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升学教育机构骗局贷款我感觉有问题不给退怎么办

培训公司骗你贷款了!不还会怎样啊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培训公司骗你贷款了!不还会怎样啊
提示借贷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有更好的答案
计算利息违约金什么的,看你贷款数额和合同约定需要赔偿多少,对方可以起诉你,冻结你的银行卡或者贷款数额高的话,就构成借贷合同违约;汽车等;土地/房产&#47如果单从法律上讲。你像哪个机构贷款了,可能查封你其他商铺&#47。另外,如果向银行或者保险公司贷款,不还的话? 培训机构应该没有这个资质
深圳前海华众时代什么助学了?
是华众时贷(深圳前海华众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对吧?你可以视为民间借贷,对方可以起诉你要求还款,假如判决之后要你还款,一直拖欠不还的话,会对你诚信方面有影响,最直接的是:购买飞机票,高铁票,高级酒店入住,出国,出镜游,买房买车等都可能会有限制。现在国家实行“失信被执行人”制度(可去了解下),小心为好。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等待您来回答“培训贷”纠纷官司层出不穷 学生签贷款合同等须慎重 | 北晚新视觉
“培训贷”纠纷官司层出不穷 学生签贷款合同等须慎重
日讯,时下很火的“培训贷”五花八门,主要出现在针对刚毕业欲在京务工学生签订的岗前实训协议中,而由此引发的纠纷官司也层出不穷。学费缴纳方式为分期借款,学费1万至3万元不等。学员与教育机构签订实训协议后,再由学员分别与中介机构签订贷款服务协议、与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签订“培训贷”贷款协议。最终,由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直接将贷款全部发放给教育机构。
本报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近半年来,仅海淀法院山后法庭受理涉岗前实训培训协议纠纷就多达180余件,平均每天一件。其中大多是培训机构仅提供了部分培训课程,就人去楼空;还有的是培训机构已同意学员退学,并由培训机构偿还剩余贷款,却违约背离承诺;另外,也有中介机构、贷款机构起诉学员的,要求支付中介费及偿还贷款。
约定公司还贷却违约“跑路”
毕业生小王早在前年7月就接到一家软件公司的电话,称可以参加为期4个月的软件编程岗前实训,4个月学完后,由该公司介绍软件开发方面工作,可就职软件编程岗位。去年5月,小王再次接到该公司的电话,称可以学习JavaWeb课程。小王担心自己没有电脑相关专业的基础,学不下去,但该公司称没有基础的话,可以先上一周的蓄水池课程,如果跟不上课程,由学员支付贷款公司一定的违约金,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培训公司解决。
之后,小王就参加了该培训课程,由中介公司向银行申请培训贷款。贷款下发后,直接打到培训公司的账户中。去年7月,小王参加了3天半的前期基础课程,但感觉消化不了,就提出退学,并在4天后办理了退学,签订了退学声明。培训公司答应退还培训费17800元,但直至一个月后仍迟迟没退费。
小王找到培训公司协商,双方达成退款协议,约定次月由培训公司还给中介公司用于提前还款的违约金即手续费299元,并还给中介公司贷款17800元及两个月来产生的综合息费,再由中介公司向银行还款。然而直至起诉时,该培训公司一直未将贷款本金及综合息费退还给中介公司,贷款本金及利息已达2万余元。无奈之下,小王借款将贷款还给了银行。
近日小王起诉到海淀法院,要求培训公司赔偿贷款本金17800元及综合息费1993.88元、培训因退款纠纷产生的误工费、失业损失费共计1000元。法官走访查明该培训公司实际经营场地已改换成其他培训机构,而工商信息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还正在营业。而小王通过多种方式,也联系不到培训公司的员工。法官释明小王可以通过办理公告送达手续推进诉讼程序,但小王担心即使最终胜诉,因找不到培训公司,法院也无法执行,所以暂时撤诉。
学员未按期还贷中介索违约金
从陕西来京的小李于去年1月参加一家物联公司的岗前实训,签订了“培训借款声明”,内容为授权一家中介机构向银行贷款,作为支付该物联公司培训费用。
小李与中介机构签订了贷款服务协议,约定由中介机构为“小李向银行申请培训贷款”提供中介服务,如果小李逾期未偿还每月贷款,则需支付中介机构违约金。当天,小李与银行签订了培训贷贷款协议,向银行贷款15400元,贷款分两个阶段偿还。第一阶段为每月支付利息,第二阶段为每月支付本息。近日该中介公司诉至法院,称小李未按期偿还贷款已达两期,银行已另案诉请偿还贷款,此案是要求小李支付违约金。
“我在物联公司只培训了一个多月,后来被物联公司转到另一家培训机构,之后就发现物联公司搬离了原办公场所,已经找不到了,我现在没有工作。”小李认为,银行向其放贷时并未严格查验自己的还款能力。庭审中,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根据剩余所需还款本息数额,由中介公司减免部分费用后,由小李一次性付款给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负责向银行偿还剩余全部贷款。
培训机构突然停业 学员还得继续还贷
小赵在一年前与一家科技公司签订了定向培养岗前实训协议。协议约定:科技公司安排前端工程师岗前实训,承诺为学员安排工作,保证月薪在元之间,跟踪服务一年,确保能顺利上岗就业;培训费用18800元,学员自愿选择分期借款方式交付学费,前6个月费用由公司支付,后18个月费用由学员支付;签约后1至6个月内,在学习实训期间,公司会随时安排技术阶段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与学员签订劳动合同;学员在就业工作一年后起到骨干作用,续签合同后,该科技公司以涨工资方式返还费用。
当天,小赵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了教育分期贷款协议,包括含审核意见书及自付金额支付确认书。贷款协议约定:小赵向该金融服务公司贷款18800元,贷款直接发放给该科技公司。分两个阶段还清贷款。
“但是科技公司只提供了部分培训后,就人去楼空,关门停止营业了。现在我每月偿还贷款,产生损失。”小赵近日状告科技公司及金融服务公司,请求法院确认贷款协议无效,由二被告赔偿已分期偿还的贷款。法官到被告原办学场地实地查看,了解到科技公司已停止营业,无法联系到该公司工作人员。
培训机构不退费引纠纷
据海淀法院山后法庭胡喜辉法官分析,涉诉案件多针对IT工程师的培训,与实习、推荐就业挂钩。这类培训面向毕业学生招生,专业不限,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在招录时不进行测试。学员通常需要在6个月后,按照每月不计息的方式分12期偿还因培训产生的贷款。而在实践中,由于大批学员没有专业基础,或者专业基础有限,无法继续学习或实习,而要求退学。培训机构便多以学员单方中断学习为由,或者不去推荐公司就业,而不退还相关学费;或者以推荐了相关就业单位,而要求学员支付相关费用。
此外,培训机构“跑路”的情况多发。目前诉至法院的纠纷,多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学员以培训机构仅提供了部分培训课程后,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原经营场所,不再为学员提供剩余课程及推荐就业。或者是学员已与培训机构达成退学协议,约定由培训机构偿还剩余贷款,但之后学员却无法联系到培训机构相关人员,无奈告到法院。
还有一些中介机构、贷款机构起诉学员,要求支付中介费及偿还贷款。在这类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走访查明教育机构实际经营场地已改换成其他培训机构,工商信息查询结果却显示其还在营业,但学员通过多种方式也联系不到培训机构员工。
政府部门尽早监管规范
胡喜辉法官建议刚出校门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应当通过人才市场或定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等正规渠道求职。签订这类岗前实训合同和贷款合同时,应当对培训机构深入了解,并结合自身知识基础和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避免因培训机构跑路或由于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学业导致相关损失。另外,要时刻关注培训机构经营状况,有损失时尽早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根据相关规定,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办理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物价部门收费许可、工商登记等。但实际上,大多数机构先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咨询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无法进行监管,工商部门也往往未对机构招生资质、教学质量、师资来源、经营内容等进行详细监管。还有不少信贷平台也存在一些诸如审核门槛低、违约条款不清晰、贷款利息过高等不合理放贷现象。由此,胡喜辉法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上述情况尽早予以监管和规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林靖 插画 王金辉
本报记者从海淀法院了解到,近半年来,仅海淀法院山后法庭受理涉岗前实训培训协议纠纷就多达180余件,平均每天一件。其中大多是培训机构仅提供了部分培训课程,就人去楼空;还有的是培训机构已同意学员退学,并由培训机构偿还剩余贷款,却违约背离承诺;另外,也有中介机构、贷款机构起诉学员的,要求支付中介费及偿还贷款。
约定公司还贷却违约“跑路”
毕业生小王早在前年7月就接到一家软件公司的电话,称可以参加为期4个月的软件编程岗前实训,4个月学完后,由该公司介绍软件开发方面工作,可就职软件编程岗位。去年5月,小王再次接到该公司的电话,称可以学习JavaWeb课程。小王担心自己没有电脑相关专业的基础,学不下去,但该公司称没有基础的话,可以先上一周的蓄水池课程,如果跟不上课程,由学员支付贷款公司一定的违约金,贷款本金及利息由培训公司解决。
之后,小王就参加了该培训课程,由中介公司向银行申请培训贷款。贷款下发后,直接打到培训公司的账户中。去年7月,小王参加了3天半的前期基础课程,但感觉消化不了,就提出退学,并在4天后办理了退学,签订了退学声明。培训公司答应退还培训费17800元,但直至一个月后仍迟迟没退费。
小王找到培训公司协商,双方达成退款协议,约定次月由培训公司还给中介公司用于提前还款的违约金即手续费299元,并还给中介公司贷款17800元及两个月来产生的综合息费,再由中介公司向银行还款。然而直至起诉时,该培训公司一直未将贷款本金及综合息费退还给中介公司,贷款本金及利息已达2万余元。无奈之下,小王借款将贷款还给了银行。
近日小王起诉到海淀法院,要求培训公司赔偿贷款本金17800元及综合息费1993.88元、培训因退款纠纷产生的误工费、失业损失费共计1000元。法官走访查明该培训公司实际经营场地已改换成其他培训机构,而工商信息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还正在营业。而小王通过多种方式,也联系不到培训公司的员工。法官释明小王可以通过办理公告送达手续推进诉讼程序,但小王担心即使最终胜诉,因找不到培训公司,法院也无法执行,所以暂时撤诉。
学员未按期还贷中介索违约金
从陕西来京的小李于去年1月参加一家物联公司的岗前实训,签订了“培训借款声明”,内容为授权一家中介机构向银行贷款,作为支付该物联公司培训费用。
小李与中介机构签订了贷款服务协议,约定由中介机构为“小李向银行申请培训贷款”提供中介服务,如果小李逾期未偿还每月贷款,则需支付中介机构违约金。当天,小李与银行签订了培训贷贷款协议,向银行贷款15400元,贷款分两个阶段偿还。第一阶段为每月支付利息,第二阶段为每月支付本息。近日该中介公司诉至法院,称小李未按期偿还贷款已达两期,银行已另案诉请偿还贷款,此案是要求小李支付违约金。
“我在物联公司只培训了一个多月,后来被物联公司转到另一家培训机构,之后就发现物联公司搬离了原办公场所,已经找不到了,我现在没有工作。”小李认为,银行向其放贷时并未严格查验自己的还款能力。庭审中,双方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根据剩余所需还款本息数额,由中介公司减免部分费用后,由小李一次性付款给中介公司,由中介公司负责向银行偿还剩余全部贷款。
培训机构突然停业 学员还得继续还贷
小赵在一年前与一家科技公司签订了定向培养岗前实训协议。协议约定:科技公司安排前端工程师岗前实训,承诺为学员安排工作,保证月薪在元之间,跟踪服务一年,确保能顺利上岗就业;培训费用18800元,学员自愿选择分期借款方式交付学费,前6个月费用由公司支付,后18个月费用由学员支付;签约后1至6个月内,在学习实训期间,公司会随时安排技术阶段就业机会,用人单位与学员签订劳动合同;学员在就业工作一年后起到骨干作用,续签合同后,该科技公司以涨工资方式返还费用。
当天,小赵与一家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了教育分期贷款协议,包括含审核意见书及自付金额支付确认书。贷款协议约定:小赵向该金融服务公司贷款18800元,贷款直接发放给该科技公司。分两个阶段还清贷款。
“但是科技公司只提供了部分培训后,就人去楼空,关门停止营业了。现在我每月偿还贷款,产生损失。”小赵近日状告科技公司及金融服务公司,请求法院确认贷款协议无效,由二被告赔偿已分期偿还的贷款。法官到被告原办学场地实地查看,了解到科技公司已停止营业,无法联系到该公司工作人员。
培训机构不退费引纠纷
据海淀法院山后法庭胡喜辉法官分析,涉诉案件多针对IT工程师的培训,与实习、推荐就业挂钩。这类培训面向毕业学生招生,专业不限,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但在招录时不进行测试。学员通常需要在6个月后,按照每月不计息的方式分12期偿还因培训产生的贷款。而在实践中,由于大批学员没有专业基础,或者专业基础有限,无法继续学习或实习,而要求退学。培训机构便多以学员单方中断学习为由,或者不去推荐公司就业,而不退还相关学费;或者以推荐了相关就业单位,而要求学员支付相关费用。
此外,培训机构“跑路”的情况多发。目前诉至法院的纠纷,多为合同履行过程中,学员以培训机构仅提供了部分培训课程后,全部工作人员撤离原经营场所,不再为学员提供剩余课程及推荐就业。或者是学员已与培训机构达成退学协议,约定由培训机构偿还剩余贷款,但之后学员却无法联系到培训机构相关人员,无奈告到法院。
还有一些中介机构、贷款机构起诉学员,要求支付中介费及偿还贷款。在这类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走访查明教育机构实际经营场地已改换成其他培训机构,工商信息查询结果却显示其还在营业,但学员通过多种方式也联系不到培训机构员工。
政府部门尽早监管规范
胡喜辉法官建议刚出校门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应当通过人才市场或定期举办的专场招聘会等正规渠道求职。签订这类岗前实训合同和贷款合同时,应当对培训机构深入了解,并结合自身知识基础和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避免因培训机构跑路或由于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学业导致相关损失。另外,要时刻关注培训机构经营状况,有损失时尽早通过诉讼等途径维护合法权益。
根据相关规定,正规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办理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物价部门收费许可、工商登记等。但实际上,大多数机构先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咨询名义开展教育培训,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教育部门无法进行监管,工商部门也往往未对机构招生资质、教学质量、师资来源、经营内容等进行详细监管。还有不少信贷平台也存在一些诸如审核门槛低、违约条款不清晰、贷款利息过高等不合理放贷现象。由此,胡喜辉法官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对上述情况尽早予以监管和规范。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 林靖 插画 王金辉
使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网页至朋友圈(点击二维码隐藏)
北晚新视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takefoto@。
新视觉·新媒体
北晚新视觉微博
北晚新视觉手机版
北京晚报APP
北晚新视觉微信
新视觉影社微信
地址:北京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0号北京日报社新闻采编中心205室 电话:010-邮箱:takefoto(at)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号公安机关备案号:09以参加培训即推荐工作为名“招聘” 诱惑求职者申请贷款交高额培训费记者调查“培训贷”陷阱有多深发布时间: 09:31 星期四来源:法制日报——法制网
  调查动机
  目前,不良校园贷因“裸贷”“高利贷”等问题,已经进入强力监管和整治阶段。然而,另一种专门面向求职大学生的贷款——“培训贷”,正成为新的乱象。“培训贷”市场存在哪些问题?《法制日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法制网记者 赵丽
  法制网实习生 戴梦岚
  “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各界对打击传销的重视。近日,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专项整治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的传销活动。
  然而,《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招聘、介绍工作”背后,不只有传销骗局,还有一类专为大学生挖好的陷阱——“培训贷”。
  所谓“培训贷”,就是培训企业与信贷机构合作,由刚毕业的大学生以个人名义向信贷机构贷款作为“培训费”,“培训费”直接打入企业账户,大学生无需出钱就能接受“培训”。部分信贷机构为了牟取高额利润,可能存在放宽对贷款人资质、身份的核实,进而诱导大学生进行分期贷款。
  信贷机构将“培训费”打给企业,这一过程虽然标明了利息,但贷款过程中还有高额的“咨询费”“服务费”等,这些钱都由大学生个人承担。此外,一旦大学生接受“培训”,信贷机构放了款,这些大学生刚刚毕业尚未就业就已背负了贷款。
  招聘机构积极推销“培训贷”
  8月15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某大型信息平台App上搜索“计算机”领域的招聘职位,发现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招聘多个IT技术岗位,记者与其招聘人员互加了微信。
  这家公司招聘人员的微信名称显示为“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
  据“杜老师”介绍,这家公司是“国家事业单位,政府主办,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并且“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级的大学生就业实训平台,由国家发改委投资建设,是中关村软件园重要的配套工程,为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
  记者质疑说:“公司名称看起来不是国家的事业单位。”“杜老师”随即改口:“我们公司的全称叫做北京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我们是园区的管理单位。”“杜老师”继续对记者说:“我们实训完继续在园区内企业就职。”
  记者随后在“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平台网站”上找到一份《关于以中关村软件园名义发布的实习生、实训生招聘信息的说明》,文中提到“未以任何名义或授权其他机构在互联网上发布‘实习生’‘实训生’‘就业实训生’等招聘”。
  记者将这份“说明”发给“中关村软件园杜老师”,“杜老师”随后答复:“我们原单位名称叫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2010年人才基地扩大了规模,现在的人才基地叫中青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现在的中青中关村软件人才基地、办公地点仍在原来园区的九号楼(人才基地原址),工作人员80%以上还是原来的班底,承接了中关村软件园人才基地之前的所有工作。”
  记者随后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发现该公司被工商部门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且许可经营范围中并没有“教育培训”这一项。
  至于“杜老师”所说该公司是软件园的管理单位,记者进一步核实发现,中关村软件园由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设立和管理,中青才智教育投资(北京)有限公司并不是园区的管理单位。
  即使质疑不断,但“杜老师”仍然给《法制日报》记者发来一份宣传材料,上面显示培训需要交“实训费用”,分为两种方式,可任选一种付款方式。一种付款方式为一次性付费17800元,第二种则是就业后付费19800元,也就是正式工作两个月后在一年内分期支付,工作之前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同时实训期间享受1500元的现金生活补助。不过,在培训期间要交住宿费每月300元至450元,生活费自理。
  记者表示培训费用太高,一下拿不出这么多钱。“杜老师”说:“这是属于就业贷款,无需任何抵押和担保,这个费用是由国家正规的银行先为你支付的。”
  记者表示1500元补贴交完三个月房租就没有了,“杜老师”说:“如果实训期间生活费仍有困难,可以申请生活费贷款。”记者询问生活费怎么贷款,学员是自己去银行网点贷款还是公司帮忙贷款?“杜老师”表示这是软件园帮忙办的。
  记者问办贷款需要提交哪些材料,“杜老师”称自己也不清楚,“好像只要身份证就可以”。
  记者了解到,去银行贷款一般都需要贷款人本人前往。
  随后,“杜老师”要求记者将毕业证、学位证、学信网的照片发给他,他审核通过了才可通知前往办公地点。
责任编辑:赵颖 1
查看更多评论&
·····
········我被培训机构骗了做贷款,可是合同我签...-免费法律咨询-中顾法律网
当前位置: >
中顾法律网投诉平台
中顾法律网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谐的网络交流平台
我被培训机构骗了做贷款,可是合同我签...
用户:pyvg*** &
| 北京-北京 |
我被培训机构骗了做贷款,可是合同我签了一个月了他们那边都还没有盖章,但是那个合同是集训合同,理由还款金额和违约金,我有录音证明我签了合同很久了,而且我也说了不学两个星期了,但是合同还没盖章!这个贷款我还需要还吗
我有更好答案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
全部回答 ()
&&[vip]&&【北京-朝阳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已帮助20111人
你好,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处理,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 ,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vip]&&【北京-海淀区】
咨询时说明来自中顾网
已帮助637人
您好,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您还可以输入1000个字符
其他类似问题
4位律师解答
3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1位律师解答
&(请选择事情发生的地区)
&(你的电话只有律师可以看到)
专业律师推荐
专业律师咨询
在笔者看来,本次决定在理念
版权所有:济南中顾法商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鲁ICP备号 【济南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备案:20】
公司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新泺大街1166号奥盛大厦3号楼16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机构诈骗怎么举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