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二三十年内中国人口大幅减少有没有可能减少

无所不能 健康点 运动家
90后人口骤减对中国的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财新网“人口与经济”专栏作家。1999年与3位商业伙伴创建“携程旅行网”,在2000年至2006年期间任CEO,并从2003年起兼任董事会主席。 2011年,梁建章获得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包括创新、创业和劳动力市场。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梁建章最新文章
  【财新网】(专栏作家 梁建章)预测经济和预测投资的差别在于,如果大家对经济的预测已经被资本市场消化或者反映在估值上,那么,投资的前景就会和经济的前景不同。但是,人口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新的话题,很多投资者低估了人口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竞争力的影响。
  先看看中国人口总的趋势情况。下图是中国出生人口的变化,生育率从解放初期生五六个小孩到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行一胎化政策就生两个到三个,到最近一次人口普查的每个夫妇平均只生1.2个小孩,如此之低让人震惊。如果平均每个夫妇生一个小孩,每一代人将减少一半。相比较,美国的人口结构比较平衡,因为每一代数量基本相同,中国则是倒金字塔结构。
 图1 中国年生育率
  这意味着,中国的抚养比将会提高很多。看看工作人口,过去二三十年每年进入工作年龄的人口还是在2000多万,最近几年每年只有1000多万,非常快速地在下降。最大的一个人群是八九十年代进入劳动力市场的那批人,他们是60后、70后、80后。而90后人数比80后减少了大约30%-40%。
  人口结构的变化,或者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带来的是经济增长的下降。前些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他的很多观点我是非常认可的,他的预测原来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有8%的增长潜力,他是把中国和韩国、台湾类比,韩国、台湾经济领先中国20年,韩国、台湾1970年是9%,中国是10.5%,中国得益于其规模优势所以增速比他们还快1.5%。继续类比,台湾、韩国1990年到2000年继续保持比较高的增长,6.5%,中国如果再比他们快1.5%,就是8%,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他忽略了一点就是人口的变化,中国因为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数或者劳动力的数量比台湾、韩国减少得更快。所以在那段时期,台湾跟韩国的劳动力还有近1.5%左右的增长。而中国在最近时期劳动力非但不涨反而在微跌,其间有1.5%的差异,正好抵消了中国在规模上的优势和后发优势。所以,把人口考虑进去,中国经济增长率不是8%,而是6.5%。 2020年以后工作人口加速下降,GDP增速可能降低到只有5%。
  从消费投资来看,人口变化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影响?人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负债型的月光族或者要买房子,人到四五十岁的时候,房子基本上买了,小孩也基本上长大了,为养老考虑就要储蓄。中国现在30多到40多岁的人要比20多岁的人多30%-40%左右,每年多1000万人。这批人群会是影响不同行业兴衰的重要力量。这批人现在可能是30-50岁,十年以后就是40-60岁。这批人会消费哪些东西,显然健康方面会有更多的消费,有钱了,一部分人退休了,刚刚开始退休的人有很旺盛的旅游需求,投资金融行业会很发达,房地产行业基本上不够发达,制造业可能不会有太高的需求。
  房地产跟人口的流动有关系,虽然整体上房地产需求没有以前那么旺盛,但房地产是地区性的,那就看哪些城市会有更好的发展。中国现在一个非常有问题的政策就是控制大城市的人口。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一个国家人口规模与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直接相关,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大,最大城市人口规模越多,这个关系非常强烈,几乎是一条直线。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是东京。中国最大的城市跟这条线偏了很多,上海是在靠右很多的地方,说明上海的人口是明显偏小了,上海的人口应该远远超过东京,至少是五六千万,如果让北京自然发展的话,也应该有这么多人口,现在远远偏离了正常的水平。
  如果把中国每一个省的省会城市作为单一的经济体来看,一些省会城市相当于欧洲的一个小国家,至少应该有超过一千万甚至两千万的人口。所以,一线城市跟二线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政府限制它的发展对经济非常不利。当然对房地产是更加有利的,大家都挤着要进来,如果不去开发土地,房价就会非常高。二线城市也会比较有潜力,但是中国就这么点人,大家都往前30个城市涌的话,三四线城市,四五线城市人口就会越来越少。这很像现在的日本,日本人口逐渐萎缩,只有东京一个地方人口在增长,其他所有地方人口都在下降。
  上面是人口规模结构的影响,现在着重讲讲科技创新与人口结构有什么样的关系。中国比当时的韩国跟台湾增长更快,得益于规模效应,因为中国具有最大的市场,最大的人才市场,包括最大的商品市场,所以能够聚集更多人才,研究开发出的东西能够被更多人用,所以很多东西发展更快。美国是世界创新创业的中心,中国也有这个优势。
  除了规模以外还有年龄结构效应,如果一个社会的人口大部分是50多岁,而不是30多岁会怎样呢?中国现在中位数年龄是30多岁,不到40岁,很快中国就跟日本差不多,企业里大部分是50多岁的了,这对创业创新有什么影响?
  首先,我们近期不要悲观。
  左边横坐标是人均GDP,纵坐标是创新创业的指数,创新的能力,中国最大的圈是在这条线的上面,相对发达国家中国的创新创业还是弱的,但相对于同样发展水平的国家中国创新创业水平遥遥领先。随着产业进一步升级,中国创新创业一直会相当兴旺。从中国每年对研发的投入来看,现在中国的研发人数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了,可能超过美国,私募基金的规模估计已经超过美国。
  但是也没这么乐观,因为中国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话,未来需要创新创业的年轻人会急剧减少。日本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企业创新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到90年代老龄化上升很严重的时候,创新活力就下降了。如果把日本和美国经济相比,日本就是缺少了高科技新企业,过去二三十年日本几乎没有高科技的企业发展起来。日本人为什么不创业,日本年轻人跑哪去了,日本30岁创业的活力还没有50岁的人多,我分析了很多其他国家,得出结论:这种现象不只是日本有,也适用于其他国家,如果人口老化,创新创业的活力就下降了,越是年轻人多的国家创新越多。
  中国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五年到十年以后。我们知道,中国90后比80后少了30%—40%,80后现在正好是30岁,30岁是创业的最佳年龄,到了90后出来创业的时候,中国整体人口开始下降,需求开始减小,他们晋升的机会、掌握的社会资源,得到的历练和能力就会不如80后,他们的活力就会下降。
  现在,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包括投资人,都还没意识到中国未来的人口有巨大的变化,五年内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超预期的,80后的年轻人非常有活力,中国还有非常好的创新期。五年以后,老龄化的速度可能会超出预期,不管怎么样,有两个行业肯定是看好的,一是健康行业,二是旅游行业,不管是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只要健康,肯定会花很多的钱去旅游。
  还有一个因素,是不是计划生育马上会放开,我当然希望,通过各方呼吁,现在人口观念转变得很快,政策也将转变得很快,中国应该会在五年之内全面放开生育,但是,刚放开的时候预期会非常好,觉得中国又有希望了,但放开后一两年马上就会失望,生育率没有预期的那么高。因为,周边的年轻人让他们生,他们也不生了。
  (作者为“携程旅行网”CEO兼董事会主席,本文为作者在2015年投资中国峰会上的演讲,经财新网编辑)
责任编辑:张帆 | 版面编辑:李丽莎
财新传媒版权所有。如需刊登转载请点击右侧按钮,提交相关信息。经确认即可刊登转载。
新闻订阅:订阅后,一旦财新网更新相关内容,我们会第一时间通过发邮件通知您。
在这里,您可以选择接收的频率:
确定增加订阅含有的新闻?
,您所订阅的新闻会发送到邮箱:(此邮箱不可更改,且每个邮箱最多可同时订阅20个关键词
您已选择接收的频率为
苹果客户端
安卓客户端
财新名家推荐
更多专栏文章
全站点击排行榜
全站评论排行榜
热词推荐:中国房地产好日子没到头 二三十年内仍有空间 - 中国钢材价格网
中国房地产好日子没到头 二三十年内仍有空间
  &在我看来,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昨日下午,著名经济专家巴曙松做客由农业银行厦门分行主办的第16届投洽会&资本&财富高端论坛&,与600多名慕名而来的与会者分享他对国家经济和政策未来走势的见解。
  &如果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的话,那么2012年出口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巴曙松认为,虽然在今明两年出口对经济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但也不会&拖后腿&。基于消费的表现比较平淡。所以,目前经济能否站稳回暖还是得看投资。巴曙松进一步指出,制造业疲软,房地产在调控,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在基础设施的投建上。
  而巴曙松随后把话题转到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上,他表示,&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决策层面是如何引导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巴曙松说。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不是第一次。但这一轮调控从2010年5月份至今,可以说是最长的。而此轮调控的结果也是显著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38.2%到今年的10.3%,总体回落了26.96%。&
  他也表示,人口增长对于房地产前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一些悲观论者,主要是基于&目前人口拐点已经到来,人口总量在下降,房地产的购买力驱动不足。&这样的观点,所以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但巴曙松驳斥了该观点。他认为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仍有不小的空间。目前,我国城市化率才达到50%,人口向东部聚集的趋势仍在进行。而从人口结构来说,2008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达到了99%,而大学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8年,上小学的这一代人群将以极大的比例在2020年左右进入大学完成高等教育,而这一人群财富创造高峰期在2030年-2050年。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空间。&
  任志强PK贾康:房产税推高房价? 众多网友围观
  房产税扩围传闻引人关注,但征收房产税究竟能否抑制房价,业内一直争论不息。而这几天&大炮&任志强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微博上更是就此大打&口水仗&,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房产税扩大试点工作定会向前推进,且趋势强化。
  激烈交锋
  两大佬从电视&打&到微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一直是房产税的支持者。贾康9月1日还在微博上挂出了开征房产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他认为,房产税的目的并不是唯一地为了打压房价,实质上是以房产保有环节征税形成规范的经济调节杠杆,来形成多种正面效应,包括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合理激励,以及在配套改革中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而9月4日第一财经播出的节目中,素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却反驳称,贾康不见得会比地产商更懂得中国房地产情况。&贾康用了一个虚拟的方式认为中国人一辈子只需要买一套房,从现实情况看,那个观点是错误的。拿美国人为例,一生要购买7套房子。&任志强表示,贾康是在糊弄老百姓。&征收房产税老百姓是受害者。任何和房子交易与持有有关的税收,一定会推高房价!房产税一定会体现在租金或房价中由消费者承担!&
  任志强抨击贾康的节目随后在微博上疯转。贾康则在9月4日晚上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他表示,首套房或一定人均标准之下的部分应免税是他一贯的观点。&说得简练鲜明就该像收缴水电煤气费一样收缴房产持有税,而且应该阶梯征收!一套免,二套每年1%,三套每年10%!逼出有效供给!&贾康认为,有了房产税,炒房人就会掂量掂量 ,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一定更沉稳。
  任志强显然不服气,9月5日发微博表示,将房产税纳入税制改革中,是方向和初衷。&但其他条件不改而只加税就变成抢钱了。就像营改増,不是营加増。&两人&唇枪舌剑&的辩论引起众多网友围观,所发微博均有数千条评论。
  市民态度
  无房者多房者态度迥异
  仅一套房的漠不关心
  虽然是两名大佬间的&口水仗&,但因房产税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这场争论自然引起了网络和现实生活的极大关注。综合市民观点,无房者显然是贾康&征税论&的拥趸,拥有多套房的自然站到了任志强一边,反对征税。而那些只有一套房,不管征税不征税都毫无影响的,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房产税关我什么事?&
  目前尚未买房的刘女士显然是贾康&征税论&的粉丝。她表示,现在房价确实太贵,而房价贵的原因之一是一部分投资客持有大量房产等待升值。&如果房价升值预期降低,或者等待升值的成本加大,这部分投资需求肯定会被挤压出来,增加市场上的房源供给。&刘女士认为,征收房地产税一方面可以增加房屋供给,另一方面将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需求,改善房屋供需关系,给房价上涨带来压力。&能否促使房价下跌不知道,但至少能抑制房价上涨,对买房者有利,所以我支持对房地产征税。&
  拥有三套住房的张女士站到了任志强的一边,不支持国家对房屋进行征税。&虽然我有3套房子,双方父母各住一套,我自己住一套,所有房屋都是自住需求,并没有拿来投资,也没有空置房,为什么还要征税?&张女士尤其反对针对二套房征税。她解释,现在家庭关系推崇的做法是老人和小孩住在同一个城市,但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样既可以方便照顾老人,又不致产生家庭矛盾,所以一个家庭有两套房很大程度上也是满足自住需求,不应该进行征税。
  &即便是多套房,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征税。当初我买房的时候已经交过了各种各样的税费。如果将来卖出,交易的增资部分,我认为也应该缴税。但我现在根本就没交易,为什么还要对我自住的房屋征税?&张女士表示,如果将来征税,可能会考虑卖出房产或者出租。&总之这部分成本会转嫁出去,不会自己承担。&
  与无房者和多房产拥有者旗帜鲜明的态度不同的是,目前只拥有一套房的王女士显然对这场&口水仗&不感兴趣。&首套房不征税,房产税跟我有什么关系?&
  专家观点
  房产税抑制房价作用不能高估
  房产税究竟是否针对房价?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在回复网民留言时称,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但对其抑制房价的作用不能高估。
  &期望通过房产税抑制房价是寄予了过高希望。由于增加了住房持有成本,房产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中原地产张大伟说,从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来看,其实际作用有限。
  &短期而言,房产税出台肯定会让一些人选择抛售房产,让房价短期内出现波动。就长期而言,支撑房价的要素主要是土地成本和环境,如果这两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房产税并不会影响房价。&江苏省房协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智认为。他觉得,房产税更可能影响的是房租,助推房屋租金的上扬。
  房产税扩大试点趋势强化
  另一方面,房产税扩大试点工作肯定会向前推进,趋势强化。
  记者此前注意到,随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逐渐实现、税务系统房地产评估技术的成熟,房产税在更大范围内开征逐渐具备了技术条件。而此时距&两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态,&年内适当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只剩下短短4个月时间。对此,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不时透出的政策风声营造了舆论氛围,房产税扩大试点的可能性的确在加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也曾向记者表示,虽然预计不会很快,但房产税试点工作肯定是要推进的。
  网友观点
  @地产评论员吴其伦:【开征房产税,房价一定会下跌】房产税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房产的增值可能。故,无论是自住需求、改善需求,还是投资需求,房产税的开征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这样,房产税的开征必将令市场需求大幅降低,从而在打击投机、抑制投资的同时,令房价下跌。
  @夏天已经启程:为什么这么怕房地产税?是哪些人在怕?!房子少了当然不够住,但你一人一家拥有那么多的房产干什么?留给子孙?难道你的子孙没有手脚脑袋不会自己创造?房子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让所有人和你一起承担?
  @财经博主赵钱旋:中国土地属国有,我们已为此交纳了土地出让金,且为他人财产增值交税的理由不成立,那为什么还有专家言之凿凿论证房产税合理性。房产税打压房价是天方夜谭,日本、美国都开征房产税,不照样泡沫上天,还用多解释吗?
  @拳头书生:房产税能降房价?那是谎言!房产税能遏制投机?那不可能!房产税有啥作用?政府腰包鼓了!房产税是否合理?那叫重复征税!房产税有啥害处?政府征税权不受限!(刘芳马乐乐于祥明沈建新)
  关键期
  警惕三种怪论
  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调控的深入,各种利益的博弈在加剧,误导、干扰调控的因素也在增多,其中有三种论调尤需警惕。
  一是&调控无用论&。
  近段时间,各地楼市出现了一波&回暖&行情:住宅交易量增加,房价环比止跌或者转跌为涨。眼下&金九银十&的预期又很强烈。&楼市难逃屡调屡涨怪圈&、&房价即将迎来报复性上涨&等声音造成恐慌性情绪蔓延。
  其实,这一波&回暖&行情的是符合调控预期,是合理购房需求推动下的市场行情,而且远没有一些媒体渲染的那么强烈。
  从市场交易动力、政策执行情况、房企资金情况等角度分析,目前所谓的&回暖&基础脆弱,市场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一些专家表示,与其说是&回暖&,不如说是&回稳&。一些人试图否定调控成效,意在动摇市场信心、打乱市场预期,从而趁势涨价,或者借机&出货&。
  二是&楼市崩盘论&。
  当市场持续一段时间低迷,&楼市死了&的观点也时有耳闻:&如果调控过度,楼市将彻底崩盘&。
  不难发现,目前楼市成交的低迷不是需求的消失,而是购房者转入观望。一旦预期明确、政策落实,大量的首次购房、改善性购房将会入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新就业人群进入城市,旧区改造的不断推行,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内需领域。严厉的限购之下,依然能时而冒出一波&回暖&行情,恰恰说明了中国楼市有着坚实的需求支撑。
  业内人士提醒,&唱危&中国楼市的目的,或为&抄底&营造声势,或为松绑调控、打开炒房投资需求进入的通道,而目前正在实施的调控,就是为了遏制类似的投机性需求。
  三是&房产救市论&。
  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的下行周期重合,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复杂性超过以往。今年以来,地方的&钱袋子&明显缩水,各地&稳增长&任务又十分突出。在此形势下,房地产&救市&论调又传播开来。
  业内人士提出,&稳增长&不能再走、也可以不走&救楼市&的老路。上海等地方的探索表明,坚持&控楼市&和&调结构&并举,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是可以逐步降低的。
  应该看到,楼市调控的关键期也是博弈的&深水期&,只要保持高度清醒态度,坚持调控不动摇,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就可以实现。(现代快报)
螺纹钢走势图
中国原材料价格
网 站 联 盟
服务热线:9(7:30-21:30)
微信公众号:myzh818(7x24小时服务)
湘icp备号-4热门城市:
A - B - C - D - E
F - G - H - I - J
K - L - M - N - P
Q - R - S - T - W
房地产好日子没到头 二三十年内仍有空间
昨日下午,经济专家巴曙松做客由农业银行厦门分行主办的第16届投洽会“资本·财富高端论坛”,与600多名慕名而来的与会者分享他对国家经济和政策未来走势的见解。
  “在我看来,房地产行业在未来二三十年内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昨日下午,经济专家巴曙松做客由农业银行厦门分行主办的第16届投洽会“资本·财富高端论坛”,与600多名慕名而来的与会者分享他对国家经济和政策未来走势的见解。   “如果希腊继续留在欧元区的话,那么2012年出口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巴曙松认为,虽然在今明两年出口对经济谈不上有多大的贡献,但也不会“拖后腿”。基于消费的表现比较平淡。所以,目前经济能否站稳回暖还是得看投资。巴曙松进一步指出,制造业疲软,房地产在调控,所以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应该在基础设施的投建上。  而巴曙松随后把话题转到受到大家广泛关注的房地产市场上,他表示,“房地产调控前景如何,最重要的是决策层面是如何引导房地产市场的软着陆。”巴曙松说。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不是第一次。但这一轮调控从2010年5月份至今,可以说是最长的。而此轮调控的结果也是显著的。“增长率从2010年的38.2%到今年的10.3%,总体回落了26.96%。”  他也表示,人口增长对于房地产前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而一些悲观论者,主要是基于“目前人口拐点已经到来,人口总量在下降,房地产的购买力驱动不足。”这样的观点,所以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  但巴曙松驳斥了该观点。他认为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仍有不小的空间。目前,我国城市化率才达到50%,人口向东部聚集的趋势仍在进行。而从人口结构来说,2008年,中国小学毛入学率达到了99%,而大学毛入学率达到了23%。2008年,上小学的这一代人群将以极大的比例在2020年左右进入大学完成高等教育,而这一人群财富创造高峰期在2030年-2050年。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二三十年内,房地产市场仍存在一定的空间。”房产税扩围传闻引人关注,但征收房产税究竟能否抑制房价,业内一直争论不息。而这几天“大炮”任志强和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微博上更是就此大打“口水仗”,引来众多网友围观。对此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专家表示,房产税扩大试点工作定会向前推进,且趋势强化。  激烈交锋  两大佬从电视“打”到微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一直是房产税的支持者。贾康9月1日还在微博上挂出了开征房产税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他认为,房产税的目的并不是地为了打压房价,实质上是以房产保有环节征税形成规范的经济调节杠杆,来形成多种正面效应,包括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合理激励,以及在配套改革中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  而9月4日第一财经播出的节目中,素有“任大炮”之称的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却反驳称,贾康不见得会比地产商更懂得中国房地产情况。“贾康用了一个虚拟的方式认为中国人一辈子只需要买一套房,从现实情况看,那个观点是错误的。拿美国人为例,一生要购买7套房子。”任志强表示,贾康是在糊弄老百姓。“征收房产税老百姓是受害者。任何和房子交易与持有有关的税收,一定会推高房价!房产税一定会体现在租金或房价中由消费者承担!”  任志强抨击贾康的节目随后在微博上疯转。贾康则在9月4日晚上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他表示,首套房或一定人均标准之下的部分应免税是他一贯的观点。“说得简练鲜明就该像收缴水电煤气费一样收缴房产持有税,而且应该阶梯征收!一套免,二套每年1%,三套每年10%!逼出有效供给!”贾康认为,有了房产税,炒房人就会掂量掂量 ,在这种情况下,房价一定更沉稳。  任志强显然不服气,9月5日发微博表示,将房产税纳入税制改革中,是方向和初衷。“但其他条件不改而只加税就变成抢钱了。就像营改増,不是营加増。”两人“唇枪舌剑”的辩论引起众多网友围观,所发微博均有数千条评论。  市民态度  无房者多房者态度迥异  仅一套房的漠不关心  虽然是两名大佬间的“口水仗”,但因房产税与广大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关,这场争论自然引起了网络和现实生活的极大关注。综合市民观点,无房者显然是贾康“征税论”的拥趸,拥有多套房的自然站到了任志强一边,反对征税。而那些只有一套房,不管征税不征税都毫无影响的,则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房产税关我什么事?”  目前尚未买房的刘女士显然是贾康“征税论”的粉丝。她表示,现在房价确实太贵,而房价贵的原因之一是一部分投资客持有大量房产等待升值。“如果房价升值预期降低,或者等待升值的成本加大,这部分投资需求肯定会被挤压出来,增加市场上的房源供给。”刘女士认为,征收房地产税一方面可以增加房屋供给,另一方面将一定程度上抑制投资需求,改善房屋供需关系,给房价上涨带来压力。“能否促使房价下跌不知道,但至少能抑制房价上涨,对买房者有利,所以我支持对房地产征税。”  拥有三套住房的张女士站到了任志强的一边,不支持国家对房屋进行征税。“虽然我有3套房子,双方父母各住一套,我自己住一套,所有房屋都是自住需求,并没有拿来投资,也没有空置房,为什么还要征税?”张女士尤其反对针对二套房征税。她解释,现在家庭关系推崇的做法是老人和小孩住在同一个城市,但不住在同一个屋檐下,这样既可以方便照顾老人,又不致产生家庭矛盾,所以一个家庭有两套房很大程度上也是满足自住需求,不应该进行征税。  “即便是多套房,我也搞不明白为什么要征税。当初我买房的时候已经交过了各种各样的税费。如果将来卖出,交易的增资部分,我认为也应该缴税。但我现在根本就没交易,为什么还要对我自住的房屋征税?”张女士表示,如果将来征税,可能会考虑卖出房产或者出租。“总之这部分成本会转嫁出去,不会自己承担。”  与无房者和多房产拥有者旗帜鲜明的态度不同的是,目前只拥有一套房的王女士显然对这场“口水仗”不感兴趣。“首套房不征税,房产税跟我有什么关系?”  专家观点   房产税抑制房价作用不能高估  房产税究竟是否针对房价?国家税务总局日前在回复网民留言时称,对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但对其抑制房价的作用不能高估。  “期望通过房产税抑制房价是寄予了过高希望。由于增加了住房持有成本,房产税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市场的投资投机行为,但其作用是有限的。”中原地产张大伟说,从上海和重庆的试点来看,其实际作用有限。  “短期而言,房产税出台肯定会让一些人选择抛售房产,让房价短期内出现波动。就长期而言,支撑房价的要素主要是土地成本和宏观经济环境,如果这两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房产税并不会影响房价。”江苏省房协房地产研究所所长李智认为。他觉得,房产税更可能影响的是房租,助推房屋租金的上扬。  房产税扩大试点趋势强化  另一方面,房产税扩大试点工作肯定会向前推进,趋势强化。  记者此前注意到,随着全国住房信息联网的逐渐实现、税务系统房地产评估技术的成熟,房产税在更大范围内开征逐渐具备了技术条件。而此时距“两会”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表态,“年内适当扩大房产税试点范围”,只剩下短短4个月时间。对此,房地产业内人士认为,不时透出的政策风声营造了舆论氛围,房产税扩大试点的可能性的确在加大。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也曾向记者表示,虽然预计不会很快,但房产税试点工作肯定是要推进的。  网友观点  @地产评论员吴其伦:【开征房产税,房价一定会下跌】房产税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房产的持有成本,并在此基础上降低房产的增值可能。故,无论是自住需求、改善需求,还是投资需求,房产税的开征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对其产生重大影响。这样,房产税的开征必将令市场需求大幅降低,从而在打击投机、抑制投资的同时,令房价下跌。  @夏天已经启程:为什么这么怕房地产税?是哪些人在怕?!房子少了当然不够住,但你一人一家拥有那么多的房产干什么?留给子孙?难道你的子孙没有手脚脑袋不会自己创造?房子在生产的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让所有人和你一起承担?  @财经博主赵钱旋:中国土地属国有,我们已为此交纳了土地出让金,且为他人财产增值交税的理由不成立,那为什么还有专家言之凿凿论证房产税合理性。房产税打压房价是天方夜谭,日本、美国都开征房产税,不照样泡沫上天,还用多解释吗?  @拳头书生:房产税能降房价?那是谎言!房产税能遏制投机?那不可能!房产税有啥作用?政府腰包鼓了!房产税是否合理?那叫重复征税!房产税有啥害处?政府征税权不受限!(刘芳马乐乐于祥明沈建新)  观察  楼市调控关键期  警惕三种怪论  房地产市场调控正处于关键时期。随着调控的深入,各种利益的博弈在加剧,误导、干扰调控的因素也在增多,其中有三种论调尤需警惕。  一是“调控无用论”。  近段时间,各地楼市出现了一波“回暖”行情:住宅交易量增加,房价环比止跌或者转跌为涨。眼下“金九银十”的预期又很强烈。“楼市难逃屡调屡涨怪圈”、“房价即将迎来报复性上涨”等声音造成恐慌性情绪蔓延。  其实,这一波“回暖”行情的是符合调控预期,是合理购房需求推动下的市场行情,而且远没有一些媒体渲染的那么强烈。  从市场交易动力、政策执行情况、房企资金情况等角度分析,目前所谓的“回暖”基础脆弱,市场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可能性。一些专家表示,与其说是“回暖”,不如说是“回稳”。一些人试图否定调控成效,意在动摇市场信心、打乱市场预期,从而趁势涨价,或者借机“出货”。  二是“楼市崩盘论”。  当市场持续一段时间低迷,“楼市死了”的观点也时有耳闻:“如果调控过度,楼市将彻底崩盘”。  不难发现,目前楼市成交的低迷不是需求的消失,而是购房者转入观望。一旦预期明确、政策落实,大量的购房、改善性购房将会入市。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大量新就业人群进入城市,旧区改造的不断推行,使得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的内需领域。严厉的限购之下,依然能时而冒出一波“回暖”行情,恰恰说明了中国楼市有着坚实的需求支撑。  业内人士提醒,“唱危”中国楼市的目的,或为“抄底”营造声势,或为松绑调控、打开炒房投资需求进入的通道,而目前正在实施的调控,就是为了遏制类似的投机性需求。  三是“房产救市论”。  与以往不同的是,目前房地产业和宏观经济的下行周期重合,房地产调控面临的复杂性超过以往。今年以来,地方的“钱袋子”明显缩水,各地“稳增长”任务又十分突出。在此形势下,房地产“救市”论调又传播开来。  业内人士提出,“稳增长”不能再走、也可以不走“救楼市”的老路。上海等地方的探索表明,坚持“控楼市”和“调结构”并举,对房地产的依赖程度是可以逐步降低的。  应该看到,楼市调控的关键期也是博弈的“深水期”,只要保持高度清醒态度,坚持调控不动摇,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运行就可以实现。    ——更多相关资讯请点击&
免责声明:凡来源非搜狐焦点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本网站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本网站。
平均价格 : 6500元/㎡
位置 : 迎宾大道78号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73
最低价格 : 3900元/㎡
位置 : 屯溪区新潭镇(车管所附近)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71
平均价格 : 15000元/㎡
位置 : 屯溪区徽州大道3号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50
15000元/㎡
平均价格 : 4950元/㎡
位置 : 江南新城项目北区,广宇桥头,面朝新安江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69
平均价格 : 8500元/㎡
位置 : 徽州大道10号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60
平均价格 : 7500元/㎡
位置 : 屯溪区政府人民广场东侧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70
平均价格 : 6800元/㎡
位置 : 西北部新潭镇,齐云大道西南侧,新二路东北侧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90
平均价格 : 待定
位置 : 黄山市经济开发区与梅林大道交汇处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51
平均价格 : 8500元/㎡
位置 : 黄山经济开发区梅林大道19#
热线 : 400-683-0099 转 90575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京ICP证140737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口什么时候减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