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八种社会思潮是一个“现代”社会吗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
本书是论述政府承认并成为党的统一战线组成部分的五大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与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的第一部概述性学术著作。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图书信息
出 版 社:
出版日期: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内容简介
在对历史背景略作概说之后,全书分5篇30章分别论述了上述五大宗教与传统中国社会的关系,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剧变与五大宗教的相应变化,当代时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五大宗教在制度方面的变革,其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其教育、学术和国际交往的情况,现存的问题和相应的分析或建议。
本书有助于学术界、政府和公众了解当代中国宗教与社会关系的概况,加强这方面的问题意识,并在解决问题方面得到启发。
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本书目录
导言 何光沪
佛教篇 温全五
第一章 佛教与传统社会
第一节 佛教与社会文化的协调
第二节 佛教与社会政治的交涉
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社会信仰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现代佛教的转型
第一节 社会剧变与佛教应对
第二节 佛教的革新与振兴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中国佛教徒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与佛教制度建设
第一节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佛教的再生
第二节 在调整中不断发展的中国佛教
第四章 当代佛教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国佛教
第二节 佛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第三节 现代生活中的佛教信仰
第五章 喜忧参半的当代佛教教育与文化建设
第一节 当代佛教教育
第二节 蓬勃发展的佛教文化事业
第三节 政教学三界共同推进佛教文化教育事业
第六章 僧团建设与佛教未来
第一节 当代僧伽制度的锻造
第二节 教制建设的困境与出路
道教篇 何建明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变迁与道教的兴衰
第一节 汉魏早期道教形成的社会基础及其政教合一形式的变迁
第二节 两晋六朝道教的贵族化改革与民间化发展
第三节 隋唐两宋道教的政治化与多元化趋势
第四节 金元明清道教政治化的兴衰与全真、正一两分天下格局的形成
第二章 现代中国社会转型与道教的变迁
第一节 民国初期中国社会新气象与道教复兴的曙光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政治态势的复杂多变与道教的艰难复兴
第三节 新中国初期道教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新希望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与道教的重生
第三章 道教教团管理体制的变迁
第一节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及其对道教教团管理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道教协会的成立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调适
第三节 地方道协的成立与各地宫观管理体制的变化
第四章 道教徒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道教徒政治生活方式的变革
第二节 道教徒经济生活方式的变革
第三节 道教徒宗教生活方式的新变化
第四节 道教界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
第五章 道教学术文化教育与对外交流事业的发展
第一节 当代中国道教学术文化事业的演进
第二节 当代中国道教文化教育事业的飞跃
第三节 当代中国道教对外友好交流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问题与思考
第一节 政府领导与自主管理的关系问题
第二节 散居正一派道士的规范与管理问题
第三节 继承传统仪范与教制改革的问题
第四节 人才培养与文化弘道的问题
第五节 宫观自养与爱国爱教的关系问题
第六节 思考与建议
基督新教篇 孙毅
第一章 基督新教与传统中国社会
第一节 基督教进入传统中国社会
第二节 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影响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巨变与基督教
第一节 中华民国初期的基督教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基督教
第三章 中国基督教制度上的变革
第一节 改革开放时期三自爱国运动的发展
第二节 宗教管理法制方面的建设
第四章 基督教与当代社会生活
第一节 经济改革对基督教的影响
第二节 基督教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 基督教的教育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 基督教的神学教育
第二节 教会内外的基督教研究
第三节 翻译与出版事业的发展
第六章 问题与展望
第一节 法制建设方面的问题
第二节 神学教育方面的问题
第三节 社会服务方面的问题
天主教篇 高师宁 周太良
第一章 20世纪中叶以前的天主教与中国社会
第一节 天主教的进入与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第二节 礼仪之争所反映的问题
第三节 19世纪后半叶的天主教与中国社会
第四节 20世纪前半叶的天主教与中国社会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天主教的转变
第一节 天主教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制度性的转变
第三节 几次政治运动中的天主教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天主教的复苏与建设
第一节 20世纪80年代的复苏和爱国会
第二节 各个方面的建设
第三节 关于神哲学思想建设及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第四章 天主教与当代社会生活
第一节 教会在市场经济处境中的发展
第二节 市场经济处境下的天主教徒
第三节 天主教在当代中国的社会服务
第五章 天主教的教育事业、学术研究与对外交流
第一节 天主教的各类学校
第二节 天主教的文字出版和学术研究
第三节 天主教的对外交往
第六章 问题、建议与展望
第一节 几个问题
第二节 分析、建议与展望
伊斯兰教篇 王宇洁 哈宝玉
第一章 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社会
第一节 从蕃商、蕃客到回回遍天下
第二节 伊斯兰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派别
第四节 边疆地区的伊斯兰教
第二章 中国社会的剧变与伊斯兰教的新时期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文化复兴和宗教维新运动
第二节爱国保教与救亡图存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伊斯兰教的政策及早期实践
第四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新时期
第三章 制度建设与伊斯兰教的转型
第一节伊斯兰教管理的法制化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建立和发展
第三节伊斯兰教内部的制度变化与转型
第四章 当代伊斯兰教的宗教生活与社会生活
第一节宗教生活的世俗化趋势
第二节 伊斯兰教传统经济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节 当代穆斯林社团——西道堂现状调查
第五章 当代伊斯兰教的文化教育与学术研究
第一节伊斯兰教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节当代伊斯兰教的学术研究
第六章 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第一节 当代中国伊斯兰教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第二节 中国穆斯林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优势
后记 何光沪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
  199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同志指示社会学研究所要进行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经过酝酿准备,在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社会学研究所于1999年年初成立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从此开展了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3年来,课题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先后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贵州省镇宁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7市县、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市、县、厂、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入户访谈和召开各种座谈会、调研会,取得了11000多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记录。本文所节选的是有关当代中国十大社会阶层的界定情况。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10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改革的推动者,但却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10年,他们仍是改革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另外,由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各社会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经常转而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2.1%;在城市中的比例为1~5%;在城乡合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为0.5%。
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这一阶层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人。第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干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企业干部逐渐从行政干部系列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第二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出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趋势,一些企业主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经营管理企业;另一些业主则通过企业股份化而使自己从业主型的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第三部分人是“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经理人员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也较高,被称为“老总”。许多大中型企业处于国有或产权不清的状态,实际上是经理人员在支配这些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同时,这一阶层的主导成分与国家权力和海外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状况决定了经理人员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甚至要大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扩大。这个阶层还在发展之中,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这一阶层的成员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
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者,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20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员最初主要来自于乡村和城镇社会的较低阶层,但在1992年以后,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始大量加入这一阶层,使这一阶层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有了极大提高。但是,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阻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受到很大局限。私营企业主阶层内部拥有资本规模大小不同,他们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也有很大差异,因而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是很不相同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上对他们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
  在人数上,中小企业主构成了这一阶层的主体。就全国而言,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但地区差异比较大。在私营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一比例可达3%左右;而在私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该比例在0.3%以下。
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术。
  专业技术人员是现代工业社会的中等阶层的主干群体,他们既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者之一。而且,他们还是社会主导价值体系及意识形态的创新者和传播者,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激励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当代中国社会,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和市场经济理念传播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显现出从传统知识分子到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性的转型,即从以传统的人文知识分子为主导构成转变为以现代的专业技能性知识分子为主导构成。这种转变十分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保持较优势的地位,并与掌握着组织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保持良好的关系。
  专业技术人员在中国的阶层结构以及社会中间层中所占比例还比较低,他们主要集中于城镇。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随着教育、科技和各种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一阶层将日益壮大。目前,专业技术人员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5.1%,但城乡差异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差异也很大。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中城市中,专业技术人员阶层所占比例为10%~20%,而在城乡合一的县(市),其比例仅为1.5%~3%。
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成员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后备军,同时,工人和农民也可以通过这一阶层实现上升流动。这一阶层也是现代社会的社会中间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目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大约为4.8%。在城市中,其比例约为10%~15%;而在城乡合一的县(市)中,其比例在2%~6%之间。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将会有大量的体力劳动者上升流动进入这一阶层,在未来十几年中,这一阶层的人员比例将会有明显提高。
个体工商户阶层
  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包括不动产)并投入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而且以此为生的人。如小业主或个体工商户(有足够资本雇佣少数他人劳动但自己也直接参与劳动和生产经营的人)、自我雇佣者或个体劳动者(有足够资本可以自己开业经营但不雇佣其他劳动者)以及小股民、小股东、出租少量房屋者等。
  在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层的主要来源是农民和城镇的失业待业人员(尤其是返城的“知识青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国有企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国有企业工人和城市居民涌入这一阶层。目前,这个阶层是吸纳下岗工人、失业待业人员和进城农民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支很活跃的力量。
  个体工商户阶层是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的主要获益阶层之一。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城市搞所谓的形象工程,大拆大建,把许多较为简易的商业设施拆掉了,把马路市场取缔了,致使不少个体工商户因失去经营场地和经营条件而歇业。另外,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对这一阶层的管理变得日益严厉,向他们征收的税费也有所增加,他们所能分享的利益相对减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20世纪80年代。其经济地位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也有所下降,所以他们的不满情绪较多。目前,个体工商户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为4.2%,这一比例是根据国家工商部门的登记数计算出来的,但该阶层的实际人数比登记人数多得多。
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
  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由于中国目前的商业服务业还不发达,而且产业层次较低,这一阶层的绝大多数成员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产业工人阶层较为类似。但在一些大城市中,在与国际较为接轨的商业服务业部门中,商业服务业人员的社会经济状况较接近办事人员阶层。随着工业化和市场化的推进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这一阶层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
  目前,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12%。但城乡之间的差异极大,因为这一阶层与城市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在深圳市和合肥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的比例分别为17%和13%,但在城乡合一的汉川市(县级市)和镇宁县,此阶层所占比例仅为3.2%和1.6%。在小城市和乡村中,商业服务业还很不发达,而且产业层次较低,从业人员还很少,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严重滞后,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因为中国目前的服务业发育程度较低,尚停留在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领域。可以预计,随着旅游业、体育事业、科技教育事业、文化娱乐以及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这个阶层会迅速发展起来。
产业工人阶层
  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相关人员。产业工人阶层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随着中国工业化、社会化的继续发展,这个阶层将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政治、科技、文化素质,其劳动技能也将不断提高,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在相当长时期内,中国的产业工人阶层内部一直存在着企业所有制和户籍身份制所导致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收入、福利、社会地位、劳动保障等多个方面。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深化,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工人之间的差异相对缩小,但户口因素的影响仍然很强。“农民工”应该是产业工人阶层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实际上却成了这个阶层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做的是与城市工人相同的工作,但因为他们的身份是农民,所以在工资、劳保和福利等方面的待遇明显不如城市工人。
  除了户籍因素导致的差异之外,单位部门因素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产业工人阶层内部的分化。福利和劳动保障较好的正规部门的工人与缺乏福利和劳动保障的非正规部门的工人,经济效益低的传统部门的工人与经济效益好的新兴产业和国家垄断部门的工人,在社会经济状况方面有着明显差异。
  经济改革以来,产业工人阶层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下降,这使产业工人阶层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工人阶层中一部分成员通过接受成人教育和技术培训离开了工人队伍,进入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其他社会阶层。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工矿企业改革,实行减员增效等政策,导致大批工人下岗,从而在事实上改变了原来那种终身雇佣格局。有相当一部分人员,在“铁饭碗”被打破以后,处于就业无保障的状况。这使他们在心理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目前,整个产业工人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则为22.6%左右,其中农民工占产业工人的30%左右。城乡之间差异极大,不同经济结构的城市之间,不同发展水平的乡村之间,差异也都很明显。
农业劳动者阶层
  该阶层是指承包集体所有的耕地,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或主要的职业,并以农(林、牧、渔)业为惟一收入来源或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员。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一个阶层。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农业劳动者阶层曾经起过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们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真正突破者,是农村经济体制的率先改革者,是市场经济的最早实践者和推动者。而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尤其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得到了自主和实惠,解放了生产力,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不仅在较短时间内一举解决了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推动了中国整个体制的改革。另外,这个阶层还是通过分化而产生个体工商户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产业工人等的母体阶层。
  尽管如此,由于这个阶层几乎不拥有组织资源,所拥有的文化资源和经济资源往往也低于上述所有阶层,所以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地位比较低。本来,按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要求,这个阶层的规模理应进一步分化并大规模缩小,但在目前,这种分化和缩小受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制度与政策(如户籍制度等)的阻滞。当然,不可否认,与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中国农民阶层的规模已经有了显著的缩小,纯粹的农业劳动者和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民在劳动人口中所占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70%以上减少为1999年的44%左右。但是,农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重也从1978年28.1%下降为1999年的17.3%,两种比例仍然是很不相称的,在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这种不相称状况更为明显。这种状况决定了农民阶层的较低收入水平和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
  尤其严重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农业劳动者阶层是改革和发展的受益阶层,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这个阶层便逐渐成为利益受损的阶层了。特别是在1997年以后,由于大宗农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销售困难,价格显著下降,乡镇企业不景气,进城做工变得更加困难,以农业为惟一收入来源和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民的收入,实际上是减少的,而各种税费负担却没有减轻。所以,这个阶层利益受损的状况表现得更为明显。这是很应当引起注意的问题。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指无固定职业的劳动年龄人群(排除在校学生)。体制转轨和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一批工人和商业服务业人员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就业机会不足使许多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青年劳动力长期待业。城市大量征用农用地,则使大批农民无地可种,而这些农民在城镇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职业。另外,还有不少城乡居民因为残障或长期卧病的困扰而不能就业,他们多数也陷入贫困境地。目前,这几部分人的数量还在继续增加。
  任何社会都会存在竞争的失业者,但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构成一个阶层,却是中国目前这一特殊历史过渡阶段的产物。一方面,无业、失业、半失业人群数量比较庞大;另一方面,这些人具有类似的社会经济背景,比如大多是原国有、集体企业工人及其子女,以及无法依靠农业维持生计的中青年农民。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层中,相当部分人的失业、半失业状态持续数年之久,给他们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威胁。
  无业、失业、半失业人群的这些特征使他们构成一个过渡性的特殊阶层。这一阶层的许多成员处于贫困状态。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3.1%。
社会经济地位等级结构:橄榄型还是金字塔型
  关于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或者工业化的社会阶层结构,学术界有一种比较形象的说法:即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等级结构,它有庞大的社会中间层。与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相反的是传统社会阶层结构:即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在这种结构中,极少数人居于社会的上层,而绝大部分人则处于社会的下层。这种等级结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等级排列,一方面是以职业的技术分化为基础的社会声望或社会地位等级序列,另一方面是按经济地位(收入或财富)排列的等级序列。也就是说,拥有庞大社会中间层的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指的是这样一种阶层结构:在这种结构中,社会中的大多数人从事着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职业(如白领职业),并享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的收入。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是橄榄型的还是金字塔型的这个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说法。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中国目前的社会阶层结构尚未发展成橄榄型结构,也就是说,还未能形成庞大的社会中间层。本课题组根据典型调查数据和全国抽样调查数据,从社会经济等级地位的结构形态和经济收入的分布结构两个方面来观察目前中国社会结构的形状。
  在划分出十大社会阶层的同时,已依据各阶层拥有的资源的量及其重要程度,排列出一个等级位序。但实际上,同一阶层的成员在资源拥有量以及相应的社会经济综合地位方面有较大的差异。
  深圳和合肥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是底部较为宽大的类似橄榄型结构,而汉川和镇宁则是明显的顶尖底宽的金字塔型结构。深圳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最为类似橄榄型,中中层所占比例最大,接近半数的人处于中中层,但同时其结构的下半部分仍然明显比上半部分大,中下层所占比例比中上层高13个百分点。合肥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则处于从金字塔型结构向橄榄型结构过渡的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还是中下层,但中中层所占比例正在接近中下层,中上层的比例相对较小。城乡合一的城市与县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有极大差异。在汉川和镇宁,80%~90%的人都处于中下层,中中层和中上层所占比例还很小。
  4个县市的家庭月均收入分布结构都展现出顶部尖小、底部庞大的类金字塔结构,60%~70%的人的家庭收入水平在平均线以下,尽管深圳和合肥在以职业结构为基础的社会经济等级分化方面已趋向于橄榄型,但收入分布距离橄榄型还有较大的距离。最值得注意的是,与社会经济等级分化所展现的趋势不同,收入分配结构并没有表现出如下的趋势,即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收入分配结构越趋向于橄榄型,或者城市比农村的收入分配结构更趋向于橄榄型。
  综合4个县市的情况来看,中国城市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型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全国的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形态很可能类似于汉川的金字塔型结构,因为汉川的城乡人口比例和职业结构与全国的城乡比例和职业构成较为接近。
  标题本报所加,文章有删节。(相关链接:《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代中国社会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