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黄埔军校第六期期骑兵科名单

徐益柟_百度百科
徐益柟, 字荫南, 号剑云,崇福镇人,生于十六年(1890),早年毕业于,1941年授陆军衔。1946年12月,徐益柟婉辞派往东北的任命,要求退役回浙江老家。1947年1月,徐益柟携妻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里,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审查了徐益柟的历史,对其作出了管制3年的处理,后因其表现较好,提前1年半解除管制。1958年病逝于家中。
徐益柟早年经历
宣统二年(1910), 徐益柟考入浙江陆军小学堂第三期。徐益柟入学刚满一年, 就发生了辛亥革命,他参加了光复杭州和攻克南京二次重要的军事行动。[1]
徐益柟军旅生涯
1913年,徐益柟从浙江陆军小学毕业,升入位于武昌的第三陆军中学。1915年,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一所在湖北武昌)。1916年12月,徐益柟从陆军第二预备学校毕业,转入保定军校分校,接受严格的训练和考核,1917年7月,升入保定军校第六期骑兵科深造。第六期同学中有叶挺、赵博生、邓演达、薛岳、顾祝同、张发奎、上官云相、郝梦麟、李汉魂、余汉谋、周浑元等日后风云中国军界的知名将领。[1]
1919年2月,徐益柟从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回到浙江,先后任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潘国纲)第3团4连少尉排长、中尉排长、第1营上尉副官等职。
1924年夏,浙江督军卢永祥与江苏督军齐燮元为争夺上海淞沪护军使地盘,爆发齐卢之战,浙军第1师奉令驻守浙南,防备福建直系军阀孙传芳乘虚而入。
1926年12月,浙江陆军第1师师长陈仪率部投向北伐军, 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9军(军长陈仪),徐益柟任第1师第1团少校团附。该军编成后,转战浙江,遭孙传芳狙击,损失惨重,缩编为新15师(师长余宪文),徐益柟任第15师第1团少校团附,参加克复诸暨之役。不久,第15师归杨杰第18军节制,徐益柟调任第18军第17师第1团中校团附,在南京参加北伐军围歼北洋军阀孙传芳主力的龙潭之战。
1927年10月,徐益柟调任第9军(军长顾祝同)第21师(师长陈继承)师部中校参谋。1928年4月,徐益柟随军继续北伐,讨伐北洋军阀张作霖,参加克复临淮、蚌埠、徐州、济南等战役。
1928年5月,徐益柟调任总司令部警卫司令部中校参谋。同年10月,调任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第六期)交通大队第2队少校区队长。1929年2月,调升南京中央军校(黄埔第七期)骑兵队中校队附。同年4月起,先后任陆军教导队乘马步兵学兵连中校排长、乘马步兵营第2连中校连长、教导第1师骑兵团中校团附。期间,参加讨逆军克复归德之役(1930年5月蒋冯阎中原大战之一役)。
1931年1月,徐益柟调升总司令部骑兵教导队上校团附。同年6月,调陆军骑兵教导队,先后任第1旅第1团上校团长、教导队队部上校编纂。次年9月,调陆军骑兵学校,先后任筹备处上校筹备员、学员队上校队长。
1935年2月,徐益柟调任陆军骑兵司令部上校附员,9月,获“服务著有劳绩”奖赏。1936年11月,调任军政部军械司上校附员。1937年5月至1938年6月,任江苏镇江团管区上校司令。镇江沦陷后,撤退到四川。
1938年7月,徐益柟出任四川大竹区团管区上校司令。期间,获“努力役政”传令嘉奖。1941年10月,升任四川达梁师管区少将副司令兼代司令,刚到任不久,年仅34岁的夫人王梦璋不幸因病逝世,徐益柟犹如五雷轰顶,一筹莫展。他以生病为由辞去职务,带五个孩子回到重庆红岩村家中休养。徐益柟赋闲期间,曾在马政司干过一段时间,马政司司长是徐益柟的老同学,知道徐益柟会医马,选军马内行,曾请他到泸州等地帮助挑选军马。1943年5月,徐益柟复出,授任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少将附员。1945年4月,任军政部(部长陈诚)少将参议。1946年12月,徐益柟婉辞派往东北的任命,要求退役回浙江老家。
1947年1月,徐益柟携妻儿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里,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审查了徐益柟的历史,对其作出了管制3年的处理,后因其表现较好,提前1年半解除管制。1958年病逝于家中。
徐益柟个人生活
徐家系当地官宦望族,他的堂姑徐自华、徐蕴华姐妹与是密友。秋瑾就义后,徐氏姐妹葬秋瑾于杭州西泠。[1]
.桐乡通讯[引用日期]当前位置:&&>&&&&>&正文
我珍藏的黄埔六期《步兵射击手簿》
  从逛旧货市场到网络古玩店搜寻老物件,收藏界行话叫淘东西。这“淘”字用得太准确了,只有热衷收藏的人,才有这个“淘”的体会,“淘”字里面包含着失望与惊喜。在众多的老物件中,要想“淘”得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真如“沙里淘金”。我“淘”得一本《步兵射击手簿》,就让我心怀惊喜不已。
  那一次,我在网上发现会友书店新上传了十几本书影,都是民国版军事类的小册子,店主特别说明这是黄埔六期袁策平的遗物。其中一本《步兵射击手簿》十分罕见,这让我感到兴奋。《步兵射击手簿》纸质14*12CM,计14页。射手姓名一栏填有袁策平三个字,是用铅笔书写的。内页有命中试验成绩、弹着登记法、射击徽章、射击名誉旗、射击演习表、部队射击及检阅射击等项。因封底有“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附设军官团教务处训育组印”,我当时认为正期黄埔学生不隶属军官团,所以对这个落款及“袁策平”三字提出质疑。店主为了证明“袁策平”三字不是伪作,又上传了一本盖有袁策平印章的《沪造管退山炮暂行操法》,中华民国十七年改订,国民革命军军官团印。鉴于印泥颜色判断印章是对的,如此判定也缘于店主星级信誉。可是黄埔六期袁策平、国民革命军军官团、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这三者之间到底有何关系呢?通过查阅黄埔同学录及军校史料,方知黄埔六期袁策平是骑兵队的学生,国民革命军军官团成立时将中央军校骑兵队编入该团,后来国民革命军军官团又并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1928年1月,在南京有很多失业的黄埔同学,天天到总司令部要求工作,有的人还用书面报告请求蒋介石亲自批示。2月末,蒋为增进黄埔军校各期毕业生之军事知识及政治能力起见,特设“国民革命军军官团”于南京马标,令在南京的失业黄埔同学入团受训,定期一年。结业后视期别、成绩分发各部队,以中级或较高级的官职任用。
  军官团由蒋校长自兼团长,黄慕松为副团长,冯轶裴为代副团长。团本部设政治部、教务处、经理处、副官处、医务所。
  政治部主任曾养甫。教官有程天放(后升主任)、赖琏、端木恺等。政治部下设总务科,科长霍宝树。政治部还出版团刊下发至连队,供学员生阅读学习。
  教务处处长徐国镇;训育组组长蓝腾蛟。少将教官有汪镐基(后升处长)、潘竟、胡伯廉、王文英、张修敬、李国良、陈启之等;上校教官有项致庄、曾广芬、李韬等。
  军官团共计九百余人编为十连,分作二十八个教授班,于3月6日与南京中央军校六期学生同时开课,该团教育军事学科之课目为战术学、军制学、兵器学、地形学、筑城学、交通学、战史、参谋勤务、后方勤务、输送勤务、动员计划、海战学、兵棋、马学、经理学、卫生学、典范令等十七门。军事训练之课目分教练、野外演习、射击工作、马术、劈刺术、体操等七门。
  军官团下设两个营、一个骑兵队。
  第一营营长廖士翘(日本士官学校十四期);第二营营长徐国镇(保定军校三期)兼;骑兵队队长章鸿春(日本士官学校十四期),学生是在黄埔入伍期满后,升入中央军校第六期骑兵科学习已过半年的那部分(袁策平即在其中),共225人,分为两连。第一连连长李家鼎(保定三期),第二连连长王从善(保定六期),骑兵队队附赵凤藻(保定八期)、苗庆年(保定一期)。骑兵队马术主任教官,由队长章鸿春兼任。队附、连、排长兼马术教官。
  军官团的学员,除骑兵队有一部分黄埔六期入伍生和一部分招考的学生外,均为黄埔毕业的学生。从第一期到第五期凡在南京没有工作的,由蒋介石批准或黄埔同学会的证明,即可向团部报到入学。食宿、服装、书籍等,由团供给。每月还有津贴,一期生为四十元,二期生为三十五元,三期生为三十元,四期生为二十五元,五期生为二十元。骑兵队学生照上士待遇。
  军官团成立后极受蒋介石关心,他经常到团视察,每逢星期一举行的“总理纪念周”,蒋总要训话一番。有时还邀请各院部会的长官来团讲演或在“总理纪念周”上训话。有一次欢迎冯玉祥来团训话,团部下令不准任何人请假,届时必须到集合地点听训。军官团高级官佐还在大门首列队欢迎,军官在左,军佐在右。当时军官带头站班的是何应钦,军佐领头的是程天放。车队来时在离马标相当远的地方就停住了,先是冯玉祥从车中下来,随之是蒋介石,二人慢慢步行,冯微笑地向欢迎队伍不断招手致意,蒋则看沿途欢迎他的标语,使站队迎候的人立了许久。
  有一次蒋介石清晨来团视察,正值出操,学员们在行进间听总值星官口令一致对蒋敬礼,目迎目送、步伐整齐和充足的精神,这让蒋看得很高兴。可是,当他走到团部里,那里情形可就不一样了。有的职员在盥洗,有的还在作“宰予昼寝”,零零落落;副团长黄慕松也还在家里,没有到团部来。蒋介石很生气,立即把黄慕松招来,要他整顿。至此,军官的起居作息始有统一规定,每天起床号响后,所有寝室门户一律打开,接受值星官检查。
  1928年6月,因蒋、桂、阎、冯四系联合北伐奉系取得胜利后,决定在北平举行四总司令祭灵盛典,召集国民党军政要员、各集团军总司令、总指挥都到北平参加盛典,所以总司令部为蒋介石要去北平主持北伐胜利祭灵大典,确定总司令卫队正式编制;军官团抽调五个连、一队骑兵,中央军校抽调四个连,共同编成一个警卫团,为了统一着装每人配给黄咔叽军服一套,扈从蒋介石北上去和其他的三个集团军总司令会晤。编制就绪,准备出发时,教务处规定,凡是沿途停留在半天以上的就要上课。因此警卫团的官佐,比其他部队又多了一批教官,警卫团的学员除武器以外多带一批教科书。大约7月初,警卫团到达北平西直门,进驻颐和园。
  警卫团到北平的第二天,便由蒋介石、宋美龄领着到西山碧云寺谒孙中山先生的灵柩。在将离开北平前的几天里,冯玉祥招待警卫团人员参观南口战迹,当全体人员向阵亡将士墓致敬时,冯玉祥痛哭流涕地代表阵亡将士家属答谢。
  时任平津卫戍总司令的阎锡山为了招待警卫团开放故宫,只要是穿黄咔叽军服的军人,一律不需买票。有些交通车辆如电车、公共汽车也半价优待。警卫团在北平一段时间,纪律严明,口碑载道。7月底警卫团开返南京,归还建制以后,开始放暑假。
  第二学期开学以后,军官团并入中央军校,由“国民革命军军官团”改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团”,改团长为主任,以冯轶裴为主任,徐国镇为副主任。经过一段适应,学员们大多习惯下来。之后,军官团在马群、龙潭之间野外演习了两个星期,又作了一次雪里行军,露宿了几天,就准备考试。
  1929年1月初,该团举行毕业考试,结果准予毕业者有897人。20日举行毕业典礼,蒋介石亲临训话,大意有二:“一是须养成自己品格。二是须看书籍,但最要紧的便是不要忘却自己是中国人,尤其是不要忘却自己是二十世纪的人。我们要做二十世纪科学时代的人,就要学科学,懂科学,注重科学。不过总要切于中国的实用。”
  至此军官团结束,职员、教官有的他调,有的分发,有的遣散。军官团旧址马标后来成为陆军教导队所在地,部分毕业的学员也分发在陆军教导队工作。骑兵队学生,则因原来的第一连长李家鼎成立了骑兵旅,大部学生投奔到李的骑兵旅。●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保定军校系列收藏:有关邓演达(附图)
&&&&2012年3月,斋主购到了一本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宋庆龄题写书名的《邓演达》的书籍。4月8日,趁在单位值班之际,看完了该书,又长了不少见识:
《邓演达》
该书原是原存于“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党校图书资料室”,后经市场流通购得。1985年出版,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编,1985年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原价2元,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发行,印数是13000册。
通过阅读此书,得知:
1、邓演达是国民党左派领袖人物之一,有“民主革命的彗星”之誉;
2、邓演达1919年2月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1916年入学);
3、邓演达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主任为保定军校毕业生李济深,不到任,邓主持);
4、邓演达夫人郑立真、女儿邓京育、儿子邓思干;
5、邓演达和毛泽东于日在武汉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合影;
6、1929年从德国前往欧亚化名“石生登”;
7、日,邓演达在上海愚园路愚园坊20号被捕;
8、其墓地在中山陵;
9、书中涉及保定军校的人物有:季方(《欣慰的纪念》——代序)、蒋介石(污蔑邓演达“煽动暴力”,后下令处死)、李济深(创办黄埔军校的同为七个筹委会委员)、徐景唐(保定军校第十二期)、钱大钧(1916年12月升入保定陆军校第六期留学预备队,编属入伍生炮兵队)、罗梓材(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叶挺(保定军校)、梁世骥(1916年保定军校第六期炮科)、缪培南(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朱晖日(保定军校第六期)、黄固(保定军校第一期骑兵科毕业)、郭学云(保定军校第六期步科)、黄镇球(保定军校第六期步兵科毕业)、严重(保定军校)、赵锦雯
(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侯连瀛(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李振球(保定军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简作桢(保定军校)、李扬敬(1917年入保定军校第六期辎重科)。
作者:顺藤斋主&&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埔军校第六期同学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