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中运用非对称美军作战思想想有哪些

导读:非对称作战:美军的实用性军事理论,美军发展非对称作战的主要举措,是将“以优胜劣”和“以主动制被动”的非对称思维,非对称作战是指交战双方在不对等条件下,尤其是使用不同类型力量和不同类型战法进行的作战,非对称性作战其实也是战争的一个基本特征,采取以长击短的非对称作战方式,取得较理想的作战效果,非对称性作战既是弱旅有效抗衡强敌的较好对策,都渴望通过非对称性作战行动实现最大化的战争效益,美军非对称作战
非对称作战:美军的实用性军事理论
美军发展非对称作战的主要举措,是将“以优胜劣”和“以主动制被动”的非对称思维,渗透到从平时到战时、从思想到行动、从战略到战术的全过程。
一般而言,非对称作战是指交战双方在不对等条件下,尤其是使用不同类型力量和不同类型战法进行的作战。
追根溯源,非对称性作战其实也是战争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古今中外的战场上,采取以长击短的非对称作战方式,往往能最大限度发挥己方优势,取得较理想的作战效果。因此,非对称性作战既是弱旅有效抗衡强敌的较好对策,也是强军迅速制服弱师的上上之选。也就是说,世界上无论强国还是弱国,都渴望通过非对称性作战行动实现最大化的战争效益。
美军非对称作战的理论嬗变
20世纪90年代,美军率先提出“非对称作战”理论,并使之得到较快的完善,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针对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1991年11月美军参联会在其第1号联合出版物《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并以海湾战争为例解释如何发挥联合部队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如如何以武装直升机打击伊军坦克的行动。此后,美军的非对称作战研究不断深化,非对称作战内涵不断丰富。1993年美军的《联合作战纲要》就对非对称作战作了进一步阐述,使其含义既包括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也包括同一类
型部队不同状态之间的交火。
第二阶段是针对美国介入的与弱小民族国家之间的作战,形成非对称作战理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美军强调必须具备“快速介入以保卫乙国并打败甲国”的非对称作战能力。同时在1998年版的《联合作战纲要》中,又提出了“非对称效应”,要求各军种确立非对称作战在联合作战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第三阶段是针对化学、生物、放射性和核武器(CBRN)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恐怖袭击,进一步强化非对称作战理论。美军意识到9?11绝不是一个历史的偏差或一次偶然性事件,在随后发动的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更进一步认识到完全的战场透明是不可能的,美军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学会对手的思维方式。为此,美陆军2006年3月,专门设立了非对称作战小组,负责非对称作战的战术对抗训练、计划和执行。
正在深化中的第四阶段,是针对敌方的非对称战争和“拒绝介入/区域拒止”能力,进一步创新非对称作战理论。2010年以来,随着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趋近尾声,美军声称要以新的非对称能力应对新的非对称挑战,特别针对网络领域的非对称攻击和“反介入/拒止”能力,提出了网络空间作战、空海一体战等新的作战概念,这表明美军非对称作战理论正在向更新的作战形态创新发展。
美军非对称作战的主要举措
针对各种各样的作战对象和复杂多变的战争形态,美军不仅注重战场的非对称作战手段运用,而且坚持把非对称思维渗透到从创新军
事理论到采取作战行动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创新军事理论、确立战略指导、推进军力发展和运用作战手段等四个环节。
在理论创新上的非对称思维,是以“设计战争”打败“应对战争”。通过提前设计战争,确保“胜兵先胜”,是美军非对称理念的典型表现。近年,美军的作战理论研究尤其活跃,相继提出“五环作战”“全频谱作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太空作战”“网络空间作战”“空海一体战”等一系列作战理论和战争构想,虽然有的理论提出后并未应用于战争实践就被放弃,但其通过主动设计未来战争,为军队作战能力建设和武器装备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而当其他国家还在对美军新的作战理论进行研讨和争论时,美军往往又很快否定该理论而提出更新的理论,使其他国家自觉不自觉地始终处于被动追赶的落后境地,被迫“言必称美军”,这也许是美军出奇制胜、屡战屡胜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战争指导上的非对称思维,是以“先发制人”消灭“潜在威胁”。9?11事件后,美国采取以“先发制人”消灭“潜在威胁”的非对称军事战略,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2010年,奥巴马政府在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公开宣布摒弃“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但事实表明美军骨子里并不想真正放弃这一战略。比如,成立“网络战司令部”,要采用“更积极”的应对战略,核心就是对其认定的敌方电脑及网络系统运用攻击手段进行“先发制人”的攻击。美军战略司令部司令奇尔顿上将还曾表示,如果有人攻击美国重要网络,美军将考虑实施军事打击予以报复。美军以网络威胁作为发动战争的借
口,无疑又对全球安全增加了新的风险。
在军力发展上的非对称思维,是以“领先优势”遏制“尾随追赶”。与其他国家军队相比,美军长期处于非对称的强势一方。美军认为这种非对称差距,既是弱国制定以弱抗强战略指导的依据,也是美军发挥先发优势,争取更大战略效益的参照。在具体发展过程中,美军保持先发优势,追求边际效益,诱使他军尾随追赶,被迫进行非对称军备竞赛,就能进一步拉大与美军的差距。为此,美军在制定国防发展战略规划时,往往首先进行“净评估”,就是通过敌我实力的对比分析,确定未来的威胁程度,预测未来敌方可能采取的作战模式,分析美军需要担负的战略任务,评估现实能力与完成未来任务之间的差距,进而选择能够更快扩大与对方差距的建设领域和武器项目,作为军费开支的优先领域和主要方向,迫使对方陷入效益较低的以不对称成本投入发展反制武器的陷阱,在被迫的不对称军事竞赛中付出惨重代价。
战场对决中的非对称思维,是以快速行动吃掉“慢拍反应”,以单向透明制胜“战场盲人”。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曾说过,过去的战争哲学是“大吃小”,现在的战争哲学是“快吃慢”。为此,美军在作战筹划中十分重视时间因素,坚持以快速反应抢夺战场先机,压制对手发挥空间与地形优势,挫败对手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努力。在基于效果作战理论中,美军更是突出速度的重要性,要求先敌决策,速度与强度结合,保证美军能够在流动的战场上快速应变,比慢拍反应的对手先行一步,通过快速决定性作战影响和控制对手意志,迫使敌人就
包含总结汇报、人文社科、IT计算机、党团工作、办公文档、旅游景点、工作范文、外语学习、资格考试、考试资料、教程攻略以及非对称作战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论集中优势兵力与“非对称作战“理论学员12队 朱莹莹[摘要] 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理论正确地把握了战争制胜的规律,“非对称作
战”理论与之有众多相似之处,对我军现代作战也具有重要影响。[关键词]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非对称作战”理论;战场优势;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毛泽东于1928 年提出集中兵力[1],1936 年系统论述集中优势兵力[2]。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理论指引我军打了无数胜仗。美军于海湾战争后提出了“非对称作战”理论(也叫“不对称作战”理论)。运用“非对称作战”理论,美国及其盟国先后打赢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同属指引本国军队打胜仗的理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与“非对称作战”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3]我军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是毛泽东根据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提出来的,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正确认识中国革命战争的基本特点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军作战指导原则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科学总结。“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毛泽东“十大军事原则”的核心。“集中”是将分散配置或分散行动的部队调集到一起。“集中优势兵力”是指将分散配置或分散行动的部队调集一起,形成以多打少的优势。关于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毛泽东是这样阐述的:“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4]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移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这是毛泽东为我军如何歼灭敌人有生力量所制定的基本作战方法,其内容涉及到集中兵力与歼灭战的关系,集中兵力便于以弱胜强,便于打歼灭战;涉及到歼灭战与击溃战、消耗战的关系,歼灭好于击溃、消耗;以及如何打歼灭战的基本方法等问题。“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目的是歼灭,核心是优势。在战场上,对敌占据全面优势时,就一口吃掉它;如果全面处于劣势,就集中兵力于局部,一口一口吃掉它。二、“非对称作战”的概念“非对称”的意思是“不对称、不对等”。“非对称作战”就是“不对称作战”或“不对等作战”。不同的国家,由于政治目的不同,军事实力不同,军事战略不同,其对“非对称作战”的解释也有很大的区别。所以,不同的国家给“非对称作战”下了不同的定义。(一) 美国“非对称作战”的概念“非对称作战”概念首先出现在美国海湾战争后颁布的《武装部队联合作战》中,它主张以“不对称作战”的方式,利用技术上的优势打击对手。美军1993 年颁布的《联合作战纲要》正式定义了“非对称作战”[Asymmetric Operations Theory(AOT)]的概念,其基本含义是不同类型部队之间的交战(不同部队之间的非对称攻击),技术含量高、优势大的兵种打技术含量低的兵种,乃至在战场上以绝对的技术优势于敌,其实质是运用强大的军事实力,特别是技术手段的绝对优势打击敌方,达到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战果的目的。[5]美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军事强国。从机械化战争时代起,美军就强调兵种相克的优势。如使用装甲步兵打击敌步兵;使用攻击直升机部队打击敌坦克群,使用潜艇打击敌航母等。美军特别强调在战场上以全面的绝对的优势打击 敌方。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都是典型的非对称作战,美国及其盟国把敌方打得体无完肤,毫无还手之力。在信息化战争时代,美军更加重视“非对称作战”。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更是占据了绝对的优势。虽然总兵力对比上伊军有39 万,而美英联军只有20 万,但是,这只是把战斗人员做数量上的对比,其实质量上的对比更重要。伊拉克军队是一支高度政治化募兵的部队,更多的是用于防止政变,他们使用落后了15 年—20 年的武器装备去抵御外敌。美国和英国部队则全由志愿的专 业化军人组成,他们接受过大量训练,并拥有技术优势。这种对专业化的依靠,使联军尽管兵力少,却在战力对比上获得了事实上的优势,联军的战力远远大于伊军。美英联军和伊军的实力对比见下表。 [6]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与伊军实力对比正是由于美英联军拥有巨大的技术优势,所以只用了一个多月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从美英联军发动战争的2003 年3 月20 日到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战争胜利的2003 年5 月1 日,美军仅有138 名士兵死亡,其中,89 人死于敌对行动,其余49 人死于疾病、事故和误伤。英军死亡42 人,其中19 人死于事故。据美国媒体报道,有2320 名伊拉克军人死亡,7000 名伊拉克军人成为战俘。美英联军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如今,美国特别强调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太空能力及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追求军事实力上特别是技术手段上的“绝对优势”,不断谋求扩大优势的“不对称”。(二)俄罗斯“非对称战争”的概念俄罗斯的“非对称作战”理论和美国有所不同。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 后,俄罗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严重衰落,不能像苏联时期那样同美国进行全面的军备竞赛。面对北约东扩和西方“颜色革命”的挤压,为捍卫其大国地位和国家利益,俄罗斯逐步发展并形成了以“非对称”战略为牵引的一整套军事理论。
按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的解释,“非对称”战略理论的实质就是放弃军备竞赛和对战略均势的追求,找准对手的弱点,发挥自己在各个领域的局部优势,从方式、手段、时间、领域等方面对威胁和挑战做出非对称性的回应,主 张在美国强势领域避其锋芒,在美国没有防范和薄弱的领域主动出击,遏制或击败对手[5]。显然,俄罗斯追求的是某些方面的优势,是局部的优势,这和美国追求全面的优势有所不同。尽管俄罗斯和美国对“非对称作战”的定义有较大的差别,但它们的“非对称”内涵都是一样的,即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在充分考虑影响战争胜负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集中“绝对优势力量”,扬长避短,以强击弱,避实击虚,以较小的代价甚至零伤亡的代价压倒敌方,换取战争和军事斗争的胜利。不同之处在于,俄罗斯强调的是局部优势,注重在整体弱势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局部的非对称优势抵御和战胜强敌;而美国强调的是全面优势,主张在整体优势的情况下通过非对 称作战以较小代价战胜对手。三、“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与“非对称作战”的共通之处在红军时期,毛泽东就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最早理论概括。集中兵力战法在井冈山沃土中萌芽,随着战争的发展,在反“围剿”和长征前后逐步形成,经历抗日战争的磨砺基本成熟,在解放战争的锤炼中得以炉火纯青,指引我军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美军的“非对称作战”理论则是在1991 年海湾战争后提出。美军运用“非对称作战”理论打赢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事实证明,非对称作战能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胜利。俄罗斯的“非对称作战”战略思想产生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在经历了两次车臣战争和2008 年俄格战争后不断完善。美俄两国的“非对称作战”理论与毛泽东的“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观点都有共通之处。毛泽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观点有两个部分。一是在战场上占据全面优势时,每次战斗都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时代是热兵器时代,在武器装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就是集中兵力数量上的优势,集中兵力数量上的优势就是集中了火力。火力强大的一方有优势,数量上的优势就能压倒敌方。在“集中优势”这一点上,美军的“非对称作战”理论与毛泽东的“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观点共通,强调以装甲兵打敌步兵,以攻击直升机打敌坦克,以潜艇打击敌航母,使用空间力量、特种作战力量破坏和摧毁敌指挥通信设施,等等,乃至在战场上以全面的绝对优势打击敌方。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都是典型的例子,美国及其盟国都利用了技术上绝对的优势来压倒敌方,把敌方打得一败涂地。毛泽东强调的是数量上的非对称,强调数量上的优势;美军注重的是技术上的非对称,强调技术上的优势。两者的手段虽然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取得对敌方的优势,确保自己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二是在战场上处于劣势时,毛泽东的理论强调“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是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集中兵力,在局部形成优势,便于我军以弱胜强,各个歼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解放战争时期的淮海战役中,我军就是充分利用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这个原则,在局部集中了优势兵力,先歼灭黄伯韬兵团,切断徐蚌线,孤立徐州;再粉碎敌人“打通徐蚌,三路会师”的计划,包围杜聿明集团,歼灭黄维兵团;最后全歼杜聿明集团。这才在总体上以弱胜强,才能以60 万兵力歼灭国民党军80 万。毛泽东的理论强调在局部上占据绝对优势,而俄罗斯的观点认为:我在全局上不如你有优势,我就创造局部的优势打你的关键部位,让你全局失控,以获取全局胜利。所以说,在局部集中优势这一方面,俄罗斯的“非对称作战”理论与毛泽东的观点共通。四、“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与“非对称作战”对我军的启示非对称性是自然界的本质特征。战场上的“非对称”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关键是怎样运用“非对称”,毛泽东就提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从广义上来讲,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战法也是“非对称”战法的一种。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当今世界的军事强国,它们的“非对称作战”理论有一个共同点———把战力集中起来。无论是毛泽东的“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还是美俄的“非对称作战”,有一点是共通的:战场上的优势是取胜的关键。在我军的长期革命战争中,我军装备处于劣势,更需要集中优势兵力,尤其是在局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逐次决战,逐个歼敌,逐步改变战略形势,乃至全面战胜强大的敌人。当战场上的战力不足以一次全歼敌人时,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为此,毛泽东还指出:“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了重大的影响。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2]237。溃其十个师,这十个师经休整、补充,便可恢复战斗力;歼敌一个师,这个师则被彻底消灭了。由此可见,在总体实力上不如对手时,在全局上处于劣势时,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仍然是现代战争可以遵循的一条原则。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理论正确并深刻地反映了战争规律,“非对称作战”理论与之有众多共通之处。毛泽东“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理论是我军的传家宝,“非对称作战”理论是美俄两个军事强国采用的理论,在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中,我军应该继承传家宝,同时学习外军作战理论,以此为指导,并根据新的作战实际,创造出我军的作战理论,创造出新的具体战法来。 参考文献:[1]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M]//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7.[2]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M]//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2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4]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M]//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四卷.2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5] 肖裕生.21 世纪初大国军事理论发展动向[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6] 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伊拉克战争的经验教训:主要报告[R.] \(The Lessons of the Iraq War: Main Report),2003.
欢迎转载:
推荐:    12736词条已创建
& 非对称作战
交战双方或某一方使用非常规手段和方法进行的作战。1991年11月《美国武装部队的联合作战》中首次提出“非对称作战”概念,认为是交战双方使用不同类型部队进行的作战。如空军对海军、空军对陆军、地面对空中和海上的作战等。之后美军在相继颁发的《联合作战纲要》、《2010年联合构想》、《2020年联合构想》中,进一步发展了非对称作战思想,并将其作为联合作战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认为美军在常规军事领域占有优势,向美国挑战的对手可能使用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信息战和恐怖主义等非对称手段和方法,利用美国的弱点,破坏美国的力量。美军必须接受相应的训练,配备相应的装备,以便在遇到非对称攻击时能够实施有效的和决定性的作战。非称作战强调:寻求避开敌方的优势,集中相对的强势打击敌方;以灵活的交战规则、编组、作战理论或装备,对付非对称攻击;突出作战行动的突然性,使敌方难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对策。
返回顶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子兵法主要作战思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