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推进我国海洋学科推进率计算方法发展

三种视角透视中国海洋观
&&&&来源:&&&&
&&&&&&字号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当地时间6月20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出席了中希海洋合作论坛。李克强发表演讲,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海洋观。他强调,“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和平之海,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决反对海洋霸权,致力于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基础上,通过当事国直接对话谈判解决海洋争端。中国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秩序;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合作之海,积极构建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海上通道、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探索海洋奥秘,为扩大国际海洋合作做出贡献;中方愿与各方共建和谐之海,在开发海洋的同时,善待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环境,让海洋永远成为不同文明间开放兼容、交流互鉴的桥梁和纽带。”有鉴于此,笔者拟从时间、空间与内涵三种视角透视中国海洋观的相关内容。
从时间上看,中国海洋观是历史延续性与现实创新性的有机统一。5000年前,中国先人就开始涉海谋生,跨海祈福;2500多年前,中国春秋时期的齐景公在渤海和黄海海域留下了航行记录。在世界航海史中,中国领先了15个世纪。在此期间,秦人徐福船队远航、汉代船队驶出马六甲、三国卫温浮海抵台、唐代鉴真东渡日本、元代汪大渊西渡印度洋、明代郑和下西洋、清代东南沿海渔民持《针路簿》与《更路簿》驰骋西太平洋……中国人开发、利用海洋的事迹不绝于史,在漫长的与海共生的历史中,中国人培养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海洋事业曾一度沉沦,然而,有着大海气度的中国人很快翻过了历史的那一页,并积极地将海洋事业发展融入国家整体发展当中。秉持着“和平、合作、和谐”的海洋观,中国主张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既是对历史上中国海洋事业的创造性继承,又是对当今外界针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重大关切的系统性回答。
从空间上看,中国海洋观是构建和谐海洋与维护海洋权益的有机统一。海洋占世界总面积的70%,目前全球“大部分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量依靠海运,一半左右的石油通过海上运输”。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在全球海洋事务中履行两项义务:一是维护国际海洋局势的总体稳定,二是保障全球主要海上航道的航行安全。然而,家门口海疆争端频发的状态必定对中国履行全球海洋义务造成阻碍,因此,我们主张“在尊重历史事实和国际法的基础上,通过当事方直接对话谈判解决双边海洋争端和纠纷”既是对稳定地区局势做出的积极努力,又是对维护全人类利益做出的庄严承诺。
从内涵上看,中国海洋观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经营亚欧大陆一体化的统一。中国是一个陆海复合型大国,中国未来的命运系于海洋,中国人民目前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渴望和平与发展。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将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周边、与亚欧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构建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将双方的全面合作提升到更高水平。可以预见,此举不仅会重新焕发丝绸之路的历史活力,而且能有力推进亚欧大陆一体化的进程。(本文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海疆问题专家王晓鹏)
(责编:郑青亭、张玉珂)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当前位置:
>>>我国陆上疆界长,邻国多,从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发展[]A.海洋事业B...
我国陆上疆界长,邻国多,从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发展&&
A.海洋事业&&&&&&&&B.边境贸易&&&&&& C.淡水养殖业&&&&&&D.种植业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广东省中考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陆上疆界长,邻国多,从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发展[]A.海洋事业B...”主要考查你对&&国际合作&&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南南合作:南南合作,即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由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分布在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南部,因而发展中国家间的经济技术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是促进发展的国际多边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谋求进步的重要渠道,也是确保发展中国家有效融入和参与世界经济的有效手段。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围绕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南北双方的经济合作等问题所进行的谈判和斗争。因发展中国家多在南半球,习称“南方”,发达国家多在北半球,习称“北方”,故名。联合国: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存在着一个类似于联合国的组织国际联盟,通常可以认为是联合国的前身。到2011年为止,联合国共有193个成员国。世界贸易组织(WTO):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具有法人地位,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日,中国和美国签署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日,中国被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日,中国正式成为其第143个成员。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发展中国家当前的主要任务:1.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软、硬实力 2.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实现互利共赢 3.积极参与国际行动,广泛开展对外友好合作交往 4.保持国内稳定发展,努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 5.加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参与合作发展,提高国际影响力世界主要合作组织分布图:
发现相似题
与“我国陆上疆界长,邻国多,从经济角度看有利于发展[]A.海洋事业B...”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21211336301590271943032599526079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国际法研究-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11版:理论·学术
&& 往期回顾 & && &
学科交叉视角下的国际法研究
作者:赵骏
《光明日报》( 日&11版)
&&&&【学术笔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使这些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国际法是国际法治的核心与基石,是维护和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国际社会交往实践的复杂化对国际法理论与方法论的洞察力、解释力与建构力提出了进一步要求,国际法理论研究必须走出规范的自足,在学科交叉的背景下展开。那么,国际法研究应如何汲取哲学社会科学有益资源,实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应如何在学科交叉的视角下解释国际法现象和问题,进而推进中国的国际法实践?本版今天特刊发3篇文章,尝试回答上述问题,并希望引起读者的思考与讨论。
&&&&随着经济的飞跃和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然而,面对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治理议题与国际法治建设的迫切需求,中国的国际法研究却陷于“理论贫困化”的窘境。传统研究偏重于对国际法规则的规范解读和逻辑推理,其本质是在承认现有国际规范合理性的基础上对国际法实践作出回应。这种研究路径忽视了对国际法运行背景或发展趋势的考察,难以深入把握国际交往与国际法实践的本质与规律。研究范式的固守与垄断阻碍了国际法研究的创新,方法论的变革是转变研究现状的关键。国际法研究方法论的创新与改革既应汲取国内部门法有益养分,更应广泛借鉴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思想、理论和方法。
&&&&与此同时,方法论的创新与改革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的国际法立场转换在理论层面的要求。当前,全球问题引发的全球风险不断显现,国际合作需求愈发广泛和强烈。一方面,国家、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秉持多样利益与偏好的主体积极参与塑造和变革国际法体系;另一方面,国际规范形成过程中国家利益与全球利益的表达、协调、整合与增进成为常态。因此,利益权衡和政策选择成为国际规则制定和话语表达的前提,多元的研究方法必然成为国际法方法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治理领域的国际法实践证明,学科交叉研究在国际法研究中拥有比较优势,其蕴藏的解释力值得重视。
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
&&&&国际法的法经济学分析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问题包括国际法的本质、架构、限度、遵守等;中观问题包括具体场域国际法的规范特征与具体效用等;微观问题包括特定案件的研判等。法经济学为国际法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方法,有助于洞见国际法规则背后的衍生脉络、运行机理与利益衡量。
&&&&例如,法经济学能够有效解释国际合作达成的因素与领域差异。国际合作达成的因素包括合作收益、合作可自我实施以及自我逐利行为受约束等。国际合作达成的因素在“质”和“量”方面的程度积累造成不同治理领域国际合作成功程度的明显差异。合作收益、合作效力与合作机制因素集群各自的积累程度及其相互之间的顺位排序影响着特定治理领域国际合作的水平。
&&&&再如,法经济学可以有效解释一系列令传统国际法研究捉襟见肘的问题。比如,习惯国际法形成的原因,国家选择签署正式的条约的契机,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良性互动机制的构建,国际贸易法中多边主义、双边主义、区域主义的各自比较优势以及双边投资协定授予私人投资者以诉权的原因等等。
国际法的法社会学研究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是国际法产生的社会基础,国际法反映国际社会的规范需求、利益组合和社会文化状况。因此,国际法研究天然地存在纳入社会学视角的需求。法社会学研究将社会学知识与法律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探讨法律规范与社会现象的关联,为清晰认识与理解国际社会现实对国际法体系的影响提供了独特视角,有助于研究者提出更优化的法律机制以应对跨国挑战。
&&&&法社会学路径也将拓展人们对国际法的社会局限性的认识,有利于研究者针对已知困境提出不同分析方法,进而激发国际法治理的新理念。国际法实践中,争议并非总是肇源于规则的空白或规则的适用分歧,对特定规则含义及其所包含义务的解读往往会引发争端。因此,国际法研究需要对特定社会背景下规则创制与适用的来龙去脉进行分析与解读,而这恰恰是法社会学分析能够大展身手的领域。
&&&&经济全球化时代,多层次、宽领域和高频率的国际交往构成了国际法研究得以开展的社会背景。国际法研究不仅针对国家行为,也必须对国内以及跨国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出“进程”分析。国内社会或跨国社会交往中的个体或集团直接或间接地对国际层面的规则创制、实施等活动施加影响,只有致力于分析多样法律主体的社会行为在构建国际秩序中所发挥的作用,才有可能提出促进国际制度效率最大化的方案。
国际法的实证分析和实验论证
&&&&国际法理论的发展需要实证分析的检验与支撑,实证研究理论与操作工具为国际法的实证分析提供了可能。例如,对一国所签订的双边投资协定的实证研究(基于对经济因素、投资环境、政治历史文化因素、外交因素等的回归分析)可以洞察该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初衷、该国在选择双边投资协定伙伴时的标准及该标准的合理性,继而在日后可以衡量评估该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是否达到了预期。再如,全球贸易摩擦增多导致WTO成员之间发生争端的概率增加,同时随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日趋成熟,WTO成员参与争端的广泛度也不断提高。这似乎意味着对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率会增加。但是,截至2012年,WTO成员对该争端解决机制的利用率不升反降。有学者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从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WTO争端解决机制自身原因以及WTO成员三个维度揭示了利用率下降的原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措施。
&&&&在国际法研究中,实验方法可给予研究者更多的控制手段以克服背景模糊或变量不定等问题。为进行有效的因果分析,研究人员必须排除其他因果关联主张的影响,而实验研究可以通过隔离的方法,对某一因果关系主张进行检测,从而排除其他变量的影响。比如,针对公共品提供所进行的大量实验研究发现,领导者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在存在沟通的情形下。相较于外生机制督促之下领导者的行为,领导者主动带头以身作则更能够促进其他成员对机制的贡献。这些研究对于揭示中国可以何种方式向国际社会提供何种优质国际制度公共品颇有助益。
国际法的历史分析
&&&&现时的国际法研究建立在历时性的国际法实践基础上,历史研究方法有助于分析特定国际规范的历史渊源、运行经验与现实影响,为规范体系的现实评价和发展构建提供前提。例如,20世纪国际法发展史表明,第三世界的社会运动及其与国际法的互动极大影响了20世纪国际制度和国际人权法的发展。但现有的国家范式或自由主义范式忽视针对国际法的公共行为与第三世界的持续关联。历史分析启示学界要充分关注第三世界与国际法的互动,重视社会运动在塑造国际法方面的作用。再如,对于海洋法发展史的追溯与梳理可以为我国海洋战略的有效推进提供多维洞见。
中国国际法实践呼唤方法论创新
&&&&在学科交叉视角下开展国际法研究,是国家明确立场与权衡利益的需要。对一国而言,面对特定的国际法问题,利益的权衡与立场的选择建立在对根本问题的追问基础上:特定治理领域中遵守国际法的成本和收益是什么?国际法的效用究竟如何?国际法的限度是什么?而对此类根本问题的回答需要依赖多元的研究方法。
&&&&作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国,中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法体系的发展与变革,为国际法治贡献力量,而所有国际事务的引领与参与,都需要纳入到多学科的视域下展开。例如,中国海洋战略推进(比如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中的国际法制度供给、中国在应对全球挑战(比如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等)方面的策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实施路径刻画等,亟须充分借力经济学、政治学、国际关系、历史学等视角进行研究。再如,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而战略实施过程中必然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制度问题,如中国是否需要构建新的经贸法律制度?新设的经贸法律制度和WTO、ICSID等多边机制之间关系如何协调?亚投行与世界银行、亚开行之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不仅有赖于传统研究范式,更呼唤方法论的创新。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海洋发展指数出炉 推动实施两洋一海国际合作计划 | 北晚新视觉您现在所在的位置是:
管海用海的新实践
2015年国家海洋局推进海洋事业发展纪事
&&&&中国海洋报记者 (吴 颖 兰圣伟 孙安然) 大海的波涛唱响了2016年的序曲。一年一度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如期在北京召开。海洋人还清楚地记得,在去年2月9日召开的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上,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作了题为《深化改革,依法治海,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实现新跨越》的工作报告,提出2015年的海洋工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海洋强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海洋综合管理效能,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依法治海,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任务,为“十三五”海洋强国建设实现新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新春已近,回望刚刚走过的365个日夜,我们欣喜地看到,2015年对于中国海洋事业发展而言,是接力奋进的一年。围绕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国家海洋局党组团结带领全国海洋工作者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管海用海新的举措、新的实践亮点纷呈,在中国海洋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页。
&&&&海洋战略规划:绘就海洋发展新蓝图
&&&&全面推进海洋事业发展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2015年,国家海洋局党组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谋划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绘就海洋发展蓝图。
&&&&2015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编制实施海洋战略规划,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向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一年来,国家海洋局着眼海洋事业长远发展目标,积极谋划制定海洋战略规划,绘就海洋发展蓝图,为实现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为谋划海洋空间开发,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遵循。《规划》是推进形成海洋主体功能区布局的基本依据,是海洋空间开发的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对于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和增强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批准实施,也标志着我国主体功能区战略和规划实现了陆域国土空间和海洋国土空间的全覆盖。
&&&&作为起草《规划》的主要牵头单位,国家海洋局党组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王宏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必须用科学的规划来协调推进海洋开发、利用和保护。推进海洋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必须立足我国海洋空间的自然状况,坚持科学的海洋空间开发导向,遵循海洋经济发展规律,与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
&&&&一年来,国家海洋局科学研判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和战略需求,全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积极谋划未来5年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之路。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做好海洋领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对于建设海洋强国,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早在2014年6月,国家海洋局就召开专门会议,对海洋领域“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
&&&&为确保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能更加充分地体现海洋领域发展需求,2015年,国家海洋局在先期开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深入开展全海洋领域“十三五”发展思路研究,坚持立意高、思路新、问题准、接地气、有深度,在对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开展精准研究分析,最终形成相关报告,并提交中央有关部门。
&&&&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值得一提是,由国家海洋局开展的海洋重大战略规划研究成果被应用于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拓展蓝色经济空间,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新亮点,成为“十三五”时期海洋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国家海洋局还采取系列新举措,发布报告、编制规划,积极总结“十二五”海洋经济成果,谋划“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
&&&&国家海洋局联合国家发改委首次发布具有政府白皮书性质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15》,充分体现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评估工作的年度化、业务化和公开化。
&&&&与此同时,国家海洋局全面启动“海洋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的研究编制工作,广泛调研,充分论证,谋划在“十三五”时期,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
&&&&法治海洋建设:开启海洋事业发展新征程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海洋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2015年,国家海洋局按照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战略部署,将法治海洋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海洋领域全面推进依法治海,擂响了进军法治海洋的战鼓。
&&&&一年里,国家海洋局党组认真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重大方略,积极推进法治海洋建设,国家海洋局党组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海洋的决定》,为大力提升海洋领域法治化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海洋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一年里,国家海洋局党组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强化体制机制建设,规范海洋行政权力运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工作精神,国家海洋局先后取消和下放新一批共9项行政审批事项,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
&&&&2015年伊始,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安排部署下,一份《国家海洋局关于加强法治海洋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于1月28日和2月10日两次征求意见。
&&&&海洋工作事关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安全和沿海地区社会稳定。全面推进法治海洋建设,必须要有与时俱进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必须要将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贯穿海洋工作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
&&&&7月,国家海洋局党组结合海洋工作实际,决定从局党组全面部署法治海洋建设的角度,将《若干意见》修改为《中共国家海洋局党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海洋的决定》,并第三次征求意见。
&&&&这样的变化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文件名称的改变,而是国家海洋局党组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具体体现。
&&&&7月20日,国家海洋局党组召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根据《决定》,全面推进海洋领域依法行政的总目标是建成法治海洋。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法制完备、职能科学、权责统一的海洋管理体系,建设廉洁勤政、权威高效、执法严明的海洋管理队伍,构建法治统筹、公正文明、守法诚信的海洋管理秩序。
&&&&海洋生态环保: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生态海洋
&&&&对于海洋工作而言,生态环境保护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不可突破的底线。2015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印发,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得以清晰描绘。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牵动人心,国家海洋局迅速启动海洋环境应急监测,以出色的工作为高层决策提供了参考,同时也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2015年上半年,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细致的部署和周密的安排。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如何变为现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如何布棋落子,成为摆在海洋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其实,早在两个文件还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国家海洋局就两次召开局党组会议,传达中央领导精神,提出尽早谋划,深思细量,认真做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落实工作。
&&&&3月25日,王宏等局党组成员在听取关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汇报时,明确提出要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机制,并将编制《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作为首要落实任务。
&&&&4月8日,以分管局党组成员为组长、局机关9个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小组成立。为保证《实施方案》能落地、可执行,协调小组多次组织召开编制工作会和专家座谈会,并赴沿海开展专题调研,征求各方意见建议。
&&&&2015年6月,经过25稿修改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年~2020年)》正式印发。《实施方案》着眼于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和“海陆统筹、区域联动”原则,共提出10方面31项主要任务和4方面20项重大工程项目,为“十三五”时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
&&&&如果说《实施方案》是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和行动指南,那么应急监测则是在突发情况面前,对海洋环境保障能力的一项综合考验。
&&&&日深夜,天津港附近的几声巨响和霎时间冲天而起的火光打破了夜空的宁静。
&&&&面对突如其来的爆炸事故,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快速反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的应急领导小组,迅速开展海上应急监测工作,并责成相关部门和局属单位迅速成立现场指挥部,制订海上应急总体工作方案。
&&&&13日,国家海洋局就派出3组监测人员,赶赴事故相关海域。14日8时,第一份带有监测数据的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生态环境监测快报成功发出。
&&&&为提高检测分析时效,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组织所属单位,紧急调集监测人员和分析检测设备,调派船舶,全力支援此次应急监测工作。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第二、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海洋减灾中心,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等单位也紧急驰援,提供咨询、指导和技术支持,形成强大合力。
&&&&应急期间,局党组成员多次赴一线实地调研、靠前指挥。王宏要求,各单位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对人民群众负责任的态度,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以连续作战的坚强意志,扎实稳妥做好各项应急工作,打赢这场攻坚战!
&&&&在局党组的带领下,各单位通力配合,经过40余天的全力奋战,圆满完成了天津港“8·12”爆炸事故的海洋环境应急监测任务,落实了保障海洋环境安全的要求,为高层决策提供了参考,也给老百姓吃下了“定心丸”。
&&&&海洋对外交往:全方位拓展国际交流合作
&&&&从美国到欧洲,从周边近邻到万里之外的小岛屿发展中国家,2015年中国海洋对外交往的足迹遍及全球。一场场友好的对话,一份份协议的签署,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秉持着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原则,我们看到了一个海洋大国的自信、自强和日渐成熟。
&&&&日,美国华盛顿。
&&&&这一天,在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和美国国务卿克里的见证下,王宏与美国副助理国务卿诺维莉一起,共同主持了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保护海洋”特别会议。
&&&&这是在已经进行7轮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首次专门设立以“保护海洋”为主题的单独会议。会上,中美双方围绕海洋合作相关议题,开展了坦诚而务实的交流。
&&&&事实上,从接到任务到会议正式召开,留给国家海洋局进行筹备的时间并不长。局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组迅速开展工作。
&&&&在这次会议的推动下,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海洋方面共达成13项成果,占到本轮对话成果总数的10%,不仅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也是“海洋合作”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列入对话成果清单。目前,这些成果大都已经开始推进落实,其中南极事务和共同应对海洋垃圾等内容,还列入了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成果清单。
&&&&就在参加中美“保护海洋”特别会议之后十多天,7月10日,王宏再度率团远赴重洋,来到西太平洋上的小岛屿国家密克罗尼西亚。这一次,是国家海洋局局长首次以习近平主席特使的身份出访。访问期间,王宏密集会见了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的多位政要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增进了两国的互信友好,展望了中密未来海洋合作的前景。
&&&&以“中希海洋合作年”的成功举办为标志,2015年中欧海洋合作同样取得巨大进展。作为中希两国高层领导互访的重要成果,“中希海洋合作年”是我国首次以海洋合作为主题举办的双边友好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合作年共取得近30项涉海合作成果,极大地丰富了双边关系,同时也为中国与南欧及其他欧洲国家扩大海洋合作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9月28日,正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的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希腊总理齐普拉斯时,高度评价“中希海洋合作年”取得的成效,并强调双方要继续充分利用“中希海洋合作年”平台,开展海洋开发、利用、保护等方面交流合作。
&&&&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迎来发展。国家海洋局在深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务实合作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这一年,国家海洋局先后与巴基斯坦、印度有关部门签署海洋合作协议,共建中巴联合海洋研究中心,共同开展海洋科学、海洋技术和海气相互作用等领域的合作。这一年,博鳌亚洲论坛首次举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论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成功举行,中国—东盟博览会专门组织海洋领域相关活动。这一年,《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2011年~2015年)》进入收官,中—印尼海洋与气候联合研究中心、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系统联合实验室、中—马联合海洋研究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和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领导小组分别成立……
&&&&其实,2015年给我们留下的海洋记忆还有很多——
&&&&这一年,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主动适应新常态,稳中有进,海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传统产业得到恢复性增长,新兴产业新增长点不断显现,服务业比重稳步提升;
&&&&这一年,第一次全国海洋经济调查全面启动,制定一系列调查标准、规范和相关制度,在广西北海、江苏南通、河北石家庄3地开展试点,取得良好发展;
&&&&这一年,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各试点地区结合实际探索取得一系列新成效;
&&&&这一年,国家海域动态监视监测系统升级改造完成,全覆盖、立体化、高精度的海洋综合管控体系逐步建立;
&&&&这一年,澳门习惯水域管理范围划定技术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澳门特区长期繁荣稳定发展和粤澳两地合作共赢的基础;
&&&&这一年,“向阳红01”船、“向阳红03”船先后下水,我国大洋科考再添“利器”;
&&&&这一年,汛期海洋灾害应急工作成效显著,海洋公益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南极考察取得重大进展,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在南极试飞成功,我国极地考察迈向“航空时代”;
&&&&这一年,大洋科考成果丰硕,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发现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功勋科考船“大洋一号”和“向阳红09”第一次在远离祖国万余公里的大洋上“并肩作战”……
&&&&回首昨日,是为了更好地拥抱明天。此刻,站在“十二五”收官与“十三五”开局的历史交叉点,我们信心百倍,相信在国家海洋局党组带领下,广大海洋工作者必将满怀激情、坚定信念,碧海扬帆,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神圣职责,向着海洋强国的光辉彼岸奋力前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进两岸民间交流合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