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城市工作会不会以后去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发展的机会就少了

城镇化困境:小城市无产业机会少 农民工不愿去
孙穆田 定军
本报记者 定 军是回西部老家还是去沿海地区?今年22岁,即将在2014年6月毕业的西昌学院大四学生吴学娅选择不大。作为食品专业的学生,她在去年已在长三角的地级市浙江宁波实习了好几个月。当时每月管吃管住后工资还有约3000元。现在毕业后,过去的公司打来电话,希望她尽早前去江苏省苏州市新的店铺上班,她觉得春节后就该启程了。原因是尽管她自己老家是四川达州达县河市镇百花村,且她仍是农村户口,但是她不认为在县城有多大作为,“县里的食品厂太少,工作机会几乎没有,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还是要到沿海去。”12月13日,她对记者说。吴学娅的选择,与数千里之外的一场会议紧密相关。从日-13日开始,北京京西宾馆开始了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期全国城镇化会议有望召开,预备为未来中国20年寻找新的动力。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已经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12月3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则提出2014年要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出台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落实和完善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到2011年为止,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年均经济增速高达10%左右。但是从2012年以来,中国连续两年的经济增速只有7.6%-7.7%左右,大大低于过去30多年的平均增速。外界普遍认为若实施新型城镇化道路,即推进农民工和农民转入城市,变为城市市民,则不仅仅能促进消费和经济快速增长,也会促进农业人口比重下降。2012年末,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比上年末提高1.30个百分点。根据中国社科院判断,未来2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会达到70%以上甚至更高。有测算认为,城镇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加1.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4个百分点。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宏观室副主任李国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农民工市民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和潜力所在。但是需要防范一个倾向,即不能为了盲目提高城镇化水平,也不能唯GDP至上。“新型城镇化需要讲究质量,不能盲目追求速度。”他说。根据《决定》,下一步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中国社科院副所长李雪松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所谓新型城镇化,核心是实现人的城镇化,而过去主要是土地城镇化,即城市规模扩张的速度,要远远高于人的城镇化速度。“很多农民工住在城市,并未享受市民待遇。”他说。根据了解,过去城市面积快速扩张,大量的农村用地转为城市用地,但城市人口没有同步增长。比如数据显示,从2001年-2007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平均增长70.1%,但是市辖区中人口增长只有30%。有意思的是,即使在目前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2.57%,很多属于“伪城市居民”。比如2亿农民工,并未享受到城市养老、医疗、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待遇,因此,这些人只是住在城里超过6个月,为常住人口,并未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而新型城镇化,则是除了要将已有的农民工转为城市居民后,农村居民还有数亿人需要转移到城市,成为新的居民,实现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的华丽转身。国家发改委国土所所长肖金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国过去几十年一直在惠农,但是农业发展不起来,核心还是农村人口太多。比如2亿农民转移出来后,农产品产量没有下降。以后在转移数亿农民后,农村人均土地多了,农民收入会增加,而农村居民已经转移到城市变为市民后,其消费比农村要多得多。比如农村消费主要是盖房子和节日消费,特别是喝酒,但是到了城市有服装、文化以及工业消费品的消费。“城市居民的消费是农民居民的3倍,农村居民转为城市居民,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增长。”他说。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的城镇化报告认为,预计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2020年之前全国大约有3亿,2030年之前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具体而言,截止到2012年,全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存量大约为1.9亿人。从增量来看,2020年前全国城镇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将达到近1.1亿,2030年前将达到2亿以上。有测算认为,城镇人口每增加1个百分点,全国居民消费总需求将增加1.2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4个百分点。而目前全国实际城镇化水平,只有30%左右(享受城市社保等待遇的居民所占比重),如到2030年达到70%以上的比重,每年还有1-2个百分点的增长空间,而这会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社科院甚至分析称,我国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以拉动GDP增长1个百分点,每建设1平方公里的市政设施,可以拉动投资1.5亿元,每增加1个城市人口,可以拉动消费2.5万。小城市的发展困局不过,尽管新型城镇化提出农民工要市民化,农民工去哪,是一个最大的问题。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选择》报告,中国过去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主要在大城市。全国近5年新增城市人口36%是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吸纳的。另外建制镇吸纳了47%,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和小于5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分别吸纳了8%、9%。小城市人口数量比重在下降。比如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数量,从2000年的353个,减少到2010年的258个。吸纳人口比重从18.52%,下降到2010年的10.31%。导致如此的原因是,小城市并没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而大城市尽管规模膨胀,但是就业机会较多。为此,多年以来,国家城镇化发展的路径是,要求控制大城市发展规模,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仍维持类似的意见,只是提法有些变化。《决定》提出,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具体而言,要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而这种新型城镇化,能否将农民工市民化落地到中小城市,仍存在疑虑。目前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标准是100万-200万;中、小城市的人口标准分别是20万-50万,20万以下。四川达州目前城市未达到特大城市的标准,其规划是2015年实现城市人口100万。不过,尽管该城市人口为78万,已经是大城市,其城镇化率是36.1%,比全国水平低10多个百分点。不过,迄今户口仍放在四川达州达县河市镇百花村,吴学娅认为,要发展的话还是要去大城市,因为像宁波就是一般的餐饮服务员月收入也有3000元左右,管吃管住。在达州则餐饮服务员难有这么高的收入。自己学的是食品专业,达州这样的厂很少。“所以要发展还得到沿海更大的城市去。”她说。肖金成则认为,小城市没有产业,所以没人愿意去,以后应该通过国家转移支付的政策倾斜,促进中小城市的基础设施发展,此外,国家应该对大城市不同区域实施不同的地租,将一些附加值稍低的产业转移到中小城市。“小城市有就业岗位了,地方消费水平低,更容易生活下去,农民工会愿意去。”肖金成认为这是唯一的有效办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很多地方尽管有工作岗位,也不一定有人愿意去。比如北京一位马上就要毕业的一位大四学生,虽然已经拿到了部门的offer,每月的待遇也在四千多,五年到十年会分到住房,但他倾向于北京。“不想去那边的原因是怕会丧失斗志,”他认为,“兰州工作的保障很好,但是只是干一般维护性的工作,没有什么难度,也不会有什么更深入的发展,太安逸了。”目前他将要接受北京一家公司的最后一次面试,尽管起薪一般在,但是发展空间会很大,在五年内他的目标是能达到月薪五万。而他在京的工作没有户口和住房保障,但发展的机会更多,空间更大。除非万不得已,不会考虑到兰州去继续发展。地方城市定位面临大考而随着国家召开城镇化会议,并发布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后,各地的城市定位、级别,以及在全国和本地区的规划目标,将面临新的修改。而各地新确定的城市发展目标,能否实现,存在悬念。根据《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国家将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同时将完善设市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对具备行政区划调整条件的县可有序改市。对吸纳人口多、经济实力强的镇,可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建立和完善跨区域城市发展协调机制。目前各地都已经和正在编制新的城镇化发展规划,各地的规划已经提出了不少新的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同时县改市也在加快。比如各地提出的省会城市群是重大的看点。比如贵州省省委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决定分别指出,充分发挥贵阳市的“火车头”、“发动机”作用,以贵安新区建设为重点,推进贵阳-安顺一体化发展,加快培育发展黔中城市群,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福建省委提出,支持福州闽江口金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福州大都市区。甘肃省委提出,发挥兰州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搭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此前《海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提出了构建琼北海口经济圈和琼南三亚旅游圈的构想。山东也提出了发展省会济南城市群的构想。上述省会城市群,暂时并未纳入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城市群。不过在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后,各省的一些城市群规划,可能需要重新定位。肖金成则认为,这些地方提出的城市群需要考虑到底能否促进当地区域的发展,如果只是划定,可能意义不大。难以得到承认。“很多城市之间距离很远,各是各的事。”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4年要积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继续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完善并创新区域政策,重视跨区域、次区域规划。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认为,随着国家编制新的区域发展规划,一些地方城市会获得新的发展空间。比如新的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面临将中部城市群升格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同等级别的可能。同时像重庆到利川的客运专线年底通车,恩施等地融入成渝城市群会加快。但是他也认为,目前各地的城镇化规划,提出的赫赫的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目标,如果城市标准修改,可能面临失效。比如之前湖北城镇化规划将宜昌和襄阳设定为特大城市。湖南规划到2015年,全省建成特大城市6个,即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江西规划是, 到2015年,全省除鹰潭一个城市之外,其他10个设区市全部进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行列。不过,由于国家可能将新的特大城市标准设定为500万到1000万,比原先的100-200万主城区人口规模大为增加,则可能整个山东、湖南、江西都没有一个特大城市。秦尊文指出,以后中部城市群也会对具体的所辖的城市范围进行说明。“同时如果国家重新设定城市标准,武汉也可能会重新定位。武汉可以为超大城市。”他说。目前国家研究新的城市人口标准。比如1000万人口以上,可能被设定为超大城市,这比过去200万以上的人口规模标准大大提高。而根据秦尊文的说法,武汉全部人口已经在1000万左右,与广州类似,这样武汉可能会和北京、上海、广州一样,成为全国超级大型城市。(编辑 晨星 孙小林)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seanho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都说去大城市长见识,生活在小城市就是缺见识了? - 简书
都说去大城市长见识,生活在小城市就是缺见识了?
1、在简书首页看到了两篇文章《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去大城市,哪怕只是待一阵子》,《不论你考多少分,我都建议你一定要去大城市》。不同的题目,相同的观点:都是建议有机会一定要去大城市看看,长长见识。文章写得很不错,有理有据。点燃了曾经一定要去大城市的那团火。想想自己在小城市生活了这么些年难道就变成缺见识的井底之蛙了?2、是,提到的大城市也就是北上广深那样高速发展的前沿城市。机会多,很多东西在小城市可能一辈子都接触不到。甚至可以亲自参加什么线下活动啊,和一群有见识的人聚会学习。而我想说的是:①大城市的某些互联网高科技产品可能目前在小城市还接触不到,但不代表一辈子接触不到啊!现在网络那么发达,只要想接触想办法就是有机会的。②确实,小城市的线下活动啊聚会啊沙龙啊可能少甚至没有,但是注意是少不代表所有的小城市都没有。在大城市这样的线下活动是见怪不怪了。但是你能保证活动的质量吗?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或者说学到你想要的东西?最重要的是,能保证参加活动的人初衷都是一样的吗?就一定能变成志同道合的人?平台很重要,但你没本事运用起来也是白搭。3、是,大城市的就业,发展机会多。资源好,高校多又好,牛人也多。而我觉得:①机会再多,资源再好,你去了你没利用起来或者说你没能力利用起来不还是白搭。多少北漂穷尽一生都没解决户口,房子,车子的问题而挣得钱在小城市却可买好几栋房子了。②高校再多再好,那也得你有本事考进去啊!更何况现在小城市也有很多不错的学校,国家重点学校啊!为了促进发展,国家也在逐步投资扶持小城市。大城市都是由小城市慢慢进步过来的。如果都去大城市了,人口井喷,机会还会有那么多吗?③大城市确实好,去看看也是应该的。但,去看看了,待了一阵子,就能保证长见识了?视野就扩大了?格局就宽了?NONONO…去看看,只是看看而已,如果没有能力保证你看的东西的质量或者说是你想看的,都只能称作是去大城市旅游了一趟难听点纯粹是路过而已。去看看待上一阵子,是不足以学到精华的。有些所谓长见识的东西是不用亲自跑去一趟也是能见到学到的。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只要付费都是有分享的。即使是没有亲身体验那么刺激。4、大城市,我也去过,也待过一阵子。确实也长了不少见识。可我还是觉得小城市好:心态,不像大城市那么功利急躁;生活,不像大城市那么争分夺秒;环境,不像大城市那样污染严重……当初高考填志愿很多同学都选择了大城市,可是一毕业在大城市工作打拼了几年都回小城市安家乐业了。典型的事例就是当初我们班有好个成绩特别好的女同学考进大城市的高校,大四那年还公费去了日本留学读研,谁曾想读研一结束就回国在小城市安家立业了。学校别的班级几个我的好朋友也是大城市高校读本科,然后直接国外留学或者读研读博,最终好多人都回国在小城市发展或者在自己的家乡工作奉献出力。5、怎么说呢?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城市也不差。不是谁都那么幸运出生在大城市,都能都有机会去大城市。都去大城市了,家乡的小城市就不用出力发展了?去了一趟大城市待了一阵子就能长见识,扩视野,增格局了?我看未必吧,所见所闻确实会有进步,但只待过一阵子未必能学到大城市的精髓吧!如果那么容易怎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结束北漂。是的,去过大城市待过一阵子,也许的确能长些见识,那长过见识之后呢?是有所改变进步还是乐呵乐呵后又回到原型?6、然而很多牛人宁愿“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所以啊,小城市也是众多牛人的不二选择。多大能力,办多大事。小城市也许才是你大展拳脚的好地方哦。讲真,人生就是不停的在做选择,到底何去何从?中途可能会被大城市的风景所吸引,迷恋一阵子之后,哎哟,又觉得小资安稳的小城市不错。不论大城市,小城市,适合你的才是真正好城市。你才会定下心来,想办法长见识,扩视野,增格局。
欢迎有机会来光临我的家乡小城市-安庆
本文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补充。谢谢!
微信公众号 : 清泠之声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5 - 10 年后回到小城市是怎么的体验?-土地公问答
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5 - 10 年后回到小城市是怎么的体验?
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5 - 10 年后回到小城市是怎么的体验?
---------(莫人肉……世界很大世界也很小)-------所有图片均由本人及亲属拍摄,未经许可,谢绝转载2005年,我还没做好准备,就在混混沌沌中大学毕业了,作为一名工科生,阴差阳错的进入青岛一家外贸公司,公司是小公司,一共就10人左右,主要从事刺绣类纺织品的国内市场开发,而所谓的国内市场部一直就我一人,在这间小公司我一呆就是5年,2009年底才离开了青岛。我从大二就开始就在校外长期打工,如果打工经历也算工作时间的话,算是在青岛晃了8年,勉强进入了题主的问题范围。在青岛的日子还算过得去,承蒙老板看得起,将位于市区中心繁华地段(台东)的一套套三住房给我和女友暂住,里面家具家电装修齐全,也不用给房租,基本我在公司就不会收回去,所以在大城市里生活最大的顾虑没有了。自己除了经常出差,把国内知名大城市跑了个遍,生活还算稳定,钱也够用,公司的国内年销售额被我从零做到了几百万,我也没有太多想法,算是在青岛呆得挺安稳。(公司位于五四广场,从办公室窗外拍的照片)(公司位于五四广场,从办公室窗外拍的照片)期间将父母接到青岛住了半年,父母初到海边生活的新鲜感一过去,便呆不住了,跟着我生活节奏太快,也没有熟悉的乡里乡亲可以陪着打麻将唠嗑,北方的气候相比家乡来说又差不少。我妈是过得比较随性的人,说呆不住,马上就得走,走了以后再怎么哄,也不来青岛了。我在青岛的生活状态差不多是这样:工作日(不出差的时候)06:40——起床。07:00——出门顺便买方便携带的早餐(有时候在公司楼下购买),赶到公交车站07:10——挤上公交车,然后开始1个小时的漫漫长途,路上掏出O2life看起点小说08:10——出车站挤电梯到公司10分钟08:20——快速消灭早餐08:30——进入工作状态12:00——微波炉热前一天下午准备的便当12:30——吃完饭上网瞎逛,猫扑做屌丝、凯迪天涯当愤青12:50——趴去休息区睡个午觉13:55——爬起来擦一擦口水继续干活18:00——17:30下班,但通常最少加班到18:00,收拾一下出门18:20——等10分钟公交,又开始1个小时漫漫长途,路上掏出O2life看起点小说19:40——到家,吃饭半个小时(女朋友有挺长时间没上班全职主妇,上班时也近)20:30——差不多收拾完了,根据情况去步行街或者公园逛一圈,或者玩PS/360/WII、wow、传奇私服12:00——上床12:50——运动完洗澡00:10——睡觉非工作日12:00——睡醒12:30——运动完起床13:30——外面随便吃点14:30——玩PS/360/WII、wow、传奇私服,或者躺床上看电影18:00——吃晚饭19:00——玩PS/360/WII、wow、传奇私服,或者躺床上看电影01:00——上床02:00——运动完睡觉在青岛时,总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晚上下班回来吃完饭就近21点了,恨不得马上投入游戏或者其他消费时间的节目当中,上网看的都是奇迹的黄昏,中国的房价怎么还没崩溃,哪里哪里在强拆自焚的文章,对国家和社会充满了不信任,有钱的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富二代官二代他爸他妈不是贪官污吏就是必然跟贪官污吏有一腿,看完《货币战争》能在床上兴奋得半夜睡不着觉,似乎借此看穿了宇宙的阴暗面。有时发发呆,感觉自己哪里也不属于,看不到未来,不想也不敢去设想计划更多的事情,总觉得没有归属感,城市再大,再漂亮,灯红酒绿后好像跟我关系也不大,在朋友同事的欢闹聚会后,踏着路灯下跟着我一起回家的影子,特别显得孤寂。所幸,在青岛期间有两样事情是一直在坚持着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样是“恋爱”。2003年和女友在一起,长跑6年,2009年5月修成正果,回老家贵州一个小县城结婚办酒(因为其他原因,当时没有领证)。裸婚,真正的裸婚,没给岳父岳母大人一分彩礼,没房没车连结婚照的钱都省了没去照(到现在都还没照,我给老婆画的饼是等着孩子能牵婚纱了,咱一家三口去青岛拍过),婚礼一切从简,当天早上临时找了亲戚的天籁开道,300元请来的锣鼓队跟着车从化妆店花了半个小时,将新媳妇一路敲敲打打迎到我家(老婆大人,对不住你了),这就算成了,想起来,不知道怎么还觉得挺自豪的。小两口啥也不管的在老家住了2天,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便被公司的一个电话赶上了返程的火车(省钱没买机票,遵义—郑州—青岛坐火车近50个小时)。临走前,老爸偷偷把婚礼收的3万礼金塞到了我背包里。在返回青岛的卧铺上,老婆大人惯例的打开了邮箱看邮件,我们新婚后最大的礼物来了,另外一样坚持的事情也有了结果,通过近2年的准备,老婆大人拿到了瑞典KTH的offer!看到offer邮件的时候,两个人在火车上抱着眼泪都快下来了,大半夜的两人睡不着,坐走道的凳子上谈了一晚上的人生,也不知道被其他乘客瞪了多少眼。经过紧张而不舍的准备阶段,2009年9月,送老婆上了目的地城市名字是心理疾病的飞机。而2009月10月,已经被老婆宠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已经完全无法自食其力的我,耐不住一个人的寂寞,辞职踏上了返乡的火车,回到了那个曾发誓绝不回来工作的贵州三线小县城,这一次本以为是不知前路何方趁机回家陪陪父母的探亲休假之旅,那知就此扎根下来。初回到家乡的日子是过得最无耻的,吃老本,整天陪父母各种无意义的拌嘴,除了疯狂游戏外就是泡妹子,到处游山玩水,甚是逍遥自在。近一年的时间,将毕业后存了好几年想看的电影、杂书都翻了个遍,因为花钱有点大手大脚,腰包渐瘪,老妈也实在看不下我整天宅在家跟她浪费口水,在被逼断粮的无奈下,我决定找点事做。我是个做事喜欢留点余地的人,走一步至少得望着后十步。09年9月底回家,10月便参加了连题型都完全不知道的国考,想见识一下在传说中的公务员考试是个什么玩意,当时为了报上名,选的是某地海关的不限,幸运的抽中了报录比全国前三的职位,最终结果当然是无缘面试。不过笔试成绩出来还算过得去,A类109,询问了几位有过公考经历的同学,觉得冲击一下省考还是有希望的。 (当时没准备长干,就是想去在有限的自由时间内体验一下传说中的公务员)在等待省考的日子里,我以准备半天的水平PK掉了当地的一个萝卜(其实就是有预见性的看了看仓储、物流和石油基础知识),顺利的插入传说中最腐败的两桶油之一——中石化的坑中,当了半年加油站站长(在接手前是副站长职务)。在加油站过上了朝9晚12的幸福日子,你没看错,不是朝9晚5,也不是凌晨12点的12……是中午12点的12,早上过来食堂吃最后的早餐,12点吃完中饭就下班回家,下午?下午当然是在家玩游戏了啊。一个“成熟”的加油站是不需要我这个毛头小伙子对管理指手画脚的,在对原站长表明我是来混日子不是来接班抢他兼任的两个加油站站长之一的位置后,原站长除了不主动教我任何业务知识外,对我恩爱有加,对我的行踪是从来不过问的。(可爱的站长在2014年,因群众路线走访,涉嫌偷油,被我目前所在单位移送司法机关,判了3年)在中石化卧底半年后,我如期参加了2010年贵州省省考,幸运的拿下了本县某乡镇的公务员职位,意气风发的去报了道。在到岗听领导训话的时候,我报着体验的心态(如今看来是幼稚),向镇领导强烈申请,要求到最偏远的村去工作,领导在愣了半响后,惊喜万分的满足了我的要求(因为根本没人愿意去)。“偏远”二字,不是你听字面就可以理解和设想到的,是用脚走出来的,从县城坐一个多小时车到乡镇(这个乡镇属于离县城比较近的),然后坐黑摩托2个小时才到村委会(不通车),冬天有4个月的时间凝冻,摩托车也无法通行,得走近6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镇上,12月报道,3月我就上了山,正好是大雪封山的好时节。在村里的这一年,我走了二十多年加在一起都没那么远的路。每一趟下组都是天不亮就出去,半夜才能走回来,因为不通车,很多组都没路,连摩托车也不方便,我走烂了2双雨靴,但没有觉得累过,下组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在热情难却的老乡家里连着吃了七八个鹅蛋,导致现在看到鹅蛋就浑身起哆嗦。在村里的这一年,我坐了以前二十多年都没坐过的破车,有超载80%行走在悬崖峭壁间的大型运煤车,有拉着猪仔满是屎尿味的柴油三轮后斗,有除了喇叭不响其他哪里都在响的暴走摩托,还跟村支书学会了骑摩托。在村里的这一年,我打破了自己的幼稚思维和愤青视角,学会了用普通基层公务人员的角度去看待政府,用农民的手脚去体验生活,透过双眼而不是屏幕直接去看待问题并试探答案,深刻的认识了方言里的一个词“找活路”。在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在外面打工时从来没有的归属感和充实感(在小地方,在外面企业上班,不管大小,均称为打工,细想挺有意思),觉得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不再是商人间的尔虞我诈,也不再是仅仅为了那份工资在努力。上班一年后,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留下来,哪里也不去了,接着我用热情和一张田园风景才子佳人的画饼说服了快毕业的老婆。2012年,老婆也放弃了继续读博的机会,义无反顾的跟着我回到了这个小县城。VID_340
10年毕业留在广州某银行总行,12年底申请回到老家当地分行。回家后生活质量大幅提高,工作相对清闲,人就胖了4公斤左右.回家的主要原因有:不喜欢大城市忙碌的生活;老家有要好的朋友,周末会定期玩桌游和打篮球。以前在大城市很忙,忙到连看电影都用快进的方式。而回家后,可以很放松地在B站把于妈的《笑傲浆糊》看完。虽然大城市的工作其实没有那么夸张,但整个忙碌的工作节奏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使得自己难彻底放松(现在心态好了很多)。工作方面:小地方,业务不多,都是银行传统的业务,而且整个大范围都是比较悠闲,所以基本上上班其实是60%是在工作,其余时间是看一些资料或上上网。当然,工资比在广州少了一半,在当地算中等吧。当时刚从广州回来,感觉一下子慢下来,人就没有了成长,反而有了焦虑,怕这样长此以往没有了竞争力。所以,后来我又回到了大城市。但现在看来,其实之前在总行是很难得的锻炼机会,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是重复的事情,想在短时间提高能力是很难的,这其实跟回到小城市的关系不算太大。是否回到小城市,其实我挺认同一个观点:看你所在城市所处的阶级。我父母毕竟在小城市奋斗了大半辈子,或多或少都积累了一些人脉。加上我的学历在当地算挺高的,所以找份体面的工作,托个人办点事情不算太难,完全可以过上挺舒服的生活。至于个人价值实现,其实不一定是要在事业上追求。最终看你想要什么吧,想拼事业去大城市,想过安逸生活,就回小城市吧。就算拿着1/3的工资,我也认为生活质量比大城市要高。
谢邀,本人父母亲是上海插队知青,我从小生长在苏北某个小县城,15岁去上海读书,一直到工作有10年多,家里在上海有三套住房,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出租给别人,自己离开了上海。我还是喜欢小城市吃喝玩乐的生活,大城市竞争太激烈,就算你奋斗也不一定成功,到最后浪费了一大把青春,对于平庸的人来说还是回小城市生活质量高,我们这儿女多男少,泡妞成本是上海的几分之一,人生就几十年,奋斗啊什么的都扯淡,让苦逼去奋斗吧,我只要享受就行。
竟然都是一边倒的支持回家乡。我,四川人,83年,本科,it男,现居地上海。工作近十年。身边确有很多朋友回家乡,但其中也有不少两年后又打电话过来,想回到上海上班的。在外工作越久,回去就越不适应。真心话。要返乡,趁早!
让我想起了电影[哪啊哪啊神去村] http://t//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好,小城市有小城市的美。
目前面临选择,已递交辞职申请,买好机票,准备回家。看了得票最高那个哥们的观点,觉得切中我的要害,在大城市不管做什么样的工作,都只是打工,在家长才是工作和生活。决定了就不要后悔。
作者你好,不留点联系方式啊。?
家在四线城市,回去能干嘛?能干嘛?能干嘛?工作机会少,工资低,养活自己将就可以,但父母怎么办,年轻时是小个体户,老了也没养老金,都要靠自己照顾。回不回小城市不是想不想的问题,是能不能的问题。为了生存没有选择
今天刚回老家,一个四线都不算的小城市,结果惊奇地发现能打滴滴快车了…已经打了5次…结果三次都是熟人…你们感受下…
别说生活工作,我就回来考个驾校,待了两个月,我的妈呀,没把我的肺给气炸了啊!!要啥啥没有,吃啥啥不够,那天实在想念披萨的味道买了一个,我的妈呀,地球上真的有比必胜客还难吃的披萨呀!最受不了就是公共场合的二手烟,真是毙了吉娃娃了了,直接熏死人不偿命啊!有时去省会办个事,火车站真是跟刑场一样,咱农民兄弟浑身是胆浑身是劲大胆往前冲啊冲...我还有喝咖啡的习惯,总是喝味道千奇百怪的咖啡就不说了,我说不要糖,里面却总是有糖,后来我强调不要放糖,我才发现咖啡师不知道哪个是糖,就是把所有调料都放一边,我有次要上说你就把咖啡滴出来把牛奶倒进入就好,别的什么也没做,她愣是倒腾咖啡机几十分钟,都快没给拆了,我真是恨不得跳过收银台自己动手啊!天气好准备去骑山地去爬山,其实现在小城市的基础建设啥的已经很好了,但是人民素质真是没得救啊!答主也是被那一道道整齐划一的自行车道给骗了啊,一上路,那简直就是好莱坞大片开眼啊……红灯逆行不好太明显,非机动车道一会一个被占,到处停着车,逼着你往主路上走,可主路上的车也不让你啊……尼玛走一趟就跟演完一场好莱坞大片似的,惊心动魄啊!哦,对了,第一辆还被偷了!还有驾校和车管所的那些人不要太奇葩!你几乎别指望正正常常规规矩矩考流程规章就能办成什么事,凡事就是钱啊钱,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舅舅帮我给他们领导打了个电话,立刻态度上了天,开通道走绿灯,考官上门帮你办手续,你坐那喝茶就可以了……出租车不要吊炸天,想拉就拉,想给你拼车就拼车,什么滴滴快滴神州专车顺风车哪国优步,全都歇菜,根本不能用啊……然后我终于结束了这一切,回到大城市,下飞机取行李不用打仗,出站一点手机专车道,上街没有二手烟,立刻冲到星巴克喝了杯像样的咖啡,那味道...啊...久违的舒坦,我就要这样的生活,我的血液里已经写上了这样的生活:自行车一路狂飙到郊区,想健身了出门有,想叫外卖了点手机,想唱歌了去ktv不羞羞,因为是正经的...办大多数日常的事情按照规矩要求按部就班,好赖总能办成。那话怎么说的,穷山恶水,不出几个刁民真是不可能,制度逼人犯罪。啊,就像完成了一场穿越??我坐在公园长椅上,望着城市快落下的太阳,火红的天空和逐渐亮起的霓虹,我深深地呼吸着,不管你说这空气多么差,交通多么挤,生存多么困难,竞争多么不公,我都已经离不开这里。你可以站在道德制高点说什么我不爱家乡,不好意思,在哪里出生不是我选择的,但在哪里生活是我自己努力选择的,我反正是再也回不去了,而且永远不要回去。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