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 对国家 民族 有什么 觉着对公司满意的地方方

马未都:带你细数中华文明的坐标
创建了内地首家私立博物馆
&文化给我们每个人的感染力,只有当享受到这种文化给你带来的滋润时,你才能够刻骨铭心的感受到。&号称&文化奇人&,靠&捡漏淘宝&创建了内地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马未都先生亲临北青教育大讲堂,为众多听众带来主题为&文明的坐标&的精彩讲座。
1月30日下午两点,北青教育大讲堂在东城区图书馆举办,作为教育大讲堂的第十一位嘉宾,马未都先生的到场吸引了近五百位听众的到来。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马未都先生带领听众们徜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沐浴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使大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敬意和更深刻的理解。
●文明的坐标之一:汉代盛世
讲座一开始,马未都就传达出他一贯秉承的一种信念:&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标志性的艺术,比如商周的青铜器、秦代兵马俑、汉代的玉文化、唐代的唐三彩、宋瓷宋画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树立了一个个的坐标,提示我们的文化曾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随着马未都的讲述和许多精美的文物图片的展示,中华民族一座座文明的丰碑被树立起来,让人们清晰的看到泱泱中华民族曾塑造的不朽坐标。
&文物一定是一段时代政治背景反映,非常的清晰。&马未都讲到,比如说唱俑,不出意外的话一定是蜀地,传达出国泰民安的信息。而中原地区出土的俑,一般都是秦代的兵马俑。还有汉代的一些汉俑,都是兵马阵,历史上主要战争都发生在这些地方。
&从汉代盛世看,第一应是文景之治。文帝景帝这两个皇上对于一般人来说名气不大。我们知道的皇帝一般都是以打仗著称,比如汉武帝,而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高峰。&马未都讲到,当时国家的政策有一个词,叫做拨乱反正,就是反对吕后之乱,使国家进入太平状态,一定要先治乱世。当时就是阴暗转为光明,行政上强调不妄为。当时文景之治的时候也提出宽和,政策非常宽和。&有一次汉文帝出行的时候,有一个人冲撞车马,汉文帝大怒,说要治这个人的罪。司法部长就出来说皇上这样不行,我们是有法令的。这种事最多罚款,不能治罪。如果取信天下老百姓,这是必须要做的。汉文帝很能听进去,这个表明统治者的态度,所以中国在西汉文景时期踏上高峰。&
●文明的坐标之二:唐代盛世
中国的大唐盛世是众所周知的,但马未都却告诉在场的听众,唐代有两回盛世,一回是唐初,一回是唐终。&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是规律性的东西。天下最乱的时候,比如战国时代非常乱,而秦统一六国,我认为他的气数劲使大了,打江山的人控制局面都有一定的问题,控制不住,所以很短时间,汉朝很快实现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高峰。隋朝也是,把南北朝局面控制住以后,也是劲使大了,然后过度给唐朝,唐朝就成为中国封建史上第二次高峰。而隋朝建立的科举制,严格说给每一个中国人不管你是否读书都会给你带来好处,所以大唐在这样的制度下,立刻就进入了一个辉煌时候。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马未都说:&唐太宗历史上多次改正自己的行为,能听进别人非常难听的意见。我们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位,你或者是领导,或者是一个班组长等等,都有一一对应的地位。但是在你下属提意见的时候,你能不能虚心接受,我觉得对一个人的素养提出非常高的要求。我们老说像唐太宗这样的人,一国之君,当时权力之大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语。唐太宗的时候没有制约,唯一最大的制约就是自己的内心,自己制约着自己。&
而到了唐代的中期开元盛世&&唐明皇李隆基时期,史书上对它的评价确是伟大与渺小。他一开始想做很大的事业,但是一看上杨玉环就完全失去了以前的抱负。马未都调笑着说:&你们注意看,洗澡业一发达就是盛世到来的标志。唐明皇喜欢洗温泉,带着杨玉环去洗澡,把政事让给李林甫,而李林甫第一攻击的制度就是谏官制度,所以安史之乱就出来了。唐朝从这一天起就走了下坡,就是它的衰败之时。后来唐代还有一百多年,但是再也一蹶不振。&
●文明的坐标之三:宋代盛世
马未都讲说,唐代过后是宋朝,第一个皇帝赵匡胤。&赵匡胤一上来也是心虚的,就想着怎么办呢?要请高人。于是他找了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他说君弱臣强,那就要强干弱枝。为什么乱?皇帝的权利小,臣子的权利大。因此要实现中央集权。直到今天,国家13亿多人,能够蓬勃发展,社会安定,就有赖于宋代开始施行的中央集权。&
&北宋的后期,我们一般会误认为历史上政治强大一定进入盛世,政治不强大就一定不是盛世。其实不是这样,中国历史上很多时候,未必强大,但是老百姓生活非常富足,典型就是徽宗时期。宋徽宗没有什么能力,但是有非常好的艺术天赋,写了一笔瘦金体,但是治理不了国家,最后死在东北。&马未都说道。
●文明的坐标之四:明代盛世
&再有一个盛世,就是明代的晚期。从&嘉靖&到&万历&的将近一个世纪,是过去书上说的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时期。但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今天能看到明代大量的工艺品,表明当时社会的富足状态。
&我有一个碗,在观复博物馆里展览,非常的精细。碗上面有五个字:永享太平村。&马未都说道,文字永远是世俗对这个社会的表达,而且非常的准确能反映那个时代整个社会的风貌。&永享太平村什么意思?要永远享受这种生活状态。我老说文物的态势是一个政治的态势,这个时代的特征深深的烙在这一代人心中。&
正是历史上的盛世,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而每一次社会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不同高度的文明坐标。
背景链接:观复博物馆简介
观复博物馆是内地第一家经由政府注册成立的私立博物馆。&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日正式开馆,马未都任馆长。观复博物馆为公益性独立法人,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实行理事会制。2004年博物馆扩建后,设有家具馆、陶瓷馆、门窗馆、油画馆、工艺馆和多功能馆等展馆。
2002年马未都创办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杭州馆,这也是全国首家博物馆设立分馆,为今后的博物馆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2005年,马未都创办了观复博物馆第二家地方馆&&&厦门馆。
(责任编辑:新青年)
更多有关的文章
赞助商链接
每日重点推荐
4月13日。12岁衡阳少年肖豪先后刺死自己的表妹表弟和姑姑。没有人理解这个寄养于姑姑...
赞助商链接
一周热点文章
点击:2639
点击:1430
点击:1276
点击:1050
点击:1018
点击:1015
乐读随机推荐
曹明华【】
谢勤龙【】
Katerina【】
迟子建【】
在线阅读专题马未都:中国是原创力很弱民族 国人有钱才有动力
文化中国-中国网 .cn  时间:
09:42  责任编辑: 趙楠
马未都现场阐释“原创力”
马未都谈“原创力稀缺”:国人有钱才有动力
2013年,中国出版长篇小说共计3000余部,《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电视节目持续火爆,但文化的表面繁荣,并不能掩盖文化“原创力”的稀缺。主办方南方周末表示,“盘点2013年的中国文化生产力,不难发现,原创的精神在中国仍然是稀缺的,打开电视,人气最高的真人秀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国外模式的翻版,中国好的声音层出不穷,中国的好作品仍然难寻。”
现场嘉宾对“原创力”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马未都认为,中国的模仿自古至今,一直缺乏原创。“我们今天一直提原创力,我们的原创力实际上是非常弱的一个民族。我们今天提倡的是动力和艺术,我们希望自己有动力,中国人有钱就有动力。但缺乏的是意识,这个意识就是我们媒体的责任。我们媒体今天不停的题原创,就是希望我们整个民族加强这种意识。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电视节目都不是我们的原创。所以大家有非常重的担子,让我们在未来有这样一个原创的艺术。”
颁奖嘉宾、著名作家蒋子龙认为,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应该体现的是精神自爱的能力,应该对社会的人文环境有所感触,或者有所见解。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则对文化原创榜中青年作家缺席的现象表示遗憾,“后浪能不能够真正推动前浪,这取决于我们的媒体,取决于我们的文化生态,我们的文化生态能不能鼓励年轻人成长,能不能在那么多人中,看到年轻人的才华,这个是特别重要的。所以说2013年这些榜单来说,确实年轻人的作品太少了。对长篇小说来讲,有些人是很有才华的,但是可能是因为他们年轻。”
获得艺术类原创奖的著名画家喻红则认为“原创”两字极具挑战性,“现在把原创说成了有点像无中生有似的,其实原创都是在长时间的漫长的积累当中有一点点的进步。”
南方周末在本榜单的立意阐释中解读道,“今日中国为什么需要原创性的、生机勃勃的文化产品?最直观的原因是,光有Made in China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更需要我们称之为的Cultured in China。经济繁华与权力荣耀都抵不过时间的淘洗,如果面向未来我们无言相告,譬如没有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来深刻地铭记这一时代,那么自1978年以来全体中国人辛苦开创的激流般的30年,多年之后就将是历史上的南柯一梦。”
秦晖(中)《共同的底线》获年度非虚构类图书大奖
致敬文化原创精神 秦晖韩少功赵薇宋冬野获奖
“文化原创榜”旨在中国全体文化创造业者致敬,向海内外公众推介一批“最具原创精神、有高度人文关切”的年度杰出文化作品,共设电影、电视、戏剧、艺术、时尚、图书(非虚构)、图书(虚构)、音乐等八项大奖,获奖者分别为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赵宝刚《老有所依》、田沁鑫《青蛇》、喻红(云端)、陈天灼合作“天上”系列男装、秦晖《共同的底线》、韩少功《日夜书》、宋冬野《安和桥北》。
海清、张达、蒋子龙、刘瑜、靳宏伟、张帆、张宇、陈丹青等担任颁奖嘉宾,王巍、吉克隽逸、李敬泽、杨显惠、陈丹青、老狼、李蕾、马家辉担任开奖嘉宾。马未都和马家辉“南北二马”现场相会,马未都作为特邀嘉宾,阐释了“马”的含义与原创的意义。
2013年度中国文化原创榜获奖名单
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赵宝刚《老有所依》(刘涛、张铎)
田沁鑫《青蛇》
喻红(云端)
陈天灼合作“天上”系列男装
图书(非虚构)
秦晖《共同的底线》
图书(虚构)
韩少功《日夜书》
宋冬野《安和桥北》
文章来源: 凤凰文化
文明上网 登录发帖
版权与免责声明马未都:器物更适合讲中国故事_网易新闻
马未都:器物更适合讲中国故事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马未都:器物更适合讲中国故事)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  
【环球时报记者 张妮】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市场近年非常活跃。2011年中国以占全球艺术品拍卖和销售总额30%的成绩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品与古董拍卖市场。国内各种鉴宝收藏类节目更是层出不穷。作为中国人高雅谈资的古董,能否成为一种传播工具,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中国著名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日前就此接受了《环球时报》记者的专访。
  不认为所有收藏者对文化是真心尊重
&中国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官方认可的收藏热,对中国文化思想做了世俗化的解释,至今已经有一千年历史了。现在中国的收藏热又在兴起,这其中固然有文化回归的因素。&马未都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有过文化强势的时期,18世纪的欧洲特别风靡中国风。清代末年国家衰落,很多人把原因赖在中国文化上,对文化的批判往往是不加选择的。百年以后,我们重拾自己的文化就会发现,过去认为的糟粕现在可能是精华。有时候你认为它是个废料,也许它里头包含着巨大的价值。
&我在&百家讲坛&讲中国收藏的节目已经播出8年了,这是一个讲故事的过程。这期间收藏市场变得更膨胀,更普及。但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收藏的前提是要对文化有真心的尊重。&马未都说,&我不认为今天所有的收藏者对文化是真心尊重的。如果说还有一点尊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文化可以变钱,所以很多人趋之若鹜。在电视上我永远不谈艺术值多少钱。艺术品值不值钱都是瞬间的事。也许战争一来什么钱都不值了,但艺术价值是永恒的。&
中国很多古代艺术品都蕴含深厚的文化思想,讲好它们的故事,是一种重要的对外传播途径吗?马未都认为,这要看通过什么艺术形式来讲故事,艺术品要能看出艺术家内心的表达,如果通过中国画来传播可能会有很大难度。&不管哪个时代,中国山水都是一张画。因为它要表达的就是空灵或含蓄,要把内心的东西藏起来,不能让人轻易看到。&相对来说,具体的器物是比较适合讲故事的,可以有最通俗的表达。&比如说康熙瓷器紧皮亮釉,老百姓一听,瓷器怎么还有一层皮,就容易听进去。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物化的民族,比如买个包,材质怎么也得是皮的,不愿买塑料的,这也是一种文化特质。&
器物背后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元青花为什么一出来就极为强大,改变了陶瓷的布局?因为它是汉文化、波斯文化和蒙古文化的结晶。&在马未都看来,中国文化的优点是包容,对外来的文化没有内心的抵触。&开在故宫里的星巴克,如果你不把顾客赶走,它天天爆满。&
  中国文化有一层硬壳,大部分人没有能力敲开它
不过,马未都认为,通过中国古代艺术品讲故事,短期内很难达到效果。因为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层次非常多,大部分人只是看到表象。不要说外国人,就连中国人都很难理解自己的艺术语言,比如一件陶瓷、一幅画,究竟包含多深的内容,大部分人只能看到表层就看不下去了。&因为我们的文化有一层硬壳,有点像鸡蛋,你不敲开那个壳根本看不清里头是什么样,大部分人都没有能力敲开它。&
马未都认为,难以破解中国文化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从小缺乏整体的美学教育。&只是上一堂美术课不能算美学教育。西方的美学教育是,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逛博物馆,每个月甚至每个星期都要去。&&中国人学设计的人最多,但很少有一处公共空间是让你看着舒服的,大街上很少能看到一个漂亮的橱窗。在法国、意大利,你经常可以驻足在一个街头的橱窗看上半天,晚上你在马路上散步时,心中的那种愉悦感就是美学艺术价值的直接体现。&马未都说,之前中国专注于经济发展,还顾不上这件事。&美学教育这堂课要想补上,从现在起再有两代人,也就是到我孙子那辈可能会有大的改观。我们这代人远远做不到,连我自己都是土鳖。&
  中餐是最好的传播手段,但国外中餐馆氛围做得不好
&我们今天的文化输出手段,几十年来一直没什么大变化。仅靠过年过节在国外舞狮子来传播中国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外国人看看热闹就完了,不能深入人心。&马未都认为,现在真正新型的文化传播方式是美国的好莱坞电影。如果把电影看成一种媒体而不是娱乐手段的话,美国已经很成功地利用它在娱乐精神中灌输美国思想、美国主义。&今天我们要讲好中国故事,可以借助现代媒体的传播方式。但目前,中国的娱乐节目很少能成功地传达思想。&
&我个人认为,今天最好的传播中国文化的途径是中餐&。马未都解释道,美国文化进入中国,除了通过电影就是麦当劳、肯德基。烹饪的复杂使中餐比这些食品好吃多了,西方人很爱吃中餐,只是中餐的氛围做得不行。在国外,中餐馆永远给人低档的感觉。连日餐在国外都有很高级的餐厅。&我们目前还没有中餐战略。如果国家有政策倾斜,促进一些大的中国餐饮集团在国外发展,可以使中国文化、中国故事通过中餐得到更好的传播。&马未都说。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原标题:马未都:器物更适合讲中国故事)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 。更多精彩,请登录环球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中自己满意的地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