了2B业务分享会,B2B为何如此火爆?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设备的普及,宽带网络的便利,给产业互联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无所不能,会革命掉传统产业,春晓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其实对于传统产业的从业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互联网已不再神秘,与其等着被革命,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升级改造;再次,产业链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各个垂直产业价值链的长期痛点,由此导致的供需严重失衡和中间环节过于臃肿等问题,亟待被解决,而产业信息化、互联化、数据化,正是解开这些难题的核心钥匙。
  大家都说2015年是2B企业服务爆发元年,在谈到企业服务为何如此受到资本青睐时,专注于SaaS领域的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说了三点原因:
  第一,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市场处于巨大的空白状态。记者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美国企业服务市场已经有超过15家企业IPO,他们的募集资金达到70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相较美国,为企业270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的三家大的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在3500亿美金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企业,但中国至今还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身价的公司。
  第二,宏观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如软硬件环境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时通讯技术使得头痛成本大大降低,服务场景发生了变化;云计算、SaaS的兴起也使得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目前国内中小企业需求加速,这使得企业级服务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创新和快速渗透的过程中。
  “过去2B市场面临着销售成本高、销售周期长、决策流程复杂等困境,其发展要远远落后于2C。不过在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2B的风口已经来临。”张朋说。
  未来2B将走向何方?
  春晓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觉得2B市场会有5-10年时间窗口,在谈到未来2B会如何发展时,他从产业演进、地域以及互联网人才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从产业演进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过程是这样一条线:垂直产业会先信息化,同步会完成互联化,继而完成产业数据化,最后随着技术演进,数据会被定价,从而实现资产化;
  从地域角度看,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各地衍生出了大量产业集群,这些聚集地纯天然的就是2B交易平台的最佳场所,所以产业互联的投资,一定不会只集中在北上广,甚至可以说北上广已经没有优势。未来线下产业资源、经验的积累,将会构筑很高的竞争门槛,从而会倒逼线上更高速的发展,轻模式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将很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生存;
  而从人才角度考虑,中国互联网已经发展过了15年的时间,这15年时间已经积累了大量互联网人才,人才的流动会使得以前一线城市才具备的互联网人才优势大大减少,互联网人才不再是一个瓶颈,会有更多互联网人才加入到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来。
  “我觉得互联网技术不是主要的,产业背景才更加重要。”他强调。
  而北极光创投张朋也同样认为“技术越来越不重要”,他认为未来在企业级服务里,应用/服务场景才是越来越重要的。此外,他觉得未来创新会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创新,壮大以后再改变大企业。
  谁在2B创业最靠谱?投资人有话说!
  在这个被众多人叫嚣“90后再不创业就老了”的年代里,面对2B企业如此大的机会和诱惑,90后涉足2B领域创业靠谱吗?
  “我并不看好90后在2B领域创业” 北极光创投张朋说,“因为2B很复杂,这需要有更深的企业经验的积淀,只有足够的积淀才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里。”
  张朋给出了北极光看好的创业方向:
  1、基础服务(通讯、协同应用等)。这个领域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入口之争,这一点已经被国外证明了;
  2、前端销售/营销方向(CRM:销售管理、客服、营销等);
  3、开发者服务(Bass服务:统计、计费、开发、推送等);
  4、工具+交易模式。包括企业工具(例如HR+招聘、ERP+金融服务、垂直行业信息撮合+交易等)和个人工具(例如销售员个人CRM、理财师工具等);
  据记者了解,北极光创投已经在这个领域投资了纷享销客、APIcloud、宏杉科技、云杉网络、Talkingdata等企业,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布局。
  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说,目前国内B2B领域是“基础有多差,空间就有多大,现在的产业互联网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那么春晓资本把重心只聚焦在B2B、SaaS、互联金融、垂直社群几个领域,又是如何选择赛道的呢?吕佳凯给出了四个判断标准:
  首先,该产业是否足够分散。产业足够分散的话才有更大的价值,如果一产业有巨头或者核心企业,变革就会很容易触碰很多利益相关方,变革就会遇到很多助力,产业改造就会更难。
  其次,该产业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市场容量决定了他能优化的天花板;
  再次,该产业衍生增值服务的想象空间是否足够大,信息不透明、中间环节臃肿低效的行业都有机会,如大农业、汽车大市场、互联网金融等领域;
  最后,是否远离BAT等巨头。“离BAT等巨头越远,机会越大,所以一些垂直社群是有很多机会。”
原标题:2B or not 2B:春天来了?下一代BAT将诞生在B2B中?听投资人怎么说!
主办方欢迎投资者的广泛意见,但为了共同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需提醒投资者的是,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内容不得含有中伤他人的、辱骂性的、攻击性的、缺乏事实依据的和违反当前法律的语言信息,相关重复问题不再提交。
(请登录或输入用户名提问,并遵守相关规定)
正在努力加载...下一代BAT将诞生在B2B中?听投资人怎么说! _ 东方财富网
下一代BAT将诞生在B2B中?听投资人怎么说!
作者:Kaya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时代变化云谲波诡,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公司。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时代变化云谲波诡,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使得整个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时代浪尖上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总在不断观察和思考着,在这迅速变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一个风口究竟在哪里?IDG资本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不久前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下一代BAT将不再是清一色的2C(面向消费者的)公司,2B(面向企业的)创业者有更多机会。人们不禁要问,2B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据《投资界》记者了解,经纬中国左凌烨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目前企业服务类公司的融资事件在逐渐增多。2012年,全国企业服务市场的融资只有96次,但到2014年,融资次数变为312.2014年超过1亿美元估值的公司只有1家,今年估值过亿美元的公司已有9家。
  “2015年是2B市场的爆发元年。我觉得未来3-5年将是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判断。
  2B企业融资情况咋样?
  B2B企业划分方法有很多,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示,春晓将2B型企业划分为3种型态:第1种为企业级服务,主要为面向企业的应用,如销售、客服、报销、HR、法务、社保应用等;第2种为企业和企业间交易平台型的B2B模式,如找钢网、找塑料网、一亩田、棉庄等等,这些平台大多为,以撮合企业间的交易为主;第3种为偏服务型的线下商铺实体信息化,如汽修店、美容店,顾客必须亲临现场才能享受服务。
  这两年在企业级服务市场中,涌现出了大量SaaS创业型企业。据了解,移动销售服务提供商纷享销客在一年的时间内拿了三轮近2亿美元投资;人力资源及人才管理的服务商北森在今年4月份获融1.1亿元C轮融资;此外,还有专注于企业客服服务的环信、专注企业销售的销售易都纷纷获得融资。记者简单梳理了几家被资本看好的SaaS企业服务企业的融资情况:
  的确,这两年农业、交易等B2B交易平台也备受资本的青睐,记者也简单梳理了几家企业和企业交易平台型的B2B融资情况: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产业生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传统产业想要搭上互联网的班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转型对于体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来说难免要经历更多阵痛。不过,有挑战也意味着机会。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说:“现在都在喊互联网要革命掉传统产业,如果传统产业的人还不觉醒就是在等死,与其如此,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革命,实际上现在传统产业的人也已经慢慢懂得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了。”
  2B为何如此火爆?
  据记者了解,IDG、北极光、红杉等几家投资机构在今年都举办了2B业务分享会,B2B为何如此火爆?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首先,随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完善,移动设备的普及,宽带网络的便利,给产业互联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很多人认为互联网无所不能,会革命掉传统产业,春晓并不认可这种观点,其实对于传统产业的从业者,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互联网已不再神秘,与其等着被革命,还不如利用产业经验与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技术自我升级改造;再次,产业链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各个垂直产业价值链的长期痛点,由此导致的供需严重失衡和中间环节过于臃肿等问题,亟待被解决,而产业信息化、互联化、数据化,正是解开这些难题的核心钥匙。
  大家都说2015年是2B企业服务爆发元年,在谈到企业服务为何如此受到资本青睐时,专注于SaaS领域的北极光创投投资总监张朋说了三点原因:
  第一, 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市场处于巨大的空白状态。记者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在过去的1年时间里,美国企业服务市场已经有超过15家企业IPO,他们的募集资金达到70亿美元,总市值超过400亿美元。而中国企业云服务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相较美国,为企业2700万家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的三家大的领军公司Oracle、SAP、Salesforce市值总和在3500亿美金左右。而中国,目前有2200万企业,但中国至今还没有基于SaaS的10亿美元身价的公司。
  第二,宏观大环境发生了变化,如软硬件环境的成熟;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时通讯技术使得头痛成本大大降低,服务场景发生了变化;云计算、SaaS的兴起也使得服务方式发生了变化。
  第三,目前国内中小企业需求加速,这使得企业级服务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创新和快速渗透的过程中。
  “过去2B市场面临着销售成本高、销售周期长、决策流程复杂等困境,其发展要远远落后于2C。不过在新的移动互联网环境下,2B的风口已经来临。”张朋说。
  未来2B将走向何方?
  春晓资本的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觉得2B市场会有5-10年时间窗口,在谈到未来2B会如何发展时,他从产业演进、地域以及互联网人才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从产业演进的角度看,产业互联网的演进过程是这样一条线:垂直产业会先信息化,同步会完成互联化,继而完成产业数据化,最后随着技术演进,数据会被定价,从而实现资产化;
  从地域角度看,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各地衍生出了大量产业集群,这些聚集地纯天然的就是2B交易平台的最佳场所,所以产业互联的投资,一定不会只集中在北上广,甚至可以说北上广已经没有优势。未来线下产业资源、经验的积累,将会构筑很高的竞争门槛,从而会倒逼线上更高速的发展,轻模式的消费互联网模式,将很难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生存;
  而从人才角度考虑,网已经发展过了15年的时间,这15年时间已经积累了大量互联网人才,人才的流动会使得以前一线城市才具备的互联网人才优势大大减少,互联网人才不再是一个瓶颈,会有更多互联网人才加入到产业互联网化的进程中来。
  “我觉得互联网技术不是主要的,产业背景才更加重要。”他强调。
  而北极光创投张朋也同样认为“技术越来越不重要”,他认为未来在企业级服务里,应用/服务场景才是越来越重要的。此外,他觉得未来创新会在中小企业服务中创新,壮大以后再改变大企业。
  谁在2B创业最靠谱?投资人有话说!
  在这个被众多人叫嚣“90后再不创业就老了”的年代里,面对2B企业如此大的机会和诱惑,90后涉足2B领域创业靠谱吗?
  “我并不看好90后在2B领域创业” 北极光创投张朋说,“因为2B很复杂,这需要有更深的企业经验的积淀,只有足够的积淀才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里。”
  张朋给出了北极光看好的创业方向:
  1、基础服务(通讯、协同应用等)。这个领域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入口之争,这一点已经被国外证明了;
  2、前端销售/营销方向(CRM:销售管理、客服、营销等);
  3、开发者服务(Bass服务:统计、计费、开发、推送等);
  4、工具+交易模式。包括企业工具(例如HR+招聘、ERP+金融服务、垂直行业信息撮合+交易等)和个人工具(例如销售员个人CRM、理财师工具等);
  据记者了解,北极光创投已经在这个领域投资了纷享销客、APIcloud、宏杉科技、云杉网络、Talkingdata等企业,未来还将继续加大布局。
  春晓资本创始合伙人吕佳凯说,目前国内B2B领域是“基础有多差,空间就有多大,现在的产业互联网有点像农村包围城市”,那么春晓资本把重心只聚焦在B2B、SaaS、、垂直社群几个领域,又是如何选择赛道的呢?吕佳凯给出了三个判断标准:
  首先,该产业是否足够分散。产业足够分散的话才有更大的价值,如果一产业有巨头或者核心企业,变革就会很容易触碰很多利益相关方,变革就会遇到很多助力,产业改造就会更难。
  其次,该产业市场容量是否足够大,市场容量决定了他能优化的天花板;
  再次,该产业衍生增值服务的想象空间是否足够大,信息不透明、中间环节臃肿低效的行业都有机会,如大农业、汽车大市场、等领域;
  最后,是否远离BAT等巨头。“离BAT等巨头越远,机会越大,所以一些垂直社群是有很多机会。”
  《投资界》记者了解到,春晓资本投资的有云农场、会唐网、找萝卜、等多家企业交易、服务领域的项目。
(责任编辑:DF15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墅外墙风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