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从哪些方面帮助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加快发展经济建设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而努力
  作为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的一名党员,我们肩负着促进少数民族和的责任和使命。正是怀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委党组、直属机关党委和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我积极发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是牢记宗旨,立足本职,努力做好民族经济工作。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难点和重点。基于这样一个现实,我积极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为促进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2011年以来,我和统计处其他同志深入基层调研,不断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取得财政部农业司同志的共识与支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资金规模从2009年的5000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亿元;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试点村数从120个增加到700多个。目前,这项工作已成为各地民委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
  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扩大就业、提高收入、传承文化的有效载体。为将这项工作进一步纳入国家政策扶持范围,在国家发改委征求《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时,我提出了“支持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工作有关意见”。这一建议得到了采纳,为下一步深入开展这项工作奠定了政策基础。
  去年以来,我将全处的工作重心调整到服务于编制“”规划这项中心工作上。我们起草了民族地区“”规划思路提供给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改委参考;编制了民族工作“”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给国家发改委;协助司领导将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等4个“”规划纳入国务院审批计划。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是转变作风,求真务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我始终按照党支部的要求以身作则,高标准严要求,作好表率。
  调研和协调是做好民族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2014年,我有幸全程参与了筹备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经济发展组重大调研活动。为做好调研,我事先做足了功课,调研的成果很多被引用,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方面的肯定和好评。
  求真务实,是民族统计工作的核心要义。2011年以来,我不仅不断提高自身的统计业务水平,还坚持对新同志进行“传、帮、带”,要求他们在民族统计工作中增强责任心。通过几年不懈地努力,全处同志形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建立了民族统计数据审核机制。
  三是严于修身,廉洁自律,树立党员形象。我在工作和生活中,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严肃认真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断加强个人党性修养,勤俭朴素,勤政廉政,使自己在各种环境条件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抵制金钱的诱惑。
  经过我和全处同志的努力,2014年综合规划处的很多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得到了司领导和同志们的肯定。尽管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但与委党组和直属机关党委的要求,与全司党员干部的期望比起来,还有很大差距。我一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加倍努力工作,在经济司党支部的领导下,为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今天,第三届上海气球嘉年华在上海动...
在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高调求婚的案例...
当地时间6月30日,印尼空军一架“...
6月30日下午,2015上海市燃气...
再过几天,各大高校就将陆续放榜。有...
6月27日开幕的“2015幸福9号...
当地时间日,英国...
台湾新北市八仙水上乐园27日晚上举...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五、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根本立场。
《宪法》规定:“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全国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法》进一步把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规定为上级国家机关的法律义务。多年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经济社会发展相当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很差。当时的新疆没有一寸铁路,西藏没有一条公路,云南山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出行或运输靠赶马帮、乘大象、架溜索。少数民族群众主要从事传统的农牧业,一些地区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部分地区铁器尚未得到普遍使用,有的地方甚至还在使用木器、石器。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十分困苦,特别是广大山区和荒漠地区的少数民族,普遍缺吃少穿,几乎年年都有几个月断粮,吃野果充饥,披蓑衣御寒。少数民族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有的民族甚至濒临灭绝,新中国成立之初赫哲族只有300多人。新中国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就在这样极端落后的基础上开始起步。
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始终坚持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政府即把使各族人民摆脱贫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作为一项根本任务。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项重大措施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多年来,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始终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把国家支持、发达地区支援同自身努力结合起来,把国家的优惠政策同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奋发图强,用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彻底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人民生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把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1952年,中央政府颁布《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五年建设计划的若干原则性意见》,规划在一些民族地区修筑铁路,建设公路干线,修补道路和桥梁,建立邮政、电报、电话、通讯系统。在“一五”计划(年)期间,国家新建8条铁路干线,其中有5条建在民族地区或直接与民族地区相联结,包括兰新铁路、包兰铁路等。闻名世界的康(川)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同时在1954年建成通车。60年代,修建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枝柳铁路及滇藏公路等。1962年,兰新铁路铺轨到乌鲁木齐,结束了新疆没有铁路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后,陆续建成了南昆铁路、内昆铁路、南疆铁路、拉萨机场、兰(州)西(宁)拉(萨)光缆工程、宁夏扬黄灌溉工程等一大批重点工程,极大改善了民族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把开发优势资源,发展现代工业,作为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在“一五”计划期间,国家把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中的40个项目安排在了民族地区,如内蒙古包头钢铁基地、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云南个旧锡业公司等。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民族地区,为民族地区发展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又在民族地区优先安排了一大批重大工程项目,如新疆塔里木油田、广西平果铝厂、青海钾肥工程、内蒙古大型煤电基地等,从而使民族地区形成了若干重要的资源开发和深加工产业基地,初步走出了一条立足资源优势、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为了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得到切实的利益,国家采取了许多照顾措施,包括优先在民族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深加工项目、对输出自然资源的民族自治地方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引导和鼓励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企业到民族地区投资、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投入和金融支持等,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壮大实力。目前,5个自治区、30 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全部纳入西部大开发范围或者参照享受西部大开发的有关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截至2008年,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77899亿元。其中,2008年达18453亿元,比2000年增长5倍,年均增长23.7%。建成了“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点工程,修建了一批机场、高速公路、水利枢纽等基础设施项目。2007年,青藏铁路铺轨到拉萨,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青藏铁路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交通落后的状况,使西藏与内地之间有了一条经济、快速、全天候、大能力的运输通道,为西藏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中国政府规定,在民族地区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适当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在民族地区开发资源、建设企业时,要照顾当地的利益,照顾少数民族的生产和生活;对输出自然资源和为国家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的民族地区,要给予一定的利益补偿。1994年,国家将中央与自治区对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成比例调整为4:6,其他省市为5:5。2004年,国家开始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在开发新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时,注重带动当地发展,仅“西气东输”项目,每年可为新疆增加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
突出解决贫困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多年来,国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20世纪50年代,国家对一些地区的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免费治病,发放贷款和农具,创办公费学校,进行社会救济。1983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会议,提出要在较短时期内基本解决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住房问题和饮水问题。1990年起,国家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温饱基金”,重点扶持141个少数民族贫困县。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通过放宽标准而使享受优惠政策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增加了116个。200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又为民族地区增加了1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时将西藏作为特殊片区整体列入重点扶持范围。2005年,国家优先将少数民族贫困村纳入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规划。2007年,国家制定《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规划建设11项重点工程。2009年,国家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对民族地区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此外,国家通过实施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游牧民定居、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以及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经过不懈努力,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已由1985年的4000多万人减少到2008年的770多万人。
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以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差异,中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一些特殊的需要。如,藏、蒙古、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牧民需要马鞍子、马靴和砖茶(边销茶);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群众需要清真食品等。为尊重和满足这些特殊需要,国家实行优惠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供应政策。国家从1963年开始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利润留成、自有资金、价格补贴“三项照顾”政策。1997年,国家出台了新的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贴息贷款,免除部分企业增值税,惠及全国1760多家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1991年,建立砖茶(边销茶)国家储备制度,保证稳定供应。2007年,国家设立用于扶持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技术改造、推广、培训的“民族特需商品生产补助资金”。
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国家注重政策倾斜,给予优先安排,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城镇医疗卫生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牧区的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切实缓解,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在民族地区配套建设和改造了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县级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所,使民族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得到较大改善。西藏自治区80%以上的县设立了防疫站。国家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地方病和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使过去流行的克山病、结核病和大骨节病等基本得到控制。国家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少数民族卫生人才,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卫生专业队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卫生技术人员已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的三分之一。
大力支持牧区、边疆地区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中国的主要牧区都在少数民族地区,畜牧业是蒙古、藏、哈萨克等十几个少数民族的大部或一部分群众世代经营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牧区实行轻于农业区和城市的税收政策、保护牧场、提倡定居等特殊政策措施。改革开放后,国家对牧区实行了牲畜归户、草场承包、自主经营的政策。1987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牧区工作会议,确定27个国家重点扶持的牧区贫困县,设立牧区扶贫专项贴息贷款。1999年,中国政府强调,要把草原建设摆到与农田基本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畜牧业与农业的协调发展。2005年,国家全面取消农牧业税。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民族地区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内蒙古的牛奶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居全国第一。新疆的羊毛、羊绒产量居全国第二。
中国边疆绝大部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1979年,国家制定实施《边疆建设规划(草案)》,提出在8年内安排边疆建设资金400亿元。1992年,国家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确立13个对外开放城市和241个一类开放口岸,设立14个边境技术合作区。1996年,国务院制定促进边境贸易发展和对外经济合作的优惠政策。1999年,国家实施旨在振兴边境、富裕边民的兴边富民行动。2005年,国家制定并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2009年,国家决定推进兴边富民行动覆盖全国所有边境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边境团场。截至目前,中央政府累计投入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14.46亿元,兴建项目2万多个。
多年来,国家重视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在大江大河上游禁止森林采伐,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绿化以及以粮代赈等。国家妥善解决生态建设补偿问题,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牧民国家给予粮食补助,对因禁止森林采伐而减少财政收入的地方国家给予财政补助。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人口较少且比较困难的民族聚居地区加大了扶持力度。2005年,国家制定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年)》,重点扶持640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村。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已投入扶持资金12.53亿元。
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组织对口支援
60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逐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家对民族地区实行“统收统支、不足补助”、提高预备费的设置比例(比一般地区高2个百分点)等优惠财政政策。1980年至1988年,中央财政对5个自治区和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贵州、云南、青海等省实行年递增10%的定额补助制度。1994年,国家进行分税制改革,对民族地区实行政策性转移支付。2000年起,除按照相关规定拨付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外,还设立民族地区转移支付。据统计,1978年至2008年,中央财政向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累计达20889.40亿元,年均增长15.6%。其中,2008年为4253亿元,占全国转移支付总额的23.8%。
据不完全统计,从实行民主改革的1959年到2008年,中央给予西藏的财政补助累计达2019亿元,年均增长近12%;从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8年,中央给予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3752.02亿元,年均增长11%,其中2008年达685.6亿元。
此外,国家还通过设立各种专项资金帮助解决特殊困难,支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比如,1951年设立少数民族发展教育补助费,1955年设立民族地区补助费,1964年设立民族自治地方机动金,1977年设立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1980年设立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1992年设立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等。
国家大力组织实施经济发达地区对欠发达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1979年,国家确定由北京支援内蒙古、河北支援贵州、江苏支援广西和新疆、山东支援青海、上海支援云南和宁夏、全国支援西藏。1996年,国务院确定由15个东部发达省市对口帮扶西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同时动员中央各部门对口帮扶贫困地区。为促进西藏的发展,中央先后四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逐步加大对口支援力度。据统计,1994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全国18个省(直辖市)和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截至2008年底,累计投入对口援藏资金达111.28亿元,安排6050个对口援藏项目。
近年来,国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明确将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困难和问题的关键,强调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央将继续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完善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制度,帮助民族地区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优先安排同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公益性项目。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出要求,作出部署。2008年以来,国家又陆续制定出台了促进宁夏、青海等省(自治区)藏区、云南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的艰苦努力和团结奋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民族地区经济总量由1952年的57.9亿元增加到306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92.5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增长了30多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389元,增长了19倍。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速度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达到395.91亿元,比1959年增长65倍。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有13个少数民族的人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71.40岁的平均水平,7个高于汉族73.34岁的平均水平。赫哲族已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0多人增加到4000多人。新疆被国际自然医学会列为世界上4个长寿地区之一,每百万人口百岁老人数居全国之冠。西藏人均预期寿命由1951年和平解放时的35.5岁增加到67岁,有80岁至99岁的老人13581人,有百岁以上老人62人,成为中国人均百岁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使用您的微博帐号登录,即刻尊享微博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QQ帐号登录,即刻尊享QQ用户专属服务。
使用您的人人帐号登录,即刻尊享人人用户专属服务。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把视频贴到Blog或BBS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爸爸去哪儿2游戏 立即参与
30秒后自动关闭
国家从什么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国家从什么方面帮助少数民族加速发展经济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位置: >> >>
怎样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0时31分   来源:国研室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我国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实际情况看,少数民族地区能不能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直接关系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直接关系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状况,直接关系能不能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因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但要在较短时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难度非常大。要制定更加切实有力的支持政策,进一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紧紧依靠少数民族地区力量,扎扎实实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好支持政策措施。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政治制度,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和中央的重大方针。中央有关部门、地方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采取实际行动支持、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坚持把加快发展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配套,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近些年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有的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主要原因是没有全面、认真贯彻落实好,有的是缺少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难以执行。今后,中央还将根据实际需要和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出台一些更有力的支持政策措施。有了支持政策措施,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关键是要真正把支持政策措施及时、配套、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这样才能在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和后劲。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离不开其他地区和社会各方面的帮助。但从根本上讲,最主要的还是应当把立足点放在提高内在动力和活力上,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才能加快发展速度,发展才有后劲。内外力量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合力,发展才能快速、持续和稳固。少数民族地区要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在体制机制改革上要大胆创新,有的方面甚至走在全国前面,只要有利于推进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改革,就应当大胆探索、大胆改革、大胆创新。着力培养当地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采取多种特殊政策措施,支持扶持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重点骨干企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加快发展。
    三是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要坚持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培育支柱产业。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努力形成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形成一批具有民族特色、地区特点的产业品牌。加快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一批高技术、高水平、高效益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水电等产业基地,切实执行资源税收共享和生态补偿政策,支持、带动当地经济加快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项目审批核准、投资、税收、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应实行差别化政策给予特殊鼓励和支持。
    四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优先解决特困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区贫困问题。解决贫困问题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贫困问题不解决好,众多人口没有脱离贫困境况,少数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就无从谈起。少数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应当把扶贫开发作为首要任务,特别是要优先解决特困人口的贫困问题。采取更加特殊、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集中国家和各方面扶贫资金,实施针对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特困人口的扶贫攻坚,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五是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加大建设投资力度。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对经济社会发展起支撑保障作用的铁路、公路、机场、能源、水利、供电、供水等大型项目,力争早见成效。优先建设一批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中小型基本建设项目,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巩固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果,扎实推进重点生态工程建设,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趋势。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
    六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山区和贫困地区,民生事业落后状况最为突出,严重影响这些人口的生产生活,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如果民生事业没有大的发展改善,生产条件、生活方式没有大的转变,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也就难以取得实际成效。要把改善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条件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作为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优先加快发展的着力点和基础建设。坚持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以及交通、供水、供电、居住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增加投入。用于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文化事业等方面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和各种补助资金,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让各族人民共享国家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成果。
(责任编辑: 史玮
【E-mail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