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看”中回归主是生命的源头歌谱,佛教网

小小野心家的日志
思维生命的源头
热1已有 71 次阅读&
思维生命的源头
你们有没有好好参悟早上说的“思维生命的源头”,
好了我希望大家讲讲,你可以发表你的感想体悟。你觉得哪些对你当下生命存在没有直接关系的,你以前却是很在乎的。
哪一些对你的生命很重要的,你以前却是疏乎的。你真的有认真的在找,当你找到时你就会自然的喜悦跟着出来。
如果你没有好好参悟,你不清不楚,你的生命在茫茫大海里浮浮沉沉。只要你能够掌握根本,你的生命就不会在大海里浮浮沉沉。
以前有上过佛学院的学了许多佛学知识,这很容易成为所知障。学解脱道后从另外一方面用功会进步很快。
学历越高的我慢越大。如果你正确用功,为广大众生服务,身心会越来越柔软。所以世间法要看我们怎么来运用。
你要很清楚地知道空的特性特质你才能融入。你不清楚的知道的话这还都是头脑的知见,四禅八定你进入不了。
讲生命的源头不是开头、起点、终点。所有万事万物都有它的源头,万事万物生生不息,不是起点、终点。
用找寻比较不切合实际,用认清生命真相,它是另外一个系列,很容易变成一个抽象思维,是头脑思维。找寻和它不一样。
我们讲找寻生命的源头要放下知见去找。你生生世世去修行是找寻,不是用语言名相头脑思维。科学家思想家都是思维不是用生命去找寻。希望大家用生命去找寻。
有学员讲把法界的家与自己的家分开,找到了家不敢进去,
是否是自我不知道?这个法界的家从来没有关起门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禅宗讲的无门关。
在于我们了不了解知、不知道:处处无家处处家。
你不了解你会抓取。当你了解后你就来到处处无家处处家,你会放下抓取,法界就给你无限。自我如何破除,找到方向逐渐在认识认清,你会越放开,你不断在认识认清,你的生命就在提升。
自我怎么样才能消失,刚才有学员讲自我不死才可怕。自我流露出贪、慎、痴、二元对立。自我在那里构筑许多不甘寂寞的世界、梦幻颠倒的世界。
所以佛经为什么讲无我,宇宙真正的实相是无我,不是否定生命体消极悲观。大自然展现的就是无我无私的特征特性,真正的上帝是无我无私的,不会是顺我则是逆我则非,不会这样的。
所有众生有苦会有许多颠倒梦想在做怪。
让自我消溶。八万四千方法都是帮我们照见。最快速的方法是要看活生生的大地风云经,去看生命有存在的各种因缘,自我才能消溶。
自我很厉害,你用尽十八般武艺你都没有办法让自我消溶。你用尽各种神通都没办法让自我消溶。唯有智慧唯有了解生命的实相才能让自我消溶。
这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过程。佛佗鼓励让我们要来到贪、慎、痴的止息。修行过程是贪、慎、痴的淡化过程。这就是初果到三果的过程。四果是我慢的彻底断除止息。
我们生命的源头是什么你要好好参悟,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你没有好好参悟你就在人生的大海中浮沉。你没有认真参悟什么是方便法究竟法,你很可能在方便法里绕而不知道。
唯有你真的知道你才要把解脱道放在第一要务。你跟空海结缘,我帮你解决这个问题。把找寻生命实相找寻生命源头放在第一要务,
你扣住核心,不然你还是在外围绕,浪费生命。
阿弥陀经中以阿弥陀佛为皈依的问题。众生在找可靠的皈依处,
就像有人要赚很多的钱来归依,不安能解决吗?那不是真正的归依处。
有人觉得找个老公是生命的归依处,但是老公是你真正的归依吗?不是的。
佛教讲究竟不究竟。空海帮大家找究竟的归依处。
过去你找寻的,你认为可以安心的,它是让你没有多久的安全感,但是不久存在的不安又出现了。
很多人把目标锁在释迦牟尼佛的身上。佛讲他也会死的,不要这样。他只是暂时协助你,是指月的手指。你要自依止,目标不能放错。
为什么空海不希望大家归依空海,空海只是协助你。亲近善知识不是生命的归依处。是善知识帮助我们找到我们生命的归依处。
如果你找寻的不是生命的源头,归依那只是过程,不是究竟。你们生命的归依不是空海,是大家有缘在一起相互协助成长。
你说我们是父母所生的,是否应该归依我们的父母?他们不是我们的究竟归依处,他不是生命的源头。他们也在找寻。
有钱有权的人也都在找寻,大成就者、大智慧者法王、明眼人会告诉你,我在帮你成长,你们的目标不在我这里,不在他们身上。
法王、法师都是法界之子,空的子女。
如果还找不到生命的源头,只是找什么佛什么佛,你没有找到究竟的归依处。你自己有没有自归依?
为什么当前佛教界把阿弥陀佛错解了?把阿弥陀佛说是一个固定的形象、是一个众生、一个特别大的佛?那么阿弥陀佛从哪里来?
如果固定一个相就把阿弥陀佛小化了。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是代表宇宙永远存在。唯有宇宙的源头源流才是大家的究竟的归依处。阿弥陀佛是宇宙的源头源流,是生命的源头源流,这样的归依就是回归主怀是真正的归依。
内心恐惧不安时,空海帮你找到源头源流,你还怕什么?
如果你按北传佛教把阿弥陀佛给固定一个相,
很可惜他不是生命的源头源流,你还要去找。空海说的是真话,是早日帮大家找到源头源流。
世界几大宗教都是信仰型的,佛教是最有资本帮大家找到源头源流的。你内心痛苦不安才会了解净土,才会念阿弥陀佛,继续找。这不是源头源流,你要认识它的特性在哪里。
关于阿弥陀经是真的吗?我不回答。我想最初写时的人有他的用心。阿弥陀经中,东西南北都有无量佛都在引导大家回归。我最初觉得奇怪,这么多佛还让大家去找阿弥陀佛。东西南北方的觉悟者,都在引导众生去找到生命的源头源流,你把他称为什么都可以呀。老子说生命的源头源流勉强称为道,佛经称为空、阿弥陀佛呀。
后人都死在文字上,见争不断,很可惜呀。
很多人念阿弥陀佛不知道意思是会什么。空海不念,有人认为他不念是在批判净土了,我不争。你什么时候能找生命的究竟归依处,你找不到生命的究竟归依处你的苦还在。
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是宇宙之光是诸佛之母。变成了某种相,让大家找不到了。
知道生命来自于空,不是用头脑的理解,你的生命没有全面放开回归,就象你知道无我,真正做到不容易。体证到空,与宇宙合一,安祥自在。
当你没有找到触及到生命的老、病、死,内心不安才体现出来。德雷沙修女到最后才说出不欺骗自己,
别人怎样看我,我没有找到就是没有找到,她是圣贤。没有找到前,她触及这个问题,她的内心苦不安,当她要往生时她就不能全然的放开。
如果你了悟了你就会全然的放开,让法界来安排。
如果她了解实相她可以回归,也可以选择。禅宗开悟人讲回归,可选择。
六道对他来说都一样,到人间也同样当牛当马为众生服务。就是“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界限”。
hold住课堂的秘诀在这里……
奖励学生的15个窍门,有用又有趣!(教师收藏)
老师最能打动学生的16句话!你说过几句?
优秀学生和一般学生只差“5分钟”,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并不知道!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阅读。您的文章也很棒?请立即扫描二维码,使用微信发送消息给我们。生命的回归济群法师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内容是:生命的回归。  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使世界充满勃勃的生机,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并发展。从广义上说,不仅自然界的一切机体都蕴涵着生命力量,甚至星辰和整个星系,也有自身形成、发展及消亡的生命过程。  在一切生命现象中,人生无疑是我们每个人最切身也最关注的问题。人生,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过程,由生活、生死和生命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通常,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生活。生活有两个层次,一是基本生存,一是生存质量。  人活着,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身体离不开赖以维持正常运转的热量。除了这最根本的一条,家庭开支也是我们每天需要面对,需要解决的。有些人福报大,出生在富有的家庭,财富与生俱来。尤其是中国人,做父母的喜欢为儿女积聚财产,好使自己的孩子一辈子不必为生存奔波。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社会福利制度比较健全,基本生存似乎也不成问题。但世界上还有很多人,一生都在为生存而忙碌。天天上班,拼命打工,无非是为稻粱谋,无非是为保障家庭的开支。他们活着的目的非常单纯,单纯到只剩下“生存”两字。  其实,自然界中的动物,空中的飞鸟、海里的游鱼和地上的走兽,它们和人一样,也是为了生存,为了充饥而四处觅食。假如人类也仅仅是为生存而生存,那和动物又有什么区别?作为每一个生命体来说,生存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但只有人类才会在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之后,进一步追求生活质量。  在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几乎所有人都着眼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事实上,改善物质所能给予的帮助,远非我们以为的那么见效。所以,更为内省的人开始转向精神追求,讲究生活品味的提升,即艺术的生活、宗教的生活。可以这么说,精神生活基于对自身的超越,是人类区别于自然界其他生物所特有的现象。  除了我们共同关心的生活话题,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哲学家和宗教家都在致力于生死问题的探讨。作为伴随人类一生的两大属性,生和死,既相互否定,又密不可分。  如果将一个人的出生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那么,从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每时每刻都在接近旅途的终点,在奔向他的末日。正是由于我们的生,带来了无法回避的死亡。正如一位哲人所说的那样:每个生命的经验均以死为方向,这乃是生命经验之本质。  那么,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依唯物论者的观点:生从父母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妈妈生下我,我就有了。而生命的结束,就意味着一切的消失——人死如灯灭。死亡作为个体生命的结束,充分展现了人生的有限。  依一般宗教的普遍看法:人在肉体之外,还有独立的灵魂。人的肉体固然会在几十年后败坏,会受到时间限制,会退出历史舞台。但超然于肉体之外的灵魂是不死的,并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得到延续。基督教的教义正是建立在这种对永生的期待上:受到限制的尘世生命在上帝拯救下,分享上帝的生命而获得不灭的新生。在他们虔诚的祈祷中,死亡作为通向天堂的门户,又意味着新生的开始。唯物主义者认为,生命是物质的产物,形散则神灭,属于断灭论、一世论。但我们应当认识到,科学方法只能对外部世界进行研究和改造,对于人类自身的认识,却显得力不从心。相对于唯物主义者的结论,宗教家所提倡的两世论,认为生命中有独立不变的灵魂,又落入了常见,同样不是最究竟的。  佛教依据缘起的智慧考察生命现象,提出了三世论,认为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生命不仅包括了我们的现在,还有着生生不已的过去和未来。我们这一期的人生仅仅是生命延续中的一个片段。生命像流水,从无穷的过去一直延续到无尽的未来;生命又像铁链,一环套着一环。我们现有的生命形式,仅仅是其中的一片浪花、一个环节。  从唯物论的角度出发,人生的确很短暂。可是通过对佛法的学习来认识人生,我们会发现:人其实是不会“死”的。所谓死,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只是生命形式的改变,但同时也是下一期生命的开始。所以,一个学佛的人,不仅仅要关心现实人生的幸福,同时还要关心未来生命的幸福。正是基于对生命的整体关怀,佛陀在获得究竟圆满的解脱后,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开示了有关现世乐、来世乐和涅槃究竟乐的原理。  生活是生命的表现形式,生死是一期生命的开始和终结。但人生最本质的东西,不是生活,不是生死,而是生命。要想改变命运,必须认识生命:生命究竟是什么?  诗人说:生命是神圣的谜,是机密的法则。  生物学家说:生命是蛋白质,是氨基酸。  以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说法都不够完整。作为万物之灵,我们只有以智慧破译出生命的密码,才能更好地认识并利用今生,而不是在对生命的敬畏中采取回避的姿态。  我们的生命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物质系统,一是精神系统。物质就是我们现有的色身,即生物学家所说的,组成我们肉体的那些成分。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带着父母给予的遗传基因。而我们的精神,同样有着独立的生命系统,有自身的遗传信息,那就是阿赖耶识中储藏的无始以来的业因。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相同的父母会生出秉性、天资完全不同的子女,原因是什么?因为每个生命都是带着独立的生命信息来到这个世界,每个生命的起点都不相同。  我经常说,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学佛的过程,是生命从缺陷走向圆满的过程,是生命从烦恼痛苦走向解脱自在的过程,是从认识生命到彻底改善生命的过程。明白了人生是什么,知道了解生命、改造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就可以正式开始讨论生命的回归。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一、认识的回归  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能够对我们产生最直接影响的就是人生观念,几乎每个人都在它的支配下生活。正确的观念,是建立幸福人生的保障。从哲学意义上说,观念就是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  我们的观念和行为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观念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我们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人生?但同时,观念也来自于我们经验的积累。可以这么说,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世界求取认识的过程。遗憾的是,一般人的观念往往是错误的。我们的观念,取决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我们的认识又以感觉为基础。通常,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认同自己的感觉,将我们所能觉知的事物和现象当作唯一的真实。那么,我们的感觉是否真的值得信赖呢?事实上,人的感觉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们的感觉非常迟钝。在嘈杂的环境里,微小的声音会被淹没,使我们无法听清,甚至完全感觉不到。听觉如此,那我们的视觉呢?在黑暗中,即便最亮丽的色彩、最优美的风景也形同虚设。如果不借助于科学的仪器,人类所能觉知的范围极其有限:太小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显微镜;太远的东西我们看不到,需要望远镜……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和故事中的盲人并没有太大区别。仅凭我们的肉眼,仅凭我们的感官,我们能看到、能感觉的不过是大千世界所呈现的非常微小的局部,却忽略了它们背后更为巨大的整体和真相。如果我们不能充分了解这一点,而是执著于我们对世界肤浅的认识,那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观念,其准确程度无疑是值得怀疑的。  其次,我们的感觉带有错乱性。自古以来,人们一直以为月有阴晴圆缺。可是,月亮何尝有过阴晴圆缺呢?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每时每刻都在飞快地自转,所谓“坐地日行八万里”,可是我们谁也感觉不到。很长时间内,人们一直将地球作为宇宙的中心,直到16世纪初,哥白尼首次观测到地球在围绕太阳转动。对于那样的一个时代而言,他的发现是令人震惊的,是大逆不道的邪说。可以想象,如果我们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他的时代,大约也很难相信这一和感觉全然不同的事实。  天上的星辰在我们看来,小得似乎可以抓在手中,但天文学家却告诉我们:它们中的许多,比我们的地球要大得多。而其中的一部分,在我们看到的时候,早已经不再存在,因为它们所散发的光芒,需要几千甚至几万年才能抵达我们的视线范围。当我们坐在轮船中,感觉两岸青山在缓缓移动,实际上两岸是静止的,是船的前进造成了我们的错觉;当一支笔插在水中的时候,看起来像是弯的,那是水的折射欺骗了我们的眼睛……  那么,我们感觉的错乱是否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得到纠正呢?现在,我们都在高喊相信科学。但过去几百年中,随着科学的进步,每个时代都建构了不同的理论体系作为标准。一些貌似真理的结论,在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在不断被推翻。由此可见,在认识世界的问题上,我们的感觉固然不可靠,而处于发展中的科学也不是绝对真理。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还要受到情绪的影响。当我们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他的缺点,我们也会视为优点;而当我们讨厌一个人的时候,他的优点,我们也会当作缺点。当我们心情舒畅时,眼前的一切都显得无比美好:阳光格外灿烂、天空格外明朗,树木在向你点头,花朵在向你微笑,小鸟在为你歌唱,蝴蝶在为你起舞……世界到处充满着勃勃生机;而当我们心情受到压抑时,同样的世界却失去了色彩,笼罩在一片沉重的灰色之中。  亲情和血缘,又使我们的认识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显得特别重要,时时都牵动着父母的心。而在不相关的人看来,这个孩子和千千万万的孩子不会有任何区别,甚至他在这个世界的存在都是可有可无的。热恋中的男女,彼此把对方看得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对方的一举一动,都能对你构成巨大的欣喜或伤害。对旁人而言,那至多不过是缤纷世界的一段小小插曲。  感觉的片面和情绪的影响,使我们对世界难以产生正确的认识。而在一系列颠倒的观念中,名称和实质的混淆,更是我们经常所犯的一个错误。  事物都有名与实两个方面。比如桌子:既有构成桌子的实物,也有定义桌子的名称。那么,名和实究竟是不是同一样东西?不是的。名只是后天的约定俗成,是帮助我们认识事物、区分事物的一个符号。但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一点,以名为实,并因为对名称的执著,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痛苦和烦恼。  在生活中,我们最敏感、最在乎的名是什么?是自己的名字。我们的名字,不过是父母为我们取的一个代号,就像一号、二号那样,没有特定的自性。但我们有了这个代号以后,就会执著这个代号为我。当我们听别人提到自己名字的时候,耳朵马上会变得很长:是不是在说我?又在说些什么?如果听到赞叹和恭维,就欢喜;如果听到诽谤和攻击,就难过。对名言的执著,使得我们无法忍受他人无理的谩骂。听到别人骂你是驴、是猪、是笨蛋,就会无比气愤,觉得对方在侮辱你的人格。事实上,驴、猪、笨蛋都只是假名而已。如果对一个不懂中文的老外说:你是驴,他根本就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也就不会因此而愤愤不平。  错觉又使我们把虚假的当成是实在的。以佛法的观点来看,存在的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假相。比如眼前这张桌子,假如我们用佛法的智慧透视一下,就会发现,它只是一大堆材料的组合。这些材料里有木材、铁钉、油漆及人工的制造。由这么一大堆非桌子的条件,组成的这么一个东西,古人出于使用的方便,为它安立了桌子这样的名称。由此可知,桌子的存在并不是独立的。倘若有一天,组成桌子这一家族成员中的任何一位提出辞职或病故,桌子也将随之呜呼哀哉!而桌子,也不是天生的就应当叫做桌子,只是人们称呼它为桌子才是桌子。若是古人称呼它为妖怪,那我们现在看到的桌子,就个个都是妖怪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现在听到妖怪一词,就觉得极其平常,更不会谈妖色变。桌子是这样,世上的万事万物也都是同样。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存在的一切都是缘起的假相,并没有独立、固定不变的自性。如果我们对所看到的一切都如此分析的话,也就不会产生相应的执著,慢慢的,我们就能洒脱、自在了。  人类认识上的另一误区是永恒的观念。我们希望自己及身边的一切都能永恒:希望生命永恒、希望事业永恒、希望财富永恒、希望家庭永恒、希望人际关系永恒……然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打破对永恒的期待,就没有正确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变化。我们希望财富永恒,就无法面对公司的破产;希望家庭永恒,就无法面对家庭的破裂;希望人际关系永恒,就无法面对朋友的疏远;希望爱情永恒,就无法面对情人的变心……人类因为颠倒的认识,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念。正是在这些错误观念的指导下,才演绎出一幕幕的人间悲喜剧。  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要从改变认识开始,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开始。西方哲学从古希腊的探讨宇宙本体问题,到16世纪后转向认识论。因为,人类能否正确认识世界,毕竟还是取决于认识能力的提高。  让我们的认识回归到世界的真实!  什么是世界的真实?真实是如实地认识世界,使我们的认识和世界的真实相符合。如果桌上有五个苹果,在我们的觉知中也应当是五个苹果,不要增益也不要损减。  正确的认识和观念,要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获得呢?通过修学佛法。佛陀是具有圆满智慧的觉悟者,是宇宙人生真相的发现者,是解脱道的实践者。时至今日,即使在不同信仰的人们看来,佛陀也足以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正如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所说的那样:“从我所见闻的大师或是哲人的著作中,从我所深入了解过的那些社会里,从西方人引为骄傲的所谓科学中,我究竟懂得些什么呢?即使把它们全加在一起,与坐在树下的圣贤的沉思冥想相比,也不过是些片言只语罢了。”  由此可见,佛法所阐述的真理,是对宇宙人生本质的揭示,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发展而落伍,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佛法认为,有情的生死烦恼根源于自身的无明。无明是对宇宙的无知,对人生的无知。这种无知是颠倒认识的根源,是错误观念的根源,是烦恼的根源,也是犯罪的根源。而正见则是解脱生死烦恼的根本。佛法修行的基础为八正道,其中即以正见为首,依正见建立幸福人生,依正见迈向生死解脱。  正见因缘因果,我们就有能力坦然面对种种顺逆境界。面对顺境不必骄傲执著,因为那只是过去种下的善因招感,无法永远拥有;面对逆境,也不要怨天尤人,我们只是在承担自己所犯下的过错,又能怨得了谁呢!正见因缘因果,我们就可以为未来生命规划出一个美好的蓝图。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未来,现在就应该播下相应的种子,从因上改造它。正见因缘因果,我们就能更客观、更真实地看待世界,避免主观、片面、狭隘的认识,合理合法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务。  正见无常,可以摆脱对永恒的执著。人总是生活在一种永恒的情结中,希望身边的一切不离不散,然而世事无常,结果时常面临事与愿违的痛苦。正见无常,可以正确面对人世间的一切变化,无论是挫折还是顺利,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都是暂时的,都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都处在相互的转化之中。  正见无我、空,可以摆脱由我执而产生的烦恼。我执是一切烦恼痛苦产生的根源,由我执而有贪嗔痴烦恼,由贪嗔痴而造下杀盗淫妄种种恶业。对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执著,更导致了人生的种种烦恼。正见无我、正见空,就能从根本上解除一切烦恼根源。二、自然的回归  人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当大自然最奥秘的生命充盈人的心灵时,足以令我们心旷神怡。所以,让我们的生命回归到自然的怀抱!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有,世界是个大宇宙,而我们的身体则是个小宇宙。你看,地球的结构和我们的身体是多么相似:地球里有溶岩和水,就像我们体内奔腾着血液;地球上有岩石,就像我们体内支撑着骨骼;地球表面有泥土,就像我们身上包裹的肌肉;地球上万物茂盛,就像我们身上披散的毛发。天空时而乌云密布,时而万里晴空,就像我们的心情,变幻着烦恼和欣喜。明媚的阳光就像我们灿烂的笑脸;纷纷的雨雪又像是我们悲哀的哭泣。风暴来临的时候,可以让大树摇摇欲坠,就像我们发怒时可怕的脾气……我们和自然本是一体,我们的生活也本该和自然息息相关。  人类曾经像动物一样,完全依赖自然给予来维持基本生存。但文明在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使我们和自然的环境、自然的生活离得越来越远。我们已经无法回到过去,我们已经丧失了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能力。  房屋的建造,使人类摆脱了最初的穴居时代,拥有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但建筑的不断发展,又将生活在都市的人们禁锢在一片片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禁锢在一片片没有生命的环境中,使得树木和草地都成了奢侈的风景。我平时生活在山上,有时从山上走下来,感觉整个城市里飘动着一股躁动不安的气息。  是什么使我们背离自然的生活?是什么使世界的变化如此巨大?是人类的贪欲,是人类对物质条件盲目的、无止境的追求!我们通过不断占有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占有吃的、占有穿的、占有住的……当我们拥有这一切之后,当我们已不再有衣食之忧,不再有“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窘境,新的欲望又接踵而至。在物质生活有了相当水准之后,我们还是不会满足,又会产生攀比之心,希望自己拥有的一切都要超过别人:服饰要比别人讲究,住宅要比别人豪华,地位要比别人显赫……在相互攀比中,衣食住行已经失去它最初的实际作用。现代人对生活状况的不满,已经不是简单的物质匮乏,而是在攀比中产生的失落感和挫折感。攀比又带来了竞争,激烈的竞争使今天的每一个人都疲惫不堪。现在的人活得特别累,每个人都在竞争的巨大压力下努力适应着这个世界,努力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努力跟上时代飞速前进的步伐。  我总觉得,一味强调经济发展是有副作用的,甚至弊远远大于利。许多人向往日本优越的经济条件,但在我看来,东京是赚钱的天堂,生活的地狱。我到过东京,到处都是高度的喧闹、高度的紧张,路上的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几乎和机器人一样没有表情,我不明白这样活着有什么乐趣可言。原打算在那里做一至两年的学术研究,结果生活一个月就逃了。香港也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典范。整个城市就像座大百货店,生活在那样的环境里,虽然应有尽有,能在最大限度上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但对于人类的身心健康并没有任何好处。在我眼中的香港,只是钢筋、水泥、噪音组成的闹市。生活在一个没有大自然滋润的环境里,无论什么人都会变得浮躁而焦虑。  现代世界,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几乎每个人都被强烈的欲望主宰,将物质生活的改善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诚然,科技的发达使社会日新月异,经济的发展使生活方便舒适,文明的进步使世界丰富多彩……可是,我们是否想过,我们在享有这一切的同时,又付出了多少代价?  一味追求物欲,使我们把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赚钱。在“能挣会花”成为时尚的今天,我们轻易地丢弃了几千年来奉行的知足常乐的伦理道德,开始理直气壮地拜金。那么,我们又是在用什么换取这一切?除了我们的劳动、技术及谋生手段,我们更需要付出时间的代价,而付出时间即意味着付出生命。在欲望的爆发中,我们已经彻底迷失了自己,把全部生命都耗费在名声、权力和金钱的积聚上,甚至无法抽出时间来反省自己的心灵世界,观照自己的精神需求。  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也使得人类失去了内心的宁静。贪婪制造出的妄想,正魔鬼般啃噬着我们毫无防备的心灵。对财富的渴望,使我们看不到欲望下隐藏的巨大陷阱,看不到欲望狰狞的另一面。  一味追求物欲,是引发争斗的根源。在家庭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父母与儿女的争斗,兄弟与姐妹的争斗,丈夫与妻子的争斗;在社会上,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家庭与家庭的争斗,公司与公司的争斗,行业与行业的争斗;在国际中,因为利益的冲突,导致了地区与地区的争斗,民族与民族的争斗,国家与国家的争斗。一味追求物欲,还是破坏地球环境的罪魁。在短短的百年内,人类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企图征服自然,对自然资源盲目、过量的开采,使得地球几十亿年形成的财富,几乎耗尽了一半。对能源的过量开发,又导致了生态平衡的破坏,导致了各种自然灾难,导致了地球环境的严重污染,同时,也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隐患。  物质和财富是否是我们抵达幸福生活的唯一手段?人们在没有事业、没有财富时,往往会将事业和财富当作幸福的保障。事实上,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在弘法过程中,遇到过许多事业成功人士,有着百万、千万甚至上亿的财产,可是他们连人生最基本的快乐都不能正常享有。拥有豪华别墅,却不能安然入眠;面对山珍海味,却食欲全无……在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华生活中,他们又何尝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人类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怎样才能生活得快乐?首先,我们要回归自然,学会享受自然的给予。大自然的一切:新鲜的空气、纯净的蓝天、迷濛的烟雨、柔和的月光、连绵的青山、潺潺的流水……这一切就在我们的周围。大自然的美对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愈是自然的东西,就愈接近生命的本质。只要我们把心事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自在;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滋养;只要我们拥有平常心,不必付出任何的代价,就可以享受广阔的天地。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一首告诉我们如何享受自然、如何拥有良好心态的禅诗。其实,世间最甜美的享受始终是那些最古老的享受。  现代社会的复杂使人失去了生命的自由空间。生活在这种复杂的环境,我们的妄想和烦恼空前地膨胀着。我们只是劳作,没有闲暇,最终丧失了人类应有的灵性,忘掉了人生之根本。结果得到许多享乐,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我们只是在使用生命,却忘了或是不懂得享受生命!  现代社会的竞争又使人紧张焦虑。回归自然,可以彻底放松我们的身心,我们不必和自然算计,不必和自然竞争,不必和自然弄虚作假。在大自然中,我们的心灵会变得简单、清净。我们可以在岩石上小憩,让思维停歇,让浑身的每一块肌肉、每一个细胞,都彻底地松弛;我们可以在林间漫步,让念头安住在举手投足的每个当下;我们可以在树下静坐,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  遗憾的是,我们中的多数人,对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熟视无睹。我们的心中装满事业、家庭、财富……却很少能够意识到自然中最美好的存在,从来都不懂得去珍惜。尤其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今天,我们为了服从经济利益,不惜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破坏我们唯一的家园。  新鲜的空气还有多少?城市弥漫着各种废气,连乡村也在日复一日地受到影响;干净的水源还有多少?河流或是混杂着工业废水,或是在气候变迁中逐渐干涸;茂密的森林还有多少?树木的生长远远跟不上人类的滥砍滥伐……如果不能停止对自然的放肆摧残,总有一天,我们会在亲手制造的灾难中首当其冲地受到制裁。事实上,灾难已初露端倪,到应当警惕的时候了。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遵循着天人合一的精神,人类应该感恩大自然,珍惜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寻找宁静。  幸福的生活,可以从简单中获得。我们用以维持基本生存的所需并不是很多。衣食住行就其原始意义而言,只具有简单的功用:食物是为了充饥,服装是为了避寒,房屋是为了休息,交通工具是为了代步。人类的原始需求也不难满足:当我们饥饿的时候,吃什么都有滋味;当我们疲倦的时候,睡在哪里都香甜……  为什么今天的人会有那么多要求?生活中的许多需要,与其说是我们自身的需要,还不如说,是社会使得你有这种需要。人类的欲望正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滋润下,在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刺激下,无限地增长着。一味追求物欲的生活,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烦恼和痛苦。所以,东西方的圣哲们,都普遍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  一个人追求权力,就会被权力束缚;一个人追求事业,就会被事业障碍;一个人追求财富,就会被财富捆绑……他们没有时间,更没有闲情。他们的所有时间,他们的所有生命都被用来作了交换。我们一旦能够放下这些,既认真承担起在人世应尽的责任,又不使自己的心执著其间,那么,我们就能体会到放下的自在,走也方便,睡也安然。我不从政,没有体会过官场的应酬究竟有多麻烦、多累。但有时也会有些信徒请我去吃饭,摆出一桌的菜,吃了三五样后,根本就分不出各自的味道,每次都吃得我直想睡觉。这种感觉很像在闹市中走了一回,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疲惫不堪。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就是告诉我们:复杂的环境会给我们感官及思维带来混乱。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更为单纯。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更好地保护地球有限的资源。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我们不必将所有时间用来为满足物欲而奔忙,从而享有生命的闲暇。  遵循简单的、自然的生活原则,使人与人之间可以和平相处,减少由激烈竞争带来的犯罪现象,乃至各种战争。三、自我的回归  自我的回归,使我们的人格回归到生命的本来。  自我,大家似乎都非常熟悉,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的自我。每个人都是生活在强烈的自我意识中,一生都在为所谓的我而奔忙。为了我的事业、我的家庭、我的儿女、我的名誉地位、我的财富……我们所关注的一切,都是围绕自我这个中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有着神圣的地位,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正是因为我执的关系,才导致了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一切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因为我执,人类不但对我有着深深的贪恋,还进一步希望更多的东西为我所有。在家庭中,一方面体现在父母对子女的专制,尤其在中国,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使父母往往把子女当作自己的一部分,当作私有财产般任意处置,固执地以自己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去要求子女,无视子女的独立人格,使他们活得痛苦不堪。一方面又体现在夫妻间的过分占有,男女地位的不平等,使妇女在很长时间内只是男性社会的附庸,彼此活得很不自由。  我执,使人与人之间产生严重的隔阂,是造成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我执,引发人生的种种烦恼,又是社会犯罪的祸根。我们每天何止百次千次说到我,然而,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我呢?在生活中,我们有身外之物,有身内之物。身外之物,包括我们的事业、名誉、地位,包括我们的信用卡、房子、汽车,还包括我们的妻子、儿女、朋友,以及诸如此类的一切。我们时常将它们作为生活的尺度和成功的标准,将它们和我混淆在一起,不分彼此。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例子:若事业成功,便觉得高人一等,而职业低贱,又会自惭形秽;若家资巨万,便觉得趾高气扬,而身无分文,又会无脸见人……事实上,稍微清醒一些的人都会知道,这些东西只是暂时为我所有,它们中的每一样都逃脱不了无常的规律。我们的名誉地位,无法永远保有;我们的信用卡、房子、汽车,随时都会更换主人;即便是我们的妻子儿女,也可能在聚散离合之中变换相互的关系。由此可知,这些身外之物并不能代表真正的我,我们只是出于错觉,才把它们当成是我的一部分。  那么,我们的身内之物,我们的生命体总该是我的吧?通常,每个人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体。当我们为他人付出一些劳动,总会计较报酬,计较得失。可一生几十年的光阴,都在为我们的色身服务,忙他的衣食,忙他的成长,却无怨无悔。这样看来,色身似乎理所当然地代表着真正的我了。可我们再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色身也不过是四大假合。现在医学发达,人身上的许多器官都可以像机器零件一样随时更换,当你的手断了,可以换上一只别人的手;当你的心脏有了问题,可以换上合成材料制作的人工心脏;甚至换头也不再是神话,不久的将来,人就可能在自己的肩上摸到别人的头,那个头到底是不是你的呢?而且,我们的色身每天都处在不断的新陈代谢之中。从婴儿到少年、成年,每一天都在成长,然后,又开始逐渐地衰老、败坏,我们的色身,又有哪一刻不在变化中?肉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动物的肉;素食的人,组成色身的原材料,是蔬菜和瓜果。所以,在动物界,肉食动物的性格都比较凶暴,而素食动物则相对温和许多。色身有如住房,只供我们暂时住一住,我们无法永远拥有它,更无法让房子永远不会败坏。生命只在呼吸间,当我们还有一口气在的时候,可以很活泼、很灿烂;倘若哪天一口气不来,就该腐烂、发臭了。可见,色身也不能代表真正的我。  再来看一下我们的精神活动。我们的精神领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不会比一个庞大的政府机构更简单。在我们色身成长的岁月里,精神领域也在不断得到充实。就我自己的人生经验来说,我的观念和知识,离不开小时候父母的教诲,上学后老师的教育,以及走上弘法道路后,社会给予的影响。我现在所想的、所说的,都是长期以来一点一滴形成的。尽管,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表述: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不时发表一些高论。但我们注意一下就会发现,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想法和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阅历的丰富,随着知识的增长,逐渐发生改变。尽管,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强调:我喜欢,我讨厌;我快乐,我痛苦……我喜欢的时候,对方的缺点也是优点;我讨厌的时候,对方的优点也成了缺点。我快乐的时候,浑身每个细胞都在笑个不停;我痛苦的时候,日月星辰也显得暗淡无光。痛苦时的我,无法想象快乐时的我;快乐时的我,同样无法想象痛苦时的我。那么,究竟是痛苦时的我代表真正的我,还是快乐时的我代表真正的我呢?  我,究竟是什么?从以上分析,我们了解到,所谓的我其实是由许多非我的东西组成。而这些非我的东西,哪一样都不能代表着真正的我。如果我们把它们当成我的话,人生就会充满烦恼。  我们要用缘起的智慧观照人生,充分认识到,财富、地位、家庭、事业、名誉及世间的一切,甚至包括我们的色身,都是无常变幻的。我们不可能永远拥有,更不能将它们当作是真正的我。如果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能减少对世间万物的执著,让我们的心从物欲中慢慢解脱出来,再也不为这些东西左右,再也不为它们要死要活,从而保有心态的超然,保有人格的独立。  我们也要用缘起的智慧观照心念。在我们的思维中,有种种不同的想法和情绪。有人说世道险恶,但我觉得人心更险恶。说到人心时,大家想到的可能只是他人的心,但我指的却是每个人自己的心。我们的心中有无数陷阱:贪婪的陷阱、嗔恚的陷阱、自私的陷阱、怀疑的陷阱、骄傲的陷阱、嫉妒的陷阱、欲望的陷阱、愚痴的陷阱及不良嗜好的陷阱……如果没有智慧的观照,我们的心就会时常掉入这些陷阱中,让贪婪、嗔恚、猜疑、骄傲、嫉妒和欲望支配着我们。如果没有智慧的观照,我们的心就会时常沉迷在这些陷阱中而不自知,把眼前的一点私利当作生活的全部,被当下的一点情绪主宰我们的心灵。  如果没有智慧的观照,我们就会缺乏辨别真相的能力,就不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把这些原本非我的东西,当成是我,造成无尽的人生烦恼和痛苦。我执,是世间一切痛苦的根源,一切烦恼的根源,一切灾难的根源,一切犯罪现象的根源……我们只有通达了无我真理,才能消除由此而来的一切祸患。  如果我们通达无我的真理,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心念。对每种想法的产生,都能清清楚楚;对每一种情绪的出现,都能明明白白,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做它们的奴隶。  如果我们通达无我的真理,就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生命。不再盲目地执著身内或身外之物为我,不被世间的无常变化所困扰。  如果我们通达无我的真理,才有可能开发出本自具足的智慧,寻找到本自具足的佛性。  自我的回归,让我们回归到生命的本来!
一、学前思考  生命盛开在我们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在一切生命现象中,人生无疑是每个人最关注的问题。生活的忙乱与无常,尘世的喧嚣与变幻,步履匆匆的人生路上,我们有没有想过:人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把生命迷失在哪里?又应带生命回归到何方?二、修学内容  《生命的回归》,结合学习《生命的回归》视频(3 讲,2013 年)三、修学标准  认真阅读教材三遍以上,观听视频一遍以上四、修学思考  1.人生由哪三个基本部分构成?  (1)一般人最关心的是人生的哪个部分?回忆自己和周围人日常谈论的内容,看一看其中有多少属于生活的内容?仅靠物质的改善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吗?  (2)佛教对生死的看法与一般宗教、唯物主义者有何不同?“生命是相似相续、不常不断的”,对此有何理解?  (3)人生最本质的东西是什么?怎样理解“对生命的整体关怀”?佛教认为生命有哪两个系统?为什么说“学佛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工程”?  2.正确的观念是建立幸福人生的保障,我们现在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回归正确的认识?  (1)什么是观念?观念与认识、行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变我们的人生,首先要从改变认识开始,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开始”,真是这样吗?我对此有何体会?  (2)我们现在的认识存在哪些问题?“感觉的片面和情绪的影响,使我们对世界难以产生正确的认识”,结合现实,能体会到吗?我们身上,有“混淆名与实”、“将虚假当成真实”、“永恒的观念”这些错误的认识吗?对我们的生命有何影响?  (3)我们怎样才能回归正确的认识?佛法关于因缘因果、无常、无我、空的正见怎么理解?这些道理会不会太高深了,我能否实际体会到这些正见对于现实人生的价值?如何用佛法的这些正见来具体指导我们的现实人生?  3.我们本该和自然一体,因为我们的生活与自然息息相关。然而,我们却背离了自然,这样的人生导致了哪些问题?如何做到回归简单自然的人生?  (1)我们现在的人生是简单自然的吗?对于在贪欲支配下的人生,我有何感受?什么使我们背离自然的人生?  (2)服从贪欲、一味追求物欲满足、背离自然的人生让我们付出了哪些代价?  (3)回归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益处?“只要我们把欲望放下,随时都可以在自然的馈赠中获得滋养”、“幸福的生活,可以从简单中获得”,我对此有体会吗?  4.“自我”如何才能回归到生命的本来?  (1)我执的表现是怎样的?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了哪些伤害?  (2)我们习惯把很多东西贴上自我的标签,我的事业、我的身体、我的家庭、我的想法……,这些东西能真正代表“我”吗?这种认识会让我们更有安全感、满足感吗?还是会让我们受到怎样的伤害?  (3)怎样才能帮助我们走出自我的种种误区,让自我回归生命的本来?  (4)通达“无我”的真理,对我们有怎样的意义?五、修学检验  1.自己原本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想法,是否存在错误之处?我能认识到其中的过患吗?有什么反思及调整?  2.对现有生活方式中背离自然的过患,是否有进一步的认识?今后要有所调整吗?  3.对“自我”的错觉,是否产生了怀疑?有什么收获?  4.是否认识到佛法对生命的重大意义?是否决心通过修学佛法改变自己的生命品质?
信箱:(咨询)
(认证、投稿、纠错)
【济群法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归生命真谛的原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