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修佛法讲考稿

如何学修佛法(一)
我的图书馆
如何学修佛法(一)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业力种子是因为烦恼而种下的,种下了的业力种子又需要烦恼的滋润才能不断地成熟,那么控制并消除了烦恼,就切断了业力的命脉,也就达到了消除众生苦难的目的了。那么烦恼是否有根源呢?再从烦恼的来源上去寻找,又会发现众生的烦恼来自对“人我”的执著,而人我执著又来源于众生的无明。通过这样的寻找,就把导致凡夫众生苦难的从浅到深的各种原因都找到了。只要断除了处于源头的众生的无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世间众生的各种苦难了。3、断除苦难源头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没钱生活,有钱的人布施一些钱,他就立即能消除贫困,但要断除众生的无明,比起做世间的善事,要复杂和艰巨得多,这是世间的财富所不能解决的。要解决他的无明,就像医生能给病人看病一样,要有一定的能力,最理想的是自己已经消除了无明或烦恼,最少的程度上,也要已经知道如何消除无明的真实方法。那么从哪里能找到彻底消除无明的方法呢?单凭凡夫自己能找到吗?决定不能,否则从无始以来,那么多的时间里,自己要能找到的话,早就找到了。从外道和世间学说里能找到吗?也决定不能,否则他们也早就解脱了。综观这个世界上,各种宗教、学说之中,只有佛法才提出的苦难的根源,也就是无明导致了我执,从而产生了烦恼,制造了业力,形成了苦果这一缘起规律。因此一个聪明的人,理智的人,对自己前途负责的人,对他人的苦乐放在心上的人,就应该从佛法中,去求得能够脱离这种十二缘起支束缚的真实方法。4、学佛难吗?答复:佛法中确实已经清楚地指出了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原因,以及脱离轮回的方法。那么这些真理和方法是否能够马上学到手并付诸实践呢?这对于少数智慧高的人来说,是可能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榜样,比如六祖大师、全知麦彭仁波切、上师法王如意宝等等,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用说加以应用,单单是理解这些真理和方法,都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什么会困难呢,是否佛法故意弄得晦涩难懂呢?当然不是的,凡是佛法,都是圣者们的现量境界,这其实和大家现在的吃饭、喝茶等的现量境界一样,都是平白易懂的,同时也是符合理证,是有理有据,论述得非常清楚明白的。既然佛法那么的明白,为什么就不容易学呢?原因主要就在于,凡夫众生习惯了世间的轮回法,众生的兴趣和智慧,也都只局限在和眼前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世间以外的境界,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佛,对弘扬以出世间功德为主的佛法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以为奇了。但是不管多么陌生的东西,只要愿意学,都可以一点点熟悉起来,对于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好处的佛法,当然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熟悉了。这个对佛法的熟悉过程,归纳起来,就是闻思修这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就是学佛的核心方法。5、小结轮回的实质是无尽的苦难,苦难的根源不是缺少财富,而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又产生于无明。因此要彻底解决轮回的苦难,就要解决无明这个根源。而所提到的这些内容,都是在大家的所知范围之外的,因此必须通过闻思修三个步骤,才能够把这些佛法学到手,解决自己和众生的所有生死苦难。愿诸佛子,早登菩提!
馆藏&1485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学修佛法(五)
我的图书馆
如何学修佛法(五)
加载中...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加载全文 去问自己是着了什么样的魔障,因为这时正是自己在生起和助长烦恼魔,自己已经向烦恼魔投降了,成为了烦恼魔的眷属。而只要坚持不断地闻思,在心中形成扎实可靠的闻慧和思慧见解,就能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了。3、三慧俱缺的后果闻思修是佛法传承的主要形式,如果缺乏闻思修,就会直接导致佛教的衰退,使佛法变成名义上的佛法,实际上和世间法一样了。佛法之所以与世间学说和其他宗教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佛法指出了世间法的本质是苦谛,以及困扰世间安乐的根本因素,是业和烦恼的集谛,并指出了消除这些苦与烦恼、业障后的寂灭状态和途径,也就是灭谛和道谛。离开了这些内涵,佛法就失去了佛法的特色,和世间法区分不开了。这会导致学佛者不知道佛法的宗旨和目标,不首先改造、提升自己的相续,而只去从事一些和佛法有些相似的影像佛法。这像世间的盲人一样,其实比盲人更可怜,世间的盲人还有可能善根成熟,精进闻思修,但是不进行闻思修的人,在世间的沾染中,会不断增长邪知邪念,助长贪嗔痴,这样解脱的命根就会被中断,而与解脱的机会再一次的失之交臂,实在是最为可惜的事情。如果没有深入经藏,甚至还会退失掉对三宝的信心。因为如果仅仅从事一些世俗的善法,那么有很多宣扬人天善法的外道也在一样弘扬,这就很难和他们区分出来,很难突出佛法的不共解脱的特色。时间长了,退失皈依,变成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或者变成外道徒也不是没有可能。在出世间圣者位见道之前的凡夫心里,都有外道遍计我执的种子。外道也会说某些法是如梦如幻的,但是他们把要祈祷的神啊、自性啊之类的肯定会说成是实有的,他们所谓的解脱,就是一个实有的神,把自己超度到天上去了,而不是通过闻思修消除我执,消除烦恼实现的。如果没有闻思修,认识到三宝的殊胜意义,认识到阿弥陀佛的不共功德,很有可能修的是内道的法,但是持的却是外道的见解,有可能在按外道的方法在祈祷三宝、在祈祷阿弥陀佛,虽然这样做祈祷也能得到一些加持,但是这和三宝没有真正相应,和阿弥陀佛没有真正相应哪,没有相应的祈祷,得到的加持是很少很少的。要避免自己见解和修法时的外道倾向,就要一切以正法为标准,不能以自己的分别念为标准,要通过踏踏实实的闻思,理解到轮回、涅槃、众生、佛陀、烦恼、智慧等等的实际意义,而不能按自己的习惯,去作似是而非的理解,这样就能保证自己在修行的是真正的佛法。总之,没有了闻思修,就没有了法宝的加持,这个世界就像太阳陨落,重新又掉回到了黑暗了一样。这是众生最大的损失,佛陀历经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获得的,度化了无数的众生的,又经过历代祖师代代相传的珍贵佛法,到我们这里就中断了,没有了,这就像世间家族的香火中断了一样,众生解脱的可能性也就从此中断了,这是对佛菩萨的最大的不敬,是对广大如母有情的最大的不孝,是当今佛弟子们最应该共同努力,竭力防止的。愿诸佛子,早登菩提!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  我等与众生 皆共成佛道(
N同时转发到微博
馆藏&14854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如何学修佛法01益西彭措堪布讲授.doc.doc
文档介绍:
如何学修佛法 1 如何学修佛法...... 第一课益西彭措法师讲授这次趁国庆放假,大家来利用这难得的空闲时间,一起来学修佛法,积累一些解脱的资粮。这次我想针对大家目前学佛的情况,根据经论中的教证,和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的珍贵教言,来和大家谈谈有关学佛的正确方法,因此题目是: 如何学修佛法。现在佛教团体比以前增加了不少,佛弟子们所从事的自利利他的事业也越来越丰富,闻思经论,修行打坐,放生护生,以及各种慈善事业,现在都逐渐开展起来了。在从事这些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同时,大家也应该必须分清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并且应该抓住其中的核心内容。一、佛法的核心那么佛法的核心是什么?要认清这个问题,就要从揭示众生轮回真相的十二缘起支中去寻找答案。 1 、轮回之苦在现实生活中,大家会看到许多需要帮助的众生,比如 2如何学修佛法花光了积蓄还没有治好重病的家庭,遭遇飞来横祸而导致生活困难的人,在贫困地区上不起学的孩子,以及那些疾病缠身的流浪猫、流浪狗等等,他们的处境非常艰难,尽量去帮助他们,是一个佛弟子应该做的份内事,是慈悲心驱使的一种必然行动。同时也应该看到,解决了他们的一时之需,是否能解决了他们的一世之需。世事是无常的,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后,他们是否从此就没有困难了呢?这是谁也打不了这个包票的。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凡夫人不能保证接下来会发生什么,那些现在接受帮助的人,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注定还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各种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呢,从轮回十二缘起支中我们可以看到, 轮回的因是烦恼和业,轮回的果是生和老死。如果因没有解决,那么生和老死过程中的各种苦难将会源源不断地涌现。由此可见,目前对他们做一些生活上的帮助,虽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效果是有限的,就像“扬汤止沸”一样,在一锅水已经沸腾的时候,只是把表面的开水舀掉,是无济于事的,因为锅底的大火还一刻不停地在燃烧呢。而且还有更多的众生,正在遭受比这些更悲惨的苦难, 他们有的生活在地狱里,有的生活在饿鬼道中,每天遭受着痛苦的折磨。 2 、苦之根源如何学修佛法 3 导致众生苦难的原因,首先是业力,正是这些业力的不断出现,才出现了各种各样大家不愿意见到的结果。如果有一种办法能帮助众生消除业力,这将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就能够给他们带来更深广和更长久的安乐。消除众生的业力,比较直接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功德回向给众生,让他们重业减轻,轻业消除。但是就业力的种子来说,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每个众生都已经积累了无数亿了,并且新的业力种子还在不断地产生之中,因此这业力种子是无法通过回向的方法来彻底消尽的。业力种子是因为烦恼而种下的,种下了的业力种子又需要烦恼的滋润才能不断地成熟,那么控制并消除了烦恼,就切断了业力的命脉,也就达到了消除众生苦难的目的了。那么烦恼是否有根源呢?再从烦恼的来源上去寻找,又会发现众生的烦恼来自对“人我”的执著,而人我执著又来源于众生的无明。通过这样的寻找,就把导致凡夫众生苦难的从浅到深的各种原因都找到了。只要断除了处于源头的众生的无明,就可以一劳永逸地消除世间众生的各种苦难了。 3 、断除苦难源头的方法如果一个人没钱生活,有钱的人布施一些钱,他就立即能消除贫困,但要断除众生的无明,比起做世间的善事,要复杂和艰巨得多,这是世间的财富所不能解决的。要解决他 4如何学修佛法的无明,就像医生能给病人看病一样,要有一定的能力,最理想的是自己已经消除了无明或烦恼,最少的程度上,也要已经知道如何消除无明的真实方法。那么从哪里能找到彻底消除无明的方法呢?单凭凡夫自己能找到吗?决定不能,否则从无始以来,那么多的时间里,自己要能找到的话,早就找到了。从外道和世间学说里能找到吗?也决定不能,否则他们也早就解脱了。综观这个世界上,各种宗教、学说之中,只有佛法才提出的苦难的根源,也就是无明导致了我执,从而产生了烦恼,制造了业力, 形成了苦果这一缘起规律。因此一个聪明的人,理智的人, 对自己前途负责的人,对他人的苦乐放在心上的人,就应该从佛法中,去求得能够脱离这种十二缘起支束缚的真实方法。 4 、学佛难吗? 答复:佛法中确实已经清楚地指出了众生在轮回中受苦的原因,以及脱离轮回的方法。那么这些真理和方法是否能够马上学到手并付诸实践呢?这对于少数智慧高的人来说, 是可能的,历史上也不乏这样的榜样,比如六祖大师、全知麦彭仁波切、上师法王如意宝等等,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不用说加以应用,单单是理解这些真理和方法,都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为什么会困难呢,是否佛法故意弄得晦涩难懂呢? 如何学修佛法 5 当然不是的,凡是佛法,都是圣者们的现量境界,这其实和大家现在的吃饭、喝茶等的现量境界一样,都是平白易懂的,同时也是符合理证,是有理有据,论述得非常清楚明白的。既然佛法那么的明白,为什么就不容易学呢?原因主要就在于,凡夫众生习惯了世间的轮回法,众生的兴趣和智慧,也都只局限在和眼前利益相关的事情上,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世间以外的境界,也不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佛,对弘扬以出世间功德为主的佛法感到陌生,也就不足以为奇了。但是不管多么陌生的东西,只要愿意学,都可以一点点熟悉起来,对于能给我们带来最大好处的佛法,当然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熟悉了。这个对佛法的熟悉过程,归纳起来, 就是闻思修这三个步骤。这三个步骤,就是学佛的核心方法。 5 、小结轮回的实质是无尽的苦难,苦难的根源不是缺少财富, 而是业和烦恼,业和烦恼又产生于无明。因此要彻底解决轮回的苦难,就要解决无明这个根源。而所提到的这些内容, 都是在大家的所知范围之外的,因此必须通过闻思修三个步骤,才能够把这些佛法学到手,解决自己和众生的所有生死苦难。二、什么是如法的闻思修 6如何学修佛法 1 、闻思修的定义总地来说,闻思修是学修佛法必然要经过的方法和步骤。闻是先从佛菩萨的经论里了解到这个世界的苦难本质和根源,也就是苦谛和集谛,以及摆脱这种苦难本质后的境界, 以及摆脱的方法,也就是灭谛和道谛;思是把听闻到的法义消化吸收,用它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层次,成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修则是用这些闻思到的法义,来替换掉自己旧有的习气,并最终使自己的心相续,或者说思想,和圣者们完全一致,达到彻底根除无明的目的。这三个步骤,其实不是佛法独有的,学习世间上任何一个知识,也都是需要经过这三个步骤,最后才学习成功的, 这其实是众生学习新事物的一个通行的步骤。比如学开飞机,首先要从理论上学习飞机的各种原理和飞行要领,并牢记在心,这就是闻;其次要不断揣摩,并到飞机上去实地体验,理解、领会这些原理和要领,这就是思; 最后阶段是在教练的指导下试验飞行,不断地练习已经理解的原理和要领,将其变成自己新的习惯和经验,这就是修。那么在闻思修中,是否存在着误区,有哪些误区呢?下面来看闻思修的误区: 2 、闻思修的误区在闻思修的过程中,佛弟子要避免五个误区。如何学修佛法 7 (1)不认真听闻。有的人以为听闻佛法就是听个传承, 求得传承的加持,在听的时候左耳进、右耳出,不专注于听闻的法义。如果对法义不具备恭敬心和信心,就得不到传承的加持,反而缘正法而造下严重的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十天内免登录
如何体现佛教教育的学修并重
佛教教育从构成上,离不开三个要素,第一具德师长,第二正确方法,第三乐学弟子,其实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诠释。从教育层次上,有两个方面,第一理论学习,第二实践验证。所以它是帮助众生转凡成圣的过程,是由边学习边思维及实践,直至理论与实践圆满结合的过程。
导言佛教教育从构成上,离不开三个要素,第一具德师长,第二正确方法,第三乐学弟子,其实就是对“佛法僧三宝”的诠释。从教育层次上,有两个方面,第一理论学习,第二实践验证。所以它是帮助众生转凡成圣的过程,是由边学习边思维及实践,直至理论与实践圆满结合的过程。是指佛陀及其弟子依照正法对众生的教化,正法来自佛陀离苦得乐、觉悟解脱的成功实践,弟子听闻佛陀说法,以其圆满理论为方法依据,树立正见,指导自身的实践,纠正自身思想言行上的错误,获得如佛同样的圆满解脱。佛教的教育史有二千六百年,其教育主要特征有九个方面,第一学修化;第二国际化;第三终生化;第四民主化;第五生活化;第六社会化;第七多元化;第八现代化;第九纯净化。“教化”一词出自于佛教。《十住毗婆沙论》卷二记载:“教,名教他以善法;化,名远离恶法。”佛陀成就自身圆满觉悟解脱后,用四十九年的时间,在印度恒河两岸说法教化,接受佛化的弟子由早期五比丘,到一直跟随佛陀学法的僧团一千二百五十比丘,后来逐渐扩大到僧众、俗众及男众、女众。佛陀涅槃后,其弟子继承佛教教化众生的事业,从此佛法代代相传、灯灯相续,直至今天,经历了二五五九年,传播到世界各地。近代佛教教育模式主要有丛林教育和院校教育,虚云老和尚是丛林教育成功的主要代表,太虚大师是院校教育的成功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成功体现在自利利他方面的成就,一生忧国忧民、奉献佛教,作为师长处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形式、教学内容上结合时代发展、众生根基变化而调整,树立尊师重道、学修并重的良好学风,培养了很多现代高僧大德,成为现代佛教教育的牢固基石。如何体现佛教教育的学修并重的特色?这是佛教人才培养的关键。忽视学修并重,有何过患呢?根据佛教教育现状,因为对佛教教理认识、实修体证方面的不重视,造成以下五个方面的危害,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一、什么都不信,什么都信一点,信仰缺失,借教敛财、争名夺利、不择手段,极易和贪官奸商勾结,后果可怕。二、将佛教等同于世间法,如佛教是教育、是哲学、是心理学、是科学、是世间慈善等,否定了佛教超凡不可思议特性。三、将佛教等同于民俗信仰,等同于巫术迷信,不明因果,神佛不分,看风水、抽签算命打卦、占相吉凶。四、将佛教等同于其他宗教,佛教和基督教一样,佛教儒家道教是一家,皈依佛教和皈依其他宗教无差别。五、对佛教一知半解,自以为是、极端信仰、自赞毁他,造成佛教内部矛盾、分裂、诽谤、斗争。佛教教育,在教学依据上有:经律论三藏。宗派上有:大乘、小乘,有所谓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乃至所谓俱舍成实等宗。语言区域上有:汉语系和藏语系佛教属于大乘佛教,也是北传佛教;巴利语系属于小乘佛教,也是南传佛教。对应根基上有:五种性。教学步骤上有:教理行果、戒定慧、闻思修、定慧等持、福慧双修。教学方式上有:四悉檀、六度四摄、应机教化、八正道。教学管理上有:尊师重道、法脉传承、六和僧团、戒律威仪、布萨羯磨、丛林清规、随方毗尼。教学环境上有:丛林寺院、佛学院、中小寺院、小庙、精舍、念佛堂、居士林、私人佛堂。学修结合应注重三根本:根据以上佛教教育传统,以及我国现代社会时代特征,当今佛教教育要体现学修结合的特色,应做好三根本。惟贤长老曾为我们开示三种根本:第一根本,佛法僧三宝的信仰,这是三个根本中的首要。依止善知识,也是皈依三宝中的内涵。佛法传承靠常住三宝,依止善知识如同“啐啄无违”。这是一个比喻,讲的是母鸡帮助小鸡从蛋壳里出来的状态。小鸡在里面啄,母鸡在外面啄,两边配合,小鸡就破壳而出。比喻佛陀想帮助众生,众生也想离苦得乐,两相呼应,那么解脱、开悟就建立了。师长在外面帮助我们开悟,我们内心配合师长的引导,这就叫请答相应,啐啄无违。第二根本,是业报为生死轮回的根本,业报就是指因果。第三根本,净土法门为解脱的根本。在三根本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明了四种说法作用,四个认清,抓住两个断除,十种结合。其中:一、四种说法作用为:第一、说法普令弟子促发学修兴趣。法门有无量无边,如果没有主动性,很快就会厌倦,怎样才能让弟子主动学修佛法呢?答案是:促发他的学佛兴趣。近代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佛陀自身彻底觉悟解脱,为我们揭示世间、出世间一切万法生灭现象及其因由,令众生远离迷乱颠倒,心生敬仰希求。一切众生得遇佛陀教化,获得离苦得乐之机缘,实是生命中最大的荣耀。第二、说法普令弟子个个修行受益。众生无尽,每个弟子相貌个性善根环境千差万别,而且每个众生每时每刻言行内心也不断变化发展,怎样才能及时恰当给予弟子修行指导呢?佛陀对众生的根基了如指掌,对机说法,应弟子根基差别,能恰如其分地显现有情无情而为其说法,能令每个弟子随其善根业力,都能得到佛陀对其最及时的教化,犹如慈父呵护自己唯一的儿子一样,每个弟子都获得佛陀一对一的最佳呵护,绝无错失良机、厚此薄彼的过失,获得利益的多少差别,可以说完全是众生自己根基业力造成的。第三、说法普令弟子对治各种障碍。众生烦恼无尽,烦恼是否有内在的规律呢?佛陀了知一切众生无边痛苦来自妄想执着的种类差别,所以说八万四千种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种烦恼。第四、说法普令弟子通达究竟真实。究竟圆满的佛道,凡夫弟子怎样才能成就呢?佛陀以一切善巧方便为弟子开示成佛之道,帮助弟子悟入成佛之道。二、下面给大家介绍四个认清,具体是指:第一、认清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我们现在的暇满人身,极为难得而易失。北俱卢洲以及天人因为一生多乐少苦,所以不知轮回可怕,错失机缘不乐闻法修行,犹如温水煮青蛙,待到知道痛苦时,已无力跳出。三恶趣众生苦多乐少,悲惨一生、六根暗钝、神识溃乱,无力闻法修行,犹如极高温煮青蛙,早已昏迷,根本没有能力跳出苦海了。而我们所拥有的南瞻部洲暇满人身,苦乐掺半,诸事无常,不可依赖,故常乐闻法修行离苦之道,正是修道所应有的好条件,犹如青蛙突然接触到七十度烫水,惊恐中反而能毫不犹豫猛力跳出险境。佛弟子,只要常常不忘死无常,不会懈怠贪图现世安乐,一定会精进修道,一心出离苦海。第二、认清自己是浊世末法凡夫,应仗佛本愿力加持求生净土,依良师益友增益念佛之信愿行。我们要知道自己的真实现状,观察自身存在的恶见恶习,积重难返。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云:“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如果我们自问没有获得不退转的功德,就应当赶紧一心念佛求生净土。省庵大师云:“悟后莫言休见佛,应知悟后正求生
,童蒙未可离师学,稚子犹宜傍母行。”百丈禅师也告诉弟子,无论我们修学何种法门,都应念佛,这是最稳当安全的选择。第三、认清贪嗔痴是自他共的同敌人,万法唯心,护心为戒,应以平常心面对受用果报。一切的苦都由我们的恶业造成的,一切安乐来自我们的善业,因果法则没有不公平,是绝对的客观公正,所以众生不是我们的敌人,外境不是痛苦的原因。真正深信因果的人都知道,我们自心的贪嗔痴才是敌人。外境胜劣是随众生心的清净染污差别而变现的,如同《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应知心如工画师。第四、认清积善得乐、积恶成苦,应保持积极阳光的心态,以断恶修善的修行为快乐。我们内心如果真的有所觉悟,就不会怨天尤人,会以平和、积极、阳光的心态,不论他人如何迷乱,都能像《佛说无量寿经》所说“一心制意,端身正行,独做诸善,不为众恶。”会高高兴兴地忏悔断除恶见恶习,积极修集善法。三、下面为大家介绍两个断除,具体是指:第一、断除昏沉散乱。昏沉是修行的大障碍,修行昏沉是因为,我们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认识不够,希求解脱的心还不强,有些人喜欢打麻将,一个通宵都不昏沉,兴奋的状态能够几十年如一日,这是为什么呢?散乱是修行的大障碍,不能专注,是因为我们分不清轻重缓急,我们的贪心严重。看到前来抓捕的猎人,狒狒虽然拼命想逃跑也不能成功,就是因为放不下自己手中食品造成的。什么原因我们虽有善根却至今不能离开娑婆苦海,就是因为我们往昔放舍不下娑婆世界的一切。为何修学佛法不易持之以恒?1未祈祷三宝,离良师益友;2欲望太多,习惯于散乱,贪多造成言而无信的常态;3佛说:修行应如调琴师,不紧不松的琴弦方可弹出妙音,修行应不急不缓;4初学佛,可敬一切师长,但不应依止师长过多,否则无所适从。5心向外求,性格不改;6修行时障碍多,随俗造恶却强大顺利。第二、断除傲慢自卑。我们要和自己的昨天比,看看自己是不是天天在进步,如果进步了就应该高兴,如果没有进步,就应该好好忏悔,回忆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改进自己现在和未来,应该一切向前看。傲慢和自卑,都是妨碍我们进步的恶法,使我们自以为是或自暴自弃,从心态、方法和作用上,都可以看出它们不同于自信和谦虚。四、十种结合是指:第一、因果的过去现前未来结合。我们有时候会很随意地将某个因和某个果报具体的关联起来,其实以凡夫有限的观察能力,形成的这种因果关联是很短视很愚痴的,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经常后悔、经常胡闹、经常事后诸葛亮的原因。因果是通三世的,生活中的一切,绝不是推理小说家可以完成的作品。第二、世俗与超凡不思议及圆满觉悟解脱结合。我们学佛,首先要成为一个正常的人,首先努力争取自己具有健康的身体、正常的心理,敦伦尽分,孝敬父母师长,照顾妻子儿女,团结兄弟姐妹,公平交易、诚信待人,这是世俗法中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但我们也要注意,不可狭义地将佛法,等同于世俗的哲学、科学、艺术、身体保健法、心理学、营养学、经商之道、为官之道、为人之道、世俗慈善等。其次,我们不要否定佛法僧三宝不可思议的加持之力。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的故事,绝不是特殊的个案,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也是历朝历代多不胜数。科学还未能发现和正确解释的现象,无量无边,各种猜想和论证也不断更新,人类真理的追求之路无限漫长。但值得注意的是,世间的邪教往往也以神通蛊惑于人,其言行思想违背世俗人伦之道,违背因果,引导众生以杀盗淫妄酒等恶业,不切实际希求获得安乐。结果造成对众生的误导,令众生身体、心理上都受到损害,也造成对众生家庭、国家社会的危害,最终遭致王难,被王法取缔。我们不可将苦乐和方位、时辰、某个人或物关联,我们的苦乐唯一应和我们自身所造恶业善业关联,这才是正确的引导方向。佛陀是圆满觉悟者,彻底离苦得乐的解脱者。佛法的教化,具有理论的圆满性、实证上的可操作可验证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理论及实践体证的差别,知道佛教与其他宗教相比,有何共同点及差别,最后确定自己是否唯一皈依佛教。第三、局部整体的结合。佛陀的教法,有方便权巧,有真实了义。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相应于某一法门、某一本尊、某一法师,就自赞毁他,诽谤佛教中的其他教法、其他本尊、其他法师。如果仅从局部看问题忽视佛法整体,无异于盲人摸象。寻找善知识的一个标准:能对你的现实生活带来利益,未来生命有所提携。如果说:你跟着一个法师学完之后:脱离现实,成天神神化化,讲一些空中漂浮的事情;家庭不负责任;工作事业一塌糊涂;心态不阳光;身体多病多劳;周围人看到你都想躲开,那麻烦了。这个师长有问题,你也有问题。第四、有限无限相结合。我们学习菩提心、普贤行愿,无意中就将我们有限的时空观、有限的心量,不知不觉放大到了无限宽广。人天法、声闻缘觉法、权乘菩萨法,虽然相对于大乘了义之教是有限的、狭窄的。但不可否认,这些有限,恰恰是我们通向无限的基础。依靠佛本愿力加持,我们凡夫一心念佛,往生极乐,圆满本心,一生成佛,利益众生,这正是从有限到无限。所以我们既要平时修行净业三福,敦伦尽分,一心念佛,也要做好临终关怀,利益自他,实现有限到无限。第五、闻思修相结合。经律论三藏,是我们离苦得乐的修学依据。听闻善知识讲解佛法,使我们从文字上正确理解其中义理,属闻慧。将闻慧在内心中思维,尝试着如何恰当地运用于在生活工作中,改变自己原来错误的思想言行,并且不断反省修正,这属于思慧。将思慧,不断加强,熟练地运用在自己身心上,获得相应的觉悟解脱、修证体验,这属于修慧。闻思修不应偏废,口头禅和盲修瞎练皆不可取,更不应互相诽谤。第六、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传统的佛法内涵,传统的传承教育、丛林制度,与现代佛学院教育的结合,与现代哲学、科学、心理学、科技等等的结合,和时代特点相结合,可以让佛教既不失于本色,又能与时俱进,更加具有生命力,能更好的服务一切众生。第七、自他结合。八正道中,我们首先要有正见,破除我执法执的恶见,然后才是修其他七种。推己及人,自他相换、自他不二,这是成佛的基础。有人认为惩恶就是扬善,弄得自己都成了被惩的恶人。为什么不反过来呢?其实扬善即是遣恶呀。祖师说:己过如山都不见,他过秋毫亦明察。每天能用佛法甘露滋润一下自己内心,心中的菩提苗就不枯萎,自己的烦恼就会减损,自然快乐增加,家人和朋友、同事也会因自己而得佛加持了!改变自己要比改变别人容易多了,利他也首先是“为了改变自己而利他”,这也是成功利他的好办法。但智慧不够的人却只喜欢改变别人,结果往往别人和自己都没变。第八、修福修慧相结合。佛陀是福慧圆满,所以佛陀的教法,也一定是引导我们修福修慧的。第九、眼前和究竟相结合。离开了眼前的究竟,是好高骛远,不脚踏实地,永远是够不着的空中月、水中花。离开了究竟的眼前,永远是井底之蛙。所以学习佛法既要方向理路清楚,又要契合当前修行实际。第十、计划与变化相结合。学佛,我们必须要有计划,但不要教条,因为变化是客观的,计划是主观的。计划的大方向是根据佛法制定的,所以不应违背,但变化是实际的状况,可以依之调整计划的细节。总结最后,总结以上内容,学修结合必须以三根本为基础,明了四种说法作用,四个认清,抓住两个断除,十种结合。这对于遣除我们因为不重视学修结合,对我们个人学佛及佛教团体的健康发展所带来的过患,应该是有积极作用的。三根本的基础,能让我们信仰坚固,重视因果戒律,能长养一切善法。明了四种说法的作用,对正确学修佛法和弘扬佛法极为重要。四个认清,让我们对生死大事有紧迫感,不沉迷于世俗。两个断除,令我们针对自身习气,有的放矢。十种结合,让我们充分体会及运用佛教辩证法的思想,最终学修有成。最后,就以太虚大师对学修结合有三句话的教导作为本文的结束吧。第一句勤学明理以传教,第二句舍己利他以成行,第三句真修实证以成果。(作者:释开智,重庆佛学院教研处主任)
本文来源:网易
关键词阅读: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楞严经》传入中国的因缘非常不易,此经未来,盛名先至。隋朝天台智者大师研诵《法华经》而创立一心三观法门,后遇梵僧以止观示之。梵僧阅后告诉智者大师:“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此后智者大师便向西方虔心遥拜,希望能一观楞严的意旨。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身齐家演讲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