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联邦装逼局的菊长,想为什么老师会在这里里招聘几个能干的社员

[大家爆料]有人来八一下这个炫富的装逼的微博胖妞吗?我不是一个人,有图有真相
。。。。。。。。。。。。。。。。。。。。。。。。。。。。。。
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她可怜。。。毕竟她也没有妨害到别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别打扰她了吧。再刺激得更分裂报复社会怎么办……
14:07:10@喳喳鸟爱吃石榴
16:58:54/p/mh/.jpg......-----------------------------这。。。。。。。。。。奇了个葩
14:24:24@shaobobo
21:07:51-----------------------------身材我就不吐槽了,这个洗手间是肿么回事?小的一逼啊。-----------------------------少年?????????男的女的啊?不是女的吗??
@凹凸曼biu小怪兽
21:06:34@这朵巧克力好吃
20:21:33@凹凸曼biu小怪兽
17:17:15@aixuan-30 17:06:10@一脸旺夫相
16:31:50/p/mh/.jpg............-----------------------------。。。。。。
微博都删掉了。。。
@再也找不回用户名
21:37:07@杯具啊很杯具
19:50:52/p/mh/.jpg......-----------------------------这手......
@我带你们扒深点
14:36:22  此女之前住在福田.现住布吉!!!!!!!!!!!!  专业深挖,深扒,我们团队已掌握,此人家庭情况,想知道后续可联系我,限深圳,可带你去拍你想拍的,发现你想发现的!!!!!!!!-----------------------你这人是不是神经不正常???没错,我们八卦er喜欢看热闹,说说笑笑,冷嘲热讽不在话下,看完就散了,各自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去。这个姑娘又不是杀人放火,我们没有兴趣去刨根问底,深挖下去什么家庭什么的是想把人家真的逼疯还是赶尽杀绝了???你有那闲工夫,光是深圳每天就有成百上千的冤假错案,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你怎么不带人去挖?????非要来迫害一个普通人,毛病!!!还是你就是那姑娘的小马甲,不停地散步这种扭曲恶心的消息,然后真身就跑去和斑竹哭诉,救命啊!这个帖子泄漏个人信息啊!斑竹快来删贴啊!你是不是????!!!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现在是全删了吗·?为什么我只能看到一条微薄呀···
衣架上的洗脸帕亮了
@我带你们扒深点
14:36:22  此女之前住在福田.现住布吉!!!!!!!!!!!!  专业深挖,深扒,我们团队已掌握,此人家庭情况,想知道后续可联系我,限深圳,可带你去拍你想拍的,发现你想发现的!!!!!!!!-----------------------你这人是不是神经不正常???没错,我们八卦er喜欢看热闹,说说笑笑,冷嘲热讽不在话下,看完就散了,各自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去。这个姑娘又不是杀人放火,我们没有兴趣去刨根问底,深挖下去什么家庭什么的是想把人家真的逼疯还是赶尽杀绝了???你有那闲工夫,光是深圳每天就有成百上千的冤假错案,成千上万的贪官污吏,你怎么不带人去挖?????非要来迫害一个普通人,毛病!!!还是你就是那姑娘的小马甲,不停地散步这种扭曲恶心的消息,然后真身就跑去和斑竹哭诉,救命啊!这个帖子泄漏个人信息啊!斑竹快来删贴啊!你是不是????!!!
[发自iPad客户端-贝客悦读]
炫富姐太会省了吧,给孩子买还一堆便宜货,随便一个爱马仕得买多少宝宝用品
@莫妮卡和钱德勒
09:33:13姓名:刘一兮年龄:30 身高:175cm 出生日:. 现居地:深圳曾居地:广州.北京.墨脱.台湾.法国.威尼斯.澳大利亚. 职业:音乐自由人.设计摄影师.服装设计师.形象设计师. 学历:硕士. 毕业学校: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弗吉尼亚联邦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for the creative arts.法国esmod国际时装设计高等学院. 精通语言:国文.粤.....-----------------------------抓住!!!!!!!!!!!!!F6的粉!!!!!
@手机小白兔
12:37:07@fxydzkw
12:33:10楼主无视好了,她有钱就让她炫好了-----------------------------不是炫是完全瞎了狗眼......-----------------------------我好想问富六代,她那张穿着背心的照片,是在那里拍的= =。背景好亲民的乡村范儿啊~是下一集的新流行么?哦,流行又一次跟在了她身后。
她从很小就开始用苹果啊,不会苹果是他家的阿
想到了电影搜索上说的蝴蝶效应···她孩子挺可怜的···
@caroline-30 17:54:19@喳喳鸟爱吃石榴
16:58:54/p/mh/.jpg......-----------------------------@小白兔墙角数菊花
18:34:35碉堡了[发自iPhone客户端-贝客悦读]-----------------------------她不是怀孕了啊,这个是要闹哪样啊。。。
戴墨镜黑背心黑T那两张,很多人说像刘欢,觉得更像高晓松呢!
[发自iPhone客户端-贝客悦读]
@大耳猫小姐
14:22:50@我带你们扒深点
14:22:03专业深挖,深扒,我们团队已掌握,此人家庭情况,想知道后续可联系我,限深圳,可带你去拍你想拍的,发现你想发现的!!!!!!!!!!!!-----------------------------我当队长-----------------------------我知道你俩或者你想干嘛了- -放心咱不会去的有啥好看- -
哎 如果女主真的粗线了拜托你好好带孩子 TA会是最需要也是最爱你那个好好的吧。
大家还在看&p&&b&我太太有位大学同学,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b&(请原谅我使用了3个非常,因为不如此的话实在无法表达出她努力的程度)。&/p&&p&念大学的时候就考了两个本科学位,一是法律,一是经济,还是两个不同学校的。其代价就是在学校里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毕业后基本就不了解她的情况了。但2013年微信朋友圈逐步火起来之后,这位同学的动态就开始夹杂在太太跟我分享的八卦中了。&/p&&p&“我那个同学又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了!”&/p&&p&“我那个同学这周六又去参加口才培训了,周日还要去参加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证培训。她怎么还那么爱学习呢?”&/p&&p&“我那个同学今天又去听一个什么台湾法师的课了,还分享了一篇南怀瑾的文章。”&/p&&p&一句话总结就是:&b&这位学霸每个周末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b&&/p&&p&&br&&/p&&p&某天晚上,我太太又跟我八卦起了她这位同学。原来学霸这几天过来出差,她们刚见了一面。&b&这位学霸在公司发展并不好,她觉得学的这些知识都很有用,所以就都先学着。&/b&&/p&&p&&br&&/p&&p&我脱口问了一句:&b& “你同学在公司是不是连个小部门的经理都不是啊?”&/b&&/p&&p&&br&&/p&&p&太太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跟我说:“哎,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她说手下管的两个大学毕业生,多么多么地不爱学习,她挺恨铁不成钢的。如果只管两个大学毕业生的话,应该没到部门经理级别吧。你是怎么知道的呢?”&/p&&p&&b&“因为她能力树没形成,基本没构建出自己的能力…”&/b&&/p&&p&“怎么会?”没等我说完,太太就打断了我“她考了很多证,有会计证、有人力资源师证、有证券从业资格证,有心理咨询师证;又经常听很多公开课,口才啊、演讲啊、创业啊等等,很多能力啊。”&/p&&p&&b&“这不是能力树,是能力草丛吧。”&/b&不知为何,当时我脑海里冒出了下面这张杂草丛生的图片。&/p&&p&&br&&/p&&img src=&/v2-50148ffa226e9bfefec40d_b.jpg& data-rawwidth=&547& data-rawheight=&3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 data-original=&/v2-50148ffa226e9bfefec40d_r.jpg&&&p&&br&&/p&&p&为何这么想呢,因为&b&她同一时间段里学习的东西没有一根应用的主线,感觉就是乱草丛,到处都有一点,但没有方向或趋势&/b&。&b&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际上作用有限,这也是我判断她职位不高的原因。&/b&&/p&&p&&br&&/p&&p&之所以用这个故事来回答问题,是因为&b&这也是大多“努力但依然焦虑着”的人正在面临的问题:好像在努力着,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的内容无法应用,无法被证明有效,所以越多的知识学习反而扩大了焦虑感。&/b&急啊啊啊啊啊。&/p&&p&&br&&/p&&h2&焦虑学习长草的危害&/h2&&p&能力树首先有个主干——这个主干是能力应用的方向或领域,&b&通常是某个职位或角色——因此后续所有的能力积累和应用都是围绕这个主干延展出来的&/b&。而能力草丛不是以应用为导向的,因此没有一个共同方向或领域,&b&导致能力的积累是盲目且零散的。&/b&&/p&&p&没有了应用导向,&b&知识学习和技能打造就变得随机,看到别人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特别是一些盲目努力的人,越努力其能力草丛就越杂乱,成为典型的“万金油”或“书呆子”。&/b&不以应用为导向的能力草丛其实对你的整体能力几乎是无益的,它会导致:&/p&&p&&b&第一、 个人整体能力积累低效,甚至无效&/b&&/p&&p&&br&&/p&&p&心理学对能力的定义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心理特征”。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b&知识或技能若不能用于在实际中完成目标或任务,则意味着其无法被转化为能力&/b&。因此,知识或技能的学习方向与实际应用所需方向偏离的话,个人能力积累的速度就会放缓,方向偏离过大的话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甚至会毫无帮助。&/p&&p&《庄子·列御寇》中有一个典故“朱泙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意思是说有个叫朱泙漫的人,耗巨资跟着支离益学习杀龙的技术,整整花了三年学成,但却没有龙可以给他杀。&/p&&p&&b&不以应用为导向而学习的知识或技能就是现代的“屠龙术”,&/b&对能力积累无益,徒费时间精力!&b&能力草丛中的绝大多数能力都是通过应激式学习(考证或应付某个突发工作)积累的,与个人整体能力应用方向偏差很大,因此对个人能力积累的作用就非常有限。&/b&&/p&&p&就像我太太的同学,做着会计工作,考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人力资源师认证”,但在工作中却全无用武之地,考取的这些证对她个人整体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任何帮助。&/p&&p&&br&&/p&&p&&b&第二、 永远停留在浅层学习,能力积累深度不足&/b&&/p&&p&&br&&/p&&p&&b&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是一种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为了完成任务(如考一个认证或通过一门考试)被动地接受学习内容,把信息作为孤立的、不相关的事实来接受和记忆。&/b&&/p&&p&与浅层学习相对应的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的研究最早是由两位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 和Roger Saljo提出来的,1976 年他们做了一项研究:让学生阅读一份学术方面的文章,并告诉学生读过之后会有一个关于这个内容的测验,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策略。一种策略是试图去理解整个文章的思想,领会学术内涵,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深度学习。另一种策略是记住文章中所提到的一些事实,他们所关注的是接下来的测验会问到文章中的哪些内容,这样的学习被认为是浅层学习。&/p&&p&深度学习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b&能够批判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b&,&b&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b&。深度学习本意是指学习认知触及事物本质的程度或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的程度。&/p&&p&能力树中的能力是以应用为导向有序积累的,不仅被融入到了原有的能力结构中,而且会不断在实践应用中提升。而&b&能力草丛中的能力却是应激式无序积累的,不但无法与原有能力形成一个整体,也没有应用环境去检验和提升,其结果就只能是一直停留在初级层次上。&/b&&/p&&p&像我太太同学这样虽然好学,但一大堆初级认证距离触及事物的本质相距很远,同时因为不是以应用导向去学习的,也就没有实践环境将这些初级知识往更高阶段发展,&b&这种浅层学习即使重复1万遍,也是很难发展出精深能力的。&/b&&/p&&img src=&/v2-ed03d4d0a2898ab6ebd02e08f88a587a_b.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9& data-original=&/v2-ed03d4d0a2898ab6ebd02e08f88a587a_r.jpg&&&p&&br&&/p&&p&&b&第三、 能力分散,无法形成整体应用&/b&&/p&&p&&br&&/p&&p&人类社会的初期,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原始人群内部只存在按性别和年龄划分的自然分工,没有社会分工。但&b&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现代分工越来越细,这也意味着现代人的能力也越来越分散,&/b&每个现代人至少都掌握几十到几百种能力。&b&如果不能将各种能力以应用导向整合为一个整体的话,这些能力就是一盘散沙,能发挥的价值就很小很小。&/b&&/p&&p&职场中有一种“万金油”式的人士,意思是掌握的能力很多,基本啥都能干一点。但是职场“万金油”的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成长为总经理或独挡一面的地方大员;另一种是停留在打杂的小职员上。同为“万金油”,他们的区别就在于:&/p&&p&&br&&/p&&blockquote&1、 总经理型“万金油”的能力是相关联的(一棵树),能综合在一起为某项任务或目标启用&br&&br&2、 打杂型“万金油”的能力是分散无序的(一根根草),只能单个点单个点的启用,无法综合在一起应用&/blockquote&&p&能力树因为以应用为导向,因此能够将各种能力综合成主干、树枝、叶子,形成了一个应用整体;而&b&能力草丛因为缺失同一方向,各种能力之间缺乏关联的纽带,自然也就无法被整合起来统一应用。&/b&&/p&&p&还是举我太太同学的例子,如果她是CFO(首席财务官)或以CFO为目标,那么学习的证券、人力资源、心理学、演讲等知识和技能都是有用的,可惜的是她以考证为导向,而非CFO的能力应用为导向,导致即使学的是一样的知识,CFO能将这些知识整合为一颗能力树发挥出整体价值,而她的各种初级认证却只能是一根根杂草,无法对她的会计工作产生帮助。&/p&&h2&能力树到底长啥样?&/h2&&p&&br&&/p&&p&现在我们都知道不能放任自己的能力长成一片草丛,而应该是长成一棵树了。那么能力树到底长啥样呢?&/p&&p&能力树主要有两类共3种主要的呈现形式:&/p&&p&&br&&/p&&p&一、 经(gu)典(ban)样式&/p&&p&&br&&/p&&p&(1)逻辑树状&/p&&img src=&/v2-5e6e394d207bf9605d19_b.jp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v2-5e6e394d207bf9605d19_r.jpg&&&p&&br&&/p&&p&(2)金字塔状&/p&&img src=&/v2-4c98a941fdec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v2-4c98a941fdec_r.jpg&&&p&&br&&/p&&p&二、 直(you)观(qu)样式:一棵树&/p&&img src=&/v2-d4bceda0ed67dfaaebe6f80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v2-d4bceda0ed67dfaaebe6f80c_r.jpg&&&h2&如何应用能力树增强自己的职业竞争力?&/h2&&p&挺简单,跟我三步走、能力树轻松有!&/p&&p&&br&&/p&&p&&b&第一步、 首先得有个应用目标&/b&&/p&&p&&br&&/p&&p&能力树首先要有树干,树干就是回答能力树用来做什么的。做一个流浪街头的画家与坐在高档写字楼的证券师,这两者能力树的差异还是蛮大的。&/p&&p&有人可能会暂时止步于这第一个问题:关键就是我不知道该做啥啊。&b&若是如此,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挑你目前能想到的最喜欢的工作就行了。&/b&至于为什么,有兴趣可以翻查下我的知乎回答“如何选择第一份工作”。&/p&&p&&b&第二步、 画出个人的能力树&/b&&/p&&p&&br&&/p&&p&树干(应用目标)有了后,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将这个应用目标所需的能力按树枝和叶子的形式组织起来。&/p&&p&我以管理咨询顾问(这是个相当万金油的行业,80%的职业都可借鉴下这个职业的能力树)为例,演示下画能力树的过程。&/p&&p&&br&&/p&&p&1、首先将能力分为4类,即从能力树的树干上分出4个枝杈&/p&&p&&br&&/p&&img src=&/v2-bbf8f3fd37b4ffee414fa43f_b.jpg& data-rawwidth=&316& data-rawheight=&2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6&&&p&2、分解每个树枝和树叶&/p&&p&&br&&/p&&img src=&/v2-e0b929582ade8ed9de20b_b.jp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3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6& data-original=&/v2-e0b929582ade8ed9de20b_r.jpg&&&p&以上这颗能力树,大家可以主要借鉴两点:&/p&&p&&br&&/p&&p&&b&1、一级分类分为核心素质、通用能力、专业技能和各类知识&/b&。覆盖全面,从而不再犯重知识、轻技能、忽视通用能力和核心素质的错误。&/p&&p&&br&&/p&&p&&b&2、核心素质和通用能力下的明细分类,相对完整,而且识别出了最基本的素质和能力。&/b&&/p&&p&&b&第三步、 有步骤地点亮能力树&/b&&/p&&p&&br&&/p&&p&绘制能力树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b&目的是以应用为导向整合各种能力,以及可以按图索骥地学习技能和知识以主动积累能力。&/b&因此,在画出能力树后,我们还需要整理出一张表格,核对自身各种能力的掌握情况,以及后续提能的优先排序和计划。&/p&&p&&br&&/p&&img src=&/v2-c13c888f3904dad6d18f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v2-c13c888f3904dad6d18f_r.jpg&&&p&&br&&/p&&p&如果有条件将这张表格贴在醒目的地方,每天能提醒自己就更好了。或者像我一样,将它转换成OneNote笔记体系。具体如何做,感兴趣的知友可以参见&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框架君:如何充分利用 OneNote,发挥它的全部价值和潜力?&/a&&/p&&p&&b&好了,通过简单三步:确定能力应用目标、绘制能力树、有步骤地点亮能力树,所有的努力自然都不会白费,更加不会焦虑。&/b&&/p&&p&&br&&/p&&p&&b&相反,你的能力积累速度和效果一定会大大超过一般人。&/b&&/p&&p&&br&&/p&&p&&b&~~~~~~~~&/b&&/p&&p&微信公众号YouCore,一个只写干货、专注个人能力发展的平台,加微信youcore_6,备注上知乎,欢迎交流&/p&
我太太有位大学同学,非常非常非常地努力(请原谅我使用了3个非常,因为不如此的话实在无法表达出她努力的程度)。念大学的时候就考了两个本科学位,一是法律,一是经济,还是两个不同学校的。其代价就是在学校里多呆了一年,所以我太太毕业后基本就不了解她…
一份我知道的学历证明,希望你可以知道。&br&&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a4e619ac45b51efb80fc6fbf15eb046f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a4e619ac45b51efb80fc6fbf15eb046f_r.png&&&br&&br&使徒子,清华建筑景观毕业的,哈佛读的研究生。粉丝661万。&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4bfac66c1452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bfac66c1452_r.png&&&br&&br&&br&小野妹子学吐槽,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粉丝1434万。&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765dfd4dd2dbfa67ff99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65dfd4dd2dbfa67ff99_r.png&&&br&&br&&br&英国报姐几年前在牛津一路博士,粉丝1262万。&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7b856c0bc455d32e73ad51b57a97c29c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b856c0bc455d32e73ad51b57a97c29c_r.png&&&br&&br&&br&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尼玛,伦敦政经,伦敦最好的学校,刚毕业就可以收入百万级别的学校。他个人微博粉丝1087万,旗下粉丝几千万。&br&&br&另外据我所知业内的网红公司,也没有说学历低的。&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bd69f9f2a5ed8cdfac132fd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bd69f9f2a5ed8cdfac132fd_r.png&&&br&&br&&br&这家公司粉丝微博覆盖量过亿,微信过半亿,是三名北大研究生创办的。&br&&br&还有一名网红是某省高考理科状元,自己是网红,也一手策划出数名网红出道,在出道前,他是国家的高级工程师,一个国家的电气化项目都由他主持。关系太好就不提了。(对,就是单向的一边热的关系……)&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77f06fafe54cf0bbe5eb5ce792d8d509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77f06fafe54cf0bbe5eb5ce792d8d509_r.png&&&br&&br&还有英国那些事,学历是剑桥。&br&&br&以papi 酱为例,她是中戏研究生,说说网红学历的重要性,你就知道了,一开始看到papi 赚到那么多钱,国内很多人是不服,以为慢慢就过气了,模式老套了。&br&&br&&img data-rawheight=&800& src=&/v2-fedcf8b2b96c93c8891c72_b.jpg& data-rawwidth=&12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0& data-original=&/v2-fedcf8b2b96c93c8891c72_r.jpg&&&br&&br&&br&可是现在人家粉丝2000万,而且内容推陈出新,非但没有过气,还越来越红,最近最热门的转发了37万次,而在微博转发十万的都是大事件了。&br&&br&&img data-rawheight=&3072& src=&/v2-71a30ca23bd482b6e17cca71114dbd64_b.jpg& data-rawwidth=&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v2-71a30ca23bd482b6e17cca71114dbd64_r.jpg&&&br&&br&&br&在网红大会上papi也是惊艳全场,是网红大会上的一股清流,你看得见涵养底蕴,也见得着文化素质。&br&&br&所以成为一个网红的必要条件,可以有一条是学历高,学历好,你有独到的获取信息方式,就可以成为kol,学历带给你的是思维能力的科学化训练,是信息获取渠道的多元化整合,所以他们能粉丝千万,自成体系,做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人。&br&&br&咪蒙是山东大学中文研究生学历,山大怎么说也是985 211。这大家都知道,我就没必要说了。&br&&br&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多网红都是高知份子。如果他们说自己高知份子,就和大多数人拉开心理距离了。再去看他们的消息,就不那么舒服了。&br&&br&&img data-rawheight=&384& src=&/v2-95fab427ef1ec13da845e29cc445762a_b.jpg& data-rawwidth=&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br&&br&&br&就像当你知道憨豆先生罗温·艾金森不是二逼,而是人生赢家,牛津大学毕业,酷爱收藏跑车,能建设项目,做机电一体化工程,随手也是千万英镑的工程。&br&&br&&br&&img data-rawheight=&439& src=&/v2-9f83ede0f3c2dd89fd656_b.jpg& data-rawwidth=&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v2-9f83ede0f3c2dd89fd656_r.jpg&&&br&&br&&br&你再去看憨豆先生,你还笑的出来么?&br&&br&&br&光心理落差都够人哭好久的了。&br&&br&&br&假装比二逼还二逼,还净赚二逼们的钱,到底谁是二逼。&br&&br&&br&网红们如果说出来自己的学历,大家可能就要大跌眼镜了,你本来只以为那是个营销号而已嘛,没想到全剑桥牛津,东京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布朗大学,清华,北大,东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的。你如果知道这些,那以后还怎么看他们的微博,落差是不是太大了?他们多聪明啊,多么懂大众心理,怎么会天天叫嚷自己什么学历的。也只有我会说自己中学奥数,几千人考进去一丢丢,高中最优班,五万个人里考进入270个,大学?_?,不提也罢,都怪我休学两年半还能考上大学,挺不容易了,就别管上的什么了……&br&&br&话说回来&br&&br&难道你以为网红就只是吃吃喝喝玩玩而已么?!!!&br&&img data-rawheight=&200& src=&/v2-1d98f37af65c75b99a7e34_b.jpg& data-rawwidth=&22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4&&&br&&br&下面说说学历低带来的影响吧,学历低的网红,文化程度并不是很好,会被收拢到网红公司,经受盘剥,在赚不到多少钱的同时,还牺牲了发展的可能性,颜老色衰,风头一过,也就过去了。毕竟胸大的那么多,中国不缺小年轻。&br&&br&直播培训公司,发的工资也不过3000块,加提成火了的还会被抽大头,直播是一个封闭的平台,你也赚不到几块钱。&br&&br&网红公司买断你,违反合约价格是300万。_(??`」 ∠)_&br&&br&而且从中抽成百分之45,如果合作三年抽成百分之15。可是三年后,没文化的你,还火么?&br&&br&&br&网红已经过去几茬了,唯有人的质量才是网红长久发展的本质。马克思说,靠身体的回报率能有多少,还是知识有力量。&br&&br&粉丝能上千万的群体里,没有一个不注重对文化,对素质的培养。&br&&br&红了十年的超级网红,和菜头,能红十年也是有原因的。&br&&img data-rawheight=&746& src=&/v2-585a5dcaf7ef799d394e0a0fbf404fe8_b.jpg& data-rawwidth=&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85a5dcaf7ef799d394e0a0fbf404fe8_r.jpg&&&br&&br&&br&读书一万本,凡人眼里已通神。&br&&br&&img data-rawheight=&438& src=&/v2-286d788e276b068cb66c21da728e9b4c_b.jpg& data-rawwidth=&7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4& data-original=&/v2-286d788e276b068cb66c21da728e9b4c_r.jpg&&&br&&br&&br&陈坤这样粉丝8000万的咖都给他祝生。&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60dd1ce63f405b9ddcb2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0dd1ce63f405b9ddcb2_r.png&&&br&&br&&br&所以我常常在想不管怎么说,有一些网红们(新生代网红)都在很努力的学习,阅读,读专著,他们不读地摊书,不读烂俗小说。虽然写的书挺垃圾的,但都是给你看的,你又不看正经书,人家看的是蛮人文社科的,你又不看。&br&&br&他们读人文社科,积极学习语言,学习绘画,书法,挖空心思社交,拿着快钱给自己真正的内在投资,而不是一掷千金的买包买车,哪怕给人一种为了蝇头小利,削尖脑袋向上挤的功利色彩,他们也是言之有物的,也比绝大多数浑浑噩噩的青年人要用功,也要用心。&br&&br&我所见到的大多数和网红一样年纪的年轻人,他们看直播,打游戏,开黑,下班了玩游戏,每天娱乐活动都是玩游戏,要么就是跟着女同学腻歪一会儿就睡了,我真的看不出这会有什么未来。&br&&br&所以才会那么穷,难道不是应该的么?&br&&br&而一些网红,我所了解的有意发展的高学历网红群体,他们一个月收入三万到百万,看过一小姑娘一月怒赚60万。也看过自己,一顿饭怒加俩鸡蛋,就开心的不得了。&br&&br&他们善于用知识文化,经营包装自己,几个月时间就粉丝百万,不带我玩了。&br&&br&收入高,我想也是应得的,毕竟那么付出,那么努力,啃的是你不愿意读,字太小嫌累的书,一有钱了就投资自己。跟你们这些一心想发财,想成为网红,是为了买车买包的准妖艳贱货一点都不一样。&br&&br&而我粉丝四万,读书之余天天睡觉遛狗,又不善交际,_(??`」 ∠)_不说我了,大家对我没兴趣,尽管我只是一名长得帅,还没文化的低级网黄。&br&&br&我有一个健身教练朋友,粉丝30万,是个网红,一直健身,身材一级棒,胸大屁股翘,但不走文化路线的那种,也应该没什么文化,书香门第里的叛逆小女孩一个。(别告诉她)&br&&br&她一直告诉我,彼得哎,你说怎么办呢,我的粉丝素质怎么这么差呢!!!!都是些什么人啊!!!天天造谣我,说话出口成脏。&br&&br&&br&有一天她告诉我,让我帮她写个文章,辟谣给骂回去,她说粉丝造谣太厉害了,已经危及到她的生活了,所以不想当网红了,因为全都在骂她,自己已经被人扭曲的不成模样了。&br&&br&&br&她只想提高粉丝质量,想想这群低质量的粉丝就烦。&br&&br&如果你成了网红,粉丝群体质量很低,天天骂你,你成了全民公敌,被人人肉信息,被变态攻破邮箱,盗取邮件,伤害到父母,亲人,朋友。&br&&br&你乐意么?&br&&br&你不乐意。&br&&br&但你想快速成为网红?&br&&br&是啊,我想成为网红。&br&&br&那你的粉丝群体只能是原始低级粉。&br&&br&为什么?&br&&br&你看你那素质。&br&&br&我素质怎么了?&br&&br&挺好,胸大屁股翘,容易招黑。&br&&br&所以还是慢慢来吧,&br&&br&要不要今年先拿奖学金,&br&再考上理想研究生,&br&毕竟这个更简单一些,&br&也更容易实现。&br&&br&中国有句古训叫,德不配位,必受其殃。&br&&br&&br&意思就是&br&&br&&img data-rawheight=&324& src=&/v2-0ff3ca55be5a724a1bd9fd_b.jpg&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v2-0ff3ca55be5a724a1bd9fd_r.jpg&&&br&&br&&br&是啊,你有本事抢男人,那你有本事开门吗?&br&&br&你能成网红,你能在舆论中安全生存吗?你拿什么去保护自己,规划自己,不被人卖,不被人利用当玩偶?&br&&br&成为网红很简单,走远是需要你长久的科学训练,学术的思维能力,作为依托,构建你人生真正的道路了。只有好好培养自己,构建思维体系,你才能够在失败与学习之中,屹立不倒。你才可以笑傲江湖。&br&&br&&img data-rawheight=&580& src=&/v2-cbaad2dc4_b.jpg& data-rawwidth=&3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1&&&br&&br&好好努力学习吧,可以胡思乱想,但要热爱学习,毕竟这才是可持续发展,各行各业通杀的真本事呢~&br&&br&关注熊彼得公众号:&br&一如少年熊彼得&br&&br&了解更多知识
一份我知道的学历证明,希望你可以知道。 使徒子,清华建筑景观毕业的,哈佛读的研究生。粉丝661万。 小野妹子学吐槽,日本京都大学毕业,粉丝1434万。 英国报姐几年前在牛津一路博士,粉丝1262万。 大家喜闻乐见的王尼玛,伦敦政经,伦敦最好的学校,刚毕…
其实很早以前就强迫自己不给别人写推荐书目,可是近来时间轴上大多是推荐的书目,看了一二觉得多是乱写,加上自己终改不了好为人师的恶习,还是决定写一写。&br&&br&我想答主的情况应该是看不下去一些文学理论的书籍的,那我就挑一些小说来讲一讲。&br&&br&一.网上有极推崇冯唐和韩寒的,这些人恐怕没有读过当代中国文坛的两位异类,王朔和王小波。冯唐和韩寒的东西早就被二王写尽了。而王小波又最喜欢卡尔维诺,卡尔维诺的小说的确有趣得很。&br&所以我推荐王小波
卡尔维诺&br&这三人行文都极为有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br&&br&二.网文中宫斗戏码盛行一时,如今好像有篇写妓女的网文非常热门。不过这些题材一位男作家都早已写过了,他便是苏童,他的《妻妾成群》讲的就是几个女人之间的争斗,他的《红粉》讲的就是妓女。苏童早年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先锋文学其实卧虎藏龙,莫言、余华、格非还有马原都曾是先锋文学的代表人物。&br&我推荐 苏童 莫言 余华
格非 马原 &br&这几个写先锋的家伙后来都转了型,小说的质量却没有下降。不过他们先锋时期的作品如果你没有文学缘还是少看。&br&&br&三.我心里中国当代最好的中篇小说出自刘震云,题目为《一地鸡毛》。刘震云是河南的作家,这方时常被人黑为井盖的坟墓的土地的确是孕育了不少的好作家。阎连科、李洱都是河南的作家。&br&推荐 刘震云
李洱&br&尤其推荐阎连科先生的《坚硬如水》,收放自如,大家风范。&br&&br&四.既然提到了河南,就不得不提起陕西。陕军绝对是当代文坛最耀眼的一支力量,且不说路遥,单是贾平凹和已经故去的陈忠实先生就足够如雷贯耳了。更别提同样出名的高建群先生。&br&&br&推荐 贾平凹
路遥&br&注:以我眼光来看,凡是推荐了路遥作品却不提贾平凹或陈忠实的书单,都是些连入门都算不上的人写的书单。&br&&br&&br&五.上面说的都是些男性,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新中国当然少不了女性写作者。王安忆应该是其中代表,同样旅美了的严歌苓和张爱玲同样值得一读。方方与池莉的小说皆算不错。&br&推荐 王安忆 严歌苓
池莉&br&&br&&br&六.若是你还是爱看些通俗小说,金庸当然是你最好的选择之一了,虽然他的小说的确有些拖沓之处,不过也是值得一读的。日本的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倒也可以看看,只是他的书的质量太过参差不齐了。&br&推荐 金庸
东野圭吾&br&&br&&br&七.日本作家绝对是小清新们装逼的最好武器。不说人尽皆知的村上春树,川端康成、太宰治、芥川龙之介、三岛由纪夫都是写作的一把好手。&br&推荐 村上春树
三岛由纪夫
芥川龙之介&br&&br&&br&八.还有些响当当的作家也是必然要去读的,马尔克斯当然不必说,杜拉斯也该算上,杰拉德也要算上。但是我觉得海明威与列夫托尔斯泰、加缪、卡夫卡等人还是自己做判断,他们的书要看缘分。&br&推荐
杰拉德&br&这里杜拉斯 只推荐《情人》,这是她最通俗的小说。至于她的别的小说,还是那句话,看缘分吧。&br&&br&&br&九.为了人类保持智慧,乔治奥威尔的书应该还是要看些,《1984》与《动物庄园》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至于另外两本反乌托邦的著作还看你的兴趣了。&br&推荐
乔治奥威尔&br&&br&&br&十.少数民族的故事当然是足够新奇的,但是《狼图腾》就不必去看了。毕竟阿来与迟子建写的书更加有意思,更加经得起推敲。&br&推荐阿来
迟子建&br&&br&&br&十一.您要是喜欢网文我只能给您推荐今何在了,毕竟我看的网文不多,也就不敢多言。&br&&br&&br&&br&&br&最后我这里讲的都是一些我认为好读的作家,基本写的都是小说。而且以当代为最主要,毕竟按你的描述来说这些比较合适。&br&倘若要是有喜欢诗词歌赋或者想读一些文学期刊,或者想读一些中国现代的作家或者是外国譬如荒诞派这样较为难读的文学的,亦或是喜欢散文杂文,可以留言,我会做一些补充。
其实很早以前就强迫自己不给别人写推荐书目,可是近来时间轴上大多是推荐的书目,看了一二觉得多是乱写,加上自己终改不了好为人师的恶习,还是决定写一写。 我想答主的情况应该是看不下去一些文学理论的书籍的,那我就挑一些小说来讲一讲。 一.网上有极推…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br&&br&这本书几乎每日都会有更新,当然,它也是我每日的必修课。&br&&br&因为,每多读一次,就会多一次的收获。&br&&br&这本书的名字叫《走势图》。&br&&br&&img src=&/v2-16e25cd5fe79b3e8ccdd8d1e562e60ea_b.png& data-rawwidth=&1289&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9& data-original=&/v2-16e25cd5fe79b3e8ccdd8d1e562e60ea_r.png&&&br&没错,就是它。&br&&br&走势图里什么都有,阴谋与算计,贪婪与恐惧……&br&&br&&br&&br&&br&&br&&br&&br&&br&&br&&br&那么,问题来了,走势图要怎么来看呢?&br&&br&好吧,我今天只好勉为其难讲一点具体的操作手法。&br&&br&我一般不愿意讲这些太过具体东西,毕竟这只是个人的一点小经验,毕竟情景不同,讲了你们也未必用得上。&br&&br&哎……我讲一个例子吧。&br&&br&去年十月、十一月份有两路行情,一路是国企改革,另一路是VR。&br&&br&其中,在10月16日一开盘,国企改龙头洛阳玻璃就牢牢封死在涨停板上。注意观察它的量,发现十点之后成交量非常小,说明大家心态很乐观,今日破板的机会不大。&br&&br&&img src=&/v2-a9fb97b39bf0c38c6f879f_b.png& data-rawwidth=&596& data-rawheight=&4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6& data-original=&/v2-a9fb97b39bf0c38c6f879f_r.png&&&br&&br&它是万众瞩目的龙一,根本没有机会进入,那么龙二呢,会不会也借势封上涨停?&br&&br&龙二是九阳股份。早盘受洛阳玻璃的影响冲上涨停板,但又被打压了下来,然后一直在3个点到7个点之间徘徊。这个时候,仔细观察它的成交量,就会看到跟洛阳玻璃如出一辙,十点钟之后成交量慢慢变小,而且越来越小……&br&&br&&img src=&/v2-c7b558aab9ad1_b.png& data-rawwidth=&598& data-rawheight=&4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8& data-original=&/v2-c7b558aab9ad1_r.png&&&br&这说明什么问题?&br&&br&想卖的人已经卖了,留下的都是强烈看多的。毕竟国企改当时恰是风口,龙一又牢牢封在涨停板上,大家没有理由不在龙二上有所作为呀。所以我在中午快收盘时果断杀入,到了14点时,它不负众望地封停了。&br&&br&大家再注意看一下封停之后的成交量,几乎没有什么卖盘,这样的盘面显得非常乐观,当天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数。&br&&br&这就是是当时根据盘面来操作九阳股份的一个具体的例子。具体的逻辑我都讲了,其他没讲的东西,请诸位自行去复盘一下它前一天(10月15日)的盘面和量能,也可以同时观察一下洛阳玻璃、特立A当时(10月15日)的盘面和量能,相信会有所收获。&br&&br&逻辑无非两点:一、板块联动。二、盘面的心里状况判断。其实那天的买入点是很安全的,即便九阳股份那天不如人愿,没封住涨停,以后也有机会出来,只要风口还在!!&br&&br&嗯,例子到此为止。&br&&br&&br&最后,以缠师的一句话来结个尾:&b&再说一次,一定要看走势图,那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图画,最昂贵的艺术品。&/b&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书。 这本书几乎每日都会有更新,当然,它也是我每日的必修课。 因为,每多读一次,就会多一次的收获。 这本书的名字叫《走势图》。 没错,就是它。 走势图里什么都有,阴谋与算计,贪婪与恐惧…… 那么,问题来了,走势图要怎么来看呢? …
1、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入门级哲学读物。可是我读它的时候很晚。有点哲学科普小说的意思。看到最后感动的一塌糊涂,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泪点很高的,有时候铁石心肠,但是看到这个小说的结局,有点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小说本身很有哲学意味,你自己小说创造的人物,来到你自己的现实世界找你,可是你却看不到他,这是一种何等的落寞感。好似,人鬼情未了的意思。&br&&br&2、乔治奥威尔《1984》,反极权主义小说。讲诉极权政治下,人的生活状态。乔治奥威尔是一个记者,一生致力于反极权主义的写作。回过来看,这本书极具预见性,可能作家去过苏联,了解当时苏联极权政治下的人的状态。涉及政治的东西,不敢多说,在我乎上已经被多次删帖了。反正,描述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怖感和压抑感。试想下,你被关在一个狭小的封闭、黑暗的房间,然后,六面墙体不断向你压缩,你被压缩成一个点的感觉。自行体会。&br&&br&3、雨果《海上劳工》,描述人与自然斗争精神的小说。这风格有点像海明威的东西,应该说,可能海明威借鉴过雨果的小说。雨果果然是大手笔,小说的跨学科知识极为丰富,知识密度极大,看雨果的小说也如同逛博物馆。现在看来,小说的情节似乎很老套,但是要想下这是十九世纪的东西呀。雨果写悲剧也是很有一套。剧透下,男主最后为救女主牺牲,并且女主最后为他人所有。现在想来,男主具备暖男的所有特质。&br&&br&4、李泽厚《美的历程》。有点像中国艺术史纲,笔法是民国文人的笔法,估计对艺术鉴赏有点兴趣的人,可能会喜欢这本书。&br&&br&5、林语堂《苏东坡传》和《林语堂自传》。林语堂的书读的相对较多,但是最好的还是喜欢这两本。苏轼大概是他的偶像,故而写的极为细致,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很多材料是来源书信和手札,故而可信度很高,非常值得一读。当然,对东坡也不是一味的吹捧,比如,苏轼老娘去世,他大丧事。此时,林语堂用了一个词,“好大喜功”,很有意思。《林语堂自传》,写的也很真切。我是08年读的《林语堂传》,记得他说过他能有今天得益于,家乡的那一片山水,和母亲的教育。还说,一个人如果童年能好好享受和亲近大自然,再能有个好的母亲,好好教育,给足其母爱,大概一生也不会太差。这几句话,我深以为然呀。&br&&br&6、钱钟书《围城》。可能表达了他对婚姻的看法。本书,语言本身比情节要有意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觉得此联来说钱钟书不为过,此书可以管窥一二。&br&&br&7、沈复《浮生六记》。自传体随笔,有点像本回忆录。大概其妻陈芸过世后,甚为思念,记录其与妻子生前的生活琐事。文笔清晰流畅,甚是有趣。林语堂夸陈芸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女人。读完,确实认同此言,只是有些惆怅,还是杨绛的那句“世间好物不牢靠,彩云易散琉璃脆”。&br&&br&8、汤显祖《牡丹亭》。汤大师文辞功底了得,本人喜欢《牡丹亭》胜过《西厢记》。当时,看《红楼梦》,看到林黛玉贾宝玉他们把《牡丹亭》、《西厢记》当黄书看的,现在的时代,没人说是黄书,却估计没几个学生愿意读了。不过,里面确实有赤裸裸的性描写,但是是隐喻的手法。想来,汤大师也是写性场景的绝顶高手。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确实华美,情节比《西厢记》进步,至少有一个还魂的情节。&br&&br&9、沈从文《边城》和《从文自传》。文笔清淡,可是,看《从文自传》还真不晓得,这他老人家小时候还当过兵,喜欢观摩官兵杀人。沈从文说,他的所有写作就是在写他的童年,可知童年对其影响有多大。《边城》似乎描绘了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但是最终是个悲剧,不过我挺喜欢这个悲剧的,哀而不伤,伤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沈先生,写的是故乡一个逝去的时代。&br&&br&10、梁实秋《雅舍小品》。梁先生以小品文著称,确实劲道。吃喝玩乐、琴棋书画,每一样都津津有味,他的文章读的就是一个爽,就像老师傅做的一碗四川酸辣面。他的用词极为精准,幽默诙谐,文风辨识度极高。一次,龙应台问她的母亲,最喜欢谁的文章,老人家出口就是,梁实秋,龙大赞母亲有品位。哎呀,突然,我觉得自己也有点品位啦,哈哈哈。&br&&br&11、川端康成《雪国》。诺贝尔文学奖给川端,确实名副其实。文笔极为优美,并且集中体现了日本的美学精神,“物哀”。川端在《雪国》也写性,但是极为雅致和隐晦,这与村上春树完全不同。我最喜欢的不是女主角,而是二号主角,叶子。叶子最后的死给了我极大触动。也是因为《雪国》,我开始对日本文学和美学开始有兴趣了。&br&&br&12、汪曾祺《受戒》。其实是他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汪曾祺师承沈从文,也确实有沈的笔调。《受戒》,是记录他自己多年前的一个梦。讲一个小孩子在一家小寺庙做和尚,并与邻居小女孩的爱情故事。清新,真实,美好。&br&&br&13、四大名著。《红楼梦》不仅是写爱情,写人生、写时代、写规则、写权谋、写历史更替不一而足,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小说。《水浒传》,写一般除暴安民的黑社会发展壮大,成立帮会,力量足以与体制抗衡,最后被体制收买、利用,最后消散的过程,主要讲义气。《三国演义》,写谋略、写英雄,写政局更迭,写春秋大义,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大势。《西游记》,师徒四人打怪取经的故事,表面是与佛家相关,其实背后反应阶级差异,有背景的妖怪每次都会棍下留人,没有的就被悟空一棍子打死了。孙悟空每次打不赢都是有救兵,背后是观音,大有背景;猪八戒生前是天蓬元帅,还会搞笑卖萌;唐僧是金蝉子转世,怎么都能化险为夷;就连沙僧也出生不凡呀!这样的团队背景不说取经了,就是去火星也不是问题呀!唉,也不怪我们矮丑穷抱怨了,这就是差距呀。&br&&br&14、黄仁宇《中国大历史》。也是一本史纲吧,大历史观。纵向分析了,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深层文化、制度等原因。宏观视角,不妨一读,对历史会有一些重新认识。&br&&br&15、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文化人类学的代表作品,作者是美国女人类学家。这是二次大战后,日本战败,为了美国接管日本,给美国军方的一个人类学报告。分析了日本人的国民信仰、性格、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等。对日本文化的理解相对较少,但是对了解日本民族有些帮助。&br&&br& 16、李耳《道德经》。洋洋洒洒五千余字,道出宇宙奥妙。鲁迅在《故事新编》里有一篇《出关》,就是讲老子出关口遇到守城伊尹,老子看他待自己还不错。那伊尹劝说老子,先生如此有学问,不留点啥给世人,那不是太可惜啦。老头就留下这惜字如金的《道德经》。说吴清源下棋前要通读《道德经》,然后下棋如有神助。自己读过十来遍,天资愚钝,没太能懂,想是微言大义。以后,会不定期常读的。其实这本书是呈给帝王看的,表达治国理念。一向认为,道家与儒家是对着干的,通常以《道德经》为例。确实,儒家提倡“仁”、“义”、“礼”,老子觉得“礼”是最虚伪的,如果国家要通过“礼”来治理,那也是说明天下已经是无道了,所以主张君王应该以“道”,以“德”治天下。人类文明智慧的顶级代表就是一些优秀的典籍了,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能与《圣经》和《古兰经》相当的典籍,《道德经》算拿的出手了,我们重在言简意赅,四两拨千斤。&br&&br&17、莫言《丰乳肥臀》。当时以为是黄书小说,其实相去甚远,史诗性的民族巨作。莫言说,他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看的不是太多,大概因为他们骨子里是一类人,所以知道他的写法。《百年孤独》我是读了三分之二,莫言的这本我是仔细读完了的。读书,我有个习惯,要么就不读,要么就认真读,读不下去再说。莫言的作品,比较粗犷,但以他的实力绝对不粗俗,文笔和思想性绝对是顶级水平,文章密度极大,读来是有难度的。顺带说下,最早喜欢他是初中看过他的一篇短篇小说《夜渔》,写的极好,给我的触动极大。&br&&br&18、查良镛《天龙八部》。写金庸的真名有点装逼的意思,不过还是喜欢叫查先生。私以为,金庸15部武侠中,“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还有一部《越女剑》,其中最具深度的作品,或者我最喜欢的还是《天龙八部》。金庸是民国人,家学深厚,徐志摩表弟,自然对传统的东西掌握的极好。他的本事是,将传统的雅的“琴棋书画,礼仪春秋,诗经离骚,周易老庄,奇门遁甲林林总总”用一种很通俗的武侠小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不同阶层的人都可以接受,老百姓喜闻乐见,打打杀杀真好玩;鉴赏家可品可评可叹可喜可愤可骂,真是雅俗共赏。可以说对中国华人,很多方面有启蒙的作用,功德无量。金庸写《天龙八部》,对佛学涉及较为多,类似有点“古希腊”式悲剧,写的是人世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五阴炽盛”,更多的表现是“求不得”。段誉爱王语嫣,可是总是得不到其心,后来他悟了,其实他喜欢的不是王语嫣本人,不过是自己的心魔;王语嫣深爱慕容复,求之不得;慕容复追求段誉所拥有的,他要完成复国大业;乔峰,大英雄,只想维持宋辽和平,却身份上使他尴尬,值得以身殉国,还不知道殉的是哪国。想想,每个人都有其困境,都有其求而不得的地方,金庸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其实,很多东西找不到答案,或许小说里人物的困惑就是金庸所经历过的,最后他寻求佛经,佛学里似乎有些答案。有点《红楼梦》的味道了。&br&&br&19、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研一的时候读的一本书,听闻托克维尔大名后,去图书馆寻来拜读。书很薄,花了两天读完。主要是分析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因,和其产生的影响。有些学术专著的意思。其实就这个路子,研究史学的同学,可以按照他的路子,分析下我们的“辛亥革命”,绝对可以按图索骥。只是我本人没有这个功底和功夫。&br&&br&20、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本书是王先生二十多岁写的,真是震撼他当时的学术自由风气,二十多岁就可以对唐以来的词进行评定,这要勇气和魄力,当然更要学养,谁让他是王国维哩。不过,学界对这本书的争议很大,有些是颇有微词的。同时,不是专业人士,看看也没什么坏处。他谈论词的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是有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无我之境境界更高。对了,他老人家极力推崇李煜、辛弃疾和纳兰容若。可能有个人喜欢的成分在里面吧。&br&&br&21、司马迁《史记》。史书里面最具文学水准的,或者它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读它,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古文底子。不过,里面的有关“历法”和“礼仪祭祀”之类的内容,我多是略过不读的。司马迁的功力在,对于场景的还原极其精准到位,这一点很厉害,仿佛读者就在跟前体验他所讲的事情。这本书是去年寒假读的。看写到《孝武本纪》,论及本朝皇帝,汉武帝刘彻,司马迁相对客观,有些还是违反政策的话,居然保留下来了,有点诧异。&br&&br&22、司马光《资治通鉴》。真是煌煌巨作呀,足足有四百多万字。想来,司马光当年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王得势,司马转而去著史书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至少他能名垂青史不是因为其所处的政治地位,而是因为这本史书。相比《史记》,《资治通鉴》很是庞大,但是却相对好读懂些,至少语言也没那么晦涩,可能是跟年代有关吧。从文学价值考虑,《资治通鉴》肯定不敌《史记》。集中阐述帝王之术,朝代兴废更替之道,对后世当权者和执政者有诸多启示。确实不敢说自己读清楚了,里面有很多门道,后面会不断再看。&br&&br&23、残雪《残雪自选集》。残雪应该是一个比较小众的作家,但是在纯文学圈还是相对比较知名的。记得有次,许子东在《锵锵三人行》上讲了一件事:有次金庸来大陆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发现文学圈的人不太重视他的武侠小说,而都在讨论残雪的作品,他老人家也不太高兴,估计愤愤不平,难道我的东西还不如残雪?哈哈。我最早看到残雪这本《残雪自选集》是在大一的时候。觉得她的风格像卡夫卡,善于挖掘和探索人性恶的东西,极为深刻。当然,她当然不是简单的模仿卡夫卡,她的很多东西没有情节,展现和讽刺人世和人生的荒诞感 和虚无感,确实不太容易懂,她的这种路子估计在中国也绝无仅有吧。&br&&br&24、《诗经》。后面筛选,包括“风雅颂”三部分,流行的本子大概305篇左右。有人说学诗要高古,最好学唐朝以前的诗。自以为,诗歌是文学最高的表现形式,而《诗经》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对文学尤其喜爱的人还是要读读《诗经》和《楚辞》的,大多数作品淳朴、自然,如盛开的莲花,沁人心脾,香远益清。孔子教育他儿子孔鲤说:不读诗,何以言。这里的诗就是《诗经》,不读《诗经》,你怎么说话呀。其实,品读文学作品的作用,不在乎你能口吐莲花,妙笔生花。重要的是提高你对美的文字的感受力和鉴别能力,能欣赏美,鉴别美,从而使心灵得到滋养,不在乎炫耀自己,寻求内心的安定,和构建精神归所。就像你胸中有山水,有丘壑,有诗歌,你的生命体验和质量会完全不同。抱歉,我又开始灌鸡汤啦。。不过,有的鸡汤,是要给懂的人喝的。&br&&br&25、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屈原所在的楚国,大概在今天的湖北和湖南一带,所以他的《离骚》吸收了楚地方言,很有特点。最开始接触《离骚》还是很抵触的,后来多读了几遍,越读越有意思。之后,还学着其中的风格,模仿着写过一些句子。应该说,《离骚》和楚辞是中国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滥觞,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文风。苏轼、赵孟頫、文征明没事就喜欢抄《离骚》,文征明更是接近九十岁的年纪,还用蝇头小楷抄《离骚》,乐此不疲,引以为傲。&br&&br&26、路遥《平凡的世界》。按照如今流行的说法,很正能量的小说,相比同时期的莫言作品的淋漓粗犷、血肉横飞、魔幻混沌,路遥的路子可谓慷慨激昂、波澜壮阔。主要讲诉孙少平、孙少安两兄弟青年创业历程,反应的自然是改革开发以来,那一辈年轻人不屈不挠的拼搏奋斗精神。言及此书,悲欣交集。欣的是:少安的窑厂成功了;少平与田晓霞情投意合;少平凭自己的努力在城市有了立足之地。悲的是:在现实面前,少安无法接受润叶的感情;晓霞之死(这个伤心了好久);贺秀莲得肺癌。看完觉得作者实在是太残忍,如此这般天造地设的一对爱人,就一定写的阴阳两隔,这类似对林黛玉的处理是一样的。这个结局对我的冲击力要远大于韩剧的“癌症车祸治不好”。想想这个过程,一个高干背景的白富美,爱上农村的小青年,他们的感情基础不是颜值相当,性格匹配,三观一致,而是更进一步的精神伴侣呀。女孩还有个极为开明的老爹,极为欣赏这小伙,当他们爱情浓到化不开,开始憧憬未来时,命运之神又开始捉弄世人了,女主角殉职身亡,一切的美好戛然而止,成为梦幻泡影。这是一种怎样的肝肠寸断呀。回头看看这部书,白富美可以追求穷小子,田晓霞代表记者,孙少平代表煤矿工人,连田晓霞的死也都是为了舍己救人,绝对体现主旋律呀,讴歌正能量呀。听说潘石屹读《平凡的世界》读了七遍。我在想,包括到如今,这部作品一直畅销不衰,是不是 因为每个穷小子心中都住着一个田晓霞呢?&br&&br&27、庄周《庄子》。先秦诸子中,散文大家必定是庄周。想象力丰富,视角独特,思想深邃。现如今谁将其中一点发挥到极致就可成大家,庄子是三者都做到最好了。鲲化大鹏,列子御风而行,寓意真的逍遥不是凭借外物获得自由,而是心的自由,这为后世“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和“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苏轼所推崇备至。一直以来,老子庄子,以“老庄”并称的。其实,老子是智者,精于世故,深知其害,故远之,每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庄子也是智者,也看透世俗,愤世嫉俗,冷眼热肠,就愿意远离庙堂,做一只快乐的在泥地里嬉戏的小乌龟。我想,读过《庄子》,大抵知道了,庄周其实内心并不逍遥的。就像老子《道德经》里的大同社会,哪里这么简单达到。&br&&br&28、刘义庆《世说新语》。易中天写过一本《品人录》,那么这本书相当于一本魏晋时期的品人录。相当于,谁长得好看,谁口才好,谁品德好,就记录下来,通常每一则故事很短小。流传下来还有些有意思的成语,譬如:看杀卫玠、雪夜访戴。第一个是说,长得好看是有风险的,有可能挂掉。卫玠长得太帅,身体又不好,有一次出门,造成万人空巷,被围观,估计吓坏了,结果回去后一病不起,27岁挂掉了。第二个,如今看来有点装逼。说是王羲之的小公子王子猷,一天晚上想到朋友戴安道,就乘着风雪,一夜行船,第二天快到朋友的家门口了,突然又不想见了,就回去了。随行的仆从估计就不爽了,问为何?子猷说:乘兴而来,兴尽而去,何必访戴。哈哈。自行脑补那仆从的表情。。。诸如此类,被称为名士之风。对了,能上这本品人录的,至少不能是普通人,以名流为主,所谓往来无白丁。&br&&br&以上。
1、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入门级哲学读物。可是我读它的时候很晚。有点哲学科普小说的意思。看到最后感动的一塌糊涂,说真的,我觉得自己泪点很高的,有时候铁石心肠,但是看到这个小说的结局,有点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小说本身很有哲学意味,你自己小…
&b&未经许可,禁止转载&/b&&br&&br&首先,美国的中产以上阶层,指的是美国前50%的水平,差不多就是美国的中间阶层,按11年的收入水平是家庭税后年收入5.5万美元以上)(数据来源和阶层定义见&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Household_income_in_the_United_State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ousehold income in the United States&i class=&icon-external&&&/i&&/a&)。但&b&中国构成豪华车消费主力的按照收入水平划分的城市中产以上阶层&/b&(家庭税后年收入20万人民币以上),&b&按人口比例绝对是中国的上层&/b&(前5-6%,别忘了包含农村,计算见文章末尾) ,&b&他们和美国中产阶层的收入差别是远小于中美整体的收入差别的&/b&。&br&&br&(实际上按13年汇率计算,5.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4万,而根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人民币相对美元的购买力比实际汇率高70%,所以5.5万美元的综合购买力正好相当于20万人民币。提醒大家,别以为中产有多宽裕,全世界的中产日子过得都很紧巴,但是起码生活方式是很现代的)&br&&br&中国真正的中间阶层买什么车呢?&b&中国真正的中间阶层不买车。&/b&他们的家庭年收入不过5万多人民币(计算同样见文末),虽然其实买得起像赛欧这样的车,但很多人并没有买。14年中国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刚刚超过100辆,也就是10个人才有1辆车,最普通的中国家庭显然是没有车的。即使在城市里,中间阶层也就是刚开始买车,大部分还没有车(论证见文章末尾)。少数有车家庭,买的也基本以紧凑型轿车为主,没有美国的中间阶层好。&br&&br&所以本身这个对比不是很对等。而且如 &a data-hash=&685ea0b4e856a4c694d9b1e39f1dea67& href=&///people/685ea0b4e856a4c694d9b1e39f1dea67&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David Rand& data-tip=&p$b$685ea0b4e856a4c694d9b1e39f1dea67& data-hovercard=&p$b$685ea0b4e856a4c694d9b1e39f1dea67&&@David Rand&/a& 所说,美国的豪华品牌比例还是比中国高的。所以&b&实际上消费取向的差距可能没有题主印象里那么大&/b&。&br&&br&但话又说回来,能不能说中国人并没有比美国人更爱购买豪华汽车呢?&br&&br&我粗略统计2013年美国豪华品牌总销量大概有180多万辆,中国大概有140多万辆,美国只是中国的1.3倍左右,不过中国豪车消费近年增长较快,而美国较慢,甚至08年以后有所下降,6年以内新的豪华车保有量差距可能只有2倍。而美国大概有1.6亿人能达到中产以上的生活水准,中国也就有8000万多,差距大概也是2倍。这说明两国中产以上阶层&b&购买豪车的比例其实相近,考虑到中国中产阶层实际收入明显比美国低&/b&&b&,高档车也更贵&/b&&b&的情况,还是可以说中国的中产阶层更爱买豪车。&/b&&br&&br&(不过其实有国产,有加长的情况下,中国的豪车——起码小排量的那些,跟美国的价格差距也没有那么大,A4L在国内的起价含优惠大概24万多人民币,合39k美元,比美国A4含优惠起价34k美元只高15%,而虽然美国A4动力明显好,安全配置略高,但空间小,舒适性配置比国产a4l也略低,总体上是差不多的车)&br&&br&下面我试着解释一下这个现象。&br&&br&原因之一是美国中产阶级用钱的地方远比中国的中产阶层要多。要去健身房健身,要出国旅行,要雇人修剪草坪,要滑雪/去海滨/海岛度假,要陪孩子去主题乐园/博物馆/动物园,要买很多中国中产阶级不买的东西如自动洗碗机、健身器材、越野摩托等玩具,三个孩子每个都要花钱,日常基本消费涉及人工的又特别贵,整体上花钱也不那么精打细算,留给买车的钱就相对少了。&b&发达国家的中产阶层对于生活品质的认识比较丰富,买豪车要多花上万或几万美金,会大幅减少其他方面的消费,不划算&/b&。同样,中国大城市居民由于房价高,消费品种多,实际上留给车的预算也不多,而小城市爸妈给解决了房子的话,同样收入买豪车就比较多了&br&&br&还有一个重要区别是,&b&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有三辆车的非常普遍,所以即使留给买车的总预算很高,留给每辆车的预算也未必那么高&/b&。&br&&br&另外,因为美国孩子多,还要拖房车、越野摩托、船等,还有些美国人身材较胖,家里的一两辆车可能还是大皮卡/大SUV/大MPV。这些车的价位在3-5万美金,完全可以买得到奥迪A4到奔驰E级这个级别的豪华品牌,但是&b&美国家庭会优先买大车&/b&。&br&&br&&b&美国人普遍确实没有中国人喜欢追求面子&/b&,车作为『彰显地位』的功能确实少很多。但我觉得不能简单的说美国人对汽车的认识就是『仅仅是个交通工具』,『能用就好』(日本人对于汽车的认识倒是更接近这个)。在美国大部分地方,人们每天有很长的时间都在汽车里度过(美国每辆车年平均行驶里程是13746英里,合22000公里,中国找不到官方数据,大概12000公里左右吧),买一辆更好的车,对生活品质是很重要的。因此,&b&美国人显然也是在意汽车的驾乘品质的&/b&。美国compact(紧凑型,如本田思域,丰田卡罗拉)及以下的轿车的比例比中国低很多(质疑这个的请看&a href=&/jiaotong/& class=&internal&&美国人买什么车 - V·T·E·C - 知乎专栏&/a&,看中美卖得多的都是什么级别)。如果是买轿车,美国人更多的是购买中级轿车,其行驶品质和空间舒适性都更好。只不过,美国因为进入汽车社会时间长,接触不同汽车机会多,人们对于汽车品质的判断更贴近实际,&b&盲目追求品牌的较少&/b&。&br&&br&&b&如果一个美国人买车为了炫耀&/b&(跟中国人的追求面子还有点不同,追求面子可能是追求一种看起来高大上的感觉,提高自己的社会阶层形象,而炫耀则更多的是个性的张扬),&b&他更可能会去购买一辆跑车&/b&。&br&&br&最后,美国的汽车市场的价格结构跟中国不同。美国的汽车市场的特点是,因为汽车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平价品牌的消费者也比较懂车而且购买选择非常务实,所有平价品牌的车型,像本田思域,丰田凯美瑞这些,利润都是很薄的。大的汽车集团在美国市场盈利都很依赖高级品牌(这也是为什么日系三强是在北美而不是亚洲首先推出其豪华品牌的重要原因)。所以&b&美国高档品牌和平价品牌的产品定价重叠较少&/b&,比如奥迪A3在美国的售价是2万9千美金起,而大众帕萨特的起价是2万1千美金,前者比后者高了40%。而在中国,中级车的利润率实际上也很高,两个车型的起价是差不多的。对于美国消费者来说,虽然豪华品牌相对中国并不贵,但相对于本国的平价品牌车型,就显得有些不划算了。这也是美国消费者更少购买豪华品牌的原因之一。&br&&br&总得来说,我觉得&b&在差不多的收入和其他生活成本的条件下,美国人并没有比中国人在车上的投入少,毕竟美国也是车轮子上的国家&/b&!&b&只不过美国人的汽车消费,更偏向于多车、大车、个性车,而不是名牌车。&/b&&br&&br&不过美国人这种消费观,也未必一定就理性务实,很多家庭未必一定需要第三辆车,也未必需要那些大皮卡大SUV&br&&br&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美国的上中产阶层和富人购车更务实,但工薪阶层贷款卖豪车,或者宁愿保养维修贵也要买二手豪车的,反而比中国多,只不过这些人更有可能是真喜欢车,而不是追求面子&br&&br&PS:&br&&b&美国的汽车消费显然也有地域区别&/b&,我住洛杉矶,每天santa monica大道上遇到豪车无数,保时捷都排不上号。但在旧金山湾区,有钱人买豪车的就少了很多。虽然湾区实际上比洛杉矶富得多。不过整体上来说,美国像旧金山这样不特别追求买豪车的地方比较多,像洛杉矶这样的地方比较少。我能想到的主要城市爱买豪车的除了洛杉矶就只有迈阿密。&br&&br&附:2013年美国汽车销量按型号前三十名,对美国人用车文化的朋友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a href=&/jiaotong/& class=&internal&&美国人买什么车 - 形形色色的交通 - 知乎专栏&/a&:&br&&img src=&/a025292aaf5ad60b4f39206bab81f9d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0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025292aaf5ad60b4f39206bab81f9d5_r.jpg&&&br&P.S. &b&关于收入中位数的计算&/b&:&br&&br&国家统计局数字,2013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24200元。2011年城镇户均人口2.87。假设户均人口规模不变,2013年城镇居民户均收入中位数69454元,而城镇化率%,也就是说城市家庭收入7万元以上的人口比例大概是全国的26.8%。&br&&br&农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是7907元,农村户均人口3.17,也就是家庭收入中位数2.5万元。根据中国目前基尼系数推算的收入分布规律,收入门槛每增长一倍,人口数量大概缩小至1/3,每增长40%,人口数量大概缩减为1/1.73(开平方根)。根据收入在7万元以上的大概占农村人口的10%,农村人口总比重是47.3%,也就是说农村家庭收入7万元以上的人口比例大概是全国的4.7%。&br&&br&所以家庭收入7万元,在全国大概可以排在前31.5%&br&&br&根据中国目前基尼系数推算的收入分布规律,在收入中位数以上,收入门槛每提高一倍,人口数量大概缩小至1/3,也就是说中国家庭收入14万元以上的人口大概占全国10.5%,28万元以上的人口大概占全国3.5%。20万元以上的人口比例介入两者之间,大概是6%。&br&&br&我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个估计,13年中美两国基尼系数和收入分配曲线差不多,所以可以用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51900美元,来估算中国家庭收入中位数。美国人均gdp 53001美元,中国6959美元,美国13年户均人口2.6,中国10年户均人口3.02,依次计算中国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大概是6959美元/53001美元*51900美元/2.6*3.02=7915美元,也即近5万人民币。按同样的收入门槛每提高一倍,人口数量大概缩小至1/3的规律,大概家庭收入10万以上的人口占全国16.7%,20万以上的人口占全中国人口5.6%,跟上面的估算是类似的。&br&&br&不相信我所说的收入门槛提高一倍,人口缩减为三分之一的人:可以看看来自&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我国目前月收入在1000元~2000元之间的人群比例有多大? - chenqin 的回答&/a&这张图,数据来自2011年 CHFS家庭微观金融调查,部分省份数据可能有些问题,但全国应该大体是可信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数据只计算了工资性收入,两端的私人业主和农民是不算的。我这里倒不是想用这个数据去估算收入,只是说明收入门槛提高一倍,人口缩减为三分之一的关系&br&&img src=&/f35c208ffcb0204e2bff5_b.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f35c208ffcb0204e2bff5_r.png&&&br&北京5000元以上收入占27.7%,10000元以上占8.7%&br&天津5000元以上收入占9.9%,10000元以上占3.1%&br&河北5000元以上收入占1.7%,10000元以上占0.6%&br&全国5000元以上收入占7.8%,10000元以上占2.5%&br&&br&实际上收入门槛降低一半,人口总数是3.12倍,这样看我的6%的估计可能还是过高了。&br&按照上面规律,用5000元以上收入的人口比例,估算2500元以上收入的占24.3%,对照实际统计数字全国2000元以上的收入占35.4%,也是合理的。&br&&br&再不相信我的,也可以看看这篇回答, &a data-hash=&b09ea18dcf0c0& href=&///people/b09ea18dcf0c0&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chenqin& data-tip=&p$b$b09ea18dcf0c0& data-hovercard=&p$b$b09ea18dcf0c0&&@chenqin&/a&的估算是13年上海家庭收入20万元差不多能排到前20%。大家可以自己想一下上海的收入在全国是个什么水平。&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北京、上海的家庭,年收入多少可以进入前 20%?多少可以进入前 50%? - chenqin 的回答&/a&&br&&br&还有这个&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处于全国中位数收入的家庭(或者人均 GDP 中位数的省市)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 慧航的回答&/a&&br&2009年全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是43530元,根据GDP增速估算,目前家庭收入中位数应该在5-6万人民币&br&&br&关于&b&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自己家年收入20万,但绝对不是上层&/b&:&br&&br&知乎上大部分人生活在排在经济实力在中国前35位的一二线城市的城区。中国年收入20万以上的家庭如果是6%,那么生活在这样家庭里面的人占总人口也差不多是6%,乘以14亿人口就是8400万(这个中产阶层的规模已经超过除美国外的所有发达国家了,可见中国人口基数有多大)。其中保守估计65%以上居住于中国一二线城市的城区,也就是5460万人口。而一二线城市城区总人口大概1.84亿左右(北上广深城区人口总共6000万左右,再往下排31个城市,平均城区人口400万,总共就是1.24亿)。所以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人,家庭收入20万,在这些城市也只是排在前30%而已,当然算不得上层,只是中上层而已。而因为人们社交圈子中普遍会有更多跟自己同阶层的人,所以在这些人看来,甚至可能觉得自己在所在城市收入不过只是中等。但实际上他们的收入在全国却仍然可以达到前6%,这就是目前中国巨大的地域差距、城乡差距,乃至大城市和小城市的差距决定的现实。&br&&br&另外好多人忘了还有一部分家庭双方都已经退休,还有一些是单身青年。还有很多城市有一些50多岁学历比较低的人,收入很低,知乎上诸位年龄层本身偏小,学历又高,跟当地城市这些低收入高龄本地人接触很有限。&br&&br&也别老揪着北上广的情况不放,中国近14亿人,北上广深城区人口加起来占不到5%,对全国来说,不具备多少参考价值。&br&&br&关于&b&汽车普及率&/b&:&br&中国现在大概每9个人有一辆车(14年底数据,比14年初有所增长,这个数据就不要质疑了,汽车都要挂牌,数量很好统计),户均人口规模3.02,也就是说每3户人才有一辆汽车,这之中再扣除富人家的第二辆车,运营车辆,单位公车,大概有27、8%的家庭有车就不错了。&br&&br&但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周围的家庭几乎都有车呢?&br&&ol&&li&知乎上的人大部分来自于城镇,家庭汽车普及率在城镇可能能接近一半。&/li&&li&大家计算的是家族而不是家庭,很多年轻家庭自己有车,但双方父母都没有车,被大家忽略了。&/li&&/ol&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首先,美国的中产以上阶层,指的是美国前50%的水平,差不多就是美国的中间阶层,按11年的收入水平是家庭税后年收入5.5万美元以上)(数据来源和阶层定义见)。但中国构成豪华车消费主力的按照收入…
&i&&b&一个字评价:火!!有多火??商业方面和艺术方面都突破天际----包揽去年外百老汇&纽约戏剧类所有能拿的奖项(今年托尼奖16项提名,拿了11个奖,据说有些制作人都特意避开同季度上新剧了 - - );&/b&已经成就百老汇当今最贵票价;奥巴马全家来看过两次;多用途慈善筹款专场搞过三次;美国财务部之前打算把 Alexander Hamilton 的头像从10美元上面撤下来但是因为最近这个历史人物太火了于是这个决定暂缓了(真的);最近大半年百老汇相关报道十篇有五篇都能跟 Hamilton 扯上关系;对美国百老汇甚至音乐剧产业的积极影响是无可否认的(此处省略主客观业内外中英文好评100条。。。&br&&br&&br&总之:&b&这部剧的地位是可以载入史册级别的(业内评价最爱用的词是 “Revolutionary”, 双关)&/b&&/i&&i&(更新加注:此文是2015年年底写的,大概2016年年初发在知乎上。后来这部剧持续升温,它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一部音乐剧本身。。)&/i&&br&&br&&br&&b&正题开始!长文多图!3篇汇总(其实是我之前在豆瓣写的..&br&- 剧情解构、创作背景 & 个人感想&br&- 词曲风格和人物形象分析&br&- 外媒报道翻译&br&- 文末附安利材料(深挖有惊喜 - - &/b&&br&&br&* &u&Lin-Manuel Miranda(以下下简称Lin)是 HAMILTON 这部音乐剧的词、曲、剧本改变和饰演Alexander Hamilton 的主角。&/u&&br&&br&&br&=============== 剧情解构、创作背景 & 个人感想 ==============&br&&br&&b&怀才而遇——关于 Lin-Manuel Miranda 和他的 Alexander Hamilton&br&&/b&&br&以前我总是反复念叨自己为什么没有早点来纽约,否则就不会错过几年前 “Spring Awakening”, “The Producers”, “Billy Elliot” 这些轰动一时的好剧,至少还能看到 “A Chorus Line”, “Anything Goes” 和几部Sondheim 复排。我甚至强烈嫉妒比我早生十几二十年的观众——他们得以亲眼目睹经典第一次被搬上舞台、见证传奇人物鼎盛时期!假如时光倒流我我我。。数次祈求时光倒流未果之后,我只能对自己说,别抱怨过去了,神剧还是会来的,跟紧新剧消息别错过了就好。&br&&br&后来我终于等到了 Hamilton. Hamilton, the American Musical. &br&&br&一&br&&br&&img src=&/f0dbeaea1aed79c7cd7e_b.jpg&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Public Theatre 版海报&br&&br&你要问我Hamilton到底好在哪,一句话真讲不清楚,因为它哪都好(。。。)最初想看Hamilton本来是为了看Jonathan Groff,3月7号抽到第一排票之后还特意跑去买了花 _(:з)∠)_ 只是看完第一幕的时候就完全被这个剧震撼到了,瞬间决定应该把花献给作者兼主演Lin-Manuel Miranda… Jon 对不住了……谢幕的时候只觉得整个卡司能量级太高,Public Theatre的舞台不够大;虽然因为台词太密集又缺乏背景知识,只看懂了一半,我仍然能强烈感觉到,&b&Hamilton是个非常有野心的剧,剧组明显是对每一个元素都精心打造很久并且力图做出突破,让人实在忍不住一探究竟。&/b&&br&&br&“戏剧最棒的地方在于,它只是给你打开一扇门,由你自己来走完这段旅程 (What’s really exciting about theatre, is we only START a journey for you, and then YOU finish the journey) ” ——Andy Blankenbuehler(编舞)在访谈里说的这句话我印象很深。看完Hamilton像我这种不学无术的人竟然开始看历史书和人物传记,甚至去档案馆博物馆寻找资料,越看越是有趣,对整个美国建国史都开始着迷。。。&b& Ben Brantley的纽约时报评论说,Hamilton这部剧真正的明星是这段恢弘的历史本身。那么这段历史的明星就是Alexander Hamilton本人。 &/b&&br&&br&二 &br&&br&&img src=&/944f694fd6c4a3ce2b47ddbd8347745a_b.jpg& data-rawwidth=&381&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1&&&br&Portrait by John Trumbull&br&&br&历史上 Alexander Hamilton 的人生十分戏剧化。他性格强势且多愁伤感,情比金坚又闹出外遇,群而不党但树大招风,成就非凡却不被传诵。从独立战争到确立宪法、中央银行到贸易外交,他无处不在,甚至左右了前三个总统的选举。他的雄辩之才攻无不克但也导致了事业滑坡,最终居然死于他一直抵制的决斗。而这一切都从一个“外来者”的出身开始。&br&&br&无论签署独立宣言的各州代表还是参与独立战争的将领,以及战后成就了美国的政治体系的的领袖,基本都是新英格兰殖民地贵族出身,而混迹其中的Hamilton在加勒比海上一个没什么文化的、被殖民者占领来种甘蔗的小岛上出生,又被父亲抛弃、背负私生子之名长大。可他偏偏是个骄傲的人。在传记作者Ron Chernow看来,正是为了摆脱穷乡僻壤和低劣的出身,Hamilton用毕生精力改变境遇:他塑造了一个新的国家、成就一个值得骄傲的新的自己。然而从他那总是防卫过当的言辞中不难看出,Hamilton从未真正地摆脱童年阴影。&br&&br&相关传记性质作品里总说,Alexander Hamilton才略出众,思维超前。与其说他总能超越同僚,不如说他一直在追赶一个假想敌。他十七岁的时候终于离开小岛来到纽约上大学。现在看来年龄正好,只是那个时代不少精英人物都是十四、十五岁就开始大学教育了——比如那个亦敌亦友的夺命副总统Aaron Burr. 于是Hamilton拼命上课想提前毕业还各种旁听,似乎是要弥补“输在起跑线上”的过去。他大概认为自己幼年得到的教育不足,战争期间打仗升官、 追白富美的同时还兼顾学习地理和贸易知识。战争刚结束便自学法律、花了半年时间就成为优秀的律师。 但是他绝不与人讨论自己的过去,也从未回到过出生地。即使成为了在政坛呼风唤雨的财政部长,Hamilton依然不能容忍任何人对他的名誉的诽谤。哪怕周围的人信任他,而且那些诽谤言论并没有人当真,他也要不惜一切要将对方驳倒。然而最后受到伤害的却是自己。他过度敏感的内心里对身份和名誉看重得近乎偏执,而这份偏执就是那个假想敌。&br&&br&Hamilton 忙碌一生为的是入世的成就,但年轻的他时常流露出强烈的厌世感。他长大的小岛各方面都十分落后,而且有大量黑人奴隶。在 Hamilton 十四岁给基友写的信里说,他对所处之地极度鄙夷,对自己的境遇厌烦之至:他渴望改变,渴望一场战争。多亏了他母亲留下的典籍,Hamilton 自幼读到不少古罗马英雄故事,在马革裹尸、 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幻想中长大。对他而言死亡一点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一辈子都困在这个破岛上。&br&&br&来到北美大陆之后,他对这片土地的感情非常矛盾。虽然对自己的名誉的捍卫容易偏激,他处理起国事却总是十分客观理智。艰难的战争时期,他努力促成中央政府,十三个州的代表都难免过度牵挂自己所在的州,而外来的Hamilton倒是很有大局观,直接规划了联邦制度的未来。 只是他仍然不认为这个地方接纳了自己。数次受挫后,他给至交好友John Laurence的信中都有这样的字眼:“…在这世上我没几个朋友…我还不如光辉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个地方不适合我”“…我讨厌国会,我讨厌这个部队,我讨厌这个世界,我讨厌我自己。”&br&&br&好在Hamilton终于遇到了与他不离不弃的贤惠妻子 Eliza (Betsy) Schuyler 和对他完全信任的上司兼最佳拍档 George Washington. Hamilton 的爱情简直是琼瑶般浪漫且坚不可摧,单身狗楼主赶紧走开、不做评论(大雾)。他与华盛顿合作了十几年,虽然彼此十分熟悉但并不是朋友般的亲密无间。相反,在伟人身边,Hamilton看到华盛顿身上很多别人不了解的缺点。华盛顿对他总有一种长辈照顾小辈的意图,然而骄傲如Hamilton,他并不想要人照顾。不过这不妨碍二人携手治国相得益彰。Hamilton的智慧、口才和永动机似的效率如同出鞘的利刃,在解决现实问题上所向披靡。但是他不懂得约束自己。华盛顿不那么善于谋划对策,却有着卓越的胆识和决策能力。更重要的是二人都十分钦佩对方的才能,有点“英雄惜英雄,好汉识好汉”的意思。所以虽然闹翻过一次吵架过很多次,华盛顿仍然会在他最艰难的时候表示出支持。正是依靠华盛顿在政治上的力量,Hamilton才有机会不断将设想付诸现实。&br&&br&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这般赏识Hamilton,他永不消停的雄辩之才给他树敌不少,但Hamilton并不在乎,心无旁骛地全方位整顿新成立的国家,高歌猛进将才华施展到尽头。他忠于统一后的美国。当 Jefferson 与他争斗不休,他愿意放弃把自己的地盘——纽约——立为首都的动议,换取早期华尔街系统的建立。他忠于自己的信仰。接到Burr的战书,明知决斗有危险,仍放不下名誉之争,可也不想为此剥夺对方的生命,不得不用死亡捍卫名誉。&br&&br&Hamilton 祈求过一场战争,于是他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并领导了最光辉的一役;Hamilton 曾渴望像凯撒一样开辟一个新的帝国,于是他促成了美国联邦制又开启了华尔街;Hamilton 说过要用光辉的方式离去,于是他坚守着善念和荣誉、在生命轨迹的制高点戛然而止。&br&&br&&br&三&br&&br&&img src=&/df599d5da3d2eff627c7885_b.jpg& data-rawwidth=&958&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8& data-original=&/df599d5da3d2eff627c7885_r.jpg&&&br&(百老汇版开幕那天出剧评前网友恶搞图,纽约时报的评论通常是可以左右一个剧的票房走向和得奖趋势。Leslie 即 Burr 的演员曾经出演关于百老汇幕后drama的电视剧SMASH)&br&&br&&br&对于出身底层的Alexander Hamilton来说,性格和才华让他遇到一个又一个贵人,直到万人之上的华盛顿,当然更重要的是他遇到了一个迫切需要变革的时代。他的头像被印在10美元的纸币上。Hamilton自己大概是想不到他对后世的影响。传记作者Ron Chernow也没有对此过多渲染。不过Lin-Manuel Miranda显然在这一点上想了很多。&br&&br&Lin 笔下的Alexander Hamilton——也是他自己塑造的舞台形象——会时不时地审视他所在的时空,甚至直面观众在舞台上评价历史。第一幕饮酒明志的一首歌里, Hamilton正描述时局,突然逗比地来一句:该我登场了! (Enter Me!) 紧跟着配角们补充:这句在括号里 (He says in parenthesis)…… 在决斗场上,他反思自己的一生:什么是造福后世?即使看不到这个花园枝繁叶茂的那一天,也要埋下种子 (What is a legacy? It’s planting a seed in a garden you never get to see)。 而整部剧里歌词重复最多的一句是:你无力改变生死,也决定不了后人如何评说 (You have no control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强烈的抽离感抓住了Hamilton 这个人物的精髓。我最喜欢的一点是Lin对Hamilton内心的解读。Yorktown战役那首歌里他说,我设想过太多次自己死去的样子,死亡对我而言如同一种回忆 。&br&&br&“I imagined death so much, it feels more like a memory.”&br&&br&&b&不难看出,为了创作,Lin对Hamilton的一生了解得十分透彻,而且对与他生命中有大量交集的其他历史人物也做过认真的研究。6年时间里不知他读过多少历史资料,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这40多首歌,用不到三小时的Hip-hop编织了一位国父30多年的人生、还塑造了此人生命中的伴侣和过客,同时表现出了历史的宏伟和凝重感。这已足以让观者唏嘘铭记。但不止如此,Lin在歌中细密地糅合进自己的历史观——对革命的骄傲感,对使命的责任感,对女性形象和人权表达出的尊重,对人性脆弱一面的挣扎和痛惜之情,对爱与亲情的珍视和感激,对伟人形象的钦佩和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看完这部剧,你感觉他不但思路清晰地地给你讲了个动人的故事,而且还把自己的感受掏心窝子地跟你交流了一番,讲到欢喜处笑,讲到动情处哭,讲到得意处眉飞色舞,讲到悲痛处伤心欲绝。而这,就是Hamilton最精彩的地方。&/b&&br&&br&四&br&&br&&img src=&/2d0db94ce34d_b.png& data-rawwidth=&877& data-rawheight=&5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7& data-original=&/2d0db94ce34d_r.png&&&br&Lin-Manuel @ Richard Rodgers&br&&br&那么Lin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让我们来解构一下他的脑洞--&br&&br&Lin非常善于运用细节打动人。他在Hamilton里融入了不少经典音乐剧元素,是致敬,也是传承。最明显的是Les Mis 《悲惨世界》—— Lin小时候看过的第一部音乐剧。 主题方面二者都是史诗般宏大的题材,并且牵扯到一场革命。这可以说是有意选择—— Lin的雄心壮志就是创作一部比肩Les Mis的大制作。所以他也顺理成章地套用 Sing-Through (从头唱到尾)结构加紧节奏,通过群舞合唱加强感染力。重点在于歌曲旋律方面:Les Mis塑造人物的高明之处就是旋律——人物再次出现的时候歌曲旋律也重复,或者用相似旋律连接类似的人物命运,但不是单纯的reprise,而是同一主题的变奏。强调主题之余,观众不会觉得腻歪,但会无意识地把前后联系起来。Hamilton歌曲旋律的重复利用很明显,也很有效。 &br&&br&与旋律同等重要的是歌词. Lin多次表示过对Sondheim的崇敬之情。2014年他在NYCC 复排的 “tick tick BOOM” 里饰演Jonathan几乎就是本色出演,反正他在现实中也是像Jonathan Larson一样崇拜桑神。创作Hamilton前期写出几首歌之后他还特意拿给Sondheim寻求意见。而Lin从Sondheim那里传承下来的便就是对歌词和韵律的雕琢。虽说无论pop还是theatre歌曲都会强调押韵,但是极少有Hamilton歌曲这样密集、工整又讲究。所以即使有些 rapping旋律感弱,其中的节奏感和巧妙的押韵让歌曲同样充满激情。&br&&br&就故事结构而言,Lin思考过如何处理Hamilton与Aaron Burr之间的联系。从传记里看,Burr与Hamilton并没有太多直接的合作或者交锋,但是二人的发展轨迹有大量重叠,而结局又是二人的极端的碰撞。于是他想到 &Evita& 里的Che,&Jesus Christ Superstar& 里的Judas,&Les Miz& 里的Javert ——让反派来当一名叙事者,作为一个引线。于是Burr在好几首歌的过渡中出现,并且每次都强调Hamilton的出身——别忘了,这是一切成就和阴霾的根源。&br&&br&歌词细节里还有更多的直接引用,包括 &South Pacific&, &The Pirates of Penzance&, Jason Robert Brown 的 &The Last 5 Years&,以及好几首Hip-hop歌曲。具体内容后一篇中有分析。&br&&br&词曲和旋律的真正目的,是加强“与观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