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机器换人人”的开展面临着哪些问题

查看: 49|回复: 0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阅读权限100积分3357主题精华0UID347725
贡献值684 金币2673 帖子
  10月29日下午,广东“工人在线”第二十四场在线交流活动在广州南方传媒大厦举行,本场活动的主题为:倾听工人心声——关注机器人应用。与会嘉宾认为,机器人应用时代已经来临,产业工人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只有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方能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互动嘉宾  陈宗文  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  杨敏  省总工会副主席  易贤辉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技术创新与质量处副处长  黄岩  华南理工大学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管贻生  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彭定畅  广州汽车集团乘用车有限公司制造部焊装科科长  王益平  广东唯美陶瓷有限公司质量副总监  胡芳军  省工会法律服务律师团律师  “机器换人”概念不准确  主持人:我们开始第一个环节,讨论的话题是——“机器换人”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陈宗文:其实这个在几年前我们已经碰到了。我上个星期出差到深圳,深圳富士康的工会主席和我说,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富士康也正在推进“机器换人”,它不是计划,是已经开始了。  在珠三角,特别是在广州、深圳和东莞,这些地方的制造业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在应用机器人了。它们的效率非常高,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我觉得,随着广东制造业的改造升级,“机器换人”的企业会越来越多,普及越来越广泛。  易贤辉:我们可以看到的一个趋势是,很多企业在市场倒逼下,自发性地开展机器人应用工作。刚才主持人提到“机器换人”这个概念,我们觉得说“机器人应用”更加妥当。  我们认为,机器人在一些领域的应用不是简单替代人,而是作为有益补充和帮手。比如,人干不了的活,让特种机器人做;还有一些工作是人做不好的、不能保证达到要求的;还有一些是人不想干的,像一些简单的搬运工作,以及高危行业。对于这几大类的岗位,我们可以推广应用机器人,这些岗位也恰恰是劳动力市场所短缺的。由此,我们的职工朋友也可以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工作变得更轻松高效。同时,今年7月份广东发布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时,使用的也是“机器人应用”,而不是“机器换人”,“机器换人”是我们日常口语中的说法。  王益平:我们是做陶瓷的,我们了解到最先进的瓷砖在欧洲,他们生产力非常高,而且自动化的程度也非常好。早在2009年,我们公司就开始了自动化生产,但该过程对人的劳动强度要求非常高,比如瓷砖的包装部分,瓷砖非常重,工作起来非常累,由此就出现了招人难的问题。现在顾客对于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人力劳动达不到这种质量要求。  彭定畅:汽车行业机器人应用比较早。从我们广汽来说,最早只有10万台产量,当时我们做3万台产能时,是53台机器人,但是车间人数只有50多人;然而我们现在接近20万台产能,有192台机器人,现在的工人有900多人。一方面我们对于机器人的应用,更多是把人手调出来做技术维护;另一方面从产能上来讲,我们没有增加人员。  管贻生:“机器换人”不是简单地把人替换掉,我们更需要的是一些人能够应用和维护——需要有技术的人操控机器人,把机器人“玩得转”“用得好”。这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我们供应商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机器人要用起来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涉及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面一起配合。  省总工会每年投1000万元培训职工  主持人:现在我们进入接下来的话题——“机器换人”时代即将来临,工人何去何从?  黄岩:我们今天的议题是“机器换人”,我觉得这并不可怕。“机器换人”给我们工人带来很多挑战,我们要加快学习。  陈宗文:这几年以来,从中央、国务院,到省委、省政府都已出台了提升职工素质的规划,比如职工参加高级工培训,政府就补贴2000元—3000元,这是国家规定的层面。另外我们工会从2012年开始就已开展了强化职工的大培训,每年省总工会都拿出1000万元,主要补贴技术工人的培训。  我觉得,提升素质是应对和适应机器人时代来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这个培训的渠道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有政府的培训,又有工会的培训,还有企业本身的培训,多管齐下,才能适应机器人时代的到来。  杨敏:国家对于职业培训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工会也制定了很多政策,而且只要劳动者符合相关规定,都可免费参加这些培训,比如针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而且职业培训的工种很多,有车工、电焊工等。参加社会机构组织的培训班,一般都没有报名门槛,虽然社会培训机构会根据不同工种收取一定的培训费,但政府会对这种培训进行补贴,职工只要参加培训并拿到证书就可以拿到补贴。大家可以关注国家的相关网站和微信公众号。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调岗或培训  主持人:有一位来自东莞的网友“老蔡”说,我是一个打磨工,工厂前几个月买了可组装的机器人回来,能干活。这个月人事部门说让我们提前做好离职准备,以后打磨的活由机器人来做。除了我们打磨工,还有其他工种的部分工友被裁,我们想找老板要回赔偿,请帮帮我们。《》
本区热议帖
415866274551311652332821303448209206280158
精华帖分享
27298721758711827114111336391630
Powered by OFweek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招工难、用工贵,部分企业用机器替换人力――
“机器换人”会影响就业吗(民生视线)
&&&&来源:&&&&
&&&&&&字号
原标题:“机器换人”会影响就业吗(民生视线)
  近日,在一个电子商务展会上,一架工业机器人正在演示自动化、云端控制和电子商务结合后的传统制造业生产工序。
  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浙江计划5年投资5000亿元实施“机器换人”工程,东莞鼓励遭遇“招工难”的企业“机器换人”……很多人担心,这种做法会影响就业。
  我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总量全球第一,就业始终是头等大事。机器换人,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自动化水平,但这会不会与稳就业产生冲突?技术进步、创新驱动是未来发展方向,但其与就业又是什么样的关系?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招工难、用工贵,部分企业“机器换人”
  ――局部地区主要因为招不到人而采用机器代替人工,对就业不会有负面影响
  为什么机器换人忽然热起来?
  “招工难、招工贵,只好用机器换人。”――不少企业主表达了这样的想法。
  浙江立马云山纺织公司,去年购买4台自动穿孔机,每台可以代替10个穿孔工人。企业负责人称,这是被逼出来的办法。一方面用工成本越来越高,每年都在涨,另一方面想招到熟练的操作工越来越不容易,干脆投入资金买机器,不再年年为招工发愁。
  引入机器、减少用工,不仅发生在制造业,也蔓延至服务业。
  和合谷快餐,在全国有上百家店。“以前每家店都要有2―3名洗碗工,现在一个月2000元也招不到固定的洗碗工,用小时工又很不稳定,所以后来大多配备洗碗机,一次性解决问题。”其北京公司的负责同志表示。
  “近期东部沿海地区出现机器换人的现象,多数是在用工压力下采取的应对措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郑东亮所长说。
  郑东亮表示,“机器换人”是一种通俗的说法,主要是指技术进步和设备升级的过程中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这种状况其实一直在持续,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伴随着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单位产值所使用的劳动力数量始终是在下降的。只不过这一过程在多数时间内是渐进的,不会引起特别关注。
  评价近期浙江、广东等地出现的机器换人现象会不会影响就业,关键是看其成因是什么。“主要因为招不到人而采用机器代替人工,对就业不会有什么负面影响,因为其背景是劳动力紧张。”
  他分析说,我国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劳动力总量仍然很大,但劳动年龄人口在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小幅下降,劳动力不再是本世纪初那种相对于需求“无限供给”的状况。对全国100个大中城市的调查显示,求人倍率(岗位需求/求职人数)今年一季度达到1.11,即111个岗位对应着100个求职者,总量矛盾已不是就业领域排第一位的问题,结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供求状况的变化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我国农民工平均工资近三年每年增幅都在10%以上。这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譬如浙江、广东等地,其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依靠外来劳动力。随着中西部经济崛起,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发现不需要离家太远就能找到工作并拥有不错的工资待遇,更倾向于就近就业。而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活成本较高,只有开出更高的工资才有可能吸引到足够多的外来劳动力。“浙江、广东等地近期出现的机器换人,就是招工难和用工贵相互交织的结果。”郑东亮说。
  去年浙江省经信委所做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点。浙江针对30个工业行业、567家企业开展的机器换人专项问卷调查显示,75.7%的企业把“用工成本高”列为开展机器换人的首要原因,38.1%的企业表示对机器换人“迫切需要”,61.5%的企业通过机器换人至少减少了10%的一线员工。
  中国社科院工经所研究员陈耀表示,起因于招工难的机器换人肯定不会影响就业,反而由于生产得以延续,可以带动上下游产业正常运营并扩大规模,有利于就业。
  ■技术进步对就业未必是冲击
  ――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技术进步会使就业数量减少,另一方面产业升级会带来产值增长,扩大就业空间
  东部地区“机器换人”未对就业有负面影响,但是这种潮流会不会在短时期内迅速蔓延开来?特别是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战略实施,会不会最终影响到就业?
  “机器换人眼下并没有大规模展开,更不会快速蔓延到全国。”陈耀表示。他说,机器换人首先是成本问题。沿海部分城市出现机器换人,正是由于当地劳动力成本增长到了较高的水平,在此水平下,企业经过核算发现与引入机器生产的成本相当。“机器也是有成本的,而且成本不是外界想象的那么低,除了替代人工的设备之外,往往还涉及更多生产设备的改进或更新,甚至涉及整个生产流程的改造,一次性投入比较高。”
  据了解,在浙江等地,面对招工难能够投资引入机器替代的多数是资金实力较强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招工的难度可能更大,但想引入机器又面临较大的资金困难。浙江省经信委的调查显示,53.4%的受访企业认为只有在政府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时才会考虑机器换人,原因主要是机器换人一次性投入大、成本回收期长,以企业现有财力无力承担。
  陈耀同时强调,机器换人也有限制条件。不是所有的制造行业、所有的工序都可以通过机器替换,即便是近年来生产自动化程度快速提高的纺织业,有不少环节也是机器做不了或做不好的。“机器换人,只是部分环节的替代。”
  引入机器,替换了一部分人工,但有可能产生新的劳动力需求。“譬如使用了机械手或小型机器人,承担了过去一部分流水线上劳动力的工作,但新设备的操作、维护也需要人来做,派生出新的劳动力需求,可能数量会少一些,但就业质量会提高。”陈耀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掌握的情况显示,机器换人目前没有大规模出现。
  从长远看,技术进步是主流,高技术产业必将占据更多份额,对就业的影响有多大?劳动科学研究所鲍春雷博士承担了关于“创新驱动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课题,他表示,单纯考察技术进步对就业数量的影响,的确存在技术排挤劳动的状况,但着眼于整个产业发展与就业间的关系,则未必如此。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均表明,高技术产业发展对就业数量的影响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会因技术进步使就业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的就业弹性在整个制造业中居于前列,产业升级本身会带来更高的产值增长,从而保证了就业增加,还会增强产业间的关联性,使产业分工细化,衍生出新的行业和就业岗位。“不宜简单地认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会带来失业增加。”
  ■让创新驱动和促进就业良性互动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稳就业,要让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重视服务业也不忽略实业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责任,但吸纳就业的主体――企业,其目的则是赚取更多利润。“不论哪类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逐渐采用更多新技术、新机器,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资本有机构成在提高。”陈耀说。他强调,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是社会进步的体现,相伴随的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固然给企业带来成本压力,但从整个社会来讲,恰恰是劳动者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生活改善的重要方面。“政府促就业,关键是鼓励创业,给吸纳就业多的企业以更多支持,对于发展过程中技术与劳动力自发的相互作用,做好监测就足够了,没有必要人为干预。”
  郑东亮认为,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对就业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关键是选择适宜的发展路径和有效的就业政策。“我国既面临巨大就业压力,又面临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迫切任务,今后应当着力在产业调整升级的过程中,使其与就业良性互动,最终能够双赢。”
  良性互动怎么实现?郑东亮表示,有三方面的重点。首先,推动高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经济转型,国家多次强调要重点发展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不意味着要偏废其他产业。我国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转移还不充分,当前在发挥高技术产业引领作用的同时,要同时注重发展有利于增加就业含量的产业,如制造业中的传统产业等,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
  其次,职业培训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要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形成覆盖所有劳动力、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使劳动力及时有效满足快速变化的产业发展需求。
  最后,要全面建立失业预警机制。机器换人,只要不是短时间内大规模出现,对就业总量不会有大的影响,需要防范的是突发、集中的技术更迭对就业产生的强烈冲击。“政府要做好监测,以尽早地发现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郑东亮认为,当前很多地方在加快推进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在此过程中要关注两种倾向。其一,企业自发推进的产业升级、机器换人,无须对其过多介入,但政府是否出手以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机器换人”则有待商榷。
  其二,说到促进就业,很多人认为就是要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对就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但服务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第二产业。我国劳动力总量大,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实业。
(责编:耿聪、孝金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东莞机器换人得与失 8成受访者认为是发展趋势_新浪东莞
东莞机器换人得与失 8成受访者认为是发展趋势
东莞时间网评论
  得的是,可以保证企业订单不再流失,产品质量稳定,招工难不再是问题
  失的是,企业要付出高昂成本,一些复杂的生产环节,机器还不能完全代替人
  东莞时间网讯 近日,《东莞市推进企业“机器换人”行动计划(年)》正式对外发布。三年行动计划不仅向外界全面诠释了“机器换人”时间表,也宣布了东莞“机器换人”时代的正式到来。“东莞制造”将用“机器换人”升级转型、破茧化蝶。
  到时候,也许您难以想象,原本人头攒动的工厂车间里,机器数量远远超过了员工,一个员工在几台机器之间走来走去,查看机器是否正常运行。你过去印象中的东莞制造业企业,还在使用“人海战术”,而实际上,早就悄悄实现了“机器换人”。
  节约人工成本、不再惧怕招工难、产品质量提升,这些都是使用工业机器人显而易见的好处。
  1、传统制造业悄然实现“机器换人”
  提及东莞制造业,也许大家想到的是人头攒动的工厂车间,密密麻麻的工厂宿舍。随着人力成本提升,珠三角企业用工困难,更多人开始忧虑东莞制造业,生怕一路缔造传奇的东莞制造业不再高歌。
  事实上,在东莞,近年来部分制造业企业已经实现了“机器换人”,在看似恐慌的缺工潮中并没有受到巨大影响。
  “机器换人”解放了生产力。企业主们或主动或被动地引进了工业机器人,并且时刻关注着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动态,更希望能利用工业机器人,实现全部生产环节的“机器换人”。
  以大朗毛织企业为例,行业内早就形成了“机器换人”的浪潮,以行业巨头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为例,早在2004年起就引进了第一台电脑横机代替工人生产。
  在该公司的织片、缝盘、后整车间中,织片车间是机器化水平最高的车间,其他车间则基本仍靠人工完成生产。这并不是因为企业不想实现完全的“机器换 人”,而是受条件所限,市面上仍没有能符合生产要求的机器能实现织片以外的生产环节,企业主更期盼有更多、更好的机器能实现完全的“机器换人”。
  在大朗毛织行业,“机器换人”实现得较为普遍。近年来,车间内的员工越来越少,企业支付的用工成本也越来越少。
  走进大朗镇,除了能看到许多毛织企业,更能看到生产相关机器的企业林立其中。记者曾经采访过的一家生产电脑横机的公司,其生产基地在江苏,针对大朗毛织行业巨大的机器购买需求,这家公司特意在大朗成立了销售点,针对毛织企业进行电脑横机的销售与维护。
  2、引进工业机器人保障生产力
  在东莞市召开的2015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今年东莞将继续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力争全市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增长率达20%,产值超300亿元。
  在记者调查中,超过8成受访者认为“机器换人”是发展趋势。对于企业主来说,“机器换人”实现的是切切实实的利益。
  早些年,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最多时有员工近万人,同一个车间,曾需要超过800个工人忙里忙外,现在则只有274台机器和30多名员工。
  在没有实现大规模的“机器换人”前,该公司如果接到大量订单,只好找同在大朗的其他毛织企业进行拼单生产。“这些年来,毛织企业经营困难,利润很 低,有些合作过的企业都不在了。”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坦言,其实推进企业实现“机器换人”的因素有很多,最实际的问题在于,随着用工成 本增加,企业利润越来越低,但是仍然存在员工缺失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订单,企业也没有能力生产。
  以今年为例,该公司预计实现产量增加10%到20%,实现年产量超过900万件。一台电脑横机一天可完成织片24~30件,这几乎是8个员工一天的工作量,并且电脑横机可24小时工作,很少生产出瑕疵品,产量上去了,产品质量也提升了。
  3、大规模购买机器价格不菲
  听起来工业机器人很多好处,其实也让企业主们十分“肉疼”。因为价格较高,只有大型企业才敢试水。
  以一台进口的电脑横机为例,约需要花费30万元。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有超千台这样的机器,进口的电脑横机价格约为国产机器价格的三倍。考虑到价格因素,国产机器与进口机器的使用比例为4:6。即使企业想办法省钱,仍需6年左右才能赚回购买机器人的成本。
  但是对于企业来说,使用工业机器人是不得不做的选择。即使购买机器时要“大出血”,但是避免了企业所面临的越来越严峻的用工荒问题。一台电脑横机的使用寿命大约十年,只要保养得当,它能像一位忠诚的老员工一样勤勤恳恳地为企业工作,甚至可以实现昼夜不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开始研发并且生产工业机器人了,这也给企业主们带来了一丝希望,未来或许有性价比更高的工业机器人可以引进。
  4、机器换了人,人都到哪儿去了?
  解决了用工问题,另一个问题又浮上水面。机器换了人,那么,人都到哪儿去了?
  这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因为人本来就不好招,现在,机器弥补了用工缺口,现有的员工,都变成了操作机器人的人,工作的科技含量更高了。
  以记者在采访中亲眼所见,工业机器人代替员工生产后,生产环境变得比以前更好了,员工的工作也更轻松了;另一方面,操控机器人的员工,工资也水涨船 高,比原来拼命工作时的工资还提高了一些。当然,有一个前提,这些员工首先得接受培训,学会轻松“驾驭”机器。不过,据说这项培训也很简单,只要愿意学, 都能轻松学会。
  某些生产环节较复杂 现有机器人干不了
  在我们的调查中,受访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运用及发展关注度高。关于“你所在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运用及发展状况是否关注”这一问题,所有企业都表示关注,其中27.27%的受访企业表示很关注,72.73%的受访企业表示比较关注。
  当然,“机器换人”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制造业企业。
  起码在目前来看,同在大朗的一家生产表带的企业,则还没有大规模地实现机器换人。“我们也想引进‘机器’”,企业负责人提出,有生产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前来考察过,因为生产环节较为复杂,机器难以取代人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家企业不能享受到“机器换人”的甜头,起码原来颇耗人力、工作环境较差的打磨车间里,已经用了机器人。
  而另一家在茶山的生产纸尿裤的企业,引入工业机器人更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因为纸尿裤的特殊性,要求其生产环节实现无菌操作,但是传统人工操作难免会对产品进行污染,使用工作机器人使生产环节更让人放心,产品也能轻松合格。
大朗、茶山两镇三家不同企业,探访“机器换人”情况
  “机器换人”提质增效降成本
  一企业实施后3人可抵27人
  去年,东莞正式推出“机器换人”战略,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全市莞企掀起“机器换人”热潮。“机器换人”不仅可以减少人力还能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成为莞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因素。
  市场竞争需要企业通过“机器换人”拿出更好的产品,政府的扶持政策对企业“机器换人”也有极大鼓励和推动,不少东莞企业都已走在“机器换人”或打算进入“机器换人”的进程中。
  我们选取了大朗、茶山两镇不同行业的三家企业,来看看“机器换人”给他们带来了哪些优势。&&
  工人减少,产能和质量反而提高
  一个不到300台机器的织片车间,目前仅需要30多名工人,要是在没“机器换人”的时候,同样规模的车间需要800多名工人,相当于这个车间“机器换人”后3个人可抵27个人。
  从企业用工高峰期的七八千人,到逐步实施“机器换人”后,位于大朗镇的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的员工目前已减少到800多人。
  走进该公司的织片车间,偌大的车间内,274台电脑横机在自动工作,车间显得十分空荡。该车间有274台机器但工人却只有30余名,他们主要负责机器故障排除、接线等工作。
  该公司电脑织机部主管王朝民介绍,这274台数控织机只是该企业的约六分之一。该企业是大朗镇较早一批实现企业“机器换人”的企业,这家毛织企业也是大朗毛织行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王朝民称,该公司“机器换人”后劳动力显著减少,同时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
  企业从七八千人锐减至800多人
  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是大朗较早一批实现企业“机器换人”的企业,也是该镇毛织企业中的佼佼者。
  据了解,2007年前,该公司有400台手摇横机。2007年1月搬迁到新厂房之后,开始引进近400台数控织机,代替手摇横机。目前,该企业共投资4亿元购置超过1300台这类机器。
  自动化机器的引入,显著减少了人力。据公司电脑织机部主管王朝民介绍,从企业用工高峰期的七八千人,到逐步实施“机器换人”后,公司的员工目前已减少到800多人。
  颖祺实业虽然减少了生产工人,但生产效率反而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同样也在提高。据了解,“机器换人”后,该公司生产效率至少提高7倍,产品附加 值也提高了20%左右。在近年毛织行业订单整体减少的环境下,机器生产还是保证了产能和质量,去年,该企业订单同期上升20%。
  这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趋势
  王朝民是从事毛织行业的资深人士,他20多年前就在福建从事这个行业,后来来莞发展后也一直在这一行业工作。
  他回忆说,20多年前进工厂当工人是很不容易的事,是许多人眼里的“香饽饽”,年轻人也都愿意去工厂。近些年这种情况有了变化,不少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做工人,不愿意受人管,就算进来后也很浮躁,流动性较大,所以导致工厂招工难。
  一个不到300台机器的织片车间,目前仅需要30多名工人,王朝民说,要是在没“机器换人”的时候,同样规模的车间需要800多名工人,相当于这个车间“机器换人”后3个人可抵27个人。
  他认为,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实施“机器换人”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缓解招工难的需要,更是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等的需要。
  据他介绍,颖祺实业“机器换人”的机器主要从日本、德国进口,还有一些国内的机器。虽然机器尤其是进口机器价格不菲,一台进口机器就要30、40万 元,但机器性能稳定,还可以坐花色、种类繁多的高端产品,产能和质量都得到很大提高。有订单就能接,接了也能做得完,对于企业打开和开拓市场有非常大的帮 助。
  希望相关部门有更多扶持政策
  王朝民介绍,员工人数减少了,工作环境也比以前好了,现在车间装上了中央空调,干起活来比以前要舒服许多。
  员工工作环境的改善,跟企业“机器换人”后发展势头良好分不开。
  在毛织行业“机器换人”的进程中,颖祺实业在大朗镇也处于先头兵。王朝民称,他们也会去参加一些机械展会,了解行业中先进机器和技术等。
  他认为东莞政府设立“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来推动莞企“机器换人”很不错,但也希望在相关扶持上,能再加大力度,给予企业更多的指导和扶持。
  目前,毛织行业在织片等工序上可以实现“机器换人”,但在后期的缝合等工序上机器还无法精细做到,仍需要人工。
  另一方面,“机器换人”的成本也很高,以该公司为例,估计要6年左右才能赚回机器钱。王朝民希望未来能有更有优质、低价的国产工业机器人上市,毕竟引进进口工业机器人价格高,而且维修起来不是很方便。
  机器换回高端客户,换来广阔市场
  “计划今年投资2000万引进5条自动包装生产线,可减少30多名用工,按每名员工50000元∕年的工资计算,一年可减少用人成本150多万元,人力资源成本下降近40%。”
  在位于茶山镇的百顺纸品有限公司婴儿护理用品生产线上,几位员工在封闭仓外进行电脑操作和实时监控,包装工人正忙着将流水线上传送过来的产品进行装袋封口,装箱。
  百顺纸品满负荷运转需要1300名员工,95%老员工返岗,维持了生产的正常运行。但年后,该公司的19条生产线未能全部启动生产,因为还缺近80名员工。
  据百顺纸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总经理蔡光合介绍,该企业计划今年投资2000万元引进5条自动包装生产线,以减少用工,提升产能和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严格的产品质量促使“机器换人”
  “纸尿裤的生产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流水线基本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运行的,要实时控制生产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车间内的原材料、员工、设备、空气都要进 行微生物检测,电子监测系统一旦发现虫害细菌就要立刻处理。所以包装环节也要使用机械臂进行分拣,封口,避免人手直接接触,尽可能杜绝人为污染。”蔡光合 介绍,“机器换人”对该企业来说,既是减少用工的需要,更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需要。准确地讲,机器换回来的是更高端客户,是更广阔的市场。
  据悉,百顺近两年增加多条生产线,都是从日本等国进口,生产全自动化,有效提高了产能,保障了高端产品的质量。去年处理了2条运行速度慢、自动化程度低的老旧生产线,计划今年还要淘汰三条这样的老旧生产线。
  员工难招和不稳定要求“机器换人”
  据茶山镇人力资源统计显示,今年年后该镇缺工12000人左右,缺工率12%,百顺纸品缺80名员工相对来说是个小数。
  就是这样一个小数目,对百顺有何影响?“没有自动包装生产设备的流水线需要员工15人左右。缺80名员工,5条生产线就不能开动,一条生产线一年的 产值最少也在6000万元,多则达1亿元,损失可想而知。”&蔡光合说,“若换上自动包装线,每条线至少可以减少6名包装人员,产能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计划今年投资2000万引进5条自动包装生产线,可减少30多名用工,按每名员工50000元∕年的工资计算,一年可减少用人成本150多万元,人力资源成本下降近40%。”&蔡光合给记者这样算账。
  从今年5月1日起,全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将调整,由目前的每月1310元提高到1510元,尽管面临压力,但为了解决缺工难题,百顺也将上调底薪到1510元/月甚至更高。
  蔡光合表示,机器不可能换掉全部员工,人还是第一位的。要想留住员工,除提高工资待遇,还得在企业文化、人文关怀、技能提升等方面下功夫,特别是要 给员工晋升的空间,对员工进行细化区别,组织他们参加职业技能培训,让员工更有成就感、归属感,这样才能真正留住员工的心,把企业做大做强。
  希望政府部门帮助促进“机器换人”
  “现在,护理用品这个行业现在还属于快速增长期,公司计划今年上半年还引进3条生产线扩大产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通过几年的努 力,实现整个生产线自动化。”&蔡光合说,“政府引导、推动企业进行‘机器换人’是一件顺应时代需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好事,但企业在申报、落实过程 中,因为专业知识等方面的缺陷,有些资料、报告等填写达不到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第三方收费又很贵,企业负担不起,希望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专业人员能提供帮 助,让好事快速落地。”
  据悉,百顺纸品有限公司是茶山镇民营企业中的龙头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7.7亿元人民币,今年预计增长20%。
  “机器换人”为拓展国内市场铺路
  “员工虽然减少了一半,但我们的月产能却有所上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去年以来对115台(套)手机摄像头刮磨边和镜头贴合两个工序进行了‘机器换人’。”
  2014年以来,位于茶山镇工业园内的世擎光电(东莞)有限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升级改造115台(套)手机摄像头生产设备进行“机器换人”,为拓展国内市场铺平道路。
  员工减少一半,产能照样上升
  世擎光电(东莞)有限公司是一家韩资企业,2006年组建成立,主要生产手机摄像头模组及相关光电类衍生产品,产品销往韩国、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和 地区,是韩国三星手机指定的一级供应商。2013年,公司生产达到鼎盛期,有员工1500多人,月生产手机摄像头900多万个,实现产值10.8亿元人民 币,税收位居茶山外资企业前三名。
  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三星手机销售市场缩水,世擎光电手机摄像头外销也受到极大影响,目前,该公司员工减少至700多人。“员工虽然减少了一半,但 我们的月产能却有所上升,这主要得益于我们去年以来对115台(套)手机摄像头刮磨边和镜头贴合两个工序进行了‘机器换人’。”公司人事经理张永发说。
  生产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
  据了解,手机摄像头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企业,2014年以来,世擎光电的订单下降了30%左右,从而导致大幅减员。自动刮磨边和镜头贴合两个工序设备的升级,使其单项效能提升了66.7%,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三星手机市场的缩水,直接影响到我们下游的生产,受波及不仅仅是我们一家公司。年后,公司2月24日(正月初六)就开工了,员工的返岗率达 99%,不存在缺工的问题。我们响应政府号召,实行‘机器换人’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生产的技术含量,为开拓国内市场做准备。”&张永发说,“以前,我们为 三星生产的手机摄像头像素只有300万,这个市场越来越小。现在,我们正在和国内的手机生产商洽谈,准备生产500万像素的摄像头,以改变客户单一,效益 下滑的被动局面。”
  企业要发展必须理清发展方向
  “国内品牌手机近几年发展非常快,以华为、联想、中兴、小米等为代表的生产商,不仅抢占了国内一定的市场份额,在海外的拓展速度也很惊人,我们再不转向,恐怕真的要被挤出这个市场。只要理清发展方向,积极努力,未来还是美好的。”张永发自信地说。
  张永发表示,实施“机器换人”只能解决流水线上普工缺少的问题,中高端技术人才是减少不了的。希望政府在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积分入学、周边治安、交通出行及文化娱乐配套上给予更多帮助,帮企业留住人才,稳定员工,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2014年,世擎光电实现产值9.7亿元人民币,纳税236万元,依然是茶山镇外资企业发展的中坚。
  东莞制造业高度关注“机器换人”
  8成多受访者认为这是发展趋势
  不少企业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引导和扶持,推动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
  去年以来,东莞已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机器换人”,不仅可以提高产能减少人力成本,还能以高质量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东莞企业“机器换人”也是推动东莞制造转型升级的需要。那么,企业对“机器换人”如何看待?“机器换人”能带给企业哪些好处?本报向东莞的44家企业发放“机器换人”调查问卷,了解相关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东莞企业对“机器换人”关注度很高,有8成以上受访企业认为企业运用“机器换人”是发展趋势。
  受访企业表示,在东莞企业进行“机器换人”过程中,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引导和指导,加大相关扶持资金投入,同时推动企业对接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
  8成以上企业认为“机器换人”是发展趋势
  关于“你认为企业运用机器换人是发展趋势”这一问题,有8成以上受访企业选择“是”。不少受访者表示,像东莞的企业尤其是诸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已 经不能单靠“人海战术”求发展了,而且市场对产品创新、质量等方面有越来越高的要求,需要推动“机器换人”来促进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生产。
  茂荣集团颖祺实业有限公司是大朗镇的一家毛织企业,该企业应用“机器换人”是大朗毛织行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如今走进该企业的织片车间,几百台数控织机在自动运行,只要几十位工人负责监控、排除机器故障等工作即可。
  该企业电脑织机部负责人笑言,十年前,这个车间可是人头攒动,“机器换人”后,显著减少了劳动力,同时提高了产能和产品质量。
  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运用及发展关注度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运用及发展关注度高。关于“你所在企业对机器换人的运用及发展状况是否关注”这一问题,所有企业都表示关注,其中27.27%的受访企业表示很关注,72.73%的受访企业表示比较关注。
  受访者们表示,不仅会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机器换人”的发展情况,还会参加展会,了解本行业前沿的机械设备。
  关于“你所在企业目前有运用机器换人的设备和技术吗”这一问题,有27.27%的受访者表示“有”,有54.55%的受访者表示“有打算运用”。对 此,有受访者称,“机器换人”是大势所趋,如果一个行业内“机器换人”比较普遍,跟不上时代的企业势必会衰落或被淘汰,产能和质量会跟不上,当然也赢不了 市场。
  希望政府对“机器换人”有更多扶持
  去年以来,东莞已全面启动“机器换人”计划,也设立了“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推动东莞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关于“机器换人”专项资金,有过半受访企业表示申请过或有打算进行申请。
  同时,不少受访企业表示,希望在东莞企业的“机器换人”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能给予更多的引导和指导,精简申报机器换人项目、申请专项资金方面的手续,加大相关扶持资金投入,推动企业对接高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
  有受访企业表示,实施“机器换人”可以减少一线普工的人力,但企业发展的中高端技术人才是少不了的,希望政府在推动“机器换人”的进程中,在解决企业员工子女积分入学、周边治安、交通出行等问题上提供更多帮助,帮企业留住人才,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 全球最大印刷展厚街开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器换人补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