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帝国大厦屋顶花园的别称是什么 纽约帝国大厦屋顶花园的别称为什么叫帝国州

纽约景点大全_百度经验
&&&&&&&&&出国游纽约景点大全
百度经验:百老汇歌剧院& & &百老汇(Broadway)原义为宽街。它是指纽约市中以巴特里公园为起点,由南向北纵贯曼哈顿岛,全长25公里的一条长街。大街两旁高耸云端的大楼栉比林立,坐落着威名远扬的华尔街证券交易所,以及麦迪逊广场,时报广场等代表美国金融巨头和商业大亨的许多划时代建筑。最为醒目的是,在百老汇大街41街至53街之间汇集起了众多遐迩闻名的剧院,随着剧院的发展壮大,使这里的戏剧表演艺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进而使现代人每每提起百老汇,似乎都已忽略了它的“宽街”本义,而把它同戏剧表演艺术融为一体,使它成了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和代表。不过百老汇可不是一家剧院,而是一条街上的几十家剧院。  百老汇音乐剧令百老汇大道逐渐成为美国娱乐业的中心。在全盛期,该地区的剧院总数多达80家。早在1893年的时候,美国人每年在这一带“贡献”的娱乐费用,就已经高达600万美元了。音乐剧(也可翻译为歌舞剧)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是由喜歌剧演变过来的,比较早的作品有英国作曲家琼斯写的《快乐的少女》等,因此,伦敦西区的剧院被人们尊为音乐剧的故乡。  后来,英国的歌舞剧随着巡回演出团来到了美国,1866年,纽约上演了一部综合了喜歌剧、闹剧和芭蕾舞特点的戏《黑钩子》,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连续演出25年之久,并被后人公认为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意义上摆脱了歌剧模式的音乐喜剧。正是这出戏,不仅带动了美国本土的剧作家及演员的创作势头,同时为现在人们俗称的“百老汇音乐剧”奠定了基础。音乐喜剧就是“百老汇音乐剧”的正式名称,它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喜剧,有时剧情近似于悲剧。  百老汇大街在纽约市开埠初期,只是一条平凡的道路,住着一些开设农场的垦荒者,经营牲口的相关行业。19世纪初,一些原本在纽约其他地区的剧院从业者逐渐进驻这个地区。建立于1810年的公园剧院是最早出现在百老汇大道上的剧院。而真正令百老汇大道声名大振的百老汇歌剧院的前身是“大都会演奏厅”,一度因经营不善而陆续变成赌场、滚轮溜冰场和展览场等,直至1887年才改建成为现在的百老汇剧院。继百老汇剧院后,其他几家著名的剧院如美国剧院、奥林匹亚剧院等等,也都相继出现。20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百老汇音乐剧达到了最高峰,可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战后新生代有了新的价值观,发展出他们自己所热爱的摇滚乐,百老汇由于无法吸引年轻的观众,逐渐没落下来。直到20世纪70年代,一些新生代的作家把摇滚乐以及一些新的概念带进了百老汇,才让历史悠久的百老汇获得了第二个春天,创作出《猫》、《剧院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等世界名剧。  现在,百老汇上演的剧目有几十种,那里上演的剧目,往往是一演就是七八年,甚至十几年。而整个百老汇地区,每年的票房总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每一张票价,按照美国人的收入标准来衡量,并不贵,普通观众花40美元就能够买到一张位置不错的票,最好的座位票卖100~150美元,如果到位于时代广场的售票处购买当日的余票,价格还会更便宜。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曼哈顿东河沿岸,是1949年10月至1951年6月建成的,包括秘书处大楼、会议厅大楼、大会厅和哈马舍尔德图书馆4栋建筑。其中秘书处大楼位于中心,是联合国总部的核心建筑。  秘书处  秘书处大楼是一栋玻璃面的39层板式建筑,  由于其四四方方的长方体外形而被称为“火柴盒”,这是由包括梁启超之子建筑家梁思成在内的世界10位建筑师共同讨论设计的。秘书处大楼前方的150多个旗杆,悬挂着联合国成员国的国旗,主旗杆上则是蓝色的联合国旗帜。  秘书处大楼一侧较低的长排建筑,其高度由低至高形成一道弧线,这就是联合国总部的会议厅大楼,其内有各个规格的会议室。紧连会议厅大楼的是联合国大会厅,联合国成员国代表的表决会议都在此举行,因而此地也成为联合国总部出镜率最高的地方。大会厅对面的哈马舍尔德图书馆是1961年加建的。  近年来,使用多年的联合国总部隐患不断被披露,联合国总部的整修也被提上议事日程,2007年,关于联合国总部的整修计划终于获得通过,整个整修事件中的重重难关,都是联合国内部各种关系作用的结果。这一建筑所包含的意义已然超越建筑本身,这也正是它吸引游客之处。  大会堂  大会堂是联合国里最大的房间,座位能容纳1800多人。这个房间是由负责设计总部的11位建筑师合协力设计的,为了强调国际性,里面没有摆设任何会员国的礼物。大会中唯一的礼物枛大会堂两边各一幅抽象的壁画是无名氏赠送的。壁画是法国艺术家费尔南德·莱格尔设计的,由一位不具名的捐赠者通过美国的联合国协会赠送。  大会堂是联合国里唯一挂有联合国徽章的会议室。徽章中间是从北极上方看下来的世界地图,两侧是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大会是中央机关,192个会员国在此聚会讨论当代的紧迫问题,其中大多数问题涉及许多国家或洲,因此需要国际合作。大会不是世界政府,它的决议对会员国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通过大会的建议,可以使全世界集中注意重要的问题,从而促成国际合作。在某些情况下,大会的决定可以导致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和公约。  安全理事会  安全理事会会议厅  联合国总部是挪威赠送的礼物,由挪威建筑师阿伦斯坦·阿联合国总部尔内伯格设计。安全理事会会议厅的一个重要特色是挪威艺术家佩尔·克罗格绘制的一幅油画壁画。画中有一只长生鸟从灰烬中再生,象征着世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建。在底部阴暗的颜色上方,画有色彩鲜艳的图象,象征着未来世界更加美好。一群人在称粮食给所有人分享,象征着平等。墙上的挂毯和靠东河的窗帘都用蓝色和金色的丝线织成,描绘信念之锚、生长的希望之麦和仁慈之心。  《宪章》赋予安全理事会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作为联合国的“急诊室”,安全理事会必须准备好在和平受到威胁时随时开会。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世界著名博物馆。  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遥遥相对。占地13万平方米,它是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SanktPeterburg)的列宁格勒美术馆(Hermitage)(也称冬宫音译艾尔米塔什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共收藏有300万件展品。  1866年J.杰伊建议成立国家博物馆和美术馆,并组织了委员会进行筹建。日博物馆在纽约第五大道681号原多德沃思舞蹈学校旧址正式建立。1880年迁至现址。  随着藏品的不断增加,该馆经历了多次扩建,整幢大楼凝聚着各个时期不同的建筑风格,占地总面积达13万平方米。目前藏有埃及、巴比伦、亚述、远东和近东、希腊和罗马、欧洲、非洲、美洲前哥伦布时期和新几内亚等各地艺术珍品330余万件。包括古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雕塑、绘画、素描、版画、照片、玻璃器皿、陶瓷器、纺织品、金属制品、家具、古代房屋、武器、盔甲和乐器。有19个专业部门负责各类藏品的征集、保管和展览。  该馆的展览大厅共有3层,分服装、希腊罗马艺术、原始艺术、武器盔甲、欧洲雕塑及装饰艺术、美国艺术、R.莱曼收藏品、古代近东艺术、中世纪艺术、远东艺术、伊斯兰艺术、19世纪欧洲绘画和雕塑、版画、素描和照片、20世纪艺术、欧洲绘画、乐器和临时展览18个陈列室和展室。  服装陈列室是从原来的服装艺术博物馆发展而来的,1946年并入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单独成为一个部门,藏有17~20世纪世界各地服装1万多件,并设有图书资料室和供专业服装设计研究人员使用的设计房。  1981年春,中美合建的以中国苏州网师园殿春簃及其后院为模式的阿斯特庭院在该馆的东翼竣工落成,庭院的殿堂──"明轩"陈列了中国明代家具。  埃及政府赠送美国的典德尔神殿陈列在该馆的萨克勒大厅内,这是在埃及以外世界上仅有的一座埃及古神殿,1978年 9月正式对外开放。  该馆的T.J.沃森图书馆于1964年建立。藏书18.5万余册,是世界上收藏艺术、考古书籍最完善的图书馆之一,供研究生、专业研究人员、访问学者使用。照片、幻灯图书馆藏幻灯片29万张,黑白照片25万张,彩色照片6000张,介绍世界艺术发展史。纺织品研究室有各种纺织品1.5万件,是时装设计人员理想的研究之地。博物馆还设有版画素描研究室、青少年博物馆、书店、观众中心、餐厅等。该馆定期出版《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刊》等。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分馆──隐修院于1938年创建,位于纽约市的福特·特赖恩公园,展出中世纪的艺术和建筑,包括雕塑、壁画、彩色玻璃、泥金写本、双角兽图案挂毯、圣物箱、圣餐杯、象牙制品、金属器。隐修院内还有修道院、教堂、花园。每天有中世纪音乐会演出,每周举办音乐会。每年观众达700万人次。第五大道  第五大道(FifthAvenue),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一条重要的南北向干道,南起华盛顿广场公园,北抵第138街。由于第五大道位于曼哈顿岛的中心地带,因此曼哈顿岛上东西走向的街道有时会以这条街道为界而加以东西的称呼。萧亚轩出的一张专辑、雅顿出的一款香水都曾以第五大道命名过。  第五大道[1]是纽约曼哈顿区的中央大街,道路两旁是玻璃幕墙闪闪发亮的高楼大厦。西装革履的男士和身穿时装的女士,拿着公文包,进出高楼大厦,呈现出一幅高雅、时尚的美国现代生活图景。它是“最高品质与品位”的代名词,而它的尊崇与华贵源自19世纪初富有的纽约人将住宅选在了当时还只是一条乡间小道的最南端,今天它已经是纽约的商业中心、居住中心、文化中心、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  很少有街道能像第五大道那样可以包揽那么多家货品齐全、受人喜爱的商店。这些商店很多都拥有多家分店并享誉世界。可以想到的名店几乎都可以在这条大街上找到,可以想到的商品也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货品丰富、品牌齐全、高档优质成为美国第五大道的特点,品牌的运作成为寸土寸金的第五大道的突出特点。且伊丽莎白.雅顿公司第五大道香水的出品,更是以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为瓶侧线条,据说其淡淡花香恰到好处地表达女性自信、现代以及智慧、知性、优雅的一面,诠释了纽约第五大道的优雅、华丽、品味、时尚及活力,令香水狂有一种想把她喝下去的冲动。如此100多年来,第五大道一直站在成功的峰顶,人们也没理由怀疑第五大街不能再继续保持100年的成功。华尔街金融区  华尔街的童年期是从1653年到十九世纪末期。  纽约早期的迅速发展和  金融业在纽约的兴起,与荷兰人的商业精神有相当大的关系。尽管资本主义的早期萌芽是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开始,但是,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是到了17世纪中叶在荷兰逐渐完善的。当时的荷兰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金融体系,包括银行、股票交易所、信用、保险、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体系的发展催生了荷兰的经济起飞,使得这个面积很小的欧洲国家,一度成为了世界强国之一。当荷兰人移民到北美,他们将资本主义的商业精神带到了新阿姆斯特丹。  在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被英国人攻陷,这个城市从荷兰人手里转到英国人手里,并被命名为新约克郡(NewYork,简称纽约),以献给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弟弟和继承人,约克公爵(Duke of York)  现在的纽约(New York)最初是荷兰殖民地,是荷兰裔移民的聚居地,当时叫做新阿姆斯特丹(NewAmsterdam)。普遍将新阿姆斯特丹市政委员会成立的那一年,即1653年,当做华尔街童年期的开始。1792年荷兰殖民者为抵御英军侵犯而建筑一堵土墙,从东河一直筑到哈德逊河,后沿墙形成了一条街,因而得名WallStreet。后拆除了围墙,但“华尔街”的名字却保留了下来。  这里曾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许多金融机构已经离开地理意义上的华尔街,搬迁到交通方便、视野开阔的曼哈顿中城区去了。华尔街附近挤满了古旧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道路也像蜘蛛网一样难以辨认,实在不太符合金融机构扩张业务的需求。“911”事件更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华尔街周围的格局,有些机构干脆离开了纽约这座危险的城市,搬到了清静安全的新泽西。现在,除了纽约联邦储备银行之外,没有任何一家银行或基金把总部设在华尔街。虽然,地理上的华尔街非常小,但在真正的意义上,华尔街是美国的资本市场乃至金融服务业的代名词。  日,位于华尔街附近纽约金融区的世界贸易大厦遭到恐怖袭击,纽约交易所停止交易,这一刻,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几乎停摆,华尔街这个金融帝国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华尔街全长仅有500多米(1 英里 = 1 609.344 米)。世贸遗址  日早晨,四架美国国内民航航班被劫持,其中两架撞击位于纽约曼哈顿的世界贸易中心。  08时46分40秒,美国航空公司11次航班(一架满载燃料的波音767飞机)以大约每小时490英里的速度撞向世界贸易中心北楼,撞击位置为大楼北方94至98层之间。大楼立即失火,而飞机上的燃料倾倒进大楼,更加剧火势,整幢大楼结构遭到毁坏。被撞击楼层以下的人员开始疏散。但所有的3道楼梯都被撞坏,因此被撞击楼层以上的人员无法逃离。  09时02分54秒,美国联合航空175次航班(另一架满载燃油的波音767飞机)以大约每小时590英里的时速入世界贸易中心南楼78至84层处,并引起巨大爆炸。飞机的部分残骸从大楼东侧与北侧穿出。但还有1个楼梯间完好无损,因此少数在撞击点以上的人员仍可生还。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两幢110层摩天大楼在遭到攻击后相继倒塌,除此之外,世贸中心附近5幢建筑物也受震而坍塌损毁。  世界贸易中心(World TradeCenter,1973年—日)在纽约曼哈顿岛西南端,为美国纽约的地标之一,西临哈德逊河。日发生的9·11事件中倒塌。由两座并立的塔式摩天楼、4幢7层办公楼和1幢22层的旅馆组成,建于年。业主是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港务局。设计人是美籍日裔建筑师M·雅马萨基(MinoruYamasaki,日本名为山崎实)。世界贸易中心曾为世界上最高的双塔,纽约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  取代同样位于曼哈顿的帝国大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1972年-1974年)。但这个头衔并没有维持很久,很快就被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取而代之,但仍然是纽约最高的建筑,直至九一一袭击事件为止。  作为世界最高的双子塔之一,直到日,才被当时竣工的吉隆坡石油双塔超越。  但至今,世界贸易中心仍是世界上倒塌的最高摩天大楼,世界第二的倒塌建筑物,仅次于华沙电台广播塔.帝国大厦  位于美国纽约市的著名的摩天大楼帝国大厦,共有102层,它的名字来源于纽约州的别称帝国州(EmpireState),“帝国州大厦”是以英文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之译法,英文原意实际上是“纽约州大厦”,因此帝国大厦的译法已广泛流传,故沿用至今。由Shreeve,Lamb, and Harmon建筑公司设计,1930年动工,1931年落成,只用了410天。  曾在电影《金刚》《独立日》《西雅图未眠夜》等众多电影中被提及的帝国大厦是一栋超高层的现代化办公大楼,它和自由女神像一起被称为纽约的标志。地上建筑有381米高的帝国大厦,自1931年以来,雄踞世界最高建筑的宝座达40年之久,直到1971年才被世贸中心超过。这时,世贸中心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帝国大厦也只能从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上退了下来。但后来几十年里,又有很多建筑超过了帝国大厦,如马来西亚的双子塔等。“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帝国大厦也只能重新成为纽约最高的建筑。此大厦在美国经济最萧条,最不景气的时候,以仅仅不到2年的时间建成。在86楼及102楼有瞭望台,由于是露天的望台,台上的风力相当大。晴天的时候可远望至100公里远的地方。帝国大厦耸立于曼哈顿(Manhattan)市区,高达443米,在上面可以日夜像“金刚”(KingKong)一样环视四周的地平线的美景。天气晴朗时,游客可以从102层观景台和86层观景台外步行道眺望五个州。  帝国大厦拥有许多世界之最:在建筑史上创每周修建4层半楼的纪录;每天参加施工的人员高达4000人,全部工作量超过700万工时;共使用6万吨钢、1000万块砖、80公里长的电缆与电线、192公里长的管道;1600公里长的电话电缆;6500扇窗户;1860阶台阶;安装了73部电梯、电梯速度高达每分钟427米。帝国大厦占地面积为2.66公顷,当时全部造价4100万美元,后来的维修费用累计为6700万美元。洛克菲勒中心  洛克菲勒中心号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都市计划之一,于1939年完成全部建筑。设计者为Raymond M.Hood。这块区域占地22英亩,由19栋建筑围塑出来的活动区域,其中最大的是奇异电器大楼,高259米,共70层。对于公共空间的运用也开启了城市规划的新风貌,完整的商场与办公大楼让中城继华尔街之后,成为纽约第二个市中心「DOWNTOWN」。洛克菲勒中心几乎是费理斯画作的完美呈现,包括建筑群的分布与高低的配置,第五大道旁较为低矮的国际大楼缓缓起伏到第六大道旁最高的奇异电器大楼(69层楼),交错横贯之间的是供市民使用的广场(海峡花园ChannelGarden、下层广场LowerPlaza等),这座迷你的小都市每天可容纳25万人次上班、观光、消费。严格来说,洛克菲勒中心区域涵盖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于47街至52街之间,区内涵括餐厅、办公大楼、服饰店、银行、邮局、书店…,甚至还有地下铁通道贯穿连结,建筑师聪明地利用大楼间的广场、空地与楼梯间制造人行流动的方向,让一天超过25万的人潮在此穿梭无虞。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筑史上最大的冲击是提供公共领域的使用,这种为普罗大众设计的空间概念引发后来对于「市民空间」(CivicSpace)的重视,巧妙地利用大楼的大厅、广场、楼梯间、路冲设计成行人的休息区、消费区,彻底落实为广大中产阶级服务的30年代,建筑物不再是取悦上帝及皇帝的工具。  登上“巨石之顶”:洛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20世纪初最大的财团———洛克菲勒财团建造的,其中主楼高260米,共有70层,楼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平台,可以鸟瞰曼哈顿全景。1933年,观景台首次开放后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然而上世纪70年代纽约世贸中心双塔建成后,抢走了洛克菲勒中心不少风头,其观景平台在80年代被迫关闭。更“惨”的是,在80年代末,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财团买走,这似乎成为日本兴起、美国衰落的象征。所幸后来美国人趁日本泡沫经济破裂,又把洛克菲勒中心买了回来。“9·11”以后,世贸大楼的倒塌使人们失去了一个鸟瞰曼哈顿的地方。于是观景台不失时机地得到修复,并于今年11月1日重新开放。由于洛克菲勒中心是由大块石灰石建成,站在观景台上,脚下就是巨石垒起的“山”,因此观景台又被叫做“巨石之顶”。时报广场  原名“朗埃克广场”(Longacre Square)的纽约时报广场(Times Square纽约时报广场),又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常误译为“时代广场”。时报广场得名于《纽约时报》早期在此设立的总部大楼,是美国纽约市曼哈顿的一块街区,以一年一度的“降球”活动而闻名。中心位于西42街与百老汇大道交会处,东西向分别至第六大道与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别至西39街与西52街,构成曼哈顿中城商业区的西部。  纽约时报广场这是纽约剧院最密集的区域,1920年开始时报广场五光十色的年代,以时报广场大厦为中心,附近聚集了近40家商场和剧院,是繁盛的娱乐及购物中心。1883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迁移至百老汇与40街口,带动了剧院与餐厅的蓬勃发展,1920年电影艺术的崛起更为此地画上一片彩虹荣景,然于1929年证券市场崩溃后跌入低迷的深渊,直至80年代,百老汇的风华才逐渐恢复,现在,这块三角地区已再度成为纽约娱乐事业的聚光焦点。  《纽约时报》发行人阿道夫·奥克斯将该报的总部迁到第四十二街,当时称为朗埃克广场上的一座新建大楼里,之前这里是马商、铁匠、马厩的集散地,当然不乏鸡鸣狗盗之辈横行。奥克斯成功游说了时任市长的乔治·麦克莱伦(GeorgeB. McClellan,Jr.)在当地设立地铁站,并在日将朗埃克广场正式更名为时报广场。仅仅三星期后,第46街与百老汇交界的一间银行的外墙,就出现了广场上第一张广告。  时报广场的名称是因为美国举足轻重的《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而命名。20世纪初,在歌舞剧盛行的带动下,百老汇一时冠盖云集。  百老汇上的剧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广告、以及电视式的宣传版,已经深入成为象征纽约的标志,反映曼哈顿强烈的都市特性。时报广场是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时报广场宣传版的密度,与拉斯维加斯可相比拟。1992年,时报广场联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称时报广场改善营商区,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District,简称BID)成立,旨在透过团结当地企业的力量,改善该区的营商与卫生环境。时报广场现在已经成为游客热点的集中地,包括美国广播公司节目《早安美国》的直播现场、玩具反斗城和Hershey's巧克力专门店,中菜“傅”、海鲜专门店Bubba Gump Shrimp Company、与意大利菜Carmine's等餐厅,以及数间多院电影院。时报广场也吸引了一些大规模的财金、出版、和媒体企业在该区设立总部。驻守的大批警察改善了当地的治安。获得新生的时报广场无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该区已经失去原来的光芒,被净化为一个“迪士尼化”的广场。众多宣传版中,其中一个著名的是位于时报广场四座纳斯达克交易所外的纳斯达克标志与股市行情表荧幕。制作荧幕使用了3700万美元,于2000年1月揭幕启用。荧幕高达36.6米。光是租用这个位置,就花费纳斯达克每年至少200万美元。在广告市场内这其实已经算是一个优惠的价格,因为广告“出现”的次数远超于其他类型的广告所能达到的。2002年,即将离任的市长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时过后,监督接任市长彭博的就职宣誓仪式。这是年度新年庆典的一部分。当时有50万人见证了这个时刻。因为9·11事件的缘故,当时有多达7000名纽约市警察驻守广场,是正常新年时警力的两倍。自由女神  自由女神像又称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World),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以法国巴黎卢森堡公园的自由女神像作蓝本,法国著名雕塑家巴托尔迪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女神的外貌设计来源于雕塑家的母亲,而女神高举火炬的右手则是以雕塑家妻子的手臂为蓝本。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所戴头冠有象征世界七大洲及五大洋的七道尖芒。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日落成并揭幕。雕像锻铁的内部结构是由后来建造了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00多吨,是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自由女神的底座是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的,现在的底座是一个美国移民史博物馆。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由女神像称不上历史古迹,仅是一件人工塑造的艺术品。19世纪末,洲际旅行尚无空中航线,越过大洋的运输工具只有轮船,而纽约港是美国沿海最大的港口。作为进出美国的大多数旅客要经过一个港口,人们在距曼哈顿岛西南角仅3公里远小岛上矗立起了这座自由女神像。 [3]  由于自由女神像恰在航线的附近,进出港口的旅客都可以望见。当海轮驶入上纽约湾内时,由于海面的曲度,此时船上旅客尚不能望见纽约市内高楼,而首先映入眼帘就是这座巨大的雕像。雕像手握火炬、向空中高高举起,目视前方,姿态优美。此时,有的旅客向她招手,有的旅客给她拍照。尤其是夜间,火炬内的灯光通明,加上从小岛地面射向巨像的探照灯光,使自由女神雕像更为清晰、壮观。同样,当海轮驶离市区码头时,也要在她旁边经过。此时,虽然距雕像较远,但由于雕像有高大的基座,依然依稀可见。旅客中有的人向它摆手,有的大声同她“再见”。自由女神像已成为船舶进出纽约港的一大景观。  雕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达225吨(合49万磅),是金属铸造。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由建筑师维雷勃杜克和后来建造巴黎埃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界的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制作。整座铜像以120吨的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以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女神像体内的螺旋形阶梯使游客能登上它的头部,这相当于攀登一幢12层高的楼房(由于过高,后来从基座开始安装了电梯方便游人上下)。自由女神置于一座混凝土制高46米的台基上,该底座是由著名的约瑟夫·普利策筹集10万美金建成,现在的底座已成为美国移民史博物馆。在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EmmaLazarus)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新巨人》:“让那些因为渴望呼吸到自由空气,而历经长途跋涉业已疲惫不堪,身无分文的人们,相互依偎着投入我的怀抱吧!我站在金门口,高举自由的灯火。”  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的服装(一说罗马古代长袍),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世界七大洲。自由女神像腰宽10.6米,嘴宽91厘米,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长达12.8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左手捧着一本封面刻有“日”字样的法律典籍,象征着这一天签署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而其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当夜幕降临,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照得宛如一座淡青色的玉雕。  一个多世纪以来,耸立在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已成为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的象征,永远表达着美国人民争取民主、向往自由的崇高理想。进入纽约港的船只上的乘客可以看见屹立的自由女神高举自由火炬。对成千上万个来美国的移民来说,自由女神是摆脱旧世界的贫困和压迫的保证,自由女神像成了美国的象征。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投票(0)已投票(0)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10000热门杂志第5期一起去打羽毛球吧927次分享第2期锻炼肌肉的方法4097次分享第1期运动健身速成技巧644次分享第1期打篮球的技巧全攻略866次分享第2期京城之美173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纽约大亨之财富帝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