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阿弥陀佛,释迦摩尼,药师佛和阿弥陀佛这么摆放

各佛寺供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原因--学佛网
&各佛寺供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原因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9:39:00&&
各佛寺供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的原因
(转自东方药师佛网)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末法时期,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特别为了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而开示药师佛法门的。由于佛陀不会作妄言,故应着他们的誓愿,在末法时代中的我们最宜依止药师佛和用药师法救度众生了……
最深密意有很多。这个也是有一些因缘的。这里只讲几个原因,还有很多,佛祖恩重如山,言不能尽。&&& 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涅盘前(晚年),反复强调药师佛法,而以前(早年)则是强调阿弥陀佛法,并说了这两尊佛是最和我们婆挲世界有因缘的两尊佛,而佛寺里供的三尊佛就是这个主要原因,因为只有本师才把宇宙真理和一切诸佛告之地球众生,所以位列中间。本师灭度后,把来生的救度主要交给了阿弥陀佛,将此生的救度主要交给了药师佛,注意是主要侧重点不同,而如果能完满的理解和修持,则不论是弥陀法,还是药师法,无有分别,都能满足从身心健康长寿等此生到来生的出世圆满成佛的成就,只是不同时地和不同因缘的众生有所不同。其实两法是相通的,乃至万法归一。而佛和菩萨也是无有分别的,法身相融,所以三佛乃至一切佛也可以说是一佛。&&& 本师释迦佛住世的正法时代,大部分人善根和慧根深厚,心念专一,深信因果,所以病灾也少,所以修弥陀出世法易成就。&&& 而未法时代正好相反,大部分人不信因果,五浊深重,不忠不孝,破坏环境等是普遍现象,而自然规律也象坏了一样,自然灾害越来越频发.病灾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难治,和佛几千年前说的一模一样。人门心念也不专一,所以修弥陀法能大成的很少,而如果修药师法就正好可以对治现代人的贪和病,也正好满足了现代人重视今生(不重视甚至不相信来生)的需要。
现代十七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带来了重大的改变,所以人们向往西方和西方科学。然而,西方科学有很多无法突破,比如包括光速最大速度的原理无法突破,也就无法真正了解宇宙。而科学和物质的发展,并不能更大的改变世界,如很多富翁过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的身心不快乐,还有种种身心之病。所以现代科学和人们难再发展,反而破坏环境,杀生害命,使地球处在危难之中。而物质发展再多也满足不了人们的贪恋,比如有些很有钱千万富翁还想再多(甚至再贪),永远没有满足之时,但又不快乐。所以,向外求是没用的,只有向内求才是解脱之道。所以佛祖早知道了,也用东方药师佛,来说明现代世界人民的解脱之道要向东方来求,因为佛祖报化身于印度出生,也属于地球的东方。还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东方位四方之首,居四季之春,生长万物,东方象征生,生命和活力,故资生延寿之事属之。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位四方之三,居四季之秋,万象萧条,西方象征死,死亡,故救死度亡事属之。佛法揭示了宇宙万物无不是由正反两方面组成,这和古代中国道教认为宇宙由阴阳组成,及现代科学认为宇宙由正反两类粒子组成的观点不谋而合.所以现代救度众生和拯救地球大自然,向西方现代科学求是没用的,只有向东方求,向药师佛求,向内心求,才能拯救地球和众生。所有一切,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几千年前就已经知道了,并发大悲心传下了药师佛法来救度我们这个未法时代的众生。&&& 我们应该庆幸,还生在佛法还在世的时代,我们应该全力宣言药师法,拯救地球众生。报答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大恩,药师佛的大慈大悲大愿,阿弥陀佛的死亡救度大愿。也才能最快的成就自己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
当然,不是说现代人一定要修药师法,而古代人一定要修弥陀法才能成就。当代几位大师开示:如果你有极大的彗根和信愿毅力等,对于世间没有一丝贪恋和执着,包括食、色、财、名等都没有一丝贪恋,可以修弥陀,易快速得成就成佛,而现代五浊未法时代有此慧根者不足万分之一唉。且现代社会物质和享受极其丰富,万人中难有一人能完全放下而无一丝贪恋。如果是身修弥陀,心恋红尘,则难成就。如果你还有一思贪恋,甚至是追求,如追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消灾治病,增福增寿等,则应修药师法。过去人们认为道教重练命(身),佛教重练性(心),这其实是误解,药师法就是性命双修。你对世间一切不是还留有一丝贪着,甚至对物质的追求吗?如想追求健康长寿、升官发财、消灾治病,增福增寿等等,那么好啊,那就练药师法门,先从命(身)为主入手,慢慢的通过身心修炼,你会发现随着功夫的上升,对于物质的贪恋越来越小,而心的法喜越来越大(包括四禅八定的大乐都比世间物质追求的快乐大多了。。。。。。当然,最后还要超过这个乐而达到成佛的极乐世界),超过对于世间物质的持着和追求的快乐,这时候就过度到以修心为主了,你就慢慢与宇宙的本体相融合,慢慢与诸佛相融合了,直至最终成佛。&&& 所以,想到了为什么一些富翁有千万以上财产,还想贪更多,还不满足,但是却又不快乐的原因了吧,想到了古代帝王什么物质财富都有了,只差长生不死了,到处去求长生不死药却无能为力了吧。所有一切都是因为身心向外求是没有能满足和快乐的,最多偶尔带来点小快乐,最终却是痛苦,乃至天道的快乐比人间的物质满足快乐大很多倍,最终福报享尽也是要坠落和受苦的。所以佛教导说一切皆苦,六道皆苦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只有向内求才是解决和最终解脱之道。
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大悲,晚年讲《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反复阐明像法、末法时期的诸多问题。药师佛之弘深本愿不可尽言,他们对救度五浊恶世中之末法众生是最有能力与因缘的。我们佛教徒和信众,理应遵循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教诲,修持和宣扬药师佛法,最大的利益和拯救众生,也才可最快的成就自己在世和出世的愿望。&&&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正是末法时期.本师释迦牟尼佛是特别为了我们这个末法时代的众生而开示药师佛法门的。由于佛陀不会作妄言,故应着他们的誓愿,在末法时代中的我们最宜依止药师佛和用药师法救度众生了。&&& 四月初八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诞辰,希望所有有缘人都能尽力广泛宣传药师佛法,救度众生,成就自己入世和出世的愿望,报达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乃至一切佛菩萨的大恩大德。
太虚大师:&&& 释迦本师说其以十二本愿所成东方功德净土,摄十方有缘众生,随愿往生,大致同于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而特殊之处在供养礼拜药师如来及称诵其名号经典者,现在能免除病难、灾横、增福、延寿,与弥陀之专接往生者异。&&& 故吾国佛殿,皆供设释迦、药师、弥陀三像,释迦为主,右弥陀度亡而左药师延生也。延生为群情之所欲乐,故上寿为世间之所荣贵,寿而健康,寿而多福多子息,则尤为盛事,殆非久积阴功,深培厚德不能致。
――节录自: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印送序
补充资料:
三世佛又分竖三世佛和横三世佛。竖三世是以过去、未来、现在为三世,竖三世又称纵三世。竖三世佛指的是过去世的燃灯古佛,现在世的释迦佛和未来世的弥勒佛。过去佛是指过去成佛并已经灭度的佛,现在佛是指现在已经成了佛并且住世说法的佛,未来佛是指已经受了佛记,在未来将成为佛的佛。
燃灯古佛释迦牟尼前世授业恩师,所以燃灯佛当属“过去佛”。许多供奉“竖三世”佛的庙宇,往往在正殿DD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未来佛弥勒佛,弥勒佛作为佛储,住在次高天――兜率天,等佛陀圆寂后转世成佛!我国四川乐山大佛便是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时间可笑之人”可谓经典名言。
横三世佛代表中、东、西三方不同世界中的佛。中间一尊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左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结跏趺坐,左手持钵,表示甘露,右手持药丸;右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结跏趺坐,双手垒置足上,掌中有一莲台,表示接引众生的意思。三世佛旁边有的各有二位菩萨立像或坐像。这六位菩萨是三位佛的上首弟子。
在阿弥陀佛旁的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三位合称“西方三圣”或“阿弥三尊”。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又称大医王佛、十二愿王等,除三世佛合供以外,还有专门的“药师殿”、“药王殿”。殿内正中为“药师三尊”,即药师佛及其胁侍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有的两旁还列有药师十二神将,又叫十二药叉大将,皆为顶戴盔甲的武将形象。分辨三世佛的方法是看左右肋协,在药师佛旁的是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合称药师三尊。
释迦牟尼佛生于公元前566年,原是释迦国的太子,二十九岁出家修道,释迦牟尼佛圆寂时八十一岁。北京卧佛寺的卧佛就是纪念佛陀圆寂的样子。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合称为释迦三尊。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药师佛之间有什么关系?
阿弥陀佛,释迦牟尼,药师佛之间有什么关系?
08-11-24 &
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创建者
释迦牟尼,俗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叫迦毗罗卫的地方(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 据中国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为寻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6年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睹明星悟道成佛
药师佛 梵文 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 。音译;碑杀杜娄噜。 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在我国许多大寺院的大雄宝殿中,释迦佛左边的代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 他教导我们要念佛去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男的和阿弥陀佛一样高大,一样庄严 那个世界没有痛苦,和菩萨善人为伴侣.等等 (具体请看&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药师佛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 (具体请看&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 这三尊佛都是三十二相具足,八十种好 一般是靠看佛手中持的发宝看出来 释迦牟尼佛手持钵 阿弥陀佛手持莲台 药师佛手持宝塔 阿弥陀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光佛、无量寿佛等;藏传佛教称为月巴墨佛,是佛教中西方极乐世界的创建者
释迦牟尼,俗名悉达多,姓乔达摩,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叫迦毗罗卫的地方(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 据中国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与我国春秋时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为寻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6年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睹明星悟道成佛
药师佛 梵文 Baisajyagurvaiduryaprabhasa 。音译;碑杀杜娄噜。 全称为药师琉璃光如来,又有人称谓大医王佛,医王善逝或消灾延寿药师佛。为东方琉璃净土的教主。药师本用以比喻能治众生贪、瞋、痴的医师。在中国佛教一般用以祈求消灾延寿。 成佛时曾立下十二大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病苦,治无名痼疾,令一切众生身心安乐。据说信奉药师如来能够医治百病,解除各种顽疾苦痛,消灾延寿,因此我国历史上社会各阶层对药师如来的信仰很盛。在我国许多大寺院的大雄宝殿中,释迦佛左边的代表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琉璃光佛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因父为释迦族,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释迦牟尼是古代印度西北部喜马拉雅山脚下一个叫迦毗罗卫的地方(在今尼泊尔境内与印度交界的提拉科特)。他的父亲是迦毗罗卫的国王净饭王,母亲是摩耶夫人。据中国佛教史料记载,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世于公元前486年,活了80岁,与中国春秋时的孔子几乎是同时代人。他自幼接受传统的婆罗门教育,29岁时为寻求解脱之道而出家,经过6年修行,最终于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睹明星悟道成佛。释迦牟尼-姓名释义    释迦牟尼是后人对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尊称。“释迦”是乔达摩·悉达多所属的部族名称,有“能”、“勇”的意思;“牟尼”意为“文”、“仁”、“寂默”,所以汉译又作能仁寂默、释迦文佛等。在《梨俱吠陀》的诵诗中,曾经记载一种出家修行者,称为“牟尼”,他蓄长发、著褐色的脏衣、可以飞行空中,喝饮毒汁而无事,所以“释迦牟尼”,可意译为“来自释迦族的修行成就者”、“释迦族的圣人”。“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巴利文:Siddhattha),意思是“吉财”、“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作“萨婆曷剌他悉陀”(梵文:Sarvarthasiddha),意为“意义成就”或“一切义成”。这才是他的真正名字。传统上认为“乔达摩”或“瞿昙”(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但这应非他的姓氏,而是依照当时印度贵族的习惯,由《梨俱吠陀》赞歌的作者仙人家族Gautama,所取的另一个名字。大乘佛教对他又有不同的尊称,如《华严经》中又称他为毗卢遮那佛,是光明遍照的意思。释迦牟尼-国家    释迦族自称为印度甘蔗王族的后裔,与《罗摩衍那》的主角罗摩同出一系,属刹帝利种,为古代印度的雅利安人。但是因为释迦族所处偏远,僻处婆罗门文化圈之外,雅利安人到达的时间很晚,被认为是未开化地区,所以很有可能是当地土著民族,而不是纯粹的雅利安人种。佛陀时代,印度北部有十六个大国,都是君主制国家;释迦族统治的是东北部边缘四小国之一的迦毗罗卫国,采取共和制,以憍萨罗(Kosāla)为宗主国。后来迦毗罗卫国受到憍萨罗国的流离王侵略而亡国,整个部落也遭到灭族的命运。释迦牟尼佛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恒河两岸的憍萨罗国(Kosāla)、摩揭陀国(Magadha)和毗舍离国(Vai?ālī)之间,所以他说法使用的语言很可能是印度东部的方言摩揭陀语。佛入涅槃后,弟子们编纂佛典时使用的语言,也应该是摩揭陀语;但是随着佛教传播地区的逐渐扩大,在各种方言的影响之下,佛教语言不可能保持纯正不染,学者又称呼此为半摩揭陀语。在阿育王石碑出土之后,学者对于半摩揭陀语开始有了更多的了解。根据南传佛教的说法,现存的巴利文就是摩揭陀方言,也就是佛陀所使用的语言。但是古印度语言学研究者认为,巴利文应该是来自印度西部的方言,与源自东部的摩揭陀语不同,但它很可能受到摩揭陀语的影响,从而接受了它的某些特征。佛教的理论是关于解脱的理论,语言只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所以佛陀拒绝弟子要求依婆罗门传统以梵文为统一的传教语言,而允许弟子以自己的母语来传播佛教。因此早期的佛教经典也不以梵文写成。释迦牟尼-著名弟子    佛陀弟子众多,声闻弟子中著名者有十人。释迦牟尼佛有十大弟子,他们是:一、大迦叶,二、舍利弗,三、目连,四、须菩提,五、富楼那,六、迦旃延,七、阿那律,八、优波离,九、阿难,十、罗侯罗。大迦叶是十大弟子之首。 大迦叶(佛陀的大弟子 《头陀第一》)。 称摩诃迦叶、大迦叶,或称为迦叶、迦叶波、迦摄波。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人。少欲知足,常修苦行,故称为头陀第一。头陀是梵文:Dhuta 的译音,意为:抖擞,就是清心寡欲,扫除世间尘垢烦恼,是佛教的苦行之一。大迦叶跟佛陀以后谨守佛陀的旨意并虔诚的专修苦行,深受佛陀的信任,当佛陀预感不久人世时指定弥勒菩萨於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接替他为未来佛的同时,令指定以大迦叶为首的四弟子(另有:君屠钵叹、宾头卢、罗侯罗)为四大声闻,继承佛陀的事业弘扬佛法并在将来辅佐未来的弥勒佛。他是佛教第一次结集的召集人。释迦牟尼涅盘后的第二年的夏天,大迦叶将所有的弟子召集到王舍城灵鹫山集合,汇编释迦佛祖的遗教,全部汇编整合完成由阿难诵经、优波离诵律、富楼那诵论。这就是所谓的三藏圣典。因而有第一祖师之称。对於佛法的流传,有极大的功劳。 目犍连目连(神通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或为摩诃目犍连、目犍连、大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古印度摩揭陀国土舍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神通第一著称。后被反佛教的婆罗门打死。在佛教雕像中,常侍立在释尊左边。相传其神通广大,以天眼通看到他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在七月十五按佛陀的意思设盂兰盆供奉十方僧众,在他们的帮助下入地狱救母,由此,佛教有中元节。 富楼那 富楼那(说法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Puramqitrayaniputra)的略称,意译为满慈子。迦毗罗卫人,国师婆罗门之子。先与朋友出家修苦行,释迦成道后,前往归依,善於分辨佛义,广宣法理,被称为「说法第一」。富楼那能因人施教,见一种人说一种法,在他的解说后人们都为之折服,从而皈依佛门。富楼那精进修持,不懈不怠,宣扬人生真理教化众生,在说法人当中最为第一。 须菩提 须菩提(解空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 Subhuti 的音译。或为须浮提、须扶提等,号称「解空第一」。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从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释尊的十大弟子。以解空第一著称。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裏化缘,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而大迦叶却向穷人化缘,因大迦叶要给穷人集善的机会。后来佛陀知道后斥责他们的心不均平,不合佛家法规,从此,和尚化缘不在择富挑贫。 舍利弗 舍利弗(智慧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梵文Sariputra的音译。或译作鶖鹭子、舍利子。号称:智慧第一。初从六师外道的删闍那毗罗胝子出家,后因听到马胜比丘说因缘所生法的偈颂,改学佛法。由於他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因此很快成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罗侯罗 罗侯罗(密行第一)。 释迦牟尼佛的唯一的儿子,也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声闻,和十大弟子之一,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梵语Rohula的音译。又为罗护罗,意为覆障、障月、执月的意思。因为他是在月食之夜出世的。 当太子的佛陀因为有了儿子很欢喜,因为佛陀的父亲净饭王不至因他的独子释迦牟尼出家而王室无后。佛陀就在儿子出世的第七天骑著白马出家了,从此,罗侯罗就在没有父爱的环境下过了他的童年。 佛陀成道后的第三年,回到他的家乡时,佛陀的妻子和罗侯罗没有去迎接佛陀,当耶输陀罗向罗侯罗说佛陀是他的父亲时,罗侯罗竟不认识。后佛陀对他的前妻说:“让你辛苦了,当然我是有负予你的,但我为众生而牺牲,请你为我欢喜。”佛陀又为罗侯罗剃度,拜舍利弗为戒师,舍利弗为他受沙弥十戒,成僧团中有沙弥之始,时,罗侯罗十五岁。 罗侯罗诵经十分勤奋,二十岁成道,又严守戒规,被称谓密行第一的阿罗汉。阿难陀   阿难陀(多闻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生于公元前463)。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侍。 优婆离 优婆离(持律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或称为优波离。意译为无灭。出身与古印度的低下层,是奴隶、杂工,没有任何人身权利,原为一名理发师,是佛陀做太子时的宫中理发师,后和萨迦的王子一起跟随佛陀出家。因持律精严,从来不犯一点小错,佛陀命他持长僧团的戒律被称为持律第一。 优婆离的一生,是在处理僧团的纠纷。为犯戒的比丘忏摩,向佛陀请问戒律中度过的,堪称为戒律权威。佛灭后第一结集由优婆离诵出三藏中的律藏。 阿尼律陀 阿尼律陀(天眼第一)。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意译为无灭。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即佛陀的叔父甘露饭王之子,佛陀成道以后曾回家阿尼律陀佩服堂兄的道行,於是跟随佛陀出家,以天眼第一著称。虽然阿尼律陀是天眼第一的大神通,可是他本人却是个盲人,《楞严经》说他出家之初,贪眠不起,被佛陀呵斥他像个畜生贪睡。阿尼律陀受此刺激下狠心连续七天不眠,竟不幸失明。但得了天眼通的神通是佛门的千里眼,他的千里眼能见十方(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下)地域,达到能见世界如见核桃的境界。 正是天眼阿尼律陀对世界看得太清楚太明白了,所以他是最心平气和的罗汉,跟谁都合得来,他还悟出证道的方法,他认为:道是从少欲、知足、寂静、正念、正定、精进、正慧、无戏论八法而得到的。 迦旃延 迦旃延(议论第一)。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古印度阿盘提国婆罗门之子。原出家修习外道,后跟随释迦牟尼学法,以能分别诸经,善说法相,有“议论第一”之称。或称为摩诃迦旃延、大迦旃延。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弥陀佛 释迦摩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