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M47巴顿的12.7穿甲能力力如此强悍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军事频道-军事频道
[精彩网评]20世纪十大坦克竞风流
央视国际 日 17:11
  作者:军中绿花 1&& 时间: 23:11:58
&'游民'初显神威   战争是武器的催化剂。一战期间,为了打破阵地战僵局,一些国家开始研究既能攻又能守的武器。1915年,英国第一个制造出了具有这种性能的样车,命名为'小游民'。经过改进,1916年初英国又制造出另一辆样车,称为'大游民' 。由于'大游民'的各种性能满足了军方的要求,英国决定批量生产这种战车。为保密起见,英国将这种新发明的武器对外称为'TANK',意为'水柜'。'水柜'分为'雌'、'雄'两种,'雌'性的装5挺机枪,'雄'性的装4挺机枪和两门口径57毫米的火炮。   日早晨,索姆河畔大雾弥漫。突然,几十个庞然大物从英法联军阵地上冒了出来,'轰轰隆隆'地向德军阵地开进。德军士兵急忙向这些家伙开火,但却无法阻止们向前运动。这些庞然大物在德军阵地上横冲直撞,压垮了铁丝网,捣毁了机枪发射点,还用自身的枪炮向德军猛烈射击。德军士兵见这些 '怪物''刀枪不入',惊恐万状,四处逃窜。英法士兵一举突破德军防线,很快就占领了一块纵横5千米的阵地,其人员伤亡只有过去占领同样大小的阵地所伤亡人数的1/20。坦克初出茅庐就大显神威。 59式尽展英姿   59式坦克是中国1959年开始生产并装备部队的一种中型坦克,也是中国第一种国产坦克。它的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坦克的历史。1959年国庆节,首批59 式坦克参加了建国10周年大阅兵,首次亮相即成为中外关注的焦点。由于外形防弹性能好、火力强、成本低,59式坦克一举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先进坦克行列。   不管是试验、演习,还是参加作战,59式坦克处处'身先士卒'。在20世纪 60年代的一次核爆炸试验中,59式坦克在核爆炸后迅速向爆心冲去,在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爆心投影点,实现了坦克第一次通过原子弹爆心投影点的壮举,为取得坦克在核条件下作战能力和生存能力的有关数据作出了贡献。 T-34独领风骚   到二战时,坦克在各国军队中已'遍地开花',不过苏联的T-34坦克可说是 '一枝独'。因为它无论在武器上,还是在装甲上,都是当时最先进的。   T-34坦克的攻击力强。战争初期它采用的是76.2毫米的火炮,1943年秋改装后拥有了85毫米口径的火炮。T-34坦克的外形设计十分合理,要害部位的装甲厚度都有适度的增加,整体抗弹能力大大提高。T-34坦克的'体重'最轻,其战斗全重仅为32吨,是当时主要参战坦克中最轻的一种。T-34坦克的速度快,最大速度达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00千米,远远高于德军的'黑豹'坦克的相应数据46千米/小时和177千米。此外,T-34坦克还采用了独立悬挂、焊接车体和铸造炮塔等新技术,堪称20世纪40年代性能最优越的坦克之一。战争结束后,苏联坦克部队及东欧的坦克部队都装备了这种坦克,因而T-34成为'世界上装备数量最多的坦克'。 '挑战者'钢筋铁骨   '挑战者'坦克是英国军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列装的一种主战坦克。现已发展了两种型号。'挑战者'Ⅰ型于1984年开始装备英国驻联邦德国的陆军。' 挑战者'Ⅱ型是在'挑战者'Ⅰ型的基础上研制的,其火力、防护力和机动性都有所增强和提高。   '挑战者'坦克采用了名为'乔马姆'的装甲。这种装甲是由3层组成的,外层是装甲钢,中间为蜂窝结构的数层陶瓷材料,里层为铝合金,其防护能力是全钢装甲的3倍。英国人曾自豪地讲,用这种装甲装备起来的'挑战者'坦克可对付世界上各种反坦克武器。这种装甲不仅能防穿甲弹,也可防碎甲弹和破甲弹。在海湾战争的4天地面作战中,176辆'挑战者'Ⅰ型坦克摧毁了伊拉克3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自身却无一损失。海湾战争后,英国又研制出来'挑战者'Ⅱ型坦克。新坦克使用了隐形技术,生存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M60火眼金晴   二战后,美国大量裁军,其坦克数量只有苏军的1/10。为弥补数量的不足,美国着力提高坦克的质量,发展新型坦克,于是出现了M60系列坦克:M60A1、M6 0A2和M60A3。   M60A1型坦克是世界各国主战坦克中第一个在火控系统中装备机电模拟式电子计算机的坦克。因为有了弹道计算机、光学测距仪和红外夜视仪等的帮助,该型坦克对运动目标的射击精度有了成倍的提高。M60A2型坦克安装了无线电微波制导的导弹,能有效地打击3千米以外的目标,威力更强。M60A3型坦克则装上了新型的激光测距仪、夜视仪和电子弹道计算机,使火炮在两千米距离上对静止目标的首发命中率达到了90%,其热成像瞄准装置能穿透烟幕和地面伪装来识别和瞄准目标,具有全天候作战能力。该型坦克在美军入侵巴拿马和参加海湾战争的作战中都有'上乘'表演。 '艾布拉姆斯'傲视群芳   '艾布拉姆斯'型坦克是美国从1971年开始研制的。为纪念二战时美国著名的坦克部队指挥官克莱顿?W?艾布拉姆斯将军,美国将新研制的这种坦克取名为 '艾布拉姆斯',现有M1、M1A1、M1A2和M1A2SEP四种型号。   M1A1坦克具有4大特色:破甲厚度大:可击穿两千米距离的650毫米装甲。海湾战争中,一辆距伊军坦克数千米的该型坦克发射炮弹,炮弹穿过1.5米厚的沙墙,从伊军坦克的前甲板射入,又从发动机室穿出。命中率高:这种坦克以48千米/小时速度运动时,可首发命中2~3.65千米距离上的目标。'看'得远:它可透过烟幕、大火等伪装探测到2.6千米以外的目标,可识别1.5千米内的目标。可靠性高:海湾战争中,该型坦克两天内完成了300千米的行军而没有出现故障。由于在海湾战争中表现出色,该型坦克被誉为'沙漠雄狮',曾被美军列为陆军的'五大金刚'之首。M1A2型坦克是'艾布拉姆斯'型坦克系列中最新的一种。它安装了自身定位和导航装置及综合信息通信设备;其独立热像仪可使乘员在能见度不良的情况下迅速捕捉目标,使坦克与敌作战的能力大大提高。M1A2的攻击能力特别强,在两千米距离上发射贫铀穿甲弹能击穿700毫米厚的装甲;它发射的炮弹射得特别远,最大有效射程可达10千米。美国正不断改进该型坦克的各主要系统,使之向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本世纪初,该型坦克可能还要装上140毫米的大口径滑膛炮和自动装弹机,乘员减为3人。这将使该型坦克能继续保持世界上最出色坦克的地位。 '梅卡瓦'雄踞中东   '梅卡瓦'坦克是以色列军队的主战坦克。在1982年6月以色列侵略黎巴嫩的战争中,这种新式坦克首次使用就表现不凡。在一次不足10分钟的交战中,以军的'梅卡瓦'坦克就毁伤对方坦克19辆,自己却只有几辆受伤。'梅卡瓦'坦克一举成为中东地区最优秀的坦克。   '梅卡瓦'是世界上惟一一种坦克和步战车结合为一体的坦克。它可搭载8名步兵,使步兵和坦克可直接在一起作战。坦克后面的载员舱也可作为载弹仓使用。'梅卡瓦'坦克不但强大的火力,也有着强大的防护力,是世界上第一种身披反应式装甲的坦克。至今,'梅卡瓦'坦克已繁衍出第4代―――'梅卡瓦'M K4型坦克。 '豹'Ⅱ怒吼出世   '豹'Ⅱ是冷战时期联邦德国研制的坦克杰作。1979年底,联邦德国将该型坦克装备部队,从而对华约部队构成了极大的威慑。   '豹'Ⅱ配有一门口径120毫米的主炮,是西方国家列装的坦克中第一个装备这么大口径火炮的坦克。这种火炮发射的炮弹可在两千米距离上击穿当时先进的苏制T-72坦克。由于装有自动输入式弹道计算机控制的火控装置、激光测距仪和火炮稳定器,无论白天或黑夜,行进间还是停止间,对固定目标还是对静止目标,该坦克从发现目标到射出首发炮弹只需几秒钟。'豹'Ⅱ坦克配有尾翼稳定的钨芯脱壳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的破甲弹,具有强大的火力攻击能力。其脱壳穿甲弹的有效射程在两千米以上,可击穿2.2千米距离上倾角为65度的120毫米厚的装甲板。 T-72娇小玲珑   T-72是原苏联生产的又一优秀坦克品种。该坦克乘员仅有3人,战斗全重41 吨,车体长6.41米,车体宽3.46米,车高2.19米,是重量最轻、体积最小、身材最矮的装有炮塔的第3代主战坦克。   T-72坦克体积小、身材矮,战时目标小,但火炮口径大,命中率高,火力强大。T-72装有一门口径为125毫米的滑膛炮,全长7米,是身管最长的现役坦克炮,配有脱壳穿甲弹、杀伤榴弹和空心装药破甲弹等弹种。其发射的穿甲弹初速能达到1.8千米/秒,可将两千米处厚240毫米的钢板击穿;如发射破甲弹可将500 毫米厚的钢板击穿,因而该坦克一时成为西方坦克的天敌。因为重量轻、功率大、越野能力强,T-72又具有良好的机动性,所以在阿富汗战争、黎巴嫩战争和海湾战争等战争中,它都有不俗的表现。 '勒克莱尔'怀有内秀   '勒克莱尔'坦克是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军事专家们称它是'世界上最好的坦克'、'第3个千年的坦克'。   '勒克莱尔'之所以获此声誉,在于它占了好几个'首次'。它是西方国家坦克中首次实现了3名乘员的坦克。乘员们用上了首次装备的战场自动化管理系统,利用它不间断地掌握场情况和控制坦克。'勒克莱尔'还是西方国家中首次装有全自动装弹机构的坦克,其炮弹的发射速度达到了每分钟12发,静止时能对两千米外的目标、运动时能对1.5千米外的目标射击,首发命中概率在80%以上。因此'勒克莱尔'坦克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种不论在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在行进间进行射击的坦克。 (国防报 日 第4版)
 从技术角度看20世纪坦克的发展 从火力、机动性和生存能力几方面来看,坦克的综合水平高于其它装甲战斗车辆。然而坦克的优良性能是对其整体而言的,并不是说它的所有性能都优于其它装甲战斗车辆。   坦克的防御能力的确是装甲战斗车辆中最强的,但它并非金刚不败之躯,而且其火力赶不上自行炮,机动能力比不上侦察车辆,于是,便出现了'坦克时代结束了'、'××兵器优于坦克'等这些不协调的声音。   可是坦克在防御能力、综合火力、机动性方面的良好平衡,以及各要素都具有较高的水平,这些特征在目前众多的陆战兵器中并不多见。可以说,正是因为坦克的这些特征,再加上其技术上的不断进步,才确保了坦克今天的地位,成为迄今为止最主要的陆战兵器。   在此,对20世纪坦克技术的发展作一简单的回顾。   构造和配置   在坦克的构造和配置上,确立今天这种基本形态的是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开发的'雷诺'FT坦克。从车体的前方往后依次为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战斗舱的上方装载回转式炮塔,在炮塔上装备火炮,这种设计思想就是现在也基本没有变化。   以菱形坦克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坦克,虽然适合打沟壕战,但车体十分庞大,非常有损于其实用性,而且机动能力也不够。   '雷诺'FT坦克则小型轻快,虽然在跨越沟壕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但转向灵活、能够协同步兵作战,特别是其回转式炮塔,在火力的发挥上远远优于菱形坦克。虽然在当时这种结构并没获得太高的评价,但回转式炮塔同前面提到的车面布置,为后来坦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坦克,基本上是在这种配置上发展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雷诺'FT坦克是坦克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为坦克确立了基本形态,避免了坦克在研制过程中走弯路,为坦克的顺利发展开辟了道路。   然而,随着坦克火炮口径的不断加大,车体、炮塔装甲的增厚,坦克重量的平衡被打破了,因此出现了前置发动机的构想。由于敌方威胁主要来自车体前方,所以前置发动机的坦克提高了对车辆乘员的防护能力;但对坦克本身的生存能力产生了影响。因此对这种布置形式的评价,依据把车辆和乘员哪一个作为防护的重点,结果不同。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采用了发动机前置的布置方式,很明显,在车辆与乘员的生存能力之间,以色列人更重视乘员的生存能力。   笔者认为,在更为有效的防御技术出现之前,发动机前置恐怕是提高乘员生存能力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   火炮   作为坦克主要武器的火包,除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口径不断增大外,整个20世纪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这并不是因为技术人员的懒惰,而是由于近代火包的威力和精度都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新型弹药的不断推出,使火炮的威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增大火炮的口径,固然可以提高火炮的威力,但一味地增大口径,就会增加坦克的重量和尺寸,从而导致车辆的大型化和重型化。为了防止出现这种结果,滑膛炮和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便应运而生。   线膛炮发射普通弹丸时,为了使弹丸平稳飞行而使它旋转,而滑膛炮和尾翼稳定弹丸则将炮弹旋转所需的那部分能量用于提高弹丸的初速,飞行稳定性则通过尾翼来保证。因此,与相同口径的线膛炮相比,   滑膛炮和尾翼稳定弹丸具有更高的初速,在不增大火炮口径的情况下,提高了弹丸的穿甲能力。最早装备滑膛炮的坦克是前苏联的T-62,其55倍口径的115毫米滑膛炮,使用尾翼稳定空芯装药破甲弹时,最大破甲厚度可达450毫米,充分显示了其良好的装甲穿透能力。因此,西方也下决心采用,从此滑膛炮成为坦克炮的主流。   最早采用弹炮(导弹与炮弹)两用火炮做主要武器的坦克是60年代后期问世的美国M60A2坦克,但由于存在发射后的制导、操作困难、携弹量不足等问题,仅少量装备。   但最近,为了提高火炮远距离射击的命中精度,俄罗斯T-80U(M)等坦克采用了能用主炮发射的炮射导弹,使坦克能弹炮并用。这样,炮弹的不足得到了弥补,但发射后的制导、操作困难等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这一难点将来也许能够攻克,21世纪的坦克也许能用主炮发射自动寻找目标的导弹。   火控系统   坦克火控系统是控制坦克武器(主要是火炮)瞄准和发射的系统,用以缩短射击反应时间,提高首发命中率。按瞄准控制方式分类,现代坦克火控系统可分为扰动式、非扰动式和指挥仪式3类。火控系统从问世到现在,大体上可以分为4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装备的第一代坦克火控系统只配有简单的光学瞄准镜。这种光学瞄准镜用视距法测距,即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已知,那么就可通过它在瞄准镜视场中所占的分划数估算出或直接读出目标的距离。这种火控系统在900米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由于用视距法测距,当距离超过900米时坦克的命中率会显著下降,因此50年代装备的第二代坦克火控系统在原光学瞄准镜的基础上增配了体视式或合像式测距机和以凸轮等为函数部件的机械式弹道计算机,性能比第一代有了明显提高,在1300米距离内射击标准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   最早装备体视式测距机的坦克是德国的'美洲豹'F型坦克,但该坦克没有投产。体视式测距机的实际应用是在美国的M47坦克上,该坦克原打算用于朝鲜战场,但到M47坦克出厂时,朝鲜战争已告结束。此后,西方各国开发的主战坦克也相继采用了第二代火控系统。   60年代初期装备的第三代坦克火控系统由光学瞄准镜、光学测距机和机电模拟式弹道计算机组成,并开始配用了一些弹道修正传感器。这种火控系统在1400米的距离内原地对固定目标的首发命中率为50%。美国在M60A1坦克上率先使用了这种火控系统。   上述3代坦克火控系统的缺点是不能预测运动目标的射击提前角,因此不能射击运动目标;而且由于没有一种比较理想的测距仪器,命中率比较低。随着激光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出现了激光测距机。1965年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开始与比利时航空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共同带激光测距机的第四代综合坦克火控系统。1969年,带激光测距机的综合火控系统首次装备在M60A2坦克上,使坦克能在短停时射击固定或运动目标。此后英国'奇伏坦'坦克的火控系统也采用了激光测距机。   进入70年代后,世界各国都相当重视坦克火控系统的现代化。90年代出现的主战坦克,其火控系统不仅采用了数字式弹道计算机、敌我识别系统、目标自动瞄准和跟踪系统,而且还采用了战场战斗管理系统等。这样,敌方的状况、射击的数据、我方的情报等,不仅是一辆坦克内的所有乘员,而且同一部队的坦克之间都能共享。因此,不光是一辆坦克,而且整个部队的情报能力都有一个划时代的飞跃。这些火控系统已具备了第五代的特征。   为了提高坦克的夜间作战能力,70年代以前的坦克通常采用主动红外装置。这种装置隐蔽性差,易被敌方发现,从而使自己成为攻击的目标。70年代以后的坦克普遍采用了微光夜视仪和微光电视等。1979年出现的'豹'2坦克首次装载了热像仪。因此,坦克在黑暗中、在雾中也能发现并攻击敌人,其效果在1991年2月的海湾战争地面战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在这场战争中,装有热像仪的多国部队坦克,使得没有这种装置的伊拉克坦克几乎无法靠近。自此之后,这些夜视装置便成了坦克的必备品。   防御能力   通常在表示坦克性能时都用火力、机动性和防御能力这种顺序来表达,但防御能力是提高坦克生存能力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当然,对坦克的生存威胁最大的是敌人的反坦克炮弹,所以应将防御敌炮弹的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来考虑。因此从过去到现在,为了抵御敌人的炮弹(后来是导弹),对装甲的强化倾注了极大的努力。   在提高防护能力方面,最初采用的是增加装甲厚度的方法。但随着火力,即炮弹威力的增大,受重量和尺寸限制的车体、炮塔,仅靠增加装甲的厚度已无法满足防御的需要。为此先后出现了间隙装甲、复合装甲等不同模式的装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的坦克就采用过间隙装甲。复合装甲是将数种不同材料夹在钢装甲之间组合而成的装甲,它能将炮弹的能量分散、吸收,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乔巴姆'装甲。这种以英国陆军军用车辆和工程研究院所在地而命名的装甲,首次使用在为伊朗研制的'海豹'坦克上。此后在前苏联坦克和其后的第三代坦克上,几乎都在主要部位安装了复合装甲。   80年代以后,前苏联、以色列等采用了爆炸式反应装甲,从此,坦克的防护逐渐由被动变为主动。   另外,由于反坦克武器的发展,对反坦克武器的防御也变得极为重要。目前,激光告警接收机等各种软杀伤和硬杀伤的对抗和主动防御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   动力装置   坦克的机动能力,无疑是所有装甲车辆中要求最高的,它不仅要求坦克的速度要快,而且还要求坦克要有良好的越野机动能力。然而,要提高坦克的机动性,又是所有陆上交通工具中最难的。为什么呢?因为沉重的装甲和大口径火炮,使坦克成了重量体积比最大的车辆;另一方面坦克不得不采用沉重、传动效率低的履带推进方式,传动效率差。因此作为坦克动力之源的发动机,不仅要求输出功率尽可能高,而且还受到车内非常有限的空间的限制。   从世界上第一辆坦克的诞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绝大多数坦克都是采用汽化器式汽油机。汽油机虽然有较小的体积、较低的比重量和生产成本以及较好的启动性能,但燃油消耗高和容易着火的致命缺点阻碍了它在坦克上的应用。   而柴油发动机燃料不易着火、效率高、燃料消耗少,对提高坦克的机动性相当有利。因此,有必要用柴油发动机取代汽油机。   最先开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是日本。由于日本几乎没有燃料自给能力,对燃料消耗少的柴油发动机的开发相当热心,并成功地应用在1934年出现的八九式乙型中型坦克上。其他国家坦克柴油发动机的实际应用则相对较晚,二战中除前苏联的T-34和法国的FCM36坦克之外,大多数坦克都使用从汽车发动机或航空发动机改造而来的汽油机。也就是说,在战时的忙乱之际,就连先进的工业国家都没有余力去专为坦克开发新型柴油机。但是,柴油机作为坦克用发动机的优点相当明显,大战结束后,各国都进行了开发。   50年代末,新装备坦克都采用了柴油机,实现了坦克发动机的柴油机化。至80年代初M1坦克以前,柴油发动机是坦克装备的唯一动力。   为了进一步提高柴油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涡轮增压技术自50年代开始进入坦克动力行列,60年代已较普遍,70年代的发动机除苏联的B-46采用机械增压外,几乎全部采用了涡轮增压技术。   涡轮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大,而且结构紧凑,的确很有前途。但是其莫大的燃料消耗成了后勤的极大负担,因此尽管80年代初已在美国的M1和前苏联的T-80坦克上使用,但在各国现装备的坦克中,装载柴油发动机的还是占绝大多数。   随着坦克重量的增加和对坦克单位功率要求的增长,现在普遍认为柴油发动机已经达到了输出功率的极限,必须寻找新的坦克动力源。&&
(编辑:曹劲来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顿将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