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美国有美国货币基金监管新规没

黄斌汉:货币战争!全球都求中国住手唯独美国没有!
作者:黄斌汉
  黄斌汉:货币战争!全世界都在求中国住手唯独美国没有!
  全世界都在“意外”中国在上个月(8月)突击汇改引发2000点贬值后。在周五和周六于安卡拉举行的部长及行长会议上,G20财长们说服了中国加入货币和平协定!停止新一轮的货币战争!!!
  但同时,大家也都发现,从突击汇改引发2000点贬值,到这两天的G20财长会议。美国都依然保持着对中国汇改造成大贬值的欢迎。同时也看到日本孤独和抗议!
  这是为什么?
  一、货币和平协定!可以让第三世界减少损失和冲击
  8月中国意外决定重估人民币币值,导致人民币在8月份创下21年来最大跌幅。一些新兴经济体担心人民币贬值将影响本国出口,因此这些经济体的货币也随之贬值。而这样的结果将是一个恶性循环。对于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则需要为了获取更多资金而争相贬值,最后造成一些基础弱的国家经济崩溃。
  二、美国在保护自己的利益上从为不手软
  加息,将会吸引更多的热钱回流美国,并可以抑制通胀、避免社会投资过剩、过热的风险。简单的说,就是保持货币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都喜欢把美元当成主要储备倾向的原因。就如前几年网友抱怨人民币对不起中国人一样,而美元的价值就是在于它比其它货币更能对得起人民!
  在保护货币对得起人民原则下,美国从来都不手软(每个国家几乎保持这种原则,只是美元太强大,其它货币很难抗衡导致很多国家在经济和保币值上很难两全。)。
  相信很多网友还记得2013年,欧洲还没有起出欧债危机的泥潭,G20大部分财长都在呼吁继续保持量化宽松,但唯独美国却放出要退出QE(量化宽松),而后并在2013年底宣布退出。面对各方请求,美国依然保持着他们一贯的态度和立场(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你管不着!!!
  随后各国不得不进入了一轮竞相的降息周期,唯有中国为了面子、承诺和还强大的国力没有加息降息大潮,不断其它国家更惨!!!
  三、美元加息是为了能更便宜的买下世界!
  美元加息将可以吸引大量的热钱回流,进而打击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而这些国家为了保持正常运转着不得不贬值和降低价值来卖出能源。当价值降到一定的吸引力时,达到吸引热钱从美元回流时,才能达到平衡。对于美国来说加息对他们是有利无害。
  四、中国跟着美元升值是陷阱
  中国为什么要主动贬值,不保持跟着美元升值?如果人民币继续保持跟着美元升值,表面上中国可以继续、更低的价值购买世界能源。但是由于中国当前已面临内需瓶颈,如果再保持货币升值,会造成内需的吸引力大降。这也是为什么过去人民币升值会让很多国民往外跑扫货的原因。如果中国跟着贬值,保持与第三世界一定的平衡,将有效的制约需求过度外流、保持内需的稳定增长。达到新的平衡点,同时又可以继续扫货全球能源,给第三世界一定的支持!!!来维护“朋友”关系!以免进入失“友”陷阱。
  五、美国为什么支持中国贬值?
  这是笑里藏刀!过去人民币的是中国央行完全掌握主动全。受汇率冲击影响很小,世界经济危机下,中国也未受到过重的冲击,中国金融体系依然保持稳定。
  但是,这样的汇率政策也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最大的阻力。而人民币不能国际化,不能进入SDR(特别提款权),不利于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和货币作用的最大化。
  因此,8月中国央行的突击汇改也可以说成是为了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而做出的最大让步。也是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但是,也就意味着。中国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自己的超主动权轻松的保持了汇率稳定。而此次汇改后,央行为了保持这种稳定而需要出点“血”。需要运用储备适当的卖出和买进来抵御世界的冲击。 所以,美国当然会笑、会支持。不说这是趋势,至少中国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占他们的便宜!这是中国前进的代价!竞争的代价!!!没有退路。。。一旦人民币成功加入SDR。那么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将全面打开!!!这就好比中国的计划经济,一浪一浪的开启!
  新的大国崛起必然要面临对原大国的挑战,而在这种博弈之中,稳定和加速转型将决定是否能更快走出泥潭的基础。就如一个被打烂了的军队,就看谁能先重新整合、洗礼发新新一轮的进攻。
  美国无疑就是当下最大的大国,美元的“我们的货币,你们的问题”。将会继续冲击着世界,而当下美元升值和加息预期下被冲击得七八烂世界经济。将被迫进入一个全新、大规模整合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将是一个全新的投资机会。只是还需要看谁?能更加精准的买对未来需求点!!!中国在加速整合、转型。这样的大规模重组机会是这10多年来非常罕见的,中国经济在全新的整装之后,会向何处进发?新的突破口在哪?从目前来看,最大的突破口还是互联网+!!!!!!!
  作者介绍:
  黄斌汉。著名媒体人、作家、员、资深财经博主、私募人士。著有《简单学之资本密码》等作品。曾在(行情600999,)、和讯、金融界、类等平台从业经历,10多年金融从业经历横跨整个金融产业链,对现代金融有非常全方位认识和见解。
关键词阅读:
已有&0&条评论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4.217.65%12.8310.03%32.844.82%60.710.0%
佣金计算器
目前佣金比例:
千分之二点五
千分之一点五
资金量:万
月交易次数:次
算算能省多少
您目前1年佣金50000
来立省50000
计算说明:
节省交易费用 = 资金量*(当前佣金-证券通万2.5)       *交易次数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18.5128.00买入30.56--买入29.70--买入14.3617.60海外货币基金发展历史及对我们的启示
作者:郭田勇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文/郭田勇中央财经大学(,)业研究中心主任  1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Money Market Fund, MMF),是指专门以货币市场为投资领域和对象的一种投资基金。在,其投资工具主要包括银行存款、回购协议、票据,以及一些剩余期限在1年之内的债券。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被喻为美国共同基金发展历史上最大的创新。  货币基金伟大创新在于将金融权利平等赋予了中小投资者  货币基金的产生本身就是普惠理财理念的驱使。  1970年代,当时最大养老基金“教师年金公司”现金管理部主管的鲁斯?本特和搭档亨利?布朗,提出了在保持高流动性条件下“让小额投资者享有大企业才能获得的回报率”的念头。  1971年底美国储蓄基金公司成立,并于1972年初购买了30万美元的高利率定期储蓄,同时以1000美元为单位出售给小额投资者,历史上第一只货币市场基金诞生。  美国第一只真正具有“类现金”功能的货币基金是日,美国富达集团推出的“富达日收益”实施T+0交易,收益日日结转,并可签发支票。该基金推出仅7个月规模就超过了5亿美元,占到当时零售型货币基金资产的1/4。可见当时这一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欢迎。  由于当时美国尚未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其大多数州禁止银行对支票存款账户支付利息,美联储通过Q条款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利率规定了5.25%和5.5%的上限。  因此,这一产品的推出,其实是给了中小投资者随时享受随市场波动收益更高的浮动利率的机会,过去因为最低交易额门槛的限制,只有投资机构和大投资者才能进入这一市场,这一普惠理财方式受到了市场广泛的认可,规模迅速发展。  货币市场基金创新推动了美国经纪商现金管理业务,美林的“让人们的财产货币化”通过货币基金现金管理账户得以实现。过去经纪商的并不多,现金业务受阻。过去没有人把证券视为现金储备,当货币基金业务兴起时,客户证券账户股票分红和债券利息或者其他松动的资金在每周一进入货币基金账户,当用支票和visa在现金账户进行提款或者消费时,先提取账户现金,然后才是账户货币基金赎回,之后为了贷款才动用证券投资组合或者抵押证券。&&& 货币市场基金被视为现金储备让现金管理账户大放异彩。  在美国投资者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后,不仅可以获得货币市场工具组合的收益,也可据以签发支票,相当灵活,流动性较大。所以,持有货币市场基金,既具有活期储蓄的方便性,又有活期储蓄不可比拟的收益。因此货币市场利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的差额越大,货币基金的规模扩张也越大。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开始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货币基金迎来爆发式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连续几年的通货膨胀导致市场利率剧增,货币市场工具如国库券和商业票据的收益率超过了10%,但存款所却仍然受利率上限的限制。于是出现储蓄存款不断转化为向货币市场基金的现象。  美国的货币基金在利率市场化后是不是就停滞了?  货币市场基金总规模从1977年的不足40亿美元急增到1982年的2400亿美元,并在总资产上首次超过了股票和债券共同基金。1987年美国股市大崩溃,再次导致大量资金流入货币市场基金,其资产总额突破3000亿美元。之后1991年达到5000亿美元(储蓄存款9392亿美元),1996年,达到7500亿美元,1997年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同期储蓄存款1.5万亿美元),2001年达2.29万亿美元,第一次超越储蓄存款总规模,在共同基金总资产中始终占比超过25%,投资者账户达到4720万个,占共同基金总账户的一半。  从2002年随着美国股票市场从经济泡沫破裂开始逐渐恢复,美联储利率不断调理联邦基准利率,人们开始增加股票等风险投资,货币市场基金资金开始时有起伏。虽然这一时期对股票、等高收益资产的配置开始增加,但货币市场基金的规模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到2008年金融危机前发展至到3.5万亿美元(当时储蓄存款只有1.68万亿美元)。
  日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是货币基金危机的导火索。当时资产规模达620亿美元的Reserve Primary Fund(储备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由于重仓持有雷曼兄弟的商业票据而出现了大量的损失。9月16日,Reserve PrimaryFund净值跌破1美元至97美分。最终,储备基金公司不得不向美国证监会(SEC)求援,并以97美分的价格清盘。ReservePrimary Fund的清盘进而引发了疯狂的资金赎回潮,而依旧留守在货币基金市场的投资者也纷纷从非政府型转向政府型(前者多投向金融机构证券和商业票据,后者多投向政府类债券)。  同时,机构在不良贷款压力和高杠杆率下现金不足,无法满足市场上商业票据的抛售要求。需求过低导致美国庞大的商业票据市场陷入停滞,短期融资市场几近瘫痪。  为了保护货币基金投资者的利益、防止集中赎回、稳定非金融企业短期融资市场,财政部亦出台临时担保计划(Temporary Guarantee Program),对加入该计划的货币基金,能够在其跌破净值后给予一定的补偿。  正如世界经济一直没有摆脱次贷危机及后续余震的困扰,投资者对货币基金的信心也始终没有走出阴霾,但是这并不妨碍美国货币基金的健康发展,尤其是SEC先后两轮的改革,强化了货币基金的流动性管理,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压低了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但使其回归为有效的现金管理工具。随后货币基金市场开始恢复,2015年末其市场规模增长至近3万亿美元。  2  美国政府对货币市场基金的监管及演变  历史上,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受“2a-7规则”(Rule 2a-7)的监管,致力于维持稳定的并提供良好的流动性。货币市场基金备受争议的一个做法,是其维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的会计处理手法。1983年,SEC允许货币市场基金放弃“按市值计价”的会计方法,把资产净值固定为每份基金1美元。  与其他基金按照市价计算净值不同,货币市场基金根据到期时的预期收益计算其净值,这就使得这类基金很容易将净值做成1美元以上,除非某项投资出现偿付违约。保持净值在1美元以上对于吸引投资人至关重要,它最大程度地维持了货币基金投资人的稳定,但一旦出现风险,投资人也会更加惊慌地逃离这一被认为是最安全的投资品种。  但实际上,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实行固定的计价后,仅出现过两次净值低于1美元的事件。一次发生在1994年,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另一次就是2008年。  针对货币基金在金融危机中遭遇的高赎回压力和低变现能力,SEC于2010年1月对原有的货币基金管理条例――《1940年投资公司法》项下的《Rule 2a-7》进行修正,着重提高了对货币基金的流动性要求,例如缩短投资组合的平均期限、减少次级证券的投资比例、新增对每日和每周的流动性要求等,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和高风险证券投资比例的目的。  比如规定基金必须把10%资产投资于国债以应对每天的赎回需求,把20%的资产投资于1周内到期的证券;同时禁止投资剩余存续期超过120天的资产和剩余存续期超过45日的次级债券,以达到降低长期债券投资比例的目的。此外,修正案还要求基金公司加强信息披露的内容和频率,引导投资者做出理性的决策。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2014年7月又通过一项新规,要求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优质货币市场基金采用浮动资产净值,不再维持每单位1美元的固定价格,以避免出现大规模赎回现象并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由于中国的金融市场还不如美国成熟,短期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和丰富度相对而言不足,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结构目前仍以银行存款为主。但随着中国国债包括政策债、优质企业债、大额存单CD等短期融资工具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未来中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标的和结构也会在保证充足流动性的情况下不断优化。  3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对推动直接融资的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货币基金的本质,是通过市场绕开银行进行投融资(所谓金融脱媒)的金融工具。货币基金的投放对象被美国限定为最安全级别、短期(平均期限不超过60天)的政府债、金融债、银行借债和公司债等。由于是为政府和最优质的金融机构和企业提供短期流动性,这个目的与银行的更广泛的放贷对象有所区别,所以无需。其本质是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取代银行最优质的短期贷款。  表: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投资组合(日)
  这样的投资组合一方面保证了货币基金共同市场投资低风险、高流动性。比如其投资的美国国债、大额存单CD,商业企业账户,它们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是基础工具投资,非常安全。另一方面保证了货币市场基金比银行存款有更高的收益率,即使2010年以来目前美国利率如此低,储蓄货币市场利率几乎为零,而货币市场基金平均收益为0.01%,仍然体现了其高过存款。  同时,货币市场基金的存在使得美国的高信用主体债务融资得到了良好的流动性支撑,为美国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及利率机制的灵活传导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货币市场基金推动了美国银行的革命  虽然货币基金的出现冲击了美国银行业活期储蓄业务,但之后银行业也通过推动监管让其准许设立货币基金账户以灵活的调整应对。存款受到冲击,贷款业务也受到影响,美国银行业开始为投资自由化努力,之后打破了分业限制,可以说货币基金是银行业变革的重要推动者。银行业也在不断适应和调整顺应金融自由化的大趋势,最终的结果是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4  美国货币市场基金是否需要交纳存款准备金?  从国外对货币市场基金监管的经验来看,欧美各国均未对货币市场基金征收准备金。  2012年底,美国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FSOC)曾提出三个加强货币市场基金监管的方案:  改为浮动净值定价,  直接提取3%的备付金(capital buffer),  提取1%的准备金并根据风险水平辅以一定额度的现金。  然而,SEC在2013年中提出的改革方案中认为后两者对货币市场基金而言成本过高而没有采用,替代提出了两个较为温和的方案供选择:  ● 要求部分货币市场基金实行浮动净值计价,  ● 在一定条件下向货币市场基金征收流动性管理费用(liquidity fee)并允许基金暂停赎回 。  可以看出,SEC在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行业稳定发展中选取了折中的道路。稍晚于美国,欧盟于2013年提出向所有货币市场基金强制征收3%准备金的提案(欧盟对银行的仅为2%),引来了行业的强烈反对,反对声音指出这一举措将完全抹杀货币市场基金本已很低的边际收益。关于这一政策方案的投票于近日被搁置,向货币市场基金提取准备金的尝试在欧洲也宣告停滞。  其实货币市场基金是直接融资非间接融资,是投资者的钱,而非存款机构的钱。如果对货币基金直接提取存款准备金,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部分银行协议存款是同业存款并非一般存款,同业存款本身只是一个银行用于流动性调节的手段,同业存款不可用于放贷只用于调节头寸,若等同于银行一般性存款缴纳20%的存款准备金,将增加金融机构营运成本。  存款准备金存在的目的之一是央行可以通过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的目的。然而货币市场基金的同业存款主要是为了满足银行的流动性管理需要,而非主要用于发放贷款,对货币乘数的贡献有限。商业银行一般性存款和同业存款业务模式上存在本质差别,二者存款派生能力也不同。因此如果对货币基金征收存款准备金会直接抬高金融体系内的资金传导成本。  二是货币基金投资者不享受联邦储蓄存款保险机构的保险,而商业银行的存款则享受这种保险,因而其风险要高于商业银行,但也因此减少管理成本。  三是货币基金毕竟不是存款货币吸收机构,只是通过发行基金凭证单位来吸收投资,每天对基金凭证的余额予以清算,然后定期向投资者的账户里贷记利息或投资收益,计取收益一般在是在月末。由于这种定期清算和计取收益的会计处理,就使得投资者的账户中随着计入收益的增加而拥有的基金凭证量也在增加。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金融四十人
(责任编辑:李士英 HN071)
04/15 16:3004/15 07:0804/15 02:3304/14 18:2304/14 16:5504/14 15:1604/14 15:1104/14 07:16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图文】美国货币基金的成长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美国货币基金的成长史
上传于||文档简介
&&金​融​ ​美​国​ ​货​币​基​金​ ​历​史​研​究
大小:593.55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货币基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