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兵力分布时期每次会战国军的兵力都多于日军,为什么最后还是败了

帖子主题:我也说一下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
共&25371&个阅读者&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我也说一下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
文章提交者:雪地飞鹰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共军为什么不和进行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没有进行过大的会战,1因为同样是日军进攻,我方防御的反扫荡(主要讨论那些 比较大的反扫荡战斗)的兵力达到六七万就很不错了,很多时候八路军的兵力还是少于日军的2即使是这样的战斗,八路军也不会把所有的兵力集中于一点,与日军拼消耗,而是分散开,寻找机会歼灭敌方的小股,甚至干脆到敌战区去打击,迫使日军无法承受损失而撤军,即使直接与进攻的日军交战,共军也决不死守一点,而是夹道欢迎,让日军走一道打一道,等到了要攻击的目标,基本上也没有了攻击力,再加上后方空虚,随时有遭到共军袭击的危险,不得不主动撤军所以按照将粉的标准,共军自然也就没有进行大的会战了
延伸阅读: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也说一下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92954 工分:41251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张海祥
在第3楼的发言:共军在朝鲜战争后期基本停止了对美军的大会战,集中力量敲打韩国军队,对美作战,攻击目标多为连排,暴打韩军动辄几个军,兵精弹足。
为什么?一个是硬骨头,一个是软豆腐,啃骨头一点一点啃,吃豆腐狼吞虎咽。
自己没用还埋怨TG下手太狠,果粉真够搞笑的。共军作战思想其实是一脉相承。红军时期是游击袭扰战术,不正面打,看准时机出击,一个村一个村的打。集小块根据地为大块根据地。抗日时期也差不多,不正面打,也是一个村一个村的打,一个村一个村的控制。逐渐的消耗日伪兵力,让它出击打不着,但把它的战线一再压缩。解放战争时期初期也是,不断机动,看准弱点,一个团一个旅的吃。逐渐改变兵力对比,最后出现对比不对称,开始大兵团的吃。朝鲜战争中后期双方僵持,提出了“零敲牛皮糖”,牛皮糖虽硬,一点点敲也会敲光。战斗专打韩军或一次只打美军一个连排,一次突然打就要吃掉。这样打下来美韩军兵力不足就越来越明显,最后耗不起只能冒险主动攻,大量伤亡后攻不破,也不敢耗下去了。建国后提出了“蚕食”理论。认为只要不威胁到核心利益,美军不想主动和中国打大规模战争,那么多东海各岛采用蚕食。一次只迅速的打一个小目标,然后就停了。美军来不及干涉战斗就结束了,等反应过来想干涉,中国又停了,找不到和中国大打的理由,就这样一点点丢。在外交领域也是这样,一点点一个个把第三世界小国争取过来。越南战争也是这样,越军打法军是僵持对峙,一个个山头敲,后来在南方也是一个个村的控制。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产生质变,这就是共军的特点。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27403 工分:433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楼的发言:各方有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兵力投入;
有的部队对日作战,出动规模多为连排,但暴打友军动辄几个纵队,兵精弹足,整个二战期间确实无人能比.老蒋退居台湾,与其说是共产党打跑的,不如说是人民大众打跑的。他抛弃了人民,人民也会抛弃他。你不要说现在的社会怎么样。在当时共产党坐天下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一群果粉整天一提内战就惋惜,有什么惋惜的,活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57660 工分:396899
/ 排名:1354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共军在朝鲜战争后期基本停止了对美军的大会战,集中力量敲打韩国军队,对美作战,攻击目标多为连排,暴打韩军动辄几个军,兵精弹足。为什么?一个是硬骨头,一个是软豆腐,啃骨头一点一点啃,吃豆腐狼吞虎咽。自己没用还埋怨TG下手太狠,果粉真够搞笑的。本文内容于
21:12:44 被张海祥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楼的发言:各方有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兵力投入;
有的部队对日作战,出动规模多为连排,但暴打友军动辄几个纵队,兵精弹足,整个二战期间确实无人能比.至于你,fars1998-----新浪论坛有名的搅屎棍子,趁早滚开,别在我的帖子里胡搅蛮缠!对于你的歪理,我只是回两点:1八路军要是有充足的武器弹药,绝对不会放过动用大兵团作战的方式教训小鬼子机会的,可惜,自始至终,八路军都是缺枪少弹,自然打不起大的会战,所以才会有网友说的八路军找伪军的软柿子捏,获得弹药,瓒够弹药后再去收拾一下小鬼子的结论二,放着鬼子不打,非要到八路军的地盘上去接收实地,和八路军搞摩擦,自己的战斗力又烂的可以,八路军又怎能放弃这个机会?收拾了搞摩擦的顽军,缴获了弹药,还可以用来多打死几个鬼子,何乐而不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943768 工分:42434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以下是引用oysoys
在第1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aylwqgg
在第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楼的发言:各方有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兵力投入;
有的部队对日作战,出动规模多为连排,但暴打友军动辄几个纵队,兵精弹足,整个二战期间确实无人能比.
说的好啊,例如:中央军几万大军在皖南一举干掉友军一个军部,毙俘人家上万人。开创‘二战’期间独一无二的惊天动地的‘战例’。
说皖南事变,怎么没人敢说说黄桥事件是怎么回事???
如果换做当时是gcd在台上,可能皖南事件绝对一样会发生!!!GCD上台后,起码在大陆绝对不会出现地方割据势力出现。那个孤岛上的靠抱大腿才割据至今。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00313 工分:10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热回复背景
没有优势兵力优势火力,怎么进行会战,八路一直在日军包围之中,且缺粮少弹,八路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去会战,那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啊说到历史,共产党的还是比较客观的,国军的正面战场真没什么可写的,基本都是惨败,错误的人在指挥、让人崩溃的士气、成建制投降的军队、巨大的伤亡比,真心没什么好炫耀的,但是课本上真真实实的写了卢沟桥、台儿庄大捷、800壮士守四行、常德会战和入缅作战这几个拿得出手的战例,除此之外,也写了南京大屠杀、华北协定、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鄂湘溃败、汪精卫投诚,还有冯玉祥吉鸿昌抗日、马占山喋血江桥、张自忠之死等等,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有些人总喜欢用国军伤亡多少来表现抗日功绩的大小,这是完全错误的,国军占据地形优势,如果能够有灵活的战术、一往无前的气势,完全可以重创日军,可惜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几万人被几千人撵着跑,26万人被几万日军包了饺子,也就国军能干出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79213 工分:401235
/ 排名:1336
左箭头-小图标
246楼&总指挥肯定在前线吗?某集团军总指挥基本一直不在前线,由副总指挥,后来副总也回去了,反正没啥大仗打.只要能打胜仗,总指挥在哪儿都无所谓,哪怕总指挥天天睡觉,只要他的部队在打胜仗,就是总指挥的本事。总不能如某位最高统帅那样隔二连三地往前线跑跑,可是他的部队天天失地丢兵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24867 工分:2504
左箭头-小图标
洗脑真彻底,都.........唉本文内容于
21:48:08 被小编a26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48楼的发言:反扫荡是谁在进攻?为什么永远只反,被动被扫,从不主动去扫荡日寇?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47楼的发言:有点过了,典型的双重标准.那你告诉我,你们这帮的粉拼命吹嘘的 22次会战,有几次是主动进攻的?就像宜昌会战那样,虽然最终没有取胜,但毕竟是主动进攻了。别装看不见,八路军虽然没有能力对日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型战役的能力,但是零打碎敲,端炮楼,拔据点,小股歼灭日伪军却一直没有断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65723 工分:2693
左箭头-小图标
实在的说,小日本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无论单兵还是火力,共产党和小日本鬼子比都有差距,战争的原则就是以胜利为根本目的,共产党本身不是执政党,战争资源和老蒋没得比,苏联援助,美国援助,海外华侨援助,都是给蒋光头的国民政府再实在的说,假如共产党那时候掌握国家政权,能统一国内资源的话,抗战绝对要比光头佬的国民政府强,老毛的军事思想战略眼光,小日本的将领差远了,蒋光头更是不用提了蒋光头的22次所谓的会战,那次不是以惨淡收场,中国是因为地方大,如果同法国那样大的国土,中国人民还真的成亡国奴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33957 工分:61
左箭头-小图标
个人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个人认为首先一场能被称之为大会战的战役,其主要目的一般非在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以大量歼灭对方有生力量,消耗对方储备力量为主要目的的战役,从而使对方陷入战略被动或是被迫转入战略防守,带有鲜明战略意图的战役。而一场战役从策划、物资储备、兵力集结、战前动员、攻击序列拉开等问题。而且就共军当时条件下共军的部队机动能力、部队实力来讲,无从对日军进行战略上进行分割包围的能力,当然也就没有能力发起一场能被称之为大会战的战役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2769 工分:214601
/ 排名:4028
左箭头-小图标
有点过了,典型的双重标准.本文内容于
7:14:58 被代州虎骑编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2769 工分:214601
/ 排名:4028
左箭头-小图标
总指挥肯定在前线吗?某集团军总指挥基本一直不在前线,由副总指挥,后来副总也回去了,反正没啥大仗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39楼的发言:40年以前经常选择过哪些大队进行歼灭?
40年以后,关系好的怎么就关系不好了?是不是磨擦升级了,以军,旅为单位了?去问你们伟大的蒋委员长,中条山会战(晋南会战)时,卫立煌为什么不在前线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quuott]SngUinId5GUZRSZkRZPGbg%3d%3d[/quuo1军队达到120万(而且早有网友说明了当时八路军、新四军合起来也只有90万)就一定能打国军那样的会战?能用零打碎敲的方式达到目标,即消灭了敌人,又锻炼了队伍,何乐而不为?为什么非要去和敌人进行正面决战,以至于伤敌一千,自亡八百,多长时间无法恢复?2,共军没有国军所谓的会战,并不是没有那么大的战役(当然像凇沪会战,武汉会战那样的战役共军是没有的,主要原因还是共军分散活动,日军没有办法集中几十万军队去寻找某支共军决战)只不过不叫会战而已,往往直接叫XX反扫荡。而同样是日军进攻,国军抵抗,却被称之为会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88889 工分:21271
左箭头-小图标
连&论持久战&都没看懂或者根本没看就来谈这个问题?解放战争PLA倒是和国军进行了N次大会战,结局如何?此一时,彼一时,假如抗战时N4A能有PLA的实力,那和日军大会战有啥难的?GCD本来就是从弱到强不断壮大,要是当年一味想着死拼,还有今天的中国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3227 头衔:荒原狼 工分:64860
左箭头-小图标
大会战是在当时国统区矛盾重重下,不得已而为之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2769 工分:214601
/ 排名:4028
左箭头-小图标
40年以前经常选择过哪些大队进行歼灭?40年以后,关系好的怎么就关系不好了?是不是磨擦升级了,以军,旅为单位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83571 头衔:铁血济州镇抚使 工分:325160
/ 排名:1978
左箭头-小图标
也可以说,八路根本就不算啥会战,只管胜利与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427673 工分:663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萃园
在第229楼的发言:没有优势兵力优势火力,怎么进行会战,八路一直在日军包围之中,且缺粮少弹,八路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去会战,那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啊
说到历史,共产党的还是比较客观的,国军的正面战场真没什么可写的,基本都是惨败,错误的人在指挥、让人崩溃的士气、成建制投降的军队、巨大的伤亡比,真心没什么好炫耀的,但是课本上真真实实的写了卢沟桥、台儿庄大捷、800壮士守四行、常德会战和入缅作战这几个拿得出手的战例,除此之外,也写了南京大屠杀、华北协定、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鄂湘溃败、汪精卫投诚,还有冯玉祥吉鸿昌抗......国军根本不是让共产党赶出了大陆,而是让人民赶出了大陆,这个人民不光是一帮穷棒子而是工农商学兵,所有的人都对国民党失望透了,以当时的民心,不要说共产党,就算是一支对人民好一点的封建军队也能赶走他。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但是他却吸收了大量的地主阶级,并且利用权利压制民族资本,发展官僚官本,他背叛了自已的阶级基础,与其说他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不如说他是代表以蒋为首的流盲集团利益,这样的一个政权怎能在搞战时不累死万千将士,又怎能不被人民赶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35楼的发言:弹药够不够看干啥了.不用遮遮掩掩,想说啥就直说,别以为别人看不出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82769 工分:214601
/ 排名:4028
左箭头-小图标
弹药够不够看干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高尔津娜
在第2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19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楼的发言: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
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
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
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
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
我也谈谈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
兵力的集中,并不是士兵数量的简单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军队火力输出能力的几何级提升。这一点对日军这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的话,火力输出能力不过十几只步枪,加几挺歪把子,最多再加一挺九二;可是如果是一个中队的话,就有九二步兵炮了,这对于火力输出能力极差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而如果是一个师团……不用说了。
而共产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兵力集中带来的主要还是数量的简单相加,随之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八路军一个排和日军一个小队对抗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当然,八路军这个排得是主力部队的作战部队),大不了再加两个排,三打一也拿下了;要是打日军一个中队的话,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也未必吃得下,这就已经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了;而要是打一个大队的话,不用多说了,关家垴血战就是实例;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是一个日军师团的话,忻口战役就是实例了。
所以说,八路军这种小部队游击战略,实际上是非常高明且符合实际的。我军分散兵力,就迫使日军也要分散兵力应对,日军集中兵力的建制小了,八路军与其的火力差距就小了,战斗基本就要靠两军士兵的基本作战素质来决定胜负了。
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
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按照你的意思,八路军好容易攒了点弹药,马上就得不顾现实情况,发动一场大的会战,把弹药全耗光,等敌人反扑的时候连子弹都没有,对吗?知道为什么40年以前,八路军经常以敌人一个大队为目标,进行歼灭战,40年以后只能对日军进行小队规模的伏击吗?因为40年以前八路军可以从一些关系好的国军部队哪里得到弹药,虽然不够用,但多少有补充,所以有能力打大的战斗,40年以后,没有了外来补充,只能靠缴获,自然要精打细算,尽量少打消耗大于缴获的战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steve_xie_3
在第19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18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steve_xie_3
在第116楼的发言: 这个楼主没有认真看抗战的会战史,我举几个你的明显错误:
1、1939年的冬季大反攻,是中国军队对日军的大规模反攻作战,取得了五原大捷、克服昆仑关的重要胜利。不知道五原大捷这样的胜利,TG有没有?
2、中国驻印军在缅北对日军进攻作战,取得重大战果,打得日军狼狈败走,最有名的缴获了日军师团长的关防大印,不知道TG有没有缴获过?
3、TG控制的冀中军区,曾是经拥有几十个县、正规军6万多人外加民兵十多万人的大型根据地,1942年五一大扫荡,日军3万多人外加部分伪军,......
第一点,请参照19楼的网友的回复
第二点也可以参照19楼的回复,注意的是,驻印军滇缅反攻,武器精良,后勤充足,又有霉菌的空中支援,胜利不奇怪,八路军有这样的条件吗
第三点,早就有人讨论过了,冀中军区当时只有不到四万正规军,而日军直接参战的兵力就有五万,还不包括伪军和外围据点的敌人,再加上装备和后勤的差距,日军占据明显优势,即使这样,冀中军区的部队还坚持两个月后才撤进山区,
其实国军经常败仗连连,共军也一样不少吃亏,但是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沦陷,可是到了四二年底,八路军就开始逐步恢复根据地了,国军那?四零年以后还有几次主动进攻的战役?甚至出现豫湘桂大溃败这样的事,那怎么算?
补充点:你说我没有认真看会战史,我到认为你没有认真看我的帖子,我这个帖子主要就是针对那些月经党张嘴22次大型会战,闭嘴共军只有一个百团大战那个,并以次来否定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功绩的谬论
让你伤心了,五原大捷,那些粉是很少提的,到是共粉们时不当的就拿出来用来说明地方杂牌军队比委员长的中央军还能打
我举例子说明这个楼主的帖子发言有错误:
1、国民政府控制的军队曾经多次主动进攻日军,并取得过胜利。
说一个你可能从来没听说过的战例吧:知道抗战爆发后由中国政府军最早从日军手中收复的大中型城市是哪一个不?
我估计你这样的不仔细读抗战史的人(对不起,也许你也根本没机会去读真实的抗战史),是不会知道的。
我告诉你答案:青岛。收复时间是1938年初。
怎么样?很震惊吧,这段历史你从来没听说过吧?我买一个关子,等一些历史盲说“没有的事”后我再来详细说明。
2、被历史学家普遍认同的抗战22次大会战,哪一次日军出动的总人数少于5万了?
我倒想听听某些人能够给我举出例子否?
3、我也很想听听,TG武装在哪一次战斗中,给予日军超过1万人的杀伤的?还有这事,三八年初,就收复青岛?那好啊,好好的说一说,让我们也长一下知识,我们真的很想知道这个历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218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tiexuerouqing
在第23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问题的关键不在武器装备的差异,而是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对于抗日的态度,到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蒋介石政府都为抗日做了那些准备,我们先不说东北沦陷的不抵抗命令是谁下的,就说说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有过收复东北的计划和想法吗,哭天抹泪的去求国联调停,结果日寇退出了国联,根本不买国联的这个账,在这6年中,东北自发的抗日斗争可以部是遍及白山黑水之间,这些抗日的武装那个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和日寇血战江桥,可是兵退苏联回国后,再没有掌握过兵权,为什么,因为他的军队几乎打没了,他也就成了光杆司令,空有收复国土的豪情,长城抗战,蒋介石不但不支持,还把共产党员,长城抗战的英雄杀了,这一时期蒋介石在干什么,在剿共,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取得了北伐的胜利,使国民党的势力能够在全国占稳了脚跟,这时候蒋介石也取得了对国民党的领导权,在他看来,共产党对于他的统治已经是个威胁了,因此他就动了杀机,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这一大规模的清洗,不仅仅是对共产党,也包括那些国民党中的左派和那些对蒋介石有成见的异己分子,这一时期的白色恐怖,可以说是让蒋介石把整个南中国变成了一个杀人场,没有审判,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只要是怀疑就可以杀。最后把共产党逼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可以说,共产党成立的初衷还不是武装斗争,只是在蒋介石的血腥屠杀面前才真正的认识到,赤手空拳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因此共产党在血的教训面前,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主张而上了艰难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民族命运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共产党一直主张团结抗日,但是以当时共产党的力量确实无法和日寇下面对抗,并且在西安事变中放弃前嫌,和蒋介石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并且共产党以自己的能力,尽他当时的所能,在敌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对日斗争,当时的共产党不仅仅在和日寇斗争,还得时时提防着那些反共分子的暗算。关于共产党当年开展敌后斗争的问题是人所共知。而对于蒋介石的军队一直以装备不如敌人的理由为其不断的败绩辩护,直到今天依然有那么多的遗老遗少们还在用这个理由为国民党辩护,那么我也在想,当时国民党军队每次会战的军队数量几乎都是日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就算是同时开火,那么也要比日寇多射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子弹吧,也许有人会说,日寇有飞机,有大炮,那么日寇到底有多少飞机参加了各次会战,各次会战中日寇的大炮和中国政府军队的大炮对比是多少。那么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时,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和兵力和日寇当时投入的装备和兵力又是什么样的比例,那些美援,那些美国飞行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和付出生命的代价跨过喜玛拉雅山运到中国的那些武器装备到那去了,其实很多问题如果不是有那些总是想为国民党的败亡进行辩护的遗老遗少们提起,人们本来已经淡忘了,并且很少有人去追究这些事件的真相,现在反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当年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的抗战表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会战不代表胜利,胜利不一定非得进行会战,当年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没有进行会战,但是却能打上日本本土,而当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逐岛争夺,节节胜利的时候,在中国战场却演出了战争史上的一出兵败如山倒的活剧,那就是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豫湘桂大溃败。
只想问一句十倍兵力就等于十倍火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liu
在第208楼的发言:共军也是中国军队
抗日的时候出了名的抗而不战抗而不战,那敌后的根据地哪来得,日军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对敌后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小鬼子闲的没事干,出去消化食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04677 工分:1997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tiexuerouqing
在第19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81楼的发言:......
我只能说历史是经不起真实的推敲,因为宣传工作的需要只能往某些特殊的方面来写。例如所谓的河南人民不抗日,帮日军缴国军的枪。在这个论点上,许多河南的学者建国后得悉这个宣传点奋起反驳。然而事实上缴国军的枪一部分是河南的地方土豪,大部分是**领导下的游击队。结果这些学者在文*全部XX了。如果你的真的想看所谓的真实的河南人民缴国军枪的历史,慢慢的去搜河南的许多县志。你会发现彩蛋。其次敌后游击队问题,张治中当时讲了一句话,结果被无限的放大。变成了国军真的不会打游击。其次对军统,中统的一些宣传,变成了军统,中统只会搞摩擦。然而你再细细查阅,你就会发现,豫东的敌后游击队是国军的五十五军。苏北的敌后游击战一直是韩德勤,李品洲在死命咬牙的与日军在死拼。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抗战影视剧作品几乎很少提及江南的敌后作战,甚至到后期还有铁打的苏北,面捏的江南。C.P能取天下,与斯大林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从建国后看东北,新疆,宁夏三地苏联国籍干部以及高岗,饶漱石等身居高位可想而知,以及刘帅直接在南京开班直接抛开陕北军政大学,里面的道道多了....
对于共产党最后取得政权这点,没有什么讨论的必要,因为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多少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一个政权丧失了统治的能力,那肯定会有新的政权来取代他,国民党也是一样,他的从大陆的退出,应该是一种丧失执政能力的表现,现在的一些人总是以种种借口为国民党的失败喊冤叫屈,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共产党取代国民党,就好比明代取代了元朝,清朝取代了明朝,中华民国取代了清朝是相同的,如果如同现在那些人的观点,那么国民党取代清朝敢应该是非正统取代正统了,那么国民党取得政权也是造反,也是叛逆。况且国民党当年的共和是不彻底的,并且导致了中国30年的内乱,同时也给日本的入侵创造了机会,试想,一个统一的中国,他日本鬼子敢轻易的入侵吗,并且国民党的推翻清朝的过程中,并不是居功首位的。这其中也有其他反抗清朝组织的功劳。而在抗日战争中,以共产党当时的军力和财力是无法和日寇进行大规模的会战的,但是前期的会战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参加了的,当时共产党的军队基本是在西北地区,在山西的几次会战中,共产党的军队都参加了,虽然不是在下面的战场上,但是那是当时战区的安排,因为当时八路军是按照重庆的指示行动的,只是在联合的过程中,蒋介石发现共产党有壮大的趋势,因此就制造种种借口,先是取消了对共产党军队的供给,接着又开始了对延安的封锁,对于当时那些和国民党的斗争,以当时共产党的能力,是不可能首先进攻国民党军队的,当时的共产党军队没有那么强大的实力,而当时国民党政府更不可能让共产党军队进入他们的领地,因此共产党军队才不得不进行敌后斗争,并从日寇手中解放国民党军队丢失的土地,以不断的开辟新的抗日斗争的战场。以八年抗战来看,国民党军队只是在39年前在被日寇不断进逼的情况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40年以后,如果日寇不进攻国民党军队就老老实实的呆着,基本上没有考虑过如何收复失地的问题,细数国民党那些会战,没有一次是国民党主动发起的,都是在日寇的进逼之下的被动应战,从全局看,所有这些会战在整体上没有一次是胜利的,那些所谓的胜利只是某个大会战中的小战役。以国民党当时的军队数量和装备,和日寇作战,应该是有一定的胜率的,但是为什么会败的如此惨,应该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和蒋介石本人有一定的关系,一是政府和蒋介石对日寇的扩大战争没有思想准备,二是畏敌,三是抗日的决心和意志不坚定,四是这些政府高官首先考虑的不是民族的利益,而是个人的得失,再就是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在战争中相互不能很好的支持和配合等等,导致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败绩,这也是二战胜利后,在战胜国中,中国不能受到应有的重视的因素之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问题的关键不在武器装备的差异,而是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对于抗日的态度,到1937年日寇全面侵华,蒋介石政府都为抗日做了那些准备,我们先不说东北沦陷的不抵抗命令是谁下的,就说说东北沦陷后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有过收复东北的计划和想法吗,哭天抹泪的去求国联调停,结果日寇退出了国联,根本不买国联的这个账,在这6年中,东北自发的抗日斗争可以部是遍及白山黑水之间,这些抗日的武装那个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东北抗日名将马占山,和日寇血战江桥,可是兵退苏联回国后,再没有掌握过兵权,为什么,因为他的军队几乎打没了,他也就成了光杆司令,空有收复国土的豪情,长城抗战,蒋介石不但不支持,还把共产党员,长城抗战的英雄杀了,这一时期蒋介石在干什么,在剿共,共产党帮助国民党取得了北伐的胜利,使国民党的势力能够在全国占稳了脚跟,这时候蒋介石也取得了对国民党的领导权,在他看来,共产党对于他的统治已经是个威胁了,因此他就动了杀机,发动了4.12反革命政变,这一大规模的清洗,不仅仅是对共产党,也包括那些国民党中的左派和那些对蒋介石有成见的异己分子,这一时期的白色恐怖,可以说是让蒋介石把整个南中国变成了一个杀人场,没有审判,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只要是怀疑就可以杀。最后把共产党逼上了武装斗争的道路,可以说,共产党成立的初衷还不是武装斗争,只是在蒋介石的血腥屠杀面前才真正的认识到,赤手空拳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因此共产党在血的教训面前,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主张而上了艰难的武装斗争的道路。民族命运面临危机的情况下,共产党一直主张团结抗日,但是以当时共产党的力量确实无法和日寇下面对抗,并且在西安事变中放弃前嫌,和蒋介石达成了共同抗日的协议,并且共产党以自己的能力,尽他当时的所能,在敌后开展了大规模的对日斗争,当时的共产党不仅仅在和日寇斗争,还得时时提防着那些反共分子的暗算。关于共产党当年开展敌后斗争的问题是人所共知。而对于蒋介石的军队一直以装备不如敌人的理由为其不断的败绩辩护,直到今天依然有那么多的遗老遗少们还在用这个理由为国民党辩护,那么我也在想,当时国民党军队每次会战的军队数量几乎都是日寇的几倍甚至是十几倍。就算是同时开火,那么也要比日寇多射出几倍甚至是十几倍的子弹吧,也许有人会说,日寇有飞机,有大炮,那么日寇到底有多少飞机参加了各次会战,各次会战中日寇的大炮和中国政府军队的大炮对比是多少。那么1944年豫湘桂大溃败时,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和兵力和日寇当时投入的装备和兵力又是什么样的比例,那些美援,那些美国飞行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和付出生命的代价跨过喜玛拉雅山运到中国的那些武器装备到那去了,其实很多问题如果不是有那些总是想为国民党的败亡进行辩护的遗老遗少们提起,人们本来已经淡忘了,并且很少有人去追究这些事件的真相,现在反让我们真正的认识到当年蒋介石及其领导的政府的抗战表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会战不代表胜利,胜利不一定非得进行会战,当年美国在太平洋战争中没有进行会战,但是却能打上日本本土,而当美国军队在太平洋上逐岛争夺,节节胜利的时候,在中国战场却演出了战争史上的一出兵败如山倒的活剧,那就是蒋介石及其领导下的军队的那场史无前例的豫湘桂大溃败。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000313 工分:103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没有优势兵力优势火力,怎么进行会战,八路一直在日军包围之中,且缺粮少弹,八路除非脑子坏掉了才会去会战,那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啊说到历史,共产党的还是比较客观的,国军的正面战场真没什么可写的,基本都是惨败,错误的人在指挥、让人崩溃的士气、成建制投降的军队、巨大的伤亡比,真心没什么好炫耀的,但是课本上真真实实的写了卢沟桥、台儿庄大捷、800壮士守四行、常德会战和入缅作战这几个拿得出手的战例,除此之外,也写了南京大屠杀、华北协定、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鄂湘溃败、汪精卫投诚,还有冯玉祥吉鸿昌抗日、马占山喋血江桥、张自忠之死等等,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有些人总喜欢用国军伤亡多少来表现抗日功绩的大小,这是完全错误的,国军占据地形优势,如果能够有灵活的战术、一往无前的气势,完全可以重创日军,可惜了那些为国捐躯的勇士,几万人被几千人撵着跑,26万人被几万日军包了饺子,也就国军能干出来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056377 工分:3293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22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09楼的发言:......
看得越多你更应该知道,能在天朝出版的书是经过如何严格的审批。八十年代最先出版的两本回忆录,一本是陈云同志的,收回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陈云同志在组织金融工作的时候,在书上的坦然承认在抗战日期最早有延安指示,各个地方如果经费不足可以适当适量的山寨法币,第二,在书上点评四平保卫战是政治战争,过大于功。于是此书初版立马追回。另外一本则是陈毅元帅的也是第一版的自传,自传描述抗战时期,陈毅元帅麾的新四军装备的问题,此书中陈毅元帅自豪的写到,经过陈嘉庚先生的努力下,以及沿海一带的富豪的支持,新四军的装备一度上比上国军甚至比日军的单兵火力强度还要占据优势。结果此书也被追回,原因则是描述不符合。至于你说的何应钦以及陈诚的回忆录,你看的简体版跟繁体版的区别,你看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忽然之间联系不上?蒋介石炸黄河的决心,谁又知道是日本部队集中了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集群,在华北平原几乎进行着将近六百辆装甲部队的推进。再看看现在北京十三陵水库修建的位置,修建十三陵水库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阻挡苏军装甲集团推进,第一时间炸开十三陵。党史我不否认他说的正确,但是党史的正确描述只能是以偏代全春秋笔法。直到现在为止,只敢说是八年抗战,而在外面人家说的是对日做战十四年。试问一下,如果说**领导八年抗战,那么从1937年前的对日做战又是谁领导的?这个导致到目前为止,对待东北抗联的整个态度的模糊认可,而不敢深究。至于最早的BUG更简单了,到现在谁都不敢提问,1919年五四运动,由**领导的。那么1921年**才宣告成立。这个是否又是穿越性问题?
1、关于二陈的回忆录,我多少了解一些。陈云是个政治干部,强项在于经济,军事水平基本为零,所以他对于四平战役打得好不好的评价,我认为是十分业余的。而陈毅说新四军装备强于日军的说法,要实际分析。陈毅元帅是个很浪漫的人,所以难免有说话不周密的错误。从新四军的战史来看,所谓“新四军装备强于日军”,只是在战争末期的45年前后,新四军在单兵武器质量上超越了日军,陈嘉庚等人再爱国、再厉害,也不可能吧飞机大炮这些重装备送进新四军的控制区;就算送了,新四军也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学会使用。如果不认识清楚这个情况的话,就不可能正确理解陈毅元帅的叙述。
其实,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出版物审查制度,中国这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比如法德等欧洲国家,是禁止宣扬纳粹言论的出版物的;而美国在二战和麦卡锡主义时期,也分别对纳粹和共产、社会主义言论出版物进行管制。当然,相对而言,中国的出版物管制比较严格,但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就说二陈的回忆录你说的内容,一般普通民众的认识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文章的真实内容。同时这种不清不楚的说法,也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
2、恕我直言,可能你觉得,我没有看过繁体版,所以就说“简体版和繁体版有区别”。可是不好意思,这两种版本有没有区别我不知道,但我看得是正经八百台湾出版社出版的繁体竖版书。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台湾学校赠送的书籍,从大二开始,我就经常借阅,我完整读过的有《中国之命运》《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还有李敖的《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及部分国民党高层人员的回忆录,包括何、陈二人的。
3、关于兰封战役,你的描述和国民党的说法一样,其实十分经不起推敲。日军虽然相对于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相对于美德军队,还处于半机械化时代。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装甲部队的使用。日军对装甲部队的使用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根本没有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思想意识。兰封战役中,日军参战部队只有一个十四师团,一个师团竟能集中600辆坦克装甲,这可能吗?当时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德军,一个标准装甲师也不过200辆左右的坦克装甲车,日军能比德军还强?事实是,日军为了应对河南的平原作战,调集了大量的“自动车部队”――其实就是汽车运输队――加入十四师团建制,提高十四师团的机动能力。真要是坦克,多了不敢说,恐怕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也未必有六百辆坦克。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看不出来,可见你根本就是那种“共产党说什么都是错的,国民党和外国人说什么都是对的”那种人。
4、关于黄河决堤。你们还是不明白,黄河决堤这件事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掘,而在于你怎么掘。该不该掘,取决于当时的战略形势,这一点当时的军人最有发言权,只要是对抗战有利,掘了就掘了。可问题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当年德国顾问法肯豪森给蒋介石提出决堤黄河的建议的时候,是附带了受灾区灾民转移安置计划的。可是蒋一开始根本没想用这招,也根本没做任何准备,等日军都打进来了,顶不住了,才想到德国顾问的计划,然后就急吼吼的把大堤炸了,整整两天的作业时间,国民党什么都干了,就是没有通知即将受灾的百姓撤离!!!!!!!!
再说十三陵水库,我不知道你这又是从哪听说的。你看过十三陵水库吗?你了解它周边的地形,以及它的储水量这些数据吗?它炸了才能淹多大一块地方?能挡多少苏军装甲部队?这种说法你都能信?
5、中共党史里确实有一些春秋笔法的地方,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一点,就是党史的严肃性,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宁可回避,也绝不作假。
至于抗战几年,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吗?我们退一步说,就算它有意义,当年胡总刚上台,第一次讲话就提出了抗战十四年的说法,这难道不算是党认可十四年抗战了吗?
关于抗联,党史早有定论,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派遣党员干部奔赴东北建立的。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模糊”从何说起?
至于你最后说的那个bug,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从小学开始第一次读党史(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片,所以那时候看党史也就是当故事书看)到现在,也看了几个版本了,从来就没看到过你说的那个情况。对于五四运动,党史的说法一直是“工人阶级领导”,而从来没有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如果你依然坚持你的观点,请写出你看的那本党史的出版社和版本号,我去查一下。修十三陵水库是为了阻挡苏军坦克的说法,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知编故事的人是不是昏了头,即使在十三陵水库水最多的时候,只怕也淹不了什么地方,更不用说阻挡坦克了。编故事的人显然没去过十三陵水库。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1860 工分:705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高尔津娜
在第2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19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楼的发言: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
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
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
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
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
我也谈谈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
兵力的集中,并不是士兵数量的简单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军队火力输出能力的几何级提升。这一点对日军这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的话,火力输出能力不过十几只步枪,加几挺歪把子,最多再加一挺九二;可是如果是一个中队的话,就有九二步兵炮了,这对于火力输出能力极差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而如果是一个师团……不用说了。
而共产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兵力集中带来的主要还是数量的简单相加,随之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八路军一个排和日军一个小队对抗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当然,八路军这个排得是主力部队的作战部队),大不了再加两个排,三打一也拿下了;要是打日军一个中队的话,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也未必吃得下,这就已经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了;而要是打一个大队的话,不用多说了,关家垴血战就是实例;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是一个日军师团的话,忻口战役就是实例了。
所以说,八路军这种小部队游击战略,实际上是非常高明且符合实际的。我军分散兵力,就迫使日军也要分散兵力应对,日军集中兵力的建制小了,八路军与其的火力差距就小了,战斗基本就要靠两军士兵的基本作战素质来决定胜负了。
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
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那你具体说说,是哪个时期?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1860 工分:705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黄金心灵
在第20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那你的意思是外国人写的抗战史才可信?你这个白痴把当年全中国四万万同胞的眼睛、耳朵都侮辱了。摘桃子的不是蒋介石,是谁?要是他自己种的、自己护理的桃树,别人怎么摘得去?别人种树,偏偏他自己跑得远远的,要摘桃子都来不及。
老外写的书没有被和谐,可信度你觉得呢?天朝的书的审查之严格,就不要说书了,就连帖子里涉及敏感词都直接PASS!蒋介石输了就是输,胜者为王败者寇。但是没有必要去抹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难道真的要像朝鲜的电视剧里面,领袖拿步枪打飞机,英勇士兵枪林弹雨中刀枪不入,对面鬼子愚蠢到底?至于华北敌后抗战,我只能说只有在初期百团大战的时候,能对正面战场有着帮助。日本人一换上冈村宁次,八路军几乎所有战神销声匿迹。日军根本不从前线调回一兵一卒,仅仅只是抽调了日本本土的退役军人组成的师团,更是在缺少重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就把所谓的百团直接缩水100%直接变成30%。神木大队关家坳,500人直挑八路军总部,二个纵队合围。竟然吃不下没有飞机大炮掩护的一个大队,直到最后神木大队弹尽粮绝突围而出,竟然还被神木走脱!不知道是日军厉害还是?不要电视剧拿着神器AK的八路军看多了......我就说一下关家垴战斗。首先,日军参战部队不是什么神木大队,是冈崎大队。其次,虽然八路军出动的兵力是接近两万人,但必须注意两点。第一,由于地形限制,八路军每次攻击只能安排一个团负责,而日军的一个大队是可以跟国军的一个军抗衡的;第二,为了解救冈崎大队,日军出动了两个旅团,而绝大多数的八路军部队都负责打阻击了,实际参加关家垴战斗的八路军只有轮番上阵的两个团。第三,此战虽然很遗憾的没有全歼冈崎大队,但消灭了他百分之八十的兵力。最后,你说日军没有重炮、坦克、飞机这些重装备?关家垴战斗的时候,日军一直保持着至少两架飞机在战场对冈崎大队提供火力支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281860 工分:7050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0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20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不好意思,我自认为看的抗战史料还是很全面的了。共产党方面的很多,有党史,也有郭汝瑰主编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湾方面的,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还有何应钦、陈诚等人的回忆录;日本方面的《检证战争责任》,还有一些右翼的书;美国方面的,抱歉时间实在太久记不清名字了。我想,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看到算够全面的了吧。
但是,看得越多,我越感觉中共的史书是最可靠的。问题在于,你要有一个客观、辩证的思维头脑,才能在如此矛盾纷杂史料中,梳理出最接近史实的“真相”。
包括你在内,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的读过党史关于抗战的内容,很多东西都是你们想当然的。你们觉得共产党肯定会这么说,但事实上,共产党还真不是这么说的。
看得越多你更应该知道,能在天朝出版的书是经过如何严格的审批。八十年代最先出版的两本回忆录,一本是陈云同志的,收回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陈云同志在组织金融工作的时候,在书上的坦然承认在抗战日期最早有延安指示,各个地方如果经费不足可以适当适量的山寨法币,第二,在书上点评四平保卫战是政治战争,过大于功。于是此书初版立马追回。另外一本则是陈毅元帅的也是第一版的自传,自传描述抗战时期,陈毅元帅麾的新四军装备的问题,此书中陈毅元帅自豪的写到,经过陈嘉庚先生的努力下,以及沿海一带的富豪的支持,新四军的装备一度上比上国军甚至比日军的单兵火力强度还要占据优势。结果此书也被追回,原因则是描述不符合。至于你说的何应钦以及陈诚的回忆录,你看的简体版跟繁体版的区别,你看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忽然之间联系不上?蒋介石炸黄河的决心,谁又知道是日本部队集中了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集群,在华北平原几乎进行着将近六百辆装甲部队的推进。再看看现在北京十三陵水库修建的位置,修建十三陵水库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阻挡苏军装甲集团推进,第一时间炸开十三陵。党史我不否认他说的正确,但是党史的正确描述只能是以偏代全春秋笔法。直到现在为止,只敢说是八年抗战,而在外面人家说的是对日做战十四年。试问一下,如果说**领导八年抗战,那么从1937年前的对日做战又是谁领导的?这个导致到目前为止,对待东北抗联的整个态度的模糊认可,而不敢深究。至于最早的BUG更简单了,到现在谁都不敢提问,1919年五四运动,由**领导的。那么1921年**才宣告成立。这个是否又是穿越性问题?1、关于二陈的回忆录,我多少了解一些。陈云是个政治干部,强项在于经济,军事水平基本为零,所以他对于四平战役打得好不好的评价,我认为是十分业余的。而陈毅说新四军装备强于日军的说法,要实际分析。陈毅元帅是个很浪漫的人,所以难免有说话不周密的错误。从新四军的战史来看,所谓“新四军装备强于日军”,只是在战争末期的45年前后,新四军在单兵武器质量上超越了日军,陈嘉庚等人再爱国、再厉害,也不可能吧飞机大炮这些重装备送进新四军的控制区;就算送了,新四军也不可能在那种环境下学会使用。如果不认识清楚这个情况的话,就不可能正确理解陈毅元帅的叙述。其实,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有出版物审查制度,中国这也是从国外引进的。比如法德等欧洲国家,是禁止宣扬纳粹言论的出版物的;而美国在二战和麦卡锡主义时期,也分别对纳粹和共产、社会主义言论出版物进行管制。当然,相对而言,中国的出版物管制比较严格,但这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就说二陈的回忆录你说的内容,一般普通民众的认识能力较差,不能理解文章的真实内容。同时这种不清不楚的说法,也容易成为敌对势力攻击我们的借口。2、恕我直言,可能你觉得,我没有看过繁体版,所以就说“简体版和繁体版有区别”。可是不好意思,这两种版本有没有区别我不知道,但我看得是正经八百台湾出版社出版的繁体竖版书。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台湾学校赠送的书籍,从大二开始,我就经常借阅,我完整读过的有《中国之命运》《三民主义统一中国》,还有李敖的《国民党研究》《民进党研究》,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以及部分国民党高层人员的回忆录,包括何、陈二人的。3、关于兰封战役,你的描述和国民党的说法一样,其实十分经不起推敲。日军虽然相对于中国军队现代化程度较高,但是相对于美德军队,还处于半机械化时代。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装甲部队的使用。日军对装甲部队的使用还停留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水平,根本没有大规模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的思想意识。兰封战役中,日军参战部队只有一个十四师团,一个师团竟能集中600辆坦克装甲,这可能吗?当时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德军,一个标准装甲师也不过200辆左右的坦克装甲车,日军能比德军还强?事实是,日军为了应对河南的平原作战,调集了大量的“自动车部队”――其实就是汽车运输队――加入十四师团建制,提高十四师团的机动能力。真要是坦克,多了不敢说,恐怕日军整个华北方面军也未必有六百辆坦克。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看不出来,可见你根本就是那种“共产党说什么都是错的,国民党和外国人说什么都是对的”那种人。4、关于黄河决堤。你们还是不明白,黄河决堤这件事情,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掘,而在于你怎么掘。该不该掘,取决于当时的战略形势,这一点当时的军人最有发言权,只要是对抗战有利,掘了就掘了。可问题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做法。当年德国顾问法肯豪森给蒋介石提出决堤黄河的建议的时候,是附带了受灾区灾民转移安置计划的。可是蒋一开始根本没想用这招,也根本没做任何准备,等日军都打进来了,顶不住了,才想到德国顾问的计划,然后就急吼吼的把大堤炸了,整整两天的作业时间,国民党什么都干了,就是没有通知即将受灾的百姓撤离!!!!!!!!再说十三陵水库,我不知道你这又是从哪听说的。你看过十三陵水库吗?你了解它周边的地形,以及它的储水量这些数据吗?它炸了才能淹多大一块地方?能挡多少苏军装甲部队?这种说法你都能信?5、中共党史里确实有一些春秋笔法的地方,但这也从侧面表明了一点,就是党史的严肃性,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宁可回避,也绝不作假。至于抗战几年,我不明白你什么意思,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吗?我们退一步说,就算它有意义,当年胡总刚上台,第一次讲话就提出了抗战十四年的说法,这难道不算是党认可十四年抗战了吗?关于抗联,党史早有定论,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是中国共产党派遣党员干部奔赴东北建立的。我不知道你所谓的“模糊”从何说起?至于你最后说的那个bug,更是让我摸不着头脑,我从小学开始第一次读党史(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片,所以那时候看党史也就是当故事书看)到现在,也看了几个版本了,从来就没看到过你说的那个情况。对于五四运动,党史的说法一直是“工人阶级领导”,而从来没有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如果你依然坚持你的观点,请写出你看的那本党史的出版社和版本号,我去查一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857 工分:28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黄金心灵
在第22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高尔津娜
在第221楼的发言:......
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
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
笑喷了!《加里森敢死队》里面的几个美军杀了多少德军?为了士气,哪个国家的战争片不把自己的英雄拔高呢?你拿影视作品当历史?抗战期间,我军的火力输出不如远不如日军不是普遍存在,那火力从哪里来?几十万日军、百万伪军直接送,包邮吗?火力强体现在那次战斗、战役中?我那是个陈述句,我的态度可以是很多种(包括你现在理解的那种),你应该冷静一点,我首先就说了,是影视作品,不然我可以说具体那部电影或者电视剧什么的,有过什么镜头和情节了。我下面有个错字,写成半年抗战了,笔误,那个本来是要说“八年抗战”,这里抱歉一下。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这句话是我的原话,你的理解与我的表达初衷是存在严重出入的,看来只好搁置起来,有机会探讨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5813 工分:667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高尔津娜
在第2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19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楼的发言: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
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
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
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
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
我也谈谈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
兵力的集中,并不是士兵数量的简单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军队火力输出能力的几何级提升。这一点对日军这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的话,火力输出能力不过十几只步枪,加几挺歪把子,最多再加一挺九二;可是如果是一个中队的话,就有九二步兵炮了,这对于火力输出能力极差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而如果是一个师团……不用说了。
而共产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兵力集中带来的主要还是数量的简单相加,随之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八路军一个排和日军一个小队对抗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当然,八路军这个排得是主力部队的作战部队),大不了再加两个排,三打一也拿下了;要是打日军一个中队的话,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也未必吃得下,这就已经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了;而要是打一个大队的话,不用多说了,关家垴血战就是实例;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是一个日军师团的话,忻口战役就是实例了。
所以说,八路军这种小部队游击战略,实际上是非常高明且符合实际的。我军分散兵力,就迫使日军也要分散兵力应对,日军集中兵力的建制小了,八路军与其的火力差距就小了,战斗基本就要靠两军士兵的基本作战素质来决定胜负了。
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
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笑喷了!《加里森敢死队》里面的几个美军杀了多少德军?为了士气,哪个国家的战争片不把自己的英雄拔高呢?你拿影视作品当历史?抗战期间,我军的火力输出不如远不如日军不是普遍存在,那火力从哪里来?几十万日军、百万伪军直接送,包邮吗?火力强体现在那次战斗、战役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5813 工分:66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高尔津娜
在第2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19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楼的发言: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
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
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
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
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
我也谈谈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
兵力的集中,并不是士兵数量的简单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军队火力输出能力的几何级提升。这一点对日军这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的话,火力输出能力不过十几只步枪,加几挺歪把子,最多再加一挺九二;可是如果是一个中队的话,就有九二步兵炮了,这对于火力输出能力极差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而如果是一个师团……不用说了。
而共产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兵力集中带来的主要还是数量的简单相加,随之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八路军一个排和日军一个小队对抗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当然,八路军这个排得是主力部队的作战部队),大不了再加两个排,三打一也拿下了;要是打日军一个中队的话,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也未必吃得下,这就已经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了;而要是打一个大队的话,不用多说了,关家垴血战就是实例;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是一个日军师团的话,忻口战役就是实例了。
所以说,八路军这种小部队游击战略,实际上是非常高明且符合实际的。我军分散兵力,就迫使日军也要分散兵力应对,日军集中兵力的建制小了,八路军与其的火力差距就小了,战斗基本就要靠两军士兵的基本作战素质来决定胜负了。
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
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笑喷了!《加里森敢死队》里面的几个美军杀了多少德军?为了士气,哪个国家的战争片不把自己的英雄拔高呢?你拿影视作品当历史?抗战期间,我军的火力输出不如远不如日军不是普遍存在,那火力从哪里来?几十万日军、百万伪军直接送,包邮吗?火力强体现在那次战斗、战役中?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857 工分:2848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19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雪地飞鹰
在第1楼的发言:共军为什么不和日军进行大会战,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那些蒋粉们的会战标准本身就有问题,
1不管日军出动多少兵,国军出动的兵力必须超过10万,否则就不能称为大会战,
2会战时国军必须集中在一起,与日军在一个“点”死磕,也就是所说的一战定胜负,胜了,保住防区,败了,丧师失地。
没有这两条,就不能称之为会战。
3,会战的标准与是否是国军主动进攻无关,只要是与日军打了,而且国军兵力超过10万了,哪怕日军只出动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人,也算会战,而且是大会战
以这两条标准来看,共军确实......
我也谈谈我的观点吧。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共产党军队的火力输出能力严重不足。
兵力的集中,并不是士兵数量的简单增加,与之伴随的,是军队火力输出能力的几何级提升。这一点对日军这样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军队尤其明显。
具体来说,日军一个小队的话,火力输出能力不过十几只步枪,加几挺歪把子,最多再加一挺九二;可是如果是一个中队的话,就有九二步兵炮了,这对于火力输出能力极差的共产党军队来说已经是相当可怕的武器了;而如果是一个师团……不用说了。
而共产党军队的现代化程度较低,兵力集中带来的主要还是数量的简单相加,随之带来的规模效应远远无法与日军相比。
具体来说,如果是八路军一个排和日军一个小队对抗的话,基本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当然,八路军这个排得是主力部队的作战部队),大不了再加两个排,三打一也拿下了;要是打日军一个中队的话,八路军一个主力团也未必吃得下,这就已经是十比一的兵力优势了;而要是打一个大队的话,不用多说了,关家垴血战就是实例;我们再进一步假设,如果是一个日军师团的话,忻口战役就是实例了。
所以说,八路军这种小部队游击战略,实际上是非常高明且符合实际的。我军分散兵力,就迫使日军也要分散兵力应对,日军集中兵力的建制小了,八路军与其的火力差距就小了,战斗基本就要靠两军士兵的基本作战素质来决定胜负了。有的影视作品里,八路军直接干掉鬼子一个联队,大队和中队更是不在话下。我军的火力输出(缺乏,或者说严重缺乏重火力)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半年抗战的时间,这种问题很可能不是自始至终的普遍存在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5813 工分:667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0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20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不好意思,我自认为看的抗战史料还是很全面的了。共产党方面的很多,有党史,也有郭汝瑰主编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湾方面的,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还有何应钦、陈诚等人的回忆录;日本方面的《检证战争责任》,还有一些右翼的书;美国方面的,抱歉时间实在太久记不清名字了。我想,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看到算够全面的了吧。
但是,看得越多,我越感觉中共的史书是最可靠的。问题在于,你要有一个客观、辩证的思维头脑,才能在如此矛盾纷杂史料中,梳理出最接近史实的“真相”。
包括你在内,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的读过党史关于抗战的内容,很多东西都是你们想当然的。你们觉得共产党肯定会这么说,但事实上,共产党还真不是这么说的。
看得越多你更应该知道,能在天朝出版的书是经过如何严格的审批。八十年代最先出版的两本回忆录,一本是陈云同志的,收回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陈云同志在组织金融工作的时候,在书上的坦然承认在抗战日期最早有延安指示,各个地方如果经费不足可以适当适量的山寨法币,第二,在书上点评四平保卫战是政治战争,过大于功。于是此书初版立马追回。另外一本则是陈毅元帅的也是第一版的自传,自传描述抗战时期,陈毅元帅麾的新四军装备的问题,此书中陈毅元帅自豪的写到,经过陈嘉庚先生的努力下,以及沿海一带的富豪的支持,新四军的装备一度上比上国军甚至比日军的单兵火力强度还要占据优势。结果此书也被追回,原因则是描述不符合。至于你说的何应钦以及陈诚的回忆录,你看的简体版跟繁体版的区别,你看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忽然之间联系不上?蒋介石炸黄河的决心,谁又知道是日本部队集中了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集群,在华北平原几乎进行着将近六百辆装甲部队的推进。再看看现在北京十三陵水库修建的位置,修建十三陵水库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阻挡苏军装甲集团推进,第一时间炸开十三陵。党史我不否认他说的正确,但是党史的正确描述只能是以偏代全春秋笔法。直到现在为止,只敢说是八年抗战,而在外面人家说的是对日做战十四年。试问一下,如果说**领导八年抗战,那么从1937年前的对日做战又是谁领导的?这个导致到目前为止,对待东北抗联的整个态度的模糊认可,而不敢深究。至于最早的BUG更简单了,到现在谁都不敢提问,1919年五四运动,由**领导的。那么1921年**才宣告成立。这个是否又是穿越性问题?既然是你说的“真相”,从1931年到1949年,国民党尽可以宣传这些。为了鼓舞全国人民,更要宣传自己如何英勇抗战,问题是拿的出手的战果有多少?抗战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军队是共产党军队的60倍兵力,抗战胜利的时候,统计的战果是人家的几倍?我觉得你真的非常脑残,光看什么某人的“回忆录”,抗战直接参军的应该有上千万,到抗战胜利还有700万人以上,沦陷区的人民可能超过两亿,没有沦陷的地方,人民也不是聋子瞎子,这么多人的所见所闻, 还比不上某些人甚至外国人的“回忆录”?我的父母、祖辈以上经历过抗战的,没听他们说国民党什么好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5813 工分:66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0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20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不好意思,我自认为看的抗战史料还是很全面的了。共产党方面的很多,有党史,也有郭汝瑰主编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湾方面的,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还有何应钦、陈诚等人的回忆录;日本方面的《检证战争责任》,还有一些右翼的书;美国方面的,抱歉时间实在太久记不清名字了。我想,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看到算够全面的了吧。
但是,看得越多,我越感觉中共的史书是最可靠的。问题在于,你要有一个客观、辩证的思维头脑,才能在如此矛盾纷杂史料中,梳理出最接近史实的“真相”。
包括你在内,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的读过党史关于抗战的内容,很多东西都是你们想当然的。你们觉得共产党肯定会这么说,但事实上,共产党还真不是这么说的。
看得越多你更应该知道,能在天朝出版的书是经过如何严格的审批。八十年代最先出版的两本回忆录,一本是陈云同志的,收回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陈云同志在组织金融工作的时候,在书上的坦然承认在抗战日期最早有延安指示,各个地方如果经费不足可以适当适量的山寨法币,第二,在书上点评四平保卫战是政治战争,过大于功。于是此书初版立马追回。另外一本则是陈毅元帅的也是第一版的自传,自传描述抗战时期,陈毅元帅麾的新四军装备的问题,此书中陈毅元帅自豪的写到,经过陈嘉庚先生的努力下,以及沿海一带的富豪的支持,新四军的装备一度上比上国军甚至比日军的单兵火力强度还要占据优势。结果此书也被追回,原因则是描述不符合。至于你说的何应钦以及陈诚的回忆录,你看的简体版跟繁体版的区别,你看的时候难道不觉得忽然之间联系不上?蒋介石炸黄河的决心,谁又知道是日本部队集中了大量的装甲机械化集群,在华北平原几乎进行着将近六百辆装甲部队的推进。再看看现在北京十三陵水库修建的位置,修建十三陵水库最初的目的就是要阻挡苏军装甲集团推进,第一时间炸开十三陵。党史我不否认他说的正确,但是党史的正确描述只能是以偏代全春秋笔法。直到现在为止,只敢说是八年抗战,而在外面人家说的是对日做战十四年。试问一下,如果说**领导八年抗战,那么从1937年前的对日做战又是谁领导的?这个导致到目前为止,对待东北抗联的整个态度的模糊认可,而不敢深究。至于最早的BUG更简单了,到现在谁都不敢提问,1919年五四运动,由**领导的。那么1921年**才宣告成立。这个是否又是穿越性问题?既然是你说的“真相”,从1931年到1949年,国民党尽可以宣传这些。为了鼓舞全国人民,更要宣传自己如何英勇抗战,问题是拿的出手的战果有多少?抗战开始的时候,国民党军队是共产党军队的60倍兵力,抗战胜利的时候,统计的战果是人家的几倍?我觉得你真的非常脑残,光看什么某人的“回忆录”,抗战直接参军的应该有上千万,到抗战胜利还有700万人以上,沦陷区的人民可能超过两亿,没有沦陷的地方,人民也不是聋子瞎子,这么多人的所见所闻, 还比不上某些人甚至外国人的“回忆录”?我的父母、祖辈以上经历过抗战的,没听他们说国民党什么好话。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616165 工分:86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吃饱还饿
在第2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代州虎骑
在第2楼的发言:各方有各方的指导思想,不同的思想决定了不同的兵力投入;
有的部队对日作战,出动规模多为连排,但暴打友军动辄几个纵队,兵精弹足,整个二战期间确实无人能比.
老蒋退居台湾,与其说是共产党打跑的,不如说是人民大众打跑的。他抛弃了人民,人民也会抛弃他。你不要说现在的社会怎么样。在当时共产党坐天下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一群果粉整天一提内战就惋惜,有什么惋惜的,活该。也别把他们归类到果粉一族。如果今日之天下乃国民政府之天下,那些人就会调转话头对付GMD。嘴巴长在别人身上随意他们颠倒是非黑白吧。搬弄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35813 工分:667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10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黄金心灵
在第20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那你的意思是外国人写的抗战史才可信?你这个白痴把当年全中国四万万同胞的眼睛、耳朵都侮辱了。摘桃子的不是蒋介石,是谁?要是他自己种的、自己护理的桃树,别人怎么摘得去?别人种树,偏偏他自己跑得远远的,要摘桃子都来不及。
老外写的书没有被和谐,可信度你觉得呢?天朝的书的审查之严格,就不要说书了,就连帖子里涉及敏感词都直接PASS!蒋介石输了就是输,胜者为王败者寇。但是没有必要去抹黑,有一说一,有二说二。难道真的要像朝鲜的电视剧里面,领袖拿步枪打飞机,英勇士兵枪林弹雨中刀枪不入,对面鬼子愚蠢到底?至于华北敌后抗战,我只能说只有在初期百团大战的时候,能对正面战场有着帮助。日本人一换上冈村宁次,八路军几乎所有战神销声匿迹。日军根本不从前线调回一兵一卒,仅仅只是抽调了日本本土的退役军人组成的师团,更是在缺少重炮,坦克,飞机的掩护下。就把所谓的百团直接缩水100%直接变成30%。神木大队关家坳,500人直挑八路军总部,二个纵队合围。竟然吃不下没有飞机大炮掩护的一个大队,直到最后神木大队弹尽粮绝突围而出,竟然还被神木走脱!不知道是日军厉害还是?不要电视剧拿着神器AK的八路军看多了......说来听听,国内的书需要和谐什么东西?作为在野党,作为一支弱小的军队,共产党及其军队不是做得比国民党及其军队好得多,能有机会上台?不知道国民党在台上的时候,是谁和谐掉了很多东西?从1931 年到1949年,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表现,是谁不敢说?因为国民党及其军队的表现像废物、汉奸,所以国民党自己都不说?所以全中国都不知道?因为共产党做得不好,所以抗日从几万人发展到百万大军,所以内战胜利了?因为国民党做得好,所以丢了抗日丢了中国,所以内战失败了?全中国都不知道国民党抗日打得好,共产党靠宣传就骗了大家?是胜利者需要和谐什么东西,还是失败者为了掩盖需要和谐什么东西?你这个狗屁不通的白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11877 工分:2761
左箭头-小图标
这是因为国军的防守有刚性要求,就是不能轻易的放弃任何一个地方,因为这样会被叫卖国,而共军就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可以回避日军的锋芒搞偷袭。我不清楚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是想表达什么。只觉得楼主太肤浅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4289218
左箭头-小图标
抗战都是英雄,没必要纠结是不是共军功劳大或者是不是国军太差,抗战全面爆发时日本已经是世界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然而当时的中国只是名义统一,还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状态,实力远不如日本,不错在抗战中国军会战大都失利,但是看看日本早期在东南亚势如破竹,装备优良的美军尚且如此何况国军?国军靠什么?除了血与肉还能怎样,向抗战中勇士致敬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左箭头-小图标
历史咋学的,知道为什么 叫八年抗战吗?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336156 工分:2400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20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明厉锋
在第207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狼军
在第195楼的发言:......
正面战场上的决战,包括武器装备人员的素质。史迪威以及麦克阿瑟一直都看不起日本陆军,直到日本人把麦克阿瑟赶出菲律宾,以及美军与日本在太平洋群岛的争夺战,才切身体会到日本陆军的威力。根据美军与日本军队交战统计,每10名美军士兵几乎有6名士兵是命中前额而死亡。也正是美国军人直接面对了日本陆军的强悍的威力之后,才明白在中国抵抗的蒋介石要承受多大的压力。这才改变了对蒋介石的援助力度。你再翻看一下日军的进攻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描述的如此愚蠢,而日本初期的将领也绝非像某些军文里面如此的愚蠢不懂变通。日军做战能用舰炮就绝不用飞机,能用飞机就绝不用重炮,能用重炮就绝不用榴弹炮。此外还有日军所谓白刃战,而日军的白刃战也绝非军文,影视剧中如此重视武士道精神,小日本更阴险每次白刃战在引诱中国军人的同时会在两侧布置交差火力,大幅度杀伤奔出工事的士兵。人中国多的是,但是在现代热武器面前,人只不过是数字。你想看日军与国军真正的交锋的火力强度,建议你去看繁体版由德国人写的淞沪抗战。抗战的历史,真的不能仔细的翻阅,越仔细翻阅你真的会发现,下山摘桃子的绝对不是蒋介石。老蒋的王牌军无一不是从跟日本人厮杀出来的,中统在杀日本人,军统在炸弹药库,特科在杀叛徒。这些是各自的情报机关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事迹。
不好意思,我自认为看的抗战史料还是很全面的了。共产党方面的很多,有党史,也有郭汝瑰主编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台湾方面的,吴相湘的《第二次中日战争》,还有何应钦、陈诚等人的回忆录;日本方面的《检证战争责任》,还有一些右翼的书;美国方面的,抱歉时间实在太久记不清名字了。我想,作为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我看到算够全面的了吧。
但是,看得越多,我越感觉中共的史书是最可靠的。问题在于,你要有一个客观、辩证的思维头脑,才能在如此矛盾纷杂史料中,梳理出最接近史实的“真相”。
包括你在内,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的读过党史关于抗战的内容,很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军在华总兵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