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苏联二战最惨烈电影胜利后搬空了东北,苏占区,而美国则没有

为了索要赔款,苏联在德国拆迁了三年,几乎搬空了半个德国
为了索要赔款,苏联在德国拆迁了三年,几乎搬空了半个德国
01:51:24&&&&&&来源:画乡网收集于网络&&
&&&&摘要:当然这个钱是真假白银不假,但最重要的它还是&赔款&,确切说是战争赔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参战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战争策源地的德国在战败后自然会被各战胜国&清算&。那些因战争而遭
当然这个钱是真假白银不假,但最重要的它还是“赔款”,确切说是战争赔款。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各参战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战争策源地的德国在战败后自然会被各战胜国“清算”。那些因战争而遭受的损失肯定需要战败的国家“买单”了,那么战败的德国到底对战胜国赔偿了多少钱?其实德国人作为以严谨而著称的民族在对待战争赔偿问题上和我们东方的邻居日本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战败的日本是能赖掉就赖掉,而人家德国非但没赖反而主动提出赔偿。早在1951年,西德总理阿登纳就在德国议会上郑重宣布:“纳粹的罪行是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的,因此德国人要把进行道德上和物质上的赔偿视为自己的义务。”看到了没,人家德国人是有债必还的主。那么说归说,做归做,德国到底赔偿了战胜国多少钱呢?这个问题其实有点复杂,因为它牵扯了战胜国分区占领、西德和东德的分裂以及西德和东德的重新统一。早在1945年德国投降后,当时二战的18个战胜国就齐聚在巴黎召开会议,专门讨论了战败德国的赔偿问题。当时会议决定,先将德国在各国的海外财产全部没收。其次还制定了赔款在各国间的分配比例。这是战胜国第一次对战败德国提出赔偿方案,不过这应该属于大餐之前的甜点了。大家都知道德国投降后,英美苏法四国将德国分区占领。作为二战中对德国作战的四个主要国家,他们的赔偿金额无疑也是最大的。因此四国确立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分区赔偿”。换言之就是英美苏法在各自的占领区内索要各自的战争赔款。其实才开始对于这个赔偿方案,苏联是坚决反对的,因为苏占区面积较小,且境内都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当时苏联国内的工业基础设施在战争中破坏严重,他们亟需西占区(英、美、法占领区)的德国工业设施。
本网站为综合性门户网站,部分内容转自网络,均标明出处,如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陕ICP备号 qq客服:二战将领(苏联)
1.朱可夫(),苏联元帅、苏军著名统帅。1941年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划长。苏德战争期间,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向总司令,多次参与制定战略计划,指挥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白俄罗斯、柏林等一系列重要战役,曾代表苏军接受德军投降。战后,他担任驻德苏军总司令和德国苏占区最高行政长官,1946年,朱可夫回国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和陆军总司令,后又被调到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他性格倔强、豁达又喜欢自夸,处世作风大胆果断,工作方式独特并富有创造性。斯大林逝世后,他又于1953年3月出任苏军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两年后出任国防部长。1957年10月,又因政治上的原因被免除党内外一切职务,并于1958年3月被迫退休。历史是不容歪曲的,人民不会忘记为保卫他们的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1966年朱可夫终于得以恢复名誉。1974年朱可夫病逝。四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6枚。著有回忆录《回忆与思考》。实事求是,多谋善断,指挥若定,堪称“奇才”。他作风果断,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丰富经验,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大量兵力,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合围。他善于运用丰富的实践经验训练军队,具有组织指挥大军团作战的卓越才干。他所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较好地体现了前苏联的军事学术原则。主要参加指挥的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突破列宁格勒封锁、库尔斯克战役、第聂伯会战和柏林战役等。2. 罗科索夫斯基元帅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Konstantin Konstantinovich Rokossovsky,),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日出生于大卢基市。1914年加入沙俄军队服役,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后,加入赤卫军,1919年加入苏联共产党。苏俄国内战争期间,在骑兵部队先后任连长、营长、团长。先后进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1930年任苏联第7骑兵师师长,后改任苏联第15骑兵师师长。1936年,任苏联第5骑兵军军长。1940年,任苏联第9机械化军军长。1941年7月,任苏联西方方面军所属的苏联第16集团军司令。1942年7月,任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1942年9月,任苏联顿河方面军司令,带领方面军与保卢斯的德国第6集团军展开激战。1943年2月,因苏联顿河方面军改编为苏联中央方面军,遂改任苏联中央方面军司令。1943年10月,任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1944年2月,任苏联第1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军衔。1944年11月,任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司令。日,奉命主持莫斯科胜利阅兵式。组织指挥(或参与组织指挥)的重大战役主要包括:斯摩棱斯克交战,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会战,白俄罗斯战役,东普鲁士战役,东波美拉尼亚战役,柏林战役等。1944年,获得苏联元帅军衔。战后,年任北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年应波兰政府邀请并经苏联政府同意而出任波兰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后来则担任过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监察长、国防部总总监组总监等职。日,在莫斯科逝世。曾获得7枚列宁勋章,1枚“胜利”最高军功勋章和其他各类勋章多枚。著作有《军人的天职》。罗科索夫斯基是属于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将领。当代的俄国历史学家认为罗科索夫斯基最突出的特点是他从不犯错误(注:这应该理解为他从不犯那种“致命的”错误,他打过败仗的),他打赢了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同时作为一个军人,他恪守军人的道德,他十分关心和体贴他的下属,他身上没有另一个苏联著名将领朱可夫的所有的那种粗暴和一切以个人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他更能得到苏军上下的普遍尊重。罗科索夫斯基元帅被认为是“具有朱可夫的能力却没有朱可夫的缺点,如果能掌握朱可夫所具有的权力,他的作为当不在朱可夫之下。3 苏军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 (Aleksandr Mikhailovich Vasilevsky ) 苏联元帅。1895年生于俄罗斯的一神父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从军参战,战斗中的华西列夫斯基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21岁时被提升为营长,获上尉军衔。十月革命爆发后,华西列夫斯基加入苏联红军,不久升为团长。1931年秋,华西列夫斯基调入苏联红军军训部,开始司令部机关工作。1935年被选派到总参谋部军事学院深造,接受了系统化正规高级军事教育。毕业后,华西列夫斯基上校被任命为总参谋部战役训练处处长,由于其工作表现出色,被提升为作战部第一副部长兼战役训练处处长。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华西列夫斯基所在的总参作战部成为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核心部门,8月上旬,华西列夫斯基升任副总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获少将军衔。9月底,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华西列夫斯基领导总参谋部10人小组负责前线指挥,直接为大本营服务,斯大林对华西列夫斯基及其工作小组的工作效率非常满意,他在10月28日签署命令,授予华西列夫斯基中将军衔。11月,莫斯科地区开始出现冰冻,德军攻势受阻,斯大林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中将担任代理总参谋长,并命令他立即拟定反攻作战计划。12月5日亲临前线的华西列夫斯基指挥苏军实施了自开战以来的首次大规模反攻,迫使德军败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德军不得不改闪击战为持久战。华西列夫斯基于1942年4月被晋升为上将,两个月后被任命为苏军总参谋长。日,斯大林格勒告急,斯大林派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前线协助指挥战事。当德军从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第一次进攻时,华西列夫斯基在炮火中指挥守军顽强抵抗。战事进入胶着壮态,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拟定反击计划。两位将领拟定的计划获得斯大林的批准。华西列夫斯基出任南部战线斯大林格勒地域作战的总指挥官,指挥三个方面军的苏军围歼了斯大林格勒地域的30万德军。1943年1月华西列夫斯基被授予大将军衔,并获“苏沃洛夫一级勋章”,这是苏军首次向高级将领颁发象征统率级别的奖章。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元帅”军衔,以表彰他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所作出的贡献。1943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率沃罗涅日方面军和草原方面军在库尔斯克展开大规模反攻,收复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可夫,这是苏军收复的首座大城市。库尔斯克会战德军损失50多万人。库尔斯克战役后,华西列夫斯基指挥百万苏军强渡聂伯河、收复克里米亚半岛、解放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挺进到东普鲁士德国本土。日,在攻下被希特勒称为“绝对攻不破的德意志精神堡垒”的东普鲁士城市哥尼斯堡后,斯大林亲自打来电话说,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已决定授予华西列夫斯基“苏联英雄”的称号,并授予他第二枚“胜利勋章”。在苏德战争中,只有大元帅斯大林和朱可夫元帅同样获得两枚“胜利勋章”。1945年8月,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远东苏军总司令,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华西列夫斯基的远东苏军三个方面军从三个方面向日本 关东军发起强大突击行动,不到一周便挺进到中国东北中部地区。8月17日,日关东军宣布投降。远东战役击毙日军84000人,俘敌近60万人。时年50岁的华西列夫斯基又一次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出任苏军总参谋长和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1949年3月出任苏联武装力量部部长,1953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组总监。1977年去世。华西列夫斯基具有丰富的统帅部工作经验,在领导、指挥大军团作战中显示出卓越的组织才干,其军事活动业绩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8枚。著有回忆录《毕生的事业》。二战为人类历史创造了一大批功勋卓著的名将,在他们中间那些最为璀璨的将星之中有三个人来自于苏联,在俄罗斯最广为人知的二战苏军将领就是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很遗憾另一个著名的将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似乎被人们遗忘了。以“苏联红军智多星”而著称的华西列夫斯基待人谦和,热诚敦厚,作为军阶至高的元帅甚至还为驾车撞伤自己的无名上尉说情开脱。斯大林曾对他笑言:“您指挥这么一大批军队,而且干得不坏,但您自己也许连一个苍蝇都从来没有欺侮过。”二战名将:苏联元帅科涅夫科涅夫苏联元帅(1944),军事家。生于洛杰伊诺村(今属基洛夫州波多西诺韦茨区)。1916年应征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开始后参加红军,历任装甲列车政委、步兵旅政委、师政委、远东共和国人民革命军司令部政委,积极参加平叛和对日本干涉军作战。内战后任步兵军政委和师政委。1926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1934年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后任步兵师长、军长、集团军司令和军区司令。苏德战争爆发后任第19集团军司令,率部参加斯摩棱斯克战役。后历任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西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2和第1方面军司令,参与组织实施了莫斯科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布拉格战役等,对解放加里宁、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和波兰国土,以及攻克柏林、布拉格等做出重大贡献。他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能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和突击时机,并能果敢地在最重要地段集中兵力兵器。战后,历任驻奥地利苏军中部军队集群总司令和驻奥地利最高委员、苏联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军事部副部长兼苏军总监察长、喀尔巴阡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国防部总监组总监、苏军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7枚。著有回忆录《1945年》和《方面军司令员笔记》。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帅星蒙尘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苏联元帅,曾两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毕业于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和列宁政治学院。1918年参加红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历任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骑兵军军长、军区司令等职。 1940年5月起任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国防部长)。苏德战争中先后任统帅部大本营主席、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副国防人民委员等职,参与指挥多次重大战役。苏德战争爆发前,铁木辛哥是位名副其实的“苏联英雄”:在平定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战争中,勇猛顽强,屡建战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曾率乌克兰方面军迅速西进波兰,苏芬战争中指挥西北方面军击败芬兰。然而,这位称雄于步兵时代、被西方军界称为“战争明星”的元帅,面对德国军队大规模机械军团的快速打击,却显得无能为力。日,也就是拿破仑入侵俄国129周年的前一天,德军越过苏联边界,分三路直扑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苏德战争爆发。德军主力中央集团军在博克指挥下,像一柄利刃直插苏联心脏。6月26日,古德里安、霍特分率德军第2、第3装甲集群在明斯克附近大战苏军第13集团军,第3日将明斯克合围。经10余天激战,苏军西方面军被围部队损失惨重,32万人作了德军俘虏。德国在明斯克初尝胜果后,马不停蹄地向“莫斯科的门户”斯摩棱斯克挺进。为保卫莫斯科,苏军于7月10日成立“西方向总指挥部”。铁木辛哥出任总司令兼西方面军司令。老帅出马,斯大林寄予厚望。然而,战争是无情的。“死抱住非现代化的、过去的观点挨日子的老骑兵”们,已无法胜任盲目的重任。就在“西方向总指挥部”成立的当天,德军第二、第三装甲集群强渡第聂伯河,再次张开虎口,10天向东推进200公里,使苏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又陷入被合围的危险之中。斯摩棱斯克,这个曾经成为拿破仑军队通往莫斯科道路上的可怕障碍的俄罗斯古城,如今成了博克和铁木辛哥的角斗场。从7月23日开始,铁木辛哥组织西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实施反突击,一度迫使德军在主攻方向转入防御,但终因兵力不够强大,进攻准备仓促,各部队协同动作不密切,反突击未能成功。德军26日封闭了对斯摩棱斯克的合围圈,战至8月5日,俘获苏军31万人。9月31日,铁木辛哥飞往基辅,接替因力主放弃基辅而被撤职的“骑兵司令”布琼尼。但是,他的到来也没能挽救基辅,仅13天,基辅战役以苏军被俘66万人而结束。他和布琼尼在基辅陷落的最后时刻及时飞离才未落入德军之手。1941年11月底,此时已在苏军西南战区任职的铁木辛哥,为配合即将进行的莫斯科反攻,在罗斯托夫实施进攻战,迫使德军元帅伦德施泰特从顿河全线撤退,取得了苏德开战以来首次反击战的胜利。但没过半年,1942年5月的哈尔科夫战役中,他在强大的德军面前又遭重创,致使苏联西南方向“门户洞开”,德军直扑北高加索。斯大林一怒之下剥夺了他的前线指挥权。铁木辛哥连遭败绩,固然与这位“老骑兵”不胜任现代机械化大兵团作战有关,但斯大林战争初期“太相信骑兵”,不能说不是重要原因。纵观苏德战场进程,当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等新一代将领驰骋疆场时,纳粹德国军队便走上了被围歼的道路。库兹涅佐夫:苏联海军上将太平洋舰队司令[B]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Николай Герасимович Кузнецов)[/B]
(,梅德韦德基村,今属阿尔汉格尔斯克州科特拉斯区—,莫斯科)苏联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1955),苏联英雄(). 荣获4枚列宁勋章,3枚红旗勋章,2枚乌萨科夫一级勋章等.苏联英雄称号(1945年)1925年加入苏联共产党。 1919年参加海军。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1926)和海军学院(1932)。国内战争时期,志愿到北德维纳河区舰队当水兵,参加了对白卫军的作战。于海军学校毕业后到黑海舰队服役。1932年起任“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协长。1934年起任“红色乌克兰”号巡洋舰舰长。1936年秋起任驻西班牙海军武官兼海军总顾问,并领导苏联海军志愿军参加了西班牙人民解放战争。1937年夏任太平洋舰队第一副司令,后任司令。年任苏联海军人民委员和海军总司令。卫国战争时期,坚定地指挥苏联海军作战,出色地实施舰队与陆军的协同,指挥海军舰队加强对苏陆军濒海翼侧的保障,积极地扰乱敌人的海上运输和保卫自己的海上交通。参加过1945年三国政府首脑雅尔塔和波茨坦会议。1947年起任海军院校部部长。1948年6月起任远东部队副司令,主管海军。1950年2月起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年任苏联海军部长。年任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不论战前还是战后时期,在发展和建设苏联海军,训练和培养海军干部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1956年2月退役,再次被解除海军司令职务,并从海军元帅降为海军中将,在国防部中央机关工作。。年为苏共中央委员。苏联第一,二届和第四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列宁勋章4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乌沙科夫勋章2枚,红星勋章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库兹涅佐夫1919年参加红海军,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和海军学院。参加过对白卫军的战争。历任红色高加索和红色乌克兰巡洋舰艇长,驻西班牙武宫和海军总顾问。1937年任太平洋舰队司令,1939年到1946年间任海军人民委员和海军总司令,是二战期间苏联海军最高指挥官。二战中虽然他仅为海军上将衔,但他却同时担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负责海军作战的代表,领导苏联海军在二战中创出不少佳绩。库兹涅佐夫命运多舛,战后因黑海舰队一艘军舰出事故沉没,同时又被指控战时向盟军提供军事情报,1948年被贬为远东军区主管海军的副司令,军衔降为海军少将。为了壮大海军,斯大林于1951年成立海军部。这一与苏联武装力量部平级的海军统帅机构一时找不到合适的领导人选,斯大林又想到了库兹涅佐夫,由他出任海军部长,后来又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他与赫鲁晓夫在海军建设上总是产生严重分歧,刚当上一年苏联海军元帅的库兹涅佐夫被撤销了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职务,连降三级军衔为海军中将,并被勒令退役。那是1956年的事,他才54岁。1974年这位杰出的苏联海军统帅去世。1988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重新审理了苏联历史上的冤案,恢复了他苏联海军元帅军衔,《苏联军事百科全书》称他为"苏联海军军事家",苏联一艘航空母舰和海军学院均以他的名字命名,充分肯定了这位海军统帅的历史地位。库兹涅佐夫获4枚列宁勋章,多枚各种勋章奖章。沃罗诺夫:苏联陆军元帅、苏联炮兵司令苏联炮兵主帅(1944)。生于今圣彼得堡。1918年参加红军。1919年加入俄共(布)。1924年毕业于高级步兵指挥学校。1930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任炮兵团长。年任师炮兵主任和列宁格勒第一炮兵学校校长。年参加西班牙内战。年任苏军炮兵主任,参加指挥过苏芬战争。1940年起任总军械部副部长。苏德战争期间,任国土防空军总部部长、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兼苏军炮兵主任。 1943年起任苏军炮兵司令,作为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驻方面军代表 ,参与指挥一系列重大战役 。在研究炮兵进攻和反坦克作战的理论与实践、组建炮兵兵团 、发展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炮兵等方面做出贡献 。1950 年起先后任炮兵科学院和炮兵指挥学院院长。1958年起参加苏联国防部总监组工作。著有《伟大卫国战争时期的苏军炮兵》等。涅杰林:苏联陆军元帅不惜粉身碎骨的将才苏军炮兵主帅(1959),苏联英雄(1945),苏共党员(1924年起)伟大卫国战争中历任集团军炮兵主任和方面军炮兵司令.年和年任苏军炮兵司令.年任国防部副部长.1959年-1960年兼任战略火箭军司令.1960年以身殉职,由莫斯卡连科接任战略火箭军司令.在美苏之间进行核武器竞赛期间出任苏联军队最重要的兵种—战略火箭军的第一任总司令,可见涅帅在当时苏军中的地位. 日,第一任战略火箭军总司令涅杰林为了在与美国的竞赛中领先,以报答赫鲁晓夫去年提拔自己为炮兵主帅的知遇之恩,在导弹准备发射中出现了一些故障的情况下,竟拒绝了拜科努尔发射现场总指挥延期发射的忠告。 为了能尽早发射、争取时间,总工程师只得违规准许对各个不同系统同时并进地进行检查,而不是按规定的那样一项一项地来。按照规定,所有不直接参与发射准备工作的人员都应到地下水泥掩蔽部去,但涅杰林却坐在距就要发射的火箭不远处的凳子上现场督办,看着工作人员在发射塔高处忙个不停。发射场主任两次恳请涅杰林转移到安全地方去,他却置之不理。结果悲剧发生了,某部位上面的管子发生了断裂,一片耀眼的火光从推进器中冒出。三千摄氏度以上的火海吞噬了发射场,跟涅杰林一块坐在火箭旁边的几十名将校级火箭专家、技术人员当场就被烧死了。离的稍远一些人也被烧得只剩下了人的轮廓,而在现场督阵的涅杰林烧得竟连点灰烬都没有留下,只找到半块被烧焦的元帅肩章和已经熔化了的办公用保险箱的钥匙。这些东西后来都被装进骨灰盒,荣幸地被安葬在红场上克里姆林宫的宫墙下。诺维科夫:苏联空军元帅、苏联空军建设功臣诺维科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克留科沃村,今属科斯特罗马州—,莫斯科),苏联军事家,空军主帅(1944),两次苏联英雄(,),教授(1958)。192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19年参加苏军。先后毕业于步兵训练班(1920)、高级步校(1922)和伏龙芝军事学院(1930)。参加过国内战争,同芬兰白匪打过仗,在外高加索作过战。 后历任排长、连长和营长。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在步兵军司令部工作。1933年调空军任航空兵旅参谋长,后任轻型轰炸机大队大队长。1938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参谋长。年参加了苏芬战争,任西北方面军空军参谋长。1940年任列宁格勒军区空军司令。卫国战争初期,任北方面军(1941年8月改为列宁格勒方面军)空军司令。他具有良好的军事素养和很强的组织能力,善于领导方面军航空兵的战斗活动。所领导的方面军航空兵飞行员在列宁格勒作战中,表现出高超的技能和无比的勇敢精神。年任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主管空军。1943年5月至战争结束任苏军空军司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解放北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波兰诸战役中,在强攻柯尼斯堡(加里宁格勒)作战及柏林战役和粉碎日本关东军作战中,作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的代表,成功地协调了数个方面军的航空兵的战斗行动。在他的领导下,对斯大林格勒地区被合围之敌军集团实施了可靠而有效的空中封锁,1943年春在库班空中交战中又重创敌空军。在使用航空兵的理论和实践方面有许多创新,在组织和实现用更完善的飞机装备苏联空军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出了建立同类型飞机的航空兵师(轰炸机师、强击机师和歼击机师)和组建空军集团军和航空兵军的主张,探索和改进了战斗中使用航空兵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战后在空军任重要职务。1953年起任远程航空兵司令。年同时任空军副总司令。1956年退役。苏联第二届最高苏维埃代表。获列宁勋章、红旗勋章和一级苏沃洛夫勋章各3枚,一级库图佐夫勋章、劳动红旗勋章和红星勋章各1枚,奖章及外国勋章多枚。著作:《在列宁格勒的天空》,莫斯科1970年版;《柯尼斯堡和柏林争夺战中的苏联空军》,载《日》一书,莫斯科1970年版。马利诺夫斯基(~)苏联元帅(1944),军事家。生于敖德萨。1914年入伍,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6年2月随俄国远征军赴法作战。1919年回国后参加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在东方面军对白卫军作战。1920年初级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任机枪排长、机枪队长、副营长和营长。1926年加入联共(布)。1930年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曾任骑兵团参谋长、骑兵第3军参谋长。年作为国际纵队成员参加西班牙内战。1939年起在伏龙芝军事学院任教。苏德战争期间,曾任步兵军长,集团军司令,沃罗涅日方面军副司令,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乌克兰第3方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率部参加边境交战,斯大林格勒会战、顿巴斯战役、第聂伯河会战、第聂伯河右岸乌克兰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德布勒森战役、布达佩斯战役、维也纳战役等重大作战行动,表现出卓越的指挥才能。1945年7月起任外贝加尔方面军司令。苏日战争中,率部遂行主要突击任务,正确选择主要突击方向,使用坦克集团军于方面军第一梯队,周密组织协同,保证了进攻的高速度。因指挥有方获苏联英雄称号。战后任外贝加尔-阿穆尔军区司令、远东部队总司令、远东军区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57年10月~1967年3月任国防部长,为加强苏联武装力量建设做出贡献。获列宁勋章5枚。著有《警惕地保卫和平》、《胜利的伟大意义》和《俄国士兵》。戈尔什科夫(~
)苏联海军元帅(1967),军事家。生于乌克兰。1942年加入联共(布)。1927年参加苏联海军。先后毕业于伏龙芝海军学校、驱逐舰舰长训练班和海军学院高级指挥员进修班。1931年在黑海舰队任驱逐舰航海长。年在太平洋舰队历任护卫舰舰长、驱逐舰舰长、驱逐舰支队支队长。1940年6月调黑海舰队任巡洋舰支队支队长。苏德战争期间,历任亚速海区舰队司令、新罗西斯克防区副司令、多瑙河区舰队司令及黑海舰队所属分舰队司令等职。参加过敖德萨防御战役、刻赤—费奥多西亚登陆战、新罗西斯克保卫战、高加索会战、克里木战役、雅西—基什尼奥夫战役等,并率领多瑙河区舰队支援过东欧一些国家反击德国侵略者的解放斗争。战后,任黑海舰队参谋长、司令,海军第一副总司令。1956年1月起任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总司令。任内大力发展战略导弹潜艇和远程航空兵,同时均衡发展其他海军兵种,把苏联海军从一支近海防御力量发展成为能遂行各种作战任务的“远洋导弹核海军”,对苏联海军建设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70年代,曾两次指挥苏联海军在世界各大洋举行大规模演习。1985年12月任苏联国防部总监察员。两次获苏联英雄称号,获列宁勋章5枚。著有《海军学术的发展》、《战争年代与和平时期的海军》、《国家的海上威力》等。叶戈罗夫(~)苏联元帅。生于布祖卢克市( 今属奥伦堡州 )。1901年入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和红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先后任第9、第10、第14集团军司令,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司令,在保卫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莫斯科以及解放乌克兰等作战中,指挥有方,战功卓著。内战后,任基辅军区和彼得格勒军区司令、西南方面军司令、红旗高加索集团军司令、乌克兰军区和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工农红军总参谋长、苏联副国防人民委员、南高加索军区司令等职。积极参加年的军事改革,提倡按新的技术装备整编苏联陆海军,主张建立强大的装甲坦克兵和国土防空系统,为苏军建设和军事学术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39年在大“清洗”中被错杀。著有《粉碎邓尼金,1919》、《现代军事学术的任务》等。瓦图京(~)苏军大将(1943)。生于今别尔哥罗德州切普希诺镇。1920年参加红军。1921年加入俄共(布)。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总参军事学院。1931年起历任师参谋长、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长、副参谋长和参谋长、总参作战部部长和副总参谋长。苏德战争时期,历任方面军参谋长、副总参谋长和方面军司令。参与指挥列宁格勒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等。日乘车前往部队途中遭乌克兰匪徒袭击,负伤后牺牲。善于指挥大军团作战,在合围敌重兵集团、使用方面军快速集群、实施军队果敢机动和组织战役防御等方面,显示出高超的指挥艺术,对苏联军事学术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获列宁勋章1枚,1965年被追授苏联英雄称号。
猜你感兴趣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二战电影大全国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