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 伊斯兰教歌曲在印度能取代佛教

  佛教的诞生和发展是在印度,但是为什么佛教的兴盛和发扬光大却只有中国了!佛法无边,阿弥陀佛!不解中,请高人释怀。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更多
  LZ去过印度?什么时候去的?
  佛教适合中国人的习性,尤其适合历代官人的习性。
  偶像太多,典籍太多  宗教能够广泛传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是本人总结的:  一个偶像,一部经书,有天堂地狱(也就是有奖励和惩罚),宗教场所靠近民居  
  傻逼,佛教起源于尼泊尔
  因为有印度教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认识了 在一夜缠绵后 马克思对恩格斯说 我结婚了还没有工作 恩格斯说 没关系 我养你 于是产生了资本论!
  列宁在医院认识了斯大林 列宁对斯大林说 我得了梅毒 你呢? 斯大林说 我没病 就是神经有点问题!于是布尔什维克诞生了!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儒教等一起繁荣。印度人是个宗教强国,印度人发明了印度教、佛教等众多宗教来供自己使用,印度教是比佛教更高级更先进的宗教,所以印度人都接受了印度教。
  @黄鱼丸
20:08:12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儒教等一起繁荣。印度人是个宗教强国,印度人发明了印度教、佛教等众多宗教来供自己使用,印度教是比佛教更高级更先进的宗教,所以印度人都接受了印度教。  —————————————————  不了解印度教,印度教是否更崇尚偶像信仰和个人苦修!  
  @颍川紫峰 11楼
20:18:41  @黄鱼丸
20:08:12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  -----------------------------  佛教是个哲学家的宗教,你让一群文盲怎么思考人生。
  @黄鱼丸
20:08:00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儒教等一起繁荣。印度人是个宗教强国,印度人发明了印度教、佛教等众多宗教来供自己使用,印度教是比佛教更高级更先进的宗教,所以印度人都接受了印度教。  —————————————————  认同  
  佛教排斥民主科学  
  @龙德德
19:30:26  释迦摩尼王子和观音王子在菩提树下恋爱了 他们基情飞扬 也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但是观音王子对释迦摩尼老是干他菊花厌倦了 他去做了变性手术 希望释迦摩尼可以干他的BB 但是他失望了 释迦摩尼只喜欢菊花 于是他去了中国 观音人妖也追随  -----------------------------  亵渎  
  @龙德德
19:30:26  释迦摩尼王子和观音王子在菩提树下恋爱了 他们
飞扬 也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但是观音王子对释迦摩尼老是干他菊花厌倦了 他去做了变性手术 希望释迦摩尼可以干他的BB 但是他失望了 释迦摩尼只喜欢菊花 于是他去了中国 观音人妖也追随  -----------------------------  @dave1975 17楼
20:37:23  亵渎  -----------------------------  高人
  @塞珍珠 14楼
20:30:12  @黄鱼丸
20:08:00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  -----------------------------  扯!越接地气生命力越强!  佛教太清高没有印度教俗才走向衰弱。
  啧啧  
  回复第2楼(作者:@nrh0310老姜 于
19:24)  佛教适合中国人的习性,尤其适合历代官人的习性。  ==========  佛教啥习性?  
  @yyxx0810 3楼
19:24:06  偶像太多,典籍太多  宗教能够广泛传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是本人总结的:  一个偶像,一部经书,有天堂地狱(也就是有奖励和惩罚),宗教场所靠近民居  -----------------------------  言简意赅
  活着越痛苦的地方,佛教越盛行  
  @龙德德 5楼
19:30:26  释迦摩尼王子和观音王子在菩提树下恋爱了 他们
飞扬 也得到了人民的爱戴 但是观音王子对释迦摩尼老是干他菊花厌倦了 他去做了变性手术 希望释迦摩尼可以干他的BB 但是他失望了 释迦摩尼只喜欢菊花 于是他去了中国 观音人妖也追随他去了中国 在中国 他们找到了背背的天堂!!  -----------------------------  你已经是无间地狱的罪过了,望忏悔!!!!!
  佛教在中国有兴盛吗?没觉得= =  听说现在就斯里兰卡的佛教最纯正了。
  因为不是印度的,所以丢了。  
  、  
  @颍川紫峰
19:08:00  佛教的诞生和发展是在印度,但是为什么佛教的兴盛和发扬光大却只有中国了!佛法无边,阿弥陀佛!不解中,请高人释怀。  -----------------------  因为佛教的主旨和印度教相悖而行。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挑战印度教的四大种姓制度,触动了宗教和贵族的利益,被强行驱逐。
  @wuxin4-01-28 06:45:12  因为佛教的主旨和印度教相悖而行。佛教提倡众生平等挑战印度教的四大种姓制度,触动了宗教和贵族的利益,被强行驱逐。  —————————————————  印度的种姓制度是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石。  
  @yyxx0810
19:24:06  偶像太多,典籍太多  宗教能够广泛传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是本人总结的:  一个偶像,一部经书,有天堂地狱(也就是有奖励和惩罚),宗教场所靠近民居  -----------------------------  @美利坚之友 24楼
22:33:41  言简意赅  -----------------------------  我反对,佛教信徒其实不算少,要不然它也不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但它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过于严格的禁欲教义导致生育力低下。东南亚国家还好说,一个信徒虽然出家,但他出家几年后会还俗结婚生子。发展到中国,居然变成了一出家就不再考虑结婚生子的事,越是虔诚的佛教徒越倾向于在寺院里终老,这样就绝后了。如此一来,要广泛传播佛教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因为一个地方佛教信徒越多,人口增长率越低,甚至负增长。不过还是小日本最牛X,它居然创造性的弄出一个一向宗,允许佛教徒结婚生子,解决了这个难题。
  @塞珍珠
20:30:12  认同  —————————————————  本楼请说出两点印度敎优于佛教之处,让我学习下  
  @黄鱼丸 10楼
20:08:12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儒教等一起繁荣。印度人是个宗教......  -----------------------------  你搞懂印度教和佛教的关系和时间顺序了吗?  是印度教先,佛教是对其的一种反动的变革。
  @yyxx0810
19:24:06  偶像太多,典籍太多  宗教能够广泛传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是本人总结的:  一个偶像,一部经书,有天堂地狱(也就是有奖励和惩罚),宗教场所靠近民居  -----------------------------  @美利坚之友
22:33:41  言简意赅  -----------------------------  @小阿呆xy 35楼
08:10:24  我反对,佛教信徒其实不算少,要不然它也不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但它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过于严格的禁欲教义导致生育力低下。东南亚国家还好说,一个信徒虽然出家,但他出家几年后会还俗结婚生子。发展到中国,居然变成了一出家就不再考虑结婚生子的事,越是虔诚的佛教徒越倾向于在寺院里终老,这样就绝后了。如此一来,要广泛传播佛教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因为一个地方佛教信徒越多,人口增长率越低,甚至负增长......  -----------------------------  还有就是不让吃肉,大多数人只好接受其哲学思想,而无法在生活中遵守宗教仪轨。  我丈母娘他们信佛教,我一再告诫他们要学习佛教的哲学、提高智慧,但不准在家里搞封建迷信——要不然我晚饭就得吃素了。
  、  
  学习,谢谢各位  
  凡佛家昌盛之时 就差不多大乱之世啊
这也是简单史书就看得出来啊 几年前猫眼上首说这个判断 居然无人回应
  @龙德德 时间: 19:56:0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杰弗逊和华盛顿邂逅,一夜缠绵以后,杰弗逊说我没有钱,我们不能在一起,华盛顿说,没事,我搭上了个有钱的寡妇,我可以养你;后来,两人在缠绵中杰弗逊又说,我有理想,想自由,我们不能在一起,华盛顿说,没事,我能开枪会打仗,让我给你打出一片自由的天地;再后来,两人继续缠绵中,杰弗逊第三次开口,我觉得我有领导这个崭新国家的能力,华盛顿说,没事,为了你总统我可以不做了,这届任期结束我就退位,让亚当斯给你铺好路,你就可以当总统了。
  印度佛教是被穆斯林灭掉的。  当时印度的上层多半信奉佛教,而下层多半信奉印度教。上层人士多住在城市,杀起来方便,几近绝迹;下层人士分散在农村各地,杀起来很不容易,多半幸存。  著名的那烂陀寺所在地,当时是一个大城市,几乎全被屠杀。
  @双功发动机 50楼
09:10:43  印度佛教是被穆斯林灭掉的。  ……  -----------------------------  各式各样的宗教就不要大哥说二哥了,在佛教一统印度的时代,佛教一样排除异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另外,佛教各种宗派之间的内斗也同样激烈。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这种排除异己和教派斗争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那些统治者们,有信佛的、有灭佛的,信佛的有道理,灭佛的同样有他们的道理……直到佛教在中国与儒道融合才算消停下来。  .
  佛教博大精深,印度人虽然信仰,不一定能真正理解。。没落是可以理解的。。
  中国的佛教跟印度的佛教也不是一回事了!
  @黄鱼丸 10楼
20:08:12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始的佛教。佛教作为落后的原始多神宗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没有灭亡的原因是,中国人在古代信仰道教、儒教、佛教、拜火教等五花八门的宗教,古代中国宗教自由,而且中国佛教的一个优点是从来不干预皇帝的政治,佛教不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那样控制政治,所以中国皇帝们喜欢支持佛教和道教、儒教等一起繁荣。印度人是个宗教强国......  -----------------------------  还是不做政教合一的国家好。  再有,最好讲讲印度教如何是比佛教更高级更先进?
  @yyxx0810
19:24:06  偶像太多,典籍太多  宗教能够广泛传播,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这是本人总结的:  一个偶像,一部经书,有天堂地狱(也就是有奖励和惩罚),宗教场所靠近民居  -----------------------------  @美利坚之友
22:33:41  言简意赅  -----------------------------  @小阿呆xy 35楼
08:10:24  我反对,佛教信徒其实不算少,要不然它也不会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但它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过于严格的禁欲教义导致生育力低下。东南亚国家还好说,一个信徒虽然出家,但他出家几年后会还俗结婚生子。发展到中国,居然变成了一出家就不再考虑结婚生子的事,越是虔诚的佛教徒越倾向于在寺院里终老,这样就绝后了。如此一来,要广泛传播佛教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因为一个地方佛教信徒越多,人口增长率越低,甚至负增长。不......  -----------------------------  大错特错,一个宗教,只有制定相对的教义和准则,才不会被世俗化。你看看日本的宗教改成什么样子了,日本的佛教基本上是被灭了。就因为几点改变的,,僧人可以结婚,可以生子,可以酒肉。从此日本佛教被天皇的神道教代替了日本第一宗教的席位。
  回复第33楼(作者:@wuxin 于
06:45)  @颍川紫峰
19:08:00  佛教的诞生和发展是在印度,但是为什么佛教……  ==========  佛教是强行推广的,最初孔雀王朝时期,禁止和佛教徒结婚,直到孔雀王朝的真正奠基人阿育王娶了佛教徒,而他自己也本身也早期就被影响,在他强势的南征北伐后想用佛教填补杀戮阴影也是为了统治,没几代就废了。  
  @windflowers2003 41楼
17:41:17  在一个拥有坚固的四大阶层不可逾越的社会中,佛教宣扬前上个阶层(婆罗门,刹帝利)众生平等,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穆斯林来了,血洗火烧佛教寺院和典籍,于是就彻底灭绝了。  -----------------------------  在中国,从来都是灭佛运动,灭神运动,早在西汉初年,佛教没传入之前,就有著名思想家王充写出了论衡,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因此从来都是政治控制宗教,而宗教控制人心。不可能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佛教传入中国,也会被改造。就如同社会主义传入中国,不也被改造成了中国特色么?
  因为在印度是以婆罗门教为根基,在中国以道门为根基  
  回复第10楼(作者:@黄鱼丸 于
20:08)  佛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落后宗教远不如印度教,印度教比佛教更接近于真理,所以印度人接受印度教而抛弃原……  ==========  印度教是苦修,豪无意义不讲因果证悟  
  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  
  @双功发动机
09:10:43  印度佛教是被穆斯林灭掉的。  ……  -----------------------------  @福两片天 53楼
10:39:03  各式各样的宗教就不要大哥说二哥了,在佛教一统印度的时代,佛教一样排除异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另外,佛教各种宗派之间的内斗也同样激烈。在佛教传入中国初期,这种排除异己和教派斗争也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那些统治者们,有信佛的、有灭佛的,信佛的有道理,灭佛的同样有他们的道理……直到佛教在中国与儒道融合才算消停下来。  .  -----------------------------  这你是完全误会佛教了,佛教在印度发展主要是靠辩论取得成功的,没有使用暴力这是肯定的。佛教在中国也并没有灭掉其它宗教,相反地倒是有四次灭佛,主要是佛教太过兴盛,寺庙里养了很多和尚,因此导致社会生产力下降,因此政府发动灭佛,强迫和尚还俗。
  将佛教赶出印度的旷世奇才——商羯罗  中国人有个普遍的错觉,印度人都信佛教。事实是,印度人相信的是婆罗门教。佛教在印度从来没有成为过主流。甚至连第二大教都算不上。根据1991年的印度人口普查数据,人口的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此外,还有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佛教的信徒人数还远远落后于基督教,更谈不上和主流的印度教比。  在印度历史上,佛教甚至绝迹。印度教连续出现鸠摩利罗商羯罗两位大思想家,论战中击败佛教。导致佛教大量寺院和信徒改宗。时间就在玄奘大师在纳兰陀寺留学归国后50年内。鸠摩利罗登门挑战,让佛教最高学府纳兰陀寺从公开讲学变为闭门授课。显宗成为密宗。从玄奘大师在印度留学的辩论经历来看,就能明白佛教经常遭遇外道学者的强有力挑战度日艰难苦苦支撑中。失败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商羯罗时代佛教更加不堪一击,终于全灭。沦为靠咒语赶鬼的土著信仰。恰如玄奘驳斥道士信仰:叩齿咽液之序,其言(辞)鄙陋。将恐西闻异国,有愧乡邦。  灭佛者商羯罗很年轻死时才32岁。但他给佛教的理论打击是致命的。佛教为抬高自己学说贬低梵天的作用。在婆罗门教原始的天界上增修了圣界。居高临下展开说教很容易打动人心。商羯罗简单的把梵天一分为二,上梵下梵。称佛教认识到的梵只是下梵。所以谈空说幻。而上梵是真实不虚,凡人难以认识的。实质归结为一句话,释迦摩尼并没有觉悟。  什么叫包容力,这就是。商羯罗的理论可以兼容所有佛教理论于下梵范围之内。等于佛教所有空,中观,八识等等观点他都可以借用也可以批判。而上梵理论又压住下梵一筹。印度多元宗教的包容力对佛教来说是毁灭性的。  佛教在印度的绝迹千载主要原因就是不敌印度教。就算没有伊斯兰教的入侵,照样佛教也奄奄一息。在比较宽容的印度教信奉者统治下,也就是行尸走肉的状态。  根本来说,佛教存在一直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在最富庶的地区。原因很简单,和尚自己不劳作没有经济来源。生存方式注定是寄生。主体一旦发生变动,佛教会受到剧烈影响。而婆罗门教提倡四种姓各守其职,重生活类似儒家。故此深入到农村。基础极为扎实不可动摇。就算经历战乱也能幸存下来。  在中国情况也类似,佛学最发达的唐朝,一经历皇帝灭法,短短几年时间让官方扶植了上百年的经论大宗派全部衰落。再也没恢复过来。反而是简单的没经典的禅宗甚至简单到迷信的净土宗越来越流行。  在印度,佛教失败后的处境更加艰难。不仅仅上梵理念让印度教处于理论的优势。而且按照印度人的习惯,对于失败的对手总要安排一个使其难堪的位置。既然佛教让大梵天变过驴,那么印度教则称佛陀为主神毗湿奴的第九化身。这个称号几乎让不明真相的中国式思维者欢喜若狂,一厢情愿的认为印度人也信佛实现了三教合一。其实这个称号就如中国皇帝给被征服的对手封个安乐公东昏侯或者让皇帝违命侯。不无讥讽之意。  毗湿奴有十个化身,前八个都是大英雄拯救世间疾苦除妖降魔。第十个化身类似弥赛亚,进行末日善恶之战。唯独第九个化身是惩罚者。用错误理论迷惑无可救药的人让他们必然下地狱。玄奘大师所学的瑜伽行派有一个观点就是好种子结好果,坏种子结坏果。有人天生种好成佛,有人天生种恶下地狱。此说源自于印度固有的种姓制度。  当年玄奘大师反驳其师说中国人认为众生平等都能成佛。那烂陀寺校长戒贤斥责玄奘说,弥离车人,解何物而辄为彼指!也就是说中国人是蛮人贱种懂什么?玄奘回国照猫画虎不到几十年,法相宗就失传了。在印度那烂陀寺的报应来得更快更猛烈。整个佛教戴上了第九化身的帽子,僧人集体成了弥离车人。在印度大众眼中,和尚们信得是地狱教。谁还感兴趣。  近代佛教在印度的复兴,靠的是大量贱民阶层的加入。想成为印度主流毫无希望。  目前的印度教确实分为正教与幻派,正教强调每个碎灵与大梵之间最后是连结的关系,幻派宣扬碎灵与大梵最后是融合的关系,两者的教徒各取所需,成为印度教两大派别。  虽然商羯罗取用龙树的中观,可是我们不能冤枉他是“假面的佛教徒”,因为龙树创中观时已经还俗,并且为了区别披上了正黄袍,以同戒共住的戒律观来看,很明显龙树的本意是用实际破僧行动来与僧团划清界线,不管龙树用什么名称,我们不可以硬把他戴上与原始佛教相关的帽子,毕竟他是创新教派的一教之主,这点龙树的心声历来的人都忽略掉了。
  当佛教遇到伊斯兰教  不经意间,又看到了那烂陀(Nalanda)的新闻,那烂陀(Nalanda),古代梵文里nalan意思是莲花,在印度象征着知识,da意思是给予,那烂陀意思是“知识的给予者”。“那烂陀寺相传建于公元427年,在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它不仅是古代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和学术中心,同时还教授哲学、逻辑、语言、天文、数学、医学等各类知识。在最兴盛时期,曾经藏书900万卷,僧人学者超过万人。”  曾经,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甚至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印度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大师龙树、无著、提婆、世亲等都在这里修业讲学,“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佛祖涅 后不久,这个国家的国王铄迦罗阿迭多,也就是帝日王,敬重佛教,崇拜三宝,建造了最初的那烂陀寺。他的儿子佛陀毱多王又建一所寺庙。婆罗阿迭多王继位后,也建一所寺庙。这样,从帝日王到加来王、幼日王等,先后有6位国王在这里营造佛寺,最后把所有这些寺庙用砖墙围起来,成为一个大佛寺,就是现在的那烂陀寺。而今天那烂陀寺只是一片废墟,佛教在印度也早已绝迹,佛教在印度重新出现只不过是19世纪英国人统治以后以后的事,如果没有英国人佛教能否回传?显然是个问题。不光在印度,在中亚,中国西北,东南亚,这些佛教曾经大红大紫的地方早就是穆斯林的天下,这些地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在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里,人们当然是找不到答案的。  有一个关于佛学大师提婆的故事,可以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佛教的宿命。提婆是龙树门下高足,继龙树之後继续於南印度传播大乘佛教。据说,他曾像龙树一样,也感化过一位南印度国王,使之皈依敬重佛法。有一次,这位国王为了佛教的事业,於都城中建立了一座法坛,请提婆端坐其上,宣讲佛法。  这便引起南印度其他教派之人的愤恨和不满,他们从四面八方赶赴都城,要与提婆菩萨以论辩决胜,想藉以击垮佛教。提婆知道对方谋定而动,有所为而来,不但毫不畏惧,反而主动出击,令人传出话说∶「我现在要建立三个论题,其一是一切圣贤中佛陀第一,其二是一切知识中佛法第一,其三是一切救世人物中僧为第一。我建立这三个论题,欢迎各家各派的论师前来辩论。如果有人能驳倒此论,我提婆甘愿斩首相谢。何以必要斩首呢?因为我所立之论如被人驳倒,足见我见理不明,愚昧无知。那种愚昧无知的脑袋我宁可砍掉,也不愿保留,省得它让我乱作议论,丢人现眼。」提婆的这番宣言,无疑於将其他各派论师视若无物,他们越发被激怒了,相约而说∶「这个提婆也太自高自大了,根本不将我们放在眼里。即便他真的有三寸不烂之舌,难道还能胜过我们百万之众吗?」於是,他们约定联手对敌,同提婆展开一场车轮大辩论,且看他如何能够应付。  这天,约定好了的各派论师突然一起云集到提婆的道场。车轮大战开始了,他们一个个接连出场,但都没能在提婆的利舌下得到一丝半点的便宜。那些智慧较低、学识不富、论术不精的人,仅需提婆一言便告屈服。智慧深厚、学识广博、精於辩论的人,虽能与提婆往来争锋,但最多不过两天时间,便也理屈辞穷,告败认输。许多有自知之明的人乾脆就不敢出场了。这样一直辩论下去,直达三个月之久,前来辩论的八方论士才算全部认输,再没人敢出头露面了。当日辩论开始之前,各家论士也曾依样画葫芦,像提婆一样发誓论败便斩首相谢,提婆未能同意,只是让他们论败便应改投提婆为师。因此,等到三个月的辩论结束时,八方论师百万馀人都成了提婆的弟子。提婆的事业由此达到了高峰,却也因此埋下了祸根。据说当时有一位「邪教」弟子,虽然也改投了提婆,但却抱著不轨之心。原来,他看到自己的老师败於提婆,便认为是奇耻大辱,心中非常痛恨提婆。他曾咬著利剑发誓说∶「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你以口才胜了我们,我必要以刀剑胜你;你以无形的空刀杀我们,我必要以真刀实剑杀你。」发誓以後,便一直身怀利剑,追随在提婆左右,伺机行刺。有一天,提婆正在丛林静处禅定思维,其弟子们也都散到各处各自用功去了。那位「邪教」弟子见到有机可乘,立即挺身而起,一剑刺出,正中提婆的腹部。这事若发生在别人身上,只怕会大声喊人救命了。可提婆却出人意料地非常安静,他捂住伤口,对凶手说∶「我这里有三件东西,袈裟、佛钵和盂盆,你赶快拿著逃命去吧,注意要走山间小路,不要走大道平川,否则肯定会被我的弟子们捉住。你还没有学到佛法,不知身名是人之所累,所以肯定会爱惜自己的身体寿命。我却不然,我深蒙佛陀遗法所化,对身形寿命早就看淡了。念你仍为狂心所惑,我在命终之前还是想向你说明白,人与万物实际上都是无实的,求之实不可得,不明白这一道理的人被狂乱之心所惑,从而认为有人有我,有苦有乐。岂不知苦乐只是两种情感,来自人们对外界的接触。人如果不与外物相接,苦乐之心便失去存在的依据,也就自然消失了。」  那位「邪教」弟子见提婆如此慈悲,不仅不怨恨自己,反而在临终前为自己说法,心中非常悔恨。但犹豫再三,还是逃命去了。这时,提婆遇刺的事已为弟子们知道了,他们失声痛哭,汇集到提婆身旁,更有一些学法不精的人四处搜寻,截堵道路,想要捉拿凶手。提婆把他们召集回来,进行最後的说法教诲。他说∶「若从事物的真实本性进行思考,你们就会知道,世间根本没有害人者,也没有被害者。因为一切皆空,人的本性也是虚的。所以,你们失声哭喊、四处追捕凶手又何必呢?这不过会使你们多种些不善之业而已。至於那位凶手,他所害的不过是些业报,却不是我提婆。所以你们应该谨慎思考,千万不要以狂追狂,以哀悲哀啊。」  说罢,放身蝉蜕而去了。一代佛学大师就这样遇害身亡,离开了人间。  提婆的境界自然是高的,不过总感到还需要周围的人也需要高境界才行,不然高僧岂非只有任人宰割的份?  类似的还有一个“顽石点头”的故事,晋末义学高僧竺道生,他为鸠摩罗什的高足,悟解非凡。当时《涅槃经》只部分译出,传入南方,其中说除一阐提(断绝善根的人)外皆有佛性。道生则坚持认为“一阐提人皆得成佛”,遂被守旧者目为邪说,摈出僧团。道生因入今苏州虎丘山,传说他曾聚石为徒,讲《涅槃经》,说到一阐提有佛性,群石皆为点头(见《佛祖统纪》卷二十六、三十六)。以后全部《涅槃经》传到南京,其中果然说“一阐提人有佛性”。  那么佛教徒遇到真正毁佛杀僧断绝善根的一阐提人会是什么态度,又会有何结局,从这两个故事里是不难看出端倪的。  据佛典记载,古印度有96外道(也有其他说法),而耆那教则说有300多种,可见在古希腊、南亚次大陆和中国几乎在同一个时代发生了思想大爆炸,争论是非常激烈的,但由于某种默契,印度实质上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宗教宽容。  宗教宽容是存在的,并不意味着争论停息了。今天你到敦煌莫高窟去参观壁画,还可以看到一些护法金刚手里拿着蛇,解说员会告诉你那是因为婆罗门怕蛇,实际上蛇(Naga)在印度教中是神物,而大神湿婆身上就有三条蛇。而据佛教经典记录经常有论战发生,比如龙树与婆罗门还有其他外道论士的对抗,龙树大获全胜;而印度教也有商羯罗辩论大胜佛僧的记录。  这些斗争,都说明,有一种默契是的确存在的。
  直到野蛮屠杀的开始。  这些野蛮人来自西北,他们是突厥,从7世纪进入印度北部。而印度北方无数的佛教寺庙被劫掠屠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贪婪的突厥人盯上了寺庙里储存的,让人瞠目结舌的黄金珠宝等等的财富;那些灭亡佛教的突厥人,是一个贪婪的游牧民族,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用宗教来给自己的野蛮行径遮丑——那些毁灭佛教的突厥人相信,毁的的佛像越多,杀的异教徒越多,他们在天堂的奖赏就越多。  这些穆斯林罪行滔天,自以为是伊斯兰教教徒,但除了贪婪和特别能打,他们在文化、哲学方面实际上是非常落后且自闭的,实质上,他们就是流窜的土匪。  渥德尔先生研究过一个藏地的记载,讲述的是一个西藏的朝圣者到了佛教的学术中心、伟大的大学那烂陀寺时,看到的是野蛮屠杀、抢掠和焚烧后的狼籍,一个比丘拿着几本佛经在颓倒的佛塔间踯躅。这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灾难,那烂陀寺不是一个单纯的修行场所,它还是一个伟大的学术中心,几百年来,它的藏书多到了无法计算,无数优秀的哲学家在这里学习生活,公元1193年,突厥人巴克赫提亚尔#8226;卡尔积带兵侵入那烂陀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坏,大批僧侣逃难。从此,那烂陀寺失去了光辉。而这也成为佛教在印度走向衰败的转折点被毁灭后的那烂陀寺,在数百年的时间里被淹没历史的尘埃里。自从北部佛教进入大乘时代后,民间的佛教的确在式微,高深烦琐的佛教哲学只能在这些最优秀的哲学家手中传承了,这种不停地屠杀、焚烧和骚扰是釜底抽薪,终于将佛教从南亚次大陆抹掉了。那烂陀寺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灾难,不亚于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据说有位阿拉伯大将认为焚烧的理由是“凡是《古兰经》上没有的,都是不应当保留的;凡是《古兰经》上已有的,都是不必要保留的。”),曾经僧众2万的学术中心,从此消失。也因为突厥穆斯林的入侵,次大陆的宗教宽容结束了,在晚期,佛教中有密宗色彩的金刚宗组织了军队反抗突厥人,他们被消灭殆尽;印度教徒的反抗更烈,也因为他们人数众多的原因,终于存活。但是,所有宗教派别互相辩论的学术时代一去不返(后来的阿克巴时代一瞬即逝),也就是说,规则被少数派抛弃;而默契,因此失效。  自以为有信仰的野蛮人、流窜犯,是印度宗教宽容传统的罪人,是世界文明史的罪人。而后人——只能感叹,却不能回到从前,做历史的仲裁者了。  放眼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伊斯兰教向中亚、南亚、东南亚扩张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蚕食、打击佛教的历史。公元8世纪起,阿拉伯帝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中亚,中亚大部分佛教国家和游牧部落都皈依了伊斯兰教;公元9-13世纪,阿拉伯人、突厥人前仆后继地入侵北印度,并最终导致佛教在印度的绝迹。到了公元15世纪,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的穆斯林国家又通过武力征服将佛教和印度教赶出这一地区,在东南亚构筑了一个伊斯兰文化圈。在与伊斯兰教的对抗过程中,佛教在多数情况下都会遭遇失败。英国学者渥德尔曾说:“佛教教义,尤其是它反暴力的社会纲领……对伊斯兰教的残暴作不出直接的回答。”(《印度佛教史》第十二章第七节“穆斯林的毁灭精神”)这一说法有些偏颇,但也不失为一个有道理的解释。当时印度大部分国家都支持印度教,只有孟加拉的统治者还推崇佛教,佛教失去了来自上层的保护;而在民间,佛教要么被印度教驱逐,要么与印度教融合,失去了自己的生命力。此时的佛教既无下层根基又无上层支援,在伊斯兰教面前缺乏起码的自卫能力。而“非暴力”的信条根植于佛教思想中,佛教的教义也使佛教徒不可能自己拿起武器、组织群众来反抗突厥人的入侵。当印度教王公与突厥人坚持对抗,当印度教群众此起彼伏的起义使穆斯林统治者不得不放宽宗教政策时,佛教徒却没有组织起任何像样的反抗,只有少数僧侣远走国外,保存了一些古代印度佛教经典。  突厥征服者对佛教和印度教的残忍是令人发指的。根据英国学者渥德尔的引述,“穆斯林从左边杀过去,又从右边杀过来……被征服的人民要么接受伊斯兰教,要么只有死亡一途。”许多印度教神庙和佛教寺院都在劫掠一空后被焚烧,并在其原址上建立起清真寺。但这种烧杀抢掠对佛教的打击更大,因为佛教此时主要集中在北印度和东印度的少数繁华地区,突厥人只要占领这些地区就可以彻底摧毁佛教寺院,消灭佛教的有生力量。而印度教神庙则遍布印度各地,从大城市到小村社无处不在,突厥人无法控制印度的每一个城市和乡村,自然也就无法根除印度教。更重要的是,印度教的哲学思想和社会纲领已经渗透到印度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任何一个外族统治者都必须利用印度教来控制印度。而佛教对印度社会虽然曾有很大影响,但却远没有印度教那么深;佛教的黄金时期早已过去,现在它的印度社会的影响有限,穆斯林很容易就能将其一举击溃。  佛教唯一象样的抵抗发生在中国新疆于阗佛教王国,在这里佛教徒抵抗了50余年。如今,当我们翻开《突厥语大词典》时,还可以读到穆罕默德;喀什噶里记载的伊斯兰征服者的诗歌:“我们如潮而至,攻陷大小城池,佛堂庙宇全捣毁,给菩萨拉屎撒尿。”穆罕默德;喀什噶里在解释这首诗时说,为了侮辱他们而在佛像头上“拉屎撒尿”。从此首诗歌中又见到了宗教战争既凶猛无比,也非常残酷的情景。  从世界范围看当佛教遇到伊斯兰教无一例外的溃败。从佛教这方面来讲,我们当然可以说出佛教一千个优点,一万个优点,但佛教的消极面同样不可小觑,正如《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著  蓝琪/译 项英杰/校所讲的“阿勒坦汗和达延系的其他王公们在与其人民一起皈依西藏佛教时,他们认为他们正在追随忽必烈的脚步。但是,当忽必烈崇信佛教时,蒙古人对中国的征服几乎已经完成。然而,尽管阿勒坦汗不止一次地攻入长城,火烧北京城郊,但是,他所做的仅此而已,蒙古的征服不得不又从头开始。不过,喇嘛教的盛行对东蒙古人产生了立即见效的松弛作用。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察哈尔部和喀尔喀部,特别是前者,在虔诚的西藏教权主义的影响下,他们很快丧失了阳刚之气。这种佛教,曾经把唐朝的可怕的吐蕃人改造成了宗喀巴的梦想者和创造奇迹者,它将使近代蒙古人更衰落,因为他们缺乏任何富于哲理性的品质,除了偏执和教权主义外,从新宗教中他们一无所获。15世纪末宣布要再现成吉思汗国史诗的人们,现在突然停止了脚步,陷入顺从的惰性,除了给他们的喇嘛提供奢侈的生活外,无所关心。正如鄂尔多斯部王公萨囊彻辰所记录的那样,他们的历史表明他们已经忘掉了世界征服者及其光荣,他们只梦想征服灵魂。当获得了这种精神超脱和达到神圣境界之后,东蒙古人被卡尔梅克人,或者是满族人征服的时机已经成熟。正像考朗特所评论的那样,唯一的问题是两者中,谁将使东蒙古人跌落。”
  回复第27楼(作者:@马玉贤 于
23:02)  @龙德德 5楼
19:30:26  释迦摩尼王子和观音王子在菩提树下恋爱……  ==========  他是不像话,但无间地狱多恐怖啊,你这说的有点过了。  
  回复第33楼(作者:@wuxin 于
06:45)  @颍川紫峰
19:08:00  佛教的诞生和发展是在印度,但是为什么佛教……  ==========  正解,还有当时印度和尚认死理,不知变通产生如中国净土宗这样雅俗通吃的门派。  
  恐怖。
  佛教思想境界高,印度人驾驭不了!
  佛法的很多道理是穿越时空的,一般人难以理解。何况目前是末法时代!
  因为当初在一神论和多神论问题上没有辩论过印度教,,,,,就。。。。
  @颍川紫峰   胡说,佛教的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
  @hlxc4-01-27 22:51:57  活着越痛苦的地方,佛教越盛行  -----------------------------  盛唐时小乘佛教盛行
你不觉得你这句什么狗屁越痛苦就佛教越盛行很可笑吗?   为什么许多宗教在中国都难以维系是因为中国几千年就一统天下了 而皇权最忌讳就是那些可能撼动其地位的极端宗教信仰 中华几千年能延续下来的教派为什么就佛道两派 主要是这两派对以氏族王权没多大威胁才予以保留 当然也有个别朝代严厉打压过这两个教派时代
  佛教也没有什么必要非要跟印度捆绑在一起,碰巧佛祖出生在一个现在被称为印度的国家的边上而已,不对口,就无缘算了。佛教的传播地,人口,面积,人口素质,历史,哪样不比印度强。除了印度人自己,哪里有印度教信徒。喜马拉雅山都翻不过去。  
  这是对中国佛教最正聋发聩的声讨。
  佛法讲的是缘起法,印度人学佛的机缘消失了,而中国人学佛的机缘成熟了,这正演绎着缘起法的生灭无常的现象
  楼主提了很好的一个问题。  佛教相对于当时的印度文化而言,是个有革命性的新生事物,是反当时的传统的,即反婆罗门教,反奥义书思想的。  问题就来了,既然佛教的核心思想是和当时的印度文化相反的,这些思想就不可能从印度本土产生,这些思想的源头来自何方?  目前的经典解释是,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佛祖私家牟尼的天才创造,是在一棵菩提树下突然悟道。毫无疑问,这样的解释是么有可信度的,是没有历史基础的。  如果考察当时世界的整体历史,答案就明朗了。  佛教产生的时代,整个全球都是一个文明、文化繁荣的时代,中国的诸子百家,希腊哲学也同时兴趣。  1940年代,德国的历史哲学家雅斯贝斯基于此,提出了一个假说,现在在历史学中非常出名,就是所谓的“轴心时代”说。  他说,公元前5/6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产生三大轴心文明,希腊、印度和中国,世界文明史从此开始,即便现在也受其影响。  受雅斯贝斯的影响,现在很多人在理解全球文明,理解中国文明时,总会把“轴心时代”当成文明的起点,把“轴心文明”当成一个无需解释的起点。  事实上,无论从中国历史,还是从古埃及、两河的历史来看,“轴心时代”不是历史的起点,恰恰相反,而是历史的一个终点。  所以,轴心文明不应该是考虑问题的起点,无需解释的前提。那样,就根本无法真正理解全球文明,无法理解希腊、印度、中国文明。  现在必须回答,轴心文明的起源问题,他们是如何产生的。  基于我的研究,轴心文明时代是人类历史一个大交流时代,一个全球化时代,全球的文明出现一个大交流,进行相互影响,从而在每个文明内部形成一些新的文明,新的思想,先的流派。  就印度来说,佛教的核心思想是中国的儒家思想,也就是说,佛教是儒家思想传入印度的产物。
  印度历来都是征服者的天堂,中亚、漠北的游牧民族和军事帝国,不止一次的侵略并灭亡过印度,如今的印度,已经是十几个游牧军事帝国和中亚雅利安人经过几千年的混血杂交,形成的一个庞杂人种,至于原本生活在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古文明,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之中了。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冲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