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传统节日大屠杀与抗日战争胜,,,,三个节日

您现在的位置: >> >> 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
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
来源: 时间:
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12月13日,我们绝不能忘记”。同学们,明天是12月13日,那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寒而深感耻辱的日子。日,日本侵略军占领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后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30多万同胞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下。繁华的六朝古都,瞬间成了人间地狱!我们不能忘记,是因为历史的记忆会渐渐被人遗忘。在今天的许多国人心中,七十七年前那段惨痛的历史真实而又遥远。12月13日的警钟应该长鸣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我们不能忘记,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国力;我们不能忘记,不是让我们去记住仇恨,更不是去报仇雪恨,而是为了建构现代的民族思维,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更是痛定思痛,反省自己,知耻而后勇,奋发图强!只有每个国人特别是青少年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做大了、做强了,我们才能站得直,立的稳,我们国家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到那时,看看到底还有谁敢欺侮我们!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迎着灿烂的阳光,面带幸福的微笑,我们又开始了新的一天美好的生活。可是,就在每一年的12月13日,冬日南京的上空都会响起刺耳、肃杀的警报声,这声音犹如逝者的哀鸣,这声音更似生者的呐喊,把我们拉回到71年前的今天。历史永远铭记77年前的那个冬天。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踏上了南京这片古老的土地,他们肆意的践踏,疯狂的蹂躏,残暴的屠戮,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惨绝人寰的暴行。昔日繁华的南京,城里城外,大街小巷,阡陌沟渠,到处尸堆如山,血流成河,哀号遍野,六朝古都顿成人间地狱,30万生灵化作屈鬼冤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这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遗忘的一段血泪史,这也是吾辈后生应当永远铭记的一段屈辱史。亲爱的同学,年轻的你我:哀怨的笛鸣,犹然在耳,民族的伤痛,刻骨铭心。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主题班会、黑板报展示、大合唱比赛等一系列纪念活动和德育教育课程,我们更加深刻地明白:以史为鉴,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勿忘国耻,并不是为了种植仇恨。古人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战争的教训,高扬和平的旗帜,建设强大的祖国,构建和谐的世界应当成为我们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责任。今天,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纪念逝去的先人,我们唯有牢记史训,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才能告慰逝者的在天之灵;同样,重温惨痛的历史,我们唯有放眼未来,守护和平,博爱天下,和谐发展,才能使人类远离战争,让血腥的暴行永远不再重演。最后,我想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冥思厅照壁上的那句话结束我今天国旗下的讲话,因为,唯有这句振聋发聩的话才能真正表达逝者与生者的共同心声:――“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谢谢!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这次国旗下演讲的题目是“12?13难以忘却的纪念”想必大家都知道发生在77年前今天的南京大屠杀吧!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居民有的被当做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做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在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那几天,南京城弥漫着浓浓的硝烟。南京人民的哭喊声,子弹、大炮的轰击声此起彼伏,一梭梭子弹的划过伴着一个个无辜生命的消逝。南京大屠杀是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痛。下面请全体起立,让我们对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者默哀。(1分钟后)默哀毕,全体坐下。为什么日本侵略者会如此肆无忌惮地在中国大地上胡作非为?就是因为那时的中国太落后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难道能不为此而感到自豪吗?但是,我们的先人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日本人口总量仅占中国的1/10,这也意味着我们的人均gdp才刚刚赶上日本的1/10。而且我国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研发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研发还处于初级阶段。也许你曾经从国外买回一些纪念品送给亲戚朋友,但打开后才发现里面有“madeinchina”字样。当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产品走向世界时,"中国创造"依旧驻足国内,以致中国至今依旧是一个"世界工厂"。而日本的技术产品在我国却随处可见,诸如:本田、丰田、索尼、佳能等。由此可见,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还有漫漫长路。那么,我们作为中学生,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更应该学会自立、学会自强。人生没坦途。唯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不懈,才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在学习生活中怎样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呢?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迎难而上,想尽一切办法将其克服;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要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磨练自己的意志,对自己认定的志向要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去奋斗;最为关键的是,我们自己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精神。成功与胜利永属于自强者,自强者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坚定的品格意志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天生我材必有用”,前途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让我们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奋斗到底,决不放弃努力。当我们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坚强地站起来,用自己毅力,勇气和智慧扬起自强的风帆,驶向胜利的彼岸。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老师们,同学们,早上好:此刻,我的心情特别沉重,那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就开始于77年前的今天。这天,南京在一片混乱中被日军占领。在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指挥下,日军官兵像野兽一样的对我手无寸铁的同胞进行了长达6周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他们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犯下了滔天罪行。难民一批一批地被敌人拖上汽车,在煤炭港扫射了,在汉中门扫射了,在大方巷扫射了!更有惨无人性的草鞋峡屠杀。南京城内的雪水如长江水一样流着,尸体像紫金山一样堆着,阴风惨惨,鬼哭狼嚎。纵然将敌人全部杀死,也永远不能补救这个创伤。连日本人都说:一伙难民挤在码头上,已处于快要冻死的状态,日军向这些难民开炮,将其全部屠杀了。在宽阔的江面上,漂流者数不清的尸体,向“木排”那样,缓缓地漂流着。朝上游看去,尸“山”接连不断。扬子江的确成了“死尸之江”。根据南京军事法庭统计,日军集体屠杀28案,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858案,经慈善机构埋尸15万,总数不低于34万。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确认最初六周屠杀人数达20万以上,毁尸灭迹15万,总数不低于35万。面对这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一惨案的背景。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官兵以死伤27万人代价歼灭日军5万人,疯狂的鬼子决定“扫荡上海附近之敌”,并最终决定“占领南京。”国民党军队在南京外围与日军多次进行激战,但未能阻挡日军的多路攻击。12月1日以后,南京的政府机关已全部撤离,12月7日,蒋介石在飞离南京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指着地图说,南京地势,无险可守,败局已定,但与其投降,不如战败而亡,希望军队为尊严而战。第二天,日军占领了南京的所有外围阵地,形成了对南京的三面包围,南京守军之剩北渡长江的唯一退路。12月9日,松井司令向南京城内空投了“投降劝告书”,中国军队没有理会。日军就在12月10日对南京发动了总攻。总攻开始时,唐生智决定“背水一战”,将长江上的渡船全部销毁,让守卫挹江门的三十六师紧闭城#from本文来自学优网http://end#门,自断南京守军退路。但是,敌我力量太悬殊了。一边是日军数百架战斗机,90多门高射炮的日夜轰炸;另一边是冷兵器时代的,而且是14世纪修建的防御工事明代城墙;一边是刚刚从淞沪战场上退下来的,在没有给养的情况下,徒步300余公里,来到南京的,守卫雨花台、中华门87师和88师,另一边是装备精良、完完整整的9个师,30万日军。中国守军用为数不多的高射炮和机枪阵地对抗敌人的飞机;用手榴弹对抗敌人的山炮;用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机枪。南京保卫战惨烈无比,民族意志和气节荡气回肠。军校学生组成的教导总队奋力夺回光华门;88时262旅长朱赤在雨花台命令最后一个连的士兵,把最后的几十箱手榴弹的盖子全打开,用绳子把导火索串连起来,摆在阵地前沿,等到日军进攻到阵地前沿时,几百枚手榴弹全部爆炸,日军血肉横飞,朱赤也中弹倒下。日军用飞机大炮在中华西门撕开近百米缺口,疯狂涌入,中国守军88师官兵随城墙坍塌坠落。阵亡的87师259旅长易安华在总攻开始前把妻子和孩子送回老家,临别时说:“等着领我的抚恤金吧。”他身先士卒,多次打退日军。日军虽然伤亡7200多人,但直到12月12日仍没有突入南京城内。12月13日,日军从光华门、中山门、中华门冲入南京城内。下午2点左右,日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挹江门,并一直冲到中山码头。当日军追至江边时,南京代市长的肖山令,在江边指挥军队与日军血战,直至仅剩下一颗子弹时举枪自杀。死时,半截身子在江水中立着。日军没有料到,败退之军还如此顽强抵抗,并且是背长江水一战。这位南京保卫战中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如今尸首都无处可寻。对于实力悬殊、场面混乱的南京保卫战,谈论其战略和战术并无意义,它打的是民族意志和气节,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决不可缺少的民族气节。但我们不禁要问,仅凭民族气节,我们就能够保护自己的生命,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了吗?我想,这大概就是深藏在我们心底的伤痛,就是为什么已经过去68年了,但伤痛却愈来愈显著的症结所在吧。那么,我们究竟应当用什么方式来抚平我们心中的创伤呢?近几年来,南京的每一次12?13悼念活动,其主题都非常明确,并富有教育意义。65周年和66周年悼念活动都突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主题。去年的今天,南京以“关注战争受害者,援助历史见证人”为主题举办了公祭活动。这天,我们南京师大附中开展了“南京大屠杀祭日”的主题教育活动,并确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一年过去了,在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之下,我们的校本课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2004年,我校现高二1班、2班开展了“中日关系历史?现实?未来之我见”的专题调研。今年8月下旬以来,我们历史组开展了以“为了明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有高一的知识竞赛;步行者活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申报世界遗产”的调研;采访大屠杀研究中心主任张连红教授和南京明孝陵审遗工作人员;与朱成山馆长进行对话等。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语文组的协助下,举行了诗歌创作及朗诵活动。在李建培师傅与陈绚华老师等帮助下,附中本部和江宁分校的历史组老师带领部分高一、高二的学生联合进行了考察与祭扫活动。在电教组和艺术中心的配合下,李晓辉、丁志兴、卢新建、许祖云等老师以及南京大学陈仲丹教授给全校学生做了多场专题报告;许多同学参与了中日关系热点问题对话会;开办了“周末电影院”。我们希望通过上述课程,以史为鉴,永远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历史教训。此时此刻,我们在这里进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遇害六十八周年的祭奠活动,还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弘扬抗战精神,振兴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王新华说:我们纪念南京大屠杀事件,不仅要记住国耻,更应该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抗战精神。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说到底是抗战精神的胜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同样需要光大抗战精神。什么是抗战精神?家住南京城西的82岁老人王楚英,以他八年抗战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抗战获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抗日统一战线下,国家实现了全民族的大团结。”概括地说,抗战精神,就是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统一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等。其次,弘扬国际主义精神,促进和平与发展。中国的抗战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紧密相连。在1942年的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败十倍于我军的敌人,救出十倍于我军的盟军,被救英军官兵满含泪水地感激中国军队舍己为人的精神。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2年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打下澳洲、印度,打俄国等。对于民族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我们的同学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仲成同学认为,今天的成功,必须依靠我们民族意识的进一步觉醒,而每一个中国人个体的责任,就是民族意识具体体现。薛张欣同学认为,努力学习,是我们今天的重要责任之一,只有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才,才能为国家的科学发展做贡献,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我们还应当加强与包括日本在内的世界各国合作,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胡晓珏同学认为,努力设计制造出中国的名牌产品,胜过一切手段的抵制日获运动。校友鲍盛同学告诉我们,要多一点危机意识。为南京大屠杀创作了长诗《狂雪》的诗人王久辛说:“只要邪恶和贪婪存在一天,我就决不放弃对责任的追求。”假如每一位附中人都有对责任的追求,假如每一位中国人都有对责任的追求,那么,当今天的祭奠的警报再次拉响之时,我们心中的痛处,将会转变为胜利的信念。老师们,同学们,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创未来。2014年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国旗下讲话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12月13日,一个黑色的日子!一个让中华儿女刻骨铭心的日子!一个让人想起就要落泪的日子!74年前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占领中国南京,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使用机枪射杀、集体活埋、刀劈、火烧等惨绝人寰的方法,进行了长达40多天的血腥屠杀,杀害中国平民和被俘军人达30余万人,马路街巷之内顿时尸体纵横、血流成河。而日本学者则众说纷纭,有部分人还试图抹杀事实。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段历史。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12月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据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的同时,中国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据查,日本侵略者占领南京以后,派出特工人员330人、士兵367人、苦工830人,从1938年3月起,花费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搬走图书文献十几卡车,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这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这是一段注解残暴与强权的写真,其兽性无不发挥至极,涂印在中国人民滴血的记忆当中。如今,硝烟散尽,屈辱犹在,那一幅幅令人触目惊心、毛骨悚然的照片带着历史的凝重和岁月的沧桑,时刻警示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勇敢的肩负起强盛民族的大业!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该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明白今天的和平、美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明白我们学生肩上的责任,我们应该以历史为教训,在沉痛的回忆中学会不断前行,努力做好今天该做的事,珍惜和平,奋发努力,让祖国的明天更美好!当前位置:
201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节日意义
  导读:在1937年,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人民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条生命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也是我国悲痛的耻辱,作为个中国人,我们要谨记南京大屠杀给我们带来的伤痛。牢记历史,勿忘国耻。那么201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节日的意义是什么?带着疑问,跟随万年历小编一起去了解下吧。
  201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是哪一天?
  2016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时间为:日,星期二。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历史背景
  南京大屠杀(英语:Nanjing Massacre, Rape of Nanjing)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当时的中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从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毁,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在中国,自1947年南京军事法庭审判以来,普遍认为约有30万人在大屠杀中遇难。在日本,日本政府承认&发生过杀害非战斗人员和掠夺等行为&,但对遇难人数则暧昧不清,也有认为南京大屠杀不存在的&否认派&。&否认派&的论调得到部分日本政商势力的支持,在华人世界引起强烈反感,这也使得南京大屠杀成为严重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历史问题之一。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节日意义
  以中国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共同消除了威胁世界和平的法西斯邪恶势力,壮大了人类的进步力量,促进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和平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艰苦卓绝,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属于人类的浩劫,3000万人口伤亡、6000亿美元损失仅仅是冰冷的数字,造成30万人死难的南京大屠杀也仅仅是日本法西斯极端残忍暴虐的典型案例之一。
  如果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拟确定和设立&两日&的立法举动,就会不难发现其蕴含与释放的重大世界意义,而不仅是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凝聚力量、奋力拼搏的应有国内启示,当然更非煽动旧有国恨家仇的民族主义象征。 企图否定和美化法西斯主义罪恶侵略历史,企图挑战与颠覆二战战后国际秩序,企图污蔑和攻击人类反法西斯胜利成果,企图漠视或泯灭中国人民抗战牺牲与贡献;此类历史修正主义、历史翻案之风,都是绝不允许的,都是必被坚决反对的,也都是必然失败的。
  历史观绝不仅仅是如何看待历史、如何看待历史事件与人物的具体问题,而更是具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具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可以说,安倍政权领导和推动的日本右倾化行径是历史的倒退、时代的逆行、对公理的挑衅。因此,其也必然引起了周边有关国家和西方主流社会的强烈批判与坚决反对。
  为二战历史确定国家纪念日和设立国家公祭日早已成为国际惯例。二战后,相关国家每年都会定期在诸如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美国珍珠港事件纪念馆等举行国家纪念与公祭活动。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在此前夕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与设立南京大屠杀受害者国家公祭日是极其必要的、是非常正当的。
  二战期间,有关国家超越意识形态的差异、文化传统的不同,组建了空前团结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最终取得了伟大胜利。即将迎来二战胜利70周年之际,曾经的同盟国各方应该继续求同存异、保持团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
  &对历史闭上眼睛者看不到未来&,这是永远保鲜的普世格言。
  公祭活动第一次上升至国家层面。这种国家级别的纪念仪式,不仅强调着现代中国人不忘日本侵华之耻,更是在为整个世界恢复、保存历史的真相和尊严。
  &国家公祭日&古已有之,在古代称为&国祀&,在中国,向来是先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大事,《左传》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历朝历代,在复杂的礼仪中,始终凝结成一个不变的核心,一个最根本的认识。如果说过去的祭天、祭地、祭祖的祭祀文化,反映的是一个文明成熟程度的话,大家对一段历史的复原以及回忆,乃至将其定格、固化为一个&公祭日&,反映的则是整个民族的成熟与强大。
  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都对现实有着巨大的警鉴价值,而对历史铭记,就是树起了一面镜子,无论是对企图颠覆历史的人,还是渴望和平的人,都需要这个镜子随时折射提示,从这个角度上说,中国的&国家公祭&,小而言之是中国人对自己同胞的记忆、缅怀,是对国人应有历史价值观的培养;大而言之,是中国人在替世界保留的一份珍贵遗产,是中国人就此确立与国际社会相处的尊严方式。
  &国家公祭&虽然只有一天,但公祭的意义需要也一定要延续,这在国外也有先例,比如,美国的老兵日会对老兵提供一系列优惠活动,以此增加老兵福利;以色列则在阵亡将士纪念日限制娱乐活动&&凡此种种,都是在增加普通民众对国家公祭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普通民众对历史的参与和审视,如此进一步将&国家公祭&的实质细化、落地,方能使&国家公祭&先形成民族习惯,再化作民族精神,使每个国人都可以在此熏染之中,逐渐具备大国公民的精神气质。
相关文章推荐
··········
··········
本周热文推荐
··········三个必胜展
“三个必胜”展览图片(1)
17:26:00&&来源:
一、外观&&扩容工程位于纪念馆二期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9683.93平方米,形状接近长方形,东西长约260米,在建筑构造上使用了弧形、曲线等元素,红绿相间,突出了“圆满”、“胜利”的主题。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及中国建筑设计大师倪阳共同领衔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操刀设计。&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展厅胜利广场为椭圆形,寓意抗日战争胜利,代表着圆满。沿着广场边界呈弧形走向的红色“胜利之墙”,既像一只抽象的凤凰,代表着浴火重生,又像一面招展的红旗,代表着抗战胜利。在“胜利之墙”最前端“7”字形的标志物上是火炬台,上面设置有火炬。遇到重大活动时,火炬台上的“胜利之火”将熊熊燃起。
责任编辑:广东惠州2017中考时间:6月20日至22日广东梅州2017中考时间:6月20日至22日广东汕尾2017中考时间:6月20日至22日广东阳江2017中考时间:6月20日至22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节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