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内战死了多少人哪一战是转折点

国共内战的转折点在哪里?--信力建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说真话 道真相 传真知 辨真理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国共内战的转折点在哪里?
我们说国共内战的转折点是东北,而东北战局的转折点却是四平。要说四平之战,先得从当时东北局势说起。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至次年五月,国军进入东北的,有石觉的十三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孙立人的新一军,陈明仁的七十一军等七个军共二十八万人。这些部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越南、缅甸及中国西南调运东北。杜聿明坐镇秦皇岛指挥。共产党军队赶在国军前面占据东北,必然导致双方在东北首先爆发战争。双方对此 心知肚明。国军向北挺进,一路与先占地利的林彪军队激战而迅速推进,十三军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强大,逼迫林彪部队一路后退,很快攻占锦州;次年三月占领 沈阳,随后四面开花,占领抚顺、铁岭、辽阳、鞍山、营口等重要城市。共产党军队则占领北部四平、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城市。这样,形成南北对峙态势。此时,四平的战略地位空前凸显。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为交通枢纽,成为国共两军攻防重镇。国军向北推进,必克四平,共产党固守长春,必守四平。另一方面,毛泽东想固守四平以拖延时间, 确保北部大城市,等待调停中国内战的美国特使马歇尔由美返华,可获得更多谈判筹码。不过,林彪对毛死守四平主张最初持不同看法,他不看重固守城市,而强调消灭敌人,实际上他深知对方火力强大,不愿硬拼;在激战中,因兵力悬殊而无法守住,黄克诚电报吁求放弃四平、长春,毛置之不理。毛在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此时,拥有三十万人马的林彪在毛的严令下,也决定一露身手,在四平一展其军事天才的风姿。于是在四平和本溪各集结十万军队与国民党军队背城一战。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决定。蒋介石立即致电杜聿明要求“一举击破共军之主力”,指示此战应集中空军全力、采用空陆联合作战模式。此次大战,空军轰炸发挥巨大威 力,重创本溪林彪十万部队。参战的七个军,五个是全副美式机械化装备,其中孙立人的新一军、廖耀湘的新六军则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精锐,士兵训练有素, 拥有强大火力。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具有杰出军事才能,他的军队是 当时中国最现代化部队;廖氏亦是出色军事人才。此时,国军在东北共二十八万。 这次大战,从一九四六年四月十八日打到五月十八日。国军在本溪和四平两地发动 强大攻势,空军猛烈轰炸,首先力克本溪,十万林彪守军大败溃逃。国军挥师北上, 援战四平,然后兵分三路,以空中优势发起立体攻势,四平十万林彪守军又溃败。 五月十九日占领四平。林彪驻守本溪、四平两地二十万军队重创溃逃。此时,在四平督战的是国民党四星上将,素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斯时他已被任 命国防部长。见林彪所部溃退,他当机立断,命令杜聿明乘胜追击,一举拿下长春,然后兵分三路, 向北挺进,穷追再创逃往哈尔滨方向的林彪败军,一路收复许多要地。孙立人将军 指挥的新一军锋芒所向,如秋风扫落叶,至五月三十日,已越松花江,直逼离哈尔 滨不到一百里的双城,实已兵临城下。林彪所部,在国军飞机轰炸和机械化部队之汽车坦克追击下,已成惊弓之鸟,乱成一团,其状 狼狈万分;官兵极为颓丧,奔逃中被俘、投降极多,有的部队丧失三分之二,已失 去战斗力。四平大败,使林彪心理大受挫败,情绪反常,亦受部下奚落。他承认四平战役伤亡重大,承认美式装备厉害:“我们对全部美械装备的敌人还是估计不足这是最大的教训。”——五年后林彪拒绝担任朝鲜战争指挥员,四平之战当是重大原因:他真正领教了美式装备的威力!为不失良机,白崇禧在五月三十日飞抵长春,及时向蒋提出的全盘计划:乘林彪部队溃不成军、丧失战斗力之际,穷 追猛打,一举拿下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满洲里等重要城市;然后组织民众 编成三百万民团,保卫地方,肃清共产党残余势力;再调五个机械化师回华北消灭聂荣臻部。从当时形式看,孙立人之精锐新一军已在哈尔滨城下,这一计划若执行,可望全部或大部歼灭 林彪余部,则整个东北可以安枕。那时,无论和谈,还是挥师进关,继续以立体攻 势军事解决,局面将完全不同。毛泽东则不敢再轻举妄动,或全线收缩至西北地区,保持实力,或回到谈判桌上就范。更要命的是:见林彪部打败,苏联人已经摆出势利嘴脸,不仅对被斯大林戏称为“人造黄油共产党”则视若敝屣,还对国民政府暗送秋波频示友好。五月六日,斯大林邀请蒋介石访苏;长春攻克之际,又向国民政府表示不会支援中共。整个局面对国民政府十分有利。然而,就在这一发千钧之际,蒋介石却连走臭棋。他不仅没有采纳白崇禧计划,亦不听取杜聿明等前线将领建议。还独自于六月六日正式向东北部队发出停战令,要求“停止攻击前进及追击,其期限为十五日。此举在使中共再得一机会,使其能确实履行其以前所签订之协定。”跟后来毛泽东陈兵长江边上,却发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举止相应成趣。林彪部队此时正乱作一团,慌忙准备运走物资,放弃哈齐诸城,去山野重 玩打游击的老把戏。孙立人新一军气势如虹,得到停战令,大为吃惊,力争不果, 只得勒马城下,口中猎物,就此放弃。此后,国军再未跨过松花江。 六月二十一日,蒋氏应周恩来请求,竟再次宣布停战令延长八日,至六月三十日。 本来么,本党在战场上占便宜时,绝不谈判;一败涂地时,则乞灵于谈判桌。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从此,国民党一举获胜的良机和优势一去不返。林彪正是利用哈尔滨、齐齐哈尔、佳 木斯等城市得到喘息,迅速重整军队,至一九四六年底,增至三十六万,一九四七 年夏季反攻之际,增至五十万,一九四八年冬季辽沈决战之际,已成一百万大军。 辽沈决战,林彪的百万大军把国民政府驻在东北的四十七万精锐军队全部消灭。于 是,两千辆汽车、七十六辆坦克、一百五十多辆装甲车以及大量重炮武器这些美式 装备,全部武装起林彪军队。林彪“四野”入关南下,平津不战而降。淮海战役中, 国军又被消灭六十万。林彪大军节节挺进,直抵海南岛。蒋介石只有逃往台湾一途。 历史从此成了另一种样子。对此次失算,蒋介石后来也有所反省。在他《苏俄在中国》一书中,他曾如此检讨这一失措: “从此东北国军,士气日渐低落,所有军事行动,亦陷于被动地位。可说这第二次 停战令之结果,就是政府在东北最后失败之唯一关键。若不停止追击,直占中东铁 路战略中心之哈尔滨,则北满的散匪,自不难次第肃清,而东北全境亦可拱手而定。 若此共匪既不能在北满立足,而其苏俄亦无法对共匪补充,则东北问题自可根本解 决,共匪在东北亦无死灰复燃之可能。故三十七年冬季国军最后在东北之失败,其种因全在于这第二次停战令所招致的后果。”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教育家、慈善家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铁血聚合阅读 &
国共内战介绍
关于 国共内战 的介绍,暂时空缺。
国共内战新闻
我终于知道国共内战,共军是如何获胜的了
解放军靠一人参军全家光荣的政策赢得战争,而不靠强拉壮丁的办法。
&#160; 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赢得战争。
&#160; 靠人民解放军也就是人民子弟兵的精神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最终赢得战争。
&#160; 靠人民解...
身处国共内战期间流离失所,生活环境艰难的百姓。
火车站内就地休息的难民,还有年幼的小孩。
难民随军队人员撤离。
坐在逃难列车门边上的难民。
一个满脸倦容,衣着破烂的难民只能蹲着蜷缩保暖。
逃难人数众多...
资料图:开国中将周希汉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
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
[size=18][/size][size=18][/size][size=18][/size][size=18][/size][size=18][/size][size=18][/size][size=18][/size]
有战争必然就有战俘,让我们就一起走进辽沈战役时国军在沈阳所开设的战俘营去看看当时里面关押的共军战俘是什么个状况吧。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中,他直接指挥部队共毙俘国民党将级军官64名。
其中,活捉敌中将7名,他们是“天下第一旅”旅长黄正诚、整编第15师师长武庭麟、副师长姚北辰,伪青年206师师长邱行湘、副师长符绍基,粤桂边“剿总”总司令喻英才,国民党第8兵团司令唐尧。
击毙敌中...
还是那个匿名版
--------------------------------------------------------------------------------------------------------------------------...
国民党第一代军事将领中,先后参加过北伐、“剿共”、抗日、内战的,多如云汉星斗。然而真正能征惯战并名垂青史者不多,薛岳将军即为其中之一。
岳,广东乐昌人,1896年生,黄埔陆军小学第六期及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原名薛仰岳,后改名薛岳,以示对岳飞精忠事迹的崇...
核心提示:美国在援助国民党打内战时态度并不积极。其原因何在?不少人认为是国民党政府官员贪污抗战时期的美械装备所致,还有一支声音认为,美国对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小瞧,导致它在提供援助时有些“手软”:杀鸡焉用牛刀?一份刚刚公开的绝密档案打翻了所有这一切推断。
训练中的新7...
参加国共内战日本人的疑问?
最近热议的日剧《红十字》中,有战败投降的日本军人参加解放军打内战的这段历史,值得看看。
其中有个片段,日军人员在政治学习中提问:
我们本是敌军,可共产党给了我们生路。
可你们同是中国人,为什么非要他们死呢?
这个问题,恐...
一九二八年,蒋介石确立他在国民党内领导地位的那一年,设在北京的国际反鸦片协会(International Anti-Opium Association)秘书长抱怨说:“数以百万计的巨款,从鸦片之中挤出来供做军事作战和内部宣传之用。”由于蒋介石必须向西方求助,而西方又推动...
日,日本宣布投降后,时任侵华日军独立步兵第14旅团旅团长的元泉馨率部驻扎在山西省潞安县(今长治市)一带,向阎锡山的军队投降。为了配合蒋介石发动内战,正在积极扩军备战的阎锡山提出要元泉馨等人留下为他效力。元泉馨等人为了逃避审判,拒绝了回归的命令,甘愿率部...
刚刚解封:美国为什么没有直接介入国共内战?
军事头条军事头条军事头条
微信号junshi-toutiao
功能介绍提供最新军事新闻、军事图片等军事资料,每日更新
  美国在援助国民党打内战...
日,朱枫烈士在台北马场町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时年四十五岁。同时遇害的还有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将军、吴石副官聂曦上校、台军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此事轰动一时,朱枫是四人中唯一的女性。1983年6月,朱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日清晨,解放军以1300门大炮向太原城垣同时开火,25万解放军兵分12路攻上太原城头,在歼灭国民党军13万余人、解放军付出了45000余人的伤亡之后攻克太原。这场持续了六个多月近百万人被无情卷入的残酷战役,成为国共内战期间,历时最长、参战人员最多、战斗...
热点图文信息将解放战争说成国共内战不准确!那是中国结束四分五裂的统一之战!
我的图书馆
将解放战争说成国共内战不准确!那是中国结束四分五裂的统一之战!
整个毛泽东时代都处在“冷战”期间。意识形态不同的“两大阵营”让世界长期处在“冷战”时期。现实迫使世界各主要国家必须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二者必择其一。《大国的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说:“一个国家不站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站在苏联领导的阵营内,不存在中间道路。在斯大林和齐?麦卡锡时代,那种走中间道路的想法是很不明智的。”中国尤其如此。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1945年的虚弱状况使中国对冷战既无法逃避又无法免受其害。1945年冷战开始时的中国,是百年积弱又饱受八年战火蹂躏的中国,是满目疮痍、遍体鳞伤、国弱民贫的中国,是对美苏两强中的任何一个均毫无抵抗能力、“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其宰割的中国。显然,这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威胁。冷战期间中华民族最根本最头号的民族利益就是避免这种命运。这就必须彻底改变中国民族利益遭受美苏冷战主宰的命运,不当美苏冷战的牺牲品。但只要冷战还没有结束,只要中国还不够强大,中国就无法抵御美苏的主宰,就无法避免成为冷战牺牲品的命运。这就发生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难题:中国不强大,就不能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不摆脱当冷战牺牲品的命运,中国就不能强大。由此可见,衡量冷战期间一切中国领导人历史功过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其是否解开了这个死结,是否粉碎了美苏为自己的冷战需要而牺牲中国民族利益的一切举措,是否让中国从美苏两大阵营的左右夹击中突出了重围。一句话,是否使中国摆脱了冷战。做到了这条的就是捍卫了中华民族最根本民族利益的英雄,就应该肯定。否则就是中华民族的罪人,就应该否定。其他一切都是废话。中国避免了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斯大林的这番话充分说明苏联的战略图谋和夹在美苏两大国之间的中国在冷战中的处境。中国与苏联有世界上最漫长的边境线。苏联面对中国的部分正是苏联最地广人稀、力量最薄弱、最无险可守的“柔软的腹部”。如果有“军事强国”从这个方向进攻苏联,就可能把苏联横着切开,“大卸八块”。斯大林对蒋经国说的“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并非杞人忧天。“军事强国”即便不进攻,只要沿着中苏边界驻军与苏联对峙,就足以产生足够的威慑,让苏联日夜精神紧张,防不胜防,不知道要部署多少兵力才敢放心。苏联向来把来自这个战略方向的军事威胁视为心腹之患,从不敢掉以轻心。1941年夏秋苏联在苏德战场那么吃紧,明斯克战役损兵41万,斯摩棱斯克战役损兵76万,基辅战役损兵70万,维亚兹马战役损兵66万,一线部队几乎打光了,预备队供不上了,莫斯科都快门户洞开了,苏联仍然不敢动用西伯利亚的驻军。直到获得佐尔格的确切情报、得知日本将“南进”而不“北进”、不会威胁西伯利亚时,斯大林才敢把西伯利亚驻军西调,在“最后一分钟”赶到前线守住了莫斯科。要知道,苏联早在1939年的哈勒欣河战役中就已经把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打了个落花流水,已经知道日军的综合战斗力比苏军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对苏联的威胁跟德军没法比。即便如此,苏联对这个战略方向仍不敢掉以轻心,仍千方百计保持重兵。可见确保中苏边界的安全在苏联的战略思想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既然苏联视这个方向为战略要害,视这个方向上的军事威胁为心腹之患,那么苏联为对付这种威胁自然会不惜一切,决不会有任何顾忌,受任何束缚。蒋介石显然没听出斯大林的弦外之音:如果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苏联就要把中国的东北、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其实仔细推敲一下斯大林的话的内在逻辑就不难看出苏联的战略意图:“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如果要靠“缓冲国”这种办法来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光一个外蒙古够用吗?从中国的东北、西北不照样可以“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吗?既然确保西伯利亚铁路不被切断对苏联那么重要,那对苏联而言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把中国的东北和西北变成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对此苏联毫无顾忌:战略利益的考量永远超越意识形态,超越个人恩怨,超越个人好恶,超越个人利益。苏联的这种战略意图自沙俄时代就已经形成了。1902年10月,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他主持召开的御前会议上说:满洲将来必须并入俄国,至少要成为完全依附俄国的属国。这就是史称“黄俄罗斯计划”的核心内容。由此又产生了“中国边界不过在长城”之类论调。1945年苏联在新疆的影响势力同样不可小视,要制造第三个“外蒙古·独·立”也并非不可能。如果苏联真这么干,以中国1945年的国力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那么向美国“一边倒”能阻止得了吗?白日做梦。当日本制造“满洲国”的时候,美国向日本宣战了吗?美国能在雅尔塔会议上把中国的外蒙古当筹码送给苏联,同意苏军占领旅大,本身就说明美国对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当回事,更不用说为此牺牲自己的士兵跟苏联开战了。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的战略重点始终是欧洲,中国总是排在后面。二次大战中只要欧洲战场一吃紧,美国总是把给中国的物资扣下转运欧洲方向。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时正赶上“柏林危机”,美国全力以赴保欧洲方向,对蒋介石的支持力度与此根本没法比。不管中国如何向美国“一边倒”,美国顶多保你的政权而不保你的主权,更不会为了保你的主权而牺牲自己。——美国从来只在中国内战的问题上跟蒋介石站在一起。但碰上中国主权问题时,比如外蒙古、“满洲国”、麦克马洪线、钓鱼岛、西沙南沙等等,美国何曾为蒋介石“两肋插刀”过?“冷战”其实就是美苏两家又要打仗又怕死,自己不上阵,雇别人去卖命。也就是说,让别人为自己的利益送死,而非相反。指望美国保卫你的主权,就等于要求美国为别人的主权而牺牲自己——这是美国打“冷战”的本意吗?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广义一点讲,国家关系再好不过如此。即便结盟,那也只管政权不管主权。除非蓄意挑起战争,否则决不会因为“友好国家”的主权如边界领土纠纷之类而卷入战争。比如,不管是美国还是苏联,不管跟印度关系有多好,肯为克什米尔这样的主权和领土争端为印度向巴基斯坦宣战吗?中国能为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为巴基斯坦向印度宣战吗?苏联把中国向美国“一边倒”视为“致命的威胁”,对此将毫不犹豫地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政治影响和压倒的军事实力建立第二个、第三个“外蒙古”以应对,决不在乎因此而肢解中国。美国把中国向苏联“一边倒”视为“严重的威胁”但不是“致命的威胁”,对此宁愿封锁围堵禁运而不愿直接对华用兵。日,外蒙古当局一手操办了“公民投票”。国民党政府派内政部常务次长雷法章前往“观察”(不折不扣“叫人卖了,还帮着数票子”)。蒋介石在国内一贯翻云覆雨,纵横捭阖,把别人都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跟超级大国打起交道来却如此无能。说他“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真是一点不假。看来他的聪明劲只用在“保政权”上,不用在“保主权”上。今天的中国人很难想象1945年冷战刚开始时中国的处境是何等险恶危急: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立刻将古老孱弱的中国置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冷战的“交叉火力”之下:美国将不费吹灰之力在中国取得最能威慑苏联要害的战略要地,苏联将不惜一切凶狠反击,利用苏联二次世界大战后如日中天的威望,利用苏联在东北驻军的优势,培植、支持亲苏势力,把中国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在新疆如法炮制,制造出第三个“外蒙古”;美苏为避免直接军事冲突,将再来一次“雅尔塔协议”,划分出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让中国变成第二个朝鲜、第二个德国。中国的“三北”(东北、正北、西北)俱失,民族利益将遭到毁灭性伤害,从此被分割肢解,绑在美苏冷战的战车上永世不得翻身……更有甚者,千里长堤一旦决了口,崩溃就难避免了;外来势力操纵下的国土分裂一旦开了头,尔后的进展就殊难预料了。中国之所以避免了这种不堪设想的命运,原因只有一个:毛泽东。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历史关键时刻眼明手快地抓住了稍纵即逝的历史机遇,扭转了历史进程。不仅蒋介石和美国的如意算盘里没有中国共产党人的位置,苏联也一样。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等“百分之百”听从苏联指挥的“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瞎指挥。此后苏联与中共的关系便冷淡而微妙。1944年6月,斯大林在与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的谈话中公开说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而是“人造黄油”式的共产党(意即“代用品”、“冒牌货”)。抗日战争时苏联给中国的一切援助都只给蒋介石,不给中共。苏联在与蒋介石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明确承诺不支援中共,同意将中国东北交国民党人接收。这一切事先跟中共连个招呼都不打,倒是打电报要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甚至还提出要中共学法国共产党,交出武装去做官。如果当时中共一切乖乖听苏联的,那中国的命运可想而知:毛泽东被缠在重庆没完没了地扯皮,整个中共的中心都放在等待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结果上而无所作为。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从容不迫调兵遣将对付中共。苏联趁美蒋与中共斗得不可开交之际从容不迫在东北扶植“百分之百”听命于苏联的亲苏势力。(前苏联将军、年奉天[沈阳]警备司令А?И?科夫通-斯坦克维奇将军在回忆录中说:“日,我们接到撤出奉天的命令,要把所有权力在3月11日前移交给中国人。这个命令使我们有些感到意外。要知道,在3月5日,抵达奉天的Р?Я?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与我的谈话中,叫我好好安排一下,因为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而3月9日,我们就突然接到紧急撤离奉天的命令,警备司令部全体人员撤往哈尔滨。”——注意这句话:“我将在奉天长期驻守”——可见苏军原来的确打算要在东北长期待下去。)如果当真如此,那等美蒋把中共收拾得差不多了,苏联在东北制造第二个“外蒙古”的条件也成熟得差不多了:苏联并没有违约支援中共,只是趁美蒋忙着对付中共的时候做了一点“群众工作”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的政权不都有类似的经历吗?然而美蒋苏三家的如意算盘全被毛泽东打了个稀烂。毛泽东来了个“针锋相对”:“打的只管打,谈的只管谈”,“人民的武装,一枝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不管苏联态度如何,毛泽东自有主张:争分夺秒,见缝插针,大举进军东北,战略上抢到了先机——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11日朱德即下令进军东北;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8月30日第一支中共武装即抵达东北,抓住了苏联最高层对中共如此迅速进入东北毫无思想准备、来不及下达明确指示而导致苏军中下层官兵自行其是的机会,于8月31日占领山海关,9月5日进驻沈阳——这一下就使美蒋苏三方把中共排除在东北之外“就地解决”的战略计划完全破产,各方马上全乱了套,各种猜忌、矛盾立刻激化,形势顿时改观:蒋介石认定苏联违约支持中共抢占东北,于是不顾一切请美军直接出动。美军也什么都顾不得了,于中共军队进驻沈阳后不到两周的日在青岛登陆,紧接着于9月30日在天津登陆,10月1日在秦皇岛登陆。美军同时大规模为国民党军队运送军队,亲自出马打通、抢修通往东北的交通线。美国大兵步步紧逼,美苏间“苏军不入关,美国不登陆”的默契随之破灭。苏联立刻直接感受到了蒋介石向美国“一边倒”带来的威胁,迫不及待急于反击。但“远水不解近渴”,于是苏联不得不放弃原先“利用中共拖住美蒋、在东北‘就地取材’培植亲苏势力、把东北变成第二个外蒙古”的念头,对“不请自来”的中共从排斥转为默认——苏联最高层对中共的态度在美军登陆前后大不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此。毛泽东一箭双雕:明抗美蒋,暗拒苏联——利用美苏矛盾,逼苏联不得不改弦更张,这就不动声色堵死了苏联在东北培植“第二个外蒙古”力量的机会。毛泽东就这样未雨绸缪,连打带消,不知不觉间便一举消除了严重威胁中华民族民族利益的这一大隐患。苏联对中共之所以不得不改弦更张,是因为美军突然登陆。美军之所以突然登陆,是因为蒋介石为争夺东北迫不及待。蒋介石之所以迫不及待,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抢先进了东北。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能抢先进入东北,是因为毛泽东的军队与东北近在咫尺,而蒋介石的部队全远在西南。毛泽东的军队之所以与东北近在咫尺,是因为毛泽东领导中共坚持敌后抗战,在华北、山东、内蒙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能建立并坚持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因为中共的作战目标是长期抗战,是消耗敌人,打的是人民战争,没有外援也能坚持下去。蒋介石的军队之所以全远在西南,一是蒋介石的部队在敌后呆不下去,二是因为蒋介石的作战目标是打通对外交通线第一。打通对外交通线,是为了取得美援——说到底作战目标是捞钱第一。结果:进入东北时中共军队近水楼台,蒋介石军队望尘莫及,不得不求美国直接插手,引起美苏间的一连串连锁反应,让毛泽东抓住了历史的机遇。有位“郑州李爷”曾写文章:'蒋公,日本投降请你受降都找不到你啊!'毛泽东之所以能抓住这历史机遇,除了眼疾手快、当机立断之外更多的是靠了无数先前做的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工作:建党、建军、人民战争、持久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敌后抗日根据地……一切默默耕耘在此时此地都得到了回报。许多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互不相干的东西,实际却是环环相扣、因果关系严密的统一体。——毛泽东能抓住这历史机遇看似偶然,实际包含着必然。没有基础,抓不住机遇。要抓机遇,先打好基础。今天为台湾而焦虑的中国人能想象到1945年的中国差一点就丢掉东北和新疆吗?能想象得出失去了外蒙古之外还要失去东北、新疆、国土被美苏两强分别驻军占领、甚至走向四分五裂的中国会是个什么样吗?对没有发生的事虽然难有切肤之痛,但只要知道这种情况差一点就发生这个事实本身就够令人震惊的了。而这一切之所以没有发生,全亏了毛泽东在刻不容缓的千钧一发之际当机立断巧妙利用了美蒋苏的矛盾扭转了乾坤,又历经三年的血战才使中国避免了这一命运。国民党总是一口咬定自己失败是因为毛泽东的中共得到了苏联的支持,这纯粹是失败者为掩饰自己的无能而编造出来的拙劣借口。苏联瞒着毛泽东跟蒋介石做了交易,一点风声都不漏,明摆着要给毛泽东一个措手不及。而后又是逼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又是让毛泽东交出武装,说苏联支持蒋介石还差不多。对苏联来说这场战争最理想的结果不是中共统一中国,而是国共划江而治,再来一次“南北朝”——这样既能防止美军出现在中苏边境又能防止将来中国强大起来威胁苏联。如果中共真是靠苏联支持才能打赢,那苏联只要在中共打到长江边时切断对中共的供应就行了。实际呢?苏联只能“劝说”,听不听全在中共。这足以证明苏联控制不了中共,毛泽东保持了完全的独立自主。把解放战争说成“国共内战”不正确。这实际是一场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抗击美苏两强肢解中国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抵抗把中国当冷战牺牲品的第一仗。这场战争的胜利者并不仅仅是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而是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根本民族利益。毛泽东时代先声夺人,还没开始就已经先消除了一场不亚于“九?一八事变”的民族危机,为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发表评论:
馆藏&15261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共内战转折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