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喇嘛上师给女弟子灌顶与作个弟子

  要寻找一位具备法相的合格善知识,首先需要观察上师,如果身在远方,就通过打听去了解;倘若居于近处,那就亲自去见、亲眼目睹来了知真实情况。另外,还可以依靠打卦、看圆光等等方法加以观察。尤其要以正法来观察。
  作为声闻、缘觉的善知识或者亲教师,需要得受具足二十个五种法的别解脱戒,出家十年,如果他在这期间具备戒律无有破损等条件,那就证明是一位具足稳重、才智、人格功德的上师。
  作为菩萨乘的善知识,要具备寂静调柔等十种功德。
  而身为金刚乘的善知识或上师,一定要具备各自续部所说的功德。特别是宣讲密宗玛哈约嘎、阿努约嘎的上师,务必具足通达三藏、圆满灌顶等八种功德。尤其是宣讲更高一层窍诀的上师,除了大圆满自道下面的四灌顶之外还要以得受有戏无戏等四灌顶成熟相续,依靠有守护次第的誓言&&上师身语意包括的二十七种根本誓言、二十五种支分誓言和无守护的顿悟誓言&&本来清净的无有、平等及任运自成的唯一、任运所有清净誓言守护相续,现量见到能解脱的教授&&本来清净直断和任运自成顿超的法性。对于道&&四相(即法性现量相等四相),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体验和证悟。对于弟子,不分贤劣一并摄受。具足传承加持,金线般的传承没有被破誓言的锈所玷污。前代的传承加持也就是以满瓶倾泄的方式耳耳相传的加持,这一点必须要具备。
  经过一番详察细观,看看上师究竟是否具备以上所有功德。特别要观察上师的一点,唯独就是看上师具不具备菩提心,如果他具备菩提心,那就能使凡是结缘者都受益,结善缘者即生得以成佛,即便是结恶缘者,也不会再流转轮回。
  在观察菩提心的基础上,还要洞察上师在三大见解方面是不是具备理解、体验和证悟的境界。
作者:堪布阿琼(阿格旺波尊者)/索达吉堪布译|编辑:baimalamu
正在读取中...
更多图片新闻
正在读取中...如何寻找上师和做个弟子2——宗萨钦哲仁波切
如何寻找上师和做个弟子2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翻译:吴旻洁& 校稿:李香兰
关于善知识的讨论把我们带到这个问题:要寻求怎样的上师?我们显然已经明白,理想的上师必须解悟知见。我们讨论的是证悟者,他或她是一位证悟者、一位持明尊者(vidhyadhara)(注1)。
持明者(Vidyadhara)和金刚持(Vajradhara)是最高的层次(藏文称为rigpa
dzinpa),基本上,他们是解悟空性或至少是瞥见空性的人。如果你可以遇见并且亲近这样的上师,事情就不太会出错。当然,道路总不时会出现一些隆起,但不完全是因为这些隆起,而是因为我们的轮胎有肿块,所以我们感到路的颠簸不平。
上师了悟空性是很重要的,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了悟空性者具有最真诚的慈悲心。举例来说,知道某种疾病并了解如何治愈它的人,最具有真正的慈悲心。但是,如果某人仅是在智识上了解某种疾病的症状,仅能在智识的层面谈论如何治愈它,那么他的慈悲心也就只停留在智识的层面上。
了悟空性的人,即使只是一丁点的了悟,都会明白痛苦的根源。不仅只是被公司开除或帐单未缴的那种痛苦,还有真正的痛苦根源、所有问题的根源,这个人都了解。因此,证得空性的人拥有真正的慈悲心,这是很重要的。
此外,证得空性者的另一个长处是无所畏惧,关于这点,我将多作一些解释。无惧是很重要的,上师需要无所畏惧。你们读过吉美林巴的祈祷文吗?祈祷文中说:「愿我永不堕入传统世俗的期待里」,上师应该永远不要被世俗期待所俘。这真的是很困难,尤其是像我们这样平凡的喇嘛!我代表所有具染的喇嘛作此发言,我自己本身甚至不去想了悟空性这件事。但有的时候,虽然并非总是如此,当我读着伟大的吉美林巴的祈祷文时,我感受到冲击。尤其是身为喇嘛,我们不应该成为世俗期待的受害者。
无惧来自于了悟空性。不知道你们当中是不是有人知道恰查仁波切(Chadral
Rinpoche)或多竹千仁波切(Dodrupchen Rinpoche),我认为他们与卓扬创巴仁波切(Chogyam Trungpa
Rinpoche)这样的导师,都是无惧大师的最佳典范。这些导师从世俗面上检视有时并不太成功,许多学生很难真的被他们所吸引,因为他们不会投其所好。现在的学生只对那些知道如何协商的人感兴趣,而证悟空性、无所畏惧和真正慈悲的上师是没得商量的。他们的世界里没有谈判桌,这就是标准。如果你接受这点,并且以「我不谈判」的心态去接触他们,你会获得许多益处;但如果你以「我给你这个,你可以给我那个吗?」的心态去接触他们,那是不会有用的。
了悟空性是上师最主要的特质,了悟空性同时代表他们具有慈悲心和无所畏惧。除此之外,如果他们博学多闻、持守戒律、很仁慈,若刚好又是你的金刚上师,那么他还必须领受来自不间断传承的所有必要教导并且据此修行。这些特质都非常重要。另外,容易亲近、使用你了解的语言、有时间……这些特质都能具备,当然更好,但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这个人已经证得空性呢?因为只有证得空性的人才知道对方是否真的了悟空性;这才是最主要的问题。大部分的时候,我们只得相信一本制作精美的手册,「嗯……某某人今天要给个开示,我们一块去听听看」,或者依赖那些极度想要改变我们信仰的友人的话语等等。
但你们不要忘记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业力;业力在此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寻找一位上师有点像是寻觅一位爱人,我无法确实具体地对你描述什么样的爱人是你应该寻求的,我只能模糊地叙述。但在你寻觅的过程中,你很有可能碰见其它人。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如果你恰巧是一只蜜蜂,那你很幸运;如果你恰巧是一只苍蝇,那可就没这么幸运了。这是你必须考虑到的,业力在此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让我们回到如何寻找一位已经证悟的人这个主题。我们怎么知道某个人究竟是否证悟了?身为凡夫,我们不可能由直接的认知得知某人是否证悟,所以我们唯一能判断的方法,是使用推理的逻辑、各种参考点与经验。
但我们的逻辑系统非常有限,这个有限的系统即所谓的理性经验。而这些所谓理性的、符合逻辑的判断并不真的可靠,因为我们大部分判断上师的方式混杂了许多自己的感觉。你也许不是对证悟真的有兴趣,甚至一点兴趣也没有,你只是非常非常希望获得同伴。你寻觅的是一位mitra,一个一般的朋友,而非Kalyanamitra,一位灵性上的友伴。诸如此类的情况都使得理智地去寻找一位具格的上师变得很困难。
也许某种出离心(或许是希望过资本主义者的生活、从事社会主义者工作的那种出离心),使得你前往加德满都或西藏。在那里,你走进一间僧院,香炉很风雅地燃烧着,面貌纯真的年轻僧侣上下来回地走动。你推开主殿的门,里面的僧侣穿戴精致的僧袍与帽子、拿着铙钹与鼓器,正唱诵着颇具异国风情的调子。上方那个由八只雕刻的狮子所支撑的高大法座上,坐着一位上师,他戴着一顶肯定比棒球帽好很多的法帽!种种这些都让你以为:「哇!他就是我的上师!」
或者我之前提到的制作精美的手册,它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在压力繁重的工作中,你刚与同事起了争执,或正处于被开除的边缘。你晃进了一家健康食品店,在布告栏上看见一幅日本书法写着:想放轻松吗?请来这家或那家禅修中心。这种情况也会奏效。感觉是变幻无常的,或许你正以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身分积极鼓吹女性的解放。「哇!有一位西藏的女喇嘛来了!」瞬间,证悟等等这些议题被抛往九霄云外,只因为要来的喇嘛是女的,而你是一位女性主义者!
对于那些刚接触佛法的人,如果你因为我说的这些看似严苛的话而感到沮丧,你必须要习惯。真的,学习佛法就是像这样,它是一个非常严苛的道路──你必须一层一层抽丝剥茧地检视,直到没什么东西可留下来被批判!直到每一层皮都被剥光!这很痛苦,但我认为这是很有价值的精神保险。
现在我们正讨论如何知道某人是否具备上师的资格,我们只能依自己的逻辑、使用非常有限的分析方法。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法,而上述的逻辑系统又常常沾染了各式各样的期待与感觉。感觉,这是我们一直在谈论的。「趋势」是什么?是「时尚流行」。我认为这些也都是由感觉所驱动。
纵使如此,我们还是有好消息:佛教中四项基本的正见,即我们所称的「四法印」,它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一.流行会改变,趋势会改变,感觉会改变,但绝不会有一天,某人发现和合的现象其实是永恒的;这永远不会发生。所有和合而成的现象一直都是无常的,过去如此,未来也将如此,这一点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佛陀教法中最基础的部分。
二.所有源于自我的情绪,终将带来痛苦。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源于自我的情绪其实带来永恒的喜乐;这肯定不会发生。
三.绝不会有一天,有人发现一种或两种现象是实有的、是真实存在的、是佛陀所错失的;这绝不会发生。
四.并且,也不可能有人会发现涅盘具有真实存在的属性;涅盘超越二元极端。
上述「四法印」永远不会改变,这是你的保险。它们不会改变,会改变的是我们挑剔的心。
所以我们需要听闻与思惟。你应该要研读与听闻教法,实际上佛陀给过一个忠告叫做「四依法」:不要只依赖人而要依赖教诲(依法不依人);不要只依赖教诲而要依赖它的意义(依义不依语);不要只依赖暂时的意义而要依赖它究竟的意义(依了义不依不了义);而且不要只依赖你的判断力而要依赖你的智慧(依智不依识)。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不要依赖任何人而要依赖教法。这些是有关寻找上师的话题,因为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也许你会觉得有点矛盾。事实上,这看似有点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有关连性的。你将逐渐发现,在佛教里,上师这个议题不单单是就人而言,它指的是道路;上师应该被视为修道。
所以想要寻求上师的学生必须闻、思、修,这一定会有帮助。这会延展我们这狭小、受限、讲究逻辑的心,使它开阔与更加成熟。此刻,我们多疑的脑袋是受情绪主宰的、是趋势及时尚导向的,如果我们开始闻、思、修,这些倾向就会渐渐消褪。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甚至进行一些禅坐也会有所帮助。
之后,也许经过一年的听闻与思惟,当你寻找上师时,先寻找第一个特质。如果他学识渊博,如果他精通各种善巧方便,尤其最重要的是精通使你富裕──得到证悟这种财富──的善巧,那会很有帮助!
比学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持守戒律。许多喇嘛不遵守戒律。戒律有三种层次。第一是别解脱戒,指的是有没有伤害其它众生,这点很重要。如果一个喇嘛伤害了其它人,他即是破了这个戒,尤其这个喇嘛又是比丘或比丘尼的话。他们必须要尊重这个戒,戒律很重要。
比别解脱戒更重要的戒律是菩萨戒。一位上师可以离弃他的学生吗?其实学生丝毫不需要担心被上师拒绝,因为上师是不被允许拒绝学生的,上师不能够拒绝学生!如果这位上师真的是一位持戒严谨的上师,即使只是离弃一个有情都算是破了菩萨戒!所以我们要问:这位喇嘛遵守戒律吗,不只是遵守别解脱戒也包含了菩萨戒?
除此之外,如果你的上师是金刚乘的老师,金刚乘的戒律绝对是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寻找一位学问渊博的上师,更重要的是寻找一位遵守戒律的上师。而最重要的是,你可以有一位愚笨的老师,他学识不怎么渊博,或者一位不驯的老师,持戒也不是很严谨,但有一项,上师必定要具备的第三项特质,那就是慈悲。上师必须要有慈悲心或具足美德。事实上,这些特质都息息相关,一位真正慈悲的上师肯定会持守戒律并且学识渊博。基本上,如果我们要为上述三项特质的重要性排序,根据帕楚仁波切,慈悲被认为是上师最重要的特质。
vidya意指「觉知」或「证悟」,dhara指的是「持有者」。
(本文译自英文Gentle Voice第25,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ERROR 404 - Not Found!
The following error occurre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Please check the URL or contact the
webmaster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问:做弟子的该如何找根本上师?一定要去藏地吗?
中国文化书院现场问答
问:做弟子的该如何找根本上师?一定要去藏地吗?
答:现在找人都是上网找,你可以到百度上搜索根本上师。(众笑)
问:有个师兄说,传密法的叫根本上师,对吗?
答:也不一定。一般来说,为你灌顶、传密法、讲窍诀的上师,可以称根本上师。还有就是,如果你依靠某位上师的教言——无论你是否见过他,让你在心性上有所证悟的上师,也是根本上师。
比如晋美朗巴(智悲光尊者),他在阅读《七宝藏》时开悟,于是他天天祈祷。后来在桑耶修行时,无垢光尊者在他的境界里显现了三次。他在很多著作中也说:“我的根本上师就是无垢光尊者。”
所以,依照前辈上师的教言,即使某位上师已经圆寂了,但你依靠他的法本开悟的话,这就是你的根本上师。而我刚才说上网,也是让你们上网看法本,也许通过这种方法,也能找到你的根本上师。
找上师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要到藏地。但不管怎样,最好能找到一位真正的开悟者,由他作为自己有缘的根本上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喇嘛上师给女弟子灌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