裱哪里的佛像比较好类的画 用什么样的框比较好

买来一幅画做装饰,挑个什么样的画框好呢?
为什么摄影作品多用黑白纯色框,而油画作品多裱在花式繁复的框子里?
庄泽曦,知乎最萌艺术类回答者
1.功能性成见。
绘画本身具有的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使得绘画具有供人膜拜、凝视的价值。繁复的画框是体现这种功能的法器。
摄影具有普遍性与可复制性,使得摄影获得快捷,可消费的特殊价值。简单的画框是增加了其亲和力。
2.审美问题。
2.1 平衡效应
传统上,被装饰物必须与装饰物相平衡才能保持整体的平衡。试着揣测下图中的冷军为何在装饰上分别对待两组作品。
左边的作品与右边的两幅作品之耗时是完全不同的。右边,我们可以称之为习作,而左边我们称之为作品。体力劳动量在今天的艺术中仍然被考察着,这就使得相对体力劳动更多的绘画与需要同样劳力的繁复装饰对应起来,而摄影与简单装饰对应起来。在书籍出版中,也少见将短篇小说制作为精装本的现象(但在这一例子中,书籍的使用率也是考量之一,而在绘画-摄影中没有这个考量标准)。
2.2 风格因素
我估且将绘画风格简单地划分为精致的与粗旷的两种。同样是绘画作品,古典样式的绘画较之现代样式的绘画在装裱上也有繁简之别。同平衡效应一致,在视觉上,集中且繁复的区域会优先被辨识出来。这是因为繁复的区域其内部的力组织较强(参见格式塔心理学)。并且,立体的事物较之扁平的事物在视觉上更突出,这是因为双目竞争机制带来的结果(双目视差导致立体事物的力组织更强)。如此,较为粗旷的绘画配上繁复的装饰时,视觉中心易聚焦于边框而不是画面中心。
2.3 图像的延展性
油画作品,尤其是传统油画作品,张力往往是指向内部的。为其提供一个易于辨识的边界就再重要不过了。相较于中国画,因为散点透视及留白的因素,张力往往有方向性,并且画面周围的留白也试图将图像世界延伸出去。于是中国画少有繁复的装裱,甚至多数的中国画装裱没有画框的概念。
摄影作品多数是具有延展性的图像。但这并不是因为摄影作品本身的张力是有方向的,或其张力是零散的。而是因为摄影作品的语言是自然的。请揣测一下,为什么超写实画作不装置画框的原因。
画框的修辞格是&隔离&,区别内外世界。在展示一幅再自然不过的图像时,隔离的意味只能降低它本应具有的真实性。摄影照片的延展性是心理性的,因为这些事物本就属于这个世界,回到&1,摄影具有亲和力。同时,增加边框的超写实作品很难使得画面中的事物在场化(想象一下,一幅写实绘画如果巨大到包裹住你,他所描绘的事物是否会被认为更真实呢?)。体量巨大并取消边框是写实作品增加其真实程度的必要途径。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会对摄影作品做繁复的装饰,例如遗像。首先,这些作品具有被膜拜的特性、再者这些作品与观赏者之间有时间/空间上的巨大距离。
基于以上原因,甚至可能更多,对于两种事物的装裱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成为了习惯。这种习惯导致一种审美范式&&它们就应该待在那种画框里。习惯与功能性成见的相互作用,加固了绘画作品与摄影作品相区别的特有属性,另一方面则使得它们中的异端采取相对立的形式进行装裱。
于是乎,装饰的种类并不是取决于作品的种类,而是取决于作品背后的特性,这种特性有文化、社会功能上的特性,也有审美上的特性。
客官,这篇文章有意思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裱画装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