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去当大学辅导员怎么去BAT之类的公司工作

我一个二本大学生如何拿到BAT的offer?
我的图书馆
我一个二本大学生如何拿到BAT的offer?
本人是一所河北普通本科大学的学生,非211和985,大学四年读的是新闻专业。即将在2016年毕业,在今年的秋季校招中有幸拿到了腾讯的offer。在这里分享一些我的经验之谈以供同侪借鉴。我对腾讯可以说是向往已久,记得去年校招的时候,当时我还是大三,就和同学说过第二年一定要投腾讯,直到我拿到腾讯的offer,我都是抱着试试的心态,原因大家应该都懂,我不是名校,腾讯是BAT之一。期间还有朋友跟我说,不是名校或研究生的话进腾讯是很难的。不过,幸亏腾讯是先笔试再筛简历,给了我这个非名校生一次机会。今年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启动了线上笔试,腾讯也不例外,这倒是方便了不少。在正式笔试前一周,腾讯还提供了在线模拟测试以让大家熟悉题目和流程,很人性化。腾讯的笔试题是行政能力测试题,和国考的差不多,只不过最后有两道大题是与应聘职位相关的。我没有太多准备行测题,只是模拟测试后看了一些专业的知识以备做答大题。因为北京这边是腾讯校招的第三批,我等了将近半个月才收到面试通知,腾讯的习惯要等到面试的前一天晚上才发通知,当天我一直拿着手机等短信和邮件,晚上7点收到了通知,还不算晚,我赶紧做出我的简历并打印实习作品,还去剪了头发。我的面试形象就是短发、蓝色牛仔衬衣、黑色铅笔裤和白色运动鞋。觉得没太大必要穿正装,但也不要太花哨就好。非技术类的面试分三轮,集体面试、初试和复试。首先集体面试:集体面试又叫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官不参与,给定30分钟时间,成员需要根据试官给出的题目进行讨论,在小组中扮演支持者、反对者、记录者或者控制时间人员,当然一个人在这其中可能会扮演各种角色,因为在讨论的过程中你需要针对不同观点来进行你进一步的阐述或者否定并提出自己的方案。最终需要推选出一位陈述者来总结讨论结果,我认为如果心理素质和表达能力不是特别强的话,这个角色不需要来争,一是要让面试官看到你的逻辑能力,讨论中就让他看到,二是如果急于表现总结不好还会大大减分。在这一环节,只要对问题深入思考,积极的参与讨论,提出独到的看法,就会让面试官印象深刻。面试前有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你需要记下每个人的名字,讨论时更方便也表现出你对别人的尊重。自我介绍完我才知道一组八个人中只有我一个本科生,不过越遇到这种情况越应该进行自我证明。初试环节是专业面试:初试通知我是集体面试第二天才收到的,集体面试当天工作人员说当晚就会发通知,但当晚我只是查到了微信公号的面试状态变成了初试,应该是以短信和邮件通知为准的,我是第二天早上在去霸面的路上才收到通知。二面的面试官应该是入职后的上级领导,面试时要谦逊礼貌的递出你的简历,面试官会让你先自我介绍,还包括你应聘这个职位的优势和兴趣特长等。优势这个问题一定要提前准备好,因为这是一道必考题,要提前认真想想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并举出凸显自己优势的例子来,不要空口无凭。我在面试前一天准备了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并详细地写下来做准备,看了、思考了很多有关腾讯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爱好摄影,还把iPad带去给面试官看我拍的照片。面试官会根据你的简历内容提问,包括你的实习经历,一定要仔细研究好自己的简历,也不要写假大空的东西,简历上的每一个点都要确保是真实并对未来的工作有意义的。回答所有的问题都不要思路混乱,说了半天没有重点,你需要让面试官听到你话语里清晰的逻辑和思考。职业规划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决不要说你没有认真想过。面试官一般最后会让你问他两个问题,不要问那种特别LOW或者连老板也不好回答的问题,比如公司有几个事业群或者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等。但你可以仔细研究你所面试公司的最新动向或产品,提出你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在你向面试官提问时和他讨论。HR面就是复试了:我等HR面也等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微信公号上的面试状态一直没有变,可能当时差点被OUT,但终究是好事多磨。当天中午通知面试的时候我正在保定到石家庄的火车上,说当天就要面试我到石家庄又马上折返北京,面试时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HR说可以电话面试,但电话面试终究是看不到你本人,HR面的性质也是看你这个人的工作能力与气质与公司发展符不符合。所以很折腾地去北京面试了。HR和我大概聊了四十分钟,总之细节更细节的东西都被问出来了,这一环节我并没有太多面试技巧可言,反正是什么都说了,可能面试官看我比较坦诚也比较能聊。其实最主要的应该是我的一项实习经历和应聘的职位很匹配。所以大学期间的实习很重要。最后,一定让每场面试有一到两个亮点。亮点是让面试官可以记住的你的与众不同之处。例如,简历的形式就很特别,一眼让人记住;回答问题时能提出深入或独到的见解;仔细研究你所面试公司的最新动向或产品,提出你的看法和改进意见。要让面试官看到你的潜力。关于简历:面试成功的因素除了技巧和机遇外,漂亮的简历和回答是不可或缺的,当然,这些都在你实力的基础之上。让简历漂亮,先得丰富简历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则是实习经历这一项。如果你爱你的所学,那么在大二、大三期间就要积极寻找与本专业相关的实习,丰富你的实践经验。如果你不爱你的专业,最好早点想好喜欢做什么,然后马上付诸实践。这之中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找到实习。找实习首先需要广阔的人脉关系,这些关系不一定是亲密无间,但最好使它成为良师益友。因为大部分同学的家庭人脉不能够给予有效的工作帮助,我也一样,那就要自身去拓展人脉,如今互联网的发达让这不是一件难事。你可以通过微博搜索结交学姐学长,与其交流、学习,这样,他们的人脉也可能会变成你的人脉,我的实习就得到过他们的热心帮助。微信也是一个好东西,不少专业大V会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个人微信号,你可以加其为好友,他们分享的东西就构成了你的微信朋友圈,你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也可以他们直接沟通,我的第二份实习就是通过自荐的方式得到的。有了以上这些人脉,你会层层扩展出更多的人脉,你会发现你通过专业实习和结交良师益友已经一脚踏入了你所想去的行业。除了实习经历,要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这些爱好和特长最好能体现出你的好品味并对你的工作有帮助。我喜欢摄影,并且擅长使用PS和LR,这些都能帮我把工作做得更出色。爱好也不要只停留在表面,要对你的喜好多一些思考和探究。简历的漂亮也体现在形式的漂亮。抛弃表格式的古老简历,去看看设计师的简历是什么样。应聘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希望多磨的都是好事。文章转自内推小王子:neituixiaowangzi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BAT员工跳槽有什么规律?一张图告诉你那些人都去哪儿了|BAT|跳槽_新浪科技_新浪网
BAT员工跳槽有什么规律?一张图告诉你那些人都去哪儿了
来源:网络
  来源:
  作者:曾烨轩
  互联网专业人才的数量满足不了市场大规模的需求,所以这个行业工作机会多、薪酬水平高的同时流动性也非常大。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三大巨头,、、对于互联网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的员工也是众多互联网同行觊觎的资深工程师、管理者人选。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独家提供给的数据,我们制作了一份明星互联网公司人才迁徙图表,通过采访进一步验证数据所呈现的趋势,并总结了7个有趣的发现。
  BAT互跳频繁,有人在集邮吗?
  从图表里不难看出相比流去其他公司,BAT互跳更为频繁。百度和腾讯在为阿里巴巴输送最多人才的公司中分别排第一和第三,而腾讯又是阿里巴巴人跳槽最多的去处;百度和阿里巴巴是为腾讯输送最多人才的两家公司,而腾讯人一转头又跳去了百度和阿里;百度对阿里和腾讯员工的吸引力好像较小,这两家公司并没有进入为百度输送最多人才公司的前三,但是百度人去腾讯和阿里却十分普遍。
  “涨工资最好的方式是跳槽嘛。因为互联网圈子很小,有名的也就这几家,你不是从这家跳到那家去,就是那家跳到这家来。”前阿里员工冯锐(化名)告诉界面记者,毕竟无论从薪资待遇、平台规模、工作稳定性还是工作内容来说,国内其他互联网公司少有能超过BAT的,再加之资本寒冬影响下有些人可能趋于保守,“从BAT出去的员工,很多会因为不适应而再次跳槽,二进宫三进宫的也很常见。”
  虽说是集邮般的互跳,不同公司的员工在选择去向时仍显示出了一定偏好。就这次的数据和采访来看,我们得出了一个跳槽链:阿里人最爱去腾讯,腾讯人最爱去百度,百度人最爱去滴滴,滴滴人流回百度。
  阿里人最难挖?腾讯的才是
  从人才迁徙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变化快相对浮躁的互联网行业,跳槽已成常态。即使前些年曾有阿里人因企业文化“洗脑”而最难挖的江湖流传,但从目前的流动率数据来看,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阿里人其实好挖,阿里B2B裁员,里面的人出来很多,而且阿里加班文化严重,很多人不适应。当然,上市前的员工有些还是很认可公司价值观的,毕竟阿里给期权给得是真的很好,大家也实现财务自由了,所以只有这一小部分人不好挖。”一名负责互联网行业的猎头告诉记者,BAT里最不好挖的是鹅厂,“一般只有在鹅厂实在升不上去的同学才会出来。”
  BAT有个跳槽鄙视链
  有趣的是,不少阿里人对腾讯抱有明显好感,而百度甚至没有出现在阿里人前三的流向公司之中,取而代之的是和滴滴。“这个没得选。阿里看不上百度,而腾讯是尊重人的。就比如当时有同事从阿里跳到腾讯,大家就会‘哎!高升高升,以后再缺人的话叫我叫我’,不只技术人员,反正所有人都挺想去腾讯。”冯锐表示,如果有谁要去百度,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大家的态度基本是‘哦!去百度啊,你真想好了吗?你在北京怎么生活呀?你在那边有房子吗?你对这个公司了解吗?’”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层级文化也是阿里同学选择去向时担忧的问题。“阿里虽然也有层级,但比方说P5是可以直接找M级说事儿的,但这要在百度的话就犯规了。所以大家可能是因为这个觉得不舒服吧,而明线可能是这几次PR危机,让人觉得在那做这件事受鄙视。”
  对阿里员工较熟的猎头也向界面证实了阿里员工的偏好情况。“从技术相比,百度最优势的部门大搜其实不太适合阿里的技术同学,所以其他公司技术去百度的第一动力阿里人没有。而除了技术岗位不太在意公司风格以外,职能岗位的阿里同学离开大多还是考虑了去创业型公司如滴滴,或者公司文化比较开放的腾讯网易,因为阿里文化其实没那么open。”
  高管的选择同样显示出了这样的趋势,主要负责给A轮后公司介绍中高层管理者的创业酵母猎头张家瑞告诉界面,阿里高管有去腾讯的,但去百度的就非常稀少。“百度的高管没什么特定去向,但是普遍认可度比其他两家低。高管流失率最低的是鹅厂,离职一般都是创业了。”
  百度对人才的吸引力仍旧很大
  增速变缓、高层动荡、丑闻不断、内部架构调整频繁,2016年百度的表现好像“被下了降头”一般,这个曾在BAT领头的公司是否真的辉煌不再?我们还是能从百度员工及其他公司员工在个人就职单位的选择上得到一些信息。
  数据显示,虽然现在流行黑百度就是政治正确,但现实并不一定那么糟。从20家明星互联网公司人才的流向公司排名来看,百度的人才吸引力甚至是最强的,除了阿里、小米等少数几家之外,绝大多数公司跳槽者中去往百度的仍然最多。
  “丑闻归丑闻,但从来没有出现过百度亏待员工的事情。”在百度做技术近两年的黄宗哲看来,地处北京也是百度的实际吸引力仍然不错的重要原因。毕竟考虑到家庭、人脉等因素,要想换城市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北京地区的人才更容易选择北京的公司跳槽,而BAT中只有百度总部在这里。“跳槽是为了去更好的地方,或者是有更好的选择。只能说,至少在北京,百度还算是不错的(去处)了。”从调查结果看,员工喜欢跳槽百度的公司如滴滴、乐视、、新美大、360等,确实总部也都设在了北京。
  公司地处北京,有优势也有劣势
  公司多且创业氛围浓的北京给百度带来了人才,同时也使百度人更易流失。尽管统计2016年流入人数有1886人,百度人也在大量流出,甚至出现了净减少122人的情况。不少百度员工提到,较其它城市而言,北京的就业选择机会更多,生活压力也更大,人们更容易受到刺激和诱惑而选择离开。这个观点也得到了腾讯员工的认同,数据显示,2016年腾讯员工流动率相对较低。“首先深圳比北京之类的就有自然环境优势,而且在当地腾讯明显甩出其它公司一大截。外面的机会和诱惑少,人自然也要安稳些。”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其他大公司,百度员工的过客属性可能更加突出。百度可能已经沦为了很多人的工作跳板。除了自身员工容易被挖走外,百度的大量流入人才也各有心思。很多二线互联网公司的员工喜欢选择百度,但他们中有不少都只是把百度当作了一个给简历镀金的地方,“进了狼厂后就是好跳些。何况从这儿出去加班都不算什么事儿了。”一名百度员工表示。“毕竟也是BAT中的一个。”
  张家瑞也证实了这一点,他告诉界面记者,尽管过去这一年公司丑闻频出,毕竟大厂出身,百度的优质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依然比较走俏,“百度的同学其实还是比较受欢迎的,特别是百度的技术(人员),因为基础扎实,受过大流量冲击,尤其在中坚力量上广受欢迎。”
  人才流动趋势反映了百度的变化
  当然也有猎头认为,就2016年来说,百度高流动率可能主要与其产品线及领导的频繁更换有关,至于出现净流失,则很可能是因为其部门调整和合并导致了轻微的裁员(人员离职不补)。也不排除百度并购一些公司并接收了人员,但在此次统计中可能没体现。
  公司战略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流入人才的构成。单论2016年,工程师不再是百度招纳最多的群体,流入的人才多是运营或一些业务类(如销售、地推等)员工。调查显示,流入百度的公司人主要来自美团、、京东。由于跳槽往往会与工作业务对口有关,如美团、饿了么、携程等公司员工比较容易互跳,而百度成为这些公司员工的主要去向,与其攻O2O业务的发展策略比较相符。早在2015年6月底,李彦宏就放出豪言未来三年要砸200亿元支持百度糯米。虽然百度拥有技术和数据优势,但O2O对技术的要求却不高,相反倒是很依赖后端运营,而其地推团队的短板也会让线上和线下无法有效连接。
  “现在主要就是3个外卖,百度、饿了么和美团,如果要跳槽的话,美团人去另两家可能性更大,而百度外卖感觉比饿了么要高端一点,所以这也可能是美团员工(爱去百度)的原因之一。”在美团下属某事业部工作的刘梦(化名)表示,之所以看到美团人最爱跳槽百度的数据,并非是指去往其搜索部门,而是以业务部门较多。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2016年百度反而在BAT中受到了更多不同类型公司员工欢迎。
  2016年,滴滴风光过
  2016年,除了互跳之外,滴滴是BAT三家尤其是百度员工比较看好的去处。之所以这么受欢迎,首先离不开其自身的发展优势。毕竟这两年在创业型公司中,像滴滴这样高速发展的不多。2016年6月,滴滴完成了新一轮45亿美元的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Apple、腾讯、阿里、软银、等。紧接着在8月初,又宣布收购其竞争对手优步中国,一时风光无限。“发展速度快,薪资待遇也还不错,大家又觉得上市可期,因此(各家)过去的人其实都挺多。”张家瑞表示。
  至于其中尤以百度员工为盛,在他看来也并不奇怪,“你看看滴滴CTO(张博)都是哪里出来的就懂了,整个技术团队可以说是百度系,所以文化价值观什么也比较相似。”而黄宗哲也告诉记者,这些年百度确实流出了很多人去各种创业公司,基本是哪家最火就往哪家跳。“滴滴当时风头正劲,吸引百度人很正常,何况还有同城(北京)优势。”
无论人工智能带来多少帮助,无论是否被注意到,还是有人会兴奋,...
跌跌不休,可能是小米手机过去一年市场表现最为伤感也最为真实的...
智能手机厂商产业链向上延伸,做自己的处理器早已有之,苹果、三...找实习(2)
不久前,byvoid面阿里星计划的面试结果截图泄漏,引起无数IT屌丝的羡慕敬仰。看看这些牛人,NOI金牌,开源社区名人,三年级开始写Basic...在跪拜之余我们不禁要想,和这些牛人比,作为绝大部分技术屌丝的同学们,是否真的与国内IT巨头遥不可及呢?
当你打开这个帖子的时候,我已经默认你是此文的目标读者,也就是想进入国内一流互联网企业的非牛人应届生。
你不需要拿NOI的奖,无需是开源社区名人,也用不着发过牛逼的SCI论文。(没错,笔者就是这样的技术屌丝)
请记住,校园招聘,应聘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才出象牙塔的毛头小子。企业需要的是你们的潜力与激情。牛人总是凤毛麟角的。
程序员笔试面试的经验贴、经验书不计其数。本文不会教你如何具体的解题,但是会告诉你,你距离你的梦想究竟有多远,以及如何去缩短这个距离。
笔者仅仅以自己的亲身经验为依据,将国内IT巨头按Offer到手难度降序排列,大致分为如下3个梯队:
T1:百度,阿里,腾讯,...
T2:网易,迅雷,完美时空,360,金山,...
T3:华为,中兴,联发科,...
Tx:垄断类IT国企。如中国移动,...
T1主要是BAT三巨头。他们对学生的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都要求较高。他们尤其喜欢寻找牛人。因此你必须有扎实的基础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技术个性和特点,让他们欣赏你。这些公司无论是实力还是待遇都是一流的。但要注意这类公司太大,项目组太多,竞争也很激烈,因此要注意认真考虑你想去,而且对你而言有优势的项目组。
T2都是其所在领域的领军企业。待遇会比T1稍低。他们需要基础扎实的学生,如果你的项目或者技术方向符合他们所在的领域会很有优势。(如游戏领域偏爱图形学,安全领域偏向安全方向)
T3对学生的出生、资质最为看重(双211,四六级),甚至对性格有较为挑剔的考察(华为的性格测试反而刷掉很多技术较牛但是性格较怪癖的学生),专业考察的很基础,但考察面较广。
Tx之所以给了个x,是因为他们和其他的企业无法比较。因为这类企业笔试考行测+专业基础。面试考察综合素质、表达能力,尤其看重你的非技术方面的能力。因此不做本文的重点讨论。
无坚不摧——完整项目
“当他说他是OpenCC的作者的那一刻,哪个面试官不被秒杀。”
当然你不需要NB到这个程度。如果你能对面试官说:“我读书期间做的项目有x万行代码。Google关键字xxx可搜到该项目的演示视频”,就足够了。
程序员的所有技术能力都能在一个完整的项目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胜过千言万语的自我推销。所谓的完整项目应该满足以下条件:
1、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功能,或者解决了某个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2、难度。 &使用或者研究了一些较新技术,或者有一定价值的技术含量或研究内容。
3、工作量。是一个需要浇筑一定心血的产出品。
因此,当你决心把一个项目写入你的简历中,你就一定要能回答出面试官的如下问题:
1、你负责了哪一块?
这个问题是想知道这个项目里究竟有哪些代码是你写的,尤其是多人合作的项目。你必须强调你所做的工作。
问题就出来了。很多时候我们参与的项目,他的架构、核心技术你并不熟悉,而仅仅是写了部分逻辑代码,那怎么办呢?
解决办法是,花时间去了解项目的核心,对项目的整体有清晰的认识,至少要达到能够表述的很清楚的程度(简单的说就是能吹的很有说服力。回想你答辩的情形)。
如果你做的那一块确实微不足道,而且你也无法表述项目全局,那就放弃提及这个项目吧,否则只能让面试官越看你越觉得锉。
2、你用到了哪些技术?
这是最好发挥的一个问题。你可以介绍项目用到的每个开源库,也可以介绍你用到的源代码管理工具(如SVN、GitHub),调试工具(如WinDbg)甚至项目管理工具(UML工具、VS Project等)。总之,这是一个很好表达你的项目综合能力的机会。
如果上面的都不出彩,那尝试从你的项目架构、设计模式、接口设计等方面入手。总之要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空谈项目的业务需求和逻辑意义不大(当然,充满创意的项目除外)
3、你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的?
这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具有回答技巧的问题。你必须说出一个听起来确实很难解决,但你确实又解决(或者避开)的问题。
如果你实在没有头绪,或者你觉得项目确实太简单,没发现困难问题,不妨从这些方面思考:
有网络功能的项目,考虑网络传输效率和网络同步等问题;
有多线程、多进程的项目,考虑他们之间的同步/互斥、负载、调度问题;
需要处理大数据的项目,考虑数据预处理、数据调度等问题;
如果这个项目出了论文,那么尝试描述论文解决的问题;
你解决问题的渠道,如MSDN、CSDN、开源社区的论坛、国外技术论坛、文档手册等。
面试官想要听到的,是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细节并不重要,因为他也未必能完全弄懂每个技术细节。
总之,一个完整的项目能让你充分的表达你的技术能力。在项目这一块上,你需要下足功夫。
如果很不幸你没有,那么请往下看。
深厚内功——坚实基础
一般第一轮技术面都是来考察你最基本的技术功底。
招聘季节,随处可见抱着厚厚的《程序员面试宝典》啃的学生。偶尔也能看见《编程之美》《剑指Offer》的神书。这些经验书确实有用。但是要想全面的掌握笔试面试的基础考点,还是需要完整的复习。
其实,笔试面试对计算机基础的考察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其考点无非分为:
语言语法(以C/C++为例)。
指针(数组),函数指针,操作符运算顺序,const(常指针与指向常量指针),static四大用法,字符串(字符数组),字节对齐(sizeof),位运算。秒杀书籍:《C++ Primer》
面向对象。
构造与析构顺序、多态、重载、覆盖、C++对象模型等。秒杀书籍:《深入理解C++对象模型》。
数据结构。
栈,队列,链表(双向、循环),树,堆,哈希表。
基本算法。
排序(最重要的是快速排序)、查找、图算法、贪心算法、动态规划。秒杀书籍:《算法导论》。
设计模式。
考察最多的就是单例模式。只因为他实在是太常见又太简单了。秒杀书籍:《设计模式》,《重构》。
主要是SQL语句与存储过程。
操作系统。
进程与线程、互斥与同步、死锁、进程间通信,页表,虚存等。秒杀书籍:《Windows核心编程》,《Unix核心编程》。
计算机网络
ISO七层架构,TCP,UDP,IP地址等。
有些公司喜欢出一些用英文描述的问题,或者英文翻译题。看懂IT领域内的英文并不难,如果你平时使用MSDN、Google、StackOverFlow的话根本不是问题。
如果你还有充分的时间,建议认真看上面推荐的秒杀书籍。如果时间不够,就有针对性的去掌握这些考点。
不得不吐槽的是,很多技术不错的朋友,有着很好的项目,反而挂在了笔试的基础知识考察上面。因此不要小看这些考点。该背的还是要死背的。
笔试或者面试如果让你在纸上写程序,会有2种情况:
1、写一个函数或算法。
不要因为题目简单就想在最短的时间写出来。请一定要注意,对所有参数做边界检测和有效检测。这才是考察的重点!
如果一个算法具体实现你记不清了,就写伪代码,在每行代码后加上详细注释。如果是面试,写完以后跟面试官解释说具体的代码你忘了,但是你记得算法思想,因此用了伪代码。
如果具体思想也忘了,就尝试用自己的思路解答问题。总之,尽量别交白卷。
2、设计一个软件或系统。
这种情况不要求你写详细代码。你需要在程序结构、框架、设计模式或者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设计。
这种框架性的东西最好先打草稿,想好了再重新画一遍,把每个模块的功能,模块之间的关系、各个模块的功能接口画出来,如果是面试,写完以后给面试官详细解释。
这里强调一点,是否懂得架构设计,是鉴别代码菜鸟和熟手的重要指标。T级越高的公司,越偏向于考察架构层级的知识。比如百度笔试的最后一题经常是要求设计一个分布式服务器系统。
锦上添花——无限潜力
通常技术一面是面基础,二面更多的是双方的进一步了解。如技术方向,技术潜力等。
如果二面面试官不问你技术问题,那么你一定要积极主动的与他沟通,并表达你的意愿。尝试以下几个方向:
1、表达你的技术潜力与热情。
面试官可能会问你一些和技术看上去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比如问你最近在看什么书,学习之余喜欢做什么,常去哪些网站之类的。
如果你说最近在看《诛仙》,平时喜欢玩LOL,你就是在把自己往悬崖上推。实际上面试官希望听到的回答如下:
“我最近在看《C++ Primer第5版》,因为我在项目中用的C++11的特性越来越多了...”&
“我业余时间喜欢看看TED,上面总有很多让我激动的新技术出现...”
“前段时间比较闲的时候,和朋友参加了xxx组织的开发者大会...”
“虎嗅和猎云是我获取IT信息的常去地方...”
回答如此平凡的问题却能体现你的闪光点。你是技术人员,请记住,告诉面试官你时刻对技术保持着激情,时刻关心的IT动态,比你告诉他你是学生会某干部有用的多。(当然非技术人员,或者国企的面试除外!)
但是,一定要如实回答。面试官会针对你的回答进行紧逼追问。如果正好是他熟知的范畴,而你只是接触过而没有认真学习,就会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所以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不用过于急着回答,不妨先想一想,要有能预测到面试官针对你的回答会问什么样的问题的能力。
就像上面的例子,面试官问你最近看的书,你未必要选择最近看的一本书,而是应该选择一本你吃的比较透的,最好还是面试官也会感兴趣的书,这样接下来的交流就能得心应手。
总之,平时的积累才是王道。
2、表达你的技术爱好。
进入正确公司的错误岗位,相当于考上了正确学校的错误专业。
所以请一定要记住,你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进入该公司,而是要进入该公司你最想去的部门乃至项目组。
所以,试探得知面试官来自哪个项目组也很关键,因为面试官可能跟你想去的项目组毫无关系。技术方向的不对口的面试官面试你,对你是不利的。
这个时候你要清楚的表达出你的技术方向,并注意考虑你想去的项目组收你的可能性。如果发现该组招的人少,或者加入难度大,你需要考虑是否表现出来你有同样的热情加入其他项目组。
不服从分配可能导致你一无所获。你之前面试的表现越优秀,在这一步能够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3、态度和情商。
如果你面试次数多了,拿的Offer多了,通常到了最后一面,有多大的希望能拿到Offer,你心里应该有所感觉。
如果感觉不好,最后一面你需要更努力表达你的优势。最后一面打动面试官的可能往往是你的真诚和热情。
当面试官问你有多少Offer,不要惧怕回答。Offer是企业对你能力的证明。有Offer的学生更容易被青睐。通常如果你有了该公司最大竞争对手的Offer,你可以尝试追求更好的岗位和待遇。但切忌用这个来漫天要价,除非你牛到了他们非要你不可的程度。
T3,Tx类的企业可能会问你一些很奇葩的问题。比如A公司问你他的竞争对手B公司怎么样。
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思维过于死板,说了大实话,比如”B公司是最大的xxx企业“,于是死的很彻底。
你可以说”A公司的优势在与xxx,而B公司的优势在于xxx。不过在我看来,我更欣赏A公司的xxx,因为xxx“
这类企业就是这样。他们的面试和T1,T2企业的面试差别很大,你要学会避重就轻,这不是谎言,而是策略。
只要你资质不差,有针对性的进行努力,拿下国内IT巨头的Offer并不难。
最后,请记住,拿下Offer,你的技术生涯仅仅是进入了下一轮新的迭代。
技术之路最公平也最残酷的原因是:没有捷径,需要日积月累的积累,以及对技术持久的热情。
http://blog.csdn.net/lsldd/article/details/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34876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50篇
评论:12条
(1)(3)(5)(5)(2)(7)(10)(8)(1)(2)(2)(1)(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生去澳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