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元只能租干什么一天能挣一万元 LED大屏幕是否暴利

ebay,aliexpress和dhgate之面面观
ebay,aliexpress和dhgate之面面观
 1.速卖通秉承淘宝战法以“价格为王”,平台准入门槛低,平台佣金也较ebay和亚马逊较低些,这就导致很多创业者涌入,同质化竞争相对比较激烈些,很多卖家通过低价格才能有优势(其中不乏用技巧获取高额利润的卖家),另外速卖通会有惊喜:来自阿里巴巴的小额批发订单,假使单一品类的产品供应链非常全,非常有竞争优势,做速卖通很快就可以成功,要是打价格战,其他小卖家必死无疑。把产品不停地传上去,把价格调低,厉害的卖家直接找工厂拿出厂价或者用清库存的打法,对于其他中间商来说就是致命的打击,根本让人无路可走。有没品牌无所谓,只要有价格优势就可以。速卖通就吸引了很多这种产品卖家进去,适合入门的朋友们;
  2.ebay,较速卖通而言ebay对卖家的要求更严格些,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但同样也拼价格说出来都是泪啊,即便产品质量过得去,价格也要有优势,才能赢得青睐,建议生产型的工厂可以尝试去做ebay,门槛较高,因为市场、客户群体是不一样的。速卖通主要以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俄罗斯,巴西,等)为主,ebay则是成熟市场,对品质要求较高,规则是比较偏向买家的,产品、服务,包括物流,如果做得不好,就会亏死你不偿命,有时候产品很强是不够的,要有其他能力,比如本地化服务(海外仓,本地品牌包装);
  3.在这三个平台中,对卖家要求最高的是amazon,它以产品为驱动,就是产品质量必须要有优势,而且还必须要有品牌才行,如果你没有品牌,最好不要去做amazon,否则后患无穷啊(详见小马看跨境电商转载的《亚马逊品牌保护的那些事》)。目前来看,amazon的准入门槛是最高的,条件也更为细致,一旦做出来以后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通常来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对于做外贸的小额批发或者零售而言,最常用的三个平台也就是ebay,aliexpress和dhgate了。在2010年,这三者互相竞争,合作,谩骂,煞是好看,但在这些平台上的卖家,却逐渐开始茫然和迷惑。
首先说ebay,本来ebay从没把aliexpress和dhgate放在眼里。论资历,论势力,无论哪方面在以前都无法比较。但是作为电子商务的开山鼻祖之一的ebay,不仅在中国市场被淘宝彻底打垮,在美国甚至是全球市场,都受到另一个竞争对手Amazon的严重威胁。Amazon的厚积薄发和逆势增长,着实让然觉得恐怖。
Ebay不得不做出改变:一、重点扶持B型卖家。二、转回网上拍卖的主要模式,而不是现在占据60%的一口价方式。三、为买家提供更安全的购物环境。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ebay的这些招数还未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扶持B型卖家显然是走Amazon的老路,招数已经被别人用老。这时候再用,也只能做一个跟屁虫。鼓励网上拍卖,2010年中,中国大陆卖家有差不多5个月的时间可以免费发布100条拍卖产品,这是前所未见的。为卖家提供更安全的购物环境,今年对于卖家的限制越来越多,对买家甚至有不可思议的“不能给买家留差评”的政策出现。在2010年10月下旬,还将有100条产品的上架限制。对于中国卖家,ebay真的是又爱又恨。他们的廉价劳动力的确起到了完美的“国际搬运工”的作用。但是一些卖家0.01美金起拍免运费,同一产品几百次的重复上传,以次充好等做法严重损害了买家的利益。他们渐渐流向了更加安全和放心的Amazon。
但是鼓励拍卖和扶持B型卖家貌似是矛盾的两个政策,难道ebay仍然只想做一个出名的跳蚤市场。
我个人猜测这可能将会是ebay未来的一个创新的地方,他不是网上的沃尔玛,普通产品的天天平价。而是网上的各色精品店——享受来自全球各地的特色产品和充满冒险的购物乐趣。
其次来说aliexpress,马队长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把小额外贸批发的平台也做起来了。而且用了打淘宝时的同一绝招——免费。在2010年4月,对所有中国卖家免费开放,原阿里巴巴的缴费会员可自动开设aliexpress店铺,淘宝卖家可用淘外销工具将淘宝产品立马变成外贸产品。一时间,aliexpress种种大胆的政策再结合支付宝,收购美国电子商务公司,与paypal的战略合作这些动作,让它的人气迅速高涨起来。产品数量短时间之内冲到千万级,在海内外的推广营销也是做得有声有色,aliexpress的流量现在是仅次于dhgate的国内平台。Dhgate做了6年,aliexpress却只做了2年不到。
然而aliexpress在一开始的搬家功能,将ebay,dhgate甚至易唐的产品悉数搬运过来,其野蛮的竞争手法确实有待争议。另外,马队长的目标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目的就是让生意更简单。但是,这样对于所有人而言都变的简单。你辛苦下来赚了5块,我辛苦下来也赚了4块,大家旗鼓相当,于是平台上的平衡就出现了,大家都成了理想中的“微型企业”。
我个人观点,微型企业没什么不好,不是人人都能做大做强的。日本和德国的很多微型企业活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
最后说说dhgate,她本来是国内小额批发外贸的领军人物,在2010年成功获得第三批大额融资,平台上卖家和买家的忠诚度都相当高。他是ebay的服务者,从来没有把ebay当作竞争对手。但是面对aliexpress这个把天下所有人视作竞争对手的野蛮人,娇羞的她略显窘迫。被aliexpress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抢白之后,dhgate虽然也做了相当程度的改变,将阿里巴巴和aliexpress的优势产品做了有效的整合和分配,但是现在dhgate越来越没有特色,卖家普遍是C型卖家,跟aliexpress上的B,C相混的格局大不相同,竞争力恐怕会越来越弱。
但是我们也不要忘了dhgate这么多年以来所积累的别人无法轻易复制的卖家管理,后台服务,产品营销等各方面的能力。Dhgate在各个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而且平衡得当。我们期待她会有新的动作。
国外的消费者只认ebay,想买书上amazon!至于ali,dg只是国外小商家寻找货源的地方,一般消费者是不用的,道理很简单,不懂规则,不易使用!
ebay,dhgate,aliexpress,ioffer 哪个第三方平台好做
其实,哪个平台都不好做。如果一定要从里面挑1个的话,首先ebay。eBay是全球第二大跨境电商平台,有自己完善的支付体系(paypal)和物流体系(e邮宝),成立时间最早(1995年),覆盖38个国家,14个语种。每个星期的独立IP流量高达2000万点击量,远远高于Aliexpress,
iOffer。同时,eBay卖家来自全球各地,主要面向欧美市场。不像其它3个平台,大部分卖家都是中国的,死拼价格和卖山寨货;而且买家的素质参差不齐。其实,本人强烈建议大家去做亚马逊,全球第一大跨境电商平台,去年4月份以后亚马逊总部向中国放开政策了,允许大陆、港、澳、台的企业或个人去申请亚马逊专业卖家帐号。目前正是亚马逊平台的红利期,选对产品,做好服务,用心去做,还是很有机会能够盈利的。
ebay,aliexpress和dhgate之面面观&
相互的竞争和模仿。阿里巴巴模仿淘宝做了阿里express,ebay想要扶持B型卖家,重点拉拢一些具备资历的B型卖家,至于DG它是在疯狂的模仿阿里巴巴的重复刊登。近来ebay也开始允许选择两个类目操作。
2.策略手段。阿里express免费是王道,但是对于所有人都没有门槛,伤了工厂和经销商的纯利益,最后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商品成了,made
in China,而不是design in
China.至于DG嘛也是在疯狂的引诱客户推行广告,免运费,这些都近乎于玩腻了的游戏。ebay的价格普遍偏高,也需要有专门知识的人来操作账号,她直接站到客户成本的12%以上,有近40%的纯利润进入了ebay的口袋,号称全球同价,不想想美元对人民币什么情况。
3,。更多的期待。
无论是express还是DG,ebay,真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平台似乎没有出现,他们的支付工具,收款工具,拿走了卖家的货币时间价值,而他们的政策可能让是非黑白。给钱就是厂家的现象时有发生。
4.未来趋势预测。从来都不缺乏模式,而是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创造。阿里巴巴适合俄罗斯,乌克兰这些国家,ebay适合美国这个国家,DG适合加拿大,美国这两个国家。别的如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这些国家,ebay,阿里巴巴,DG
他们没有这个概念,这些东西,在这些地区不是个东西。
5.品牌,像沃尔玛一样暴利。也许这是创造的根本源泉所在
英国eBay和Amazon收费对比
英国eBay和Amazon收费对比
做过eBay的都知道,eBay的收费一向很多,各项费用种类繁杂,而且变化很快,让卖家很头疼;相比之下Amazon的收费就要简单得多,以不变应万变。eBay英国站点从五月开始对卖家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再次引起卖家的强烈反响。在对eBay的一片抱怨声中,很多人都提到了Amazon的收费标准,说你看人家是怎么做的,出台一个标准就不轻易改动,不像eBay老是搞那么多花样,变着法儿讹卖家的钱。我们做了一个表格,将英国eBay和Amazon的收费标准进行了简单的对比:&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比较,还有很多其他的费用不在考虑范围。我们只罗列了eBay在不同产品分类下收取的成交费,包含PayPal费用,但不含邮费;Amazon费用已经包含了交易中产生的各种费用。大家可以看到PayPal的最低和最高收费,在3.4%+20便士到1.4%+20便士之间浮动,你要付多少钱给PayPal取决于你收到的当月付款金额。但PayPal是可以申请折扣的,要是你还没有申请PayPal费用折扣的话,请你马上去弄,能省则省才是王道。另外,Amazon会收取28.75英镑/月的店铺费,eBay也有店铺费,如下图(图片来自eBay):
亚马逊、eBay、速卖通三大平台如何选择?
不同平台适合不同群体
  当前,中国大多数跨境电商选择Amazon、eBay、速卖通三个平台,那这三个平台有何区别,如何选择?
这三个平台各有特点:
其中速卖通以“价格为王”,卖家一定要价格低才能有优势;
eBay对卖家的要求更严格些,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但同样也拼价格,即产品质量要过得去,价格也要有优势;在这三个平台中,
对卖家要求最高的是Amazon,它以产品为驱动,就是产品质量必须要有优势,而且还必须要有品牌才行,如果你没有品牌,最好不要去做Amazon。“目前来看,Amazon的进入门槛是最高的,但也是最能做出利润来的。”
不同群体适合去做不同平台,“跟公司、行业、产品是有关系的。单一品类的产品供应链非常全,非常有竞争优势,做速卖通很快就可以成功,要是打价格战,其他小卖家必死无疑。把产品不停地传上去,把价格调低,厂家直接出厂价就可以,贸易商根本没存活空间。有没品牌无所谓,只要有价格优势就可以。速卖通就吸引了很多这种产品厂家进去。”
&工厂可以去做eBay,但门槛较高,因为市场、客户群体是不一样的。速卖通主要以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为主,eBay则是成熟市场,对品质要求较高,规则是比较偏向买家的,产品、服务,包括物流,如果做得不好,就会有问题,“产品很强是不够的,要有其他能力,比如本地化服务。如果不怕打价格战的话,就可以选择速卖通。
  Amazon,品质、产品都有保证,一定要有品牌,才能把别人挡在门外,小的贸易商基本没机会。Amazon对品牌最严肃,要建立品牌。”
  三个平台规则不一样,策略不一样,基因不一样,所以尽量不要三个一起选,而要专注在一个平台上面。挑选平台时,要看清自己,找准位置。而且,同样一个产品、同一品牌,不可能在三个平台上都做得很好。在某个平台上做得好的,不一定在其他平台上就可以做得好。因此,分品牌,分平台,重新定价。在不同平台展示不同的优点,要符合平台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不同的区域要选择不同的平台。即使相同的区域,也有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受众。
  在当下,“白纸”是不适合做跨境电商,建议先学习,产品、市场、行业,至少要懂得一样。“以前是随便找个产品,上个平台,就可以赚钱,但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过了那个阶段。现在竞争激烈,如果你不停试错,时间就去了,资金也没了,只能是失败。”
  打造品牌,从供应链开始
  现在诸多跨境电商只能凭借中国制造优势占据一席之地。如何通过跨境电商塑造品牌?现在很多中国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创新意识,只是选择模仿或者微创新,不仅难以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生存,更难以长远发展。因此,企业要做好自己的品牌。做品牌要从供货开始,这就关系到供应链问题,“工厂方面,原来只顾生产,下游只要发展经销商就好,环节比较简单,但作为电商,则要涉及到供应链。”
  供应链意味着什么?这关系到速度,备货多了,压钱;备货少了,影响发货速度。供应链在物流中是核心、关键,往往是能否取胜的决定因素。“从选品开始到发货,需要好好梳理下。备货太多或太少,都是个问题。至于如何界定多或少,就是库存管理了,关系到数据管理,数据有没整合、整理,现在很多第三方都在做这事。对于企业自己来说,即使是excel表,日积月累,也是个数据分析,没有问题。”。
 ,工厂做B2C太难,因为链条太长,中间涉及物流、结汇、本地化客服。“当前,M2C还只是个概念,是个理想状态,M2B、B2C,基于专业卖家,先走出去还是主流。工厂一开始可以先借助别人的力量,推自己的品牌,自己做好供应就好,不要发起销售,有明确的分工。中国有太多的制造商了。”
  电商们对品牌要用心,如果没有明确的品牌建设心态,只是单纯为了上销量,即使希望产品卖得好,但也不会出彩。“在平台上,到最后能留下的只能是自己有品牌的,还得看自己如何闯出一条品牌之路。而且,电商也只是一个渠道,在电商卖得好,也不代表产品做得好。最终还是取决于品牌打造,建设终端销售,做好售后服务,做好品牌教育。”
  如何通过电商做品牌,刘智勇建议,一定要把产品分一下,可以拿一些低成本、设计新颖的产品去探探路,先去强化品牌,在有一定知名度后,再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
  团队不是靠钱砸出来的
  一个成功的团队对平台的操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电商的生死。因此,如何组建团队,如何招募人才?
  田文波表示,账号操作不难,一定要自己有所操作、接触,不要寄希望于人才身上,“你自己也得懂,虽然不一定要很熟悉,但要了解平台的规则。你搞懂了之后,你就会知道哪些规则是要遵守的,哪些流程是必须要做的,这个时候去挑人才,你才会心中有底,有概念。你自己不懂的话,你就更难判断人才、把握人才了。因此要自己先上台操作,在面试的时候就可以判断这个人是否靠谱。”田文波说。
 另外,田文波表示,也不要把销售完全寄托于平台操作人员,一定要有人懂产品。“懂平台操作的人不一定会产品描述,不一定会拍好图片,会产品描述的人却一定要懂得这个产品。别人选产品,自己也要多把关。”
  “经常有人说,我有钱,我还砸不出一个团队,弄出一个体系,这是一个错误的思想。绝大多传统企业要做好,老板自己要懂。在团队配置上,要把自己算在内,特别是初期,自己不要置身其外。在发展的过程中,缺哪块补哪块,慢慢完善。”田文波说。
  物流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电商的成败,刘向东说,每个人都会在物流上碰到过问题,都会有疑惑。
  因此,选择物流渠道,要看物流有没足够的线路。其次,要看产品品类,依据产品,选择物流。要选择适合自己产品的物流,要看自家的规模、产品。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物流公司有着不同的产品。另外,也要看买家的需求,对速度、服务有哪些要求,再选择发货方式。
  “新入手的电商还是选择比较大品牌的物流公司。因为他们不像老手对物流那么熟悉,哪家物流有什么问题,老手都会知道。”
我在“落后”电商网站eBay和Amazon如何混的
eBay上的收费,就是平台费5%(概数,卖家实力强就会少收一点),支付工具paypal收费2%—3%,Amazon的收费也就是8%—20%的平台费,两个平台促销都是免费的,还都得按他们“呆板”的规矩来,但即便如此,我也凭借华夏人民的智慧,混出了个亚洲十强店铺。
促销的规矩
&有时候,Amazon的产品经理(“小二”)会觉得中国卖家怎么那么笨,就简简单单一个标题设置,沟通过无数遍了还是不会,老犯规!很多习惯淘宝后台操作界面的卖家们实在忍不了,“美国人的脑子咋长的?操作也太不便捷了!”
到底是美国人笨还是中国人笨,这个就另开一楼好了。不过我已经适应了eBay、Amazon的一些做法,让我回到淘宝我估计是完全跟不上中国大脑,玩不转了。
在eBay上促销很简单。
如果你的店铺表现不错,销量、评价这些都能得到比较高的分,账户经理就会主动找到你,鼓励你多做促销,貌似他们的工资跟这个是挂钩的。每周都会有Daily
Deal,如果账户经理挑中你,他会很热情地跟你说,让你按照他们的几项规定来,给你一个好位置。
规定就是:
1.页面描述,要进一步详尽,规范,图片的质量也要提高,起码要清晰吧,而且一定要白底有实景,有视频更好。
2.标题,要求就是简洁。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品牌、型号、功能,这些就够了,比如Nokia
Lumia 520 8GB Unlocked GSM Windows 8 OS Cell
Phone-Black(诺基亚Lumia
520&手机,8GB,非锁定GSM,Windows 8操作系统-黑色)。
在他们看来很多淘宝店铺中标题里的“高性价比”“唯美造型”这些都是垃圾信息。
3.价格,价格一定要比平时低一些。
促销都是有效果的,出单比平时快很多,但是也看你挑选哪些产品。我们也有“爆款”一说,有时候想带卖一些新产品,但是效果都不怎么好。那些本来就卖得好的产品,促销的效果就很明显。
在Amazon上的促销,稍微麻烦点。主要就是在产品描述上,他们会要求在Body
Description(主体描述)中有要求“故事性”描述,还不能通篇一整段甩出来,要求分出几个段落,每一个段落特定主题,文字、图片配套(让我想起从小到大让我苦不堪言的作文课)。
一般我们给产品的描述,都是列出几条基本产品信息,偶尔来点感性的描述就用光我的词汇量了。标准按本可以参考Kindle系列的产品,也确实做得赏心悦目,但做出这种故事性的描述,需要花很多精力,也需要自己写文案的功底,还要用英文……
所以我没有参与过Amazon的促销。况且我发现Amazon也不怎么重视促销页面,更多的是它的Best Sellers榜。
我惯用的“价格战”
上面都是说你的店铺或者某个产品销量已经非常好了,平台那边会主动找到你帮你做促销。新人是没有这个机会的,难道就慢慢熬吗?
要后来居上,有一个简单、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价格战”。
我现在在这两个平台卖产品比较多,我们中国的产品资源很丰富的,电子产品、家居类目的,跟国外比起来都太有价格优势了!可以选择的产品有很多,但还要参考哪些因素呢?
平台后台有专门供下载数据的区域,像Amazon,卖家可以直接下载自己任何一段时间的销量、流量、转化率等众多数据,eBay还专门出售一款研究竞争对手数据的软件ferapeak。还有你自己抓数据的能力,可以跟数据大牛合作。
&少不了研究这些数据:销售额,订单数,浏览量,转化率,客单价。但我觉得转化率(浏览量/订单数)最重要。
&一般来讲,销售额、浏览量、转化率和客单价越高,产品越有市场,如果有这样的产品,基本就可以选定它。也有的会考虑到竞争是否激烈,如果卖家太多,对选品标准的侧重可以稍作调整,比如可以选择一个卖家相对少,总的浏览量也相对少一点的产品。
但这些都是辅助,重要的是你的商业感觉。
确定好了产品之后,就开始进攻了。
在Amazon上有一个很好玩的工具,叫Fellow
Sell(跟卖),这个可真的是直接跟着卖,Amazon上就明确说了如果你有一样的产品,就可以直接把别的卖家的产品页面照搬过来,还可以设置比他低的价格。
这种方式出单很快。只需要在后台输入该产品页面的一个识别码,就会搜出该产品,然后有个“Sell
Yours”的按钮,点一下进入到编辑页面,只需要输入自己的SKU和库存数就可以上架了。其他的产品图片、产品描述、Feedback,就直接沿用原始卖家的。
这样很容易就排到第一的位置,简直有点不劳而获的感觉。我的理解是平台商就希望卖家之间竞争,打价格战,然后让买家满意,增加买家数量,这样即使卖家觉得不爽,看在市场潜力这么大的份上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这个平台的。
但是如果有原始卖家说这产品是我自己的品牌,并提供了相关的证件,平台商会本着所谓的品牌保护原则,牺牲你一个卖家(反正也不缺你一个),非常圆滑地维护自己的形象。真想做得长久,还是老老实实自己上架自己卖。
比如我选了10款产品,是后来者,想去攻击别人本来就卖得好的爆款,似乎有点找死。但只要我的利润还能支撑,就要继续,只有这样才能累积销量。只有累积销量之后,才有可能获得更多资源。当然客户评价也非常重要。
其实这里有一点也能帮助新卖家。在淘宝和天猫,大家都在积极打造自己店铺品牌,淘宝系统也支持这么做,比如现在有微淘啊什么的,但是不管在eBay就还是在Amazon,他们都有意弱化店铺品牌,重点都在商品上,尤其是Amazon。
他们不会允许你在店铺页面上做个性化的装修,限制很多,也不会帮你推某一个品牌,他的推广都是商品的List。淘宝卖家们还能做做拥有店铺品牌的美梦,而我们不行。不管我有多少爆款,仍然只能一轮又一轮地找产品,往上冲,防守,再冲。
Amazon的关键词是“Search”
我现在把主要战场从eBay转到Amazon了,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看中它的客户更优质(对价格不敏感),还有一方面就是它现在政策更宽松——eBay对中国卖家的限制很多。
Amazon虽然有很多条条框框,也对它的自营平台比较偏心,但销量还不错,而且也不是除了老实上架产品,打价格战之外,完全找不到技巧。
Amazon的关键词是Search,这跟他对数据的依赖有关。
虽然平台商提供了非常详尽和复杂的排名规则,但是基本起决定作用的就是三点:标题、主要卖点和店铺状况。标题和卖点的撰写相辅相成,标题基本就是把产品的主要点写出来,卖点针对标题进行比较详细的阐述,还有就是补充标题没有提及的功能,一般一个卖点一句话阐述。
这是平台提供的信息,但是他们也不会告诉你哪些点会对销量有直接的影响。经过观察和验证,我发现几个技巧。
卖点描述很重要。
卖点描述就是在标题下方,图片右方,在页面设置的时候,它会给你一个模板,提供给第三方平台的只有5条,自营那边却有7—8条,我就意识到卖点的设置很重要。后来我也尝试跟着他们自营那边写卖点,确实出单比较快。
我就开始研究卖点的写法。
卖点首先得体现产品的差异化,点明产品的功能。这实际上就是关键词设置,因为我有自己的B2C平台,可以抓取到消费者搜索关键词的排名。
如果你没有自己的网站,另一个数据大牛平台可以提供免费资源,就是Google。Google
adwords关键词工具是免费开放的,你可以查询到人们在搜索你卖的产品时用的关键词排名。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跟供应商索取一些信息,他们最清楚自己产品的卖点。
能够体现Amazon对关键词搜索的重视的还有一个叫“Search Term”,这个在前台显示页面看不到,只是在产品上架的时候,自己根据搜索权重来填写。刚开始我也没有注意,后来发现,写得越细致,越精准,对销量帮助越大。
我不知道Amazon怎么办到的,但它至少在搜索上还是尊重了规则。他们这么做也能给自己带来优势,有一点感受很明显,Amazon的消费者对这个平台很信任。比如,同一款商品,别人家只卖10美金,但如果我的页面做得更精致,产品描述写得更细致,就算我卖50美金,也有很多消费者买单。或许真的是美国人比较笨吧。
淘宝卖家们还能做做拥有店铺品牌的美梦,在Amazon不行。不管我有多少爆款,仍然只能一轮又一轮地找产品,往上冲,防守,再冲。
Amazon的消费者对这个平台很信任。比如,同一款商品,别人家只卖10美金,但如果我的页面做得更精致,产品描述写得更细致,就算我卖50美金,也有很多消费者买单。或许真的是美国人比较笨吧。
Amazon亚马逊和eBay开店哪个好,区别和门槛;ebay开店收费标准
Amazon和eBay开店有何区别,有什么要求?
在外贸B2C领域,知道eBay和Amazon不足为奇,但是清楚知道怎么在这两家平台上开店的人却不多,尤其是在Amazon。eBay上面开店,相当于国内的淘宝,但是要收刊登费和成交费。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在Amazon上面开店几乎是个空白,下面从几个方面来比较二者的区别:
一、开店的门槛
eBay门槛不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可以成功的。
Amazon的门槛相对来说要高很多,所有国内在美国Amazon开店目前是个大空白。
二、开店需要的材料
eBay虽然门槛低。但是注册的时候,需要的东西很多,比如你所即将销售的物品的发票(证明你是有足够的能力发货),银行账单或者水电账单等。
Amazon相对来说就简单的多,一张VISA或Mastcard就OK。
三、开店的费用
eBay是免费的,但是如果你上架一个宝贝是要收取费用的。
Amazon是月租性质,店铺一个月是39.9美元吧,上产品是不用交费的,每个产品都需要一个UPC码,以前都是买的,现在有渠道可以免费拿到的。
四、店铺审核周期
eBay的审核周期是很长的,开始只能上不超过10件产品,并且只能是拍卖的。等到feedback多了,才能卖一口价的产品,想刷上去信誉点需要的时间漫长,让人很头疼的事情。
Amazon比较容易,审核一般三天到一周。在这期间你仍然是可以上产品销售的。
五、对产品的限制
eBay对于产品基本没有什么限制,只要不是违规商品或者是盗版商品基本可以出售。
Amazon产品这块真的很严格,很多产品是限制销售的,至于这块Amazon有说明。
六、出单周期
做美国Amazon,只要产品好,出单周期是非常快的。几乎是今天上架明天就有单了。
eBay要累积信誉才能正式卖产品,过程很煎熬。
eBay我个人觉得犹如淘宝,而且全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eBay,门槛低,所以国内在这个平台开店的也是水军无数,人一多自然就没价格优势了,很多人都是把国内的东西卖到国外。
Amazon挡住了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在美国Amazon的信誉度是很高的,人们更愿意选择值得信任的平台购物。所以才导致了Amazon上的价格比eBay上面高很多。
八、店铺安全
eBay还是很类似与淘宝的,但是投诉还是很头疼的问题,PayPal很严格经常要审核,店铺也是很容易被封掉。
Amazon店铺安全可能一直是美国开店卖家的噩梦。关联,hold,足以让很多卖家心碎。
eBay有自己的收款通道PayPall,很简单,提现也不是很困难的。
Amazon比较头大,这也是把中国人拒之门外的重点因素,它必须要有美国银行账户来收款,要有美国的注册的公司。很多个人是很难完成的。虽然如此,个人还是极力推荐大家做Amazon,因为平台的信用度要比eBay好不知道多少赔,并且靠着Amazon这棵大树,订单不会少。而且如果你把货物提前放到海外仓库,这样操作起来更简单。
&eBay开店费用
&&&开设eBay美国站店铺,您每月需支付相应的店铺月租费,根据所选的店铺级别不同,月租费也不尽相同;同时,开设店铺出售物品的卖家,同样也需支付物品刊登费与成交费。
PS:注册eBay+PayPal是完全免费的,并且eBay不设任何最低消费限额。一切费用都将取决于您的使用情况。
&&&&&&&&&&&&&&&&店铺卖家费用表格(所有费用以美元计):
美国站店铺卖家费用/ Fees for eBay Store Sellers
店铺月租费/ Store subscription fees
店铺级别/Store Level
普通店铺 / Basic
高级店铺 / Premium
超级店铺 / Anchor
$299.95/月
店铺用户以“拍卖方式”刊登物品
店铺拍卖物品的刊登费&/ Insertion Fee
for Stores
起拍价或底价区间/Starting or reserve price
$0.01 - $0.99
$1.00 - $9.99
$10.00 - $24.99
$25.00 - $49.99
$50.00 - $199.99
$200 及以上
注:店铺卖家不享受每月免费刊登50件拍卖物品的优惠。
店铺拍卖物品的成交费&/ Final Value
Fee for Stores
最终成交价/Final sale price
物品未售出
$0.01 - $50.00
成交价的 7.5%
$50.01 - $1,000
7.5%& $50.00 + (成交价- $ 50.01) &4.0%
$1,000.01及以上
7.5%& $50.00 + ($1,000.00- $ 50.01) &4.0%+(成交价-$ 1,000.01)&2.0%
店铺用户以“一口价方式”刊登物品
店铺一口价物品的刊登费&/ Fixed price
Insertion Fee for Stores
普通店铺&/ Basic
Subscribers
高级店铺&/ Premium
Subscribers
超级店铺&/ Anchor
Subscribers
店铺一口价物品的成交费&/ Fixed price
Final Value Fee for Stores
最终成交价/
Final sale price
电子产品类/&
Electronics*
服装、鞋及配饰类/
Clothing, Shoes and Accessories
图书及媒体类/Books, DVDs & Movies, Music, Video
其他一般分类/&&&&&&&
All other categories
物品未售出
$0.99 - $50.00
成交价的7%
成交价的10%
成交价的13%
成交价的11%
$50.01 - $1000.00
7%& $50.00 + (成交价- $ 50.00) &5.0%
10%& $50.00 + (成交价- $ 50.00) &8.0%
13.0%& $50.00 + (成交价- $ 50.00) &5.0%
11.0%& $50.00 + (成交价- $ 50.00) &6.0%
$ 1,000.01及以上
7%& $50.00 + ($1,000.00- $ 50.01) &5.0%+(成交价-$ 1,000.01)&2.0%
10%& $50.00 + ($1,000.00- $ 50.01) &8.0%+(成交价-$ 1,000.01)&2.0%
13.0%& $50.00 + ($1,000.00- $ 50.01) &5.0%+(成交价-$
1,000.01)&2.0%
11.0%& $50.00 + ($1,000.00- $ 50.01) &6.0%+(成交价-$
1,000.01)&2.0%
* 注:电子产品类包含的具体分类有Pro Audio Equipment, Computers & Networking,
Car Electronics, Cameras & Photo, and Video Game Systems.
店铺卖家的特色功能费/Optional Feature Fees
拍卖物品中添加“一口价/Buy It Now”功能
一口价的价格区间/Buy It Now price
$0.99 - $9.99
$10.00 - $24.99
$25.00 - $49.99
$50.00及以上
优化刊登功能费/Listing upgrade fees
功能/Feature
费用—针对拍卖、一口价刊登(3,5,7,10天在线)
费用—&针对一口价刊登(30天,&无限期在线)
优惠包 / Value Pack
橱窗展示/Gallery
橱窗展示大图/Gallery Plus
页面设计师/Listing Designer
副标题/Subtitle
字体加粗/Bold
物品定时刊登/Scheduled Listings
物品同时刊登于2个物品分类中/
List in two categories
2倍的刊登费和特色功能费,定时刊登费和成交费只收取1次
2倍的刊登费和特色功能费,定时刊登费和成交费只收取1次
设置物品“10天在线”功能
物品的刊登形式/Listing format
拍卖形式/Auction-style
一口价形式/Fixed price
多站点曝光功能&/ International
site visibility
起始价/Starting price
费用—针对拍卖形式(3,5,7,10天在线)
费用—针对一口价形式(3,5,7,10,30天在线,&无限期在线)
$0.01 - $9.99
$10.00 - $49.99
$50.00 及以上
eBay&图片托管费/ eBay
picture hosting fees
功能/Feature
第一张图片
每增加一张图片
图片包(1-6 图片)
图片包(7-12 图片)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万元一天利息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