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年贺卡做生意的请香么

放不下的你
????_815.png (124.74 KB, 下载次数: 0)
07:40 上传
????_757.png (127.13 KB, 下载次数: 0)
07:40 上传
????_739.png (120.65 KB, 下载次数: 0)
07:40 上传
来自 vivo Y37
来自 vivo Y13iL
来自 vivo Y13iL
来自 vivo Y22L
呵呵,你又换头像了?
来自 vivo Y37
谢了,我感觉还是原来那个搞笑
来自 vivo Y37
来自 vivo Y37
来自 vivo X7
来自 vivo Y22L
新年快乐!
来自 vivo Y31
COPYRIGHT (C)
viv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
成为vivo粉丝:
Powered by当前位置:
1982年农历阳历表 1982年日历带农历
  导读:按照中国的传统,农历是中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也是老一辈喜欢用来计算时间的历法,现在的年轻人用的比较多的是阳历,那么1982年农历阳历表有什么特点呢?以下是万年历小编为您罗列的1982年农历阳历表,此表含阴阳历、节日、二十四节气等。大家要记得收藏和小伙伴们分享哦。
  备注:以下1982年农历阳历表中红色字体代表农历传统节日,蓝色代表24节日,绿色代表公众/国际节日。
  农历1982年1月 &阴历辛酉年【生肖:狗】辛丑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2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壬寅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3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壬寅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4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甲辰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5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甲辰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6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乙巳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7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丙午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8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丁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9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戊申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10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己酉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11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庚戌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农历1982年12月 &阴历壬戌年【生肖:狗】辛亥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3年
  扩展阅读:1982年发生了什么事情
  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月1日,秘鲁的赔尔&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为联合国第五位秘书长。
  1月13日,佛罗里达航空90号班机因机翼结冰,机师出错引发空难。
  2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要求实行和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大力提倡晚婚晚育。
  5月2日,阿根廷&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
  5月21日,国家体改委正式成立。
  5月31日,英国、阿根廷为争夺福克兰群岛(马尔维纳斯群岛)爆发海战,史称英阿&马岛战争&。
  6月11日,斯皮尔伯格《E.T.》发行日,故这一天被定为片子中那可爱善良的小外星人E.T.的生日。
  6月13日,在西班牙举行的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揭幕战卫冕冠军阿根廷队0-1负于比利时队
  6月15日,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驻军向英国军队投降,英阿马岛战争结束。
  6月25日,意大利爆发了全国性总罢工,参加人数达1,400万。
  7月,西安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二大队学生张华因跳入化粪池营救一位不慎落入池中的老农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7月1日,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超过十亿。
  7月11日,意大利足球队战胜联邦德国,夺得1982年世界杯足球赛冠军。
  8月3日,法国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8月17日,中美两国政府就分步骤直到最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9月1日-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邓小平致开幕词,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崭新的命题。
  9月15日,以色列伙同黎巴嫩境内的基督教民兵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进行及其血腥的恐怖屠杀,史称&贝鲁特大屠杀&。持续了整整40个小
  10月5日,中国第一次在国内进行的卫星通信和电视传播试验取得成功,为以后建立卫星通信网奠定了技术物质基础。
  10月7日至16日,中国向预定海域用潜艇在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目的。这一成就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
  12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当前试办经济特区工作中若干问题的纪要》,肯定了试办特区三年来的成绩。
  12月12日,纽约发生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现金盗窃案,两名头戴面纱、手持短枪的人窃走了一家防弹汽车公司980万美元的现金。
  以上是万年历频道(/)为您提供的《1982年农历阳历表 1982年日历带农历》资讯,天气网万年历频道为您提供、、等万年历常用生活知识。
相关文章推荐
··········
··········
本周热文推荐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农历日生,女,求2013年阳历四月适宜开店开日开业张的好日子有哪几天
2013年4月恭候您【戊申土猴】店开业的黄道吉日
日 农历02月(小)26日 星期六 冲猴(丙申)煞北
日 农历03月(大)01日 星期三 冲鼠(庚子)煞北
日 农历03月(大)09日 星期四 冲猴(戊申)煞北避开
日 农历03月(大)13日 星期一 冲鼠(壬子)煞北
日 农历03月(大)19日 星期日 冲马(戊午)煞南
日 农历03月(大)21日 星期二 冲猴(庚申)煞北
祝您店开市大吉!
历史上的今天:
访问统计:平水韵 七阳 香
或选择韵部: 请选择 一东 二冬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八齐 九佳 十灰 十一真 十二文 十三元 十四寒 十五删 一先 二萧 三肴 四豪 五歌 六麻 七阳 八庚 九青 十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一董 二肿 三讲 四纸 五尾 六语 七麌 八荠 九蟹 十贿 十一轸 十二吻 十三阮 十四旱 十五潸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二十四迥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寝 二十七感 二十八俭 二十九豏 一送 二宋 三绛 四寘 五未 六御 七遇 八霁 九泰 十卦 十一队 十二震 十三问 十四愿 十五翰 十六谏 十七霰 十八啸 十九效 二十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祃 二十三漾 二十四敬 二十五径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陷 一屋 二沃 三觉 四质 五物 六月 七曷 八黠 九屑 十药 十一陌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
其它僻字:
共332,分6页显示& &1
(1).清淡的香味。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怨清香之难留,矜盛容之易阑。” 唐
诗:“捲荷忽被微风触,泻下清香露一杯。”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庭中木犀一株,清香撩人。” 老舍 《蛤藻集·且说屋里》:“这朵水仙花供给全家一些清香。”(2).一种民间宗教的名称。 清
卷十一:“教之名称不一,曰清香,曰圆顿,曰太阳,曰天主,曰白莲,皆山内所有。清香、圆顿、太阳,不过斋公、居士藉此引诱善男信女持斋念佛,作会设醮,歛取香钱为糊口之资而已。”(1).点燃檀香等香料。 北周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属车釃酒,复道焚香。” 宋 王谠 :“﹝ 狄惟谦 ﹞遂令设席焚香,端笏立於其上。”如:焚香静坐;焚香操琴。(2).烧香。 唐
诗:“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说岳全传》第二二回:“安人即便带了媳妇一同出来,在神圣家庙之前,焚香点烛。”如:焚香拜佛。(1).芳香的美称。 北周
:“天香下桂殿,仙梵入伊笙。” 唐
诗:“天香生空虚,天乐鸣不歇。” 前蜀
诗之二二:“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清
《桑榆墅同梁汾夜望》诗:“无月见村火,有时闻天香。”(2).特指桂、梅、牡丹等花香。 宋
词:“却是小山丛桂里,一夜天香飘坠。” 清
《送春日偕束茹吉等看牡丹》诗:“信有天香亦倾国,金罍在手莫辞乾。” 郭沫若 《梅花树下醉歌》:“你从你自我当中,吐露出清淡的天香。”(3).指宫廷中用的薰香;御香。 唐
诗:“朝衣正在天香里,諫草应焚禁漏中。” 唐
:“駟马宝车行赐礼,金章紫綬带天香。”(4).祭神、礼佛的香。 唐 沉佺期 诗:“潮声迎法鼓,雨气湿天香。” 宋 吴自牧 :“元旦侵晨,禁中 景阳 鐘罢,主上精虔炷天香,为苍生祈百穀於上穹。”(5).指美女。 清
《闲情偶寄·声容·选姿》:“非止国色难亲,天香未遇,即强颜陋质之妇,能见几人。”参见“ 国色天香 ”。唐 李浚 《松窗杂录》:“上( 唐文宗 )颇好诗,因问 脩己 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 脩己 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 李正封 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本指牡丹花香色不凡。后多用以形容女子之美。 宋
诗:“欲知国色天香句,须是倚阑烧烛看。” 明
《洛水悲》:“你每凡胎肉眼,怎得见国色天香。你看那女子,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值 十娘 梳洗方毕,纤纤玉手,揭起舟傍短帘,自泼盂中残水,粉容微露,却被 孙富 窥见了,果是国色天香。” 清 秋瑾 《精卫石》弹词:“虽非国色天香艷,秀目修眉樱口鲜。”(1).犹幽香。 唐
诗之二:“红衣落尽暗香残,叶上秋光白露寒。” 宋
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第三八回:“珍重暗香踏碎处,凭谁醉眼认朦朧。” 朱自清 《看花》:“大殿上正做晚课,送来梵呗的声音,和着梅林中的暗香,真叫我们舍不得回去。”(2).词牌名。双调,仄韵,九十七字。 宋
姜夔 自度曲。也名红香、晚香。清淡的香气。亦谓香气清淡。 唐
:“緑渚幽香生白苹,差差小浪吹鱼鳞。” 宋
《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幽香沁入我的鼻端。”(1).熏炉里的香气。 唐
诗:“禁旅下城列,炉香起中天。” 宋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2).香炉里的香。 唐
诗:“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南唐
词:“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炉香茗碗,消受閒庭院。”(1).残留的香气。《西京杂记》卷一:“中设木画屏风……緑熊席。席毛长二尺餘,人眠而拥毛自蔽,望之不能见,坐则没膝,其中杂熏诸香,一坐此席,餘香百日不歇。” 唐
诗:“幽泪欲乾残菊露,餘香犹入败荷风。” 宋
卷四:“昨日得卿《黄菊赋》,碎翦金英填作句,袖中犹觉有餘香,冷落西风吹不去。”(2).浓郁的香气。 唐
:“冷艷全欺雪,餘香乍入衣。”(3).其他香气。 唐
《六祖能禅师碑铭》:“林是旃檀,更无杂树,花惟薝卜,不嗅餘香。”(4).馀下的香料。 三国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晋
《吊魏武帝文》:“紆广念於履组,尘清虑於餘香。”(1).散播很远的香气。:“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其惠足以同其民人。” 韦昭 注:“馨香,芳馨之升闻者也。”:“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少顷,拿了七钟细茶来,馨香可掬,每人面前一盏。” 陈毅 《冬夜杂咏·幽兰》:“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2).芳香馥郁貌。 汉
诗:“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唐
《郑氏封才人制》:“桃姿焜燿,兰行馨香?” 明
《长歌行》之二:“仙人餐沆瀣,肌体何馨香?” 冰心 《南归》:“对于这些无情的自然,如阳光,如花卉,在她的病的静息中,也加倍的温煦馨香。”(3).指用作祭品的黍稷。:“若 晋 取 虞 ,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 唐
:“德盛昭临,迎拜巽方。爰候发生,式荐馨香。” 清
《木瘿瓢赋》:“调太羹而注黄流兮,荐馨香而攸宜。”亦泛指供奉神佛的香火。绍剧《龙虎斗》第十场:“生为英雄死为神,千秋万岁受馨香。”(4).谓祷祝时心诚意切。 唐
《得景为宰秋雩刺史责其非时辞云旱甚若不雩恐为灾判》:“馨香以感,夕旦望於月离。” 清
《致邹岳生书》之一:“依依天末,住去两点,惟有馨香祷之而已。”参见“ 馨香祷祝 ”。(5).比喻风雅。第七四回:“教我各处找不着,原来却在围棋一处。看这光景,大约也是要借点馨香之意。”(6).比喻可流传后代的好名声。 清
旅生 《维新梦》:“男儿抱热血,君子不偷生,光彩留今史,馨香貽后人。”语本:“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后以“馨香祷祝”表示真诚期望。 章炳麟 《复蒋智由书》:“於此知君果非有异志,则僕所馨香祷祝以求之者也。” 李大钊 《联治主义与世界组织》:“这就是我们人类全体所馨香祷祝的世界大同!” 毛泽东 《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 孙中山 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真是日夜馨香祷祝之的。”(1).散发香气。 唐
诗:“活色生香第一流,手中移得近青楼。”(2).指芸香。 南朝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鱼鲁之文;辟恶生香,聊防羽陵之蠹。” 吴兆宜 注引《典略》:“芸臺香辟纸鱼蠹。”(3).麝香品类之一。 唐
诗:“随蜂收野蜜,寻麝采生香。” 明 李时珍 ﹝集解﹞引 苏颂 曰:“其香有三等:第一生香,名遗香,乃麝自剔出者。然极难得,价同明珠。其香聚处,远近草木不生或焦黄也。”(1).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汉武帝内传》:“帝迺盛以黄金之箱……安著 柏梁臺 上,数自斋戒,整衣服,亲诣朝拜,烧香盥漱,然后执省之焉。” 唐
之六三:“烧香请佛力,礼拜求僧助。”第五四回:“咱们明儿到阎王庙去烧香。” 老舍 《神拳》第四幕:“当初你可那么虔诚,在自己的花园里设起坛来,天天磕头烧香。”(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唐
诗:“烧香翠羽帐,看舞鬱金裙。” 宋
:“独坐閒无事,烧香赋小诗。” 元
《玄文馆省郎牛仲庸诸贤雅集筹韵赋诗》:“烧香 鲍靚 室,促席 桓伊 筝。”(3).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人民文学》1982年第1期:“我父亲一伸腿,我们就成了平民百姓,再也没人上门来烧香了。”(1).秋日开放的花。多指菊花、桂花。 唐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唐
诗:“露溼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元
套曲:“蝉声咽,露白霜结,水冷风高,长天雁字斜,秋香次第开彻。”(2).一种桂花的名称。 宋
《诗序》:“与 万先之 登 丹芳岭 ,路人有手持桂花者,戏觅之,慨然相赠,且言欲施此花久矣,又言花名秋香,一名十里香。”被和缓的气流飘送且能被感觉到的香味。例如:她经常使用的那种清雅、温和的香水的微弱飘香。(1).佛教语。犹言一瓣香。 宋 陈若水 《沁园春·寿游侍郎》词:“丹心在,尚瓣香岁岁,遥祝 尧 龄。” 清
《再与宋牧仲书》:“乃於郡署旁废圃中,西向设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谨备瓣香至灵前拜奠,稍尽微忱。”
附录二诗:“隻鷄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参见“ 一瓣香 ”。(2).师承;敬仰。 清
卷一:“近来 浙中 诗人,皆瓣香 厉鶚 。” 胡适 《西游记考证》六:“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诗:“五洲万国佳儿女,海角天涯献瓣香。”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宋
诗:“向来一瓣香,敬为 曾南丰 。”按, 曾巩 ( 南丰 ),为 陈师道 的老师。 宋
《画史·唐画》:“ 苏軾
子瞻 作墨竹……运思清拔出於 文同
与可 ,自谓与 文 拈一瓣香,”《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 无得禪师 ,且道,诸人还识 无得禪师 么?” 清
诗:“诗笔 韩
黄 万丈光, 湘乡 相国故堂堂,谁知东 鲁 传家学,竟异 南丰 一瓣香。”烧香;燃香。口语指一枝香的略称(1).清冽的香气。形容梅花的香气。 唐
诗:“愁怜粉艷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罇。” 明 陈瑚 《山中喜遇徐昭法共饮》诗:“一夜寒香万树开,相逢花下且衔杯。”第四九回:“﹝ 宝玉 ﹞刚转过去,已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却是 妙玉 那边 櫳翠庵 中有十数枝红梅。”(2).清冽的香气。亦借指梅花。 明
陈所闻 《玉包肚·雨中过叶循父看梅花》曲:“ 孤山 曾种,远移来寒香几丛。”(3).清冽的香气。借指桂花。《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引 清
马曰琯 《毕园》词:“ 小山 《招隐》寒香坠,雁落 吴 天数声碎,唤艇支笻惟我辈。”亦作“沉香”。
(1).香木名。产于亚热带,木质坚硬而重,黄色,有香味。心材为著名熏香料。中医以含有黑色树脂的树根或树干加工后入药,有镇痛、健胃等作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木材。又名“伽南香”或“奇南香”。 晋
《南方草木状·蜜香沉香》:“ 交趾 有蜜香,树干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欲取香,伐之,经年,其根干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沉木香者,土人斫断,积以岁年,朽烂而心节独在,置水中则沉,故名曰沉香。” 清
《石蟹》诗:“木浮乃有沉香坚,石沉乃有浮磬薄。”(2).指用沉香制作的香。 唐
诗:“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3).文学故事人物名。 华山
三圣母 的儿子,由父亲带在人间抚养。曾因抱不平打死权相之子。后来知道母亲被舅父 二郎神 压在 华山 下,就力战 二郎神 ,斧劈 华山 ,救出母亲。 元
张时起 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曾铺叙其事,惟今已不传。后流行于说唱文学中,并改编为各种戏曲剧目,如京剧《宝莲灯》即演其事。(1).常绿乔木,又名鸡舌香,丁子香。叶子长椭圆形,花淡红色,果实长球形。生在热带地方。花供药用,种子可榨丁香油,做芳香剂。种仁由两片形状似鸡舌的子叶抱合而成。 唐
诗:“丁香体柔软,乱结枝犹垫。” 明 李时珍 ﹝释名﹞引 陈藏器 曰:“鸡舌香与丁香同种。花实丛生。其中心最大者为鸡舌,击破有顺理,而解为两向,如鸡舌,故名。乃是母丁香也。”(2).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春季开,有香味。花冠长筒状,果实略扁。多生在我国北方。供观赏,嫩叶可制茶。 清
《满江红·怅怅词》:“芍药风流可赐菲,丁香年少宜衣紫。”(3).指这种植物的花。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窗外正开着深紫色的一树丁香,窗内挂着一只铜丝笼子。”(4).借喻女人的舌头。 南唐
词:“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丁香笑吐舌尖儿送。”:“吐出丁香送郎口,只见牙关紧咬难开,摸着遍身冰冷。”(5).指丁香花状的耳饰。《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第二件是耳上环儿。此乃女子平常日时所戴,爱轻巧的,也少不得戴对丁香儿。”《金瓶梅词话》第六八回:“﹝ 吴银儿 ﹞耳边戴着金丁香儿,上穿白綾对衿袄儿。”(6).指丁香花状的纽扣。 清
《桃花扇·却奁》:“两个在那里交扣丁香,并照菱花,梳洗才完,穿戴未毕。”(1).带着香气。 南朝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 五代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1).气味异常浓烈的香料。:“旧 交阯 土多珍产,明璣、翠羽、犀、象、瑇瑁、异香、美木之属,莫不自出。”《说唐》第十三回:“这座灯楼,不是纸绢颜料扎缚的,都是海外异香,宫中寳玩砌就。”(2).异常的香味。《赵飞燕外传》:“后虽有异香,不若 婕妤 体自香也。” 唐
:“﹝ 崔汾 仲兄﹞夏月乘凉於庭际……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宋
词:“ 寿阳 粧鑑里,应是承恩,纤手重匀异香在。” 清
:“一日,方读,忽闻异香满室。”浓郁的香气。例如:浓香阵阵吹入鼻孔。香气浓郁。例如:浓香的美酒。香草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下部为木质,故又称芸香树。叶互生,羽状深裂或全裂。夏季开黄花。花叶香气浓郁,可入药,有驱虫、驱风、通经的作用。 晋
《芸香赋》:“美芸香之脩洁,禀阴阳之淑精。” 唐
诗:“芸香能护字,铅槧善呈书。” 宋
词:“乱花过,隔院芸香,满地狼藉。”
《给臧克家先生》:“你诬枉了我,当我是一个蠹鱼,不晓得我是杀蠹的芸香。”在露天焚香。 宋
《癸辛杂识续集上·霍山显灵》:“一舟之人,皆分已死。主者露香望空而拜乞命。”:“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 林纾 《张贞孝传》:“ 贞孝 露香告天,请减算以益母寿。”见“ 分香卖履 ”。东汉 末, 曹操 造 铜雀台 ,临终时吩咐诸妾:“汝等时时登 铜雀臺 ,望吾西陵墓田。”又云:“餘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为,学作履组卖也。”见 晋
序。后以“分香卖履”喻临死不忘妻妾。 宋
《〈金石录〉后序》:“絶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履之意。” 清
诗:“分香卖履独伤神,歌吹声中繐帐陈。” 吕志伊 《读史感赋》:“预争皇后怜诸妇,终作分香卖履人。”亦省作“ 分香 ”。 唐
:“英雄亦到分香处,能共常人较几多。”(1).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蜂蝶慕香》:“都下名妓 楚莲 者,国香无及,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 唐
之二:“国香 荀令 去,楼月 庾公 来。”参见“ 令君香 ”。(2).指兰花。语出:“兰有国香。” 唐
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群芳谱·花谱二三·兰蕙》引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宋
之二:“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明
《山家见菊》诗:“可惜国香人不识,却教开向野翁家。” 清
《阻风三山夹游三华庵牡丹颇盛》诗:“冷落国香聊与慰,午晴扶向石臺高。”(3).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唐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粲粲门子,菲菲国香。”荀彧 在 汉 末曾守尚书令,人称 荀令君 ,得异香,至人家坐,三日香气不歇。见卷七○三引 晋
习凿齿 《襄阳记》。后多以“令君香”指高雅人士的风采。 唐
诗:“云飞凤臺管,风动令君香。” 唐
诗:“骑省直 明光 ,鸡鸣謁 建章 ,遥闻侍中珮,闇识令君香。”亦作“ 令公香 ”。 唐
:“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亚热带常绿乔木名。树干高大,木质坚硬,有香味,可作细工用材及薰香料。薰香料名。又称沉水香、蜜香。(1).谓水的气味香。 唐
:“秋白鲜花死,水香莲子齐。” 宋
诗:“水香知是 曹溪 口,眼浄同看古佛衣。” 王文诰 注引 赵次公 曰:“ 天监 元年,有 婆罗门
智药 者,南游至 曹溪 口,掬水闻香,云:‘此必胜地,可建道场。’”(2).泽兰的别名。 宋
《香谱·兰香》:“一名水香,生大吴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 明
李时珍 :“ 吴普 《本草》一名水香, 陶氏 云亦名都梁,今俗通呼为孩儿菊,则其与兰草为一物二种,尤可证矣。”(1).梅花的香气。 唐
:“曲池苔色冰前液,上苑梅香雪里娇。” 宋
诗:“酒力渐销歌扇怯,入帘飞雪带梅香。”(2).比喻政绩清明。 唐
刘震 《唐故朗州武陵主簿桑公墓志铭》:“父 倩 ,皇朝试 庐州 长史……博究书传,达不因人,肃政推能,歷有梅香之任。”(3).旧时多以“梅香”为婢女的名字,因以为婢女的代称。 宋
诗:“朱帘更倩梅香掛,要放银蟾入座来。” 元 王修甫 《八声甘州》套曲:“正心焦,梅香低报,报道晚粧楼外月儿高。”《水浒传》第五六回:“两个梅香,一日伏侍到晚,精神困倦,亦皆睡了。” 徐兴业 《金瓯缺》第五章二:“叫她做一辈子的梅香丫鬟?就算过好日子,俺女儿也不稀罕!”(1).指菊花。 宋
韩琦 有“且看黄花晚节香”句,故称。 宋
词:“种杏仙人,看桃君子,得似篱边嗅晚香。”(2).寺庙傍晚点燃的香。 唐
《赠圆昉公》:“晚香延宿火,寒磬度高枝。”《西游记》第三六回:“只见一个烧晚香的道人,点了几枝香,来佛前炉里插。”(1).指花、果的清香。 唐
诗之四:“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 宋
:“冷香传去远,静艳密还增。” 清 陈维嵩 《二郎神·咏梅子》词:“筭颗颗冷香鬆脆,想尔料难胜口。”(2).指清香的花。 唐
诗:“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 宋
:“今日旧林冰雪地,冷香幽絶向谁开?” 宋
词:“嫣然摇动,冷香飞向诗句。” 明
诗之三:“翠羽惊飞别树头,冷香狼藉倩谁收?”(3).借指妇女。 清
《梅宣城诗序》:“‘昔年别君 秦淮 楼,冷香摇落桂华秋。’冷香者,余栖 金陵 所与狭斜游者也。” 清
《齐天乐·塞外七夕》词:“羈栖良苦,算未抵空房,冷香啼曙。”神话传说中的推雷车的女神。 宋
诗:“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 阿香 推雷车。” 郁达夫 《金丝雀》诗之一:“能向 阿香 通刺否?风云千里传雷车。”(1).犹盘香。 宋
词之一:“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明
词:“画角断,篆香清,斜月淡疎櫺。” 清
词:“篆香消,犹未睡,早鸦啼。”(2).香屑或香灰。《剪灯馀话·胡媚娘传》:“﹝ 尹公 ﹞取丹砂、蟹黄、篆香与 裕 服,而拂袖归山。”(1).草名。 北魏
贾思勰 :“三月中,候枣叶始生,乃种兰香。”原注:“兰香者,罗勒也。中国为 石勒 讳,故改,今人因以为名焉。且兰香之目,美於罗勒之名,故即而用之。” 宋
高承 :“本名罗勒, 后赵
石勒 以罗勒犯己名,改为兰香,至今以为名也。”(2).泽兰。 宋
《香谱》卷上:“兰香,一名水香,生 大吴 池泽。叶似兰,尖长有岐,花红白色而香。煮水浴以治风。”见“ 真香茗 ”。茶的一种。 南朝
《述异记》卷上:“ 巴东 有真香茗,其花白色如蔷薇,煎服令人不眠,能诵无忘。”亦省称“ 真香 ”。 明
李时珍 :“ 蜀 之茶,则有 东川 之神泉兽目, 硤州 之碧润明月, 夔州 之真香。”(1).残存的香气。 唐
诗:“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 明
诗之一:“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2).将要烧尽的香。 宋
诗:“西风吹雨夜瀟瀟,冷炉残香共寂寥。”(1).佛教语。传戒。 南朝
诗:“传香引上德,列伎进名臣。” 唐
诗:“一自传香后,名山愿卜邻。”(2).佛教语。行香。谓行法事时持香绕行道场。 唐
诗:“侍读霑恩早,传香驻日迟。” 宋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贤愚经》云:‘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普达王经》云:‘佛昔为大姓家子,为父供养三宝,父命子传香。’此云‘行香僧手中’与‘传香’,今世国忌日尚行此意。”飘溢的香气。 隋炀帝 诗:“清音出歌扇,浮香飘舞衣。” 唐太宗 诗:“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 唐
诗:“浮香绕曲岸,园影覆华池。”(1).佛教语。谓中心虔诚,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简文帝 《相宫寺碑铭》:“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诗:“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十一日》:“假如当天便能够起飞,我倒是心香祷祝的。”(2).指真诚的心意。 清
词:“红泪弹前恨,心香警旧盟。”谓色红而味香。 五代
诗:“嚼破红香堪换骨,摘残丹颗欲烧枝。” 宋
诗:“风前芳杏红香减,烟外垂杨緑意多。” 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同赋长句》:“休辞洗盏劝红香,苦笑尘颜加粉澡。”(1).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黄色,香气如蜜,原名蜜香,又称青木香。后人称马兜铃根为青木香,乃称此为云木香、南木香、广木香以别之。根可入药。《神农本草经》卷一:“木香,味辛,主邪气……生山谷。”:“﹝ 大业 ﹞五年,车驾西巡,将入 吐谷浑 。 子盖 以彼多鄣气,献青木香以御雾露。” 宋
《香谱·香品》:“木香,一名蜜香。从外国船上来。叶似薯蕷而根大,花紫色,如鸡骨。如嚙之粘齿者良。”参阅 明
李时珍 。(2).荼蘼花的别名。观赏植物。蔓生,春末夏初开白色或黄色花,略有香气。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是月季春,万花烂熳,牡丹、芍药、棣棠、木香种种上市。” 清
《蝶恋花·魏里钱尔斐先生向有四月蝶恋花戏字韵词病中偶次有韵》词:“四月 荆 南春去矣。点点花飞,别我弹红泪。所幸东街连古寺,木香鶯粟还堆砌。”(1).夜晚的花香。 唐
诗:“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廿载繁华梦》第十二回:“我们到花园里看看晚景……一路行来,棚上夜香,芳气扑鼻。”(2).夜间烧的香。 元
诗:“月暗花明掩竹房,轻寒脉脉透衣裳。清明院落无灯火,独向迴廊礼夜香。”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老夫人闲春院, 崔鶯鶯 烧夜香。”(1).供奉神佛所烧的香。《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宝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和尚欲得阿孃出,不如归家烧宝香。” 元
诗:“琮玉礼神通景气,宝香随地结晴嵐。”(2).熏香的美称。 宋
词:“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 清溪 笛。” 清
:“无情绪,无情绪,寂寞掩重门。银蜡心多才有泪,宝香字断更无痕,梨花浸黄昏。”(1).常绿乔木。高可达30米。木材淡黄褐色,细致,有芳香,可提炼芳香剂。也称垂柏。 宋
诗:“花非龙香叶飞柏,独窃二美夸芳蕤。”(2).砚名。 元
诗:“砚池冰释龙香暖,写我朝来抱膝吟。”(3).即龙涎香。 宋
词:“透户龙香,隔帘鶯语,料得肌如雪。” 郑泽 《长沙谒烈士祠》诗:“篆兹新龙香,拂彼旧蛛网。”参见“ 龙涎香 ”。(4).御香。 元
诗:“日长东观著书清,絳荐龙香为帝擎。”《水浒传》第一回:“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今上天子,特遣下官齎捧御书丹詔,亲奉龙香,来请天师,要做三千六百分罗天大醮,以禳天灾。”抹香鲸病胃的分泌物。类似结石,从鲸体内排出,漂浮海面或冲上海岸。为黄、灰乃至黑色的蜡状物质,香气持久,是极名贵的香料。 宋
词:“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第三五回:“内官一队队捧出金鑪,焚了龙涎香。”亦省称“ 龙涎 ”。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暑气将盛,公主命取澄水帛,以水蘸之,掛于南轩。良久,满座皆思挟纊。澄水帛长八九尺,似布而细,明薄可鉴,云其中有龙涎,故能消暑毒也。” 宋
:“香似龙涎仍釅白,味如牛乳更全清。” 明
《鸣凤记·严嵩庆寿》:“凤蜡光摇,龙涎瑞靄,华堂恍如仙岛。”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十:“频烧絳蜡迟宵柝,细煮龙涎涴宿熏。”(1).指麝。:“又有五角羊、麝香、轻毛毼鸡、牲牲。” 唐
诗:“麝香眠石竹,鸚鵡啄金桃。” 唐
诗:“闻説小斋多野意,枳华阴里麝香眠。”(2).雄麝脐部香腺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呈颗粒状或块状,作香料或药用。 唐
之十六:“总把金鞭骑御马,緑鬃红额麝香香。”第三八回:“ 安老爷 但觉得一股子异香异气,又像生麝香味儿,又像松枝儿味儿。”汉 宫殿名。《三辅黄图·未央宫》:“ 武帝 时,后宫八区,有 昭阳 、 飞翔 、 增城 、 合欢 、 兰林 、 披香 、 凤凰 、 鸳鸯 等殿。”:“ 披香 发越。” 李善 注:“ 汉 宫闕名。 长安 有 合欢殿 、 披香殿 。” 北周
《春赋》:“ 宜春苑 中春已归, 披香殿 里作春衣。”后泛指宫殿。 唐
诗:“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支。”《水浒传》第九一回:“却説 宿太尉 次日早朝入内,见天子在披香殿。”(1).指酒。 唐
诗:“尽日临风羡人醉,雪香空伴白髭鬚!”(2).香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二》:“ 宋
宣和 间,宫中所焚异香有篤耨、龙涎、亚悉、金颜、雪香……之类。”参见“ 雪 ”。(3).白花。 宋
《洛阳花木记》:“红香梅千叶,腊梅黄千叶,紫梅千叶,雪香千叶。” 元
诗:“雪香吹尽树头春,谁遣西风为返魂。”(4).茶名。 宋
诗:“ 黄侯 授我以 江西 诗禪之宗派,瀹我以双井老仙之雪香。” 元
之六:“汤响松风三昧手,雪香雷震一枪芽。”(5).形容美女皮肤白嫩而散发出香气。 宋
词:“雪香浓透紫檀槽,胡语急随红玉腕。” 宋
词:“晓色曈曨绣帘捲,聚星歌扇,一簇雪香琼软。”(1).佛教谓殊妙的香气。《楞严经》卷五:“见诸比丘烧沉水香,香气寂然来入鼻中……尘气倐灭,妙香密圆。” 唐
诗之三:“灯影照无睡,心清闻妙香。” 清
《天台纪游》诗之六:“妙香浮虑静,鐘梵梦魂寂。”(2).特指美妙的花香。 宋
:“鸟语带餘寒,竹风回妙香。”(1).游赏胜景。 唐
诗之三:“柳堤遥认马,梅径误寻香。”(2).追逐香气。 宋
《憎苍蝇赋》:“逐气寻香,无处不到。”(3).梵语“乾闥婆”(Gandharva)之意译。指乐神;乐人。 唐
窥基 《唯识二十论述记》卷上:“ 西域 呼俳优亦云寻香……﹝俳优﹞唯寻诸家饮食等香气,便往其门作诸伎乐,而求饮食。”(1).一枝香或一束香。 唐
诗:“五更初起扫松堂,瞑目先焚一炷香。” 宋
诗:“屏山独卧千峯雪,御札时开一炷香。” 宋
诗:“清夜一炷香,实与天心通。” 元
《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此一炷香,愿化去死人,早生天界。此一炷香,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2). 明
清 时俗称下官见上司时投递的手本。因其楷书工整,细字直行,又常手捧高拱,故名。 清
:“今手本单书官衔姓名,俗号一炷香者,长刺也。”犹一炷香。佛教禅宗长老开堂讲道,烧至第三炷香时,长老即云这一瓣香敬献传授道法的某某法师。后以“一瓣香”指师承或仰慕某人。 宋
诗:“向来一瓣香,敬为 曾南丰 。”按, 曾巩 ( 南丰 ),为 陈师道 的老师。 宋
《画史·唐画》:“ 苏軾
子瞻 作墨竹……运思清拔出於 文同
与可 ,自谓与 文 拈一瓣香,”《古尊宿语录·慈明禅师》:“此日一会,不是小缘。将一瓣香为我 无得禪师 ,且道,诸人还识 无得禪师 么?” 清
诗:“诗笔 韩
黄 万丈光, 湘乡 相国故堂堂,谁知东 鲁 传家学,竟异 南丰 一瓣香。”(1).人名。 东汉
安陆 人。字 文彊 。少时博学能文,时称“天下无双, 江夏
黄童 。”初任郎中,曾被诏入 东观 ,读官藏典籍。官至尚书令。参阅。后亦借指史官。 唐
诗:“网今开 傅燮 ,书旧识 黄香 。”原注:“曾在史馆四年。:初除郎中, 肃宗 詔 香 诣 东观 读所未尝见书。”(2).荔枝的一种。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三》:“黄香色黄,白蜜色白,江家緑色緑,双髻生皆并蒂,七夕红必以七夕方熟;此皆市上所不恒有者也。”(3).见“ 黄香梅 ”。腊梅的一种。 宋
《梅谱》:“百叶緗梅,亦名黄香梅,亦名千叶香梅,花叶至二十餘瓣,心色微黄,花头差小而繁密。”亦省作“ 黄香 ”。 宋
《蜡梅》诗之一:“来从 真腊国 ,自号小黄香。”(1).焚香以沾染香气。 南朝
之一:“风流 荀令 好儿郎,偏能傅粉復熏香。” 宋
《荷花赋》:“覆翠被以熏香,然犀灯而照浦。” 元
诗:“十幅蒲帆上 洞庭 ,罗衣熏香钱满篋。”(2).一种闻之能致人昏睡的香。第三一回:“南牀上的 华嬷嬷 合 柳条儿 已是受了那屋里些熏香气息,酣睡沉沉。”(3).芬芳。 徐迟 《三峡记·芬芳颂》:“我们整个国家……时刻发散出品德的熏香来。”古时特制的一种香。根据燃点后的香的长短,来推算时间的长短和迟早。第二三回:“ 多九公 把罗盘更香望一望道:‘据老夫看来:前面已到 淑士国 了。’”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一章:“他分付一个亲兵去传令守大门的小头目,立刻点起一支更香,当更香三停灼一停时吹第一次角声。”香;香气。 汉
《美人赋》:“臣排其户而造其堂,芳香芬烈,黼帐高张,有女独处,婉然在床。”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上:“ 宣和 已后,多梳云尖巧额,髩撑金凤,小家至为剪纸衬髮,膏沐芳香。”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上房山》:“寺僧争设供,山餚野菜,新摘便煮,芳香脆美。” 郭沫若 《海涛集·离沪之前》:“空气这般地芳温软泽,含孕着醇酒般的芳香。”植物名。也称睡香。常绿灌木,叶为长椭圆形。春季开花,花集生顶端,有红紫色或白色等,有浓香。 宋
:“ 庐山 瑞香花,始缘一比丘昼寝盘石上,梦中闻花香烈酷不可名,既觉,寻香求之,因名睡香。四方奇之,谓乃花中祥瑞,遂以‘瑞’易‘睡’。” 明 李时珍 ﹝集解﹞引《格古论》:“瑞香高者三四尺,有数种:有枇杷叶者,杨梅叶者,柯叶者,毬子者,挛枝者,惟挛枝者花紫香烈,枇杷叶者结子。其始出於 庐山 , 宋 时人家栽之,始著名。”《群音类选·泣颜回·咏花》:“荷花池畔戏鸳鸯,瑞香花偏惹蜂忙。”(1).多种香气。亦指各种名香。:“郁郁斐斐,众香发越。”:“法鼓琅以振响,众香馥以扬烟。” 李善 注引《法华经》:“烧众名香。” 唐
:“众香深黯黯,几地肃芊芊。”(2). 众香国 的省称。 赵朴初 《一九五六年三月赴印度过昆明游西山有作》诗之二:“应是分茅自 众香 ,千红万紫绕禪房。”自注:“佛经:有佛国名 众香 。”参见“ 众香国 ”。(1).佛国名。《维摩经·香积佛品》:“上方界分过四十二恒河沙佛土有国名‘众香’,佛号‘香积’,今现在。”(2).喻百花盛开的境界。 唐
诗:“身坐众香国,蒲团诗思新。” 清
:“余与 右原 则徧履花畦,真如入众香国矣。” 冰心 《寄小读者》九:“夜中绝好,是最难忘之一夜。在众香国中,花气氤氲。”一阵阵的香气。 后蜀
词:“屏掩断香飞,行云山外归。” 南唐
词:“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宋
:“断香浮缺月,古像守昏灯。”香甜。 唐
《玄怪录·崔书生》:“经月餘,忽有人送食於女,甘香殊异。” 宋
《洛阳名园记·董氏东园》:“入门有栝可十围,实小如松实,而甘香过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文官果》:“﹝文官果﹞肉旋如螺,实初成甘香,久则微苦。”带有温暖气息的香味。 茅盾 《色盲》二:“他放下笔,站起来,在房里踱着……恍惚还嗅到了醉人的暖香。”(1).古代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始于 南北朝 。初,每燃香熏手,或以香末散行。 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炉巡行道场,或仪导以出街。:“先是, 何尚之 致仕,復膺朝命,於宅设八关斋,大集朝士,自行香。” 唐
诗:“行香暂出天桥上,巡礼常过禁殿中。”:“凡国忌日,两京大寺各二,以散斋僧尼。文武五品已上,清官七品已上皆集,行香而退。” 宋
《西溪丛语》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每燃香燻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 唐 初因之。 文宗 朝, 崔蠡 奏设斋行香,事无经据,乃罢。 宣宗 復释教,行其仪。 朱梁 开国,大明节百官行香祝寿。 石晋
天禧 中, 竇正固 奉国忌行香,宰臣跪炉,百官立班,仍饭僧百人,即为规式。国朝至今因之。”《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一日,爱子 王雱 病疽而死, 荆公 痛思之甚,招天下高僧设七七四十九日斋醮,荐度亡灵。 荆公 亲自行香拜表。”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二:“僧道法事有行香。 姚宽 《西溪丛语》谓起于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初以香末散行为行香。 唐 以后则斋主持香鑪巡行坛中及街市,至今皆然。案释氏《贤愚经》:‘为蛇施金设斋,令人行香僧手中。’此香末散行之行香也。:‘ 开成 五年四月,中书门下奏天下州府每年常设降诞斋,行香后令以素食宴乐。’此持鑪巡行之行香也。”第四回:“众和尚吃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第一○二回:“三位法官行香取水毕,然后擂起法鼓。” 克非 《春潮急》三三:“‘走快点哇!’妻子掉的太远,他停下来催促,‘又不是在“行香”!’”(2). 明
清 时官吏每至朔望入庙焚香叩拜,或新官赴任后举行入庙焚香仪式,均称行香。《初刻拍案惊奇》卷十:“行香讲书已过,便张告示,先考府学及 天台 、 临海 两县。” 清
:“外省文武官每朔望向文武庙行香……朔望朝拜亦是旧制,而与行香为两事。 王棠 《知新録》谓 洪武 十七年詔,朔望日郡县官以下诣学行香,则朔望朝拜及行香并为一事,乃 洪武 制。”《中国现在记》第五回:“不多几日,早到了 黄梅县 地界,早有书差办下一座公馆,看了九月十四辰时接印。一切行香、巡城、放告,都是照例公事,不在话下。”(1).保留香味。卷二五引 南朝
萧统 《铜博山香炉赋》:“ 刘公 闻之见锡, 粤 女惹之留香。” 宋
诗:“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2).传说中的留香草。因其能留下芳香,故亦比喻帝王普施德惠。:“ 晟 以牙中草秽,欲令 染干 亲自除之,示诸部落,以明威重,乃指帐前草曰:‘此根大香。’ 染干 遽嗅之曰:‘殊不香也。’ 晟 曰:‘天子行幸所在,诸侯躬亲洒扫,耘除御路,以表至敬之心。今牙中芜秽,谓是留香草耳。’ 染干 乃悟。” 清
《读史偶述》诗之七:“新张锦幄间垂杨,四角觚稜八寳装。藉地煖茵趺坐輭,茸茸春草是留香。”指图书、藏画、法帖等发出的气味。 宋
诗:“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自注:“‘古香’见 米元章 。”按, 宋
米芾 《书史》载《寄薛绍彭刘泾》诗句为:“图书满室翰墨香, 刘
薛 何时眼中见?” 清
《怀人絶句》之二七:“收藏三百十种帖,一一旧搨浮古香。”(1).即返生香。 唐
诗:“何劳却睡草,不验返魂香。” 清
:“坟头上几点泪,当不得返魂香。”参见“ 返生香 ”。(2).形容一岁再开的梅花。 唐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迴。” 宋
诗:“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 岭 头梅。”参阅 宋
吴聿 《观林诗话》。(3).传说中的一种香。谓点燃后能引导人见其亲人亡灵。 宋
《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诗“返魂香入 岭 南梅” 王文诰 辑注引 程縯 曰:“ 李夫人 死, 汉武帝 念之不已,乃令方士作返魂香烧之,夫人乃降。”《香乘》引 宋
洪刍 《香谱》:“司天主簿 徐肇 ,遇 苏氏 子 德哥 者,自言善为返魂香,手持香炉,怀中以一贴如白檀香末,撮於炉中,烟气裊裊直上,甚於龙脑。 德哥 微吟曰:‘ 东海
徐肇 欲见先灵,愿此香烟,用为引导,尽见其父母、曾、高。’ 德哥 云,死经八十年以上者,则不可返。”传说中能令死人复活的一种香。卷九五二引《十洲记》:“ 聚窟洲 中,申未地上,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而华叶香闻数百里,名为返魂树。於玉釜中煮取汁,如黑粘,名之为返生香。香气闻数百里,死尸在地,闻气乃活。”
《读尤西堂钧天乐乐府》诗:“千古蛾眉同一哭,《还魂记》与返生香。”(1).芳香。《吕氏春秋·侈乐》:“鼻之情,欲芬香。” 汉 应劭 《风俗通·皇霸·五帝》:“嚳者,考也,成也,言其考明法度,醇美嚳然,若酒之芬香也。” 宋
:“芸类豌豆,丛生,其叶极芬香。” 郭小川 《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诗:“正当山青水绿花开时,在我们祖国,遍野芬香。”(2).喻美德。 汉
:“怀芬香而挟蕙兮,佩江离之婓婓。”:“名义至重,不可陷正人以求苟免,缘此受謫,芬香多矣。”(1).稻穗的香气。 唐
诗:“稻香山色叠,平野接荒陂。”(2).指稻穗发出香气。 唐
诗:“十亩稻香新緑野,一声歌断旧青楼。”
共332,分6页显示& &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历年放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