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午战争陆战清军兵力陆战双方兵力的问题请问清军与日军各有多少

帖子主题:甲午战争双方武器比较,清军胜于日军
共&8801&个阅读者&
军号:4072675 工分:458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甲午战争双方武器比较,清军胜于日军
文章提交者:满清源彘皮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中的满清与枪械对比:和是当时陆军的两大基本。甲午战争前后是步枪发展换代的关键时期,各种新的步枪设计纷纷问世。甲午战争前,军队有当时世界闻名的亨利-马提尼、老毛瑟枪(1871年式)、哈乞开司和美国的雷明顿枪等先进的单发后装线膛枪。清朝在1867年,制成了美式雷明顿后装单发枪,子弹为铅弹,子弹壳有纸和金属制两种。后来到了19世纪70年代,中国已能仿制生产多种先进的后装单发枪。日本陆军使用的枪支,大多依靠欧洲进口,型号庞杂,性能比清军落后。1885年,陆军中佐村田经芳对进口步枪进行改进,制成村田13式单发步枪,后又改进,成为村田18年式单发枪。甲午战争中,鬼子陆军多数均使用这种当时工业落后的日本生产的二流步枪。发后装线膛枪打一枪装一发(和今天的单发猎枪类似),射速低下。为此后来又出现了所谓“连发枪”(又称快枪)。后装连发枪的特点是,设有储存子弹的弹仓,可一次将多发子弹全部装入弹仓,射击时只要拉一下枪栓,就可完成装弹,明显地缩短了装弹时间,因而提高了发射速度,使射速达到每分钟10一22发,在当时这已经是极为惊人的火力了。清朝1860年以后进口过世界闻名的美国斯潘赛连发枪,该枪是电影上西部牛仔的标准装备,曾在美国内战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1885年前后。开始装备美国17响温策斯特连发枪,清朝后又装备和仿制了5响快利、5响黎意、9响斯宾赛、5响哈乞开斯,13响前拿德等先进后装连发枪,并装备陆军。甲午战争首批清朝参战陆军部队则装备当时世界上最精良的德国连发毛瑟枪。清朝陆军连发毛瑟枪的威力十分惊人。平壤之战,9月15日日军进至大同江南岸船桥里的清军桥头堡附近。日军有两个步兵联队和一个炮兵联队,共3,600人;奉军将领卫汝贵从大同江北岸了望,见日军所在不占地利,于是亲率盛军传字正营200人从桥上过江作战。只有单发枪的日军强行冲锋,结果困在缺乏隐蔽物的开阔地上,完全暴露在清军连发枪口下,日本的记载说:清军“频频发射的连发枪的子弹掠过树枝头,恰如疾风扫落叶一般”。让兵力占绝对优势的鬼子伤亡甚众,中队长林久实大尉被当即击毙,最后日军旅团长大岛见弹药用尽,士气低落,而且部队全天未吃饭喝水,不得不逃离战场,清军也没有追击,痛失全部击毙这股鬼子的机会。这次战斗,日军将校以下死140名,伤290名,旅团长大岛少将及联队长、大队长等也被击伤,大败而返。日本诗人衫浦梅谭叹曰:“此役不克旗下死,呜呼苦战船桥里。”日本1889年,研制成口径8毫米(又称7.9毫米),最大射程3100米,可装填8发子弹的村田22年式连发枪,甲午战争中,装备近卫师团和第4师团,但并没有参加甲午战争,其中一个可能是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足够的资金和设备为他们生产足够的新式弹药。甲午战争后,装备村田22年式连发枪的日本近卫师团入侵台湾,遭到了装备大刀长矛、土炮的当地普通民众的激烈抵抗,日本近卫师团长白川亲王被击毙,日军死伤人数竟然比整个甲午战争多了近一倍。可见清军之无能——也许这就是伪军思想的原因,反正谁当皇位跟我没关系,干嘛拼命。而台湾的民众是反抗殖民自然拼命,如果台湾的民众武器武器有清军的一半,那么日军也就不能占领台湾了。加特林机枪是美国人加特林在美国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摇机枪,发射速度为350发每分,射程为2000米,在19世纪发明的手摇机枪中它最为有名。它有6-10根枪管,利用手摇作动力完成装弹、射击、退壳等动作。清朝最早使用这种机枪是1874年,李鸿章从国外购买了加特林机枪,当时称为“格林炮”,1877年天津机器局就成批生产这种机枪的子弹,1878年生产的数量为137万发。我国也曾制造过加特林机枪,1884年金陵机器局开始制造这种武器。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没有资金来装备这种先进的武器。——而日俄战争期间日军武器强了很多,可见甲午战争赔款和很多情况下大部分清军武器被完好缴获对日本军队的强大可以说起了决定性作用。甲午战争初期参战的清朝军队装备有大量加特林转管机枪,这种当时最先进的枪械在甲午战争中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平壤北战场是日军主攻方向,日军在此集结了总兵力的将近一半,两个支队共7,800人。守卫在平壤城玄武门外的清军,是左宝贵率领的奉军三个营,计1,500人;兵力不到日军的五分之一。日军素闻左宝贵挠勇,知宝贵不死,平壤不可得,于是专攻奉军。 日军进至堡垒附近低地时,清军的毛瑟十三连发枪突然齐射,飞弹如猛雨骤至。日军支队长正指挥间,忽有一弹飞来,击中前额。因射程太远,弹力已衰,幸免于丧命。日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奉军其余堡垒不断发起进攻。奉军虽顽强抵抗,但寡不敌众。上午8时,清军的城外堡垒全部丢失。守军终于不支。左宝贵向李鸿章亲信叶志超求援,叶坐拥重兵却拒绝支援。并主张逃跑,左宝贵不得不派亲兵监视叶志超。左宝贵当时在玄武门上督战,亲燃大炮,连发36颗。拚死一战,激战中,左宝贵两处中弹,犹裹伤指挥,后日军榴霰弹连至,炮中当胸而亡。督战勇将既死,玄武门失守。经一日激战,日军虽然攻占了牡丹台和玄武门,但仍被阻于内城之外,无力继续进攻。而在平壤西、南两处日军的进攻更是连连受挫。此日之战,日兵死189人,伤516人,中国军队伤亡人数少于日军。在这次以1抵5的战斗中发挥重大作用的除了新式连发枪,据报还有加特林转管机枪。这时日军所带的弹药、口粮都已用尽,在平壤城外冒雨忍饥露宿,处境极为艰难。日本历史学者说:“苦于粮食不足、如果连续激战两天以上,只有放弃围攻,实行退却。” 但作为清军统帅的叶志超,看到左宝贵战死,不顾反对,传令放弃辎重趁夜而退。当时,大雨倾盆,清兵蜂拥出城。混乱中不分敌我,误伤累累。在混乱中死伤人数达到2000多,500人被俘,远远超过了在战役中的损失。丢弃炮40门,新式步枪万余支、弹药、粮饷和其它物资无数,尽数为日军所得。叶志超带残兵狂奔500里退回国境。黄海大战中北洋水师舰上也配有众多“格林炮”,“致远”舰曾使用“格林炮”,先后发射百余发,击中日舰甚多。旅顺黄金山炮台上同样装备有4门仿造的“格林炮”,守台的士兵曾使用这些机枪扫射日军约5个小时。甲午战争中的火炮清朝军队使用的火炮主要是德国克虏伯钢炮。其中包括部分最先进的德国克虏伯管退式快炮,作战中使用的既有野战炮,更有大量炮台中固定式重炮。清朝当时也能自产部分火炮,如1884年制成格鲁森式3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炮,1891年9月,大沽船坞仿造德国一磅后膛快炮九十余门,1994年制成格鲁森式57毫米线膛后装架退钢炮。鬼子陆军使用的火炮最初主要是旧式德国克虏伯炮,1881年大阪兵工厂仿造意大利等国2种青铜架退式火炮成功,其中70毫米野炮,最大射程5000米,70毫米山炮,最大射程3000米,不久又制成90毫米的臼炮,1887年后,陆续装备部队。这些旧式青铜炮性能当然不及清朝陆军钢炮。在炮兵方面,当时清朝陆军具有百倍以上的优势。例如大连有海岸炮台5座,陆上炮台1座;紧靠它的旅顺有海岸炮台13座,陆上炮台17座,守军共2万人,兵力相当于一个加强师,拥有大小炮120门以上,其中包括许多240毫米的克虏伯远程巨炮,炮弹则有246万发以上。一个加强师的兵力拥有如此多的重炮和炮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其炮兵总火力超过甲午战争时鬼子陆军火力之和,其总火力也超过了抗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全军炮兵的总和,以及朝鲜战争初期志愿军炮兵的总和。然而李鸿章安插的亲信担任守将,他们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余下官兵坚持在炮台,终因无人指挥,最后退出炮台。众多巨炮弹药几乎不战而落入日军之手。日军24000余人冒严寒在荣成涉水登陆,普遍冻伤,冻掉手脚的亦不罕见,且粮弹不济,然而在延续数日的登陆期间,山东半岛驻军有2万多人,却没有半渡而击。在威海卫炮台,李鸿章安插的亲信守将同样纷纷丢弃炮台不战而逃。最后日军用清军留下的280毫米巨炮和炮弹,猛轰北洋水师,当即击沉数舰,最终消灭了北洋水师。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然而当时贫穷落后的日本根本无力购买足以击沉北洋水师的贵重的巨炮。清军陆军装备先进巨炮,北洋水师反而挨打被歼,这真是历史的讽刺。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清军的武器并没有大多数人想象的那么差。不但不差,甚至可以说还属于比较强,然而却败给了无论整体实力还是军备都落后的日本。然而,现在的专家却在找借口说什么慈禧导致了军备不足结果甲午失败。这也是列强看不好甲午日本会获胜的原因。然而列强大跌眼镜看到日本胜利后,更加看不起满清,也将所谓的同光中兴的遮羞布彻底揭开。是什么原因导致,甲午战争失败呢?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清廷本身就忌惮李鸿章的北洋,所以借外力处之,这就是为什么北洋舰队灭亡,朝鲜丢失后清廷马上想议和,因为他们觉得李鸿章已经没了和朝廷叫板的资本了,可惜日本人是不会将战争停下来,所以到了后来即使在苛刻的条件清廷也愿意议和,因为本身清廷就是接外敌之手消灭北洋,而不是真正的抗击倭寇。同时,李鸿章也明白这一点,故而也不愿意真心作战。
延伸阅读:
溥仪认日本人源和氏为祖宗
按照此道理,那么野猪皮应改称为源彘皮
而满清和日本的关系就源远流长了
所以,满清源彘皮的名号是名符其实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甲午战争双方武器比较,清军胜于日军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71899 工分:3816
左箭头-小图标
武器好有啥用?被人打的丢盔弃甲
本贴发自手机铁血网:[]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29418 工分:14239
左箭头-小图标
呵呵,内部矛盾太多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57293 工分:24150
左箭头-小图标
不是簡單的優勢,是絕對的優勢,,,板油馬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条记录]&分页:
&对甲午战争双方武器比较,清军胜于日军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甲午战争为什么只有海战?没有陆战?还有那时候为什么说清朝军事实力比日本强大啊?
芯9月13日344
从日到日,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12月24日,镇远退入威海卫时触礁,经抢修才不至下沉,但已不可再出深海作战,管带林泰曾引咎自尽.日,日本第二军共两万五千人,在日舰掩护下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营官周家恩阵亡,炮台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陷威海卫城,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曾致书丁汝昌劝降.10日,定远号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随后刘步蟾生吞鸦片自杀.11日,丁汝昌自杀.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在英国籍海军军事顾问建议下,由最年轻管带、海军总长萨镇冰向伊东中将献降,济远,广丙,镇中等10舰为日军所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随后萨镇冰驾驶康济舰并载着丁汝昌等六人灵柩离开刘公岛.北线日军在海军配合下,一路攻陷凤凰、海城、营口、田庄台,提督宋庆扬言再战不降,被制止.清廷求和心切,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签定《清日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威海卫陷落丁汝昌献降图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清朝军事实力比日本强大 没有这回事 清军的战斗力谁不知道
有陆战的!但是日本在登陆后除了聂士成抵抗外其他的都逃跑了!日本还在旅顺展开了大屠杀!
我的朋友,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有陆战的。人们一般把黄海大战认定为甲午中日战争的全部,其实不然,还包括平壤之战、黄海海战、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武川好汉说的好!!!简介有效
有陆战甲午战争始于日的丰岛海战,至8月1日清朝政府对日宣战和日本明治天皇发布宣战诏书,日以签署《马关条约》而告结束。整个战争持续近9个月,依据战场转换及双方作战态势的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阶段,从日到9月17日。战争分陆战与海战双向进行,陆战主要是在朝鲜半岛上的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1894年...
有陆战呀,一直从平壤被打到辽东。
有陆战,平壤战役就是
有陆战,在朝鲜及东北地区,不过没有海战有名
是有陆战的,而且规模很大,死伤惨重,日军从朝鲜一直打到东北,威逼京师,成为慈禧太后,李鸿章等议和的一大原因。至于清朝军事实力比日本强大,属实,清朝北洋舰队亚洲第一,世界第九,而当时美国海军只排12,清朝的轻武器更是世界一流,现在看晚清剧清朝士兵都拿刀,那在胡扯。只不过人员懈怠,战术实测...
扫描下载二维码甲午战争前日军对清军战斗力的评价
甲午战前,日本当局对清国内部军事、政治及民情等状况之调查,已相当细致,故对其战力,亦有相当客观之评估。譬如,日本参谋本部第2局长(管西局)小川又次,1879年曾被派往中国大陆,从事谍报侦查,明治20年(1887)向当局提交了《征讨清国策案》。该《策案》对清国内部弊端之切中,今日读来,犹使人冷汗涔涔。《策案》开篇即谓:所谓“我乃东洋小国,财源不富,……宜敦厚信义、避免干戈”之类的见解很荒谬,现今世界乃“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之时”,希望当局能够“自本年开始,以5年为期进行准备,时机到来,则(对清国)加以攻击。”对清廷的陆军实力,《策案》如此评估:“八旗兵大约30万人;绿营兵大约47万人。此两者之内,练军约10万人。蒙古兵大约10万人。勇兵大约30万人。合计大约117万人。”其中,防勇、练军40万人,战斗力较强,但“由各省总督、巡抚分而辖之”,“教育之法各不相同”,虽然多聘请外国教练,但“可惜者,并非举而全然委任于外国教师,而是采用半洋、半清式之战术”,非但无益,徒生烦杂;“更为可怜者,乃是将校为文官,虽有武官,但也一概不知兵学为何物,皆是惟有利己之谋”;何况,“以此40万之兵员,布于我10倍之土地面积,特别是道路粗糙恶劣,交通甚为不便,故而假令1方有事,也难以直接调遣邻省之兵。”《策案》作者小川又次,曾亲身参与甲午之战至于余下的77万军队——朝廷之八旗,地方镇台之绿营,皆是“携带家眷之兵”,其薪饷本极有限,且“长发贼大乱以来,……又减少官兵俸禄钱粮”,已到了“不从事贱业,则不足以糊口”的程度,“今查清国军备金额,大约7,500余万圆”,数额虽大,“但用于八旗、绿营者,恰如救助贫民”,仅算勉强养活,至于军备训练,完全无从谈起,“实乃有名无实之兵员”——虽然中法战争后,鉴于地方勇兵坐大,而八旗衰败已久,清廷为维护其满人统治,曾命地方“减少防勇人数,每年节省20-30万两,以充作训练八旗兵之费用”,但这种以弱易强的做法,反使其实力“又有几分退步”(1)。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5楼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战争陆战清军兵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