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怎么才能回到耶路撒冷三千年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是一部讲述历史的书。犹太人无论散居何处,都对自己的土地始终怀有信仰,重回耶路撒冷就成为犹太人世代传承的梦想。这也就造就了犹太人的历史。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内容简介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讲述了:弗洛伊德曾经如此评论过犹太民族:“这个民族以它那空前的抵抗力抵御着不幸的命运和虐待,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性格。”在近两千年的时间里,这个小小的民族四处漂泊,流亡他乡,在逆境中拼搏,无数次遭到迫害和践踏。这在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中都是绝无仅有的。他们在经历漫长的悲苦和厄运的折磨之后重新站了起来,重振民族特性,不遗余力地使自己达到新的巅峰……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编辑推荐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是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的。
古文明在欧亚非三大洲交汇之处照亮人类历史,然而三次大灾难使整个民族被连根拔起抛向四方,从被杀伐带迫着离开故土的那一刻,重回耶路撒冷就成为犹太人世代传承的梦想……
犹太人为什么被称为“经商的民族”“智慧的民族”?他们为什么会遭受几千年的屠杀和歧视?中东的一团乱麻到底因何而起,中东和平还有没有希望?耶路撒冷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能把流散了几千年,说着85种语言、来自115个国家的犹太人汇聚到一起建立国家?
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图书目录
第一章 远古岁月
文明之火:犹太人的起源
重挫:巴比伦之囚
浩劫:耶路撒冷毁灭
离散全球:没有祖国的民族
第二章 逆境生存
流散之路:乡关何处是
逆境生存之道
基督教与犹太教
伊斯兰教与犹太人
智慧集大成的《塔木德经》
第三章 黑暗中世纪
十字军与国王的双重绞杀
火刑柱上的冤魂
被逼出来的高利贷民族
强迫的隔离:自成一体的社区生活
第四章 彷徨无所依
文艺复兴时代的犹太人
苦闷与希望并存的启蒙运动
波兰和俄国:新的犹太人家园
第五章 解放运动
命运转折:获得公民权利
工业革命中的犹太资本家
祸水临头:俄国屠犹事件
精英的思索:犹太复国主义诞生
第六章 建国之梦
自我解放:回到锡安山运动
拐点:第一届世界代表大会
基布兹公社:集体主义生存方式
贝尔福宣言:争斗的开始
多管齐下:政治仗与经济仗
第七章 犹太人与革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东方群狮:犹太革命领袖们
在革命中沉浮
第八章 纳粹大屠杀
替罪羊的价值
“最后解决”
反抗与逃离
死亡集中营与犹太乐园
人类悲剧的反思
第九章 以色列的诞生
打开潘多拉盒子:巴以分治决议
准备摊牌:第一次中东战争
传奇似的胜利
新民族熔炉
历尽沧桑的建国元勋们
第十章 战火弥漫的岁月
抵达苏伊士运河:第二次中东战争
六日战争:第三次中东战争
赎罪日之罪:第四次中东战争
北疆烽火:第五次中东战争
奥运村杀戮
第十一章 沙漠奇迹
开满鲜花的沙漠
核武器之谜
夹缝中的拓展:以色列外交
越打越强的秘密
第十二章 智慧与财富
科学与艺术殿堂:犹太人的新世界
教育立国的民族
新时代的犹太富翁们
第十三章 犹太人与美国
美国的钱装在犹太人的口袋里
犹太人与美国政治
爱恨交织的美以联盟
血浓于水:捐钱!
第十四章 和平之路
土地换和平?
恩怨纠葛何时了
从打不还手到开启和谈之门
一波三折的和解
未来何处去
第十五章 犹太人与中国
从黄河到松花江
上海正午阳光
漫长的建交之路
尾声:向犹太人学什么【以色列】我终于来到了耶路撒冷
已经不记得自己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
整天念叨着我想去耶路撒冷,我想去耶路撒冷;
曾经有人问我:以色列那么乱的地方,你去那儿不是送死么?
后来我越来越觉得,如果不让我去,那真的是比死还难受;
说到以色列,你能想起什么?
圣城,耶稣,犹太人,宗教;
中东战阵,巴以冲突,约旦河西岸,戈兰高地,加沙地带,
一切和恐怖有关的词语,
我曾经想过,等我到了80岁,或者哪天得了绝症,我不害怕死了,我就去以色列,
就算在那里被炸死,我这辈子也值了;
可是,一年前当我从奇迹石死里逃生后,我突然发现我再也不恐惧死亡了,而且坚信生死由命,
于是鼓足勇气,定了机票,不再给自己后悔的余地,去往传说中那个充满战乱的地方,
可是当我触摸到哭墙,看到金顶清真寺,真正站在这片土地上时,
我终于发现:一切的恐惧只是源于内心的未知,
原来以色列真的不是想象中那样,真的非常非常安全!
护照上的那些签证,最惊心动魄的有两个,
1:意大利申根签,出发前一天才拿到;
2:以色列签证;
其实以色列签证并不难办,材料还没申根签那么多,而且不需要面签,
只要把护照和所需要提供的材料寄到以色列驻上海领事馆就行了,费用可以用万能的支付宝支付,
为了以防万一被拒签,我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办签证了,
结果刚把材料寄到领事馆,就被告之使馆罢工了,
而且是大规模的罢工,先是部分领事馆,接下来是全球领事馆,最后直接大使馆都关门了,
原因是使馆工作人员觉得工资太低,对收入不满,
据说这是近半年来的第二次罢工,第一次是去年11月,长达两个多月的罢工以工人最终放弃而告终,
这次又开始了,罢工期限未定,据说直到争到合法权益为止,
上次是两个月,这次。。。
于是我的心哇凉哇凉的,只能等待和希望了,因为签证如果来不及办,机票只能作废,
历时近两个月,我几乎每天去领事馆官网刷新,
最后历时近两个月,以工人取得工资上浮而宣告罢工结束,我的签证顺利办出,
来之不易啊。。。
言归正传,
在约旦经历了连续三天被出租车司机骗钱的遭遇后,
我几乎像逃难一般的逃亡以色列。。。
然后,我才发现,以色列真的是一个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地方,后悔来的太晚。。。
从候塞因关口入关,之前听说可能会被盘问很久,甚至还有被带进小黑屋的可能,
结果一个犹太姐姐只问了我三个问题:以色列有朋友么?你经常独自旅行么?要去巴勒斯坦么?
最后来了一句:you have a nice face,就放我走了,全程不到三分钟,
然后我就看到了这个犹太小盆友,他一直在对我微笑,萌的心都融化了……
这可是天然大美瞳啊!神马美图秀秀的弱爆了。。。
当车子沿着公路慢慢驶向耶路撒冷,
当远处的金顶清真寺模糊可见时,
我知道,我离我的终极梦想之地越来越近了,
这种感觉,就像六年前在一片绿树荫中一步步走近圣西罗,
朝圣一般……
我的小鼹鼠,它陪着我走过许多地方,
如今,我们来到了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分为老城和新城,
到达耶路撒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酒店,
酒店位于漂亮整洁的雅法大街。
从酒店步行两站地铁的距离就来到了雅法门。
雅法门 Jaffa Gate
门外的雅法街通往地中海边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特拉维夫。
在古代,这条路通往港口城市雅法,就是今日特拉维夫的南部边缘。
老城主要由大马士革门,雅法门,锡安门,狮门,金门,粪门组成,
除此之外,还有新门和希律门。
耶路撒冷老城一共分四个区——
犹太区、穆斯林区、基督区和亚美尼亚区,
三大宗教的圣地密密的挤在这方圆一公里的地方。
基督区(Christian
Quarter):面积最大的一个区,位于老城西北部。耶稣殉难教堂就位于这个区。
犹太区(Jewish Quarter):老城南部,哭墙位于这个区,是犹太教最神圣的地方。
穆斯林区(Muslim
Quarter):老城东部,包含著名的圆石清真寺,犹太人与穆斯林宗教冲突最激烈的地区。
亚美尼亚区(Armenian Quarter):老城西南角,是最小的一个区。
初到耶路撒冷,第一印象就是全城皆兵,仿佛随时都要预防各种恐怖袭击,就连进邮局都要安检。。。
以色列兵哥哥长得都好帅!
我问他们能不能合影,他们很高兴的说YES!
我问他们枪能不能给我摸一下,他们说NO。。。
以色列建国至今,先后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战争和无数次的边境冲突,
但以色列兵力却从不足3万发展为60万,由单一陆军发展成为军兵种齐全的现代化军队,
成为中东地区一支强劲的军事力量。
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期以来,以色列注重兵役制度的完善,
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其适龄青年应征入伍的比例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
通常男子高达85%—90%,女子也高达50%以上。
以色列兵役法规定,凡年满18-29周岁的男性公民、18-24 周岁的女性公民,无特殊情况,都要应征服现役,
其中男子服役期为3年,女子服役期为2年,
服役期满后,除少数特殊需要继续服现役外,其他人员一律转为预备役。
以色列兵役法还规定,
以色列的阿拉伯籍公民(包括贝都因人)和信仰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公民经申请并审查批准可免服兵役。
大马士革门 Damascus Gate
智慧之门,耶路撒冷旧城的入口,象凯旋门一样,门外是阿拉伯市场,非常混乱,
去往橄榄山和伯利恒的汽车都在这里乘坐。
橄榄山 Olives Mount
希伯来语Har Ha-Zetim,阿拉伯语作Jabal at-Tur,
位于耶路撒冷旧城东面,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圣山,
据记载,耶稣在死前一周从这里进入耶路撒冷。
从橄榄山远眺,整座耶路撒冷尽收眼底。
世界若有十分美,上帝把九分给了这里;
一个城市,三种宗教,曾经被毁灭过18次后涅槃重生;
&这里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的地方,是无可替代的圣地;
这是一个充满虔诚的国度,每一个人脸上都写着信仰;
而我,终于来到了圣城.耶路撒冷。
客西马尼园(The Garden of
Gethsemane)
耶稣用完了最后的晚餐,他预感到自己受难的时刻临近了,便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
他极其悲痛汗如血珠滴在地上,在对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
耶稣决心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这时,犹大带着祭司长等人前来捉拿耶稣,
犹大按照约定的暗号:与谁亲吻谁就是耶稣。
当他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上前亲吻后,
耶稣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
随后他被捕……
公元4世纪,信徒在客西马尼园建了一个圣坛,
12世纪十字军对它进行扩建,后来圣坛被穆斯林征服者破坏。
现在的客西马尼教堂是上世纪初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修建的。&
耶稣祷告过的地方
万国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
Gethsemane)
又叫苦闷大教堂,祭坛前的岩石砖说是耶稣被出卖后渡过最后一夜的地方。
圣母之墓教堂(Mary's
走出客西马尼园, 下个坡就能看到,&
注意这里是埋葬圣母的地方并不是圣母去世的地方, 那是在锡安山的圣母永眠堂。
狮门 Lion's Gate
苦路的起点,也是通往橄榄山的必经之路。
狮门又称司提反门,历史上首位殉道者——司提反就是被推到这个城门口被石头打死的。
DOLOROSA,苦路
耶稣身背十字架,走过的最后十四站路。
从客西马尼园的祷告到橄榄山下的万国教堂,
从圣母永眠教堂,到锡安门内的大卫王墓,
从耶稣被出卖那个最后晚餐的房间到升天教堂,
我看到了跪在耶稣墓前祷告的信徒,也走过了他最后的十四站苦路…
圣墓大教堂(Sanctum
Sepulchrum)
耶稣遇难,安葬,复活的地方。
我在这里许了一个愿望,
两个月以后,真的实现了……
拉比(Rabbi),犹太人中一个特别阶层,主要为有学问的学者,是老师也是智者的象征,
拉比一词最初出现于巴勒斯坦地区,意为“圣者”,
他们接受过正规犹太教育,系统学习过《塔那赫》、《塔木德》等犹太教经典,
担任犹太人社团或犹太教教会精神领袖或在犹太经学院中传授犹太教教义者,
在犹太教中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的人。
拉比的起源要追溯到公元1 世纪,
公元70 年,罗马帝国毁灭了耶路撒冷圣殿,犹太教公会随之被关闭,犹太人被逐,开始流散各地,
犹太人当时面临两个重要的难题:
一是要为自己找到新的宗教活动中心;
二是必须在新的形势下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式,以使处于困境中的犹太教得以延续;
在这一关键时刻,精通律法的法利赛派担当起了解决这一问题的重任,
他们主张加紧研习律法,深化对律法的诠释,以犹太教律法来整肃犹太人的生活,
由于他们热心教导民众学习犹太教律法,所以他们被尊称为“拉比”。
跟着拉比们,走向哭墙。
传说中的哭墙,
无数次在电影,报纸,杂志上看到过的地方,
可是当我真正的站在这里时,
一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油然而生了……
哭墙,West Wall,
犹太教第一圣地,
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
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哭墙边祷告的人们,
这是一个即便你没有任何信仰但也会被感染的地方…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
欧洲人认为耶路撒冷才是欧洲的尽头,而这面墙则是欧亚分界线;
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
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
祷告的地方分隔成男女两部分,男左女右,
而离开的时候,必须倒退着离开。
塞进石缝的小纸条,据说,上帝看的到,
那张蓝色的小纸条是我的。
绿色那张,是璟美人的,她的愿望,我已传达。
据说,日,哭墙出现一个“奇迹”,
一名男子在祈祷时发现一个信封装有507张支票,总金额竟高达5亿美元!
以色列媒体调侃称,总有人在“哭墙”祈求经济保障,他们的祷告终于有了答复!
当地的拉比认为,写支票的人可能想把他所有的财富都交给上帝。。。
哭墙地下隧道
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
公元前10世纪,大卫儿子所罗门继承王位后,在首都锡安山建造了首座犹太教圣殿所罗门圣殿--第一圣殿;
公元前586年,第一圣殿被入侵的巴比伦人摧毁,将所罗门王为耶和华所建的“第一圣殿”付之一炬,
四万多犹太人被虏,史称“巴比伦之囚”;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流亡生活,犹太人陆续重返家园,后来又在第一圣殿旧址上建造第二圣殿,
公元135年,罗马哈德良平定第二次抗罗革命,犹太人被迫远走他方,分散于万国之中,
拜占庭时代,犹太人被容许每年一次于圣殿被毁周年日到西墙来,为国度复兴哭泣祷告,
“哭墙”之名不胫而走;
七世纪,回教徒占据圣地,犹太人容许在圣殿入口附近祷告,
位置在威尔逊拱以北,西墙隧道之内;
十三世纪开始,犹太人迁到现今所见之处祷告,一直维持到本世纪,
犹太人把它视为本民族信仰和团结的象征。
年间,哭墙落入约旦手中,不容许犹太人到哭墙祷告,
哭墙无人哭达19年之久;
1967年六日战争中,犹太人自约旦手中收得哭墙,
犹太人涌到哭墙喜奇而泣,
从此,哭墙成为了以色列国魂的象征。
圣殿山 Temple Mount
圣殿山被犹太人奉为圣地是因为传说犹太先祖亚伯拉罕在此领受上帝旨意、祭献儿子;
他的孙子雅各在此和天使摔跤,并被赐名“以色列”。
为了纪念犹太民族最神圣的地方,
相传公元前1010年所罗门王动用20万人,开始在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现在的圣殿山)修建了圣殿,
用以朝拜和祭奠犹太教的主神,并存放约柜(内置刻有十戒的两块石板)、诺亚方舟等圣物,
于公元前957年竣工,建成后的圣殿长30米、宽10米、高15米,雄伟非常,号称是上帝的所在。
公元前586年,巴比伦王杀到这里,他摧毁了圣殿,赶走了犹太人,
直到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居鲁士灭了巴比伦后,犹太人才被允许返回,
于是犹太人在公元前516年动手在第一圣殿的原址上补建第二圣殿,
不想公元70年,罗马王镇压犹太人起义,竟将重建的圣殿彻底焚毁,只留下西墙墙基的一段。
对圣殿山,伊斯兰教信徒称其为圣地,
公元628年,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夺取耶路撒冷后,在犹太教圣殿遗址的北段建起了岩石清真寺,
因为那块传说中犹太先祖亚伯拉罕祭拜上帝的石头就位于这个清真寺内的正中央。
哭墙边上有一个通道可直接前往,节假日只对穆斯林开放,
金顶清真寺只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午以及周日的上午和下午1:30-2:30对外开放,但不能入清真寺内,
其他时候只对穆斯林开放,有持枪的以色列警察把守;
个人进入金顶清真寺,在安检口需要检查个人证件,请带好护照。
圆顶清真寺,耶路撒冷最耀眼、最炫丽的建筑,
被穆斯林认为是先知默罕默德升天之地。
1948年,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后,不断拆毁阿克萨周围的大部分建筑;
日,一名宗教狂热的澳洲观光客到耶路撒冷朝圣时,
放火烧毁伊斯兰教三大胜地之一的阿克萨清真寺,伊斯兰教世界群起激愤;
2007年,以色列对阿克萨清真寺的地下通道进行“考古挖掘”,
不仅已经导致清真寺附近的道路塌陷,而且还对整个清真寺的地基构成了严重威胁。
根据联合国的决议,阿克萨清真寺永远属于穆斯林,
但自从被以色列占领以来,犹太复国主义极端份子,制造无数事端,
他们认为阿克萨清真寺地下原是犹太人祖先所罗门皇帝建造的犹太神庙,
他们称阿克萨为“圣殿山”,是他们将来迎接犹太人救世主“弥赛亚”从天而降的地点,
他们在清真寺高台之下挖掘深坑和信道,佯装是“考古”,
重型机械在清真寺地基下作业,震动地面上所有伊斯兰古迹,企图破坏历史文物,拆毁伊斯兰圣地;
阿克萨清真寺在以军的包围之中,对进入圣地礼拜和祈祷的穆斯林严加限制,
例如外地穆斯林一律禁止入境,而本地穆斯林限制在四十岁以上,
而且清真寺周围设立数以百计的关卡和路障,对穆斯林重重验证和全身搜查,
以色列前总理沙龙,为了表示他夺取全部圣殿山的决心,
在他竞选中率领大批军人和卫队闯入阿克萨清真寺,遭到穆斯林抗议,引发了第二次巴勒斯坦人民起义。
穆斯林素来不允许外人进入阿克萨。
有这样一个记载,
当清真寺的大钟需要修理时,管理寺政的穆斯林教团发现当地只有一个基督徒工匠具备所需的技巧,
他们想了一个古怪的办法,才让工匠出入圣殿山:
每天早上在清真寺门外,他们喃喃作法,把工匠变为“驴子”,
然后蒙上眼睛抬他进去,放进吊篮让他修钟,晚上再抬出去,把“驴子”变回人形,
这样,异教徒工匠的臭脚就不能沾污清真寺神圣的地面了,
听起来真象是《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
但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阿克萨在穆斯林心中的神圣地位。
土耳其人征服阿拉伯世界后,直到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奥斯曼帝国在英法支持下,才打败世仇俄国,
为报答西欧列强的支持,土耳其开始允许基督徒参观阿克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赶走土耳其占领巴勒斯坦,才开始允许犹太人涉足圣殿山,
约旦占领耶路撒冷旧城后,圣殿山再次成为犹太人的禁地,
待以色列夺回耶路撒冷,他们倒是尊重伊斯兰的传统,让圣殿山仍由穆斯林教团管辖,
除星期五穆斯林祈祷日和伊斯兰节假外,允许犹太人参观阿克萨清真寺。
穆斯林的禁忌很多,所以进入阿克萨清真寺时,我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但还是疏忽了,
因为天气太热,我又全副武装,在树荫下乘凉时,我习惯性的将裙子拉到了膝盖以上,完全无意识,
这时,一个外国游客走到我身边,很认真的对我说:赶紧把腿遮住!否则会遇到麻烦的!
我才反应过来,立马把裙子拉到脚边。。。
在耶路撒冷偶遇的香港女孩,刚从港大毕业,即将成为一名医生,
她正在进行长达两个月的毕业旅行,我把我的黄色围巾送给了她。
锡安,在圣经里面不单单是指圣殿山, 也是耶路撒冷的别名。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
耶和华阿,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
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出埃及记 15,
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在以色列他的名为大。
在撒冷有他的帐幕,在锡安有他的居所——【诗篇 76 1,
并且他弃掉约瑟的帐棚,不拣选以法莲支派,
却拣选犹大支派,他所喜爱的锡安山——【诗篇 78, 67, 68】
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以赛亚书, 2, 3
我又观看,见羔羊站在锡安山,
同他又有十四万四千人,都有他的名,和他父的名,写在额上——【启示录,
大卫王King
David(公元前年)
以色列的第二个王,耶和华上帝选择他替代扫罗,
耶和华上帝应许说他的一个后代(即耶稣基督)将会永远地统治大卫的王座。
尽管他也犯过错误,可是一直被描述成一个正直的国王、广受赞誉的勇士、音乐家和诗人,
《圣经·旧约》中的《诗篇》的多部作品都被认为是大卫王的创作。
大卫王之墓
“耶和华是我的岩石,我的山寨,我的救主,我的神,我的磐石,我所投靠的;
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是我的高台;
有一件事我曾求耶和华,我仍要寻求,就是一生一世住在耶和华的殿中,瞻仰他的荣美,在他的殿里求问;
你来打我,是用刀、矛、标枪,但我与你争战是奉上主万军统帅的名,
他就是你所藐视的以色列军队的上帝”——大卫
玛利亚永眠教堂 Basilica of the Dormition
位于锡安门外,是耶稣的母亲长眠的地方,
在地下教堂,可以看到用樱木和象牙制作的长眠不朽的玛利亚像。
最后的晚餐 The room of the last
这里就是达芬奇名画《最后的晚餐》的那个房间。
耶稣在遭到逮捕的前夕和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餐时预言“你们其中一人将出卖我”,
门徒们显得困惑、哀伤与骚动,纷纷询问耶稣:“主啊,是我吗?”
这时,唯有坐在耶稣右侧的叛徒犹大惊慌地将身体往后倾,
他一手抓着出卖耶稣的酬劳、一个装有三十块银币的钱袋,脸部显得阴暗。&
耶路撒冷(英语:Jerusalem、希伯来语:ירושלים 、拉丁语:Yerushalayim)
被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
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该城为圣地。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
公元前13世纪菲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
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人各部落迁入定居。
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
公元前1世纪罗马共和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亡世界各地。
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此后一千多年,耶路撒冷一直是由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居住,直到二战他们抗击十字军等侵略者,大量的牺牲。
二战后,犹太人大量从其他地区迁入,同时驱逐巴勒斯坦人,改变了当地的人口成分。
1948年以前,耶路撒冷主要以巴勒斯坦人为主,城市也由巴勒斯坦人所控制,
随后几年英国开始资助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数量开始增加,
1948年,巴以分治,耶路撒冷划到巴勒斯坦境内,
随后战争爆发,以色列入侵并占领了西耶路撒冷,东耶路撒冷处于约旦的管理之下,
以色列定都特拉维夫。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
以色列侵略并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并强迫当地的巴勒斯坦人离开巴勒斯坦,形成了巴勒斯坦难民。
1980年,以色列国会立法确定耶路撒冷是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
但是,除了美国以外没几个国家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
认为该市的最终地位有待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双方谈判决定,大多数国家都将大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也声称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将设在东耶路撒冷,
巴勒斯坦在该市最醒目的正式存在是东方大厦,20世纪末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总部。
将耶路撒冷作为一座国际城市的建议是基督教人士提出的,
基督徒在耶路撒冷是人数最少的,但对他们来说,耶路撒冷也是一座圣城,这个建议也得到了教皇的支持,
受支持最多的是将耶路撒冷分割开来,以色列获得城市的犹太区以及哭墙,老城的其他部分和圣殿山规一个新建立的巴勒斯坦国家。
基督教尊敬耶路撒冷,不仅是因为它在旧约中扮演的角色,也是因为它在耶稣一生中的意义,
根据圣经记载,耶稣在出生后不久就被带到耶路撒冷,后来他又洁净第二圣殿。
耶稣最后晚餐的地址位于锡安山,紧靠大卫墓。
耶路撒冷另一个重要的基督教遗迹是各各他,就是耶稣被钉十字架的地方。
约翰福音只是说这地方位于耶路撒冷城外,
但最近的考古证据显示各各他位于距离耶路撒冷旧城城墙不远处,就在今天城市范围之内。
该地被圣墓教堂占用,过去2000年间,各各他直是基督教的一个首选的朝圣地点,
老城街头也常有朝圣者重走耶稣上十字架前所走的“苦路”14站。
耶路撒冷通常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
在麦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祷告的方向。
在620年穆罕默德的夜行登霄(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在一个夜里奇迹般的从麦加来到耶路撒冷圣殿山,升到天堂,会见早先的先知们)之后,耶路撒冷长期被穆斯林控制。
《古兰经》17章1节记载穆罕默德夜行前往耶路撒冷的事迹,
而如今圣殿山上两座清真寺都为纪念这一事件——
在古兰经中提到的是阿克萨清真寺,而穆斯林相信穆罕默德夜行登霄的登霄石就在圆顶清真寺。
一些以色列人反对任何基于文化、历史或宗教分界的分割,
另一些以色列人认为对犹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都重要的老城可以成为一座多边控制的国际城市,
巴勒斯坦人支持耶路撒冷作为一座自由城市,但是这个支持的可靠性受到怀疑,
许多阿拉伯人控制区内的犹太建筑被破坏,比如不久前纳布卢斯的约瑟墓。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无法保障阿拉伯人不破坏这些地方以及为朝圣者提供人身安全和自由,
根据奥斯陆协议,耶路撒冷的最终地位将由和平谈判决定。
1988年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也宣布耶路撒冷将是未来巴勒斯坦国的首都,
因此,耶路撒冷仍然是巴以冲突的中心。
当你熟读完这段历史,站在这座城市的中央,
你会越发觉得不可思议,原来真的来到了传说中的耶路撒冷!
那个温暖的午后,一杯酸甜的青芒汁,
圣墓大教堂外,明信片,写给最在乎的朋友们,
我相信这一定是你们收到的第一封来自耶路撒冷的明信片。
God bless you!
去邮局寄明信片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特别善良的犹太老爷爷,
他是邮局的工作人员,听说我来自中国,给我所有的明信片贴上了“优先发送”的标签,
他说他特别喜欢中国,随他没有去过,但是中国人民都很善良,曾经给过犹太人无数帮助,
他说耶路撒冷没想象中那么危险,但也不是很安全,天黑以后早点回家,女孩子在外面不安全,
他还说以后再来以色列,如果回到耶路撒冷,就来这里看看他。。。
不行了,再说我要哭了。。。
耶路撒冷老城,到处都是小商铺,
我路过时,经常被问是不是日本人,是不是韩国人,
然后有个下午,突然有人问我是不是菲律宾人
在耶路撒冷,坐公交还说有些困难的,
因为看不懂希伯来文,我只能按照地图,一个字一个字的象形对应,
但是司机都很热情,而且基本都会说英语,
所以只要告诉司机要去哪里,到站他就会提醒你。。。
最方便的还是地铁,基本每站都有英文对应,
如果要去老城,就坐到CITY HALL,
当然,我住在JAFF CENTER,到CITY
HALL只要两站路,
考虑到地铁票不便宜,所以我每天都是步行。。。
在约旦每天啃大饼,去佩特拉还被一头驴抢了一个,
在以色列早饭吃饼干,公交很贵基本步行,因为要赶路所以不吃午饭,
晚饭一个Falafel,吃不了就放着第二天当早饭,酒店有免费咖啡和牛奶,
有肉的汉堡基本80以上,所以一周没吃肉。。。
薯片比面包便宜,所以经常啃薯片。。。
Falafel是以色列特有的一种卷饼,其实就和墨西哥鸡肉卷差不多,里面放各种蔬菜,肉等等,
当然,放肉和不放肉价格基本差一倍,所以我每次都买最便宜的那个,17谢克尔,差不多34人民币,
老板特别好,听说我来自China,每次都给卷一大个,比旁边顾客足足大了一倍,
然后我让他切成三段,一段做午饭,一段做晚饭,一段做明天早饭。。。
特别好吃的一种冰沙,很多水果混合而成,
甜甜的,脆脆的
耶路撒冷第一天,问路,以为是以色列人,结果是两位来旅行的美国大叔,
耶路撒冷第二天,在锡安门外,有俩人问我还记不记得他们,我说不记得(我有人脸障碍证,见过就忘),
结果他们说,我昨天在雅法大街问过他们路,于是发现是两位美国大叔,
后来在特拉维夫的时候,又遇上了他们。。。
于是在以色列的这几天就是:美国大叔你好!美国大叔再见!
漂亮的雅法大街,美丽的欧式建筑,还有各种情调的咖啡馆,
在这里,你会遇到很多友好的犹太人。
漂亮的犹太姑娘,
一杯叫Jerusalem Night的鸡尾酒,
还有免费的水烟,
我会告诉你们耶路撒冷的夜晚有多美好么?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了进来。。。
这是我在以色列遇到的最漂亮的犹太姑娘。
耶路撒冷的夜晚,美好的让你不忍闭眼……
I&Jerusalem
位于雅法大街的家庭旅馆,地理位置非常好,服务也很好,大概RMB480/晚,
在耶路撒冷认识的那个香港女孩因为没定酒店,于是就让她住我这了,她分摊了一半的房费,
酒店冰箱有免费的牛奶,酸奶,红茶和咖啡。。。
必须推荐:
La Perle Hotel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朋友去了布拉格,
毫不夸张的说,那是我去过欧洲最美的首都,一切都是如此华丽而绚烂,始终念念不忘;
但是在布拉格,但最让我震撼的,不是查理大桥,不是布拉格广场,不是城堡山,
而是犹太区的教堂和犹太人公墓;
我曾在一个阴天的午后去往那里,独自一人走在参差不齐的公墓里,看着记录他们生卒年份的墓碑;
教堂的二楼是一片儿童画廊,每一副都记录着画画孩子离开的年龄,8岁,5岁,最小的只有3岁;
二战时,纳粹对他们进行灾难性的摧毁,但这个种族顽强的生存了下来;
后来,我开始想去奥斯维辛,想去耶路撒冷,想了解那个民族的一切……
第二天一早,去了一个很重要的地方。
这个地方,我来了三次,
第一次好不容易找到,结果已经下午五点,关门了,
第二次赶在清晨开门时到达,终于找到了他的墓地,
第三次也就是告别耶路撒冷以前,我来和他告别。
清晨的锡安山,荒无人烟的犹太墓地,乌鸦在头顶盘旋,
我用了近三小时才找到这里……
一个不起眼的坟墓,却永眠着一个伟大的人,
他是唯一可以葬在这的前纳粹成员。
“我觉得犹太民族正在遭到毁灭,我对此别无选择,必须帮助他们”
&——奥斯卡·辛德勒
他的墓碑堆满石头,这是犹太人向死者表示最深的致敬方式,
我也放上了一块石头,向他表示表示最深的致敬。
从布拉格的犹太人公墓到哈尔施塔特的人骨教堂,
从希奥利艾的十字架山到耶路撒冷的辛德勒墓,
这些年每次去国外,都会探访一些墓地,
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到:唯有直视死亡,才能了解生的伟大。
离开锡安山的犹太人墓区,去往耶路撒冷轻轨最后一站:
YAD VASHEM(大屠杀纪念馆)
我无法忘记照片墙上孩子那纯洁的眼睛,那对生活充满希望的眼神,
一条黑色的长廊,没有声音的照片,褪去的光线,那些幸存者含泪诉说着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狂热的纳粹,被毁的犹太区,集中营,逃离与拯救,600万遇难者,那个民族的苦难与执着;
走廊的尽头,遇难者的照片,那些曾经美丽的生命,令人窒息的沉默……
黑白的银幕上循环播放着二战结束那天上万犹太儿童合唱的《希望》:
只要最深的心底还残存着犹太灵魂,只要眼睛还能望向东方,我们的心并没有死亡,
两千年来唯一的希望,再次回到我们的故乡,回到锡安和耶路撒冷,回到我们先父大卫王的故乡……
那一刻,无声的沉默,而我,泪已决堤。
愿这些灵魂安息,愿这片土地安宁。
“我又看见一个新天新地。因为先前的天地已经过去了。海也不再有了。
&我又看见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豫备好了,就如新妇壮饰整齐,等候丈夫。“
& & ——《新约·启示录》
我想去耶路撒冷,我想去耶路撒冷,
这些年,我总会在心底自言自语这样一段话,
那个名字听起来很神秘的地方,总有着一股力量在吸引着我;
五次中东战争,二战时惨遭屠戮的民族,
我们所能知道有关那里的一切,总是和恐怖有关;
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不能再等了,
于是定了机票,不再给自己后悔的机会,就这样上了路;
当勇气战胜恐惧,终于来到后,
我发现,原来这里所有一切都是如此友善和美好,
在经历过无数场浩劫后,这里的人们依旧怀揣着最虔诚的信仰。
我希望,这些眼神无比清澈的孩子们,
可以在这样的蓝天下,欢快的奔跑,无忧无虑的成长。
我不是虔诚的教徒,也从未加入过任何教会,
我没有读过圣经,也从未做过礼拜,
但我相信这个世界存在着上帝,并且他总会在我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
因为那个神奇的名字,因为那里有太多的传说,
因为好奇那个在二战时期几乎惨遭灭亡的民族如今怎样的生活着,
因为那里可以找到信仰但又充斥着战争流血和死亡,所以我不敢去,
所以我始终称耶路撒冷是我的终极梦想……
有一天,当我终于来到这里,
我才发现,原来,她是这般美丽。
然后,我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曾经无比热爱的布拉格、哈尔施塔特、弗洛姆,
她们在耶路撒冷面前,显得是如此的简单;
那厚重的历史,似乎连城墙上的每一块石头都在诉说着过去,空气中凝聚着信仰的气息;
千年历史,五次中东战争,三教合一的圣地,又岂是那四天三夜就可以感受完的?
于是,在世界的中心,
在哭墙下,许自己一个重回耶路撒冷的日子。
2014年5月,
我在耶路撒冷,写下生活的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路撒冷袭击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