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逆向种族主义义酿成了那些灾难

[乱弹戏说]谈谈二战德国纳粹把日尔曼人当成最优秀的人种的“极端种族主义”。[已扎口]
现在,在论坛上常常看到一些有关二战德国军队的贴子,发贴者与看贴者中有很多对二战时的德国军队抱有“崇拜”的心理,有些人公然把二战德国政府的头子称为“元首”,甚至听说前阶段中央电视台把德国党卫军第一装甲师战歌 ——《SS闪电部队在前进》做为某节目的背景音乐。可见在中国,现在有多少人对二战德国的军队抱有“好感”。我本人以前也对二战德国军队的英勇战斗精神挺敬佩的,但是,当我看到纳粹的口号:“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德语为:EIN VOLK EIN REICH EIN FUHRER)。我发现我错了。我认为:他们不是我们的朋友,而是我们的敌人。试想一下,如果在二战时,德国军队打到中国来,那极有可能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因为他们把日尔曼民族当成最高等的民族,必然看不起我们黄种人,如果他们打到了中国,恐怕不是搞种族灭绝,就是搞种族奴役的。纳粹Nazi是德语国家社会主义Nationalsozialismus的缩写,是德国国家社会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为NSDAP,简称为纳粹党)的制度化意识形态。二战时,德国的纳粹主义者声称世界历史中只有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是高贵的(在纳粹语言中雅利安人有时指非犹太血统的白种人,更多是单指日尔曼人),其中日尔曼人又最高贵,世界历史是由雅利安人创造的,人类的科学文化都是由日尔曼人创造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优劣种族间血统对血统、种族对种族的斗争史,当代日尔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是被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高等民族,理所当然地“应该主宰世界”。在二战期间,有大约6百万犹太人、1千万斯拉夫人及各种各样的其他人被德国纳粹有组织地杀害。这种灭绝种族的罪行在英语中称为Holocaust(意为“大屠杀”),在希伯来语中称为Shoah。(德语中,纳粹委婉地称其为——“最终方案”)。我以前曾经想把“隆美尔”的照片做为我在一个论坛上的头像,可是当我看到他戴着纳粹徽章时,我放弃了这个想法。看到最近有关德国纳粹的贴子挺受“欢迎”的,我觉得有必要写下这样一篇文章来警告网友们,别错误的把敌人当成朋友。觉醒吧,中国人,纳粹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根本看不起我们黄种人。从此鄙视“纳粹”!!!!!
1938年,纳粹党在德国中东部工业城市莱比锡[Leizig]举行党代会的纪念品。这个‘勋章’上面囊括了NaZi的五大部门标志!左上方是HJ中的DJ----德意志少年团,左下方是HJ-----希特勒青年团,中间下方是SA---冲锋队,右下方是DAF----德意志劳动阵线,右上方是RAD---帝国劳动服务团。三把剑上的德语意思是‘一个民族,一个帝国,一个元首’。(德语:Ein Volk, ein Reich, ein Führer!)
斯拉夫人是雅利安的一支,
日耳曼人(英德,北欧),斯拉夫人(东欧),拉丁人(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南欧),克尔特(苏格兰,爱尔兰),希腊人都属于西支雅利安人。印度,伊朗等属于东支雅利安人。而且东支雅利安人是雅利安人的正源,狭义指的雅利安就是指印度和伊朗白种人。“伊朗”这个名称的Inan就是由Inian(雅利安)变化而来。而波兰人,捷克人等西支斯拉夫人在文化,体貌特征,信仰,风俗等各方面都和德国人几乎一模一样。而相反属于和德国同属于西支日耳曼人的英国人与德国人的差别很大,因为英国在中世纪长期受到拉丁文化圈的法国的影响。英语与德语的区别也十分大,除保留了一些古代的基本日常用语外。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古代的阿摩利人(古巴比论),加勒底人(新巴比伦),亚述人都是闪米特人,最早都是古代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 如果说希特勒消灭犹太人倒没什么疑问。不过在纽纶堡种族法中规定的消灭者中还包括大量的东欧斯拉夫人。曾经纳粹就在乌克兰建了个预计屠杀3500万东欧斯拉夫人的集中营,不过计划最终由于战事吃紧而破产。希特勒和他的纳粹一向以高贵的雅利安人自居。而据民族分类学家的研究,斯拉夫人是世界上从血统上最接近日耳曼人的一大族系。日耳曼人最早形成于北欧和波罗地海沿岸,斯拉夫人最早形成于紧靠这里的俄罗斯草原。从语言上分析,斯拉夫语虽然四分之三的使用斯拉夫字母(波兰等西斯拉夫除外),西欧使用拉丁字母,但是斯拉夫语从语法结构,拼写,构词,语音等各方面都十分接近日耳曼语。而法语与日耳曼语相比要区别大得多。捷克语俄语与德语比较就能看出。从体貌特征上说,斯拉夫人与日耳曼人同样十分接近。拉丁人,希腊人,都属于北地中海类型。而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都是北欧类型,金发碧眼,从样子上看是很难区别谁是捷克人波兰人,而谁是瑞士人,德国人。而如果一个德国人或者荷兰人和一个法国或者意大利人站在一起,稍微了解点欧洲人的都能一下认出,谁是意大利人谁是德国人。 高贵而纯粹的日耳曼是希特勒经常挂在嘴上的。那希特勒是不是真正的纯日耳曼人呢,这点很值得怀疑,西方研究者都在激烈争论,而且证据有很多,有些还证明了希特勒有4分之一的犹太血统。不管希特勒到底是什么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希特勒的日耳曼血统肯定不纯。在纽纶堡种族法中这种杂种血统的人同样是会被送进集中营的,那是否希特勒应该把自己也........~~~~~而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德国人是不是很纯的日耳曼人呢。肯定不是,而且混血的相当厉害(比英国人,比利时等要纯点)。大家都知道在古罗马时代,欧洲的人口中超过7成都是拉丁人。而德国南部多脑河和德国西部莱因河一带,拉丁人是占多数的。在整个中世纪西南欧拉丁人文明圈是西欧最发达的地区,而拉丁人比较多的德国南部也比北部发达,人口自然也比北部稠密,北部德国人和南部德国人通婚,其“杂种”后代有多少日耳曼血统就要大打折扣了。中世纪还有另外个民族既西支斯拉夫人与德国人大量融合。西斯拉夫人的大摩拉维亚国就深入神圣罗马帝国腹地,西支斯拉夫人与德国人大量通婚是肯定的。而建立普鲁士的条顿七十团也大量与普鲁士当地土著--波罗的人,波兰人混血,所以而后的欧洲强国和德国的统一者--普鲁士王国也是一个混血国家。日耳曼人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只有挪威人,瑞典人,丹麦人是相对比较纯的。 所以希特勒的雅利安种族学说在学术界是完全错误的,而这个种族学说完全是希特勒进行种族清洗的工具与借口而已。如果他哪天很反感法国人或者英国人的话,哪他完全可以把法国英国人排除在雅利安人之外。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家都知道美国的主体民族是盎格鲁--萨克逊人,也就是在英国的日耳曼人,从血缘和文化上与德国人不能不叫近吧,而希特勒曾说“美国人是由黑人与犹太人生的杂种”。姑且不论美国人是不是犹太人很多,光是看二战时期,又会有多少美国白人和黑人结婚呢!~!~
很多人被华丽的军服、郐子手英俊的面容、貌似高贵的礼仪还有先进的军事科技所迷惑,但德国人连为德意志做出巨大贡献的犹太同胞都赶尽杀绝,还会对东方的中国人有好感?在他们眼中顶多是一群黄种猴子而已。记得看过一本书,当年德国人兵临莫斯科,斯大林跟德国人谈判破裂,原因就是德国人的胃口太大:苏联的欧洲部分、印度、中亚和中国它都要。呵呵!不过也难怪,我们的同胞连成吉思汗都当作英雄,更何况是那些英俊的白种党卫军士兵。
崇拜纳粹跟崇拜日本有什么区别???????????
貌似希特勒本人也不是金发碧眼的样子,甚至外貌都不太日尔曼,他宣扬所谓纯种呀里安人岂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吗?惭愧高中无知的时候还宣扬自己崇拜希特勒,跑去中学图书馆借他的传记来看。。。呵呵,相比于小日本,德国纳粹在一部分中国人心目中的好感,不外乎是因为他们没直接入侵中国,而且穿着军装似乎都很高大英俊,外加对日耳曼人的优秀品质的盲目崇拜。可是那种在战争中体现的“优秀品质”是可怕的,和残暴的日本人没什么二样~~
第一,德国和第三帝国是两个概念第二,德国军队跟纳粹是两个概念第三,纳粹跟日本法西斯又是两个概念(对中国人而言)
纳粹是垃圾...
第一,德国和第三帝国是两个概念第二,德国军队跟纳粹是两个概念第三,(对中国人而言)楼上说的太那个了吧,雷锋和赖宁也不是一个人呢,但是对于我们的概念就是英雄,纳粹跟日本法西斯又是两个概念的话那么除了外表不一样外内部不还是一样的嘛
有时候需要点民族主义精神
也不要一概把人种基因弄乱
楼上居然有人问崇拜纳粹跟崇拜日本有什么区别!有人杀了你的家人和有人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又没有区别?杀了你的家人你要报仇的,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你也要去报仇?那你就忙不过来了
历史上很多东西不要假想,此时用的理论彼时未必会用
党卫军也就是“党军”是为政党服务而不是国家或民族,光这点就不值得崇拜了~~~~~
同意楼主。老是有一些比较贱(恕我粗言)的德迷高唱什么要把德国的正规军和党卫军、盖世太保分别开来,基本上都是YY。要是二战老毛子顶不住给德国鬼子杀到远东来,嘿嘿,那些个德军迷的爷爷奶奶估计下场也会很惨,还能有他们今天通过网络唱颂歌的机会?!!!恐怕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了!中国男性自强的意识太弱、奴性较强(仅指整体而言),男性气质匮乏,所以总觉得西方的好,德军能统治欧洲,那肯定是最好的了!看不起没有脑子的德迷!从骨子里。象德国人看不起外国人一样的看不起你们。对于真正研究、学习德国人先进技术并转化为我们自己东西的中国人(可能非常非常少)表示最诚挚的敬意,你们是中国的脊梁,一个顶万个!
RE:有人杀了你的家人和有人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又没有区别?杀了你的家人你要报仇的,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你也要去报仇?那你就忙不过来了。————————————————————————————盲目崇拜是不对,对于那些犯下反“人类罪”的纳粹分子,鄙视一下总行吧。
作者:我是全才 回复日期: 15:07:07 
楼上居然有人问崇拜纳粹跟崇拜日本有什么区别!有人杀了你的家人和有人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又没有区别?杀了你的家人你要报仇的,杀了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你也要去报仇?那你就忙不过来了===============================================这叫什么话?被杀的人我不认识,难道杀人者就没罪了?!我不去报仇,但我要表示痛恨这种行为,并在以后对其敬而远之,这也有问题?他今天敢杀这个,明天就可以杀你!真没想到竟然会有人连这个都搞不清~~
楼主,把一个一模一样帖子发N遍你不累吗?你想和军迷辩论,提点新论点好不好?这么没水准的帖子居然还当宝贝,楼主贫乏的二战知识在楼主第一次发这个帖子时早已暴露了,莫非大家教你的那些历史知识你都没看见?现在竟然还好意思嘲笑军迷们,果然是和楼主的ID一样,无知者无畏。至于那些骂别人贱的人,看来你的种族思想也挺严重的嘛,也不过就是一个中国化的“纳粹”而已,或者我说错了,您不是种族主义,因为您连自己的同胞都看不起。
无畏的菜鸟:我们皇汉崇拜的是纳粹主义,不是德国纳粹,崇拜的是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而不是希特勒本人.我们皇汉的纳粹主义者声称世界历史中只有汉人是高贵的,人类的科学文化都是由汉人创造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优劣种族间血统对血统、种族对种族的斗争史,当代汉人是最优秀的人种,是被上苍赋予“主宰权力”的高等民族,理所当然地“应该主宰世界”。理所当然地灭绝世界劣等种族,包括日耳曼人和希特勒本人,如希特勒还活着的话!!---你的明白??
他们根本看不起我们黄种人。--------------------------------因为他们看不起我们所以他们的理论就是错误的这就是你的逻辑?白种人普遍轻视黄种人的西方的文化我们还要不要学?
re:楼主,把一个一模一样帖子发N遍你不累吗?我之所以会发两次,是因为第一个贴子——从此鄙视“纳粹”!!!!!,在发后第二天就被斑竹封杀了。我不甘心,才发第二次的。不过,后来过了一天之后,不知是谁又那个贴子解封了。可是,到了前天,那贴子又一次被封杀了。至于为什么要封杀反“纳粹”的贴子,至到现在,斑竹仍未给出任何说明。你们不信的话,可以去“版务处理”里找我几次“抗议”的贴子。说句实在话,如果让现在德国的纳粹主义者知道“反纳粹”的贴子在中国的论坛上被封杀,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嘲笑我们中国人说:“别怪我们把你们黄种人当成劣等种族,你们自己看看,你们连反对德国纳粹主义的贴子都被你们中国的论坛封杀了,这也太可笑了。”
大家还在看[原创]二战中的民族主义
导读:二战中的民族主义
[size=10.5] 纵然你巧言善辩,也骗不了千人耳目;无论谁矫揉掩饰,也瞒不了百年历史。[size=10.5]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日本领导人不愿意就二战明确道歉,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敢。他一旦道歉,就会失去一大批人的支持,也就是右翼势力。而他之所以上台,本来也是靠的右翼势力的支持,右翼势力是不承认二战的侵略性质的,所以他不能道歉。那么右翼势力是如何形成的?为何反对认罪?说到底,就是一种排他性民族主义者,他们对当前的局面有极大不满,甚至怀念军国主义时的辉煌,想重塑大和民族曾经的优越感。那么他们就不可以因为二战时的野蛮杀戮而将民族置于道德洼地,所以他们不承认有反人类的行为,他们必须靠颂扬二战时日本军人的好斗和牺牲精神来呼吁更多人加入这个狂热的右翼势力群。可以说,日本领导人利用了右翼势力的狂热性和煽动性,从而获得民众支持,但也被右翼势力所绑架,不敢违抗右翼势力的观念。[size=10.5] 这里我用排他性民族主义者形容右翼势力,没带多少贬义,但若继续狂热和蔓延下去,并受到一定的仇恨刺激,就可能转变成极端民族主义,那时将真正成为亚洲或者世界的祸患。[size=10.5] 由此引出本文的主题,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本身不是祸患,反而是一个国家要凝聚人心顽强生存而必不可少的。若不是几千年来传承的炎黄子孙华夏民族的意识,只怕汉族早已不存在了。一定程度上看,一个国家的民族主义越强,它能迸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大,当然,一旦发展成极端民族主义,也会害人害己。何谓极端民族主义?一句话,就是为了自己不给其他民族活路。[size=10.5] 二战成就了美国,使其一举成为世界最强国并保持至今。但美国不是我最感兴趣的,只是需要先谈一下它。美国的成功有很多方面的原因,综合国力当然是基础,但其中最关键的是它的地理优势,使它在战争早期可以置身事外,坐收渔利,不用担心被战火波及,直至珍珠港事件才投入战争,最后凭其后方强大的工业和经济实力支撑,收拾了烂摊子,并获取最大的利益。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还是要假设一下,如果美国是位于欧洲,它也许会被德国的闪电战直接灭国,根本没有强大起来的机会。甚至,若它与日本邻近,并一对一单挑,日本也能灭掉它。[size=10.5] 工业、科技、经济实力并不直接等同于军事实力,就如一个块头大的人不一定是打架高手,开始时打不赢小个子专业打手。但块头大终究是资本,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就能发挥出块头大的优势而转败为胜。对于那时的美国而言,只要它三年内不亡国,它就能凝聚人心,并将工业实力转变为军事实力而强大起来并打败对手。但二战早期,论单挑,德国可以在一到两年内灭亡它。日本若可以投入全部兵力,且不受太平洋阻隔,可以在三年内灭亡它。它根本没有机会。[size=10.5] 这样说肯定很多人不同意,会反问:以中国那时的落后贫弱,日本都没能三年内灭亡中国,为什么能在三年内灭亡国土面积差不多但却发达的多的美国?这里就涉及到本文的核心问题,也是美国最欠缺的东西,就是民族观念。这是美国最大的弱点,现在也依然是。别看它现在极端强盛,文化科技非常先进,甚至国民素质也很高,但它本土一旦遇到致命性的打击,它也非常容易崩溃,若不幸亡国,它是没有多少复国希望的。没有民族观念,没有民族认同感,也就没有民族凝聚力。当国家政权还在,能够为国民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国家荣誉感时,国民会愿意保卫这个国家,甚至不惜牺牲。但一旦政权崩塌,国家不复存在,人心也就散了。生活艰难时,国民如何移进来的,还将如何移出去。[size=10.5] 有人会问:既然如此,美国为什么能建国?因为那时不一样。建国前的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饱受压迫,压迫之下容易团结。而且那时的北美居民组成并不复杂,反而是有民族观念的。建国后,为解决人口稀少问题,而大量吸引移民和购买奴隶,人是多了,但成分却复杂了,民族意识不复存在。美国现在的强盛稳定靠的是文化科技支撑起了它的经济和军事,它必须用强盛维持强盛,一旦衰败,将快速的分崩离析。[size=10.5] 反观中国,汉民族数次濒临绝境,甚至亡国,但最终还是逆转回来,重新建国并统一。即使在军阀割据时期,军阀间相互争斗,但仍然认可自己的中国人身份,这也是蒋介石能够统一全国的重要条件。也正是日本可以轻易击败国民党军队,却很难灭亡中国的原因。民族认同感使得国家即使七零八落,但仍然具有顽强生命力,即使亡国,最终国人还是能重新聚合起来,赶走或收服外来者,重新建立属于本民族的国家。曾有国学大师说过:当初倘若日本成功占领中国,最终的结局将是成为中国的第[face=Calibri]57个民族。他是从文化的角度做出这一假设,认为是中国的文化具有很强的融合性,外来民族最终会被汉化而成为国家一族。这个说法当然是没错的,历史也无数次印证了这一点。但堂堂一个大国,若那么容易被灭国,而没有多少反抗力,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已经腐朽,我们的民族主义也在弱化。[/face][size=10.5] 二战中我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还是德国。它是二战早期最强大的,甚至可以说,在大部分二战进程中,它一直是最强大的。二战早期,英法等国对德国的军事扩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历史称其为绥靖政策,认为正是英法等国的纵容忽视导致德国扩大了战争范围,加快了侵略步伐,使二战蔓延至全世界。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英法想纵容,而是它们根本不敢挡,也挡不住。它们只能寄望于德国先去灭亡其他国家,自己好有机会布置好防线,如马奇诺防线。然而战争中的侥幸心理从来只能带来灾难。法国投降,英国凭借海峡勉力支撑,但也遭受重创。至于其他欧洲小国的灭亡也就不在话下了。[size=10.5] 我曾想,若德国停下扩张步伐,不进入非洲,不去进攻苏联,管住日本,不去招惹美国,避免战线拉的太长,避免战争资源的过度消耗,保留军力全力经营欧洲[face=Calibri]50年,结果会怎么样?历史会不会改写?当然历史是无法假设的,但我想,即使德国最终无法收服欧洲,甚至被迫退出所有占领国家,但它仍然能保持它的强大,没有哪个国家能击败它,包括苏联,欧洲联军都不能。那么也许现在的第一强国将还是德国,没美国什么事。[/face][size=10.5] 这样说也许会显得奇怪,我把德国说的那么强大,却不对其长久占领欧洲抱多大的希望,这是因为战胜与占领是两个概念。战胜一个国家不难,要占领一个国家,必须要耗费数倍以上的兵力。以现在美国那么强大的军事,轻易推翻伊拉克和阿富汗原政权,但最终也只能无奈撤出。[size=10.5] 假设无法改变事实,最终德国多线作战,后继无力,而日本没有和德国夹击苏联,而是愚蠢的进攻美国,把自己陷进了太平洋战争,并且成功把美国磨练成了军事强国。最后,轴心国吞不下整个世界,自己元气大伤,招来举世反击,灭亡在所难免。[size=10.5] 但德国的一度强大非常值得研究。那时,德国的先进是全方面的,无论是哲学思想、科技发明、工业建设、军事理论都极度发达。现在的人都听说过爱因斯坦,但你可知道,在二战结束前,哈恩和海森堡这两个德国科学家是和爱因斯坦齐名的,他们研究的是原子弹。德国若晚十年发动战争,或多坚持十年,先制造出原子弹的也许就是它。那时,战争会向什么方向发展?[size=10.5] 但这仍然不能解释战争中德国军队那种摧枯拉朽般的强大战斗力。那时,英法两国的工业和科技水平也差不了多少,而且法国对德国一直非常戒备,马奇诺防线正是自一战结束后就开始修建了。但一交手,法国竟然毫无反抗之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size=10.5] 我的观点是,德意志民族本来就是个很团结、很有凝聚力、极重荣誉的民族,一战失败之后,德国人普遍认为国家吃了大亏,民族蒙受了极大耻辱。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利用仇恨、屈辱、尊严等挑起了德意志民族的复仇心理,将德国带入了极端民族主义的狂热中。就像在高山之巅积蓄了数十年的洪水,被希特勒烧的沸腾,然后决堤而下。这样的战斗力已不能用工业科技水平等常理来计算了。都说,弱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你能想象一百万设备精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理念先进,关键是个个都不要命的军人猛扑而来的场面吗?[size=10.5] 那么,对希特勒如何看?正史说他是个极会欺骗煽动人心的野心家。野史说他出生后没多久就要把地球仪抱入怀里,以证明他统治世界的野心。真是可笑,人心真是那么容易欺骗煽动的吗?如我文章开头所说,要骗一两个人很容易,但要想欺骗千人万人就不容易了,想欺骗几百万人就更不可能了,无论你有多高的演技。希特勒为什么能把德国带入极端狂热的民族主义,让绝大部分德国人愿意为他疯狂为他拼命?其实是因为他没有骗人,他所有的演讲都是真心的,是发自肺腑的,他所说的仇恨、屈辱正是他心底真实的情绪,他所说的尊严也正是他极力追求的东西,他正是那个最极端最狂热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因此,他才能燃起那道惨烈的大火。[size=10.5] 只有真才能感染人,无论是谁。[size=10.5] 但是,极端民族主义带来的终究是灾祸,他们不在意其他民族的生存权,可以肆意杀戮,而忽略否认人性中的美好,最终坠入邪恶,邪恶终究是不得人心的。正义必然战胜邪恶这句话当然不是绝对正确,但相对来说,正义的确能带来更强的战斗力,说的通俗点,就是正义更能让人拼命。[size=10.5] 如何培养、激发民族主义力量,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但要防止极端化。任何民族都有生存的权利,特别是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如何通过相互尊重、文化融合来达到一个统一的民族意识,关系到国家的安稳和强盛。现在网络上只要是涉及日本的留言,很多都是动不动就要灭人家民族的,何必呢?毛泽东之所以曾经被日本领导人视为圣人,并被部分日本人崇拜,是因为毛泽东也会为日本普通百姓着想。无论是对哪个民族,我们都应该尊重。历史上强大的朝代基本上都是接受民族融合的。比如,和匈奴打的你死我活的汉武帝时代,也会大方接受匈奴士兵,卫青的大将赵信就是匈奴人。唐太宗带有部分胡人血统是公认的。至于冉闵的[face=Calibri]“杀胡令”就非常不可取了,只要文化繁荣,人人知礼,胡人会甘心汉化,比如鲜卑迁都。当然,若文化腐朽了,道德崩塌了,文明人也会野蛮化,甚至禽兽化,那时就没什么民族主义可谈了。[/face][size=10.5] 额,现在好像喜欢当炎黄子孙并以此为荣的人是越来越少了。我们迫切需要反省了。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猜你感兴趣
6楼是啊,过犹不及。列宁说过多走一步就是错误。任何事都要把握一个度,这正是儒家中庸思想最初的意思。民族主义需要一个正确的导向。对此,我仍然欣赏毛泽东的思想做法。他的军队在战时能爆发出最大力量,一旦停战又表现的很有爱心,包括对刚刚还拼命的敌人。显然,用尊重和仁爱教育出来的民族主义更有力量,也更代表文明的方向,也能把自己置于正义的地位。关于日本因为资源问题而出兵南下,却不与德国夹攻苏联的说法,我也看到过。只是这样做显然是错误的。记得日本攻击珍珠港后,丘吉尔欣慰的说他们要胜利了。因为美国终于可以加入战争了。日本无论如何缺资源,却都不应该为了一个短期的困难而将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多线作战无论如何都是战略上的大忌,德国和日本都犯了这样的错误。当年秦吞六国,都只敢一个个的打,一个个的吃。花了几十年才吞下六国,但到二世还是撑破了肚皮。这是我的一家之言,私人观点,未必正确。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您的位置: &
论二战中的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日本二战中为何对亚洲邻国如此残暴
南方周末程映虹
[摘要]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中国拒绝承认大和种族的优秀。作者系美国特拉华州立大学教授在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非常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当年为什么对亚洲邻国如此残暴,对“非我族类”的这种态度和心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翰·道尔的《拥抱战败:二战后日本的转变》一书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为什么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美英军队和日本军队之间的厮杀要比欧洲战场的对抗残酷得多,例如日本军队很少像德国军队那样大量投降,交战双方在战场上常常表现出对对方强烈的憎恶?道尔认为,这是因为太平洋战争在某种程度上被双方视为一场不同种族之间的对抗,而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冲突,因此更具有你死我活的性质。道尔攫取了参战双方大量的宣传材料,详细分析双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如何把对方从种族的角度妖魔化,把国家之间的战争阐释为种族之间的冲突的。撇开书中美英对日本的种族主义立场不论,对于曾经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之害的中国读者来说,道尔这本书可以说是剥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种族主义内核,从一个重要方面解答了令很多人困惑的一个历史问题:在自己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下非常温文尔雅的日本人,当年为什么对亚洲邻国如此残暴,对“非我族类”的这种态度和心理,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纯的自我”日本军国主义扩张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有联系,对这个抽象的结论,一般读者不会有疑问。但和西方历史上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相联系的那个种族主义相比,尤其是纳粹的排犹、美国内战后的南方、二战后南非对黑人的种族隔离和迫害这些众所周知的制度性的种族主义相比,日本的这个种族主义究竟有什么表现?道尔这本书的第八章“纯的自我”和第十章“作为核心的大和种族”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解答。道尔认为,西方种族主义一般以一个具体鲜明的劣等“他者”为对象,衬托出自己的优越,日本种族主义的优越感则没有特定的劣等“他者”来衬托,主要表现为对自我的高扬甚至崇拜。他说在对其他种族的贬低和偏见方面,日本人和别的民族相比也毫不逊色,“但他们的时间更多地花在讨论成为一个‘日本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大和种族’和世界上其他种族和文化相比究竟有何特殊性,为什么这种特殊性会带来优越性”这些问题上。道尔说,这种强烈的自恋导向神化自己的历史,表现在膜拜天皇世系的神圣来源和赞美日本种族的同源和文化的同质。在西方,种族优越性是用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话语来建构的(例如19世纪的所谓人类学和社会达尔文主义),而在日本,是历史学的语言帮助了它的建立。日本种族主义的核心观念不是体质和智力上的优越,而是德性的高尚。道德或者德性被本质化了,成了日本民族固有的特质。日本人“本质上”就比其他民族更具有美德。这些美德包括对家族的孝和对以天皇为象征的国家的忠。家国一体,国就是家,家就是国,这是西方民族或种族没有的特质。日本人就“优秀”在这里。道尔进一步分析,这个独特和高尚的日本美德的核心是“纯”。这个“纯”表现在日本军国主义宣传的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言说。例如,天皇不但具有神性,而且是“万世一系”,所以日本民族是世界上血统最纯洁的民族。和这种血统的纯洁不可分的,是德性的纯洁,因为神性就是德性。日本民族的血统和德性从一开始就单一无瑕。日本军国主义的话语中动辄就是“大和民族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自神武天皇开始一脉相承”,说的其实不是文化的传承,而是血统的延续。道尔说,在这套话语中,“纯”这个概念不但被种族化了,而且“国有化”了,是只属于日本国家和民族的东西。不过,这种纯洁和德性虽然是神赐的,却不是自然永续的,它需要每一代人的奋斗和献身去保持,不断“去污”和过滤,这就是太平洋战争的意义。站在日本军国主义的立场上,太平洋战争在政治上是为了亚洲人民的利益,抗拒西方霸权,把欧美帝国主义赶出亚洲,就像当时人手一册的《士兵必胜读本》中呼喊的“所有在白种人的奴役下呻吟的亚洲民族,联合起来!”但在精神上,这场战争是为了保持日本种族的纯洁,抗拒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共产主义和物质主义对日本德性的侵蚀。到了1945年初,日本的前景显然是难以挽回的悲观,为了抵消盟军的优势,日本军方使出了“玉碎”,即自杀式的神风特攻队这一招。所谓“玉碎”也就是不愿瓦全的意思,这是从《北齐书》里来的。过了几个月,形势更绝望了,干脆提出“一亿玉碎”。日本全民就是一块白玉,宁愿砸碎自己也不愿被污染成瓦片。希特勒在战败前对全国下达焦土令时的逻辑是如果德国战败了,说明这个种族不配在这个丛林式的世界再生存下去;而日本军部“玉碎”口号所表达的是:即使战死,我们也要守身如玉。神风特攻队员头裹雪白的丝巾,上面是鲜红的旭日,红白两色象征着大和种族的纯洁和日本列岛照耀亚洲和世界的光芒,其含义就和纳粹德国的“卐”字象征种族的纯洁和使命一样。他们牺牲的意义甚至不在于和敌人同归于尽,而是在毁灭中完成自我纯化。赴死前饮一小碗清酒,就像武士剖腹自尽前一样,不是为了壮胆或者麻木,而是一种净化的仪式。明明是用肉弹去抵消敌人的物质优势,一个再现实不过的武器替代手段,却被高度仪式化,赋予了精神和宗教的神秘意义。道尔说,阅读日本战时的宣传和讨论,常常都可以看到这种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匪夷所思的跳跃和穿越。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话来说,这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对性别主义敏感的读者也许会觉得,这与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这些表面上常常是雄赳赳的东西不太合拍。但是,极度自恋的一端是自大,另一端则是自怜。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主义都是如此。在它们的历史叙述中,民族在近代史上自身软弱时受尽丛林法则中强者的欺凌(德国在凡尔赛体系下和日本在开国初期),那种对“屈辱”的申诉差不多就和受害女性控诉被强暴的经历一样,但不同的是这种国家控诉充满了渲染、夸大、虚构甚至臆想,转过来成为自己对他人任意蹂躏的心理铺垫和道德解脱,而军国主义的国家在大众心理上也就成了救美英雄和护花使者。此外,日本文化本来就有阴柔细腻、多愁善感的一面。当时创作了大量爱国歌曲,不但由政府文宣部门发起,也号召人民尤其是学生自发创作。在战争期间,这本不稀罕,道尔认为有意思的是在1943年以前,基本上没有歌词提到敌人,曲调都是软绵绵的,表达的是自怜,过分沉浸于“纯”和“美”,阴柔有余而阳刚不足,把战士比作洁白的雪花和纯洁的樱花,强调离别、献身和牺牲,有的歌词性别角色错乱,总之爱国主义成了滥情(作为日本军国主义文化的副产品,这种艺术形式影响了中国沦陷区的音乐作品,后来摇身一变,二战后成为东亚尤其是港台流行音乐的前身)。有鉴于此,日本军方于1943年发起一个全国规模的爱国歌曲创作运动,强调歌词的力量,曲调也要用进行曲,于是出现了雄赳赳的作品,题目就叫“打倒美英”。自大的种族那么,这些和日本法西斯主义对亚洲邻国,尤其是对中国的残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如此自大的种族,其实不需要一个特定的民族或者种族来鄙视,它自己高踞于各个种族之上。这样的种族主义,这一面杀人不眨眼,另一面又感时花溅泪;这一面是武士刀,另一面是樱花,相互并不矛盾,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根本特点。这种种族主义落实到国家行为,道尔认为是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东亚共荣圈”里,亚洲甚至世界各个民族都有一个“合适的位置”的说法。“大东亚共荣圈”和“合适的位置”是日本战时用于亚洲“新秩序”的两个“高频”词汇。考虑到和德国之间的同盟关系,日本的战时宣传中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白种人”的种族主义话语,官方理论上尽量避免把战争说成是和整个白种人的对抗,虽然这样的规定在实际宣传中并没有真正被遵循。另一方面,出于和亚洲一些傀儡政权关系的考虑,日本也对纳粹鄙视亚洲人种话语的传播做了限制,甚至在翻译希特勒《我的奋斗》中一些地方时做了删节。(在德国方面,1936年和日本结盟后,为了给雅利安人至高无上的种族信念自圆其说,纳粹把日本人从亚洲人种中分离出来,硬说它是雅利安种,是雅利安人迁移到印度后经过西藏、蒙古和朝鲜抵达日本列岛的。但内心深处希特勒还是把日本种族另眼相看。他可以把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对美国的优势说成是一个纯种民族对一个杂种民族的胜利,但据说对日本人在东南亚轻易打败英国人非常不安,因为他还是看得起英帝国的,认为英国人毕竟是纯种的白人。)尽管如此,日本对于自己是亚洲和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这一点是毫不含糊的。在公开宣传中,日本处于“共荣圈”的正中,这是日本“合适的位置”。可以想见,凡是不接受这个“合适的位置”的亚洲民族,都是日本种族的敌人。这是日本对中国反日运动和抗日战争最深刻的仇恨。除了公开的宣传,道尔在日本的档案中发现了一批没有来得及公之于众的对于这个“共荣圈”和“合适的位置”的进一步阐释。这批文件有四千多页,分成八卷,有大约四十名学者参与,主持者是政府战争和卫生部下属的研究部,研究题目是战争对人口和种族的影响和对策,拟出后供内部讨论。这些文件中完全抛弃了公开场合还保留的对亚洲各民族面子上的敷衍,赤裸裸地把“共荣圈”定义为一个按照优劣程度来排列其“合适位置”的种族阶梯。日本不但是“作为核心的大和种族”,而且有义务通过把自己的遗传基因散播给亚洲各民族来改造他们的种族基因。但文件强调说,这种基因传播只能是单向的,即只有日本男人才有这样的责任,这样无论结果如何,日本种族本身可以保证纯洁。文件直截了当地说,“对本质上不平等的人一视同仁本身就是不平等。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人就是实现平等。”这样一个种族主义的“优生学”让我想起了它的历史渊源。明治维新早期,日本深刻反省自己为什么事事不如西方,最极端的观点就是认为自己种族的低劣。为了“赶超”西方,有必要通过和西洋人种通婚来改良日本人种。有材料说明治重臣伊藤博文甚至和英国人赫伯特·斯宾塞联系,征求他对这个今天可以称之为人种改良的“国家项目”的看法。斯宾塞是众所周知的英国社会学家,他把达尔文进化论加以提炼,得出了社会达尔文主义“适者生存”的结论(尽管对于他本人对此究竟是客观陈述还是竭力主张这个问题还有争论)。据说斯宾塞不赞成,理由是拉丁美洲就是这样一个不同种族大量通婚的地方,其结果不见得提升了劣等种族的质量。无论日本精英当时是否真的认真考虑过这样的方案,1894年战胜中国和1905年打败俄国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种族自信,到了太平洋战争时期,他们已经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甚至打算由日本男人来对亚洲其他民族实行人种改良了。有人或许会问:日本法西斯当年在中国不是喜欢说中日“同文同种”吗?这又作何解释呢?我想,首先,这个“同文同种”从来没有进入军国主义话语的核心,从来不是“共荣圈”真正的一部分,基本上是宣传,是说给中国人听的,真正用来称呼中国人的是“支那”。其次,日本军国主义也确实把中国另眼相看,承认中日历史上的联系,他们的解释是日本过去是从中国学了很多,但在近代史上中国堕落了,西化但又没有现代化,日本取代它成为东亚文化的代表者。中日之间种族上虽然没有联系,但在东亚文化上是先后关系。所以,日本军国主义引用中国经典时非常自然,不但不受中国是敌国这个事实的影响而且毫无愧疚,就像是引用自己的祖宗一样,例如至今靖国神社主要陈列馆大楼仍然叫“游就馆”(出自《荀子》)。当年,在日本军国主义者眼中中国不但无能,而且拒绝承认大和种族的优秀,追随西方国家反日,加入西方国家对日本的围堵(“游就馆”放映的宣传片中,19和20世纪之交的日本被说成受到英美俄帝国主义的包围,中国被它们控制),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对中国既有出于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蔑视,又有出于对中国不愿意接受自己那个种族主义的世界等级秩序中“合适的位置”的恼怒。一个无能的弱者的反抗更能激起虐待狂。这个心理,或许可以为南京大屠杀之类的暴行提供一点背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逆向种族主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