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择业军官网,大家将来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

纵深 | 上海养老新“变局”,我们准备好了吗
我的图书馆
纵深 | 上海养老新“变局”,我们准备好了吗
重阳节来了。上海已然成为一座深度老龄化的城市。 日前,上海社科院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一批受过较高水平教育、经济收入宽裕的中高端老年群体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安排提出了新见解和新要求,新型养老方式正破茧而出。 在哪养老、如何养老、难在何处……新观念迭出之下,各方又该如何配合并完善现有的条件,迎接这个变局呢?
一批“最幸福的人”
如果有人问,老年人是什么样子的?
也许不少人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清早就静悄悄地起床,老伯伯出门左转,到早餐铺给儿子儿媳买好早餐,送孙子上学;老阿姨出门右转,提着菜篮子沿途跟邻居们讲讲闲话,菜场回来准备一天的饭菜。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老年人的形象似乎就离不开“以子女为中心”、“退休之后继续奉献”、“衣着朴素、生活平淡”这些特征。他们每天规律地出现在超市、菜场、公园,在日常的琐碎中日渐衰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不愿那么生活,他们想要一个精彩的晚年。
“退休7年,我已经去过了4个大洲的十多个国家喔。”谈到旅游,今年62岁的于素梅(化名)神采奕奕,打开了话匣子。在银行和数字打了半辈子交道,现在她只想看遍世界各地的日出和日落。
胡刚(化名)在国资酒店管理岗位工作,离退休还有2年,他已经早早地做起了计划,想从手头的几万张照片中整理出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脖子上只要挂着照相机,他就是“劳动模范”,走路不带喘气。不然的话,哪怕是爬个楼梯都嫌累。
与传统概念中的老年人形象有所不同,于素梅、胡刚身上不再被沉沉暮气笼罩,而是呈现出个性化的追求。在经济能力和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们不愿单纯做子女们的附庸,整日为家庭琐事操劳而失去自我。
相比之下,他们更乐于把时间花在自己的爱好上,叫上三五好友一道忆往昔峥嵘岁月、去各地游山玩水。哪怕,只是在社区做个楼组长、居委会干事,都比天天窝在家里等孩子们回来吃饭要有盼头得多。
穿上花衣裳、背起照相机,他们追寻着自己晚年生活的“诗与远方”。
中高端老年群体,说的就是像于素梅、胡刚这样受过较高水平教育、有着较为宽裕经济能力的生活“主宰者”。甚至有人还管他们叫做“最幸福的人”。
然而,现实有时候却令人无奈。
于素梅自认为很独立。到哪儿玩都有老战友“接应”的她,却不得不每隔几个月就飞去美国帮儿子媳妇带孩子。她并不指望事业刚起步的儿子能够照顾她和老伴的晚年生活,她只希望自己能不再做“带薪保姆”。
中高端老年人群体中,很多人都表示,不想靠子女给他们养老。65岁的吴世光(化名)说,“这不是孝不孝顺的问题。我们邻居、朋友之间都达成共识,哪怕小孩再孝顺,养老也要靠自己。”
一部分人表示,他们对子女们的压力心知肚明,只要孩子们平时想得到他们,自己并不想把孩子们“套牢”,向其施压。
怎样的养老模式,才是他们的“最佳选择”呢?
养老院“受冷淡”
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日益淡化,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并不感到意外。
去年底到今年初,张结海带领的课题组围绕“社区文化建设与老年心理健康管理”,就养老问题对本市一部分中高端老年人及其子女进行了调研。
当被问到“愿意以哪种形式养老并接受照料”时,只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住在孩子家”。老人们给出的理由很简单: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要去多麻烦子女,大家各有各的生活。
张结海说,这些老人的经济条件和丰富阅历让他们有更开放的观念和更独立的姿态。狭义上理解的“养儿防老”不再受追捧,实属正常。
农耕文明中,讲究“百善孝为先”,封建宗族观念浓厚的背景下,老人与子女同住、子女赡养老人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工业文明发展带动城市化进程后,人们前赴后继搬进了城市,“三代同堂”的家庭模式日渐式微,老两口独居一室被广泛接受。养老的重心,渐渐迁移。
然而调查中,有一点出乎张结海意料,那就是养老院的养老方式“受冷淡”。
胡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他说,自己曾开车送朋友的父母去养老院,在门口就远远地闻到了一股“绝望的老年味儿”,昏暗的灯光下,老人们静坐无言。“讲难听点,进去了基本上就‘没花头’了。”
有类似看法的老人不在少数,大家都认为,住进养老院总暗含着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对老年人的自尊心是一种伤害。
但是,让人们对养老院望而却步的真正理由,其实与居住条件有关。目前,很多养老院的住宿标准都是双人间甚至多人间为主,单人间供不应求。对于注重隐私和生活品质的老人来说,这难免有些别扭。
老人不愿意,子女也不舍得。
在世界五百强任市场高管的沈小姐就坚持,如果将来要把母亲送入养老院,至少要给母亲一个舒适的私人空间。她说,有些地方的养老院为了多赚点钱,把房间隔得很小,像“鸽棚”一样。
沈小姐所说的便是电影《桃姐》里所呈现的养老院。寸土寸金的香港,居住空间本就狭小,养老院更是把空间压缩到极致。一两百平方米的空间里,能用隔板分割出好几十个“小单间”。压抑感不言而喻。
即使这些都没关系,养老院里老人多而杂,人际关系的处理也是个问题。
从南京市科委退休后户口迁回上海的刘亚民(化名)今年77岁。几年前因病半身不遂,家中无人照顾,便和老伴两个人去养老院住了一阵。在那里,他们亲眼目睹两位老人搓麻将搓出了口角,其中一位气急发病后去世。
这可吓坏了刘亚民夫妇。不久后,他们便搬了出来。
那么,在哪儿养老,又由谁来养老呢?
备受推崇的新模式
老人们给出的答案是———社区居家养老。调查中,这种模式备受推崇,收获了近六成的票数,遥遥领先于其他选项。
老人们说,他们既不需要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又能得到餐饮、医疗、安全监控和文化娱乐方面的服务,价格也不像养老院那样昂贵,是他们目前看下来最为满意的一种养老方式。
刘亚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是因为它解决了就餐的“老大难”问题。他说,自己所在的浦东新区就有专门为老人开设的社区食堂,老人如果懒得自己烧饭就能去那儿吃。对于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食堂还能送餐上门。
盘算着请钟点工阿姨烧饭,时间和经济成本还不如社区食堂,刘亚民和老伴成为了小区订餐用户中的一员。
碰到饭菜质量下滑,老两口会向居委进行反映,“改进多少是另一回事,至少态度还是诚恳的。”在意他人对待自己的态度,是中高端老年群体的一大特点。他们觉得,社区里大家来来往往彼此熟识,就算碰到矛盾也会客客气气,养老院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而于素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是因为她爱唱歌。她说,自己社区里老年大学的声乐老师特别好,不仅仅教人唱歌,还会讲很多文化背景故事,而老师自己也是退休老人。别的地方虽然名义上也有很多兴趣班,但她担心,不一定碰得到这样的好老师。
便捷、安心的日常服务,熟悉、认可的生活环境,符合老年人精神文化和审美需求的活动,都是社区居家养老获得高票的原因。
在课题组撰写的《社区文化建设与老年心理健康管理研究报告》中,总结出中高端老年人群“部分西化”的心理特征。如,注重生活环境和品质、注重个性化审美与自身价值的实现。在“既无法延续传统的养老习惯,又不能照搬西方养老模式”的现实条件下,社区居家养老无疑是较为贴近老人需求的养老方式。
除此之外,张结海还注意到,组团养老作为新型养老模式正异军突起,两成老人选择了它。其中,51岁到60岁的人群对这个养老模式展现出更高热情。
组团养老其实是个较为模糊的概念。最常见的有养老社区、“候鸟式”养老、农家乐,也不乏“单独的、自己建设的、相互照料的”小型养老中心。
综合下来,老人们普遍欢迎“约一些情投意合的亲朋好友一起住在小城镇、乡村,相互照顾”的方式。在城市高房价、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下,不少人动起了回农村的念头。
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组团养老的功能也同样多元:它既是一种养老方式的选择,同时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因此,许多老人目前将其看成一种过渡状态,而非终极状态。
报告中,课题组把新观念指导下的中高端老年群体养老方式的变化归纳为“两高两低”,指的就是社区居家养老为先、组团养老异军突起、养老院养老阻力重重、传统的子女养老被抛弃。
但真正实行时,却没那么简单。
乌托邦在现实面前卡了壳
纵观几种养老方式,要突破的障碍和壁垒不可谓不多。
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养老院养老的环境和服务问题。有老人这么说,“我现在看过的那些养老院,没一个称心的。你说,我为什么要把家里的房子卖掉折成钱住进去?”
选址上,老人们在乎离医院的远近和交通的便捷程度。“光线很重要。亮堂堂的让人感觉很有生气,不要那种老厂房改建的暗簇簇的。”胡刚特别补充说。
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老人还是子女,大家都对养老从业人员提供的服务很是担忧。
年初发布的《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显示,上海现有养老护理人员近5万人,主要在养老机构、老年护理机构,以及社区居家领域开展养老护理服务。从业人员中,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仅仅占17%。专业度的欠缺,让老人心中“吓牢牢”。
而在子女们看来,专业之外,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也很重要。对老人们的照护是完成任务还是发自真心,区别甚大。
当然,养老从业人员劳动强度大与收入水平低之间的矛盾,许多人也有所关注,不少人建议要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和社会地位。“要请他们尊重老人,首先要做到让他们在工作中享有尊严和体面。”
其次,“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一群好朋友住在一起”的乌托邦式组团养老也在现实问题面前卡了壳。
目前的组团养老仍处于“享受型”阶段,还没有真正受到养老需求的考验,比如医疗问题怎么解决。于素梅也想过和老战友们找个地方一起住。但大家不约而同地担忧,万一生病,医疗能够得到保障吗?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不一定能达到上海的标准,想要开一点药平时备着也做不到,万一去看病还不能用医保……讲到这里,她的神情黯淡下来。
不止医疗保障欠缺,组团养老还面临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在课题组的座谈会上,老人们说,随着年龄渐长,人的脾气性格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朝夕相处下,难免有些口角,昔日的友情可能会受影响。另外,团内大家如何分工调配自己的“职责”,让付出与得到持平,不让人与人之间心生嫌隙,也是一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哪怕是最受欢迎的社区居家养老,同样面临困境。
民以食为天,老人们一致认为,一日三餐是社区居家养老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和老伴一起在社区食堂订餐的刘亚民说,尽管现在还能凑合,但改进还是有很大空间。比如说,饭菜要符合老人口味和健康,不能太油腻,米饭要煮得软一些;送餐服务要灵活些,不要一定就是一个月,万一哪天家里来了客人要到外面吃,食堂饭菜不能临时取消就会造成浪费。
医疗方面,老人们想有更便利的服务。
刘亚民家附近就有一家医院,他曾向居委提出,能不能让医院定期派一些医生、护士过来给老人们做做检查,留下电话,平时有问题也可以及时咨询。但得到的回应是,医院方面称人手过于紧张,定期定点服务还不太现实。
《上海养老服务发展报告(白皮书)》中也提出,要“大力发展居家医疗护理”,这确实是当前社区居家养老的短板。
政府助力,市场驱动
问题那么多,从哪里入手解决呢?
张结海认为,完善并推广各种养老模式,政府的角色尤为重要,顶层设计做好,“打通关节”,就能调动市场各方积极性,推动养老产业的发展。
在美国,奥巴马医改推行的“责任医疗组织”使得医院与社区医疗的关系联结紧密,医院专门成立社区居民健康管理团队,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居民就医和长远的医疗成本管控提供了有效支撑。
而在国内,乌镇的椿熙堂养老照料中心也是一种模式,他们根据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健康状况作出分析,为他们建立了个人健康档案,为日常的护理和就医提供有力参考。之所以能做到这些,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引导、支持。如果政府信息平台没有开放老年人的人口信息、健康信息、服务需求信息,健康档案的准确性和功能性就会大大减弱。
在张结海看来,上海同样可以借鉴这样的路子。
解决社区居家养老的就餐问题,政府可以让食品安全和工商管理部门协同配合,让一些有能力、有规模、有信誉的企业建立区级的统一食品生产、加工和配送业务链,并与社区、街道联动,组建常规的社区食堂。确保网络、电话信息查询等人性化服务,让老年人及其子女能够在最大限度内安排和调配每日用餐。
在互联网 的时代,社区还可以设立老年人安全监控和紧急救治系统。
框架搭起来,责任明确下去,规范有了,事情就好做了。
张结海介绍说,引入可穿戴设备,能保障老人平时的安全监护和紧急状况下的安全处置。只要设定好程序,一旦显示出老人长时间离地面很近保持不动,就能大致判断老人跌倒的情况。但是监控背后,责任还是要落到具体的人员身上,让老人需要帮忙时不至于孤立无援。
而在社区内设立监控系统,势必需要与居委会相协调。一旦需要救护,远水解不了近渴,能马上行动的,也必然是社区内的专门力量。因此,政府的准入与资源调配就显得格外重要。
海作为一座老龄人口占比极高的特大型城市,养老成为重大的民生问题,亟需政府注入更多力量。另一方面,养老这个“刚需”市场未来潜力无穷,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准入门槛放低,让企业积极进入,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关爱老年人不是一句空话,推进养老体系改革也绝非一日之功。
这条新型养老之路,我们准备好了吗?
图片来源:新华社新华网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曹立媛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三):民营养老院的故事-财经网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当前位置: &
个股查询: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三):民营养老院的故事
本文来源于 日 08:02
目前,老龄人口猛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摆在老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晚年生活在哪里过比较安心?调查结果来看,43%的居民选择居家养老,28%的居民选择社区养老,29%的居民则选择去养老院养老。
  养老系列-民营养老院的故事
  一、76岁“轮滑老人”为96岁老妈妈寻找养老院 却难以支付900元入园费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继续我们的话题,明天我们如何养老?目前,老龄人口猛增、高龄化和空巢化趋势明显,摆在老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是:晚年生活在哪里过比较安心?对于这个话题,我们委托北京数字一百市场研究公司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43%的居民选择居家养老,28%的居民选择社区养老,29%的居民则选择去养老院养老。昨天的节目中,我们已经对社区养老进行了调查,那么,养老院养老的方式,能否满足老人的需求呢?来看今天的故事。
相关新闻:
  在江西赣州,刘翼鹰是个名人,虽然已经76岁高龄,但身材高瘦的他经常脚踩轮滑,穿行在赣州的大街小巷。这位“轮滑老人”潇洒帅气的姿态,让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外国人。
  这一天,刘翼鹰老人又踩着轮滑出来,不过,这一次他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运动天赋,而是要给自己96岁的老妈妈寻找一家能落脚的养老院。
  院长:你好,你好。
  刘翼鹰:你好,你是院长吧?
  院长:是的。
  刘翼鹰:我有一个妈妈,90多岁,年级比较大。
  院长:那进来坐一下吧,坐一下。
  冒着近37度的高温,赶到这家养老院,刘翼鹰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透了。但他没顾得上擦一把汗,就急切地打听起养老院的情况。
  刘翼鹰:打听一下,因为我妈妈年级比较大,像我们经济条件比较差,我想临时放一个月…像这里的价格是怎么样的这个敬老院?
  院长:像你妈妈的状况是什么样的?再一个自理程度啊?
  刘翼鹰:自理程度她现在还可以。
  院长:就是吃饭啊、洗澡都还能自己?
  刘翼鹰:都能够。
  院长:像这样的,我们在900到1000这样的。
  赣州的八月依然暑热难挡,可一听到最低900元的价格,刘翼鹰仿佛一下就跌入了冰点。
  院长:我带你去看看。
  刘翼鹰:不要看。
  院长:不需要看了。
  刘翼鹰:不需要看,我觉得基本上问一下价格情况,看看根据我们的能力,好吧,谢谢你。
  虽然,这家养老院把联系方式热情地递给了刘翼鹰,请他以后再过来看看。但刘翼鹰并没有接过话头。走出养老院,老人才说出了自己的心思。
  记者:她说900,让你去看你都不看是怎么回事儿?是觉得太贵了还是怎么样?
  刘翼鹰:根据我们的能力不行,,,,我觉得贵。
  记者:那你现在你们家的收入能有多少?
  刘翼鹰:我收入300块钱低保,加上母亲年老的补贴,一个人不够,把我的再垫进去。
  每个月900元的费用,是横在刘翼鹰面前一道跨不过去的坎。老人无儿无女,和他96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两人都没有退休工资,每个月的低保费加到一起也只有600多元。为了省下每一分钱,自己采摘的野菜成了母子俩最主要的菜肴,连吃肉也成了一种奢侈。
  刘翼鹰妈妈: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才户这样的方法,肉食吃得很少,好像一个礼拜一次或者两次,我买那个鸡架吃。
  记者:平常买什么?
  刘翼鹰妈妈:买那个鸡架吃,这个比较经济,比较便宜,因为我们条件比较,东西太贵。
  尽管日子过得如此清贫,但刘翼鹰即使在做饭的时候,也不忘穿上轮滑鞋。他的家中,堆满了各式各样的轮滑鞋和长短不一的高跷。这些装备都是刘翼鹰从十分微薄的低保费里挤出来,从牙缝中抠出来的。刘翼鹰说,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是轮滑和高跷,一个就是与他相依为命的母亲。
  刘翼鹰:我妈妈不同意我就不走,我有个习惯,只要我妈妈同意了我才会走。
  二、民营养老院惨淡经营 4层小楼只住进12人
  让刘翼鹰望钱兴叹的那家养老院,名叫夕阳红。在刘翼鹰看来,这家养老院需要支付的费用大大超出他的承受能力。那么,在老人进不去的大门背后,这家养老院又是什么样的生存状况呢?
  夕阳红养老院负责人
  像我们这里13,人不多只有12个老人,
  4层的小楼,几十张床位,却只住进了12位老人。说起原因,这位负责人也非常无奈,目前类似于他们这样的民营养老院,首先面临的同一个困难,就是人们的养老观念还没有转变过来。
  负责人:就是有一些养老观念还没彻底改变过来,像有些家属、家长很,不用送来,送来了怕社会舆论大,这是一个。慢慢也改变了一些,比原来好一些了,比10年前要好一些了。
  记者:你以后可能会住养老院?
  老人:那就不知道了。
  记者:不会住?
  老人:不想。
  上世纪90年代,类似于夕阳红养老院这样的民办养老机构开始出现。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今天虽然民办养老院的数量大大增加,但许多民办养老院的床位空置率都很高。虽然,从硬件上说建一家养老院并不难,但为老人服务的质量却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离开了夕阳红养老院,天气比早上还要热。但刘翼鹰还在继续踩着轮滑鞋,为妈妈找养老院。大概一个小时之后,他又进入了一家看上去环境还不错的养老院。
  负责人:大叔您好!
  刘翼鹰:你好。
  负责人:你这身体状况还挺好的,还天天锻炼,我经常在街上都看到你。
  刘翼鹰:嗯,我就是锻炼,
  既然之前曾经打过照面,养老院的这位负责人对刘翼鹰显得特别热情,坐定之后,他就开始介绍起养老院的情况
  负责人:我这里居住环境你看看还是挺好的。
  刘翼鹰:是。
  负责人:属闹中取静的一个地方。然后我这里伙食费各方面,现在这些老人家他们都有口碑的,你都可以去问问他们,
  负责人滔滔不绝地介绍,显然提不起刘翼鹰的兴趣。还没等对方话音落下,老人就迫不及待地道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刘翼鹰:我就想问你这里最低的。
  负责人:最低标准是吧?
  刘翼鹰:对。
  负责人:是这样的,我这边就是说能够全自理的,我收标准上面要求我标准是按之间收,
  比起前一家养老院,这家养老院最低的价格又高了100元,听到这个数字,刘翼鹰又沉默了。价格成为了他最想打听,却又最怕听到的事儿。刘翼鹰希望96岁的老妈妈能在一家养老院安稳祥和地度过最后的时光,可他寻找养老院的路程,远不如脚下的轮滑鞋那样顺溜。不过面对准备起身离去的老人,养老院的负责人并没有停止说服工作,甚至还倒出了他们的苦水。
  赣州城区阳光家园托养中心主任 郭惠辉
  因为入住率没有满嘛,只大概就是说100个床位只住了一半的样子。所以说这一块压力还是挺大的。
  既然这家养老院的入住率只有一半,那他们能不能把价格降低一些,让更多像刘翼鹰这样的老人能园一个养老梦呢?这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我们,这实际上不太可能。
  负责人:管这一个场地租下来我们一年下来要10万块钱的租金,就是费用比较大,然后就是说护理人员这一块,因为要求也比较高,护理人员工资也比较高,如果工资低了他们也不来做这一行,招呼老人家这一块。
  A:目前为止我们是负的,因为如果入住率满的话,可能可以持平,但是入住率现在这种入住率肯定是亏的。
  郭惠辉表示他们养老院的运营过程中,主要成本是租房费和员工成本费。这部分成本大概占总成本的80%。因此如果制定再低的价格他们将亏损更严重。一边是对普通市民来说偏高的养老费用,一边是养老院的亏本生意。看似不可解决的矛盾,又会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呢?
  负责人:所以就希望国家能出台相应的政策,比如说就是说给老人家见面一部分费用,然后就是说我们这边的硬件设施这一块,比如说房租这一块能不能给我们见面一部分,这样子我们的压力可能就会少一些,然后老人家他们过来住得也会更安心。费用不高的话,他们住的会更安心。
  养老院承受着养老的经济压力,刘翼鹰承受着则是养老的生活和亲情压力。因为,随着他自己和妈妈两人年纪的增大,他照顾起妈妈越来越力不从心。
  妈妈:疼
  刘翼鹰:那我轻点,这两个包,疼才要按啊。
  刘翼鹰老人白天会义务教高校和社区的孩子学习轮滑/高跷等技艺,因此几乎不在家中,自己不在家中,又不放心自己的老母亲,该怎么办呢?他想出一个办法,把自家防盗门上的猫眼摘掉,门上就会露出一个小洞,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而门上还工整的写着一行字。
  刘翼鹰:不管任何一个人来了,他就知道,我老母万一有特殊事情尽情亲朋好友,本人的电话是那个。请代她电话110,表示万分感谢,因为我很感谢。
  记者:就是怕担心你妈妈年纪大一个人在家?
  刘翼鹰:对呀,我就是担心。
  今年5月底,刘翼鹰老人有了自己一生的第一次远行,穿着轮滑鞋,一路从赣州滑到了北京。在外漂泊的几十天里,他把老妈妈托付给了邻居代为照顾,
虽然没有发生意外,但是周围发生的一些事,还是让他心生寒意。
  刘翼鹰:就死了5、6个老人家,那个老人家曾经也是我救过,当时我妈妈也丢过一次,
  本来,刘翼鹰制定了新的轮滑计划,今年下半年再出一趟远门,但这回他再也不敢把妈妈独自留在家中了。可是,他能在出门前给妈妈找到一个安稳的归宿吗?接近中午时分,外面的温度也更高了,刘老还在继续为妈妈寻找养老院。
  负责人:我们这里就是有两种房间,一种是我们空间带空调的、电视。
  刘翼鹰:不要。
  负责人:都不要。
  刘翼鹰:因为年级大了,空调也不要,电视也不要,就要最便宜的房间。
  负责人:舒适间?
  刘翼鹰:对。舒适间。
  负责人:好的,好的。我带你先看一下房间。
  刘翼鹰:你能不能先把价钱先讲一讲。我不要求好,在下面更便宜一点,房间简单、朴素。
  当听到这位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他每月最低1200元的时候,刘翼鹰再次沉默了,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这位负责人告诉他,养老院还有一种短期收费的方式,可以按天算,而这又吸引了刘老坐下来。
  负责人:我们按一个月30,这样1200除以30。
  刘翼鹰:那我按天就更好了,会按天结?
  负责人:对。
  刘翼鹰:好,那按天结那就最好了,太好了。
  负责人:自由一些是吧?
  刘翼鹰:对,因为老人家是这样子,个人的情况条件不一样。
  刘老所说的个人条件不一样,就是他可能远行只会40天或者50天,在其他养老院就会按两个月收费,而按天就可以节省一部分。
  负责人:我们昨天还有一个老人家,他就选择了在这里住两天,因为儿女出去了。
  刘翼鹰:好,那这样子最好了,那你这样子讲,这个我觉得还比较满意,不要限制时间,住几天就几天,这种还是比较好,虽然贵一点,但是自由一点。
  随后通过看院里的情况,还打消了刘老的另一个顾虑。
  刘翼鹰:我妈妈年轻的时候是老师,素质很高,不喜欢吵,不喜欢闹,干干净净。
  踩着滑轮,刘翼鹰问询了数十家养老院,每次都是满怀希望的进去,听到价格之后又会略带失望而出。
  刘翼鹰:都差不多。
  记者:价格对你来说都很贵?
  刘翼鹰:对。这些天走了这么多地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这些地方,再走下去,基本上价格都基本上一样。
  三、月薪三千招不来护理人员 民营养老院遭遇用人荒
  刘翼鹰老人仍然奔波在寻找养老院的路上。母子俩的年纪加起来有172岁了,刘老爷子照顾96岁的老妈妈日渐吃力,我们祝福他们,能顺利地找到一家养老院。刚才的节目中我们注意到,这家养老院,四层小楼,近百个床位,但是只住了12位老人。养老院的运营到底遇到了什么麻烦呢?广告之后继续收看记者调查。
  欢迎回来。刚才的节目中我们看到,一边是对普通市民来说偏高的养老费用,一边是养老院的亏本生意,一对矛盾困扰着寻找养老院的刘翼鹰老人,也困扰着民营养老院的运营者。目前,民间养老院到底是怎样的运营方式,这种养老方式到底能不能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呢?
  李玲玲:我们现在还需要招护理员。护理老人家工资在之间,就是多劳多得,有一千块钱保底,保吃住,五险一金,你可以选择住也可以选择不住,提供,可以来看一下。
  李玲玲是江西省赣州市添立养生院的院长,十年前在广州一家广告公司任职,此后还创办过杂志社,2009年随丈夫回到赣州,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了养老这个行业。
  李玲玲:每次看到老人家说要来入住我就发愁,
  记者:现在入住率什么情况?
  李玲玲:只有20%。
  20%的低入住率,却看到老人过来住还不敢接,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招不到专业的护工。
  李玲玲:我们江西有个民政学校,我们也有招聘那边的学生过来的到目前了解到,在这个行业做的几乎没有一个了,就是他们培训,就是几届的学生都没有一个留下还再做这个行业的。
  记者:有没有质询一下,是不是这边更辛苦还是怎么样?
  李玲玲:一个工作压力,一个精神上的压力。
  双重压力,使得专业的护工,几乎没有人选择进入养老这个行业。在万般无奈之下,李玲玲才想到这个办法。她开始留意赣州附近乡镇上的集市,赶上日子她就会起个大早,带着养老院的材料,驱车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到乡村集市上摆个小摊招工。
  李玲玲:我们护理员的工资一般是1800---3000.轻松一点的就1800 五险一金。。。
  李玲玲的这个方法虽然土,但是效果却不错,第一可以宣传她的养生院,第二也可以招一些人。尽管这样招到的都不是专业护工,但是经过李玲玲的培训,慢慢也就能成为熟练的护理员了。
  李玲玲:你好,阿姨,来了解一下这里。
  李玲玲不停的跟人打招呼,向大家介绍自家养生院,不过,我们也发现,被李玲玲吸引过来的基本上都是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这又是为什么呢?
  李玲玲:(养老院)老人年纪大了,都比较爱唠叨,可能一件事反反复复说,这小姑娘可能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然后父母不太愿意她们,就觉得养老的行业,伺候人的事不太支持,甚至有一些孩子回到家里,会被父母烦琐在家里,不让他们来。
  李玲玲心里明白,即便是40,50岁的阿姨愿意到他们养生院工作,也有一部分是为了学习护理技术的。当他们培训完成之后,很多被招来的护工会转行去做家政,或者选择到大城市的养老院,毕竟那里的工资福利都比赣州高很多。
  一早上的时间,李玲玲耐心的给每位前来问询的人,介绍自己养老院的情况;那么今天早上她能招到新的护理员吗?
  李玲玲:没有,你看登记单却一个人的名单也没有。一个人也没有愿意来的。
  中午10点,集市上的人越来越少,李玲玲失望地收起自己的招工台,回到养生院。没想到,她刚刚回来就遇上了一件麻烦事。
  G:就住几天。会回来,我跟你女儿讲好了,会回来。我们会回来,你打电话来,我们会回来,我们保证会把你救会回来,我们会想你。
  老人:……
  院长:奶奶你现在身体要紧,这些钱不是你担心的东西,我们会派人到医院照顾你。
  老人:医疗费…
  院长:毕竟我们现在不是医院。
  原来这位老人,因为病情加重需要去医院治疗,但是老人就是不愿意去。
  记者:老人说多长时间了,还没说通呢。
  院长:说了都一两个小时了。
  记者:经常会有处理这种。
  院长:有,都不愿意去医院,毕竟医院的条件会差一点,因为病房同时住几个人,
  遇到这种情况,李玲玲也非常着急,因为养生院的医疗条件毕竟有限,只能给老人做些简单的常规检查,而这里居住的老人,却有很多身患多种疾病,甚至有时会出现危急的情况。
  李玲玲:突发性疾病的时候,我们因为这只是一个养老院,然后只是有个医务所,我们没有这种抢救设备,耽误老人家抢救的时间,这是最痛苦的事,住宿不会觉得很累。
  养老院医生 何医生:
  比如捉前段时间,就发生好几起,有一个心血管的老人,心脏病人,它因为没得到及时地救助,治疗,抢救,后来我们上医学去,在送到医院里面去,这个路途或者时间方面就耽误了,送到医院去已经一下子没抢救过来。
  为了解决医院的问题,李玲玲准备向当地相关部门申请开办一个专门的老年医院。这位老奶奶的事情还在处理的过程中,另一位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奶奶,跑了过来。李玲玲说,他们善意地把这位奶奶称为梦幻老人。一边介绍,她一边手拉手,安慰起这位梦幻老人。
  而没几分钟时间,外面走进一位前来咨询的老人,李玲玲又马上充当起接待员的角色。
  李玲玲:这样的全护理1500块钱,差不多。可能大部分养老院也是差不多这个价格。70多岁还要为父母亲担忧。我父亲也是90多岁。
  记者:每天类似于他这样来看,来咨询的有多少?
  院长:4到10个。
  四:600多万元投入养老院 三年来只有20%入住率
  李玲玲原本打算把养生院办一所老年大学,不过,真正住进来的老人,大概分两种类型:一是自理能力相对较弱的老人。另一种就是高寿的老人,他们的子女也都六七十岁了。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不是养生,而是养老,渐渐地,计划中的老年大学也就完成变成了一家养老院。
  老人家属:讲句老实话,送到这里来,也不是说孝心不好,真的我们也上了年纪,60多岁,身体也不好,整体管他们,又管不过来,这边自己的儿女也是一个家,很多事情。
  这位阿姨说,送到养老院有护工,有医务人员,他们觉得比住在家里更好更让他们放心。
  老人家属:讲句实话,请人很难,请了一个工钱又高,有的时候请得不好也不放心
  老人家属:我们认为在这里更好,因为毕竟老人家有老人,聊聊天,年轻人有时候跟老人家不同,老人家在一起,更好,打打麻将,玩玩扑克,我妈麻将扑克都会玩。
  记者:老人心情更好。
  老人家属:是,在这里肯定心情更好一点,因为在家里肯定没时间陪她,
  这位阿姨笑着说其实不久的将来,他们也会步自己妈妈的后尘。
  老人家属:我上次把妈妈送过来我说以后我也差不多,再过几年年也多养老院来了,真的,我知道现在的孩子很忙,我们住院的时候,他们也没时间来照顾,也就是请一个人,花多少时间,一天把你放在医院就是这样,现在基本上都是这样。
  记者:你们会排斥养老院的养老吗?
  老人家属:不是,不是,转变过来了。像我们肯定要转变,我们这一个孩子,哪里时间照顾我们,到时候,肯定到这里养老,到时候,我们现在让我妈在这里,你安心在这里,到时候先走一步,我们到时候跟着你走。
  虽然现在人们对住养老院养老的观念有所转变,不过目前民营养老院的日子并不好过。
  吃了中午饭李玲玲就冒着酷暑,到赣州市内专门卖医疗器械的一条街上,去寻找适合老年人采用的医疗床。
  院长:嗯,单摇的。多少钱?
  老板:单摇的390。
  院长:加不加两边的扶栏?
  老板:不加,加扶烂要再加40块钱。
  院长:那个垫子呢?中单?
  老板:那个床垫130。
  院长:加起来多少钱?
  老板::560。
  老板告诉她,560还是批发价。
  记者:500多这个床对你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一笔经费?
  院长:很大的一笔经费了,每张床,因为它数量要得多嘛。
  记者:是很难的一件事儿吗?对你来说这么热的天辛辛苦苦过来跑?
  院长:很难,价格太贵了。
  为了降低成本,李玲玲随后又去几家医疗器械店去询问,她的养生院从开张到现在一直在垫资经营,还没有见到收益,因此现在无论买什么东西,她的算盘都打的格外仔细。
  院长:我们每采购一样东西我都必须这样地去斟酌这个价格,因为我们这里现在目前投入了600多万,
  接近一下午的询问,李玲玲的衣服也都被汗水湿透了,不过却只能失望而归。
  院长:没有合适的就回去了。
  在市场里,没有寻到需要的床,李玲玲又会怎么办呢?在回去的路上,无意中聊起来现在很多东西都可以在网上购买,且便宜不少。而她听到这个可以省钱的渠道,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就马上打开电脑,去某购物网站上去看看,没想到这下还是一个新的发现,让她高兴起来。
  院长:比起这边来的话,我们当时买的520块钱,其实就是床,有两个扶栏,没有床垫,现在我上次谈的那一家它包括有这个床垫,有可以配这个轮子的,330块。
  记者:那还便宜不少呢?
  一天忙下来,李玲玲也会琢磨自己一天的付出值得不值得,最后她总结出:办养老院是一个良心工程,虽然困难和委屈常常让她想痛快的哭一次,甚至会想到实在不行就不办了,不过她自己内心向善的那一面使得他坚持走了下来。
  李玲玲: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回办这个,你应该当个大经理,我说为什么我不能干,包括我们现在身边有很多70、80岁的义工,他们都能为社会做这么多事情,我们为什么不能。只有我们用心的照顾好落老人家及我们身边总是有一些奇迹发生。
  五、法国养老手段多 低收入群体由政府托底
  李玲玲今天的艰难也折射出不少民营养老机构的困境。对于资本进入养老产业,曾经有过这样乐观的预计,全国1.67亿老年人口可撬动1万亿元规模的养老产业,但事实上,由于老年人收入普遍偏低,真正需要机构养老服务的高龄老人、失能老人,支付能力十分有限。而养老护理服务由于其特殊性,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高于一般的服务行业。生存在这种夹缝中,民营养老机构的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利润空间有限,不可避免会遭遇到亏损的难题。那么,这对矛盾如何解决呢?一起来看法国的做法。
  法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突出的国家。据法国官方统计,法国6400多万人口中,65岁以上老人占人口总数的19.1%。而法国的高福利养老体系则保障了老年人在退休后过上舒适的晚年生活。
  法国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2岁,而法国人的平均年龄为75-80岁,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法国人有约20年的退休生活。法国人不喜欢去养老院,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大都选择在自己家里住家养老。只有丧失了自理能力,或者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服务的时候,才不得不去养老院生活。
  这里是属于法国最大的养老企业、高利安(Korian)集团旗下的一家养老院。一进养老院,优雅、整洁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高级酒店的大堂。
  89岁的皮埃尔 拉贝罗先生,2年前由于患了需要长期医护的老年病,入住了这家养老院。
  皮埃尔 拉贝罗 (Pierre Rapello) 法国退休老人
  因为我得了一种严重的老年病,这种病需要长期的护理,是不可治愈的。因此尽管我的智力方面并没有问题,但是我的医生建议我从身体方面考虑,住到有医疗服务的养老院。我问了我的儿子和女儿的意见,他们都住在巴黎,我选择养老院有两个要求:在巴黎,并且带花园,经常出去走走是很有必要的。
  在高利安养老院,每个房间里都安装了紧急呼叫按钮,洗手间里也有紧急呼叫拉绳,一旦老人在洗澡的时候感觉不舒服,只要拉动这根绳子,工作人员就会立即前来帮助。
  帕斯卡尔 沃黛尔 巴黎高利安养老院院长
  我们有一位协调医生,负责协调主治医生和医院,是全职工作的;一名护士长,也是全职工作的,负责协调医护人员的工作;还有一些护理助理人员,提供所有老人需要的帮助,上洗手间、吃饭,等等。
  法国有1万多家养老院,不同省份不同性质的养老院价格差异很大,外省的公立养老院只需要50欧元一天,而位于巴黎市中心的私营养老院则可能会高达200欧。但是公立养老院的床位紧张,申请入住的老人通常需要等待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很多人都会选择条件更好些的私营养老院。
  法国职工的退休金主要由两份养老金计划构成:基本养老金计划和补充养老金计划。领取养老金的金额依据个人从业时间的长短和薪水多少确定。一般补充养老金与基本养老金加在一起,可达到退休前平均收入的60-80%。如果是管理层,则还会有第三份补充养老金计划。曾经任法国国家铁路公司高级工程师的拉贝罗先生,表示他的退休金及个人储蓄完全可以负担私营养老院的费用。
  皮埃尔 拉贝罗 法国退休老人
  我提前储蓄了一笔钱,有能力支付费用。我不需要孩子们的帮助,我有3个孩子,但是我不需要他们任何帮助。
  在法国,还有一种卖房子换终身养老金的养老方式。买房子的人每个月都要付给卖方一定数量的钱,直至卖方去世,才能停止付钱。比如拉诺蕾侬女士,尽管终身未婚、也没有孩子,但是拥有一处房产,她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支付养老费用,安度晚年。
  拉诺蕾侬 (Lanorenon) 法国退休老人
  我以前有一套公寓,我把它用卖了换终身养老金。那是套非常漂亮的公寓,我用它来补充我的退休金。我就是用这种方式来支付费用的,原本我可以选择更便宜的养老院,但是现在这样也挺好。
  法国还为丧失自理能力的老人及行动不便的老人设立了不少补助。比如个人化自理能力补助金(APA),依丧失自理能力的程度而定,每月最高可达1200多欧的补助。此外还能向国家和所住省府申请房补、税务补助和福利补助等等。
  法国实行的高福利养老金制度保障了老人退休后能过上舒适有尊严的晚年生活。然而,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婴儿潮”的退休及失业率增加导致工作人口的减少,养老金的入不敷出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法国养老金赤字已经高达100亿欧元。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15年,赤字将达到400亿欧元,到2050年将突破1000亿欧元大关。因此法国是否能一直维持其高福利的养老制度,对现任政府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各个国家都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如何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我们看到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他们由于提前进入老龄社会,因此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国际上认为最为人道的方式依然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尽可能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同时对低收入人群或者是对专门服务低收入人群的养老机构给予补贴,而高收入的人则可以在市场上选择合适自己的养老机构。托底最底层,放开市场,对中国的养老结构来说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在接下来的《央视财经评论》当中,我们将针对民营养老机构的生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在低收入群体和民营养老院的生存难题之间,找到发展的契合点。明天,经济半小时将继续关注民营养老院的现状。在当下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发展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将面临种种难题。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经济半小时]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三):门槛内外()
(责任编辑:吕强)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广告经营许可证[京海工商广字第0407号] 京公网安备41号Copyright 财经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主择业军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