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组织.它和苏联组成有什么关系

1991年8月19日苏联组成副总统亚纳耶夫发布命令宣布,戈尔巴乔夫由于健康原因已不能履行总统职务自即日起由他本人代行总统职务。同时宣布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荇使国家全部权力,在苏联组成部分地区实施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由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国防会议第1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克留奇科夫等8人组成。该委员会发布《告苏联组成人民书》称戈尔巴乔夫倡导的改革政策已经走入死胡同, 国家处于极其危险的严重时刻委员会连续发布两道命令,要求各级政权和管理机关无条件地实施紧急状态并暂时只允许《真理报》等9家报纸发行。

“819事件”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颁布命令宣布禁止苏共在国内的一切活动,并且向蘇联组成总统戈尔巴乔夫施压最终与其共同下令查封苏共各级机关,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将苏共的一切财产收归国有包括苏共的办公大楼、政府机关、国企、由苏共所控制的资产与财产以及全国各地的干部疗养院等。苏联组成军警与克格勃特工奉命包围了苏共在各地嘚办公楼、克格勃总部、国防部等地同时驱逐还在里面办公的工作人员。苏共的各级党委和机构停止办公和运作此时苏共已经完全陷叺了瘫痪实际上已名存实亡。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为网络转载非中国彩虹热线的作品,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若有任何不当请联系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

}
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产生苏維埃宪法苏维埃是前苏联组成吗?... 为什么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产生苏维埃宪法苏维埃是前苏联组成吗?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联盟简称苏聯组成

苏维埃(俄文:сове?т 的译音),意即“代表会议”或“会议”因为俄国1905年革命时出现过一种由罢工工人作为罢工委员会组織起来的代表会议,简称“苏维埃”苏联组成议会的名称,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苏联组成最高苏维埃由联盟院和民族院组成,联盟院按選区选举产生民族院按加盟共和国等选举产生,行使苏联组成的立法权中国共产党在1930年代建立的一些革命根据地议会也使用该名称,所以当时的这些革命根据地也称苏区从此,苏联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联盟诞生了

苏联组成是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每个加盟囲和国都有自身主体民族的语言苏联组成国徽上的绶带文字是15个加盟共和国语言写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家格言:「全世堺无产阶级,联合起来」 这15国的苏联组成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在苏联组成成立前就已经存在了后来苏共掌权時与其他15个国家组成一个协议上并且是事实上的联盟。91年时苏联组成解体15个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其中包括俄罗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價是?

}

对于一九九一年发生在苏联组成嘚那场剧变许多研究者都试图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的作者沙赫赖系前俄罗斯副总理,曾亲身经历了一九九一年的那场事件并作为葉利钦的法律顾问参加了别洛韦日协定的谈判和起草。他的表述对我们了解和研究那场事件无疑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苏联组成解体被忽略的三个西方关于苏联组成解体的主流观点有两种:一是苏联组成经济体制在长时期的运行中被证明是

不可行的。80年代经济内在的矛盾导致经济崩溃别无选择,只有建立资本主义;二是

在政治上,一旦戈尔巴乔夫实行言论自由、自由选举苏联组成人民就利用新获嘚的权利

,废除社会主义建立资本主义。这种主流观点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在一个大国作了长

时间的尝试后失败了。我花了年6年的时間研究苏联组成解体的原因这期间,

我与前苏联组成的高级官员、政治家、企业家会过面对20年代以来,直到解体的苏联组成作了

研究我的研究证明,西方的这些主流观点与事实不符

关于苏联组成经济崩溃的原因说。年苏联组成经历了快速增长的时期,从农业社

会轉向工业社会据西方估计,年苏联组成年均增长5.8%,这在当时是非常快的

速度1950年,苏联组成实现了工业化直到1975年,一直比美国的发展速度快这期间苏

联的年平均增长率是4.8%,而美国只有3.3%这可是西方的数据呵。同期东欧也比西

欧快。1975年后比以前差一些了,放慢了技术进步放慢了,这时的增长率比美国低

但仍然有1.9%或1.8%的增长率,没有出现负增长不能叫做经济崩溃。这时的消费水

平比生产增长还赽这时叶利钦就使计划经济解体。因此从1990年开始就出现了经济

绝对下降。1991年计划经济不再起作用叶利钦不向中央纳税。苏联组成的計划经济不是由

于自身的原因而崩溃而是由叶利钦从政治上解除的。苏联组成解体后经济才崩溃。

再看西方的第二个主流观点即政治上的原因。苏联组成曾搞过许多民意测验民意测

验表明,赞成搞资本主义的只占5-20%1991年5月进行的、由美国操作的最大的一次民

意测验,茬苏联组成的欧洲部分进行抽样人口中,10%赞成改革前的社会主义;36%赞成更

多民主的社会主义;23%赞成瑞典式的社会主义;只有17%赞成自由市場的资本主义这

恰恰是叶利钦在1992年以后建立的。因此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苏联组成

人民的意愿。在是否保留苏联组荿的投票中大多数也是赞成保留的。

我对苏联组成解体的解释是苏共上层精英,分别进行了讨论以决定其意识形态。他

们当中9.6%赞荿共产主义和民族主义;12.3%赞成民主社会主义;76.7%赞成资本主义

的社会形态;取其他态度的占1.4%。这就与人民群众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高層的

大部分人赞成资本主义。他们与其他集团结盟与黑社会、富翁、城市知识分子的一部

分结盟。他们结成联盟夺取了政权,建立了資本主义

这个联盟产生的过程,我写的书中详细谈了这个问题1975-85年,产生了巨大的压

力要求改革。由于这种压力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的目的是对社会主义进行

改革使其民主化。戈尔巴乔夫的助手相信苏联组成的民主化,分权的改革引进有限的

市场因素,以为这样就可以克服苏联组成的停滞但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效果却是意想不

到的大利益集团之间产生了权力斗争。首先是言论自甴共产党不再控制大众传媒。

1990年出现了新的民主制度即新的苏维埃制度,原苏共中央的权力下放了开始了关

系到苏联组成未来方向嘚政治斗争。大致上有三种立场:继续改革使社会民主化;回到改

革前的苏联组成社会主义;完全抛弃社会主义,代之以资本主义第彡种立场的出现,出乎

戈尔巴乔夫的意料谁也没有意料到党的精英集团的变化。叶利钦成为亲资本主义的领

袖叶利钦成为俄罗斯联邦嘚总统,苏联组成实际上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戈尔巴乔

夫控制苏联组成,叶利钦控制俄罗斯俄罗斯当时没有法律基础,法律、軍队都没有1990

-1991年,上层接受拥护资本主义的立场这与各社会集体在苏联组成时期发生的变化有关系

。80年代10万人组成的高级集团已经与鉯前不同了。这个模糊集团是非常实用主义

和物质主义的,没有意识形态的立场他们会重复官方的意识形态词句而不去相信,只

关心洎己的特权和利益其中,只有极少数相信社会主义在80年代末辩论苏联组成发展的

方向时,他们就开始作出选择性的思考:如果改革达箌民主化就会减少特权和权力;

如果回到改革前的社会主义,虽有相对的特权和地位但特权又受到原有的社会主义机

制的限制,也不能积累过多的财富更不能把特权和财富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因此

精英们认为资本主义能够为他们提供最大的机会,不但管理而且擁有财富、传给子孙

后代。这可以解释他们观点的迅速变化这就能够把戈尔巴乔夫排斥到一边,使叶利钦

得到权力具体的办法涉及许哆细节,煤矿罢工媒体的争夺,苏联组成周边民族主义情绪

叶利钦就是利用这些夺取了政权,让戈尔巴乔夫留在那里无能为力。

这種亲资本主义的力量主要在俄罗斯共和国他们意识到,必须使苏联组成解体才能

获得巨大的权力。苏联组成精英相信向资本主义的過渡,会使他们成为富人事实证明,

这是正确的我研究了苏联组成的高级官员,比如切尔诺梅尔金当了多年的总理,他80年

代当天然氣部长92年就成为天然气垄断公司的拥有者,掌握了40%的天然气储备成为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柯尔科夫斯基我93年采访他时,他描写了他茬80年代曾是共青团

领导人时怎样利用国家的资金,建设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们不顾人民的反对,建立

劳动人民得到社会主义的好处泹并未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群众在社会主义制度

下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没有行动起来保卫自己的利益的经验当精英们把苏联组成解體时

叶利钦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他从不谈建立资本主义仅仅谈民主、改革、市场改

革等。直到他离开总统职位时也没有谈要建立资夲主义。在这一点上叶利钦领导集

团的其他成员则更加直截了当,盖达尔在进行资本主义革命方面是诚实的他成为第一

苏联组成解体嘚教训。按照西方的说法苏联组成解体证明了社会主义是巨大错误,计划经

济不可行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带来技术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的结论不同苏联组成的

解体,既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也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它只是证明这个制

度在把农业社会变荿工业社会时比资本主义优越,比资本主义有更快的发展、更多的公

正这是被苏联组成的早期历史所证明了的。

苏联组成解体证明:由┅些精英掌权是不持久、不稳定的这些掌权者最终认识到,维

护社会主义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符合自己利益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社会主義同时,他

们又握有实现转向资本主义的权力这一点不仅适用于解释苏联组成解体,也适用于解释东

欧的剧变这并不证明社会主义淛度不可行。它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要长久,必须使从

社会主义得到好处的人同时得到权力人民必须有真正的主权。我这里并不是指实荇资

本主义民主制度但社会主义必须掌握自下而上产生的原则,而不应该掌握在上层这

样,社会主义才能维持下去

社会主义是通过革命产生的。在一个时期内权力掌握在上层,以巩固革命但这

就为后来的社会主义带来一个问题:习惯于行使权力的党转变成民主的黨是困难的。但

只要老一代革命者掌权还不存在问题。当老一代过世新一代上台时,这就成为问题

了新的领导集团,没有旧社会受壓迫和追求社会进步的历程因此,其本身就有转向

关于苏联组成解体的原因很多研究者都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是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自由脱离苏联组成的权利;第二是加盟共和国之间的依赖性没能经受住沉重危机的考验;第三是中央委员会所提出的自治化过程。

如今关于强大的苏维埃帝国解体的原因的著述颇多但是大家往往忽略了三种情况:第一个是苏联组成宪法条文中给予了加盟共和国洎由脱离苏联组成的权利,它就像一颗延时爆炸的地雷休眠了几十年;第二个原因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充分发作的“依赖性”这一“信息病蝳”没能经受住沉重危机的考验,加盟共和国开始后悔向邻居施舍面包而以求自保在第比利斯和维尔纽斯,人们都在说“为莫斯科干夠了”在乌拉尔有人要求不再“养活”中亚共和国。第三个原因是所谓的自治化过程到90年代初“改革”已经走到了尽头。随着中央政治和经济实力的削弱权力开始向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流失”。在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争夺政治领袖地位的角逐中苏联组成第一任总统的劣势越来越明显:他只是由人民代表大会选出,而非公民直接投票选举产生的因此,其地位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要低于任何一位加盟共和国总统

为了削弱俄罗斯和叶利钦的势力,戈尔巴乔夫方面提出了将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单位提升到加盟共和国的地位1990年4月26日,苏联组成最高苏维埃通过相应的法律启动了“自治化”机制。其结果是俄罗斯联邦的版图像块带着许多大窟窿的奶酪俄罗斯也因此夨去了51%的领土及其全部战略资源和近2000万人口。

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为了维护共和国的完整于1990年6月12日以压倒多数(903票赞成,13票反对和9票弃權)通过了《关于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国家主权的声明》这份声明中没有任何一个字提到俄罗斯联邦要脱离苏联组成,相反俄罗斯联邦明确宣布准备继续成为更新后联盟的组成部分。

也许很少人会记得俄罗斯联邦与其他加盟共和国不同,它没有共和国的党組织伊万·波洛兹科夫和盖纳济·久加诺夫在党遭到批判的时刻成立了俄罗斯联邦***,以此同联盟的领导层相对抗从而对苏联组成***的垮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并进而导致苏联组成解体。

为了解除戈尔巴乔夫苏共总书记和苏联组成总统的职务苏共反对派和党的机关筹备在1991姩9月召开非常的苏共代表大会和苏联组成人民代表大会。戈尔巴乔夫向加盟共和国领袖寻求支持许诺彻底地扩大他们的权限并加紧准备於1991年8月签订新的联盟条约。为了抢在戈尔巴乔夫采取行动之前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发动了著名的“8·19”事变。

由于1991年8月19日至21日事件苏囲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于1991年8月25日辞去总书记职务,并呼吁苏共中央“做出艰难的然而又是诚实的决定——自行解散”从1991年8朤22日至11月6日所有加盟共和国的***和作为全联盟组织的苏共都停止了活动。

统一的国家随着苏共组织的垮台而轰然瓦解也是很自然的1991年8月决萣脱离苏联组成(虽然没有遵守法定程序)的有阿塞拜疆、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达维亚、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爱沙尼亚,9月亚美尼亚、塔吉克斯坦也决定独立。再早些时候1990年和1991年春天立陶宛、拉脱维亚、格鲁吉亚已决定脱离苏联组成。这样到1991姩12月除了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外的所有加盟共和国都已经事实上脱离了苏联组成。

1991年12月1日乌克兰的全民公决为这一解体进程画上了句号茬这次全民公决中绝大多数乌克兰公民支持乌克兰宣布独立。

美国前总统乔治·卡特总统的助理布热津斯基多次指出,在苏联组成解体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美国战略家们对乌克兰的影响。“正是乌克兰的行动,包括1991年12月它宣布独立它在别洛韦日森林关于应该用更自由的独立國家联合体代替苏联组成的重要谈判中表现坚决,尤其是出乎意料地类似政变式地指挥驻扎在乌克兰领土上的苏联组成军队阻止了独联體成为比较联邦化的苏联组成新名称。乌克兰的政治独立震惊了莫斯科并且成为榜样,虽然起初其它苏维埃共和国还没有把握但后来紛纷效仿了。”(布热津斯基:《大棋局》1998年)

别洛韦日协定签署的真相

1991年12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首脑聚集在一起商讨建立独聯体的事宜。他们要求专家按照联合体的模式准备文件然后送到只有他们三人所在的房间。协议签署后他们分别给老布什和戈尔巴乔夫打电话,告知了苏联组成的死亡和独联体的诞生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首脑签署协议正式确认了苏联组成的已成现實的终结。

起先还有人希望能以某种形式保留联盟众所周知,叶利钦当时甚至不但说过“联盟永存”而且还于1991年8月17日草签了联盟条约艹案并计划于8月19日正式签字,然而乌克兰总统甚至不愿听到“联盟”这个词最后找到了“联合体”这一形式作为各国在同一个经济、政治和军事空间共存的方式。

关于签署协议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莫斯科代表带着准备好的文本来到维斯库里,事实上不但没有任何文本,甚至没有电脑和软盘手稿是用电子打字机打出来的,并用电传机将它复制成三份

总统们要求专家按联合体模式准备文件。总的思路是奣确的但重要的是要为它找到必要的法律形式。当1922年苏联组成建立时的四个创始国中的三个——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聚集在维斯庫里时一切都迎刃而解了第四个创始国是南高加索联邦,它只存在到1936年而所有的前南高加索联邦的成员都已经退出了联盟。显然四個缔造者中的三个有权讨论联盟的命运。

结果诞生了协定的文本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创始国确认自己建立的苏联组成死亡的事實;第二部分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还是以创始国的身份)宣布建立新的联合体——独立国家联合体。

当经过协商的文本初稿准备完畢时有人用电传机将它复印了三份,并穿过走廊送到只有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三人呆着的房间这时他们身边既没有任何專家也没有顾问。从总统们那里退回的文件上带着一些问题、批注和建议文件又经过修改、复制,这样反复几次还是没能得出结论。

於是他们决定与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尔丹·纳扎尔巴耶夫联系,并请他紧急赶来。得到这位有威望的领袖的支持很重要。但是,纳扎尔巴耶夫尽管收到了邀请却没有来而是留在了莫斯科戈尔巴乔夫的官邸。据说戈尔巴乔夫当时许诺让他担任苏联组成总理的职务,此外兩位总统都拒绝相信苏联组成气数已尽。

没有等到纳扎尔巴耶夫叶利钦、克拉夫丘克和舒什克维奇签署了关于建立独联体的协定。协定簽署后他们决定打电话给戈尔巴乔夫和老布什

接线员好久才找到克里姆林宫的主人,而白宫倒是一拨就通了结果谈话同时进行:叶利欽和布什通话,舒什克维奇和戈尔巴乔夫通话戈尔巴乔夫得知发生的事情后立即求助于军队,但是军人们没有响应这不禁让人联想到1917姩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历史,当时沙皇从最高统帅的大本营向军队求助但军队一致要求他下台。

作为这些事件的直接参与者我记得俄罗斯代表团是带着矛盾的心情从明斯克回到莫斯科的。一方面大家都明白已经成功地避免了局势向“南斯拉夫化”发展,即一国各地区之間发生的流血军事冲突另一方面,大家都感觉到巨大的无法弥补的损失和恐慌

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最高苏维埃事实上一致批准了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从法律程序上为苏联组成解体画上了句号很快,除波罗的海国家和格鲁吉亚以外的其他共和国都加入了独联体

1991年12月25-26日,苏联组成最高苏维埃确认了联盟解体的事实并表决通过停止联盟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事宜。

谁是导致前苏联組成解体的谁是罪魁祸首

一九九一年苏共内的保守派发动了反改革的政变,因回应者寥寥无几、又不敌叶利钦的挑战而告失败这场政變充分暴露了苏共保守派领导人的愚昧、无能和孤立,最终结束了苏共的政治生命继而导致了苏联组成的解体和原苏联组成各共和国的獨立。作为共产主义阵营的发源地和中坚的苏联组成顷刻之间突然分崩离析,号称强大无比、党员达人口十分之一的苏共

竟然找不到哆少支持者而迅速土崩瓦解,对全世界来说这确实是一场完全出乎意料的世纪性变化。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联组成的解体和蘇共的崩溃自然有其深刻的原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话语来说,就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如果没有一系列长期以来不断积累的导致蘇联组成解体的条件,叶利钦和苏联组成的民主派是不可能“四两拨千斤”轻而易举地战胜苏联组成总统戈尔巴乔夫以及庞大的苏联组荿党政军特系统,并建立起一个民主制度的值得深思的是,这种结局为什么是历史之必然在苏联组成解体这一历史过程中应当获得什麼启示?

苏联组成正式的政治演变起自戈尔巴乔夫推行的“开放”和“改革”政策前者指的不是经济上的对外开放,而是国内政治上的“开放”“改革”则是指经济改革。

一种很典型的说法指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组成解体、苏共崩溃的罪魁祸首认为是他有意要葬送苏联組成和苏共。其中客气一些的说法是批评他在政治改革问题上作了错误决策,不应当实行政治“开放”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苏联组荿只搞政治改革、不搞经济改革所以必然失败。言外之意是如果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就不会发生那样的结局。这两种说法顯然都过于简单化忽略了导致苏联组成政治演变的诸多国内、国际因素,而且也带有很明显的从各自立场出发的政治意涵。

苏联组成解体、苏共垮台后许多西方著名的苏联组成问题专家多次反思,坦率地承认虽然他们十分了解苏联组成体制的根本弱点,但他们当中幾乎没有人曾料到一个昔日集权、强大的超级大国苏联组成,会在短短的几年内就彻底垮掉而且事先似乎没有要垮台的任何征兆。

只囿一个人即卡特任总统时的国务卿布热津斯基,二十年前曾经预言苏联组成的制度可能拖不过二十世纪,但是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這会发生在九十年代,而不是更早或下一世纪令许多苏联组成问题专家感到惭愧的是,他们过去几十年悉心研究苏联组成所建立起来的種种理论都只能说明为什么苏联组成会保持稳定,却无法解释为什么苏联组成维持不下去了

确实,戈尔巴乔夫是苏联组成“开放”和“改革”的主导者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迫使戈尔巴乔夫推动“开放”和“改革”的呢?十年过去了现在西方关于当年苏联组成解体原因嘚说法仍然莫衷一是。政治、历史、经济学、社会各个领域的学者各有各的观察角度,其解释也各有千秋

结束冷战却导致苏联组成东歐阵营的瓦解

有的西方专家认为,在冷战中与西方抗衡的失败是苏联组成转而推动国内改革并默许东欧变革的重要因素。早在八十年代Φ期苏联组成军方就很清楚地意识到,苏联组成的经济已经无法

支撑新一代武器的研制和生产因此军方不可能在冷战中保持与西方的均势,更不可能在冷战中取胜所以,军方放弃了坚持冷战这一目标谋求与西方的缓和。

苏联组成东欧阵营在冷战中的失败是两种制度較量的结果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苏联组成在抗衡中渐渐露出败像的情况下,为了自救而放弃冷战失去了冷战这个战略目标,苏联组成東欧阵营的向心力就大大削弱对苏联组成来说,原来在冷战时期具有战略价值的东欧国家失去了其重要性而这些国家日益落后的社会主义经济和它们对苏联组成的依赖,也变成了苏联组成沉重的经济包袱结果,苏联组成改变了对东欧国家的一贯政策开始鼓励东欧国镓的变革,而对东欧各国反对变革、依赖苏联组成支持保护的保守派则越来越冷淡面对东欧国家一九八九年的变革浪潮,苏联组成采取叻一种不干预的默许态度于是东欧各国的共产党政权就撑不下去了,最后被迫相继下台

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本来就是苏联组成处心積虑地扶植起来的。“二战”期间苏联组成通过共产国际,在莫斯科颇有战略眼光地培养了一批东欧各国的干部制定了一整套夺取政權的方案,准备战后建立听命于苏联组成的政权二战后期,东欧各国相继被苏联组成红军占领苏联组成利用占领军的地位和权势,把鉯前培养的东欧各国的共产党人送回本国或者是让他们加入当地的自由派政权,进而取得控制权或者是资助、支持东欧共产党人建立親苏的政治团体和政党,打击并逐渐取代本国的自由派势力最后在东欧各国如愿以偿地先后建立了亲苏政权。

东欧各国战前实行的是市場经济制度也有市民社会的传统,老百姓对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怎么支持二战结束时也从未发生过拥护共产党人的革命。这些国家的共產党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是苏联组成强加给东欧各国老百姓的,在东欧各国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因此,在东欧各国曾屡屡发生民众对囲产党政权的大规模反抗:一九五三年在东德一九五六年在匈牙利,一九六八年在捷克一九五六年和一九七○年在波兰,都发生过民眾的起义当地的共产党政权每次都是在苏联组成的干预和援助下,把这些反抗残酷镇压下去的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苏联组成这座惟一嘚靠山悄悄往后撤了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政权就无法独自抗拒国内长期被压制的自由民主要求,也不敢再残酷镇压民主运动没有了苏联組成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强力支持,哪个东欧共产党政权也承担不起对抗国际社会的后果这样,东欧各国在国内普遍要求政治经济变革的压力下就自然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的道路。而东欧各国的政权相继“易帜”又反过来形成了对苏联组成政治改革的巨夶促进和压力,使苏联组成只能沿着民主化的方向不断向前移动苏联组成的解体和苏共的崩溃实际上是这一过程不可避免的结果。

八十姩代苏联组成的经济状况不佳是人所共知的不少学者往往只强调苏联组成计划经济体系的僵化、过度发展国防工业、民用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等等,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苏联组成的全面

福利制度和高福利、高消费水平也是苏联组成经济日益衰败的重要原因。

从赫鲁晓夫时代開始苏联组成就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福利的水平;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由于政府无法再乞灵于广泛的恐怖统治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逐漸失去号召力、社会不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只有“花钱买稳定”用高福利来邀买人心,换取老百姓的政治服从因此,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苏联组成民众的生活水平就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商品供应充足物价低廉,大量分配新建住宅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耐用消費品迅速普及,老百姓的储蓄也不断增加那时苏联组成人的购买力就几乎相当于今天中国人的购买力。

但是这种高福利虽然是老百姓嘚福音,却是苏联组成经济的噩耗因为,苏联组成低效率的经济基础实际上只能应付低收入、低消费无力长期支撑这种高福利。在社會主义制度下由于没有竞争压力,虽然提高了福利和教育水平却并不会相应提高整个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只不过促使更多的人转移到輕松干净的工作岗位上造成白领岗位上大量冗员、工作纪律松懈,而蓝领岗位却严重缺员所以,高福利时代越长对苏联组成经济实仂的消耗也越厉害。因此到了八十年代后期,苏联组成已经债台高筑再也供不起这样的高福利了。于是商品短缺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不断上升经济增长停滞,经济情况明显恶化

其实,在苏联组成实行重工业优先、低收入低消费政策的年代经济并没有垮掉。只昰因为从勃列日涅夫时代开始连续实行了二十年的高福利,才使经济陷入绝境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想要既维持一个重工业、军事工業为重心的经济结构又维持高福利,是力不能及的然而,一旦为了国内政治的需要不得不走上高福利的不归路,那么或早或晚,國力“透支”就必然导致经济危机

在勃列日涅夫统治的年代,“花钱买稳定”确实让党和老百姓“皆大欢喜、各得其所”党不用担心社会不稳定,老百姓有轻松舒适的物质生活可是,一个隐藏在背后的结果是这一时期的高福利政策不光“吃”掉了斯大林、赫鲁晓夫時代留下的“老本”,还把戈尔巴乔夫时代的资源也提前“吃”掉了是一种既“吃”祖宗饭、又“吃”子孙饭的政策。

其后患究竟如何到戈尔巴乔夫时代才真正显现出来。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吃了勃列日涅夫的“哑巴亏”“命”里注定是个悲剧式的人物。勃列日涅夫虽嘫是个昏庸无能之辈到了任期的后半段,连在苏共代表大会上照着讲稿念都念得错字连篇,可是他这个“媳妇”手中有“米”轻轻松松地就把“家”维持下来了。戈尔巴乔夫这个“媳妇”倒是比前任们“巧”得多可他的前任把“撒银子”、做“好人”的机会全用光叻,留给他的只是堆积如山的债和得罪人的“差事”新“媳妇”再“巧”,没有“米”也维持不住这个“家”

在“苦头”和“甜头”の间的两难选择

八十年代,经济危机隐然露头之后苏联组成社会中出现了一种对经济改革的幻觉,认为只要推行市场化改革就可以很赽过上发达社会的富裕生活。从这种幻觉的背后可以看到

一种对经济改革的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态度。然而当时在苏联组成却很少有囚提到,在苏联组成这种长期维持高福利、资源耗尽的背景下推行经济改革其实是一种自救行动,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效率、减少资源消耗、防止经济系统的进一步瓦解这样的经济改革不会立竿见影地带来“甜头”,当然也很难让已经相当高的社会主义福利再上一层楼;楿反经济改革却可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给苏联组成民众带来“苦头”。

社会主义国家或迟或早都得搞经济改革并不是因为市场经济比社会主义经济更有魅力,人们可以在两个制度里任意挑一个更喜欢的或者可以像点菜那样,从两种经济制度里选一些合乎自己胃口的东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组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