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喜欢别人打仗人为什么喜欢在世界范围内频繁打仗

美军军事演习全透视 部分内容整理自李辉光大校所编著的《外国军事演习概览》 &&& 美军认为,军事演习是部队战备训练的高级形式,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美军军事演习的力度不断加大。据统计,美军每年大约进行各种类型的军事演习达数百次之多。仅去年,美军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就举行了300多次各种规模和形式的军事演习。 &&& 军事演习是军事训练的一种方式,是在想定情况下模拟战时作战行动的演练,一般包括计划、准备、实施与评估等四个阶段。军事演习的目的之一是检验武器装备技术战术,提高其战备程度与作战能力。二是验证军事理论即战略战术是否正确。目的是检验现行战术、美军的军事演习可分为军种演习、联合演习和联军演习等类型。 军种演习 &&& 军种演习是由各军种分别组织实施的演习,目的在检验各级司令部的组织指挥与协同能力和各级部队的训练水平,提高部队的整体战斗力。此类演习一般规模偏小,内容单一,时间也较短。 1、陆军演习 &&& 主要有图上演习、不带实兵战术演习、指挥所演习、野战演习、野外指挥作业演习、实弹射击演习、火力协调演习和部署演习等7类型。 “沙滩.浪峰”演习 &&& 演习性质:美国陆军实兵演习。 &&&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一次,多在春季进行。演习地区为美军驻日本冲绳基地及附近地区。 &&&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陆军司令部主持,所属各部队具体组织。参演单位主要有美驻日陆军部队等,驻韩美陆军有时也派部队参演。 &&&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陆军集结、部署、机动与展开能力,提高部队遂行作战任务及战后撤离能力。 &&&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兵力投送、部队机动与展开、部队后撤、登陆与反登陆、空中支援、空中侦察、陆海协同、两栖作战、海上对抗、海上搜索与救援、巡逻警戒及纵深轰炸等科目的演练。 “总司令部”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陆军全球指挥所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93年8月,1995年前每年举行一次,后不定期举行。演习地区为美军驻全球各地的基地。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陆军部主持,美陆军训练与条令司令部组织指挥。参演单位主要有美驻欧洲、太平洋、中美洲及美国本土的各级司令部。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陆军C4I结构,完善“全程序”作战,提高美陆军轻型与重型部队可部署性、致命火力打击以及生存能力,训练美陆军在危机降临时应该如何应付,以适应未来联合作战的需要。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作战准备、部队开进、部署展开、战时通信、部队间协调、各种空中作战和支援活动等科目的演练。 2、海军演习 &&& 为提高各舰种和兵种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评估战术和作战程序,主要有舰队战备演习、海上攻防作战演习、潜艇与反潜演习、防空演习、两栖登陆演习、寒区作战演习等。“多元”演习演习性质:美国海上攻防作战演习。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每次4-5天,演习地区为西太平洋海区,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国沿海海域。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协调,第7舰队司令部组织实施。参演单位为第7舰队及所属巡逻机中队、驻远东空军预警机中队,出动包括航母、潜艇等在内的各型舰只5-10艘。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提高美军航母战斗编队的海上独立作战及战群内各舰只的协同作战能力。演习内容:主要进行舰队防空、编队航行、作战队形变换、组织指挥、空中预警、空中拦截、反潜作战、海上攻防、实弹射击、海上封锁与反封锁、扫布雷、海上补给、舰机协同、通讯管制以及电子对抗等科目的演练。 “核心闪击”演习 &&& 演习性质:美国太平洋舰队两栖作战演习。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2-3周,演习地区为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南部海域。 &&&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负责协调,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主持,第3舰队具体组织实施。参演单位包括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陆战队司令部、海军水雷战司令部、海军特种作战司令部、美海军第3舰队和第1陆战远征部队、海岸警卫队及海军后备役部队等,参演各型舰只20-30艘,参演总兵力约1-2.5万人。 &&&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提高美海军和陆战部队两栖作战,以及海军与陆战队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 &&&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两栖登陆、海上航渡、编队航行、海上护航、水面防空、海上作战、扫布雷、特种作战、导弹发射、爆炸物处理、灾难救护、医疗救治与撤运、人道主义救援、海上搜救等科目的演练。 “舰队”演习 &&& 演习性质:美国太平洋舰队大规模海上攻防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舰队”演习范围广阔,涉及整个太平洋辖区。该演习始于1982年,通常分为若干阶段,在不同地点进行不同科目的演练。后多与“联合特遣部队“演习合并举行。 &&&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指导,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具体组织实施,第3舰队司令部与第7舰队司令部联合指挥。参演单位包括美海军第3舰队、第7舰队所属航母编队、两栖作战大队、陆战远征部队、海岸警卫队,日、加两国也派兵参演。 &&&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提高美海军第3舰队、第7舰队的海上作战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航母编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海上部署、水面防空、反潜作战、扫布雷、电子战、水面攻防作战、海上支援、空中打击、海上封锁、近距离空中支援以及空中布雷等科目的演练。 “国家周”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海军实兵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1-2次,每次一周左右,演习地区为地中海中部海域。该演习始于1976年。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海军第6舰队组织实施。第6舰队“肯尼迪”号、“罗斯福”号2支航母编队,共20-40艘各型舰只,150-200架飞机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提高美海军航母作战大队在遭到水面与空中威胁时的反击作战能力,以及应急作战和支援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海上对抗、战斗队形部署、海上防空、空中警戒、空中格斗、空中拦截、海上支援以及导弹发射等科目的演练。 “第7舰队战斗试验”演习 && 演习性质:美国海军第7舰队计算机模拟带部分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1次,每次一个月左右,演习通常在关岛和马里亚纳群岛训练区进行。该演习为“双重突击”演习的一部分。 &&&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海军作战发展司令部主持,美海军第7舰队组织实施。参演单位为美海军作战部及第7舰队所属,人数约人。 &&&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海军未来联合作战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对现有装备及技战法进行创新试验,以使美海军向网络化作战部队发展。 &&&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联合射击、综合火力网运用、战斗队形部署、海上对抗、舰队防空、协同作战、网络攻防、战时信息共享以及指挥与控制等科目的演练。 “自由旗帜”演习 &&& 演习性质:美国海军预置部队战略机动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演习通常在韩国境内进行。该演习始于1982年。经常为美国联军综合性演习的一部分进行。自1991年开始,美海军预置部队每年还要举行一次代号为“关岛**”的年度性演习。1994年,由大西洋司令部主持,举行了“敏捷之剑”海上预置兵力演习。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美太平洋总部司令主持,第7舰队具体组织实施,美太平洋陆战司令部、第7舰队司令部及所属陆战队远征部队等参演。美空军派出C-5型机配合演习。演习目的:旨在全面检查和提高美海上预置部队紧急指挥、调动与部署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两栖作战、战斗队形变换、反水面战、反潜作战、电子对抗、预置部队的快速部署与展开、海上机动、指挥控制、物资快速装卸、海上防空、港湾环境熟悉演练、航道熟悉演练、舰只进出、通信联络和舰队开进以及装备维修等科目的演练。 3、空军演习 空军演习以实兵对抗和计算机模拟为主,主要包括防空、两栖登陆、特种作战、机动作战等内容。 “红旗”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盟国空军实战模拟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红旗演习每年在奈里斯空军基地举行4次,在美国每一会计年度分四次举行,每季一次。每次红旗演习都分成多个2星期的训练期程,蓝军的飞行人员与装备在期程中更替,在近年来每次红旗演习中多进行2个演习期程,但在红旗02-04(2002年第4季)中只有一个期程。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空中作战司令部主持。美及盟国空军部队参演。每年约有多达250个不同单位,1.1万名飞行及空勤人员及750架不同类型的飞机参加,飞行1.2万架次,并有2.1万飞行小时的实战训练。 演习目的:旨在对美空军现役、后备役部队和盟国空军进行实战条件下的空战训练。以提高空军战术战斗机部队的战备水平,及空勤人员的技战术和生存。 演习内容:参演部队一般分为红、蓝双方,进行模拟实战对抗。1999年后,德国派出米格29扮演假想敌“红军”,从而使“红旗”演习更具实战性。驾驭米格29的飞行员完全按照俄罗斯的作战规则操作,为F-16营造真实的作战环境。演习科目主要有,空中格斗、紧急空中支援、空中侦察、对地攻击、电子干扰、搜索救护、夜战、超低空作战、空投、空中加油等。每次演习侧重点都有所不同。 “方格旗”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空军赴海外作战任务的转场训练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演习地区为美军海外基地(不固定)。该演习始于1982年,美空军每个战斗机中队在两年中都要向海外基地进行一次调遣,期间进行实地演练。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组织。美战术空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空军部队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空军部队在海外执行作战任务时的指挥、控制与部署能力,使部队熟悉海外基地基本情况和作战环境特点。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空中拦截、空中监视、空中对抗、机组编队飞行、目标搜索、全天候飞行、超低空飞行、空中加油、通信管制以及电子战等科目的演练。 “蓝旗”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盟国空军模拟空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属于季度演习,每次历时10-15天。演习地点为美国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空军基地以及日本三泽空军基地等。该演习始于1983年12月,1985年后发展成为美国与盟国空军联合指挥所演习,并逐步发展成为图上作业与实兵相结合的协同作战演习。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战术空军司令部指挥,美空军参演航空队具体组织实施。美战略空军司令部、航空队、战术空军司令部所属有关单位以及盟国空军轮流参演,参演人数人。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战场指挥官和参谋人员在战区特定作战中调动部队的能力和战术空军部队的作战能力,提高参演人员在联合作战进行指挥、控制、通讯、情报等方面的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空降、空投、空运、反潜、航空侦察、空中拦截、实弹射击等科目的演练。 “联合远征部队实验”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空军多兵种联合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一次。演习地区为弗吉尼亚州兰利、佛罗里达州赫尔伯特和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为主。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空军机动司令部实施,美空军部队参演。美国陆军及海军陆战部队派机配合。参演兵力人。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论证可加强空军核心作战能力与联合作战能力的创新性观念。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快速部署、战斗支援、实战飞行、锁定目标、异型机作战、空中机动、远程奔袭、联合战场信息共享、电子战、火力压制、情报传递、空中监视和侦察、空中格斗以及陆空协同等。 “花冠系例”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战术空军飞机转场训练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是一种例行性转场演习,因不同机型与不同的基地,而被称为不同的名字,如“花冠公猪”、“花冠蜘蛛”、“花冠重击声”、“花冠吸血鬼”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驻欧空军司令部主持。美驻欧空军司令部所属部队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使美战术空军不断熟悉到各基地航线情况,演练空中编队和空中加油等空勤技术,增强战术空军技战术,提高美空军在未来战争中对欧洲战场的应急作战支援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练飞机转场中的飞行编队、指挥控制、空中勤务保障、熟悉飞行航线、空中加油、全天候飞行、机场设施及进场程序、起降飞行以及实弹轰炸等。 联合演习 美军认为,美军的作战对手远离美国本土,其间可能涉及到多个国家,打赢这样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仅仅依靠美国或美军单一军种显然不行,必须依靠三军联合作战。美军每年都要组织实施60~80次战区级联合军事演习。为规范这些演习,美军还专门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中成立了有各军种参加的高层战备指导委员会,对一些重要军事演习实施指导,并对演习效果作出评估。 美陆军旅和旅以上单位的联合演习通常实施的方式有图上演习、指挥所演习、野外演习、部署演习。制定计划的步骤与其他各种演习准备工作中所采取的步骤相同,制定计划的参谋机构应包括参演的各军种派出的代表。每个军种都必须有足够的时间来制定计划、配备工作人员以及批准演习保障计划。   美军要求,在演习前的训练中,参演者应学习各军种的现行战术程序和联合训练条令,研究每个军种使用的各种武器系统的性能。在演习的计划、实施和考核鉴定阶段应特别注意指挥与控制关系、武器与指挥系统的相互适应性、通信与电子器材的相互适应性、程序与地图的一致性、行政与后勤安排。美军联合演习主要有:陆海空联合演习、海空联合演习、陆空联合演习。 1、陆海空联合演习 “联合特遣部队”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诸军兵种联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每次历时一个月左右,多在下半年进行。演习地区为美国弗吉尼亚州、北卡罗来纳州及加利福尼亚州附近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大西洋总部司令部协调,第3舰队具体组织实施。美陆、海、空军和陆战队派兵参演。主要有第3舰队所属一个航母作战大队及陆战队远征部队、两栖作战大队、空降军部队、空中作战司令部、空中机动司令部、特种作战司令部、航天司令部、海岸警卫队等。美军参演部队可达3万余人。   演习目的:演习以美军在全球范围内面临的日益严重的威胁和挑战为背景,强调在实战、高威胁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并对美军联合部队作战中的战术、技术和程序进行检验,以提高美本土陆、海、空军和陆战队在组成联合特遣部队进行前沿部署时的联合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科目包括海上、地面和空中作战、海上拦截、海空封锁、海上搜索与救援、集结与展开、空降、空运、舰机协同、战区弹道导弹防御、实弹射击、近距离空中支援、后勤保障以及非战斗人员撤离等。近年来,该演习日趋侧重对诸军种联合作战的程序、计划与指挥的演练,并多与“舰队”演习合并举行。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有时也派舰机参演。 “坚固盾牌”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诸军种年度综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74年,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美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大西洋总部主持,大西洋舰队具体组织实施。参演单位有美海军大西洋舰队,陆、空军部分部队及海岸警卫队,总兵力1~2万人。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提高美大西洋总部的指挥与控制能力及陆、海、空三军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防空作战、水面作战、反潜作战、两栖登陆作战、对舰攻击等科目的演练。 “勇敢之鹰”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诸军兵种联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一个月左右。演习地点为美国埃格林空军基地。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战备司令部组织。参演单位包括美战术空军司令部所属航空队,陆战队、陆军支援部队、国民警卫队等,共出动1,1.5万名各军兵种人员,各型飞机100~150架,各型车辆1000余辆。   演习目的:旨在试验各军兵种现役和后备役部队的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   演习科目:协同作战、空中巡逻与监视、空中格斗、陆空协同、近距离空中支援、防空作战等。 “希腊霹雳”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全球军事通信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演习不定期举行。区域涉及到美国本土、美洲、中美洲和亚洲地区。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持,各军种司令部联合组织实施。美国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通信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参演,共计人。陆军的大半通信部队参演。美海军“蓝岭”号军舰作为美军全球通信网的一部分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军所有战术通信团体与全球军事通信系统恢复通信,以及这些系统传输大量话音、数据和可视文电的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通信传输、通信系统恢复及诸军兵种通信系统连接等内容的演练。 “千年挑战系例”的试验性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全军试验性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在其本土13个州9个军事训练基地和17个模拟中心和东太平洋同时展开。 组织与参演单位:由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全权负责,联合部队司令任演习总指挥。特种作战司令部、航天司令部和运输司令部,各战区司令部提供协同;美国陆军、海军、空军和陆战队及其下属兵种;美国国防大学、外交学院和防务分析研究所。国防部相关职能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务院、能源部、司法部、财政部、中央情报局、美国国际开发署等要害部门。 演习目的:验证“验证一构想一验证”的联合理论,为美军联合部队在“快速决定性作战行动”中摸索如何贯彻《2020年联合构想》的主要作战理论和原则;通过演习达成提高联合训练能力的目的;为“联合部队司令部”今后的转型任务制订要求和目标;为现行的美军联合条令、编制、训练、器材、领导、人员素质和设施建设提出改进建议,为2010年以前美军新的作战理论和军事转型提供决策依据。 演习内容:演习分6个阶段。第1阶段遂行联合“塑造”行动。主要通过空军“全球打击力量”夺取制空权,进行对地火力打击,海军“浅水扫雷措施”分队及1艘“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完成浅水扫雷和反潜任务,开辟沿海通道,为陆军和陆战队先头部队强行进入作准备。第2阶段遂行强行进入作战。实兵战斗演练,主要由陆军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分别夺取机场和港口,为后续地面主力部队机降和登陆创造良好条件。第3阶段摧毁敌战区弹道导弹发射场,并在复杂地形上对敌遂行纵深攻击。主要由陆军主力“过渡旅战斗队”完成。第4阶段在复杂地形上夺占敌大规模毁伤性武器仓库,主要由陆军主力部队完成。第5阶段在复杂地形上摧毁敌机动指挥控制中枢,并结束实兵战斗演练,主要由空军依靠联合感知对敌移动指挥中心进行精确打击。第6阶段继续各军种尚未结束的军种演习,进行数据收集和报告整理。 联军演习 联军演习是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依据协定或演习计划进行的军事演练活动。通常由发起演习的军队指挥官组织,旨在提高联军在紧急情况下向协定国提供军事支援能力,履行国与国问在双边或多边军事条约中所承诺的义务,共同完成特定任务,从而提高各国军队联合采取行动的能力。美军举行的联军演习主要对象有:欧洲地区盟国、亚太地区盟国、中东地区盟国和中东欧地区、北非地区和南美洲地区的部分友好国家,总数可达60多个国家和地区。类型主要为双边联合军事演习与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1、双边联合军事演习 “山樱”演习   演习性质:日本、美国陆军联合方面军级指挥所带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两次,一般在5月和次年1月轮流在美国夏威夷和日本举行。演习分别在日本本土及美国举行。其中日本伊丹、千曾、海田及久代训练场为主要演习场,美本土、夏威夷为分演习场。参演部队通过计算机网络分别在日本仙台、美本土加利福尼亚州刘易斯堡和夏威夷惠勒尔空军基地进行演练。   组织与参演单位:由美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共同指导,驻日美陆军参谋部和日陆上自卫队军区司令部具体组织实施。日军参演单位主要有:日方陆上自卫队各军区及所属指挥机关的指挥参谋人员、海上自卫队及航空自卫队所属、参谋长联席会议、陆军参谋部等,共计约人;美军参演单位主要有:驻日美军司令部及所属各组成司令部、第1军及第9战区陆军地区司令部及所属,在日本举行演习时参演人数一般在人。   演习目的:主要演练日美两军指挥人员实施联合作战的指挥、协调作战程序等,旨在巩固和加强美日安全同盟关系,提高美国两国部队共同保卫日本领土的防御作战及美日陆军的联合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日美演习双方按各自的指挥系统,想定日本有事,图上演练日美部队指挥官在实施联合作战时的部队指挥和运用、情报交换、日军对美军的后勤支援等。演习科目:主要采用图上作业和计算机模拟方式进行,但也有实兵演练科目,模拟演练统一使用战场模拟系统软件,主要演练日美军按各自的指挥系统在采取联合作战行动时的军以下单位的指挥参谋活动,如对部队的指挥和运用、情报交换、日军对美军的后勤支援等。实兵科LI演练步兵和坦克部队的协同作战、海上作战、空中作战、抗登陆、地面攻防、特种作战、化学战、电子战、基地防御和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等。   该演习始于1982年。1995年前主要由日本陆上自卫队北部军区和东北部军区实施,此后改为由各军区轮流实施。一般情况下,编号为偶数的演习,如“山樱o36”在美国举行,代号为奇数的演习,如“山樱o35”在日本举行。此演习有时也作为“利刃”演习的一部分实施。“山樱”、“东方盾牌”和“北风”是驻日美陆军与日军每年举行的三大演习,是重要的双边训练演习。 “北风”演习   演习性质:日本、美国陆军野外联合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一个月,一般在冬季进行。演习地点为日本北海道矢臼别及西北部岩手演习场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陆军司令部和日陆军参谋部组织协调,驻日美陆军司令部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联合指挥实施。美驻日、驻夏威夷陆军地区司令部、空军司令部;日陆上、航空自卫队,总兵力人。   演习目的:旨在增强美日军在寒冷条件下的生存和战术应用及陆空协同作战能力,提高部队对武器、装备和战术程序的熟悉程度。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指挥与控制要领、联合部队控制、指挥协调、陆空协同、通信管制、地面机动、部队集结与展开、物资空投以及实弹射击等。 “东方盾牌”演习   演习性质:日本、美国陆军联军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演习地点为日本本土岩手山演习场。   组织与参演单位: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部与美驻日陆军司令部联合组织实施。美驻日陆军、驻夏威夷陆军、日本陆上自卫队派兵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驻日陆军与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战术协同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实弹射击、通信、伤员救护、机降、地面机动、部队集结与展开、警戒与巡逻、爆破等科目的演练。 日美三军联合实兵演习   演习性质:日本、美国三军联合实兵演习。   演习时问与地区:日美联合实兵演习在11月举行,每次时间约10天。演习地点为日岩手山演习场、大矢野原演习场、北海道大演习场及日本周边海域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日参谋长联会会议与驻日美军司令部联合实施。参演单位包括:日方参谋长联席会议事务局,情报本部,陆上自卫队参谋部,东北部军区,东部军区,中部军区,海上自卫队参谋部,自卫舰队,横须贺、佐世保、大凑、舞鹤、吴各地方队,航空集团,教育航空集团,航空自卫队参谋部,航空总队,支援集团,共计约1~2万人,舰机若干;美方驻日美军司令部,驻日美陆海空军各司令部,海军第7舰队,空军第5航空队,陆战队远征部队,共计约1~1.5万人,舰机若干。   演习目的:实兵演练日三军之间、日美上级司令部和部队间的协调要领,以对付外部对日本的武力攻击以及在发生各种事态的情况下顺利完成自卫队所肩负的任务。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通常想定北海道等地遭突然袭击,日美三军协同行动,实施陆海空一体化的防御及反攻作战,最终收复失地和重新控制海上要道。演习科目:平时、战时及发生“周边事态”时的反游击战、搜索救援、海峡与重要海域封锁、非战斗人员撤离等。   该演习原为日三军合同指挥所演习,自1979年起,改为带实兵演习,1986年度首次实施了同美三军的联合实兵演习。之后,该演习又发展成为年度例行的Et美三军合同联合演习,分指挥所演习和实兵演习,两个演习相继连续进行,规模也有扩大趋势。 “尖刀”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日本三军联合实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87年,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通常在日本北海道和本州东、南海域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协调,美日联合指挥。美Et两国陆、海、空三军1—1.5万人参演,双方参演兵力各半,共出动飞机100余架,各型舰只20~50艘。   演习目的:旨在保卫北海道、控制宗谷、津轻和对马海峡以及海上通道,确保日美海上战略联系不致被切断。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演习通常想定北海道的重要城市和军事设施突遭敌方导弹攻击,在敌方实施强行登陆的情况下,美日陆空军协调行动,实施反攻直至收复失地。演习科El:反登陆作战、舰队防空、水面攻击、反潜作战、陆空协同、海空协同、防空、对陆上及海上目标攻击、两栖登陆作战、近距空中支援、空中拦截以及电子战等。   “对抗o北”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日本空军综合性防空作战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通常每年举行3—4次,每次l~2星期。演习地点为日本空军千岁基地、滨松基地和驻日美空军的横田基地、冲绳嘉手纳基地等。后常在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主持协调,美空军航空队和日本航空自卫队联合组织实施。参演单位有:日空军北部航空方面队司令部及所属航空团、北部航空警戒管制团等,包括F—15战斗机、F—4、T—4教练机、E—767指挥预警机;美空军第5航空队、驻冲绳加手纳部队及国民警卫队所属部队等,包括美空军F—16、F—15战斗机、E—3B预警机、KC—135加油机、C—130运输机等。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加强美日两国空军在日本受到外敌入侵情况下的防御能力,熟悉和检验两军在统一战术技术要求下联合实施防空作战的协同要领,提高日美双方的技战水平。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假想“敌人”突然对日本北部地区发起攻击,美日联合空军部队紧急部署,实施空中防御与反击。演习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战转换、空中防御作战和战术总结。演习科目:防空作战、平时战时体制转换、空中格斗、战机快速部署、空中拦截、异型机空战、近距离空中支援、远程机动、夺取制空权、对地目标攻击、空对舰攻击、舰队和地面目标防御、预警指挥控制、电子战、空中加油、搜索与救援等。   该演习始于1978年11月。是美太平洋战区最长的系列演习之一。根据美日两国共同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美国负有在日本遭受侵略时协助日本实施防御作战的义务,“对抗o北”演习即双方为增强两国空军协同作战能力而实施的。该演习是日美综合实兵“利刃”演习中的空军演习部分。以往均在日本及周边空域举行。1999年首次在日本以外的美军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举行远程空战演习,称“对抗北o关岛”演习。是二战结束以来,特别是美日签署新的防卫合作指针后,日本空军首次向日本以外地区部署战斗机。2003年由于受朝鲜半岛局势影响,“对抗o北”演习又移回日本周边地区。 “森林之光”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海军陆战队与日本陆上自卫队联军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演习地点为日本雾岛演习场、大矢野原演习场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日本陆上自卫队参谋部组织。日本陆上自卫队、美驻夏威夷海军陆战队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海军陆战队与日本陆上自卫队战术协同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实弹射击、巡逻与警戒、目标侦察监视、通信、扫布雷、爆破、伤员救护、特种武器防护等。 “协作精神”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联合集团军规模三军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1991年前每年举行一次,1991年后每两年举行一次,多在2—4月间进行,每次历时约两个月。演习地区为韩国境内及周边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由韩、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共同策划,美军太平洋总部主持,韩美联合部队司令部和所属各组成部队司令部具体组织实施。其中,海上演习由美第7舰队司令指挥。参演单位包括美驻韩部队司令部及所属陆海空三军部队、美太平洋总部及所属各军种司令部、驻太平洋战区陆海空军部队;韩国陆、海、空三军及特种部队。20世纪80年代末期,该演习规模明显扩大,参演总兵力20万人,其中美军7万余人。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韩联军在爆发地区性战争时的应急防御计划的可行性,提高美韩联军部队协同作战能力,完善美韩新的联合作战理论。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设想朝鲜在做好充分的军事准备后,突然从海、陆、空各个方位向韩国发起大规模进攻。驻韩美军与韩军紧急启动应急防御作战程序,调整兵力部署,积极展开防御作战。同时,驻太平洋战区其他国家的美军也迅速前往支援,与美韩联军部队联合作战,有效阻止了朝军的进一步入侵;随后实施全面反攻战略,最后将入侵朝军全歼于韩国境内;韩朝两国恢复原有边界与态势。演习科目:分图上作业和实兵演习两部分。在实兵演习中,陆军部队主要演练兵力快速投送、阵地防御、渡河作战、指挥所转移、防空协同、全线反攻、陆空协同、战区协同训练、师级规模机动训练;海军部队主要演练航母训练、航母舰载机紧急起降训练、海上运输、两栖登陆、反潜作战、水面舰艇对抗、扫布雷、打捞运往救助、反谍作战及海空协同;空军部队主要演练空中对抗、轰炸、空运空降、防空拦截、空中支援、空中打击、空中侦察、特种作战、搜索救护、支援陆上作战等。   该演习始于1976年,是韩美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的最大规模的年度例行性诸军兵种协同实兵演习。1990年开始,美改变以往由美军担任演习总指挥的做法,首次让韩国军方担任演习总指挥。1992年因朝鲜半岛局势紧张被中止,次年恢复。1994年,韩美达成有关核框架协议后,韩美决定停止该演习,由“鹞鹰”演习代替,个别演习科目移到“乙支o焦点透镜”演习中进行。 “英勇闪击”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两栖登陆作战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82年,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半个月左右。通常在韩国浦项沿海地区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实施。参加演习的有美海军第7舰队各型舰船10余艘、飞机数十架,韩海军陆战队和部分舰船,双方兵力共1万余人。   演习目的:演练在朝鲜半岛发生战争的情况下,美三军部队在朝鲜半岛的快速增援作战,以及美韩联合部队的部署与展开能力,检验和提高参演部队在实战条件下的战备水平和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练内容有战备等级转换、登陆与抗登陆、反潜作战、海上攻防、保障海上交通线等。 “跆拳道”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联合反潜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73年8月,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每次5,10天,多在2、5、8、11月份举行。多在朝鲜海峡至浦项以东海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海军司令部主持,第7舰队与韩国海军司令部具体组织实施。美太平洋海军司令部及第7舰队、韩国海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派兵参演。参演舰艇约15~20艘,其中双方舰只各半,美军出动潜艇1~2艘,韩、美海军还有部分反潜飞机参演。   演习目的:演习目的在于提高韩、美海军部队联合反潜战术及舰机协同反潜战术,提高联军部队在反潜作战中的指挥能力与战术上的互通性,促进相互问在反潜作战方面的交流与了解。   演习内容:演习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港内训练科目,第二阶段进行海上实兵训练科目,第三阶段进行总结讲评。主要训练科目有编队机动作战、阵位训练、对抗出击、水面防御、对空射击、对舰射击、反潜搜索与攻击、深水轰炸、舰机协同反潜、舰队防空、海上补给及护航、海上补给、港口布雷、扫雷、电子战等。 “对抗o翡翠”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空军联合空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一般每年举行两次,每次三天左右,多在5月和10月份举行。演习地区为韩国西部以及西北部沿海空域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主持,韩美空军组成演习联合指挥部,负责演习的具体实施。美驻韩、日部队,太平洋空军的部分部队,韩国空军司令部及所属部队,并有部分韩美陆、海军部队参加演习。参演兵力根据每次演习侧重点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韩空军在朝鲜半岛爆发战争时的应急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及对朝作战计划和联合防御作战预案的可行性,提高韩国空军部队在没有美军部队增援情况下的独立防御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练防空、陆海空协同、战场指挥与控制、空中对抗、空中支援、空中拦截、异型机空战、空中加油、空降、空投、物资空运、电子干扰、电子战以及空中目标搜索定位等科目。   该演习始于1975年,原为美韩空军攻防演习,以单一战术科目训练为主。后加强与海、空军的作战,以提高诸军兵种部队协同作战能力。近年来,该演习举行次数有所减少,但规模逐渐扩大,是当前韩美空军联合举行的最大规模的综合性实兵演习。& “对抗o打击”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联合陆空协同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每次3.5天。通常在韩国北部以及西北部沿海空域等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韩联合部队空军、陆军司令部联合实施。韩陆、空军司令部所属部队及战斗飞行团、防空管制团,驻韩美空军战斗机联队以及美陆战队人员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韩空军与陆军的协同作战能力,检验美韩联合部队紧急情况下的应急作战程序。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防空、陆空协同、空中拦截、近距离空中支援、空中指挥与控制、空中搜索与救援、重要目标防卫以及空中警戒与巡逻等。   该演习始于1976年,最初单独实施,后多合并在“对抗o翡翠”等演习中进行。 “骑兵精神”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空军轰炸与导弹发射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在韩国乌山空军基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太平洋总部协调,美国、韩国共同指挥。参演部队包括美空军驻韩、日、菲等国的侦察机大队、战斗机联队、空军支援中队,驻阿拉斯加战斗机联队,韩空军战斗机联队等。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韩空军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导弹发射、导弹供给和快速上载弹药、空中拦截、空中格斗、对地攻击、近距离空中支援、空投、空降、特种作战、紧急起降及再次起飞等科目的演练。 “天鹅”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联合防空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若干次。通常在韩国西部沿海等空域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韩联合部队空军司令部组织。韩空军作战司令部所属战斗机联队、美驻韩空军战斗机联队参演,出动飞机30—40架,人数180~250人。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韩空军联合防空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演习的主要科目有空中格斗、空中指挥与控制、防空、空中拦截、近距离空中支援、异型机作战、紧急起飞、再次起飞、空中巡逻与警戒等。   该演习始于1985年,一般多与其他演习合并举行。 “必胜”演习   演习性质:韩国、美国陆空协同指挥所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演习地区在韩国境内。   组织与参演单位:由韩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韩美联合司令部组织实施。参演部队有韩陆军集团军所属机械化部队,空军战斗飞行团,驻韩美陆、空军部分部队。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朝鲜半岛发生突发事件时美韩联合部队司令部及各级指挥人员的指挥作战能力,提高美韩军队陆空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兵力部署与展开、陆空协同、野外机动、地面攻防、对地攻击、空中拦截、空中格斗、空中火力支援、。空中侦察、空中预警、超视距目标识别以及空中搜索与救护等内容的演练。 “反.火力战”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多军种联合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多在秋季举行。在韩朝军事分界线的京畿道坡州郡一带进行。   参演单位:演习由韩美军联合司令部组织协调,韩陆军第3集团军司令部具体实施。韩陆军第3集团军司令部及所属炮兵部队,韩空军战斗飞行团及乌山空军战术控制中心,驻韩美陆军第2步兵师及所属炮兵部队及空军支援作战中队等参演,总人数人,各种火炮上百门。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韩军队联合作战及对朝炮兵部队的打击能力,检验美韩军队在联合反火力作战中的合作体制,确保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动用所有地面和空中火力摧毁敌人的炮兵。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通常设想朝鲜在三八线以北部署大量远程火炮,其火力足以对汉城等韩国要地的各类军事设施和主要国家机构实施密集覆盖,形成致命打击。为粉碎朝方作战计划,美韩联合部队利用炮火探测雷达发现并锁定朝火炮阵地,使用远程炮火及空中力量先行将朝远程火炮摧毁,确保了韩国的安全。演习科目:作战指挥、反炮兵雷达侦察、野外作战、航空侦察、陆空协同、远程精确打击、炮火突击与压制、近距离空中支援和反火力作战等。   该演习始于1994年。是依据“5027”作战计划进行的年度例行性演习。 “马拉巴”演习   演习性质:印度、美国联合海上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92年,不定期举行。演习地区为印度洋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印度西部舰队司令部组织指挥。印西部舰队所属导弹驱逐舰及护卫舰,美国驻太平洋第7舰队所属舰只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通过演练相互熟悉对方的海上作战程序,提高双方的海上快速反应能力和技术战术水平。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紧急出动、舰舰对抗、编队航行、海上补给、海上通信、舰机协同、反潜作战、舰载直升机作战、海上救援、通信管制以及电子战等。 “对抗o投掷”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新加坡空军对抗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在新加坡空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协调,美第7航空队和新加坡皇家空军联合组织实施。美空军第7航空队和第13航空队的部分战术战斗机联队和空运联队,新加坡皇家空军部队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美新两国的军事合作关系,检验和提高美新两国空军部队联合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空中机动、空中拦截、攻防转换、近距离空中支援、应急出动、空中加油、空中对抗、模拟对地攻击以及电子战等。 “卡拉特”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分别与东南亚国家举行的海上合作与战备训练系列军事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1次,美军分别与每个东南亚参演国进行10天左右的演习,总共历时数月。分别与菲律宾、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新加坡在当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太平洋总部与参演东南亚国家海军部队司令部主持,第7舰队具体组织实施。参演单位包括美海军第7舰队、第9驱逐中队、西太平洋所属后勤大队,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海军。参演兵力时有变化,最多时近万人,最少时仅数百人。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美军与东南亚国家军队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包括作战计划的制定、指挥与控制等,提高在防空、反潜等方面的协同作战能力,通过军事与民事合作维持美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实现其战略目标。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预警、扫布雷、海上侦察与反侦察、反潜作战、水面作战、海上搜救与救援、海上巡逻、舰队防空、舰队编队航行、实弹射击、两栖登陆与抗登陆、实弹射击、特种作战、城市作战、反海盗、反空袭、后勤支援、通信管制、电子战、战场救护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   该演习始于1995年,是美军同东南亚国家联合举行的年度系列演习。初期的演习侧重于理论教学、技术战术讲解等,后逐渐增加有关作战方面的演习科目。& “柚木o活塞”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菲律宾空军防御作战指挥所带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2—3周。演习地点为菲律宾克拉克、贝尼特等空军基地。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协调,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与菲空军司令部联合组织实施。美驻日、驻韩空军部队和菲空军部队均派兵参演,总人数400.600人。   演习目的:旨在通过演习提高美菲空军的技术战术水平及两国空军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练空中遮断、空中对抗、空运、空投、空降、空中目标搜索与定位、空中加油、空中支援、战斗队形变换等科目。   该演习始于1999年,在菲参议院于1999年5月通过《菲美访问部队协定》后开始举行。 “平衡o火炬”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泰国联合诸军兵种特种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在泰国南部地区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协调,太平洋特种作战司令部与泰军特种部队司令部联合指挥。美驻太平洋地区特种作战司令部及所属部队、泰方特种部队司令部及所属部队均派兵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泰美两国军队的相互了解,及特种作战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防空、渗透与反渗透、重要目标防卫、巡逻、警戒、丛林作战、野外生存和实弹射击等科目的演练。 “水星”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新加坡反水雷训练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例行性演习。在新加坡近海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新加坡海军参演舰艇中队组织指挥,双方各派扫雷舰和潜水部队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加强两国反水雷部队问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演习分港口活动、海上演练、演习总结三个阶段。科目主要有探雷、水雷定位、扫雷和反水雷潜水等。 “鱼叉”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新加坡海军综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在南海海域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新演习联合编队司令部组织,美军航母编队及其驻加手纳空中巡逻机大队、新加坡皇家海军数艘战舰及驳船参演。   演习目的:提高美新两国海军协同作战能力以及排除鱼雷、导弹发射能力,显示美国与其盟友的军事关系及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   演习内容:主要科目有编队航行、舰队防空、扫布雷、导弹发射、识别空中目标、防空作战、舰机协同、反潜作战、电子战以及海上通信等。 “海上合作”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俄罗斯联合搜救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演习的海上部分在乌苏里湾水域进行,岸上部分在杰桑特纳湾和克托沃湾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第7舰队与俄海军太平洋舰队联合组织。参演单位包括俄海军太平洋舰队所属海军陆战分队,各型舰船5—10艘、直升机若干架;美海军第7舰队所属海军陆战小队,各型舰船若干。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俄美双方海军陆战队在海上救助行动中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演习主要内容有舰船通信联络、海上机动、海空协同登陆、物资输送、对“受灾”地区的居民进行援助和人员疏散等。   “珊瑚海”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澳大利亚诸军种联合作战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于1985年首次举行,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在澳大利亚沿海海域进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太平洋总部协调,第7舰队司令部与澳大利亚海军参谋部具体组织实施。美陆军步兵师、海军第7舰队航母战斗大队、空军战术战斗机联队、空中警戒与控制中队,以及澳大利亚陆、海、空三军派兵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澳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能力,提高美澳联合部队在发生地区冲突时的快速反应与机动部署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练水面作战、反潜作战、空中布雷、陆空协同、防空、海峡封锁与反封锁以及电子战等科目。 “双重突击”演习   演习性质:美、澳诸军种综合性指挥所带部分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每两年举行一次,演习多在6至8月进行,每次持续两至两个半月。演习地区有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关岛、马里亚纳群岛、夏威夷群岛等。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部协调,美太平洋总部主持,美海军第7舰队具体组织实施。参演单位包括美太平洋总部及其所属各组成司令部,联合部队司令部;美、澳两国陆、海、空军,陆战队,后备队部队等,总兵力1~3万余人。参加演习的部队均按军种的职能分别编人海军、空军、陆军、陆战队部队司令部和联合特种作战部队司令部。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和完善美军应付未来地区性冲突的作战指挥体系,提高美太平洋总部各军兵种联合作战和快速反应、快速部署能力,以及提高美、澳、加三国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和两栖远征突击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通常设想亚太地区的某地区性国家,由于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及历史积怨等原因,向其邻国进行渗透,导致该地区爆发突发性冲突,直接威胁美国及其盟国的利益。美迅速与盟国组建包括海、陆、空、陆战队诸军兵种在内的联合特遣部队,紧急向冲突爆发地调派并进行武装干涉,迫使该国武装部队退回本国境内,恢复该地区的原有态势。演习科目:应急计划制定、指挥与控制、两栖登陆、导弹发射与防御、渗透与反渗透、海上拦截、实弹射击、水面与反水面战、海上对抗、扫布雷、海上补给、空战、空投、空降、反潜作战、特种作战、搜索与救援、非战争人员撤运、城市战、信息战、电子战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   该演习始于1992年,最初仅美军单独实施,1997年改为与澳大利亚联合举行。该演习吸取海湾战争中的经验教训,以海军部队为主进行,其目的是检验美军根据“地区防务战略”执行地区作战任务的能力。1999年和2001年,加拿大派兵参演,使演习逐步演变成多国参加的联合军事演习,但演习的规模逐年减小。近年来为适应现代作战特点,新加入城市战演习内容。 “北部边缘”演习一   演习性质:美国、加拿大多军种联合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在美阿拉斯加空军基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军阿拉斯加司令部组织实施。美陆军、空军、陆战队、海军和海岸警卫队、战区导弹防御部队,包括现役部队、后备役部队和国民警卫队,以及加拿大部队参演,总兵力约1万人。   演习目的:旨在演练作战技能和程序,提高三军之间的协同作战水平,使担任戒备任务的美军随时保持保卫美国本土和海外的利益的能力。   演习内容:演习主要科目有空中和地面防御、海上作战、反潜作战、实弹射击、战斗搜索和救援、战区导弹防御、空降、空中突击、近距离空中支援、直升机甲板降落训练、机场防御、港口防御、爆炸紧急应对、防生化作战以及污染消毒等。 “渴望权杖”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科威特海陆联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2~3天。在科威特吉布斯靶场与外海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中央海军司令部协调,第5舰队具体组织。美军第5舰队海军陆战队、陆战队远征小队及部分空军、陆军部队参演,总兵力人,舰只若干艘。   演习目的:旨在促进参演国军队在地面和海上作战中的协同与合作。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两栖登陆、侦察与监视、实弹射击、反击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舰机协同、空投、特种作战以及伞降等科目的演练。   “杜松眼镜蛇”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以色列导弹防空联合特遣部队演习。   演习时问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多在年初举行。在以色列境内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联会组织协调,美欧洲总部主持,驻欧美陆军司令部具体实施。美“眼镜蛇联合特遣部队”及驻欧美国陆军和以色列爱国者导弹旅派部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通过模拟联合导弹防御环境,探讨美以在导弹防御领域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战区弹道导弹威胁的防御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空中导弹拦截、导弹发射阵地建设、导弹发射准备、重要目标保护、雷达预警等。 “无限月光”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约旦海上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演习地区为约旦附近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海军中央司令部协调,第5舰队与约旦海军具体组织实施。约旦机械化旅、巴丹两栖戒备大队、陆战队远征小队、爆炸物处理部队、特别战斗和直升机分遣队等,及美第5舰队派部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加强美与约旦协同作战和战备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陆地和水下爆破、反潜、反水雷、水下爆破物搜索与处置等。    2、多边联合军事演习 “协作挑战”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亚太地区盟国系列军事演习。   演习时问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分别在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等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美军太平洋总司令部组织实施。美国与其亚太地区盟国如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分别展开分演习。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亚太地区安全保障构想”和参演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部署联合部队和实施联合作战的能力,提高“应付地区安全危机”的能力,为将来美盟军队联合干预亚太事务做准备。   演习内容:演习主要科目包括维和、打击海盗、人道主义救援、非战斗人员撤运、特种作战、海上作战、防空作战、反潜战、两栖作战、海上补给以及电子战等。 “太平洋”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太平洋盟国诸军种综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该演习始于1973年,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每次两个多月。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进行,现已停止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该演习是在统一作战方案指导下,由美国及其亚太地区主要盟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举行的一系列例行性演习组成的。演习由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美太平洋总部具体组织实施。美太平洋舰队、阿拉斯加空军、太平洋陆、空军和海岸警卫队,分别与加拿大、日本、韩国、菲律宾、泰国、澳大利亚等国武装部队举行联合演习,总参演人数15~20万人,其中美军近10万,参演各型舰只300~400艘,各型战机千余架。演习旨在加强美军与亚太盟友的军事关系,提高协同安全防御的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海上协同作战、水面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作战、反潜作战、战略机动、特种作战、近距离空中支援、空中预警、空中加油、异型机作战、远程奔袭、陆空协同作战等科目的训练。  “秋季熔炉”演习   演习性质:北约陆海空军联合军事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两个月左右,多在秋、冬季举行。陆上演习区域为挪威至土耳其东部边界间地区,海上演习在北大西洋、地中海水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部协调,各分战区盟军司令部具体组织实施。北约各成员国均派兵参演,总兵力近20万人,飞机2000余架,军车1万余辆,各型舰艇300~500艘。   演习目的:演习旨在全面加强盟军间的协同行动,显示欧洲盟军司令部指挥的常规部队在各自任务范围内给北约成员国提供威慑防御的能力。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通常设想北约军队遭受华沙条约组织军队的大规模进攻,北约盟军司令部立即指示各战区前沿部队坚守防御,同时紧急从美国等成员国调动战略预备队前往增援,逐步稳定防御态势,并转入反攻,最终迫使入侵部队放弃进攻,恢复原有态势。演习科目:海空协同、陆上防御、海上封锁、通信、战略机动、远距离空中支援等。   该演习始于1969年,代号为“秋季”,每隔2—3年举行一次;从1975年起改称“秋季熔炉”,每年举行一次,为期2~3个月,是北约规模最大的联合演习。演习通常由25~30个相互联系的分区演习组成,并各有代号,如北欧战区的“北方婚礼”演习,中欧战区的“回师德国”、“冷火”和“加饰帽”演习,南欧战区的“显示决心”演习等,总参演人数最多可达30万。冷战期间每年秋冬季在欧洲北、中、南部及大西洋或地中海海域举行。冷战结束后,该联合演习的次数逐步减少,规模也已缩小。& “浮标”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盟国海上航运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区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司令部协调,美海军第7舰队具体组织实施,第7舰队及其他参演国家航运组织和海事机构等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太平洋海军部队及盟国的航运组织的控制与管理水平,提高海上航运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海上通信联络、海上航运、海上交通线保护、海上封锁、舰队航行及编队队形变换等。& “海洋旅行”演习   演习性质:北约海上运输保障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在大西洋海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北约联合部队司令部组织实施。美国、英国、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荷兰、葡萄牙等北约成员国海军均派舰机参演,出动各型舰只150—200艘、各型飞机200余架。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北约海军舰队在战时或国际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保障海上运输的能力,以确保美国至欧洲海上补给线的安全畅通。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编队队形变换、海上防御、反潜作战、舰队防空、海上护航、空中拦截、空中加油、舰机协同以及电子战等科目的演练。    “英勇前驱”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联合海上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季度例行性演习,通常每个季度举行一次,为期约一周。演习地区包括韩国浦项、日本冲绳海域以及澳大利亚昆士兰岛附近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海军司令部协调,第7舰队司令部主持,第7舰队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具体组织实施。美海军第7舰队所属两栖作战部队、水面舰艇及陆战队远征部队,及韩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舰机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驻太平洋海军的在紧急情况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水平,促进美与盟军的交流与作战协同性。   演习内容:演习主要科目有两栖作战、阵位训练、编队航行、空中预警、防空作战、反潜作战、舰机协同、空中火力支援、海上防御作战、通信以及电子战等。 “对抗o雷”演习   演习性质:美、日、英、澳、韩等多国综合防空实兵联合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7—9次,每次两周左右。演习最初在菲律宾克拉克靶场举行,后因美由菲军事基地撤出,转移至美阿拉斯加埃尔森、埃尔门多夫等空军基地及周边空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总部协调,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主持,其参演航空队具体组织实施。太平洋空军所属航空兵和阿拉斯加的空军、陆战队部队、海军部队舰队,日本航空总队所属基地防空部队、航空支援集团运输部队,英、澳、加、新、韩、泰、菲等国派少量战斗机和运输机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检验美太平洋空军部队远征部队在未来战争中和敌对环境下的快速反应和战术运用能力,提高同其他军种以及盟国空军的联合作战水平,增强应付在“非传统冲突”中空中协同作战的能力。   演习内容:立案背景:为使演习更加“真实”,体现不同国家的不同威胁,同时使参演部队熟悉敌方更多类型的飞机,演习组织者专门组建了专职的“敌方”部队,其飞机数量和机型种类均真实模拟假想敌。演习中参演部队通常分成以美日空军为主的防御部队(蓝方)和以韩国、新加坡、泰国、印度及北约部队的进攻部队(红方),进行与空中作战有关的各项科目的对抗训练。演习科目:在近似实战环境下进行大机群空战、异型机空战、空对地攻击、空中侦察、空中封锁、搜索与救援、防空、夜间空中遮断、近距离空中支援、海上作战、空中加油、编队超低空飞行、空投、物资空运、指挥与控制、野战跑道起降、电子战、地面待机以及战场医疗救护等演练。每次演习侧重点各有不同。 “对抗o虎”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泰国、新加坡、菲律宾联合空战指挥所带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年初举行,每次l0—15天。指挥所演习部分在新加坡举行,实兵演习部分在泰国呵叻空军基地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泰国皇家空军司令部联合主持。主要参演单位为美空军部队和陆战队;泰空军作战司令部、飞行师及新加坡、菲律宾部分部队,总兵力可达人。主要机种有F—5、F—15、F—16战斗机、C—130运输机、C—135空中加油机、E—3B预警机和直升机、电子战飞机等,共出动100~200架次。   演习目的:演习以联合空战训练为主,旨在检验和提高参演国空军的联合作战和快速部署能力,进一步强化美与东南亚各国的军事合作。   演习内容:演习通常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指挥所演习部分,主要是熟悉演习想定、演练作战程序等。第二阶段为实兵演习,主要科目包括战机紧急起降、异型机作战、对陆上固定目标攻击、编队飞行、两栖登陆、扫布雷、舰艇对抗、对海攻击、空战、防空、近距离空中支援、空中拦截、空中加油、特种作战、实弹射击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   该演习始于1994年。原只有美太平洋空军、泰国皇家空军参演,1995年开始,新加坡、菲律宾空军亦派飞机参演。是美国在东南亚地区举行的规模最大的空军演习。 “对抗o西”演习   演习性质:美军和东盟国家联合空防空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不定期举行,每次进行7~10天。演习地区为印尼境内。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主持,美空军第13航空队和印尼空军共同组织实施。美空军第13航空队、夏威夷空军国民警卫队和印尼空军部队等参演。   演习目的:旨在加强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军事合作关系,检验和提高美军应急快速部署能力和与东盟国家空军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演习主要科目有异型机空战、实弹射击、电子对抗、防空作战、空中拦截、空中格斗、空中加油、空投、空运、空中指挥、空中支援、陆空协调等。   “对抗o西”演习是太平洋美军与东南亚国家联合举行的空军演习,自1989年以来,已先后同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空军举行过联合演练,其中和印度尼西亚空军的联合演练最为频繁,每年约为2~3次。    “百人队长盾牌”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与盟国野外机动实兵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例行性演习,现已不再举行。在德国巴登o符滕堡和巴伐利亚地区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国与盟国陆军部队司令部组织,所属部队参演,总兵力约6~8万人。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参演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   演习内容:主要演习科目有实兵对抗、指挥与控制、火力防空、部队机动、丛林作战、野外生存、重点目标防御以及攻防体制转换等。    “微风”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保加利亚等多国海上联合维和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5~10天。在黑海西南部海域举行。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国与乌克兰海军联合指挥。美国和保加利亚、土耳其、希腊、罗马尼亚、乌克兰等6国海军参演,后俄罗斯及北约其他成员国也派兵参演。总兵力人,各型舰只30余艘,各型飞机若干架。   演习目的:旨在提高参演国海军部队在应对地区性危机时的快速反应和协同能力,促进参演各国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阵位训练、编队队形变换、扫布雷、人道救援、海上航运、保护重要海上交通线、海上攻防、反潜作战、舰机协同以及海上搜索与救难等科目的演练。   该演习始于1997年8月。是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北约东扩战略的措施之一。    “尤尼塔斯”演习   演习性质:美洲联合海上军事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为年度例行性演习,每年举行一次,每次4~6个月。演习地区为南大西洋、太平洋、加勒比海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协调,大西洋总部主持,南方总部海军司令部与参演美洲国家海军司令部联合组织。美国及哥伦比亚、智利、巴西、阿根廷等美洲国家的海军部队,参演,有时还邀请部分欧洲国家海军部队,总兵力一般为数千人。   演习目的:旨在通过多国联合海上作战演习,提高美国与南美海军的合作水平及互通性,实现美在南美的“参与战略”,并提高南美国家部队的战备水平和应付地区性冲突的能力。   演习内容:该演习一般是美海军舰艇编队沿南美海岸逆时针或顺时针方向巡航1周,沿途和1个或多个南美洲国家的海军组成特混舰队,共同进行各种海上战术训练。演习科目包括海上舰队队形变换、海上作战、反潜作战、舰机协同、海上巡逻、空中拦截、扫布雷、实弹射击、港口防御、特种作战、登陆与抗登陆以及电子战等。   该演习始于1960年。原为美海军及陆战队与南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国家联合军事演习,近年来,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参加演习,成为美洲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事演习。“尤尼塔斯”意为“团结”,美军在该地区举行演习的根本原因是支持美国对南美地区的参与政策。    “袋鼠”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诸军种协同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例行性演习,每两年举行一次。演习地区为澳大利亚北部及附近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指导,太平洋总部协调,太平洋海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和澳大利亚国防部共同组织实施。美太平洋总部及所属海、空军司令部,美驻韩、驻日部分海军、空军及海军陆战队;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陆、海、空三军均派兵参演。演习总兵力约2万人,各型舰船30余艘、飞机100余架。   演习目的:旨在促进参演国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提高参演国部队间作战程序、计划与武器装备的互通性,检验参演各国军队的应急指挥、部署与作战能力,及与盟国军队协同作战水平。   演习内容:主要进行兵力部署与展开、部队机动、登陆与抗登陆、反潜作战、舰机协同、扫布雷、舰队防空、空中拦截、空中对抗、近距离空中支援、海上目标搜索定位特种作战、地面攻防、海岸巡逻以及电子战等科目的演练。   该演习始于1974年,初期仅为海军单军种演习,主要演练部队两栖作战能力,80年代后发展为诸军兵种联合演习。    “漆黑”演习   演习性质: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海上联合防空作战演习。   演习时间与地区:例行性演习,每3年举行一次。演习地区为澳大利亚外海海域。   组织与参演单位: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和澳大利亚国防军司令部共同协调,太平洋美军总部组织,美海军第7舰队和澳海军司令部具体实施。美驻太平洋地区空军部队、海军第7舰队,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空军部队参演,总兵力约为2万人。   演习目的:旨在演练美、澳、新三国空军部队的应急防御作战能力,提高三国部队的空防和协同水平。   演习内容:主要科目有网栖作战、抢滩登陆、反播作战、舰机协l司、扫布雷、港口作业、低空突防、空中格斗、空中遮断、空中拦截、空中加油以及特种作战等.   该演习始于1983年5月,1990年新加坡派兵参加,后逐渐加进战略机动演习内容。
系统分类:&&&个人分类:&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09:18
你可以使用这个链接引用该篇文章
http://warthinker./blog/a/E024A6C3F2F76.html&
访问统计:302512
文章个数:120
评论个数:17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人为什么喜欢jfk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