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地方产业规划的提高作业有效性的策略

  一是围绕助推支柱产业发展,完成了&6+1&产业标准体系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以重庆市&6+1&产业振兴规划为依据,结合每个产业的产品体系和材料、零部件构成特点,分别建立了7个产业的标准体系,实现了标准数据集成、标准查询等功能;标准资源数据库涵盖国际、国内标准43000条,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标准服务。二是有序推进&科技、标准、产业&同步行动,组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等四个重点产业的170家企业申报地方标准150项。三是完成了电子商务质量信息服务试点项目的质量信息数据整合工作,建立了电子商务质量信息服务区域平台框架,起草了《重庆市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并联合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发布怎样提高城镇体系规划的科学性?
怎样提高城镇体系规划的科学性?
& & & & 第一,规划要讲究战略性,要加强战略研究。没有战略研究,就事论事编规划是做不好的。战略研究必需要强调连续和跟踪,强调过程的一致性,要不断地对战略规划进行深化。要有一个常设的战略研究机构,要有专门负责研究战略规划的人才群体进行连续作业,要从间断性地编制研究转变到不断跟踪反馈。
  第二,目标设置的合理性。过去城镇体系规划是以自我为中心来决定编制目标,今后,要以&五个统筹&为核心做到几个体现,第一是体现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第二是体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调控特色,第三是体现城市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以及城乡可持续发展,第四是体现对现阶段发生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总之,城镇体系规划要突出整体性、综合性。
  第三,揭示问题要有针对性。规划本身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当前存在着这么几类矛盾:工业化与城镇体系之间的矛盾,城镇化与资源有限之间的矛盾,人口集聚与空间优化之间的矛盾,污染的加剧与人居环境之间的矛盾,城镇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而与国际产业转移之间的矛盾。做一个规划,无论哪个层次的规划有两点是最重要的,第一是目标明确,第二把问题找对。根据合理的规划目标,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和认识问题,才能够梳理出&管用的&战略和策略,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第四,空间布局的前瞻性。全球化造成高科技和知识类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高度集中,一般性的制造业在全球分散。既有越来越高度集聚的产业,又有越来越分散的产业,这两类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是不一样的。每个城市和每个区域,要对自己的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有一个正确的判断,自己的现阶段目标针对的是哪一类,就对哪一类做出应对。同时,与全球化相伴随的信息化和机动化,以及现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区位的变化非常频繁。另外,在全球化的促进之下,产业总是向着成本比较低的地方变动,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使得小企业、小城市也能切入到全球的生产链中。这对形成跨空间、跨地理、跨国界的城市功能辐射起了很大的作用。规划必须要研究这些问题,不同时代的经济对城市有不同的空间要求,区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必须要有前瞻性。
  第五,政策策略的有效性。首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的公共政策研究是整个规划体系中的薄弱环节。政策策略无效,规划也无效,规划就成了墙上挂挂的废纸。西方规划体系从物质性的规划为主转向公共政策的研究,是一大跨越。我们走得比较慢。要认真补好这一课。
  第六,规划调控程序和内容的规范化。这个规范化包括了四方面的内涵。首先,政府必须要做市场做不了或者现阶段做不了,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其次,必须要推行管治理念,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第三,要符合法治的原则。第四,要有合理的决策程序。
我来说两句 ()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当前位置:
应提高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当前,各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正在如火如荼蓬勃开展,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突出作用。在此期间,一些地方项目安排随意性、立项开发无序化问题也时有出现,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管理水平的提升和成效的发挥,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 出现无序化开发现象,主要原因是对规划工作的忽视。在县级农发管理工作中,规划之所以得不到重视、甚至被视若无用,诚然事出有因。一是规划质量原因,对于制定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一些地方仅仅作为应付上级交办的一项工作,“为规划而规划”,既没有组织必要的力量,开展深入的调研论证,也没有征询基层干群的意见,而是对照上级部门下发的提纲条目“依葫芦画瓢”,闭门造车,以致规划徒有形式,目标措施不切实际,完全缺乏可行性。二是规划执行原因,由于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并非强制性法规,不少地方花了大量时间精力,虽然制定了高质量的规划方案,但“计划赶不上变化”,随着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人员的调整,“新人新思路”,原定的规划方案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成为事实上的一堆废纸,造成了人、财、物的极大浪费。三是规划效用原因,随着农业综合开发计划实行一年一定、竞争立项,各县每年安排多少项目、具体乡镇有无项目都变得难以确定,中长期规划在年度计划安排时基本起不到约束作用。因此,县级农发办自然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到项目的争取上,顾眼前而不顾长远、顾局部而不顾整体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选择。要改变这种无序化局面,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亟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工作。
& & 一要统一思想认识,高度重视规划。一方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国家赋予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任务,任务的艰巨性,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绝非权宜之计,只能是长期行为。搞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必须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有计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另一方面,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是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自然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和重要保障。实践证明,有了好的规划,立项开发才能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反之,则会事倍功半、事与愿违。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规划工作,牢固确立规划的龙头地位,才能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 & 二要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规划。制定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需要经历策划、考察、讨论、编写、评定等过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区域农业资源开发现状、潜力,提出今后一定时期的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对策措施,为立项开发提供科学合理的行动“路线图”。为此,制定规划要特别注重“两性”结合:一是导向性,规划必须合上情、方向正确。作为一定时期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行动指南,规划必须认真贯彻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紧密围绕农业综合开发的目标任务、项目类型、扶持重点、投资政策而制定,做到上下呼应、相互衔接。二是可行性,规划必须合下情、接地气、切实可行。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必须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与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适应,与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相配套,服从地方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统筹安排,绝不能关门规划、自行其是。制定规划必须认真倾听基层干群的意见,充分尊重基层干群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 & 三要正确厘清关系,有序执行规划。一是厘清长短规划的关系。中长期规划侧重于区域产业布局,要参照国家、省、市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经济发展状况,确定重点扶持产业,合理进行功能分区、产业布局,致力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年度计划是中长期规划的分解和落实,侧重于具体项目建设,特别是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因此,要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着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园区建设,着力推进模式化、定型化田间工程设计。二是厘清先后开发的关系。在资源条件相对好、组织能力相对强的地方,先规划、先实施,既能保障短期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能探索、积累经验教训;后开发地方虽然基础差、难度大,但具备投资标准提高、前有示范引路的后发优势。通过先易后难,示范带动,滚动开发,可以有效避免无序化、低水平重复开发,不断壮大规模开发效应。三是厘清变与不变的关系。规划是严肃的,必须一以贯之、循序推进,绝不能因人而异、朝令夕改,人为地打断规划、打乱部署。同时,规划也不可能一成不变,因客观情况的变化确需进行规划调整的,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办理,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实行规范化管理。
& & 四要完善管理措施,切实保障规划。实现农业综合开发协调、可持续发展,关键要把规划落到实处,为此,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管理措施,切实保障规划得以顺利实施。一是推行规划公示制度。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要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既是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的客观需要,也是宣传农业综合开发事业,争取各界理解支持,使规划成为全社会共同行动的现实要求。二是运用规划激励措施。上级部门对县级规划要组织专家评审,把规划成果作为年度计划安排的重要依据,对规划合理并认真执行的地方,要在立项上给以优先安排、重点扶持、持续投入。反之,则减少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从而形成用规划控制、引导开发实践的正确导向。三是加强规划监督考核。对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执行情况,要适时开展评估分析,既为年度计划安排提供参考,也为规划调整修订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管理、严格把关,切实保障农业综合开发事业健康有序、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农发局)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南三巷3号
网站管理:财政部办公厅
电子邮箱:webmaster@
技术支持:财政部信息网络中心
邮编:100820 电话:010-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有效性初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有效性初探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提出了影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推进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所在,并试给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和现实突破口。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47.38【正文快照】:
目前,一些高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个性化指导,和社会现实脱节,与学生期望形成较大反差。如何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更有效,是每一所高校和每一个高校就业指导人员所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2006年,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结实;[D];西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松春;;[J];未来与发展;1980年01期
陈献国;[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1年04期
程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1年01期
陈栋生;;[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康建兴;[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3期
陈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83年00期
陆润林;[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年04期
;[J];四川教育;1983年05期
红;;[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1983年03期
李文生;;[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峰;;[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A];吉林省经济社会热点问题研究(续集三)[C];1998年
冯尚飞;张永兵;;[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陈若凝;陈银蓉;;[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余剑如;;[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许燮谟;;[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韩桐魁;;[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欧名豪;;[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夏早发;;[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小杰;[N];北京日报;2000年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
李金柱;[N];中国煤炭报;2000年
封克俭;[N];中国水利报;2000年
黄城勇;[N];中国水利报;2000年
徐友华;[N];福建工商时报;2000年
赵华琼;[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章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N];国际金融报;2000年
闻道;[N];国际金融报;2000年
蒋书铭 (作者为河南省建设厅厅长);[N];河南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吉可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宋培林;[D];厦门大学;2002年
于泳红;[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任学印;[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赵天忠;[D];北京林业大学;2002年
王赛一;[D];天津大学;2005年
周安石;[D];清华大学;2005年
蹇明;[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陈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彭小虎;[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蓉;[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杨燕;[D];厦门大学;2001年
陶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崔红梅;[D];华北电力(北京)大学;2002年
何华春;[D];中南林学院;2002年
杨和生;[D];暨南大学;2002年
方修宁;[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王蕾;[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罗军;[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陈剑;[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