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会离开周成建和他的美特斯邦威老板周成建

导读:服装这个江湖让人越来越看不懂了,线下品牌拼命做电商,线上称霸的茵曼、初语品牌却开始大规模向线下进军。方建华对汇美集团进行脱胎换骨的升级改造到底是为了什么?听洒家慢慢道来……这周一(6月16号),“茵曼教”教主方建华投了一枚重磅炸弹,现在都周四了,身边还弥漫着一股硝烟的味道,都赖那些标题党,用了“大举进攻”这个词,把服装江湖的气氛搞得非常凝重。传统行业的人聊电商就跟聊老虎似的,脸色一下就变了,茵曼是就是服装江湖中的“老虎”,稍微有点动静,各门各派当然会“害怕”啦。关于各门派对茵曼开线下店的反应,老方说了,欢迎同行们跟进,“说明这件事大家是认同的、也愿意往这个趋势走,而不是抗拒”。老方底气足,因为茵曼背后的汇美集团做了很多年的减法,所以人家胆儿才够大,才敢第一个在业内提“品牌+”这个概念,并且用“茵曼+”这个模式把它搞落地。好了,调侃完了,气氛缓和了许多,那咱们就直入主题吧。茵曼线下门店招商计划的代号是“千城万店”,也就是“5年内要在1000个城市里开到10000家门店”。经过两天时间,消息早已经转得铺天盖地了,相信大家的朋友圈都被刷爆了,洒家就不再过多重复。今天聊的是这件事情的深度原因,为什么茵曼要在线下开实体店?先来看看老方给出的解释:1、移动端的消费习惯已经形成,支付体系非常可靠健全;2、茵曼品牌多品类布局已经成熟,“我们已经有了女装、鞋、包、配饰,陆续还会推出家具、童装”。最后,老方还对他的解释进行了总结和升华:“千城万店”不仅是茵曼自身的一次商业模式和渠道升级,也是传统商业零售的一次重新构建。在服装这个江湖上,老方是洒家非常佩服的一位大侠。因为仔细研读过他写的《慢生活、快生意》(这里也推荐给各位大侠),敬佩他壮士断腕的勇气,赞同他对行业变革带来的思考,但是凭洒家对老方和他们公司的关注,感觉老方上面的话没说透。老方的这本书有很多干货,推荐给大家。所以,洒家对自己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茵曼自身要进行商业模式和渠道升级呢?还是先回到“千城万店”上来看,“万店”很好理解,就是个数量,但“千城”就有点意思了:在1000个城市开实体店,要保证线下那些跟着老方创业的粉丝利益不冲突,那么,这意味着茵曼的实体店差不多要覆盖到中国有生意可做的每一个县城。对一个服装品牌,或者说一个公司而言,生意覆盖到县城,公司的规模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按照上市公司的体量作为参考,目前只有浙江的休闲装品牌、福建的运动服鞋品牌,和那些在行业内积累了多年的大佬型公司才做到了这个规模。老方说了,“千城万店”背后的线下业务的目标是撬动100个亿的线下市场。换句话说,老方对未来茵曼,或者说汇美集团的远期目标,起码是估值100亿以上的女装巨头公司。如果能做到老方预期的那样,那么,老方在江湖上的地位就不仅仅是线上的老虎了。那为什么非要撬动100个亿,而不是其他呢?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先看看目前国内女装上市公司的市值规模:港股上市的珂莱蒂尔、宝姿,A股上市的维格娜丝,拉夏贝尔,包括新上市的歌力思,这些公司的市值都没有过100亿,女装公司里只有朗姿的市值做过了100亿大关(到牛市后期能否保持,那还是未知之数)所以说,老方明面上说是商业模式和渠道升级,实际上背后承载了更大的期待,他希望茵曼、希望汇美集团能成为江湖上女装公司的翘楚,100亿是起码的身份门槛。如果汇美集团要获得江湖地位,那么,势必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才能实现了。既然聊到了汇美集团上市,那就要提3月份的事情了,不知道大家对东莞搜于特向汇美进行战略投资3.24亿的事情还有没有印象(移动互联时代,“判人贩子死刑”这种不过脑的消息漫天飞,忘了也情有可原)实际上,关于这件事,后来两家公司执行的进度真的是快得吓人:搜于特投的全部是现金,而且在合同签完后,十天内就全部入帐了。做过生意的人都知道,这么大一笔钱火速入账是什么意思。当时,在搜于特的这轮投资过程中,汇美集团的整体融资估值大概是13个亿。显然,这离100亿目标还有点远。另外,6月16号,茵曼宣布“千城万店”计划的时候,还专门提到了一点:茵曼近期已接连完成IDG、搜于特等的第三轮近5亿元融资,有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优势。这个信息很关键,因为搜于特的钱到位后,按照既定计划,应该是茵曼要对外界宣布立即启动A股IPO,然而,直到现在,汇美集团正式启动IPO的消息还没见踪影。不过,原定的2015年12月31日之前,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的计划应该是不会改变的。到了5月份,汇美拿到钱后的做了一个大项目——投资1个亿的设计师创业扶持计划却浮出了水面,在这之前,另一个主力品牌初语的实体店也已经开出来了。换句话说,汇美集团认为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扩大规模,扩充线下业务。所以,在这么一个大的方向下,才有了6月中旬的这个“千城万店”战略公布。实际上,茵曼、初语这两大主力品牌向线下转变,以及老方对汇美集团的升级改造,这些信息已经足够说明,汇美集团的改变其实是为了上市。 茵曼早就开了5家测试各种数据和系统的实体店为什么要在上市前做这些脱胎换骨的改变呢?主要有两大原因:1,为了让汇美集团获得更高的估值。2,为了给证监会一个更合理的上市募资的理由。前面已经说了,汇美集团的整体估值还有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机构竞相来投这家优质公司,老方却很谨慎,他挑了又挑,因为汇美根本就不缺钱。如果汇美还要启动A股IPO,那在证监会发审委那里恐怕就显得底气不足了。尽管从创业阶段开始,汇美集团就有正规化的管理和良好的财务披露制度,尽管汇美集团的目标就是要成为电商圈里第一个上市品牌,尽管广州市政府对茵曼的扶持力度一直都很大,但是,作为传统行业中的一个电商公司,汇美集团要顺利上市,路径确实很难。汇美要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估值。这个估值不同于风投机构的估值,证监会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资产和安全的投资模式,全产业链经营的纺织服装巨头上市样板已经有了,品牌模式运作的轻资产公司也不缺,那服装电商公司这种模式的风险应该怎么评估呢?怎么做监管才更合理更科学呢?这些问题恐怕会让汇美集团在证监会的审批里面,要走更多的流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汇美集团的机会一点都没有,实际上,这件事情可以反过来看,证监会不批准的可能性大,但放行的可能性更大。毕竟A股电商板块还没有像样的品牌上市公司,这个概念下大多数是信息化服务类的平台提供商,和零售消费还隔得比较远,国家需要在新的发展阶段,认可新的商业模式,在资本市场树立起互联网创业成功的范本。如果汇美集团“申报材料齐全”,为什么不让他上呢!茵曼针对线上产品做的海报所以,从这个资本的视角来看,似乎更能看清为什么老方铁了心要在那么广的范围内,开那么多的茵曼实体店。因为茵曼有了线下业务扩展的需求,公司才能有更大的市场想象空间。汇美集团在启动上市流程时,才会获得更高的估值;有了做大市场的“千城万店”战略,老方才能给资本市场一个合理的募资理由,才能让汇美集团在既定的2015年12月31日之前,向证监会提交IPO申请。一家商业模式再好的服装公司,光靠风投机构砸钱是看不到希望的无底洞(凡客的教训大家没忘吧),所以,老方必须把汇美集团弄上市。看懂了吗?这才是茵曼往线下走背后的本质原因!当然,看到了这个本质,并不能说明汇美集团这家优质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初衷和实现过程就一定是“邪恶”的。相反,这些事情让老方这头猛虎更值得敬佩了。今天,洒家甘冒风险愿意把这件事说透,主要还是为了呼吁:在服装这个江湖上,希望能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家能树立资本的视角,用资本的眼光来看行业的发展。否则,光看对手光鲜的表面,永远都弄不清楚人家是怎么超越你的。(全文转载或摘编转发,请大侠们注明“来自微信公众号:赖松服装言论”)我是哪个?1.服装行业媒体供职,业余新媒体爱好者一枚。爱写故事,爱吹牛。2. 这里提倡“命题作文”玩法,你敢爆料,我就敢挖。3. 看完故事有话要说?欢迎留言互动,记住:侠之大者,不吝转发!4. 还没看够?点下面的“阅读原文”嘛,有大惊喜哦。洒家等你来八卦。长按这个二维码,你就进入江湖啦:赖松服装言论(NarrativeScience)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NarrativeScience服装江湖很有趣:做好了,当首富,做不好,马上死。这里不仅有服装江湖的恩怨情仇,八卦故事,更提供国内外服装服饰品牌、买手、独立设计师、电商圈动态、服装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和视角独到的评论文章。期待能帮您更加了解服装这门生意。热门文章最新文章NarrativeScience服装江湖很有趣:做好了,当首富,做不好,马上死。这里不仅有服装江湖的恩怨情仇,八卦故事,更提供国内外服装服饰品牌、买手、独立设计师、电商圈动态、服装上市公司的分析研究,和视角独到的评论文章。期待能帮您更加了解服装这门生意。&&&&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壹服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 >
> 赖松:那些被周成建骂过的人,你还恨美特斯邦威吗?
赖松:那些被周成建骂过的人,你还恨美特斯邦威吗?来源:中国服装网作者:赖松0
&&企业创始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为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文化核心,这种文化进而影响到了公司的每一个人,最终也会影响他们的去留。
&&2012年初,在美特斯邦威的一次高层会议上,高管们聚在一起商讨美邦未来的发展战略,但比起模式和战略问题,当时的周成建更关心美邦那25个亿的库存。因为高管们在消化库存方面实在太不给力,周成建当场就发飙了,骂这群职业经理人“不作为”,作风简直就是“混蛋、王八蛋和瞎扯淡”。
&&后来,这个“三蛋一不”的骂名还成了当年行业内外的一个焦点新闻,被各色媒体当做素材引用。通过上面这段往事,可以看到当年的周成建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关于员工离职的原因,马云曾经有过精辟的总结,他说,在林林总总的原因中,只有两点最真实:1、钱,没给到位;2、心,委屈了。这两点归结起来其实是一条:干得不爽。
&&为什么员工会干得不爽呢?因为他们在给老板干活儿的时候受气了。气从哪里来?从老板的脾气里面来。在美邦内部,周成建就是那个脾气最大的人。
&&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脾气习性的养成和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联。周成建有这么大的脾气,同样和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有关。
&&1965年,周成建出生在浙江丽水青田县的一个小山村。周家一共有6个孩子,在兄弟姐妹中,周成建排行老四。虽然从小调皮捣蛋,经常被父亲打骂,但周成建终归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好苗子,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之下,孩童时期的周成建就逐渐具备了做生意的头脑。
&&13岁的时候,周成建以数学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学,然而,到县城后的求学经历却并不是那么顺利。因为“农村人”的身份,周成建经常被城里的同学瞧不起,有不懂事的同学甚至莫名地欺负他、鄙视他。有一次,一个同学用圆珠笔狠狠地扎进了周成建的后背,据说当时扎了足足有两三厘米那么深。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青春期的周成建在内心深深地受到了伤害。从那时起,他就开始有了自卑感,总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但周成建的性格中又有自傲的一面,越是自卑,他就越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强。
&&少年时不愉快的求学经历让周成建决心摆脱“农民”的命运,他希望能干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后来,这个信念促使他创立了自己的事业——青田服装厂,尽管期间周成建曾遭遇失败,但最终他还是从温州的服装批发市场里杀出了一条血路,做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服装品牌。
&&为了摆脱老土的感觉,在给公司和品牌取名的时候,周成建费尽了心思,终于想出了一个听起来有点洋气又没有“农村”味道的名字:“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至于后来美特斯邦威品牌里面的“邦威”二字,则是公司注册商标时想到的,寓意扬国之邦威。
&&当年的周成建和很多搞服装的老板一样,品牌观是非常朴实的,既没有创造品牌的思想,也没有运营品牌的策略。在自家工厂的产品上打上了“美特斯制衣”的标签,但是“邦威”这个注册商标却在市场上不见踪影。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知道了“美特斯”,却不知道“邦威”。曾经一度还有人以为“美特斯”就是周成建公司的品牌,后来,经人提醒,周成建才把两个词合二为一,注册了“美特斯邦威”这个商标,并设计了品牌LOGO。
&&直到十几年后,当美邦成为中国休闲服品牌中的佼佼者,周成建才意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双重特点。正因为这种性格,在其他服装老板都选择多元化的时候,周成建虽然也曾动过心,却一直在服装业上坚守。
&&周成建的性格决定了他只热衷做两件事:一种是自己喜欢的,一种是想证明自己的。服装就是这件兼而有之、两全其美的事情,对他而言,美特斯邦威就是自己全部能力的体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必须按照他的思想来办事。
&&在离开美邦的职业经理人中,有特别认同周成建的,也有特别不认同的。在用人这件事上,周成建曾经进行过自我总结:“对于部下,我要求他们只能按照我的思路来做事,这样,没有能力的人倒还感觉不到什么,但有能力的人往往到了最后就只有忍无可忍,最终的结果只能走人”。
&&在周成建的影响下,美邦发展成了一个“严密契合型”的企业——员工要么非常适合这个企业,要么非常不适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因为周成建作为企业创始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会成了公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成为文化核心,这种文化进而影响到了公司的每一个人,最终也会影响他们的去留。
&&在中国服装业中,民营企业占了绝大多数,老板的脾气秉性、个人眼光、素质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在行业中可能会达到的高度。
&&创业以来,周成建一心想成就一番事业,所以,在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企业的经营中。但下面的职业经理人并不一定能适应他的这种节奏。
&&在美邦发展初期,服装事业被当做是周成建的“第二个老婆”,即便是周六日,周成建也从来不休息,而美邦高层的会议,一般都会安排在这两天进行。长此以往,疲惫不堪的高管们就站出来集体抗议了,周成建才因此不得不做出妥协,让公司回复了双休日。
&&关于员工的去留,尤其是上市公司,很多人都说,根本手段要靠股权激励来解决,但实际来看,这话还是显得有几许书生气。对职业经理人而言,除了待遇、职业发展前景外,最最需要的还是尊重二字。
&&职业经理人的岗位特点决定了他不可能去改变老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越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的内心越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越是职位高的员工,表达自我意识的意愿就越强。这种心理诉求,应该得到老板们的重视。
&&当职业经理人的自我意识得不到实现,能力强的人很可能就会自立门户。尽管只有极少数的人有付诸实践的魄力和勇气,但当他们迈出这一步,就会更加理解周成建的处境。
&&曾在美邦做了13年职业经理人的程伟雄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和品牌,还把当年在美邦的爱恨情仇写成了一本书——《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洒家的《聊美邦往事,看服装江湖》系列就得到了程伟雄的大力支持,感谢程总敢于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
&&那些被周成建骂过的人,不知道你们现在还恨不恨他?对这位曾经与你一起“不走寻常路”的老板,应该有很多话想说吧?
&&文/赖松(微信公众号:赖松服装言论)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版权所有 @壹服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
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服装商业智慧 服装产业商业研究>> 周成建与他的美特斯邦威
核心提示:《不走寻常路:我在美特斯邦威的十三年》以美特斯邦威公司副总裁程伟雄的第一视角,总结这一品牌的发展,并以此折射中国服装发展史。通过对中国服装品牌和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在产品策略、定位、发展历程等方面的比较和分析,论证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前景,展望中国服装企业的未来。
  成立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盈利,没有盈利,企业谈不上发展,更不要冠冕堂皇地说什么造福社会。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借助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领域创造新的价值,而企业使命实则是给企业的上述行为界定了一条规则,为了挣钱,毕竟有一条原则底线,毕竟不能够为所欲为。在以前,人们只要制造出了产品一定不愁把它卖出去,现在由于竞争的加剧,很多企业也逐渐明白,卖产品的同时还要靠品牌,还要卖文化,先要建立强势品牌,要把企业的观念、哲学、文化和企业家形象等建立起来和推销出去,企业只有成功推销出这些优秀的精神产品,才能转而创造优秀的物质财富。
  在老板营销时代,个人的力量被放大到极致,正所谓将勇兵强,一位勇猛的将军胜过雄兵百万。我的故事,离不开一个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的现在。在美邦这个平台上,造就了无数卓越的产品和职业经理人,这也是作为一家企业能够贡献给社会最成功的东西。通过观察美邦这个企业和其创业者的经历,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与人的关系如此深刻而微妙,耐人寻味。
  成功靠父母
  人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话的大意是个人成功关键在于自己后期努力,与师傅关系不大。但是这话也不尽然,有一些人在前辈或者父母的教育引导和扶掖帮助下,能够快速找准方向,迅速获得成功,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位叫周成建。
  时间追溯到2008年,当年的《2008胡润服装富豪榜》于10月16日正式发布,吸引了众多服装业同仁的目光。这是胡润百富榜在中国发布十年以来,第二次发布服装类的富豪榜。在本次榜单上,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坐拥170亿元财富,成为中国服装富豪榜的新首富。而2007年的服装首富动向体育的陈义红以身家85亿元退居第二,安踏的丁世忠家族以身家75亿元位居第三。同时,服装首富周成建家族也以赶超其温州老乡、身为2007年胡润榜浙江首富的黄伟,成为浙江地区的新首富。一百多亿这个数字,在六年后的今天可能不算什么,不要说上财富榜,估计跟人说都不好意思,不过在当年,这是令服装业同仁为之振奋的一件大事。
  仰仗资本的力量,周成建得以从万千代工起家的服装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日,美特斯邦威公开发行股票“美邦服饰”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上市交易。上市当天的最高价36元虽然昙花一现,但如果按照收盘价每股26.90元计算,美邦服饰的创始人周成建及其女儿胡佳佳的身价一夜之间也飙升到180亿元。一百多亿纸上富贵,即便在当时国内的企业富豪排行榜上,可能也还不太起眼,但在服装界,却足以称王称霸。至此,周成建十数年磨一剑,终于修成正果,一举成为国内服装业的持牛耳者。
  作为企业家,周成建拥有温州人商业意识强、精明、吃苦耐劳、敢于冒险的特点,是典型的浙商、土生土长的草根农民企业家代表。
  土狼周成建在2002年前后,曾经说过一句话:“未来的三到五年可能是中国、或是服装品牌的一个大的、重新洗牌的一个过程,三年之前是中国电器产业的大洗牌,可能未来三五年是服装产业的大洗牌,最终不可能像成千上万的品牌在市场上出现,最多如果有一百个品牌在市场上,一百个服装品牌在市场上能出现,已经是不得了的事情。”这话一语中的,几年之后,果然中国服装行业完成了一次大洗牌,经过洗礼的美特斯邦威彻底打败了Giordano、Baleno、Bossini、I.T、Jeanswest等港资服装品牌。在全国范围内拥有数千家专卖店,连续8年跻身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2011年销售额历史性地接近100亿元,这使得美特斯邦威一度成为中国服装界一个响当当的名牌,而此前一直行事低调,不为人知的周成建也逐渐被推上了前台,为万众所瞩目。
  即便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周成建依然保持着低调和内敛的性格,并没有过分渲染自己的能力和作为,而是把成就归功于父母的谆谆教诲,这绝非出于客套。
  就在上市当天,周成建年迈的父亲亲自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为儿子助威。看到父亲亲临现场,周成建动情地对在场的所有来宾说道:“我父亲是一个意志力非常坚强的人,而母亲对事物的变化感觉很敏锐,美邦服饰能走到今天,这种执着、这种坚持是父亲给予的,而对时尚和市场的敏感性则是母亲给予的,他们除了给予我身上的特质外,同时也鼓励我,支持我去做更多的事情,为社会承担更多的责任,此时此刻,我最感谢的是父母”。
  1965年,周成建出生在浙江丽水青田县一个名叫石坑岭的小乡村里,家里共有6个姐妹,周成建排行老四。在那个年代,在那个闭塞和贫困的乡村,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可想而知,周成建上学时读的是复式班,就是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学生全都在一个教室里同时上课,学生大小不一,良莠混杂,学习环境比较恶劣。由于学习氛围差,加之天性好动,小周成建不爱读书学习,是个远近闻名的调皮大王,虽然年纪比他人小,却经常会带领他的大同学们一起集体逃课。由此,他给任课老师们留下了极其恶劣的印象,这让父母也为此大伤脑筋,每当老师向家长告状,感觉没有面子的周爸爸总是会毫不客气地给周成建一顿痛打。
  “爸爸虽然打我,但是这辈子给我影响最大的就是父亲”,回想那段岁月,周成建感慨良多,“家里弟兄姐妹6个,唯有自己得到了大家的宠爱。”对于家庭的关怀,周成建一直记在心里,不敢忘怀。尤其是作为一家之长的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和扶掖,更是让周成建没齿难忘。
  孩子虽然经常逃课,不爱读书,但周爸爸还是对孩子有一个准确的评价,排行老四的周成建头脑灵活,思考问题相对活跃,与其让他在课堂虚度光阴,还不如为他找一条更合适的路子,充分发挥他的特点。于是,父亲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年仅8岁的周成建在课余来打理自己家的一个小杂货铺。对于这段经商经历,周成建当时没有特别的感觉,就是当作好玩和解脱,成人后,对于父亲的这个决定,周成建才深深地体会其中用苦良心。不过在当时的农村,让一个8岁小孩子去打理一个杂货店还是需要魄力的,虽然也有很多孩子给家里帮工,但是都不过在家帮家人打打猪草,做做帮工,即使做一辈子,也脱离不了农民的巢窠。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通过打理父亲的小杂货铺,周成建慢慢开始积累了一些经商的经验。当然,也有很多是从父亲的言传身教和自己的耳濡目染中得来的。
  当时的周父是公社里一家算盘厂的厂长,虽然只会说几句不标准的普通话,但是却凭一张嘴到全国推销算盘就能把生意做起来,是大家都信服的致富带头人。直到成就了事业的今天,只要提到对自己人生影响最大的人,周成建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自己的父亲,周父对他的影响不是某一件事情或者某一句话,更多的是长期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凭借他的坚持和执着影响到下一代的一生。
  凭借着周成建的聪明和灵活,在父亲的帮助和支持下,小老板周成建的杂货店生意经营得也是相当不错,受到了众多乡亲的交口称赞。在经营业绩上,杂货店每年都能为周家创造上千元的收入,这在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表现。
  如果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一直这么走下去,周成建的小杂货店或许能做得再大点,或许做成一个享誉全乡的连锁百货店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周成建显然并不满足于这些。
  1978年,13岁的周成建小学毕业,并以数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中学,家里人都为他感到十分高兴和自豪,给他准备了一套新衣裳送到县中学上学。然而到了县城,因为周成建来自农村,遭到县城里的不懂事孩子的鄙视,经常受到欺负。有一次,一个城里的调皮孩子居然用圆珠笔狠狠扎进他的后背,足足有两三厘米深。类似的不快记忆不一而足,深深地刻上了周成建的内心。
  所有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农村人的身份,让人瞧不起。从那时起,周成建的内心深处就开始有了自卑,总觉得自己矮人一等,总觉得自己怎么做都很难得到别人的认同。但是周成建性格中天生中又有自傲的一面,越是自卑就越想证明自己比别人强,要超过他人。一想起父亲的教导,周成建就开始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不快的求学经历,促使他下定决心摆脱“农民”的命运,干一番事业,最终出人头地。从此之后,这种信念就一直萦绕在心,支撑着周成建最终创立属于自己的事业,而且从不回头,他的一个关键性格特点是,凡是自己认准的事情,即便有再大的困难也要完成。
  从8岁一直到初中毕业,一边上学,一边干小杂货店的傀儡老板,缺乏做事情的成就感,初中毕业后,周成建于是郑重向父亲提出了休学和学一门手艺的要求。周爸爸也看出了儿子的心思,决定满足其要求让孩子去学门手艺。在当时的农村,可以学的有用的手艺并不多,泥匠、木匠、裁缝是最常见的三门手艺。经过一番思考,周成建最终还是选择了学裁缝手艺,因为感觉做裁缝要比泥瓦匠和木匠要体面得多。
  周爸爸于是将周成建送到当地一位很有名的裁缝那里学艺。在那里,聪明灵活的周成建对裁缝的天赋完全显现出来,快速上手,普通人几年才学成出师,周成建一个月就可以跟着师傅上门给人家做衣服了。周成建的裁缝生涯顺风顺水,可谓春风得意。在那个时候,可能连周成建自己都没想到,裁缝和服装,已经和他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就因为想摆脱“农民”的老土感觉,周成建后来在创立品牌给自己公司起名时还费尽了心思,并把名字最终定为美特斯制衣有限公司,美特斯,听起来有点洋味,一定是没有一点农村的味道的。作为一名乡土草根企业家,周成建的品牌观也曾很是朴实无华。
  直到十几年后,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已成为中国休闲服装零售第一品牌。周成建突然觉得,正是自己的这种双重性格导致自己只热衷做两种事情,一种是喜欢的,一种是想证明自己的,而唯有做服装兼而有之,做服装会让自己觉得“犹如坠入情网”,会证明自己的所有能力,那么,为什么不一直做下去呢。
  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来利往。一个企业在成名之后,就会面临许多诱惑,美特斯邦威也不例外,随着企业资金的日渐充裕,多元化发展的念头就不断于心,很多人来登门鼓动,有提供房地产信息的,也有提供其它产业机遇的,周成建也曾心动,不过最终都婉言谢绝了。涉足了那些产业,也许今天资产翻了十几倍都不止了,但是绝对不会有今天的美特斯邦威。这一点,周成建丝毫不怀疑,而且对于他来说,是最得不偿失的。
  “我不可能成为最有钱的人,但我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个行业内被认同的人。”在美邦服饰上市仪式上,裁缝出身的周成建向深交所赠送了一台镀金小缝纫机,他诚恳地对大家说:“我最早是一个村庄的裁缝,现在有幸成为中国的裁缝,希望以后还能成为全球的裁缝。”
  成长路上第一跤
  1982年,周成建结束了自己不愉快的初中生活,他毕业了。我们之所以推断他不愉快,是因为他决定从此不再上学。也许是县中学的那段经历使他急于想“证明自己”,也许就是命里注定他将成为一个企业家,在学了几年裁缝之后,刚刚17岁的周成建决定自立门户,在家乡创办了属于自己的青田服装厂。
  创业令人兴奋,也倍感生存的艰难。从单枪匹马开始,租厂房,买设备,招工人,组织生产,什么都要亲力亲为。为了能尽快打开市场,争取更多的订单,周成建频繁出行,到全国各地推销自己的产品。在江西,周成建幸运地联系到了江西景德镇的一家外贸公司,并接下了一笔高达数十万元的大额服装定单,这对于周成建的小厂来说,可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周一连几天兴奋地睡不着觉。对于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成功似乎太过简单。
  接下订单后,激动万分的周成建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乡,马上着手准备展开生产。他从当地信用社贷款30多万元,又从义乌等地买回一批服装面料,等面料一到货,立即召集家乡周边地区100多名业余裁缝到自己的工厂开工。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开始了。伴随裁缝们数个日夜的加班加点,周也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等全部服装做完并完成发货之后,却没想到那家江西外贸公司以面料不合格为由将服装全部退回。
  这可真不啻为晴天霹雳,周成建进入服装行业的第一笔大生意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工人遣散,工厂倒闭不说,周成建还由此背上了30万元的巨额债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很多人还以成为万元户为荣,这下可好,欠债三十万。不过,债多了不愁,虽然一时间没钱还债,初出茅庐的周成建却也没有感到特别的慌张失措,大不了再挣回来吧。翻一翻荷包,他的身上还剩下不到一万元,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了这不到一万元的翻本钱,周开始预谋再干点什么,打个翻身仗再说。
  带着这仅存的一点资金,周成建先和乡信用社达成了暂缓还贷的协议,然后出发到当时商业气息已经非常浓厚的温州,希望在这里东山再起。到了温州之后,他通过自己的舅舅、表兄弟等亲戚的介绍,陆续结识了一些客户,并拿到了一些服装定单。
  吸取上次的教训,临时草台班子是做不成事情的,在温州当时生意最为红火的妙果寺服装市场,周成建租到了一个店面,他从老家再次找来十几名技术好,彼此信任的裁缝,长期从事服装的裁剪、排样、缝纫机修理等业务。他们一班人晚上做服装,白天拿出来摆到店铺里卖。十几个人吃喝住全在车间里,生意好的时候,日夜加班,毫不停歇,每天劳动十个小时,很辛苦,但是也乐在其中。由于周成建的裁缝师傅手艺好,做生意又讲求诚信,温州服装加工厂的生意越来越有声色,并开始接到其所在的妙果寺服装批发市场代加工的大定单,有了生意的支撑,周等人的创业热情更加高涨,每天工作都在十多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就是连轴转,人停机器不停,师傅实在困得不行了就在车间的床上休息一下,醒来了继续干。就是凭借着一股不服输的意志,凭着一股玩命干的精神,经过两年多一点的奋斗,周成建居然偿还了所有债务,还略有盈利。摆脱了负债经营的泥淖,前面的道路似乎又是一马平川了,不过在这关键时候,又出了意外。
  周成建裁缝师傅们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缺乏休息,难免百密一疏。有一次,周成建由于连续加了几个班,注意力不集中,打版时误将一批西服的袖子尺寸缩短了一截。这个严重失误,让刚刚还清债务的周成建差点崩溃。不过这次比较幸运,他灵机一动,干脆将错就错,改变西服的款式,把裁短的袖子接上别的布料做的袖口,再将衣服的下摆也裁去一截,补上别的布料做的收边。就这样,周成建于无意之中创造出一款带着现代休闲风格的西装,而且,这批不伦不类的西装居然误打误撞成了市场畅销品,在推向市场之后,在短短一天之内就被来打货的客户抢购一空,客户凭借这批货饱赚一笔之后,纷纷回来委托周生产数量更多的该款服装。恰恰是由于这次失误,周因祸得福,不仅激发了对温州传统服装创新的灵感,也使周在妙果寺服装市场一炮打响,名声大震,此后,周成建的生意订单纷至沓来。
  这次不经意的失误和之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让周敏锐地察觉到人们的服饰消费观念亟待改变,传统的服饰风格已经让人们有了严重的审美疲劳。在温州这个的服装商圈里,西服产品已经非常成熟和格式化了,后来者周成建的实力无庸讳言,水平确实比较一般,能力也不是最强的,在这个环境要生存就不能同质化经营,必须找一个别人没有介入的新兴领域,至于是一个什么领域,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通过这一次改造服装的启发来看,应该是一种非正式的服装。
  后来,周成建在回忆中说,“受那次失误的启发,别人问我,这既不是西装,又不是夹克,那应该叫什么呢,我想那就叫休闲服装吧,休闲一点的,随便穿”。这就是周最初对于休闲服装的理解,是他最早将休闲概念植入到服装当中,这可能跟他本人不羁的性格有关,周成建偏爱休闲服饰,并以身倡导,即便在后来出名之后,出席于公众场合之下,他也常常以黑色休闲西装、红色格子衬衫、赤褐色休闲裤等装束示人,丝毫不改自己的这种着装偏好。
  几乎与此同时,基于对自己创造力的理解,周成建也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生存状况了,他意识到一点,给人家代加工,每件衣服最多挣几毛钱,利润绝大多数都被批发商赚走了,只有自己做生产做批发才能拥有议价能力,只有那样才能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也就是在此之后不久,1989年,完成一定原始积累的周成建开始有意识地转变自己的经营模式,从完全代加工,到逐步创立自己的服装样式和销售渠道。通过前店后厂的传统经营模式,周成建凭借其高超的裁缝手艺和比较超前的营销意识,开始了他无品牌、无渠道的初级创业阶段。在这个时期,由于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加之执行了低成本策略,周的服装业务也越做越大,许多到温州打货的各地客商都知道了周成建的名号,通过外地客商,周成建工厂的服装开始进入全国各地。
  扬国邦之威
  人在有了些成就之后,想法就会多起来,因为财力和经验条件都更加优越了,可以做一些以前不敢想的事情,周成建也不例外。
  有一次,周成建到上海考察市场,顺便买了一件海螺牌衬衫穿着回到了温州,有一些朋友认出了衬衫的品牌,不经意地对周成建说:这可是名牌啊!周成建突然意识到品牌的神奇力量,自己穿一个名牌大家一看就知道,而相同的衣服如果没有贴那个标识就完全没有人注意,而且也完全不能卖出价钱。自己也是做服装的,如果能创造一个知名服装品牌,那么企业所创造的利润势必将大为增加,不甘寂寞的周成建就应该干这种大事。
  要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个念头最早在1992年就已经在周的心中暗暗滋生。不过最终让他下定决心创造品牌的却是当初做代工时的一件事情。
  当时,来自福建石狮的风雪衣、夹克衫风靡全国,周成建紧跟市场节奏,雇工批量生产风雪衣。起初都是小批量制作,直到有一次,一个东北老板向他一下预订了数百件,这对于周成建的小作坊来说,也算是个大批量了,周率领众裁缝,凭借着这几年积累下来的丰富加工和制作经验,交出来的成衣产品质量上乘,款式优良,受到了该东北老板的认可,不仅自己加大了订货量,还给他介绍了好几个东北大客户,此后周的客户一个接一个,订货量也从数百件直线增加到几千件。
  除了严格保证服装质量以外,周还适当调整了自己的价格策略。当别人还沉浸在与人整日讨价还价的苦恼中的时候,周成建在自己的第一家零售店里打出“我给出成本价,你随便加点钱衣服就拿走”的广告,这个仅花了800元钱做的创意小广告在温州轰动一时,吸引了很多外地客商的高度注意。在媒体投放形式上,周也敢为人先,当大家还把巴士仅仅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看待的时候,周成建又别出心裁地将自己的服装广告粘满双层巴士并招摇过市。
  他还突发奇想,耗料160 多米,制作了一件长4.64米的巨型风雪衣作为产品广告,创下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在温州甚至在全国服装界引起了轰动。广告策略的别出心裁,加之优良的产品质量,温州周成建的服装一下子在市场上变得响亮起来。
  通过风雪衣这个单一产品,周成建赚了几百万元,第一桶金落袋为安,周成建也初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接下来,他知道,必须认真考虑一下品牌的问题了,风雨衣的销售成功,关键在于有好的营销策划,巴士广告也好,巨型风雨衣也好,树立的品牌形象,打开的是市场销路。那么,既然开始树招牌打广告,就不能不给自己的产品先起一个名字。
  直到1993年,经过了一番筹备,美特斯制衣公司在温州正式注册成立,注册商标-“邦威”,寓意扬国邦之威。
  但是直到那时,周成建其实对于如何创造品牌和运用品牌的思想还并不成熟,品牌策略也没有在和广告公司的合作中得到有效的执行,造成的直接后果是,工厂在自己的服装上打的标签是“美特斯制衣”,但是“邦威”这个注册商标却不见踪影。久而久之,人们逐渐知道了“美特斯”,却道“邦威”,以至于有人认为美特斯就是周成建的服装品牌。经人提醒,周成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看来品牌必须统一,才能集中力量进行。
  考虑到此时美特斯服饰已经有了一定市场知名度,于是周成建便考虑将“美特斯”进行商标注册,然而却因同音太多未获成功。最后干脆将错就错,把‘美特斯’与‘邦威’合并一起组成一个文字商标,并请广告公司设计了图形LOGO,一起进行了商标注册。
  这是1994年,注册的成功,标志着“美特斯邦威”品牌正式问世。这个品牌乍听起来让人感觉是一个洋牌子,其实是个土生土长的本土品牌。前面讲过,周成建起这个名字,就是想让自己的品牌脱离凡俗,有一些洋味。而且,如果通过拆字的方法来看,这几个字可以阐释为“美丽、独特的,在此,专心专注,扬国邦之威”,通过品牌释义,体现了创始人周成建的使命感,他试图通过这种命名赋予自己的服装产品以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此同时,周成建在服装零售店里明码公开成本价的创举,不但赚到了充足的人气,也帮助他的产品实现了旺销。在他的第一家服装零售店开业当天,周成建公开店内所有服装的成本价,包括面料、辅料、纽扣、电费、人工、税务成本等等,然后由消费者自行定价,只要高于成本价哪怕一元钱都可以成交。
  一个便宜三个爱,消费者对此反应的热烈程度大大超出意料,顺着沿温州五马路铺设的大红地毯,闻讯而来的人群蜂拥而至,店面唯一的大门差点被挤垮,不得不将仓库的后门也打开,开业当天,店面里所有的衣服全都卖掉,而且利润远远超过了批发。
  1995年前后,经过了一两年的服装零售试水,周成建已经下定决心放弃批发业务,全面进军服装零售产业,同时还决定退出主流西服的竞争领域,主攻别的品牌还没有涉及的休闲服,美特斯邦威的设计师开始独立设计领先潮流的美邦品牌休闲服装,美特斯邦威服装开始在商场开设专柜,也正是从那一天开始,美特斯邦威这个崭新的休闲服饰品牌正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借力扩张
  作为一个创业型企业,在发展初期,需要大量的启动资金。可是,周成建不是天生富豪,只能依靠初期挣到的几百万元来滚动发展,为了扩大生产和做广告,这些钱已经使得差不多了,现在品牌虽然已经创立,要投入打广告博知名度,还要建立专卖店,美邦的资金链更加显得窘迫不堪。而作为中小型民营企业,从嫌贫爱富的银行那里获取大额贷款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万般无奈之下,一家产能闲置的广东服装企业激发了他的灵感。
  回想起自己当初“为人作嫁”的那段贴牌加工的经历,周成建经过了一番考量之后,决定采取委托加工的办法扩大产能,既然自己的产能无法满足需要,就不妨采取外委合作,与广东、江苏等地一些具有一流生产设备、管理规范的国有、合资服装加工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他们成为美特斯邦威的“生产基地”。这一招可谓绝妙,在合作协议签订之后,几乎不花一分钱,美特斯邦威就拥有了年产系列休闲服1000多万件的强大生产能力,利用他们为自己进行定牌生产。这不仅解决了棘手的资金问题,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房租成本,可谓一举多得。
  既然借助外界资源可以解决生产的问题,那么销售的问题也能否如法炮制呢,事实证明也是可行的。在生产中初步尝到资源整合甜头的周成建又将同一做法复制到销售领域,采取特许连锁经营策略,迅速扩张美特斯邦威的加盟版图。特许连锁的经营策略包括,加盟店要使用美特斯邦威公司的商标、商号、服务方式等,并向公司交纳一定的特许经营管理费。这一办法收效奇好,专卖店得以每年以新增50家的速度增加,这不仅顺利解决了销售渠道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同时也有效宣传了美邦品牌。
  由于有效整合了外部资源,美邦总部逐渐远离了低端、人员密集的管理阶段。在美邦公司总部,除了几间业务洽谈室和几台用于设计服装的电脑,几乎看不到任何多余的办公设备。公司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几台电脑来了解和监控专卖店的销售情况,业务洽谈室里几名销售人员在和客户介绍美邦的设计理念,一切显得简洁而有效。
  借助外力弥补自己资金的不足,又节约了成本,周成建借此创造了中国服装行业的一个新型经营案例――“生产外包,直营和加盟并举”的经营模式。这在当时的国内尚属新鲜事物,但是在国际范围内,这已不算新鲜。美特斯邦威的这一经营模式,其实与等世界顶级运动品牌运营商的模式异曲同工。
  然而,当初为了采用这一经营模式,周成建也一度面临很多非议和同事的不理解。在当时的商业社会,这种贴牌生产方式和特许连锁经营策略被很多人看作是典型的皮包公司作为,所有的实体都没有,一切都是虚的。维系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就是一纸合约,一旦对方中止合作,美特斯邦威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了。周成建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虚拟经营就是一种借力方式,事实上,这种‘贴牌’生产方式也成就了许多国际品牌,既然别人可以成功,那么他周成建和美邦服饰一样可以成功。
  如果说一开始周成建是在不自觉中运用了顺应时代的“OEM”(贴牌生产)和“特许连锁”方式,那么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他也不得不主动起来追随、学习“虚拟”行业和其他类似企业的经验。他曾经给美邦制定了一个目标,提高货品流转率,一般来看货品流转率国外厂商是50天,中国厂商一般需要180天,而美特斯邦威要向国外厂商靠拢,并最终超越国外厂商。
  在国内领先的货品流转率,得益于美邦1996年就开始投资建设的IT系统,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生产和销售真正进入社会协作化阶段。同时,美特斯邦威还花1亿元投资了物流信息平台,通过它能够及时掌握每个专卖店的进、销、存状况,还可以根据这些数字随时变更生产订单。当然,新产品的设计开发由总部整体把握,这是一个品牌的灵魂部分,不容有丝毫偏差。
  可以说,中国服装零售企业一开始就没有成熟路线,没有成熟案例,没有系统管理,没有系统管理知识和价值观平台,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温州服装业也不例外,也是先有市场再有制度。周成建当时抛弃“大而全”的发展模式,是无知者无畏,更是一种大胆的转型挑战。
  “过去做的一切,未必像今天这么清楚,但都会对未来发展产生影响。虽然缺少知识、经验、视野,反而让变化多一些激情。”周成建曾经用其企业理念中的“拥抱变化”来轻松归纳走过的道路,在他看来,“不走寻常路”恰恰说明自己对美版品牌的一种执着。
  如果说追求物质的动力只是阶段性的,那么周成建要追逐的,其实是温州服装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他的内心,其实早已有了企业扩张的具体目标和规划,专心专注就是坚持,中国改革开放投资投机的机会很多,动起来很容易,静下来反而最难,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所展示的是一种中国服装企业的创新思考。
  在服装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周成建十分清楚,制衣行业根本没有任何核心技术可言,你会的别人也会,由于服装行业的模仿复制能力极高,很多热销款式可以在一夜之间被复制出来,而国外服饰品牌能在内地迅速占领市场,靠的就是品牌以及越来越短的营销前导周期。这帮助周成建大胆做出决策,不走寻常路,把制衣和销售环节统统100%外包给其他企业,自己仅保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产品设计、品牌推广和少量的直营店,充分调动其他生产企业和加盟商的积极性,以“双赢”作为经营的根本基础。
  真正的价值链意味着什么,是对你的上下游合作伙伴都能体现价值,周很清楚这一点,只有你能为别人创造价值的时候,你的存在才有意义。所以他认准了虚拟经营,并坚持不懈地付诸实施这一构想,一方面,他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复制美邦,使之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始终专注于为年轻消费者提供个性时尚的服饰产品,因为这才是品牌的生命力,才是品牌致胜的法宝。
  社会资源分工,通常需要聚焦在某一领域,追求边际效益的最大化。美特斯邦威整合数百家工厂、数千家代理商为我所用,这种聚焦实现了边际效益的最大化。不过所谓虚拟只是经营模式,不是核心要素。也就是说形式虚拟,而针对盈利的需要,却是实实在在的,所有人都要在这个链条上挣到钱,这才是关键的。
  梦圆上海滩
  直到今天,周成建一定还清楚地记得,在几年前,他从上海买的那一件海螺衬衫,牌子当时非常响亮(现在啥都不是),温州人一看都知道那是来自上海的名牌服装。这不仅刺激了周成建的品牌思维,还使他对上海这个时尚之都产生了许多向往。从那时候开始,周成建就给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总有一天也要做成自己的服装名牌,并且定都时尚之都大上海。
  周成建第一次有搬迁总部的想法是在2000年。那一年,是我到美邦的第一年,周成建就曾经决定将公司总部从温州迁往上海,但还只是刚一宣布,就遭到了大多数公司高管们的反对。反对者们普遍担心的问题是,美特斯邦威在温州都不能称霸一方,到上海更等于班门弄斧,自取其辱不说,搞不好还会折戟沉沙。加之周对于这一决定也没有下定决心,最终这个计划暂时搁浅。
  到了次年,美特斯邦威的销售收入已经达到8亿元。该年,周成建原计划在温州鹿城开发区规划建设一座21层高楼,原设想把美特斯邦威的战略总部定在温州,并谋划把美特斯邦威做成温州第一品牌。但是,周成建转念一想,是做一个小池里的大鱼,还是做大海里的鲸鱼,想来想去还是不甘心只在温州卖服装,他认为企业要做大做强,上海就是一个升级的跳板,通过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能够提升美特斯邦威的企业地位和品牌,创造更大的价值。然而,美特斯邦威这个品牌在温州的发展已经有五六年的时间了,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搬迁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搬迁的提议抛出来后,不出意料,有创业元老再次站出来激烈反对周成建的意见,他们说:“美特斯邦威在温州都没办法做到第一,到上海只会死路一条,死是必然,活是偶然,真要搬,我们就不去了。”这绝不是一句恐吓那么简单的问题,如此庞大的迁移工程势必带来各种问题,尤其是很多一起创业的高层去留,也许这将直接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生死存亡。
  出于这样那样的考虑,周成建打破了传统的思路,还是决定来一次积极尝试,那便是先在上海建立了一个与温州规模相同的分公司,通过各自的发展和时间的考验,就可以看出哪里才更适合美特斯邦威的发展。在周成建看来,这是一个极其完美的想法。可是,随着上海分公司的成立运转,其和温州总部的矛盾在各自发展的过程中开始凸显,很多追随周成建创业的高层和元老相继选择了离开。在那时,周成建开始感受到自己压力很大,想到这些创业伙伴纷纷离开,自己却无能为力,也许,这就是企业变革期所必须承担的代价。
  2003年,经过了三年的酝酿和阵痛之后,周成建发觉再也不能犹豫了,需要痛下决心作出决定,他正式向全体美邦人发布通知,美特斯邦威公司总部从温州搬迁上海。随着一系列搬迁活动的展开,美特斯邦威完成了自身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美特斯邦威总部落户上海之后,按照既定战略开始大规模扩张门店,并在各种媒体上展开广告宣传。尽管这几年没人愿意做服装这种传统生意,但剑走偏锋有奇效,因为上海的服装业基础很好、底子厚,这反而给了美特斯邦威创造了足够的发展空间。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巨大的人才、信息和交通优势,这里也有浓厚的时尚氛围,在这个环境下,美特斯邦威发展如鱼得水,逐渐进入一个崭新的轨道。这期间,美邦公司花1亿元做管理咨询,大刀阔斧地进行组织变革、人才变革和治理结构变革。换句话说,就是把过去人与人的管理方式,转变为人与制度的结合。这让美特斯邦威彻底告别小企业的模式,一个大企业的框架被逐步搭建起来。
  搬迁后历时两年,到了2005年,美特斯邦威管理总部全部迁移到了上海南汇区,作为新的管理总部,虽然在上海没有生产工厂,但是集聚了最核心的管理团队,美邦全国300多家工厂的研发、产品管理、配送都是通过上海总部进行调配管理,上海总部就像是大脑一样指挥着全国其它机构的正常运转。
  2005上半年,各种国际贸易摩擦使大量服装外销订单减少甚至消失,导致国内20%纺织服装企业开工不足甚至出现停产现象,出口型企业一片萧条。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周成建适时而动,祭出建立大规模品牌店的奇招,深入挖掘内销市场,他计划于2010年前在全国开设100家5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规模的旗舰店,并实现2005年销售额40亿元、亿元的目标。周成建的五年计划极大地刺激了生产商和销售商们的热情,纷纷争抢其内销订单。攘外必先安内,美特斯邦威第一次感受到国际大都市的巨大魅力。
  在这种忧喜交加的市场氛围下,周成建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可那是什么呢。曾经在创业初期关掉工厂、“买空卖空”的周成建,想过在未来五年内兴建一个美邦自己的核心工厂。早在05年初,周成建就在上海浦东征地160亩,总投资1亿多元,准备建设2万多平米的物流中心和休闲产业设计村。其实,周成建作为一个实业家,并非不知其中厉害,在虚拟经营的条件下不断地构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有生产作为保障,最好有10%―20%的生产能力由自己控制,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快速、更时尚的产品。在意识到虚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之后,周成建开始有了这样的思考。
  周成建的担心其实也不无道理,那些长期为外资服装企业代工的国内企业熟悉流行趋势与面料信息,一旦它们自创或收购品牌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美特斯邦威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竞争,那时候,美邦将如何应对呢。
  上海是一个处处都可以给人制造压力的国际化城市。过去三十年,中国依靠庞大的劳动力参与全球分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在未来,更应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总部经济的知识型、辐射性将会更好地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据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相关统计资料显示,现在上海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总部经济“地图”,较为突出的是由陆家嘴、南京路、淮海路、虹桥临空园区形成的贯穿上海东西的总部经济带,如在虹桥临空园区就聚集了联强国际、携程网等233家IT企业的区域总部。
  在整个纺织服装产业的盈利分布统计中,生产加工只占10%,其余35%和55%的盈利分别由品牌和渠道环节分享。近年来,中国休闲服饰市场虽然增幅惊人,但品牌高度分散,难以撑起一片天地。
  “我们要改变8亿件衬衫换一架飞机的局面。”为了打破中国制造的尴尬局面,打造中国特色的强势品牌,周成建曾经激情洋溢地向外界表示。
  “8亿件衬衫才换一架飞机”是中国前商务部部长的名言,它一度成为中国出口加工业低劳动力成本、低能源价格、低附加值的形象写照。特别是2007年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不断走高、原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多制造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困境。在浙江民营企业哀鸿遍野、普遍出口乏力的情形下,美特斯邦威成功逆势上市,成为其中的“另类”,曾被一些同行斥之为只注重品牌而“抄袭模仿”的“轻资产经营模式”,现在却成为那些批评者们竞相追捧的对象。
  “美邦今天能够上市成功,应当说五年前我们走对了路”。在企业成功上市之后,周成建首先想到的是五年前战略转移的功劳。直到今天,周成建还经常自嘲道:“温州的优秀企业太多,我在那里太不优秀了,而上海大环境非常好,但对传统行业却不太重视,正因为拥有这样一片静土,反而更适合美邦的发展。”事实证明,上海得天独厚的总部经济为美邦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世界是我的,我也是世界的。不在乎你有多少资源,只在乎你能整合多少资源。” 周成建说得没错,这本来就是一个资源整合的世界,能够整合更多资源,才能够创造更大价值。
  总是在裁缝
  为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周成建在工作之余参加了浙江大学EMBA班的学习。有一天在课间,老师半开玩笑地对周成建说:“我们班总裁很多,但你才是个真正的总裁……总是裁缝”,他的总裁班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总裁缝,总是在裁缝。”从此,这便成了他们拿周总裁开玩笑的口头禅。
  周成建对此若有所思,确实,作为在休闲服装企业领军的人物,一个从小裁缝做起的民营企业家,周成建确实总是在为自己的企业量体裁衣,谋划未来。为此,周成建还就读了长江商学院CEO班,授课老师有华商领袖李嘉诚,同班同学有一干商界风云人物,如牛根生、傅成玉、郭广昌等,从他们这些老师和同学身上,周成建学习到了更多为企业量体裁衣的新思想,新手段。
  对于做企业,周成建有自己的理解,做企业要静心,只有心静下来,才能洞察到大事小事,才有可能找到方向,才有可能不断去捕捉机会;做事业要有寻常心态,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才能够洞察风险,一路前行。
  可是因为这种性格,周成建也失去了很多发财机会,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值得后悔,因为他知道自己最适合做的归根到底还是服装。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热的时候,很多浙江服装企业都趋之若鹜地扑向房地产领域,尽管周身边也有很多人鼓动他参与,也确实有不少企业在当时赚了大钱,但周成建一直坚持自己对服装的专注,就是心无旁骛只做服装。他告诫自己,要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大事。远大目标,务实眼前,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其实最不容易。
  其结果是,在别人朝三暮四,有了点钱就什么都想干,盲目追求多元化的时候,他一直坚守着休闲服装这一亩三分地,在大家都在想进军海外的时候,他仍然固执地精耕国内市场。他将这种行为比喻为“宁做正确方向的乌龟,不做错误方向的兔子。”
  把服装事业看成是自己第二个“老婆”的周成建是个彻头彻尾的工作狂,即便周六周日也从来不休息,公司高层开会一般都是选择在这个时间,因为不耽误工作时间,时间一长了,疲惫不堪的高层们出来集体抗议,我也曾参加抗议,周成建才不得不做出妥协,让公司恢复正常的双休日。美特斯邦威的员工们为此欢呼雀跃,但是有了双休日却让周成建很不适应,双休日过得总是异常痛苦,总觉得时间太慢,有度日如年的感觉,有事没事总要给下属打个电话,知道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以后,心里才踏实。每到了周一,周成建几乎天不亮就来公司上班,对事业的十足干劲使他象极了一只上满发条的闹钟。
  当然,周成建也是个平常人,他也有冲动和不冷静的时候,关键在于,他能够克制自己的这种情绪,并用理智来主导一切。一开始,美特斯邦威品牌并没有清晰的定位,也曾经有过美邦服饰将涵盖所有消费群体的想法,后来经过思考和调研,在一个逐渐细分的市场,美特斯邦威品牌无法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作出取舍,因此最终定位在18到25岁的消费群体。周成建认为:如果美特早些像今天目标这么明确、清晰的话,所有的力量聚焦在一起,那么今天有可能发展得更好。当时的竞争环境,和现在不一样,不过过去的已经过去,你无法去假设,只能假设未来。如果未来不去犯过去犯过的错误,如果我们能很科学地捕捉市场的机会,我相信美特斯邦威未来肯定能发展得更好,但是,永远没有如果。
  在业余时间里,周成建也不象一些企业家那样,热衷从事各种体育运动,比如高大上的高尔夫,高雅又务实。他唯一比较感兴趣的就是跑步,因为长期坚持跑步,对这项运动深有体会,以至于常常把这和做企业联系起来。
  周成建曾把他坚持跑步的运动经历和美特斯邦威的成长历程放在一起,做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比较。在创业时期就好比一种短跑,百米跑要求的是一个最快的速度,爆发力,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竞争对手甩下到达终点;企业发展十年后,开始进入稳步行走阶段,步伐要正确要稳健,一步一个脚印;接下来就进入马拉松赛阶段,要持续经营,稳定发展,实现长治久安,需要运动员毅力和耐力的支持。
  周成建曾经举了一个关于他体重的例子,几年前,他的体重一度达到168斤,近几年来,通过运动一直保持在138斤,那么这丢掉的30斤是什么?不是赘肉,而是包袱。在企业长大的过程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这些需要循序渐进地剔除掉。通过注入好的,切除坏的,才能保证机体更加健康。当然,保持在138斤并不证明这个机体全部是健康的,一定还有不少脂肪是不合理和多余的,因此,除了坚持每天的运动以外,还要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吸收营养,剔除不好的脂肪,持续地促进自己的健康,这和企业的健康获取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说“跑步式”的企业管理是一种管理哲学,那么,周成建始终把自己视为一名裁缝则体现了一种职业态度。对于裁缝的理解,应该是这样,裁缝不应只是掌握裁缝技能的人,如同品牌不仅是生产符号,更是对生活方式的标注。中国人通常理解的裁缝,无非是一个能做衣服的匠人,西方的裁缝是专业的量身定做,代表全球通用的生活方式与服务标准。能够为人量体裁衣是一个裁缝,为企业和品牌量体裁衣是一个经理,为不断改革和变化的市场量体裁衣的则是一个企业家的作为。
  坐落在美特斯邦威总部对面的服饰博物馆耗资数千万元,在这家博物馆里汇集了汉族和30多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织绣、银饰及织机、缝纫机、熨斗等物品,合计5000多件。尤为珍贵的是还征集到已故著名文学家、中国服装史研究泰斗沈从文先生服饰研究的遗作手稿,被誉为“镇馆之宝”。
  诚然,要在国际范围内创立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服装国际品牌,就必须具有丰富的东方文化内涵。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的建立,正是对东方几千年服装文化的一种弘扬和继承。这是一种精神的挖掘,不是一种历史的抄袭或转移,而是一种融会贯通,融通一切,归结一处。
  为了让美特斯邦威的服装始终走在前端,引领时尚,周成建对设计师这一岗位非常重视,不仅广揽国内名才,还花重金邀请国际著名的设计师。为了方便设计师们往来世界各地采风,他特意将公司总部设在靠近浦东机场的上海南汇康桥。周成建聘请的服装法国人吕克不仅经常徜徉在公司总部和服饰博物馆之间,还经常飞往国外时尚之都采风挖掘灵感。
  也许,作为一个裁缝,周成建是合格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今后还能够合格,为了带好一个企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提高。
  在长江商学院举办的东湖论坛上,周成建在谈到对创业的看法时曾说:“把企业做大,首先得把心态摆好,我当时没有学会找政府,但现在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让我们去创业,这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去创业,具有企业家思想和素质的人毕竟是少数。而且创业一定要端正一个思想,要找市场,千万不要找市长。”
  周成建曾经多次给我们高管讲过两句话,也是他老师教给他的两句话,第一句是只要功夫深,铁棒也可以磨成针,这就是一种耐性的问题;第二句话就是说克己,克制自己的贪念,如果小时候控制不住贪了一枚针,长大以后,就会一发而不可收地去偷金偷银。
  周成建将其对成功的心得提炼成一句话:“成功第一是不走寻常路,独辟蹊径,方能曲径通幽;第二是要耐住寂寞,耐住诱惑,专心致志做自己的事情。距离可以赶超,但时间却无法浓缩。”换言之,就是要多用一种耐力、一种耐性去投入,以执着的信念打破常规,才能真正做好一件事情。
  2000年以前,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还是生产和市场导向型,一切围绕着订单来,2000年以后才开始琢磨品牌,琢磨消费者,明白了品牌不仅是产品的符号,还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服务标准,而企业确立这些需要一个过程,需要端正服务消费者的思想,需要企业专注于自己的发展目标。
  回顾二三十年前,那时的裁缝们挑着担子挨家挨户给人做衣服,以换取粮食,那是底层百姓的生活方式。现在几乎绝大多数老百姓会去商场或店铺里购买衣服,只有那些对服装有较高要求和独特品位的人才会到裁缝店去量身订制一套服装。十几年前,、H&M这些国际品牌尝试在欧洲开很大的旗舰店,但是大店会让人产生距离感,望而生畏。于是他们又开始尝试把大店分解,开一些50平米、200平米的生活概念店,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它。美特斯邦威和他们走的路相同,以前靠小店起家,后来要开大店助长形象,再5年、10年后又要回来开小店。这些过程看上去好像是动态的、循环的,但在每一个经济模式之下,每个环节,每个过程都必须经历,这就是规律,作为服装企业要耐心一步一步地走,不能够一步跨越过去。
  “服装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说到底,我就是个裁缝。”周成建始终自己的职业。不过真正能让公司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应该正是这些“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去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的理念,周成建认为,正是美特斯邦威一直坚持做自己的服装,在很多国内企业争相改变“血统”、渲染品牌经历、涉足所谓的暴利行业时,自己还是专注于服装,所以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周成建与集团的阿诺先生,与ZARA、H&M、TOPSHOP的高层有过多次面对面的交流。通过对话使周成建收获不少心得体会:做服装没有高科技,就是要把每个细节都管好,把每个产品的价值都挖掘出来。这个工作是持续、漫长的,要慢工出细活。
  ZARA的创始人今年八十多岁了,企业已经做到几百亿欧元的销售规模,但他每天有3个小时还在公司上班。这让周成建很受触动,他的目标是想向服装业前辈们学习,再经过10年,使美特斯邦威的销售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
  一向热衷参观学习的周还经常跑到国外去视察。在美国一家知名的邮购公司,这家企业做了30多年,至今依然有自己的门店,它的销售额中门店和邮购比例是4:6,负责邮购业务的有600多人,其中大批人员在处理邮购后的售后服务,整个流程非常细致、系统,传统企业的基本要素它的企业里都有,而且做得很细致和完美。这给了周成建很大的启示,要做创新之前,必须踏踏实实把自己的手头工作做好。
  美特斯邦威的成功上市之后,有人担心资本的介入很容易带来一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其实每个人对企业的追求不一样,做实业的人,感觉是慢慢才有的,他们追求的是每天有所突破的满足感、荣誉感,这样他们的激情才能保持下去。但相反做投资的人可能会觉得你一天一天地做、一砖一瓦的垒,太累了,太慢了,他们急于求成。对于近些年资本市场的活跃,很多人觉得做传统产业没有价值。周成建曾经坦白地说,“如果我不热爱服装,如果我没有和ZARA、LV交流过,这两年我的意志可能也会坚持不住。资本市场如此疯狂!做投资、做地产,一年能赚到我们做十年挣的钱,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实业,为什么还要一件件地卖服装?资本快要把做实业的热情和激情搞没了。”
  但是尽管如此,周成建保持了起码的冷静,他认为自己肯定成不了最有钱的人,但起码可以实现美邦的价值,成为一个全球领先的服装品牌。
  在中国的生意场上,很多以赚钱为目的人都活得不错,与此同时,也有很多追逐梦想的都死得很惨,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但是,这并不妨碍有些人追逐自己的梦想。
  企业与人
  人说先做人,后做事。而要做企业,先要做个好领导。人生路上,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作为一名企业家,周成建对于领导企业有自己独特的哲学和理解,并将其具体概括为“领”、“导”、“力”哲学。
  “领”,或“领袖”,在美特斯邦威就像衣服的领子和袖子,领子和袖子必须干净整洁,起到引领的作用。领袖如果脏污,一定会影响自身形象,降低自身品味格调。
  “导”,作为一个商业领袖,他在做决策的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导演的角色,制定方向,搭建团队,开展经营活动;与员工沟通交流扮演的则是一个导游,把企业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和其它重要信息通过讲解传递出去;有时候还要自己率先垂范去当一名演员,就是说自己也必须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奉行企业的各种核心价值观,只有这样,下属才能群起效仿。
  “力”,打造一个服装品牌,它需要三个力的支持:技术力、文化力和艺术力,对服装品牌的执着与专注,促使周成建总结出美特斯邦威品牌的这三个支持力。周成建认为,从技术力角度来说,是如何提供一个物有所值的产品――对专业技术的追求;从艺术力角度来说,更多的是一个外在的美,它不是功能性追求,而体现了对外在时尚性的追求;从文化力角度来说,服装背后诠释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消费文化。
  如果有机会进入或者观察周成建的办公室,你可以看见,在宽大的办公室里,蓝色的背景墙上,悬挂着美特斯邦威的英文标识,如同一块大型广告牌耀眼夺目;靠门的一侧摆放着一尊硕大的毛主席挥手像,气势雄壮,大气磅礴;音响里缓缓播放着古典交响乐,回荡在办公室的各个角落;电脑屏幕里,滚动着全国各地加盟店实时的销售数据和分析图表,透过玻璃窗望过去,对面就是他精心打造的美特斯邦威服饰博物馆。
  虽然只是周成建的私人空间,但是却饱含寓意,这是他一直努力营造的企业生存环境,这个环境,透明而务实,有格调,有气场,有个性,也有包容。
  美邦服饰成功上市之后,一些在中国企业界声名显赫的重量级人物,如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和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都出现在美邦的独立董事名单中。而他们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挂名独董,都经常给周成建出谋划策。
  王石一直是周成建交情不错的朋友之一,牛根生则是周成建在长江商学院的同学,当然这不足以说明问题。周成建曾经解释了聘请他们出任独董的原因,这两位名人大咖都是有思想有智慧的管理学家,他们精于管理,同时淡漠名利。自己完全可以信赖他们,并提出各种管理问题,而两位老师也可以直言指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绝对是一个最理想的智力组合。
  虽然独断专行,却也能够经常反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向他人学习,这是周成建的一大长处。他的交际原则是,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的人总是可以在同事和师长那里源源不断地学到很多。各行各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精进,只有善于学习的裁缝才是一个好裁缝,只有善于学习的企业家才会快速成长并带领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
  德鲁克曾经通过他的事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企业的永续经营不是依靠某个人的直观感觉,而是建立在一套简单、明确、深刻的事业理论之上。为此,需要企业超越一个人或是一代人的生命局限的持续性,需要把资源投入一个更长期的未来,企业必须对现在和未来承担应有的责任,这才是企业应当担负的使命。
  周成建也坚定地认为,创业者绝对不能有投机思想,甚至不能用投资的观念来做传统产业,必须能够抵挡住各种各样的诱惑,靠资本和广告催化出来的企业,它的生命周期一定不会很长久。产业要和资本结合,企业家要和职业经理人有机结合,才能够持续推动企业前行。资本市场能催生一批企业家,也会摧毁一批企业家,除了时运不济以外,有相当一部分失败者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和职业经理们的关系;企业家有各自的利益和价值驱动,职业经理人有他的任期和使命,这两者并不相悖,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只有企业家和有使命感的职业经理才会把企业当成一辈子的追求。
  成功的企业都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这是中国企业的典型特色。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中国企业的悲哀,一旦离开这些能力卓越的企业家,企业随时就有轰然崩塌的危险。这使我们意识到,企业创立离不开具有开拓精神的创业者,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要实现永续经营就不能再依靠他一个人,换而言之,一个人的生命有限,百年企业的传承,最终依靠的是一代代职业经理人,前赴后继,薪火相传。
  亚洲首富李嘉诚说过,我不是超人,不过是有300勇士能替我冲锋陷阵。好的企业管理,要任贤使能,尚同控制,要增强下属的目标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各自在能够发挥专长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起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时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家有这样的思想,何愁企业不能延续百年。
  我始终认为,美邦的成长史,最应该浓墨重彩抒写的,是所有的美邦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批批的美邦人来了去了,只有极少数最终留了下来,这很正常,企业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人,企业和人都有自己的发展瓶颈,有时候克服不了跳出来也是一件好事。和大家一样,我作为一名在美邦工作十几年的美邦人,见证了美邦的成长,美邦的今天有我们的一份功劳,所以尽管我现在不在美邦,却习惯地认为自己还是一名美邦人,以自己是美邦人而骄傲和自豪。
您可能感兴趣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文章,皆为用户自行上传发布,为分享而非盈利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原创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凡标注是“中国服装人才网”官方上传稿件,为本网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有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络,请致电2或联系邮箱:
微信关注 共享智慧
免费订阅《服装经理人》专刊:
如果说孩子总是承载着希望和未来,那么童装则一定是值得为之拼搏..
甲公司在《员工手册》中规定:在合同期内无故旷工累计达3天,公司..
与公司为了年底冲量、冲业绩而开展招聘相反的是,很多老员工正在..
又到了年末制定来年培训计划的时候,制定培训计划首先要做的就是..
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复杂性,合同内容随经营需要和员工个人情况变..
比起选择在平时努力,一些“极端”员工更愿意在年底搞点花样。问..
调研发现2016年各行业员工离职率整体上升,员工都跳槽走了,为什..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 2014 年代理了 Topshop 天猫店之后,尚品网是..
自1980年代改革开放起,中国何时能有享誉全球的服饰品牌就是一个..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重磅发布了《年度中国服..
  核心提示:江苏阿仕顿服饰有限公司自2003年初创以来,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的自有品牌服饰专业零售模式――SPA模式,成功解决了传统服装业的各种制约,更以..
 版权所有 &
CFW服装经理人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经营许可证: 浙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特斯邦威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