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少将解放军最年轻的少将是谁:解放军开国少将排名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年仅34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新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2016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年仅34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从不满13岁参加红军闹革命开始,到25岁扬名章缝集大战,再到33岁担任我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及至58岁高龄仍亲自挎着自动步枪在热带丛林中指挥部队进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被毛泽东盛赞为“吴忠有忠”的吴忠,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参加红军闹革命 中国论文网 /8/view-7385703.htm  从1735年开始,清政府为了开发经历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后人烟稀少的四川,平息各地的反清暴乱,采取了“湖广填川”的暴力人口迁移措施,从人口稠密的广东、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向四川强制移民。吴忠的祖上,也于此时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崔横村,迁移到了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的小龙山。至日吴忠出生时,吴家已经历了从江西迁到四川后的十代香火相传。 被授少将军衔时,吴忠年仅34岁   吴忠的父亲吴文勋是当地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他一共育有3子:长子吴光碧、次子吴光玉、幺子吴光珠(吴忠的原名)。   吴父去世后,家庭全靠吴母和祖父支撑。吴文勋一生辛辛苦苦教书攒下了一点积蓄,再加上吴家祖上传下来的家业,使得吴忠一家还算是衣食无忧。本着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吴母在吴忠7岁时便送其进入私塾。此后,一直到1933年参军闹革命为止,吴忠一共在私塾里度过了将近6个春秋。   1930年的一天,一股土匪冲入吴家,抢走了家中所有的金银首饰和值钱东西。不久,驻防小龙山一带的军阀田颂尧部一名营长带着一个排的士兵包围了吴家大屋,一口咬定吴家串通、窝藏土匪,限期缴纳“罚款”1000块大洋。为保全全家人的性命,吴家只得卖掉所有田产,又东挪西借,才凑足了罚款。经历这两场变故后,吴家变得一贫如洗,生活异常艰难。   从衣食无忧到举步维艰,这一巨大的转折让吴忠逐渐懂得了世道的黑暗,他刚烈正直、嫉恶如仇、勇敢倔强的性情开始慢慢形成。   恰在此时,吴忠听到了一个消息:一支戴红星帽子、专打棒老二(指土匪)和田颂尧,还给穷人分田地、让穷人吃饱饭的队伍―红军出现在通江、南江和巴中一带,并即将来到小龙山。 抗日战争时期的吴忠   吴忠从小就爱听祖父讲述英雄豪杰行侠仗义的故事,常常喜欢打抱不平,因而他萌发了弃学从戎消灭土匪和军阀、为穷苦百姓打天下的愿望。   1933年春天,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期待后,吴忠终于如愿以偿地等到了红军。听到红军来木门镇宣传革命道理、招收新兵的消息后,吴忠顾不上吃饭,就跟二哥吴光玉一起赶到离家不远的木门镇。当时,在木门镇招兵的是红四方面军第11师。二哥吴光玉由于比吴忠年长好几岁,很快被列入红军的新兵名册。轮到吴忠时,由于吴忠还不满13岁,并且个头不高,便被负责登记的红军接兵干部拦住了。接兵的红军干部是不得已而为之:吴忠不满13岁,年龄太小,参军就有牺牲的危险,他于心不忍啊!   天天做梦都想参加红军的小吴忠见接兵干部死活不愿接纳他,急得号啕大哭。他先是向那位干部哭诉了家里遭劫难的经过,然后又哭着说:“在家时,我整天练武,为的就是参加红军,好打棒老二和田颂尧。如今我从家里跑出来投奔你们,你怎么能不收留呢?”   吴忠的哭声惊动了接兵登记处的其他人。在众人的劝说下,负责招兵的红军干部最终收下了他。吴忠同当地百余名青少年一道,成为了红军第11师33团2营4连的一名新兵战士。 吴忠将军与夫人田涛 三次历险意志坚   吴忠编入连队之时,正值红四方面军反川军“三路围攻”之际。几场艰苦的战斗之后,为暂避敌人锋芒,红四方面军退到了川陕边界的空山坝地区,川陕苏区只剩下不足百里的面积。鉴于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决定发起空山坝反击战,以一部兵力阻击正面进攻之敌军,集中主力在空山坝地区对川军冒进部队展开反击,进而全面反攻,彻底粉碎川军的围攻。正是在这场战斗中,吴忠受到了参军以来的首次生死考验。   当时吴忠所在的33团是空山坝反击战的主攻团,徐向前亲自向团长程世才部署任务,要求33团穿越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隐蔽插至敌军战线翼侧,出其不意发起进攻。程世才随即命令1营、2营12小时内必须在密林中开辟出一条通路,为部队奇袭敌军创造条件。   吴忠所在的4连是2营的突击连,接到任务后便强行军10多千米进入密林,用各种工具开辟道路。树林中荆棘丛生,密不透风,毒蛇、马蜂随处可见。战士们赶了一上午路,中午只吃了一点干粮,又要奋力砍劈荆棘和树藤,都感到疲劳难忍。年纪小的吴忠更是饿得两眼冒金花,累得胳膊都快抬不起来。恰在此时,一阵闪电和几声炸雷带来了倾盆大雨,继而山洪暴发,山坡上泥水横流。   连长为了照顾吴忠,本来只分配给他宣传鼓动战士的任务。但吴忠人小脾气却倔强,硬是要跟着战士们一块砍树,边砍树边鼓动。没想到,在砍树时吴忠脚底一滑,摔倒在泥水中,在泥石流的裹挟下摔下山坡,向山涧滚去。   战士们都惊呆了。由于此时已经是晚上,林中一片漆黑,加之部队又逼近敌军,不许发出一点光亮,因此根本不知道吴忠落到了何处,也无从展开救援。何况任务紧急,时间也不容许连队停下来救人,战士们只好忍痛继续砍树前进。
1950年初进西藏时,吴忠(左)和战友合影   也算吴忠命不该绝。在他滚下山涧的时候,幸运地被山沟边的一棵大树给挡住了。跟大树剧烈的碰撞,使吴忠当时就晕了过去。待他苏醒后,便朝着响枪的地方爬。等找到连队时,吴忠已经满身泥水,脸上、胳膊和腿上被划得血痕道道。此时连队已进至距敌人阵地不足100米的地方潜伏。见到吴忠归来,战士们个个兴奋不已,但当看到小吴忠满身挂痕,又满是心酸,纷纷为吴忠的坚强精神所折服。凌晨4时,空山坝反击战开始,红军大获全胜。   空山坝反击战后不久,红四方面军总部在木门场召开军事会议,对军队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议。按照会议决定,扩编红军被提上重要日程,随后红11师被扩编为红30军,红33团被扩编为第90师,吴忠所在的2营被编入第90师268团。鉴于吴忠作战勇敢,积极参加部队中的军事训练且表现出色,他被提拔为第268团2营4连的排长。同年秋,吴忠将自己的名字由吴光珠正式改为吴忠。他希望用“忠”字来激励自己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军队。   改名后不久,吴忠便经历了生命中的第二次危险:差点被当作逃兵枪毙。   1934年3月,吴忠所在的第90师转移到万源地区,参加反“六路围攻”的关键一战―万源保卫战。是役,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四川军阀刘湘也不惜血本,投入了所有的川军精锐部队。战斗激烈而残酷,双方都在拼锐气,拼士气。在一次阵前冲锋时,吴忠的营长不幸中弹倒地,吴忠恰在其身旁,便停下脚步,为营长查看伤情。看到营长的肠子被子弹打了出来,吴忠十分悲痛,他当即撕下衣角要为营长包扎。孰料,营长却掏出手枪,朝吴忠的头顶就是一枪,大喊道:“你给我滚!往前冲!”   事后吴忠才知道,红四方面军有条铁的规定:部队发起冲击后,突击队员一律不准停下来救护伤员,更不准后送伤员,否则以临阵脱逃论处,任何人都有权执行战场纪律。   万源保卫战后,吴忠在日的黄猫垭战斗中再次遇险,险些牺牲。此役,红军以30军第90师1个师,阻击装备精良的川军田颂尧部1.7万余人精锐部队的疯狂进攻,战斗异常惨烈。敌军凭借武器精良和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在数次冲锋后已经突入了我军的防守阵地。吴忠所在的第268团2营防守的阵地亦被突破。面对蜂拥而来的敌军,吴忠大喝一声,抡起发烫的机枪向敌砸去。全排战士见排长带头拼命,也一跃而起,向敌人冲去。双方在黑暗中杀成一团。   吴忠在敌群中光着膀子,像头发疯的狮子,哪里敌人多,他就向哪里冲去。正杀得兴起,吴忠突然左腿一软,打了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他用手一摸左边大腿,满是鲜血,才知道自己负伤了。 在前线指挥作战的吴忠(右一)   此时,蜂拥而来的敌军已把红军压下了山顶,阵地上布满了敌我双方人员的尸体。吴忠见状,机智地就地一滚,趴在一个灌木丛中。他解下绑腿带简易地包扎了伤口,又从腰间摸出两颗手榴弹,揭开后盖,拉出导火环,准备必要时与敌人同归于尽。   几个敌人抬着一挺机枪走到树丛边,看了看满身血水的吴忠,以为其是死尸,将其踹到一边,架起了机枪。吴忠强忍着疼痛,一声不吭。此时,红军的反击开始了,英勇的红军战士在团长熊德成的带领下抡着大刀冲了上来。一旁装死的吴忠见状,眼疾手快地将手榴弹扔向了刚刚架好机枪准备射击的敌人。   一声炸响,几个敌人飞上了半空。吴忠用尽最后力气,滚到了机枪旁,掉转枪口,对着阵地上的敌人一阵猛射。敌人猝不及防,当即倒下一大片,余部皆乱作一团。反击的红军趁势夺回了阵地,敌人重被压回了山谷。此时,吴忠的气力也全部耗尽了,见到战友,他欣慰地笑了笑,便头一歪,闭上了双眼。   团长熊德成紧紧抱着吴忠,含着眼泪喊道:“吴忠,我的小吴忠,你不能死啊!”摇了半天,吴忠也没反应,熊德成以为吴忠已经牺牲,只好站起身来,擦了一把眼泪,吩咐好好安葬吴忠。就在吴忠的同乡唐文典忍着悲痛,准备掩埋吴忠的“尸体”时,吴忠却又“活”了过来。原来,吴忠只是由于流血过多,昏死过去了。就这样,他又“捡”了一条命。   黄猫垭之战是红四方面军反“六路围攻”最辉煌的一次胜利。是役,红军共歼敌1.4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六路围攻”。而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一大批优秀指挥员和战士阵亡,与吴忠一同参军的二哥吴光玉也在此役中壮烈牺牲。   掩埋了二哥的遗体,吴忠强抑着失去亲人的痛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革命的事业中去。吴忠的勤奋工作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在1935年3月陕南战役结束后不久,不到15岁的他便被调到30军第89师政治部任共青团书记,成为我军的一名营职干部。5月,吴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景阳冈崭露头角   1942年,吴忠指挥的景阳冈战斗,以及在战斗中发明的“谷子战术”,令他声名鹊起,步入我军的优秀指挥员之列。   1942年的8月,为发动对日军的秋季攻势,在冀鲁豫军区的统一部署下,吴忠所在的教导第3旅8团被赋予拔除楔入昆张根据地的徐楼据点,恢复扩大根据地的艰巨任务。当时,吴忠任第8团作战参谋。   在仔细分析侦察员得到的详细情报后,肩负拟定作战计划重任的吴忠陷入了深思:徐楼据点驻有500余名伪军,装备精良,设防严密,且有公路通往阳谷县城,随时可以得到阳谷日军的增援。如果硬打硬拼的话,在装备、兵力上都处于劣势的八路军,是完不成作战任务的,而且自身必定遭受重大损失。如何才能巧妙地消灭敌人,拔除据点呢?吴忠把眼光投向了徐楼通向阳谷县城的必经之路―景阳冈。
  景阳冈位于张秋镇以西不远处,传说是《水浒传》中英雄武松打虎的地方。岗上松柏葱葱,岗坡荆棘丛丛,岗下是茂密的谷子地。由于雨水充足,这年的谷子长得特别好,加之植株浓密,简直可以用密不透风来形容。吴忠望着这些浓密的谷子,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海中形成了。   吴忠的计划是以8团主力围住徐楼据点,但不急于进攻;8团余部在景阳冈利用茂密的谷子地,拦住并消灭由阳谷县城出援的日军部队。吴忠分析认为:景阳冈是阳谷援敌到达徐楼的必经之地,那里的地形适合我军打伏击战,而茂密的谷子地也有利于农民出身的八路军战士灵活消灭敌军;景阳冈又在徐楼守敌的视线之内,消灭了阳谷增援的日军,徐楼守敌的士气自然崩溃,那时再攻徐楼,将易如反掌。   团长夏德胜采纳了吴忠的作战计划,当即做出战斗部署:由自己与政委李仕才带1、2、4连包围徐楼,围而不攻;吴忠带3、5连设伏景阳冈,消灭阳谷出援的日军部队。   8月5日,徐楼战斗正式打响。夏德胜带领攻击部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将徐楼守军团团围住。在徐楼防守的伪军何曾见过这种阵势,吓得急电向阳谷日军求援。   阳谷县城的日军指挥官接报后,立即率队增援。不仅城内的一个小队日军倾巢而出,还带上了2个连的伪军。骄横的日军以日军小队在前,伪军在后,向徐楼据点扑来。   得知日军援敌出动的情报后,吴忠当即决定:以5连部署在景阳冈前的郭卫陈庄,负责对付增援的伪军;他率领3连在岗上伏击日军小队。   中午时分,敌军出现了。5连依计行事,将前面开路的日军小队放到了景阳冈。此时,我军早已准备就绪:3连2排、3排埋伏在岗底的谷子地中,吴忠则带1排在岗顶阻击日军。   骄横的日军发现了岗顶八路军的身影,掷弹筒、迫击炮齐发,嚎叫着向岗顶压来。日军逐步逼近岗顶,吴忠带领1排抵挡了一会,便“仓皇”向岗下的谷子地里跑去。   日军指挥官见这一小股八路不是“逃”往一人多高的高粱地,而是弯着腰在半人高的谷子地里转圈,误以为是八路逃命时慌不择路,便想消灭这股八路。于是,日军指挥官将其指挥刀一挥,带着队伍杀下景阳冈,冲入谷子地,对吴忠紧追不舍。双方在谷子地里展开了追逐。   突然,跑在前面的几个日军接连摔倒在地。原来,他们穿的是“牛蹄脚”皮鞋,中间开口,敞口较大,平时走路透气防潮,但在谷子地里却举步维艰。由于地里的谷子密度高,被日军踩倒后,谷穗正好卡在皮鞋的敞口处,谷杆则将鞋紧紧缠住。跑得越快,缠得越紧。所以,进入谷子地的日军,很快就被谷子缠得摔倒了一大片。倒下的日本兵有的坐在地上用刺刀割谷颗,有的在四处找被缠掉的皮鞋,根本顾不上再追击吴忠他们了。日军指挥官也被绊倒在地,急得乱叫乱喊。   这就是吴忠精心设计的“谷子战术”。吴忠在先前勘察地形时,曾亲自做过实验,知道日军的皮鞋在谷地里行走不方便,而八路军战士穿的布鞋则可以在谷子地里来去自如。因此,他才选择了利用景阳冈的有利地形,来与骄横凶残、装备精良的日军在谷子地里一决雌雄。   看到日军在谷子地里乱作一团,吴忠便令部队出击。隐蔽在郭卫陈庄的5连突然开火,截住了跟进增援的伪军两个连。而早已埋伏在谷地里面待命的3连2排、3排则突然从日军背后杀出,吴忠也带着1排转过头来向日军逼近。日军逐渐被压制在了谷子地的中央。   八路军冰雹一样的手榴弹炸得日军晕头转向,日军小队长也被击毙。渐渐的,日军火力越来越弱,八路军的包围圈也越来越小。到后来,吴忠带领3连战士从四面八方端着刺刀冲入敌群,与日军展开白刃战。穿布鞋的八路军战士在谷子地中如履平地,而穿皮鞋的日本鬼子被谷子缠得动弹不得。一些日军眼睁睁地看着八路军战士的刺刀刺向自己的胸膛,但却毫无招架之力。   就这样,一场谷地里的歼灭战,只用了18分钟就干净利索地结束了。是役,日军一个38人的小队全被歼灭,而3连只有1人牺牲,1人负伤;5连也在郭卫陈庄击溃了伪军的2个连。徐楼据点炮楼上的伪军得知景阳冈日军小队被歼灭后,吓得魂飞魄散,不待包围据点的八路军发动攻击,便丢弃据点,仓皇突围而去。夏德胜、李仕才指挥围攻据点的部队进行截击,吴忠也率领3连、5连冲杀过去,在两面夹击下,500余名伪军被全部歼灭。   景阳冈战斗中,吴忠所部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极小的代价全歼骄横的日军一个小队,并击垮伪军2个连,为我军攻打徐楼据点创造了重要条件。景阳冈战斗成为冀鲁豫军区部队的模范战例,吴忠也因此战被人们誉为“活武松”,事迹传遍根据地的每个角落。就这样,吴忠因其创造的独特的“谷子战术”而声名鹊起,在同级指挥员中脱颖而出。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葛 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解放军最厉害的将军是谁,解放军最年轻的将军是谁
10:48:11 军情观察网_军情观察室_军情观察室最新一期
解放军最厉害的将军是谁,解放军最年轻的将军是谁
&中国人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武装力量,简称人民解放军或解放军,其可追溯至1927年的南昌起义。解放军的最高军事机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四大军种组织而成。
中国人民解放军常备军230万人,位居世界首位。根据《2011中国军力报告》,陆军规模为125万,部署7000辆,装甲运兵车5500辆,步兵战车2200辆,火炮25000门。海军拥有军舰600余艘,其中水面主力战舰100余艘,潜艇60艘,大中型两栖登陆舰55艘,飞弹快艇80余艘。军舰数量世界第一,吨位总数世界第三,空军2800多架,其中约1700架为和攻击机。解放军有专门的弹道部队,弹道导弹规模约枚。此外,解放军也积极发展太空战和网络战能力。综合军事实力世界第三。
中国陆军机动作战部队现有85万人,海军现有23.5万人,空军现有39.8万人。
解放军最年轻的将军是谁:
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举行的授衔仪式上,年仅33岁的吴忠被授予少将军衔,从而成为迄今为止我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从不满13岁参加红军闹革命开始,到25岁扬名章缝集大战,再到33岁担任我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及至58岁高龄仍亲自挎着自动步枪在热带丛林中指挥部队进行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被毛泽东盛赞为&吴忠有忠&的吴忠,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
  参加红军闹革命
  从1735年开始,清政府为了开发经历明末清初农民大起义后人烟稀少的四川,平息各地的反清暴乱,采取了&湖广填川&的暴力人口迁移措施,从人口稠密的广东、湖南、江苏、江西等地,向四川强制移民。吴忠的祖上,也于此时从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崔横村,迁移到了四川省苍溪县东溪镇的小龙山。至日吴忠出生时,吴家已经历了从江西迁到四川后的十代香火相传。
  吴忠的父亲吴文勋是当地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他一共育有3子:长子吴光碧、次子吴光玉、幺子吴光珠(吴忠的原名)。吴父希望吴家能家道兴旺,子孙满堂,便取&碧玉珠宝&之意,预留&宝&字,希望能有四子吴光宝出世。然天不遂人愿,三子光珠出生后仅7个月,吴文勋便因病去世。
  吴父去世后,家庭全靠吴母和祖父支撑。吴文勋一生辛辛苦苦教书攒下了一点积蓄,再加上吴家祖上传下来的家业,使得吴忠一家还算是衣食无忧。本着&子承父业&的传统思想,吴母在吴忠7岁时便送其进入私塾。此后,一直到1933年参军闹革命为止,吴忠一共在私塾里度过了将近6个春秋。
& & & & 也许,吴忠将军是我最早知道的开国将军---很简单,父亲是吴将军的部下。在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父亲是北京卫戍区的一名团级军官--吴将军则是父亲的最高领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
& & & &记得当时也就30出头的父亲对他的司令员非常赞赏--也可以说是崇拜。我才几岁的时候就听父亲说过,我们的司令员是战斗英雄--全军闻名。
& & & 而40以上的北京人,也应该知道吴忠,作为北京卫戍区司令,他和当时担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吴德,并称为北京二吴。在毛泽东粉碎林彪元帅的军事集团后,曾对在打倒林集团中立有大功的二吴有个评价--吴德有德、吴忠有忠。
& & & 日出生的吴忠,13岁参加红军,33岁(离34岁还有一个多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1955年授衔的最年轻的将军。
& & & 将军作为红小鬼和战斗英雄,当然会有很多的出彩的战斗故事,这里我们不讲他的和很多其他将军也许同样的经历,就讲他的独特之处。
& & &将军的独特或者叫区别与其他将领的地方应该都是在解放后。
& & &将军是进军西藏的18军主力52师的师长。1950年,将军指挥了全歼藏军主力的昌都战役。昌都战役是新生的共和国维护祖国统一,把中国的神圣领土西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的关键一战--将军有功于国家的领土完整。
& & &将军是解放军第一个机械化师的师长--后来的许多高级将领都是将军的老部下。
& & & 将军是文革中后期的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据了解,当时的北京卫戍区拥有精兵10万以上。在哪个动乱的时代,谁都知道将军的分量--毛泽东及中共中央的安全就掌握在将军的手里。看过描写清朝宫廷斗争的电视剧的观众都应该知道九门提督加丰台大营加西山健锐营首领的分量。正是由于吴忠有忠--以他对毛泽东的绝对忠诚--林彪集团顷刻瓦解--他对华国锋叶剑英的支持--江青集团更是不堪一击。
& & & & 1979年,将军作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在一线指挥了对越南的自卫反击作战。作为南集团前敌总指挥,将军作战神勇,很多参加过该战的将士们还记得年近60的将军身背步枪行走在亚热带森林中的雄姿。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由于日的事需要审查,将军竟然在作战时被免职--但将军依然以对国家和军队的忠诚继续参战并取得辉煌胜利。
& & & &当然,在日对后来称为&四五&运动的镇压,将军作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当然应该承担职责带来的责任--但将军最大限度的保卫了广场上的群众--部队没有开枪--甚至没有用木棒--以当时的民兵为主解决了问题--只拘捕了不到50人。
& & & &日,已经离休的将军在海南岛出车祸身亡。
& & & & 对于将军的如此离世,我感觉真的是不可思议。将军作为战斗英雄,13岁参加红军,打仗打到30岁出头,是从小兵打起来的直到师长。这期间将军真的是遇到无数次生命危险,负伤多次,但都挺过来了。1979年的军队最后一战将军也参加了并在一线指挥,结果都活的好好的。可是离休了安度晚年出来游玩却出了车祸。怎么回事?命运是一个什么东西?
& & & & 有人说,真正的将军应该在最后一次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我不同意,象吴忠将军这样的忠勇之士我们衷心希望他长命百岁。
& & & & 可是。当知道枪炮都不敢和他叫劲的大英雄竟然出车祸而死亡,真的替英雄不份。
& 原将军在天堂安息!
解放军最厉害的将军是谁:
中国的元帅队伍中,共有十位成员,其中朱德元帅从未直接指挥过作战任务,是象征性的人物;罗荣桓是政治元帅,也没有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陈毅元帅虽然一直担任中共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但他的作战指挥都是依靠粟裕来完成的,而且到最后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时,他已经离开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而被粟裕取代;贺龙元帅虽然也一直是军事干部,而且在抗日战争中长期担任八路军120师师长,但中共领导人也许是知道他指挥作战的能力平平,没有交给他太多指挥作战的任务;聂荣臻元帅也曾长期担任115师政委,在华北时作战上也没大的建树;叶剑英元帅一直从事参谋工作,长期担任八路军参谋长,没有直接指挥过大的作战行动。中共除粟裕以外的其他九位大将,都没有担任一个战略方面的军事主官。
  在中国高级将领最优秀的名将之中,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但在这五个人中间,谁最有才干,指挥打胜仗最多,仗打得最精彩呢?我觉得在这五个人中间差别是不太大的。因为他们各自所处的战区环境不同,领受的命令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中央所给予的关注程度也不同,当然,这五个人各自的性格也有所不同,由于这些原因,造成了在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的战绩方面有些区别,但仅就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我认为这几位人物在战争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现我就自己知道和查阅一些资料所得到的结论对以上五位名将作一个粗略的评价。
更多相关新闻链接:
&&&1&&&&&&&
/jmda/44802_2.shtml
手机军情观察室王屏少将 解放军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 红潮人物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王屏少将 解放军最年轻的开国将军
&& 在共和国众多开国将帅中,你知道哪个最年轻吗?他,就是原装甲兵副政委、全国政协委员王屏。1955年,王屏被授予少将军衔时,年仅36岁。他一生鞠躬尽瘁,任劳任怨,弹精竭虑,哪里困难那里上,多次临危受命,勇担重任,在风口浪尖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王屏将军(),原名李世宾,江西省兴国县埠头乡凤岗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屏少将照片
王屏将军简介
 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原装甲兵副政治委员。
  王屏是江西省兴国县人,1933年参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宣传员、学员、科员、宣传队分队长、前敌总政治部保卫部技术书记等职,参加了建宁、泰宁、沙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等战役战斗,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政治指导员、支队政治处副主任、支队政治处代主任、锄奸部长兼武装部长、秘书、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军训部主任、科长,参加了交城、高百镇、神池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学员、副科长、中共鞍山市委社会部长兼公安局长、分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鞍山和辽沈战役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师政治委员、辽东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军第二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辽宁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中央外事政治部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主任等职,为部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王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三级八一、二级独立自由、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王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王屏少将生平经历
王屏,1909年出生,江西省兴国县埠头城凤岗村人。原名李世宾。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王屏参加中国共产主义儿童团,任村儿童团团长。
1932年,王屏参加反帝大同盟。
1933年参加红军后,王屏历任红3军团6师政治部宣传员、学员、科员、宣传队分队长、前敌总政治部保卫部技术书记。参加了建宁、泰宁、沙县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的多次战斗,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王屏历任山西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政治服务队政治指导员、第5支队政治处副主任、第2支队政治处代主任、雁北察南十三县办事处锄奸部部长兼武装部部长、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秘书、晋察冀抗战建国学院军训部主任、晋中军区政治部调查科科长。参加了交城、高百镇、神池等战役战斗。
抗战胜利后,王屏任学员、西满军区保卫科副科长、科长、中共鞍山市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辽东军区第3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解放鞍山和辽沈战役。
1946年3月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东北。鞍山保安司令部所属铁西医院院长安尔康,是一个地主家庭出身、叛变投敌的反革命分子,他以为反革命暴动的时机已到,便在国民党特务的操纵下暗中网罗人员,筹集武器,建立国民党地下军“鞍山挺进军第一团”,自任团长,制造恐怖气氛,阴谋进行大规模的暴动。时任鞍山市公安局局长的王屏,发现线索后,布置侦察员打入安尔康组织内部,将他们的密谋查清后,秘密调集鞍山保安司令部和市公安局的武装力量,果断采取联合行动。3月23日清晨,安尔康一伙在乐天地一家鞋铺楼上,召集骨干开会,进行暴动策划。王屏率公安干警一拥而上,将这股反革命分子一网打尽。并立即召开公审大会,判处安尔康死刑。平息安尔康叛乱事件,在鞍山引起巨大反响,社会次序迅速好转。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独立3师改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冀热察军区165师,王屏任165师政治部主任。
1949年3月,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第165师改称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直属165师,王屏仍任政治部主任。后调任163师副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王屏任师政委、辽东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军第二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辽宁省军区副政委。
1960年8月起,王屏任第23军政委、沈阳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1966年夏初,亚非作家会议在北京召开,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扬言要到会场上把学校党委副书记、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郝余禄揪出来批斗,造成重大的国际影响。陈毅驱车找到邓小平同志,请求委派一个既可靠、又有胆识的人,担负保证会议安全的重任。邓小平推荐了王屏,他说:“这个人靠得住。”中央三次电催王屏进京,王屏火速赶到外交部,陈毅亲自将党中央任命他但任外事政治部副主任的命令书交到他手上。王屏将一场正在策划中的冲击亚非作家会议的风暴及时平息下去。一天深夜,王屏陪同周总理到第二外国语学院视察,学生们把周总理和他的随员困住。周总理刚出国访问归来,疲惫不堪,加上当时身体欠安,体力不支,脸色苍白,几乎晕倒。在这混乱之中,王屏和几个随员使劲顶住挤来的人群,可无济于事。王屏急中生智,他爬到一位随员肩上,威严地命令:“散开!目标礼堂跑步走!”周围的学生们猛然醒悟过来,跑向大礼堂,等待总理接见,包围圈很快解开。
1975年,胡耀邦、李昌、胡克实、王屏和刘华清被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王屏任中国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后担任装甲兵副政委。
王屏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师级,评为少将方案公布后,正师级均调整为准军级,故从此以后首批授衔的少将不再有师级干部。原东北军区),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是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日,王屏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子,王东胜。
王屏将军故事
危乱方显英雄本色
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妄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为争取时间,表面公开提出与我党和谈,暗中却调兵遣将,准备向解放区大举进攻。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共中央提出“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为了在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1945年9月,延安八路军总部派出东北挺进队,王屏任延安赴东北干部大队二中队队长。11月底,王屏被任命为中共鞍山市委常委、社会部部长兼公安局局长。
鞍山,同东北其它地方一样,由先行进驻东北的苏联红军实行军事管制。苏联红军尽管受“雅尔塔协定”和“中苏友好条约”(苏联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的约束,但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是友好的。在苏联红军的支持下,八路军于9月接收了鞍山,控制了局势。当时鞍山受国民党控制的敌伪势力,依然大肆活动,骚扰八路军驻地,袭击干部住地,暗杀进步群众,进行着反共、反人民的活动。社会秩序不稳定,人民生活不安宁。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解放军最年轻的少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