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40米,规格2x2的分层煤矿平巷人车中有6个立方的矿石需要运出,矿石体重为1.6吨/立方

比如一个立方的木材是18500元,我需要做一个规格为长28*厚6*宽6的盒子的成本是多少?帮忙算下的详细的计算
你说的盒子规格长28*厚6*宽6,说得太笼统了,单位呢?是米还是厘米呀?还有壁厚要求是多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计算吧:假设你要做的盒子是长28米,宽6米,高6米,要求6个面(上下、左右、前后)都要用木材做,壁厚都是10公分,除去加工时消掉的部分不算,需要的木材量如下:28米长*6米宽的墙面(共4面:左右、上下):28米*6米*0.1米*4面=67.2m³6米长*6米宽的墙面(共2面:前后):6米*6米*0.1米*2面=7.2m³木材的量=67.2+7.2=84.4m³损耗量(消掉的部分)按5%计算,则所需的木材总量=84.4m³+(84.4*5%)m³=88.62m³成本:88.62m³*18500元/m³+人工费+水电费等≈164万
您好谢谢你的回答,盒子是按厘米的.盒子的上盒是平的,盒内有高0.6厘米*宽4.3厘米*长22.2厘米,这个是盒内的规格.盒子外观是长厘米28宽*6厘米*高是3厘米四个盒脚是高0.8*0.8*0.8厘米
我理解是:“盒内高0.6厘米*宽4.3厘米*长22.2厘米”是盒子的镂空部分,盒子外观规格是28厘米*6厘米*3厘米,盒子的4个脚也是木材做,每个脚规格是0.8厘米*0.8厘米*0.8厘米;所需木材量如下:
1、6个面的木材用量=盒子外观规格(体积)- 盒子镂空部分(体积)
=28厘米*6厘米*3厘米 - 22.2厘米*4.3厘米*0.6厘米=446.7厘米³
2、4个脚的木材用量=0.8厘米*0.8厘米*0.8厘米*4个=2.05厘米³
木材总量=(446.7+2.05)+总的5%的损耗=471厘米³
成本:(471/500+人工费(按0.75倍材料费)+水电费+其他≈15元/个
有没有合适的厂家.可以介绍一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来源:互联网
编辑:刘梓楠
有网友碰到过这样的问题:矿石2,问题详细内容为:《矿石2》由网友于57收藏至我搜你图书库。,我搜你通过互联网收集了相关的一些解决方案,希望对有过相同或者相似问题的网友提供帮助,具体如下:&  断口:参差状断口  颜色:灰色、浅黄色、浅紫色或浅褐色,有时带有绿色、桔黄色或红色  条痕:黄绿色  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光泽:油脂光泽或金刚光泽  发光性:荧光,UV短波为亮蓝白色.  其他:在短波紫外光下,此矿物发出鲜艳的蓝白荧光 光学性质  一轴晶(+),No=1.918-1.92,Ne=1.934-1.937,双反射率=0.0 钨铁矿  矿物名称: 钨铁矿(晶质、单斜晶系)Ferberite xled Monoclinic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FeWO4,FeO 23.65%,WO3 76.35%;钨  鉴定特征:以其硬度、比重作为鉴定特征;  成因产状:钨铁矿则形成于较低的温度条件下;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的产地有美国科罗拉多州Bouldercounty和中国河北与福建等地。  名称来源:以地名命名,德国Gera的RudolphFerber;  ::晶体形态  斜方柱晶类;单项常见有平行双面a(100)、(010)、c(001)和斜方柱n(110)、k(hko);  ::矿物环视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单斜晶系,属L2PC对称型和P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0=4.733埃,b0=5.709埃,c0=4.964埃,β=90?;  粉晶数据:2.941(1)4.75(0.45)3.752(0.35)  ::物理性质  硬度:4~4.5  比重:7.51g/cm3  解理:解理平行(010)完全  断口:参差状  颜色:黑色  条痕:淡褐黑及淡黑褐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树脂光泽至半金属光泽  其他:性脆  ::光学性质  二轴晶(+),Np=2.255,Nm=2.305,Ng=2.414,双反射率=0.1590,2V(计算)=72,2V(实测)=68.钨华  矿物名。化学成分为H2WO4正交系,通常呈鳞片状、粉末状或薄膜状。色黄或绿,珍珠光泽;硬度1-2;平行解理完全;比重5.5。见于钨矿床的氧化带中,系钙钨矿和钨锰铁矿的表生产物。&辉铋矿 矿物名称:辉铋矿& Bismuthinite&&&&&&&&&&& &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Bi2S3,Bi铋81.3%,S18.7%;类质同象混入物有Pb、Cu、Sb、Fe、其中Pb2+置换Bi3+的同时,Cu+相应地进入晶格,使电价得到补偿; 鉴定特征:鉴定特征与辉锑矿相似,为锡白色,光泽较强,解理面上无横纹;鉴定与和它相似的辉锑矿的区别是辉铋矿具有更强的光泽,更大的比重,并且二者与KOH之反应不同(参看辉锑矿); 成因产状:辉铋矿为分布最广的铋矿物;主要见于高温热液钨锡矿床,与黑钨矿、辉钼矿、黄玉和毒砂等共生;在中温热液和接触交代矿床中也有产出;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玻利维亚(六斯纳、乔罗尔克等地)、秘鲁(雪谘·德·巴斯科)、俄罗斯中亚细亚布利亦的摩拉矿床等地。名称来源:根据成份而命名;::晶体形态 斜方双锥晶类;晶体常呈柱状,有时为板状和针状或毛发状;主要单形有:平行双面c(010)、a(100);斜方柱m(110)、h(310)、n(021)、l(101)、z(301)、p(501);斜方双锥s(111)、w(121);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斜方晶系,Pbnm;晶胞参数:a0=11.13埃,b0=11.27埃,c0=3.97埃;粉晶数据:3.569(1)3.118(0.8)3.53(0.6)::物理性质 硬度:2-2.5比重:6.8g/cm3解理:解理平行(010)完全颜色:微带铅灰的锡白色,表面常现黄色或斑状锖色条痕:铅灰色或灰黑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发光性:无其他:微具挠性::光学性质 反射色白。与辉锑矿、方铅矿相比,带奶油色。反射率:Rp为41.46(绿光),40.86(橙光),39.60(红光);Rm分别为48.5、48.17、40.86;Rg分别为54.51、53.00、49.18。双反射于界面清楚,c轴方向亮黄至白,a轴方向亮灰。明显非均质性。辉锑矿 矿物名称:辉锑矿& Stibnite::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Sb2S3,Sb锑71.4%,28.6%;含少量的As,Pb,Ag,Cu,Fe,基本上为机械混入物; 鉴定特征:铅灰色,柱状晶形,解理面上有横纹,易溶,对于细粒的块体,滴KOH于其上,立刻呈现黄色,随后变成橘红色,以此区别与其类似的氧化物;辉锑矿,可以从晶形,条纹,完全解理,颜色和条痕当中,鉴定出来;它和方铅矿有时看来颇为类似,但是比方铅矿轻,晶形亦不相同;成因产状:见于中低温的热液矿床中,主要富集于基本上由辉锑矿单矿物组成的石英脉或碳酸盐矿层中;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中国湖南新化锡山等地。 名称来源:来自希腊文“stimmi”或“stibi”,含义为“锑”,意指含锑的矿物;::晶体形态 斜方双锥晶类,晶体为长柱状针状或矢状,沿c轴伸长。单形有斜方柱m(110);平行双面b(010)及斜方双锥s(111)。::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斜方晶系,对称型Pbnm;晶胞参数:a0=11.20埃,b0=11.28埃,c0=3.83埃;粉晶数据:2.764(1)3.053(0.95)3.556(0.7)::物理性质 硬度:2比重:4.6g/cm3解理:(010)完全,解理面上常有横的聚片双晶纹断口:贝壳状断口颜色:铅灰色,晶面常带暗蓝锖色条痕:铅灰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发光性:无其他:脆性,且遇冷膨胀::光学性质 反射的白至灰白。反射率:Rp为44(绿光),36(橙光),33.5(红光),Rg分别为30.5、25、24.5。双反射强。强非均质性,从棕到蓝灰。折光率:α=3.194,β=4.046,γ=4.303。辉银矿 矿物名称:辉银矿& Argentite::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Ag2S,Ag银87.06%,S硫12.94%;存在少量Pb、Fe、Cu混入物;鉴定特征:铅灰色,比重大,弱延展性。常与自然银等银的矿物共生;可从它的颜色、硬度、比重、柔性和易熔的特性中,鉴定出来; 成因产状:热液成因的矿物,与其他含银硫化物、自然银、方铅矿等共生,见于某些热液矿床中;它形成于179℃以上,在此温度以下,它可转变为螺状硫银矿,后者可具有辉银矿的假象;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Ontario、英格兰Cornwall、德国Saxony;希腊Attica、格陵兰Ilimaussaq、墨西哥Guanajusto、美国California等地。名称来源:Afgentite一词,源自拉丁语Argentum,意指银(Silver);::晶体形态 六八面体晶类;晶体常呈等轴状,常见单形:立方体a(110)、八面体o(111)、菱形十二面体d(110)、四角三八面体n(211);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等轴晶系,空间群Im3m;晶胞参数:a0=48.9埃;粉晶数据:1.819(1)2.24(1)3.17(1)::物理性质 硬度:2-2.5比重:7.2-7.4g/cm3解理:解理平行(100)和(110)不完全断口:贝壳状断口颜色:铅灰色条痕:灰色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发光性:无其他:具延展性::光学性质反射色灰白,反射率R:30.43(绿光),27.20(橙光),24.48(红光).弱非均质性. 方钴矿方钴矿  Skutterudite  ::矿物概述   方钴矿是钴和镍的砷化物矿物中的一族,包括有方钴矿、镍方钴矿、少砷方钴矿和复砷镍矿等。这些方钴矿的化学成分近似,形状颜色也差不多,须用特殊方法加以区别。方钴矿锡白至钢灰色,有时带浅灰色,具有金属光泽。  化学组成:CoAs2-3   鉴定特征:根据外表特征,方钴族矿物彼此难于区别;此外,与致密块状斜方砷钻矿、斜方砷铁矿等亦相似,可靠的鉴定可应用化学分析、矿相学方法和伦琴射线分析等方法。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加拿大安大略省SouthLorrain等地。  名称来源:以产地命名。  ::晶体形态   偏方复十二面体晶类;一般为粒状集合体,晶体少见。出现单形有:a(100)、o(111)、d(110)、n(211)等;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等轴晶系;对称型4L33L23PC;空间群Im3;  晶胞参数:a0=8.19埃;  ::物理性质   硬度:5.5-6.0  比重:6.8g/cm3  解理:解理平行(100)和(111)不完全  断口:断口参差状  颜色:锡白至钢灰色,有时带浅灰或虹彩锖色  条痕:灰黑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金属光泽  发光性:无  其他:具导电性  ::光学性质   反射色白;与辉砷钴矿相比略显黄色。反射率:53.8(470μm),53.4(546μm),53.0(589μm),52.9(650μm)。均质性。 钙钛矿&&&&& 钙钛矿  钙钛矿 (Perovskite) CaTiO3   概述:钙钛矿一般为立方体或八面体形状,具有光泽,浅色到棕色。它们可用于提炼钛、铌和稀土元素,但必须是大量聚集时才有开采价值。   化学组成: CaO 41.24%,TiO2 58.76%。类质同象混入物有Na、Ce、Fe、 Nb。  成因产状: 常成副矿物见于碱性岩中;有时在蚀变的辉石岩中可以富集,主要与钛磁铁矿共生。   钙钛矿结构&  晶体形态:呈立方体晶形。在立方体晶体常具平行晶棱的条纹,系高温变体转变为低温变体时产生聚片双晶的结果。  对称特点: 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点群m3m,空间群Pm3m;在600℃以下转变为正交晶系,点群mmm,空间群Pcmm   晶胞参数: 高温变体ao=3.85埃,Z=1;在600℃以下ao=5.37埃bo=7.64埃,co=5.44埃,Z=4   晶体结构: 在高温变体结构中,钙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中心,为12个氧离子包围成配位立方-八面体,配位数为12;钛离子位于立方晶胞的角顶,为6个氧离子包围成配位八面体,配位数为6。  (注:上面关于晶体结构的描述是错误的。根据http://en.wikipedia.org/wiki/Perovskite,应该是钛离子处于立方晶胞体心,氧离子处于面心,钙离子位于角顶。)  物理性质   硬度: 5.5-6   比重: 3.97-4.04   解理: 解理不完全   断口: 参数状断口   颜色: 褐至灰黑色   条痕: 白至灰黄色   光泽: 金刚光泽   折射率: N=2.34-2.38   矿物用途   富集时可以作为钛、稀土金属(尤其是铈族稀土)及铌的来源。自然铜自然铜  自然铜是铜元素在自然界天然生成的各种片状、板状、块状集合体。没有氧化过的自然铜表面为红色,具有金属光泽。但因为氧化的原因,通常自然铜会呈棕黑色或绿色。自然铜中往往还会含有微量的铁、银和金等元素。铜是重要的金属,有着极广的用途。  [晶体化学] 原生自然铜常含少量或微量Fe、Ag、Au、Hg、Bi、Sb、V、Ge等元素;Fe在2.5%以下,Ag多呈自然银包裹物,Au固溶体可达2~3%。次生自然铜较为纯净。  [结构与形态] 等轴晶系,Oh5-Fm3m;a0=0.361nm;Z=4。原子呈立方最紧密堆积,位于立方晶胞的角顶和各个面的中心,构成按立方面心排列的铜型结构。六八面体晶类,Oh-m3m (3L44L36L29PC)。完好晶体少见。主要单形:立方体a,菱形十二面体d,八面体o,亦可有四六面体h。双晶面依(111),简单接触双晶普遍,亦有穿插双晶。集合体常呈不规则树枝状、片状或扭曲的铜丝状、纤维状等。次生自然铜多呈粗糙的粉末状或片状、细脉状、致密块状等。    自然铜[产状与组合] 是地质作用中还原条件下的产物,形成于原生热液矿床;也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下部,常与赤铁矿、孔雀石、辉铜矿等伴生,由铜的硫化物还原而成:   CuFeS2(黄铜矿) 4O2 ; CuSO4 FeSO4   2CuSO4 2FeSO4 H2O ; Cu2O(赤铜矿) Fe2(SO4)3 H2SO4   Cu2O H2SO4 ; CuSO4 H2O Cu(自然铜)   自然铜有时亦交代砂砾岩的胶结物,出现于含铜砂岩中。在氧化条件下不稳定,常转变为铜的氧化物和碳酸盐,如赤铜矿(Cu2O)、黑铜矿(CuO)、孔雀石、蓝铜矿等。   [理化性能] 铜红色,表面常出现棕黑色氧化被膜。条痕铜红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解理。硬度2.5~3。相对密度8.4~8.95。具延展性,良导电性、导热性。显微镜下:玫瑰色,铜红色。反射率R:61(绿),83(橙),89(红)。   [鉴定特征] 铜红色,表面氧化膜棕黑色,密度大,延展性强。常与孔雀石、蓝铜矿伴生。吹管焰中易熔,火焰呈绿色(Cu)。   [工业应用] 大量富集时可作为铜矿0.2℃,沸点2567℃。易与Zn、Pb、Ni、Al、Ti形成合金。这些性能使铜及其±石开采。铜是一种紫红色金属,延性、导热性、导电性良好,熔点1083.4合金广泛用于电器、车辆、船舶工业和民用器具等。&黄铜矿  矿物名称: 黄铜矿(含砷铂矿) Chalcopyrite(Sperrylite bearing)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CuFeS2,Cu铜34.56%,Fe30.52%,S34.92%。  鉴定特征:黄铜矿,可以从它的颜色和条痕当中鉴别出来;它和黄铁矿相像,但是硬度不如黄铁矿,黄铁矿的硬度是6-6.5;它和金类似,但是硬度比金高,也比金脆,金的硬度是2.5-3;它和黄铁矿一样,在野外很容易被误会为黄金,因此被称为愚人金(Fool's Gold);   成因产状:黄铜矿分布很广,可在各种条件下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岩浆型:在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或钒钛磁铁矿床中,形成的温度较高,与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密切共生;接触交代型:黄铜矿经常充填交代石榴子石或透灰矿等矿物,与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共生;  著名产地:世界主要产地有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川滇地区、山西南部中条山地区、甘肃的河西走廊、西藏高原及智利、南非、赞比亚、澳大利亚和英国的Cornwall、瑞典的Falun、捷克的Schemnitz、德国Saxony的Freiberg、西班牙的RioTinto、美国Montana州的Butte、Utah州的Bingham、Tennessee州的Ducktown等地。  名称来源:来自希腊语χαλκοs,含有黄铜(brass)的黄铁矿;  ::晶体形态   四方偏三角面体晶类。常见单形:平行双面c(001),四方四面体、四方柱m(110)、四方双锥。由于正、负四方四面体或四方双锥比较发育,使晶体多呈假四面体或八面体状。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四方晶系,I4-2m;  晶胞参数:a0=5.24埃,c0=10.32埃,Z=4;  粉晶数据:3.03(1)1.854(0.8)1.591(0.6)  ::物理性质   硬度:3-4  比重:4.1-4.3g/cm3  解理:平行(112)和(101)不完全  断口:参差状断口  颜色:黄铜黄色或绿黄色,常带有杂斑状锖色  条痕:绿黑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金属光泽  发光性:无  其他:导电良好  ::光学性质   反射色黄。反射率:41.5(绿光),40.5(橙光),40(红光)。双反射不明显。弱非均质性。可见聚片双晶。铜蓝 &铜蓝[covellite] 铜矿石矿物。化学成分为CuS。含铜量66.48%,因呈靛蓝色而得名。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晶体为六方晶系,呈六方片状。具平行底面完全解理。金属光泽或光泽暗淡,莫氏硬度1.5~2,比重4.67。主要产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中(由硫酸铜溶液交代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而成)。常与辉铜矿伴生,组成含铜很富的矿石。代表性产地为俄罗斯乌拉尔的勃利亚文。热液型成因的铜蓝较为罕见,美国蒙大拿州的比尤特、南斯拉夫的博尔等铜矿床中也有产出。名字来源:以意大利矿物学家N. Covelli的名字命名;化学组成:Cu 66.48%,S 33.52%。混入物有Fe,Ag,Se;类别:硫化物-单硫化物-铜蓝族;晶系和空间群:六方晶系,P63/mmc;晶胞参数:a0=3.792,c0=16.344;形态:单晶体极为少见,呈细薄六方板状或片状。通常多以粉末状和被膜状集合体出现;颜色:靛蓝,浅蓝,深蓝或黑色;条痕:灰黑;透明度:不透明光泽:金属光泽;硬度:1.5-2解理和断口:解理平行完全;比重:4.67g/cm3其他性质:性脆;鉴定特征靛青蓝色,低硬度。块体呵气后变紫色;成因和产状:铜蓝主要是外生成因,它是含铜硫化物矿床次生富集带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矿物。有热液作用形成的铜蓝是极其稀少的。在火山熔岩中也曾有发现铜蓝,它系硫质喷气作用的产物。主要用途:铜的矿物原料,通常与其他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著名产地:美国Montana州Butte,德国Baden-Baden省Uranlagerstatte Mullenbach, Pforzheim省Kafersteige矿,Saxony省,英国Cornwall蓝铜矿&&&&   蓝铜矿(石青)(Azurite)  Cu3[CO3]2(OH)2  蓝铜矿是一种碱性铜碳酸盐矿物,也叫石青。它常与孔雀石一起产于铜矿床的氧化带中。蓝铜矿可作为铜矿石来提炼铜,也用作蓝颜料,质优的还可制作成工艺品。它还是寻找铜矿的标志矿物。蓝铜矿为柱状、厚板状、粒状、钟乳状、土状等。深蓝色有玻璃光泽。   & 蓝铜矿[晶体化学] 理论组成(wB%):CuO 69.24,CO2 25.53,H2O 5.23。成分相当稳定。  [结构与形态] 单斜晶系20';Z=2。°,a0=0.500nm,b0=0.585nm,c0=1.035nm;β=92。  斜方柱晶类,C2h-2/m(L2PC)。晶体常呈短柱状、柱状或厚板状。主要单形:平行双面a、b、c、σ、θ 、v ,斜方柱m、l、f、p、h、x。集合体呈致密粒状、晶簇状、放射状、土状或皮壳状、被膜状等。  [物理性质] 深蓝色,土状块体呈浅蓝色。浅蓝色条痕。晶体呈玻璃光泽,土状块体呈土状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完全或中等。贝壳状断口。硬度3.5~4。性脆。相对密度3.7~3.9。   偏光镜下:浅蓝至暗蓝色。二轴晶,Ng=1.838,Nm=1.758,Np= 1.730。°(+)。2V=68  [产状与组合] 产于铜矿床氧化带、铁帽及近矿围岩的裂隙中,常与孔雀石共生或伴生,其形成一般稍晚于孔雀石,但有时也被孔雀石所交代。  [鉴定特征] 蓝色。常与孔雀石等铜的氧化物共生。遇HCl起泡,在中国云南有产。 斑铜矿&&   bornite  矿物名称: 斑铜矿(含钯和铂)Bornite bearing Palladium and Platinum   ::矿物概述   铜和铁的硫化物(Cu5FeS4)矿物,含铜量 63.3%,提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为等轴晶系,其高温变体为等轴晶系,称等轴斑铜矿。表面易氧化呈蓝紫斑状的锖色,因而得名。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莫氏硬度 3 ,比重4.9~5.0。常呈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常与黄铜矿共生。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但不稳定,而被次生辉铜矿和铜蓝置换。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的斑铜矿。世界代表性产地是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卡纳内阿和智利丘基卡马塔等。  化学组成:Cu5FeS4,Cu63.33%,Fe11.12%,S25.55%。由于斑铜矿经常含有黄铜矿,辉铜矿显微包裹体,其实际成份变动很大;因为在高温时(&400℃)斑铜矿与黄铜矿,辉铜矿呈固溶体,低温时发生固溶体离溶;   鉴定特征:斑铜矿,可以从其特有的暗铜红色及锖色中加以鉴定,并和辉铜矿与黄铜矿区别;   成因产状:斑铜矿为许多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物;在热液成因的斑岩铜矿中,与黄铜矿,有时与辉钼矿、黄铁矿呈散染状分布于石英斑岩中;还见于某些接触变质的矽卡岩矿床中和铜矿床的次生富集带中;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英国Cornwall和美国Alaska州(SaltChuokmine)Arizona州(Bagdad)等地。  名称来源:1845年Haidinger为纪念奥地利矿物学家IgnatiusvonBorn()用其名字命名的铜和铁的硫化物;  ::晶体形态   四方偏三角面体晶类;晶体可见等轴状的立方体、八面体和菱形十二面体等假象外形,但极为少见,通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粒状;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四方晶系(高温变体),空间群D42d―P421c(高温变体);  晶胞参数:a0=1.095埃;  粉晶数据:1.937(1)3.18(0.6)2.74(0.5)  ::物理性质   硬度:3  比重:4.9-5.3g/cm3  解理:(111)解理不完全  断口:贝壳状断口  颜色:新鲜面呈暗铜红色,在不新鲜面常被蓝紫斑状锖色所覆盖;  条痕:灰黑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金属光泽  发光性:无  其他:性脆,具导电性  ::光学性质   反射色。新抛光面亮玫瑰褐色,但很快变暗而带紫。反射率:18.5(绿光),19(橙光),21(红光)。   [晶体化学] 理论组成(wB%):Cu 63.33,Fe 11.12,S 25.55。因常含黄铜矿、辉铜矿、铜蓝等显微包裹体,实际成分范围:Cu 52~65,Fe 8~18,S 20~27。高温(&475℃)时,斑铜矿与黄铜矿、辉铜矿成固溶体;低温时,斑铜矿和黄铜矿分离。   [结构与形态] 等轴晶系,a0=1.093nm;Z=8。晶体结构相当复杂。其中S作立方最紧密堆积,位于立方面心格子的角顶和面心,阳离子充填8个四面体空隙,但阳离子向四面体的中心移动,硫的强定向键随着金属接近面心而使结构稳定。金属原子占据每个四面体面上6个可能位置之一,每个四面体提供24种亚位置。Cu和Fe原子随机地占据尖端向上和向下的四面体空隙的3/4。四面体共棱。   六八面体晶类,Oh-m3m(3L44L36L29PC)。常呈致密块状或不规则粒状。   [物理性质] 新鲜面呈暗铜红色,风化面常呈暗紫蓝色斑状锖色,因而得名。条痕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硬度3。相对密度4.9~5.3。具导电性。   [产状与组合] 产于基性岩及有关的Cu-Ni等矿床中,与黄铜矿、钛铁矿等共生。产于热液型矿床中的斑铜矿,常含有显微片状黄铜矿包裹体,与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黝铜矿、硫砷铜矿、辉铜矿等共生;有时与辉钼矿、自然金等共生。还见于某些夕卡岩矿床中,与其它铜的硫化物共生。在氧化带易转变成孔雀石、蓝铜矿、赤铜矿、褐铁矿等。   [鉴定特征] 特有的暗铜红色及锖色,硬度低。溶于硝酸,有铜的焰色反应。   [工业应用] 为铜的矿石矿物。   斑铜矿表面易氧化而呈紫蓝斑杂的锖色。斑铜矿的新鲜断面呈暗铜红色,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常成致密块状或分散粒状见于各种类型的铜矿床中,并经常与黄铜矿共生,斑铜矿也形成于铜矿床的次生硫化物富集带中。斑铜矿在地表易风化成孔雀石和蓝铜矿。中国云南东川等铜矿床中有大量斑铜矿。世界其他主要产地有美国蒙大那州的比尤特,墨西哥的卡纳内阿,智利的丘基卡马塔等。 辉铜矿&&   矿物名称: 辉铜矿(块状、斜方晶系) Chalcocite ,massive Orthorhombic   ::矿物概述   化学组成:Cu2S,Cu79.86%,S20.14%,一般含Ag银;   鉴定特征:以其暗铅灰色、低硬度和弱延展性区别于其他含铜硫化物;可以从它的颜色、硬度、易熔和易污手等特性中,加以鉴定;   成因产状:见于热液成因的铜矿床中,是构成富铜贫硫矿石的主要成分,常与斑铜矿共生;外生辉铜矿见于含铜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下部;   著名产地:世界著名产地有美国Bristol、Connecticut、Butte、Montana、MorenciandBisbee、Arizona、BinghamCanyon、Utah、Ducktown、Tennessee、英国Cornwal、纳米比亚Tsumeb、意大利Tuscany和西班牙RioTinto、西班牙的RioTinto矿区、美国的Nevada州的Ely矿区、Arizone州的Morenci、Miami和Clifton矿区以及Montana州的Butte矿区等地。   名称来源:来源于希腊文“chalkos”,意为“铜”;又称为CopperG  ::晶体形态   斜方双锥晶类;常见单形有平行双面c(001)、b(010),斜方柱m(110)、g(011)、d(021)、e(023),斜方双锥p(111)、v(112);  ::晶体结构   晶系和空间群:正交晶系,空间群Abm2;  晶胞参数:a0=11.92埃,b0=27.33埃,c0=13.44埃;  粉晶数据:1.88(1)1.)2.403(0.7)  ::物理性质   硬度:2.5-3  比重:7.2-7.4g/cm3  解理:(110)解理不完全  断口:贝壳状断口  颜色:新鲜面铅灰色,风化表面黑色,常带锖色  条痕:暗灰色  透明度:不透明  光泽:金属光泽  发光性:无  其他:略具延展性,小刀刻划时不成粉末,留下光亮刻痕;为电的良导体黝铜矿黝铜矿  Tetrahedrite   黝铜矿是一种含铜、铁、锌和银的硫盐矿物,它是重要的铜矿石矿物,也可以作为重要的银矿石矿物。  黝铜矿成分中的铜可被某些其他元素置换,当新置换的元素多到一定数量后,黝铜矿就会变成另一种矿物,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砷黝铜矿等等。  黝铜矿呈灰到黑色,具有一点儿金属光泽,一般为块状或粒状。通常与铜矿物产在一起。   &&& 黝铜矿黝铜矿是一种铜、锑的硫化物矿物,通常产在矿脉中,与铜、银、铅和锌的矿物共生,黝铜矿常含有一些砷,并随砷的含量增加,向砷黝铜矿过渡,砷黝铜矿是固溶体的砷端成员。  这两个矿物的产状、四面体的晶体外形和物理性质都很相似,以至不用化学方法就不能区别它们。虽然,铜是主要的金属,但是,铁和锌常替代铜。在含银的变种,银黝铜矿中,银含量可高达18%,使这矿物成为一个有价值的银的矿石矿物。   化学成分为Cu12Sb4S13、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盐矿物。单晶体常呈四面体(tetrahedron),英文名即由此而来。  黝铜矿与砷黝铜矿Cu12As4S13成类质同象系列。它们成分中的铜可被银、锌、汞、铁等类质同象置换。当某种元素达到一定含量时,则相应构成黝铜矿或砷黝铜矿的亚种,如银黝铜矿、黑黝铜矿(含汞)等。黝铜矿和砷黝铜矿呈钢灰至铁黑色,半金属光泽。摩斯硬度3~4,比重4.6(砷黝铜矿)至5.0(黝铜矿)。通常呈致密块状或粒状见于铜、铅、锌、银等金属硫化物的热液矿床中。黝铜矿虽然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硫盐矿物,但数量一般不大,通常与伴生的其他铜矿物一起作为铜矿石利用。银黝铜矿是提炼银的来源之一。美国爱达荷州的桑夏恩以产银黝铜矿著名。中国一些多金属矿床中有不同数量的黝铜矿产出。 &孔雀石  孔雀石,原产是巴西,一是种脆弱但漂亮的石头,有“妻子幸福”的寓意。绿是最正、最浓的绿。绿的孔雀石,虽然不具备珠宝的光泽,却有种独一无二的高雅气质。  孔雀石难以仿冒   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碳盐的蚀变产物,常作为铜矿的伴生产物。它的硬度是3.5-4,呈不透明的深绿色,且具有色彩浓淡的条状花纹――这种独一无二的美丽是其它任何宝石所没有的,因此几乎没有仿冒品。   孔雀石的产地有俄罗斯、罗马尼亚、巴西等等。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湖北。   它比玻璃还娇贵几分   虽然名字里有个“石”,孔雀石却几乎没有石头坚硬、稳固的特点。它的韧性差,非常脆弱,所以很容易碎,害怕碰撞。所以,孔雀石的首饰设计需要以精湛的工艺为依托,否则,再漂亮的款式,你却无法让石头按照你的意愿去改变,等于白费。   同时,孔雀石还不能接触酸性和碱性物质,很容易损伤表面光泽。所以,仔细看柜台的首饰,每块底部是平面的孔雀石都以黑玛瑙打底,作为和皮肤或衣服接触的部分,以防止孔雀石被汗水或者其他物质损伤。   没有两块一样的   没有两块一样的孔雀石――这种充满了纹理的石头就是有这种好处,让你没有撞款的担心。   判断孔雀石品质的依据主要就是它的颜色和纹理。纹理越细腻,颜色越鲜艳,品质越上乘。   德国的一些地方认为,在孔雀石上刻太阳,那么这块宝石就会有使人摆脱邪恶灵魂和隐患的能力。孔雀石,被人们赋予了“妻子幸福”的寓意。  孔雀石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中国古代称为“绿青”、“石绿”或“青琅\”,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CuO 71.9%,CO2 19.9%, H2O 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间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驱除邪恶的灵魂。在德国,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   孔雀石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是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孔雀石是寻找黄铜矿的标志性围岩蚀变的矿化,地质员在野外找矿的时候,只要看到孔雀石(滚石或原生的),就知道附近一定有黄铜矿体的存在,在其附近进行更详细的工作,能找到原生矿体。   孔雀石的生成主要是岩石中的铜矿物的氧化产生铜绿,把整块岩石染成了绿色,因而,地质人员把它命名为孔雀石。  即碱式碳酸铜CuCO3·Cu(OH)2俗称铜绿。它是浅绿色细小颗粒或是无定形的粉末,它是铜在空气中生成铜锈的主要的成分。这种粉末有毒,不稳定,于473K(200℃)时分解:  CuCO3·Cu(OH)2=2CuO+CO2↑+H2O  分解后变成黑色的氧化铜。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生成对应的铜盐。  CuCO3·Cu(OH)2+4H=2Cu2+CO2&#O  此外还能溶于氰化物、铵盐等生成能溶于水的络离子。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铜两溶液混合经过滤后干燥(低温)即得。  铜绿的主要应用是制烟火、油漆、磷毒解毒剂。  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CO3](OH)2,CuO71.9%,CO219.9%, H2O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孔雀石与相似玉石的区别。孔雀石以特殊的孔雀绿色及典型的条带为其鉴定特征,不易与其它宝石相混淆,但是与绿柱石、硅孔雀石相似。其区别是:绿松石硬度大,为5-6,密度小,为2.6-2.9g/cm3,折光率小,为1.62。硅孔雀石硬度小,为2-4 ,密度小,为2-2.4g/cm3,折光率1.57。  孔雀石的品种与评价。孔雀石的品种有普通孔雀石、孔雀石宝石、孔雀石猫眼石、青孔雀石。孔雀石宝石是非常罕见的孔雀石晶体。孔雀石作观赏石、工艺观赏品,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色带纹带清晰,块体致密无洞,越大越好。孔雀石猫眼石要求其底色正,光带清晰。孔雀石可雕刻鸡心吊坠、蛋形戒面、项链,还可制成印章料。  孔雀石的保养。孔雀石做宝石不耐用,硬度低,不能长时间保持好的光泽,只能用做串珠和胸针。俄罗斯人把孔雀石用做建筑物内部装饰材料,列宁格勒的圣·伊萨克大教堂的大园柱上镶着孔雀石。孔雀石也用于雕刻各种礼拜用品和装饰品,壁炉和桌面镶嵌等。  早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就开采了苏伊士和西奈之间的矿山,利用孔雀石作为儿童的护身符,他们认为在儿童的摇篮上挂一块孔雀石,一切邪恶的灵魂将被驱除。在德国的一些地区,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中国公元前十三世纪殷代已有孔雀石石簪工艺品。由于它具有鲜艳的微蓝绿色,使它成为矿物中最吸引人的装饰材料之一。  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扎伊尔、美国等地区。我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大冶和赣西北。编辑词条绿松石&&&   中文名称  绿松石又称松石、土耳其玉、突厥玉  英文名称  Turquoise  化学分子式  CuAl6(PO4)4(OH)8·5H2O 简介   绿松石 绿松石是铜和铝的含水磷酸盐,属于磷酸盐矿物。这是水流沉淀生成的矿物。绿松石的颜色从蓝、绿色到浅绿和浅黄色。绿松石被人们当作宝石,其中蓝色的为贵重品种。 形态特征绿松石是铜和铝的磷酸盐矿物集合体,以不透明的蔚蓝色最具特色。也有淡蓝、蓝绿、绿、浅绿、黄绿、灰绿、苍白色等色。一般硬度5~6,密度2.6~2.9,折射率约1.62。长波紫外光下,可发淡绿到蓝色的荧光。绿松石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孔隙多者疏松,少则致密坚硬。抛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优质品经抛光后好似上了釉的瓷器,故称谓“瓷松石”。绿松石也有缺点,那就是绿松石受热易褪色,也容易受强酸腐蚀变色。此外硬度越低的绿松石孔隙越发育,越具有吸水性和易碎的缺陷,因而油渍、污渍、汗渍、化妆品、茶水、铁锈等均有可能顺孔隙进入,导致难以去除的色变。绿松石是一种较为娇贵的玉石品种。无论是加工过程,或是使用过程均需备加爱惜。但只要保持清洁干净,不受高温和强力碰撞,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物理性质   绿松石英文名称:turquoise  矿物名称:绿松石  结晶状态:通常呈块状或皮壳状隐晶质集合体  颜色:浅至中等蓝色、绿蓝色至绿色,常有斑点、网脉或暗色矿物杂质  光泽:蜡状光泽  摩氏硬度:5-6  密度:2.76(+0.14,-0.36)g/cm3  光性特征:非均质集合体  多色性:无  折射率:1.610-1.650,点测法通常为1.61  双折射率:集合体不可测  放大检查:常见暗色基质  紫外荧光:长波:无至弱,绿黄色;短波:无  吸收光谱:偶见420nm,432nm,460nm中至弱吸收带 类别等级   度、品质差异较大。通常分为四个品种,即瓷松、绿松、泡(面)松及铁线松等。   瓷松:是质地最硬的绿松石,硬度为5.5~6。因打出的断口近似贝壳状,抛光后的光泽质感均很似瓷器,故得名。通常颜色为纯正的天蓝色,是绿松石中最上品。   绿松:颜色从蓝绿到豆绿色,硬度在4.5~5.5,比瓷松略低。是一种中等质量的松石。  泡松:又称面松,呈淡蓝色到月白色,硬度在4.5以下,用小刀能刻划。因为这种绿松石软而疏松,只有较大块才有使用价值,为质量最次的松石。但在绿松石原料日益缺乏的今天,常采用注塑、注蜡以及染色等人工处理方法,改善其质量及外观,因而也可"废物利用"。   铁线松:绿松石中有黑色褐铁矿细脉呈网状分布,使蓝色或绿色绿松石呈现有黑色龟背纹、网纹或脉状纹的绿松石品种,被称为铁线松。其上的褐铁矿细脉被称为"铁线"。铁线纤细,粘结牢固,质坚硬,和松石形成一体,使松石上有如墨线勾画的自然图案,美观而独具一格。具美丽蜘蛛网纹的绿松石也可成为佳品。但若网纹为粘土质细脉组成,则称为泥线绿松石。泥线松石胶结不牢固,质请注意,本站信息均收集自互联网,相关信息仅供参考,医疗等重要信息请以正规途径为最终意见,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您可能还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煤矿平巷人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