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私有化回归屡遭拦路虎 谁是套利之下最大的赢家

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 转道新三板不被业内看好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概股“回归”变数
  上周,中概股“回归”政策可能发生变化流传甚广,而在上周五,证监会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正在分析研究”,这推升了市场对政策收紧预期,相关表现不佳。中概股“回归”遭受质疑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高估值,其中存在着多重套利,这也使得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并购重组中的壳资源股票被“爆炒”。在政策收紧预期加强之下,中概股“回归”何去何从成为讨论的焦点,其中就有机构提出根据政策变化调整结构,而等待IPO等需要耗时较长的方式并不完全被接受。另外,不少PE等资金参与私有化,如果政策收紧,这部分资金也将受到冲击,部分资金已经在开始另谋出路。
  中概股回归的政策收紧预期正在升温。
  日前,一则有关奇虎360回国借壳A股被证监会约谈参与机构需承诺6年禁售期等内容的消息在机构间流传,而在此前后与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的消息也频频被传出。
  事后,奇虎360官方称传闻与事实不符,但证监会此前已公开表示,由于市场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的特殊性存在质疑,将对与之相关的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予以高度关注。“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方面,证监会的表态让业内对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的最终形态形成多重预期,而另一方面,计划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也在针对新的政策空间进行重估,并考虑可能需要的替代性方案。
  中概股“归来政策”预期收紧
  有关中概股回归的最终政策尚未形成结论,但监管层对中概股问题的“关注”,正在对“回归”的市场预期带来影响。
  例如目前业内对于政策变化较为强烈的一个预期是,中概股VIE结构拆除完成后,需运行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资本运作。
  “目前的预期之一是,监管层会要求中概股拆完VIE多运行一年,才能进行并购重组或者借壳的运作。”(601688)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个变化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这相当于提高了中概股走借壳渠道的时间成本,一方面防止了中概股过快的套利,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壳现象。”
  此外,亦有业内人士在讨论中表示,监管层还有可能通过压制中概股回归后IPO、并购重组的估值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泡沫。
  “还有一个方案是压估值来化解泡沫问题,这和之前IPO传统的限价、限量有异曲同工之处,之前一些机构在讨论有可能会针对中概股出现‘不超过20倍’的限价,而且境外收购资产装入A股公司的审核也要从严。”前述投行人士称,“但这个限制存在人为干预市场定价的问题,一级市场就算被压制,二级市场仍然会反弹,反而有可能催生泡沫。”
  事实上,有关中概股政策的收紧预期,除波及正在开展私有化的美股公司外,部分已着手启动国内上市计划的企业也间接受到牵连。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一些券商、子公司、私募基金通过发行资管计划分销互联网、类金融公司的融资份额,并在份额推介中以上市退出为回报承诺。
  “按传统思路,一般公司都会去海外做VIE进行上市,但后来政策开始吹风对这类公司在国内上市的支持,于是不少公司在策划国内IPO和借壳。”北京一家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表示,“所以不少私募机构也瞄准了这个生意,目前对象主要是两类,一种是明星创业公司,第二种是搭建VIE或者要私有化的。”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资管计划在私有化过程中的参与,也成为部分“待归股”选择借壳、并购重组等渠道上市的原因之一。
  “很多公司最后不走IPO,也和一些监管细节有关,比如资管计划作为拟IPO企业是否要被清理这个事,目前还没定论,但大多数中概股都有资管参与的。”前述基金子公司中层人士称,“我们之前也和监管层沟通,但没有明确解释,虽然可能放开,但按现有口径肯定是不行的。”
  拆V类企业如何应对
  如果政策收紧,部分中概股、新兴类公司陷入了“海外上市or国内上市”的矛盾间徘徊,该类公司势必将采取和筹备应对策略。
  “一个问题是私有化中的资金成本,另一个问题则是国内不鼓励高估值,那么前期投入的资金回报可能就没法在上市后获得超额回报,毕竟投下去的成本也不低。”一位从从事中概股回归私有化产品设计人士表示,“许多回A股的项目可能要想别的办法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业内考虑较多的替代方案包括并不限于降低私有化估值及杠杆、推进运作速度并规避借壳认定、静候IPO新政、转道新三板挂牌,以及暂停私有化进程等多种可能,例如机构讨论较多的,是根据可能出现的限制进行操作调整,并对新政策实现规避。
  “中概股的这个消息放出来,许多相关股价已经在跌了,这种时候可以趁机压低私有化的估值水平,减少泡沫化现象。”前述产品设计人士称,“但最理想的还是通过安排绕过政策限制,尽快推动规避借壳的运作,比如先拿控制权等。”
  另一方面,静候IPO新政、转道新三板等“以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则并不被业内所看好。
  “IPO政策的不确定性太大,从战略新兴板被取消就能看出这种端倪,所以门槛松动这些预期很难去等待,何况私有化的时间也耗不起。”一位投资于拆V项目的PE机构人士坦言,“至于新三板,完全就是个机构市场,未来流动性能否改善也不一定,这违背了回来的初衷。”
  而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在政策收紧预期进一步明朗下,不排除部分中概股或新兴类企业会放弃私有化,并依然选择在海外上市。
  “国内支持这些企业上市才造成了扎堆现象和估值泡沫,这个问题反而又让政策变紧了,所以不排除一些企业可能会放弃私有化和回A股。”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坦言,“对于监管层来说,这可能也是一种预期管理,回归的企业减少了,相应的估值泡沫也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平抑。”
  “国内上市无非就是赚个利差,因为A股的估值更高,流动性更好,但这种估值的套利空间只是暂时的,而中概股回归或者互联网类企业IPO,整个周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很多企业在是否选择回归时也要三思。”上述接近监管层的券商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杨阳 UFO57)
&&&&&&</div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两年前李克强总理在义乌国际商贸城考察时,和一款名为羊眉吐气羊音箱合影,...
由中鑫创投(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关村软件园共同主办的“百城千校十...
业内首份新三板市场智慧工厂主题分析的深度报告,并提出智慧工厂三层次模型,...
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中概股回归概念股|中概股“回归”变数 “归来政策”预期收紧 - 股市要闻 - 至诚财经网
至诚-中国金融理财门户网站&#12288;至诚旗下产品:
欢迎来到至诚财经!
中概股“回归”变数 “归来政策”预期收紧
& & & &====推荐阅读====
& & & &====全文阅读====
& & & &至诚财经网()05月10日讯
  原标题: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预期升温
  中概股&回归&变数
  上周,中概股&回归&政策可能发生变化流传甚广,而在上周五,证监会对此做出了回应,表示&正在分析研究&,这推升了市场对政策收紧预期,相关股票表现不佳。中概股&回归&遭受质疑的重要因素之一则是高估值,其中存在着多重套利,这也使得并购重组中的壳资源股票被&爆炒&。
& & &&在政策收紧预期加强之下,中概股&回归&何去何从成为讨论的焦点,其中就有机构提出根据政策变化调整结构,而等待IPO等需要耗时较长的方式并不完全被接受。另外,不少PE等资金参与私有化,如果政策收紧,这部分资金也将受到冲击,部分资金已经在开始另谋出路。
  &目前的预期之一是,监管层会要求中概股拆完VIE多运行一年,才能进行并购重组或者借壳的运作。&华泰证券一位投行人士表示,&这个变化是很有可能的,因为这相当于提高了中概股走借壳渠道的时间成本,一方面防止了中概股过快的套利,另一方面也打击了壳现象。&
  中概股回归的政策收紧预期正在升温。
  日前,一则有关奇虎360回国借壳A股被证监会约谈参与机构需承诺6年禁售期等内容的消息在机构间流传,而在此前后与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的消息也频频被传出。
  事后,奇虎360官方称传闻与事实不符,但证监会此前已公开表示,由于市场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的特殊性存在质疑,将对与之相关的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等现象予以高度关注。&正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方面,证监会的表态让业内对中概股回归政策收紧的最终形态形成多重预期,而另一方面,计划回归的中概股公司及相关中介机构也在针对新的政策空间进行重估,并考虑可能需要的替代性方案。
客户投诉:
市场商务:
广告合作:QQ:
意见反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公司地址:厦门软件园二期观日路26#404-1中概股回归屡遭拦路虎
谁是套利之下最大的赢家? _ 东方财富网()
中概股回归屡遭拦路虎
谁是套利之下最大的赢家?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中概股回归屡遭拦路虎
谁是套利之下最大的赢家?】“中概股回归借壳、重组、IPO均可能有限制”,这一消息近日在资本市场上炸了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回应,证监会正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回应虽然不痛不痒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概股私有化回归已受到监管部门的强烈重视,后面会跟进怎样的配套措施,仍在分析研究中。
  “中概股回归借壳、重组、IPO均可能有限制”,这一消息近日在资本市场上炸了锅。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也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回应,证监会正针对中概股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这回应虽然不痛不痒的,但有一点很明确——中概股私有化回归已受到监管部门的强烈重视,后面会跟进怎样的配套措施,仍在分析研究中。
  受此影响,多只中概股再次遭遇“黑色星期一”,世纪互联重挫24.01%、陌陌大跌15.84%、欢聚时代跌13.81%、当当跌13.28%、奇虎360跌11.32%。与此同时,国内A股市场的壳资源概念股,如、等近40家壳股接连暴跌。一场腥风血雨的资本大戏在两地火爆上映。
  从“两会”的注册制推迟、夭折,到如今的监管限制,中概股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中概股急欲回归,目的何在?私有化已在正常进行中,监管部门为何紧急刹车?资本套利的背后,谁是真正的黑手?
  一、中概股回归:套利!套利!套利!
  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潮似乎没过去几天,中概股回归又成了新一波资本热点。更有奇葩者“闪退”,如陌陌在纳斯达克上市仅半年,就宣布私有化退市,费劲搭建的VIE架构,又开始重新拆解回归。到底是境外资本市场撑不起企业发展的野心,还是另有所图?
  1)估值低?还是企业水平低?
  很多中概股抱怨:境外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要求高,维持上市服务的成本高,投资者对企业不认可,估值过低……总之,境外市场存在诸多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概股的托词看似无辜,说得就像一个学者在异国他乡怀才不遇。不是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为什么在境外市场就黯然失色了呢?
  据统计,有数据的215只中概股平均市盈率仅为13倍,明显低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成分股市盈率的一半,比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市盈率低30%。纳斯达克可谓全球较为发达的资本市场,无论是交易成熟度还是监管力度,都称得上“国际一流”。
  中概股在这样的市场上遭白眼,虽然存在境外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不认可的可能性,但更多是自身原因造成的。比如,聚美优品的假货风波,加剧了中概股不诚信的形象。而且,纳斯达克云集了全球大量优秀的企业,相比之下,部分中概股在业绩和行业地位上显然“技不如人”,遭白眼也不能全怨别人。
  2)眼馋A股高估值,套利之心昭然可见
  中概股在境外的市盈率才13倍,而国内A股的市盈率45倍,的市盈率更是高达67倍。从纳斯达克退市时,估值仅35亿美元(约220亿人民币),借壳上市时估值作价457亿,股价最高达62.34元/股,市值最高达2724亿,是退市市值的12倍。巨人网络借壳,股价最高冲到231.1元/股,对应的市值高达1176亿元,是退市市值的6.4倍。回归A股后,不到三个月,股价从9.43元/股飙升至327元/股,市值破300亿大关。
  这些企业经过股价大涨后,虽都有所回落,但巨大的估值反差,让中概股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部分中概股的市值还不足回归后企业的一个零头,心里能不苦吗?何况,境内监管宽松,中小投资者投资热情高涨,企业上市之后躺着都能赚到钱!
  3)被境外低估和未低估的企业都打算回来,谁是套利之下最大的赢家?
  中概股回归,首先要启动私有化收购,很多人觉得境外的中小投资者赚翻了。其实不然,以聚美优品为例,由创始团队及红杉资本组成的收购方,提出每美国存托股(ADS)7美元的价格进行私有化收购。虽比前一日收盘价溢价20%,但与22美元/股(每存托股27.25美元)的发行价相比,私有化价格不足发行价的三成。另有国外投资机构认为,中概股收购价格溢价水平不到美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三,超半数计划私有化的中概股将以低于IPO的价格收购。
  由此可见,美国的小股民们不仅没吃到中概股私有化的甜头,还可能面临巨亏的风险。
  那到底是谁才是背后的赢家呢?赢家仍藏在私有化的主体当中。笔者认为,赢家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参与私有化退出的原始股东,即被收购方;另一类则是私有化的收购方。
  l 参与私有化退出的原始股东是指谁呢?以聚美优品为例,其上市前的股权结构为:以陈欧为代表的创始团队共持股47%,红杉资本持股18.7%,K2基金持股10.3%,徐小平持股8.8%,陈科屹团队持股10.3%。他们都是原始股东,而此次私有化是由创始团队和红杉资本作为买方团,即K2基金、徐小平、陈科屹团队均为被收购方,可溢价退出。聚美优品坑瞎了美国的小股民,但绝对坑不了这些原始投资人。
  粗略统计,徐小平当年投入38万美元,现已变成0.77亿美元;K2基金几百万的投资,如今也有9000多万的回报,私有化退出的原始股东们个个挣得盆满钵满,绝对称得上“赢家”。
  l 那参与私有化的收购方怎么能叫“赢家”呢?根据美国监管层规定,提出私有化要约的股东,需全部以现金的方式进行回购,聚美优品私有化退市就得拿出4.62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方是傻子吗?他们之所以愿意拿出这么多钱,是看重了后面的“大鱼”。
  私有化顺利完成后,下一步一定是开启回国上市的进程,两个资本市场间的估值套利才是大机遇,这也是未被境外市场低估的奇虎360等企业急于回归的缘由。去年6月17日,在奇虎360宣布私有化的提案中,对其估值为90亿美元(约586亿人民币).
  根据中金研究所按照的估值方式粗略计算,回归A股后的360市值将高达3800亿。巨大的市值套利大多进了私有化收购方的腰包里,这也正是他们当年为私有化慷慨解囊的缘由。不过,中概股如果无法按预期进入国内资本市场,私有化收购方或将成为冤大头。
  二、监管部门:施压!施压!施压!
  监管部门一施压,资本市场的半边天都黑了,中概股更是吐血不止。
  其实,早前监管部门曾大力引导、支持优秀的中概股回归。毕竟这些企业都是见识过大世面的,在企业管理和自我约束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监管部门希望,能将这样的企业吸引回来,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可事情远没有预想中那样美好,中概股怀着一颗套利的“黑心”,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甚至可能引发一连串的系统风险,监管部门不得不紧急刹车!
  1)私有化出,伤不起!
  如上文所言,企业私有化退市需要大量的现金来完成收购,而且是美元的形式现金,过程中涉及美元基金退出、人民币基金接盘等重要环节。两国市场、两种货币,必然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一定影响。外汇储备关系着国家经济安全的命脉,监管部门不得不重视。
  据统计,全球共有352家中概股,市值高达1.4万亿美元,其中、等国有企业,因其股权复杂或部分资产已在国内上市,故回归A股的概率极小。除去这部分企业,剩余300多家中概股市值约在5000亿美元,如果全部私有化退市,至少需要支付亿美元的对价,相当于四万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4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为3.22万亿美元,若中概股集体回归,意味着两成的外汇储备要流出,对国内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势必会造成较大冲击。尽管现在启动私有化回归的企业仅有数十家,但在资本套利的驱动下,回归大潮已在酝酿之中,境内资本流出比例会迅速上升。
  2)壳资源几近疯狂,打乱了市场原有的秩序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后,必然要在国内资本市场中寻个落脚地。多数中概股私有化的资金来自优先级投资人、过桥贷款等,资金成本颇高,故中概股退市后亟需快速进入新的资本市场,以缓解资金压力。
  IPO太慢,新三板太low,借壳上市往往是最佳选择,这给足了壳资源疯狂的理由。前几年,25亿以下的借壳交易还很多,而当下估值50亿以下的资产已被扫出借壳市场。壳企业一个比一个牛,而且企业越烂越牛:谈壳先交诚意金,利润不过亿免谈,议价一天涨一亿,承诺扣非净利润不得低于10亿……这是当前借壳市场的现状。
  借壳上市本无可厚非,国外资本市场也将借壳作为重要的资产重组方式。然而,在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下,壳资源价格疯狂扭曲,资源配置严重失衡。即使借壳上市成功了,这隐藏于背后的风险必然会从二级市场中爆发,传导至普通投资者手中。
  3)估值套利,资本流出实业,A股市场还能安宁吗?
  中概股回归开启了新一轮造富狂潮,风投机构、投行、并购基金们加快对市场布局的速度。据业内爆料,部分投资机构为了抢占中概股的先机,甚至免去尽职调查、访谈等常规环节。在投资机构眼里,企业的好坏已无关紧要,只要带着中概股回归的光环,保准有数倍的回报!
  比如,5月4日,公告,拟以现金及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作价101亿中星技术100%股权。其原股东中星微退市估值4.53亿美元(约29.34亿人民币),而此次收购中不涉及其核心的芯片业务,却高出其退市估值70多亿。同一天,也发布公告,拟作价161.8亿购买搜房网房天下部分资产,整个搜房网在纽交所估值仅23亿美元(约150亿人民币),这分拆的一部分资产就高于整个资产估值。
  中概股拔根“毛”,放到国内市场中都能大红大紫,难怪投资机构盯住中概股不放,这里面太有赚头了!部分机构与企业联合作势,哄抬二级市场价格,以实现各方利益暴涨的目标。相比之下,投入实体企业没有什么吸引力了。
  资本从实业中流出,以吹泡泡的方式拉高企业的市值,获利退出。缺少基本面支撑的股价迟早会倒下,当泡沫破裂时,由谁接盘?A股已经历数次股灾,伤痕累累,需要真正的实业支撑,而不是与泡沫市值共舞。此情此景下,监管部门不得不抡出重锤,捍卫国内资本市场有序发展。
  三、中概股的归宿:委身新三板?
  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后,背负着沉重的资金包袱。A股的IPO正门和借壳偏门,都送出闭门羹了,中概股只能寄希望于新三板市场,这将是中概股最终的归宿吗?
  1)新三板避风港,给中概股缓口气的机会
  注册制无望、借壳受阻,新三板成为中概股唯一的避风港。笔者一直认为,中概股更适合在新三板市场上发展。
  一方面,新三板有较大的包容性,在盈利能力上没有过硬要求。部分中概股当年之所以远赴境外市场,就是因为A股市场无法容忍财务不达标的硬伤。
  从4月底的年报可以看出,已经在新三板挂牌的中概股或其子公司仍多数处于亏损状态,如恒大淘宝去年以9.5亿的巨亏稳坐“亏损王”,百合网亏损8300多万,ST天涯也因净资产为负被股转系统标出风险警示。但这并没影响市场对企业的价值认可,恒大淘宝市值190亿,百合网市值44亿,天涯被带了“ST”帽子,估值也在24亿左右。由此可见,优质的中概股即使亏得惨不忍睹,市场仍认可其未来的成长性,这是A股不能给的信任!
  另一方面,新三板的融资环境正一步步改善。随着分层制度的落地,一大波政策红利可能降临创新层,如降低500万的投资门槛、放开35人定增限制、建立制度、实行竞价交易体系……市场的流动性将逐步激活。
  中概股凭借其良好的发展基础,挤进创新层并非难事。即使真的无法“钟情”新三板,也可以先在此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待政策松动后,再伺机回归A股市场。
  2)中概股可分拆上市,多地共享资本盛宴
  中概股回归是个大工程,从私有化退市到拆VIE架构,各个环节都是费时费力的活儿。想当初,远赴境外市场也没少费心,注册境外壳公司,绕了一大圈才把国内资产注入进去。还没在境外市场坐热乎,又要打道回府。
  笔者认为,中概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挤上了境外资本的大船,即使遇到了“风浪”,也不该轻言放弃。毕竟,境外资本市场在交易机制、发展成熟度等多方面优于国内市场,中概股可以在稳固原有资本地位的同时,分拆一部分资产或子公司,先回国探探路。
  美中嘉和就是比较经典的案例。美中嘉和是纽交所上市公司泰和医疗的全资子公司,于2016年1 月25日挂牌新三板。没过多久,美中嘉和披露了购买关联资产的重大重组报告书,拟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购买傲华科技100%股权和世纪友好100%股权。而傲华科技和世纪友好也是泰和医疗的全资子公司,美中嘉和把兄弟姐们都接回来了!相关机构对美中嘉和的估值已高达29.28亿,远远高于老父亲泰和医疗14亿的市值。
  此前,中概股药明康德也派儿子合全药业先挂牌新三板,并完成了5亿定增,为药明康德私有化退市备足了弹药。笔者认为,比“举家搬迁”的中概股们,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更为理性,即使遭遇了监管打压或政策限制,损失也是有限的。“两手准备”远比“孤注一掷”稳健多了!玩得漂亮的,还可以共享多地资本盛宴。
  四、根源:制度不完善,体制不健全
  从上文多处案例中可以看出,国内外资本市场估值差异巨大,这正是中概股及幕后资本推手跨境套利的动机。俗话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而这种“买卖”产生的根源,仍是制度问题。
  1)前端:注册制不落地,资本泡沫仍会继续
  注册制迟迟未到位,不仅将中概股拦在大门外,也让中小企业丧失了平等入场的机会。审批制下,衍生了大量的黑色产业链。一个企业要想顺利的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不但要准备好各种中介费,还要有打通各大审批关系的好处费,权财交易的铜臭味传遍了整个A股市场。
  可不能让这些钱白花了!一旦上市成功后,管理层哪还有心思关注企业生产发展!抓紧和机构联手拉高股价,把掏出去的钱成倍捞回。
  注册制不落地,资本市场仍是存量市场,缺少自由竞争的机制,上市公司高枕无忧,躺着赚钱。机构们打着市值管理的名义,在有限的数家企业中玩“左手倒右手”的游戏,玩到一定时候,把大盘砸给小股民们。
  2)后端:退市制度不完善,壳资源仍会泛滥
  退市制度是资本市场的“净化器”,如果仅有前端注册制的开放入口,没有后端退市制度的强制淘汰,这样的体制仍是失败的。发达的纳斯达克市场近十年退市企业近8000家,纽交所也有3000余家,而A股市场成立至今,仅有89家公司退市, 其中因亏损退市的公司为45家,退市率仅3%。
  是中国企业比美国企业更优质?不,是机制不健全导致的鱼龙混杂。中概股回归潮再度刺激A股市场的壳资源,业绩越差的企业反倒越受欢迎,本末倒置。借壳重组,本该是给壳企业注入新鲜活力,却演变成资本巨额套利的场所,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秩序,阻碍了优质企业发展的道路。
  笔者认为,对“自命不凡”的壳企业没有必要宽容,当以“严刑峻法”肃清资本市场,及早铲除这种资本毒瘤。在注册制和退市制度的共同作用下,使上市企业逐步实现价值回归,缩小套利空间,还给中小企业一个平等竞争的资本市场。
  小结:
  中概股回归屡遭拦路虎,正处于私有化阶段或拆VIE阶段的企业确实进退两难。不过也不必太悲观,笔者认为,此次监管的目的在于,减少市场非理性的炒壳、跨境套利的现象,合理配置资源支持实业发展。
  监管部门虽可能对中概股回国上市有所限制,但绝不会“一刀切”。优秀的中概股始终是资本市场的爱宠,相信阴霾过后定能迎来资本的晴天!
(责任编辑:DF207)
[热门]&&&[关注]&&&
举报原因:
人身攻击 
侵权(诽谤、抄袭、冒用等)
举报邮箱:
举报成功!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网友点击排行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中概股回归均以套利为目的|中概股|美国股市|皮海洲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概股回归均以套利为目的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皮海洲
  一方面在A股市场可以高价套利,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监管又远比美国股市宽松,中概股公司当然会蜂拥归来。实际上,几乎没有中概股公司是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归来的。
  自从今年4月底市场传出“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在国内上市”的传闻以来,“中概股回归”的话题就成了市场非常敏感的一条神经。每每有风吹草动,都会引发市场的关注。这不,9月2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又一次触碰到了这根神经。
  当天,郭松在政策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概股集中回归可能对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形象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从外汇局角度,仍坚持实需原则。但要防止以套利为目的的所谓中概股回归,将支持正常合规的跨境并购和“中概股”回归,并在此过程中维护国际收支平衡。这也是政府高层人士关于“中概股回归”问题的最新表态。为此,不少媒体以《支持正常合规“中概股”回归》为题对此消息进行了报道。
  什么是“正常合规”的中概股回归?恐怕目前市场很难给出界定。今年5月6日,针对当时市场上有关“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在国内上市”的传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目前证监会正针对中概股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而今年9月2日,针对“中概股回归市盈率不超过20倍”的市场传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表示,对这类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相关规定及政策没有任何的变化。可以说,到目前为此,中概股回归“正常合规”的提法是比较空泛的。不仅市场难以掌握,恐怕就是中概股公司本身也难以掌握。
  不过,如果说中概股回归“正常合规”的提法难以准确把握的话,防止以套利为目的中概股回归的表述就是妇孺皆知了。而就近年中概股回归的动机来看,几乎都是以套利为目的的。这就难怪有投资者在郭松司长的讲话出来后表示,外汇局变相叫停了中概股回归。虽然这种说法未免过于绝对,但如果真的要防止以套利为目的的中概股回归,那么,“正常合规”的中概股回归大概也就不存在了。
  近年来,中概股回归之所以形成热潮,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A股市场股票市盈率的高企。如2015年暴风科技拆除了VIE架构后来到A股创业板上市,不仅创造了连续27个涨停板的造富神话,而且市盈率水平超过千倍。这对于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是一个巨大的刺激。因为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公司通常只有十几倍甚至几倍的市盈率。所以,中概股公司有强烈的回归A股市场的冲动。而这为的也就是在高估值的A股市场实现套利的目的。
  二是中概股回归的另一个原因就是逃避美国股市严厉的市场监管和严格的投资者保护机制。因为美国股市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管是非常严厉的,惩处也非常严厉。同时在集体诉讼机制下,违法违规公司经常遭遇投资者的巨额索赔。而一些中概股公司之所以选择回归,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接受不了美国股市严厉监管的缘故。所以它们在美国市场当了逃兵,要逃回到国内A股市场。
  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中概股回归带给中国公司在海外的形象是非常负面的。一方面在A股市场可以高价套利,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监管又远比美国股市宽松,中概股公司当然会蜂拥归来。实际上,几乎没有中概股公司是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归来的。因为中概股回归私有化的过程,本身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足以支持公司发展的需要。而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考虑,中概股回归完全可以选择“把根留住”的方式,即选择类似于H+A的方式,让公司同时在美国(或其他国外市场)及国内A股市场上市,这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而连根拔起回到国内市场,这为的就是套利的最大化。
  因此,基于目前中概股回归基本上以套利为目的的事实,同时本着防止以套利为目的的中概股回归的精神,目前放缓中概股回归的步伐,加强对中概股回归的监管,无疑很有必要。
  (本文作者介绍: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责任编辑:陈悠然 SF104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财经评论员,二十年的股市磨练,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一书。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概股回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