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部队用的虎符金乌pro是什么样子的

调兵虎符:古代士兵参军第一件事,不是认皇帝长啥样,而是认虎符
调兵虎符:古代士兵参军第一件事,不是认皇帝长啥样,而是认虎符
虎符:又称兵符,一般做成老虎状,所以称“虎符”。传说虎符是西周姜子牙发明的,是君王授予部属兵权的凭证。分左右两半,左一半在带兵的大将手里,右一半在君王手里。要调动军队时,君王派使者将右一半虎符和带兵大将手中的左一半虎符扣合。互相符合,方有权调动军队,现代常用的“符合”一词,正式出于此说。【姜子牙发明虎符】在古代,天下的军队分兵驻守多地,皇帝大都在皇宫深居不出,士兵们基本上见不到皇帝的面,所以是不是皇帝命令出征,谁也不知道,这时候“虎符”出现了。士兵不需要知道皇帝什么样,只要认识虎符就可以了,所以在古代,新兵入伍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虎符长什么样子。也就是说古代的士兵是“认虎符不认人”。虎符一般制造极为精美,代表了当时的制造业最高水平,仿造起来十分困难。所以将帅靠仿造虎符调兵造反几率比较小。反而是士兵与将帅朝夕相处,容易产生私人间的信任,最终形成将帅的私人武装。针对于此,但凡调兵出征,皇帝的使者在送来虎符的同时,会作为监军留下来。可以说监军才是一支部队正真的领导人。【秦杜虎符】说起虎符,名气最大的当初上世纪60年代初期出土的“秦杜虎符”,一则这个虎符制造极为精美,二则这个虎符流传富有传奇色彩。1967年当时西安市南郊电子城街道办有北沈家桥村,村中有杨姓的小伙子在村西平整土地时,挖出一块铜疙瘩,不知何物,带回家中放在窗台上,给小孩子当玩具。玩的时间长了,这个铜疙瘩上出现了金黄色的文字。小杨同志觉得是文物,随拿到东大街文物商店,文物商店的也不认识,让其到碑林博物馆看看。在碑林博物馆正好碰见考古专家戴先生,经研究这是一件先秦时期的“虎符”,因沈家桥在古代是杜国封地,所以称“秦杜虎符”【秦杜虎符】虎符长不到10厘米,上有错金铭文9行40字,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铭文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国君出具虎符,方可调动。如外敌入侵的遇突发事件,可以不用虎符,直接用兵。这个十分罕见的战国虎符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当时军装流行成风,发现虎符的小杨同志,因献宝有功,期望得到一套军装的奖励,但陕西省博物馆没有军装。随发给表扬信一封和7元人民币的现金奖励,对应当时一个人每月10几元的工资,也不少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专注历史三十年,从全新角度重新审视历史
作者最新文章基本内容/虎符
虎符虎符为中国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铜制、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右符留存中央,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持符验合,军将才能听命而动,军队不执行执皇帝金符节者行兵令,除皇帝亲临现场调兵。它盛行于战国、秦、汉时期。但历史上也有很多没有虎符而成功发兵的情况,尤其是西汉前期的藩国最为猖獗,刘邦灭诸异姓王后制定的藩国须有汉朝虎符才能发兵的制度对藩王们的兵权限制作用甚小。例如西汉吕太后死后齐王刘襄的起兵叛乱,汉文帝时济北王刘兴居的起兵叛乱,以及汉景帝时吴楚七国之乱,养兵练兵者皆为藩王,故藩王们都能轻松发兵。传世的有秦新郭虎符等。
虎符历史/虎符
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称为虎符。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藏有“西汉堂阳侯错银铜虎符”(汉错银铜虎符)一枚,长7.9厘米,2.5厘米,虎作伏状,平头,翘尾,左右颈肋间,各镌篆书两行,文字相同,曰“与堂阳侯为虎符第一”。西安市的陕西历史博物馆也藏有一枚从西安西郊发现的虎符,据考是公元前475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文物,称为秦代错金“杜”字锏虎符,高4厘米、作猛虎疾奔状,象征军威和进军神速。虎符的身上刻有嵌金铭文40字,记述调兵对象和范围,制作却极为精巧。虎符作用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史记》中记载,战国时期的公元前257年,秦国发兵围困赵国国都邯郸,赵平原君因夫人为魏信陵君之姊,乃求援于魏王及信陵君,魏王使老将晋鄙率10万军队救援赵国,但晋鄙畏惧秦国的强大,又命令驻军观望。魏国公子信陵君无忌为了驰援邯郸,遂与魏王夫人如姬密谋,使如姬在魏王卧室内窃得虎符,并以此虎符夺取了晋鄙的军队,大破秦兵,救了赵国。郭沫若先生曾经选取这一题材创作了著名话剧《虎符》的剧本,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在《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中,曹操因赤壁之战兵败北退,诸葛亮则趁南郡空虚,命勇将赵云夺城成功,并且俘获守将陈矫,取得虎符,然后以此虎符诈调荆州守军出救南郡,趁势又由张飞袭取了荆州,接着再用同样的方法调出襄阳守军,乘机由关羽袭取了襄阳。诸葛亮仅凭一个小小的虎符,便将曹兵调开,兵不血刃就夺取了三处城池,而耗费许多钱粮、兵马的东吴周瑜却一无所获,如何不生气?由此也可见当时虎符作用之大。形质变化在历史上,虎符的形状、数量、刻铭以及尊卑也有很多较大的变化。从汉朝开始至隋朝,虎符均为铜质,骑缝刻铭以右为尊。隋朝时改为麟符。唐朝因为讳虎,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后世演变为铜牌。
另看虎符/虎符
窃符救赵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战国时秦相吕不韦掌握着大批军队,对秦王(嬴)政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嬴政亲政后,于秦王政九年(公元前238年)用虎符收编了吕不韦的军队,使得吕不韦空有相国之名而无实权。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虎符文物/虎符
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但如遇烽火,不用合符,也可以用兵。此符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还收藏有一件阳陵虎符,这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出土于山东枣庄,上有错金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因为虎符是发兵之物,贵在谨慎严密,所以虎符多做得短小而易于藏匿,不易被人发现。汉代兵符上承秦制,略有变化。秦代虎符铭文,铭于符左右两侧,两侧文字相同,不用合符就可通读。汉代虎符则不同,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1989年在陕西咸阳秦都区沣西乡李家村出土了一合完整的汉代铜质虎符,虎符长5.8厘米,错银、篆书,脊文8字:“与齐郡太守为虎符。”魏晋南北朝时期,虎符沿用不衰。唐代将虎符改为鱼符,宋代以后皆用牌
虎符文化/虎符
在我国古代,为了保证君主在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时不出差错,需要借助一种信物作为凭证,这种信物便称“兵符”。据说它最早是周朝军事家 姜子牙发明的。古人认为虎为百兽之王,在丛林争斗中总是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军事上也多以虎为尊,于是常将这种兵符铸刻成虎的形状,因此它也被称之为虎符。虎形兵符并非唯一的形状,在秦代就有鹰符和龙符等等。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大多用的是青铜,也有用金、玉和竹做材料的。虎符内部中空,然后被一剖为二,右半(虎头方向朝前)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兵将领或地方长官。虎符的剖面有齿相嵌合,背上大多有文字,文字分书在两边,内容相同。也有将文字对剖的。这些文字大多是错金书,即便历经千年,也依然熠熠生辉。虎符在调动军队的时候便有了大用场。中央调兵时,会派遣使臣带着剩下的半符前去,待左右验合,命令才能生效。虎符到了隋代被改为麟符,而到了唐代,唐高祖为避其祖李虎的名讳,又将其改为鱼符或兔符,甚至龟符。到了后世它逐渐演变成令牌等物,于是这种动物形状的兵符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现存最早的铜制虎符都是秦国的,共4件:杜虎符· 杜虎符: 据称于1973年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杜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呈站立状,虎身有错金铭文9行40字,绝大部分是小篆:“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意思是:“右半符存于君王之处,左半符存于杜地(故址在今西安市南)的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军队五十人以上,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会合,才能行军令。但遇有紧急情况,可以点燃烽火,不必会君王的右符。”· 新郪虎符: 现为法国巴黎陈氏所收藏,上有错金铭文四行:“甲兵之符,右在王,左在新。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王符。燔燧事,虽毋会符,行殴。”阳陵虎符展览图片秦国的国君在秦孝公以前皆称“公”,惠文君即位时才称“君”,而在他即位的第13年(公元前325年)里,更在秦相张仪的怂恿下,紧随魏、齐两国国君的脚步,进一步称王注(2)。因此杜虎符应是秦惠文君称王前使用的信物。而新郭虎符则可能是在秦惠文王称王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间制作的了。· 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呈卧虎状,高3.14厘米,长8.9厘米。相传在山东省临城出土,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虎符上刻有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阳陵是秦时的郡名,即今陕西省高陵县。而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才自称“皇帝”,此件虎符应该是秦始皇统治时代的用品,并被中央政府授予驻守阳陵的将领。可惜因年代久远,它的对合处已生锈,左右不能分开了。东郡虎符· 东郡虎符: 1953年陕西省周至县文化馆征集所得,现藏于周至县文物管理所。东郡虎符呈卧虎状,虎符长9.5厘米,高4.3厘米。虎背有错金铭文,字体为小篆,左右两半铭文相同:“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东君。”从铭文上看,东郡虎符应该合阳陵虎符一样都是秦始皇时代的用品。但也有人认为东郡虎符是后人伪造的。金虎符陕西省凤翔县还曾出土过金虎符。这件虎符没有铭文,且体型较小,高仅2.3厘米,长仅4.8厘米,重35.6克,为金制。虎符也为卧虎状,但造型夸张: 虎巨目大耳,张口露齿,四腿曲卧,长尾上卷,通身纹饰为凸雕和阴刻,背面还有扣槽。可惜仅存半符。此件虎符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用品,而秦国首都最早在雍(今陕西凤翔东),有可能它也是秦国所制。 此件虎符现藏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铜鎏金虎符战国时期的虎符还有玉虎符和铜鎏金虎符,可惜这两件虎符都没有太多的资料。见下图:玉虎符汉代在兵符上承袭秦制,但不同的是,汉代虎符上的铭文大多刻于虎背上,采用错银书,用篆书刻写“一、二、三、四、五”等字样。同时字由中间剖开,因此只有两个半符的字完全相合才可发兵。但在汉代,要发兵除了对验虎符,还要需要有玺书或诏书。虎符是发兵信物,诏书则是为了明确统兵长官的职权和任务。当然,汉代的军队调动并非只靠诏书和虎符作为信物,同时作为信物的还有“节”和“羽檄”,不过本文不再详述。以下为汉代的虎符:张掖太守虎符虎符的形制和使用符是古代军事调遣、命令传达的重要凭证。早在周代时就已用之。最初的符以竹子制作而成,后来用金属制成,形状也由竹节逐渐多变为虎形,称为“虎节”,也称“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战国和秦汉两代。从出土文物看,东周时期有鎏金虎符,战国以后虎符一般由青铜制成。作为国君调兵的凭证,虎符的背部刻有铭文,分为两半,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右半存于君王或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调兵谴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所以虎符从来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郭沫若学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郭沫若学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1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5:53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关于兵符的记载最早出现在春秋,也叫虎符,形状如虎,代表国家最高的军事权力,平常的时候,将军只有半个虎符,另外一半在皇帝或诸侯王手中。如果想要调动军队必须拿皇帝手中的虎符去见将军,如果两个虎符相对吻合,就可以用皇帝亲笔写的旨意来指挥军队了。虎符和诏书缺一不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带兵的将领擅自行动,也能避免谋反者假传旨意调动军队。
令箭:古代军中传令的小旗,竿头如箭镞,故称。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中主??l布命令?r的令旗,因它在杆頭加箭?,形狀像箭,故稱?榱罴?
兵符以銅鑄成虎形,背刻?文,分??砂?一半留在皇帝手中,一半發給統兵???.任何?隊的調發,?由皇帝所遣使臣持符?合,方能生效。
此符是秦始皇調?榆?隊的?{證,用青銅鑄成臥虎狀,
可中分?槎??⒌淖蟆⒂翌i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文12字: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陵。”意?榇吮???野氪婊实厶?,
左半存駐??陵(今?西咸?市?|)的統兵?㈩I?;調?榆?隊?r,
由使臣持右半符?合,方能生效。
古代的令箭使用材质不太常见,令箭上有密码的。并且派专人传送。
战国时期各国已基本形成中央集权制,国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直接控制,实行兵符制度.
  在国王以下,设立专门代表国王率兵征战的将军.平时将军没有调兵权,军队按照编制...
我觉得,皇帝即使弄丢了虎符,兵权还是有的。虎符是皇帝用来调兵用。每个虎符分成两半,在外的大将有一半,皇帝手里有一半。只有使者带着皇帝的虎符到了兵营,才说明调兵的...
楼上的胡扯,精锐歌妓在长安、汉中等地的工房就有卖,只要8万
答: 我是一名美术老师,画水粉对孕妈妈有危害么
答: “有知识 没文化”的含义简单地说就是受过各类高等教育,却不懂如何待人接物,没有教养。
这里的知识侧重指人们的专业技能,是人们改造社会、造福人类的手段。主要是指具...
答: 西方的艺术可以说是由希腊人带来与开拓的,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各具特色。从绘画为例,东方是泼墨写意,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
答: 西方的艺术可以说是由希腊人带来与开拓的,中西方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艺术的表现上也是各具特色。从绘画为例,东方是泼墨写意,强调的是一种意境,而西方具有鲜明的现实感和...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揭开神秘“虎符”真面目
我的图书馆
揭开神秘“虎符”真面目
“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践约凭证。现代汉语中的“符合”一词即来源于此。我国古代兵符多制成虎形。虎符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著名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已经行用。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把持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那么,虎符究竟什么样?其作为凭证,防止冒用的功能是如何体现的呢?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一枚形似虎的秦国兵符。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杜虎符”。&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字体为小篆,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是,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等会君王的右符。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认可。杜虎符清晰地展现了秦国虎符的功用,由此可一窥秦国兵制,但可惜仅有一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完整”的虎符——阳陵虎符。&&此虎符相传为山东省临城出土,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阳陵为秦之郡名。虎符高3.14厘米,长8.9厘米,虎形,有左右两半。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此件虎符虽两半俱在,但因年代已久,对合处生锈,现左右不能分开。另有一件著名私人收藏虎符——新郪虎符。此虎符来自法国巴黎陈氏,未见图片流传,只有拓片供爱好者研究。&新郪虎符, 通长8.8厘米、前脚至耳尖高3厘米、后脚至背高2.2厘米,重95克。模铸,伏虎形,前后脚平蹲,头前伸,耳上竖,尾上卷。体有错银铭文39字(其中合文1)。铭文译文为:(调动)甲兵之符。右半在王府,左半在新郪。凡是调动披甲的士兵50人以上,必须有王府(右半边)的兵符会合,才敢调兵。(但是,)如果遇到火灾险情,即使没有王府的兵符,也可以调兵。对此,安徽省阜阳市博物馆原馆长韩自强先生发现阜阳某收藏家藏有“浚遒虎符”,与新郪虎符完全相同。韩先生研究认为,战国无新郪。王国维此前断定此虎符为战国虎符,应为误考。韩先生观点是,此虎符实为汉淮南王刘安私铸。不论研究结果如何,对于藏家来说,要想一览完整虎符的细节,充分感受神秘虎符的独有魅力,似乎成为了很难的事情。2015年12月,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虎符现出了难得一见的真面目。是时,巴黎苏富比推出“尚古弥珍——威尔中国古代艺术品珍藏”专拍。大维·威尔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是欧洲最早一批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之一。在其去世后,绝大多数珍藏被捐献至吉美等著名博物馆。所余收藏也多在20世纪70年代拍卖。本次专场拍卖,包括威尔旧藏青铜器、高古玉等珍品,并包括少量宋瓷,总计59件。本次拍卖也是威尔最后一批藏品释出。这些藏品部分出自著名古董商卢芹斋,且不乏安阳殷墟、洛阳等地的出土文物,出处显赫,文物精美,等级较高。在这些文物当中,就有一件“阳西护军”虎符。&&“阳西护军”虎符为汉代铜铸,以阴线刻画虎纹,上有 “阳西护军”“皇帝与阳西护军铜虎符第三”“铜虎符左”“铜虎符右”铭文,可以清晰看到各种细节,也足以感受虎符两半分开,难以仿冒的细节。此“阳西护军”虎符最终拍出36.3万欧元。&虎符背部铭文一分为二:“皇帝与阳西护军铜虎符第三”&虎符腹部铭文:“铜虎符左”“铜虎符右”。本期《收藏》微信责编&韩涧明微信运营合作:23年品质一册在手,把握收藏微信名:收藏杂志微信ID:sczz029 点击历史信息,查看更多内容 《收藏》官方网站
馆藏&13742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虎符电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