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研究目的和意义的区别的目的及意义

中国公共政策研究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杨鹏先生新著《“上帝在中国”源流考--中国典籍中的上帝信仰》即将出版。
由中国体改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主编的《公共政策论丛》第三辑中的“《&预算法&修改研究》”已由中国财富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日下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公共政策研究部主任余晖(照片右一)应邀参加刘延东副总理主持的医改座谈会,并做了"公立医院去行政化改革的政策建议"的发言。 本次会议主要讨论公立医院改革,全国共有十位学者专家与会。
2013年中国智库报告1月22日在沪发布,这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推出的研究成果,也是首次面向中国智库开展的影响力排名研究,从中...
年鉴首语: 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RCPP)成立至今已历六载。在此六年年鉴发布之际,回顾其蹒跚学步的成长历程,总结其成绩和不足,展望其未来,应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CRCPP)高级研究员熊茂友所著的《中国“四一三”健康保险理论与方法》于近日出版。 此著作为公共政策论丛?专著系列丛书之一,执行主编为CRCPP主任余晖。 专著简介:...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华裔经济学家杨小凯逝世十周年,其追思会备受关注,FT中文网此前也有报道,详见《纪念杨小凯》专题。本次邀请杨小凯曾经的学生李克教授,撰文谈谈他眼中的“杨小凯主义”。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
国发〔2014〕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政府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4〕45号)要求,现就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前英国央行副行长约翰·吉夫爵士(Sir John Gieve)和前英国央行经济学家沙米克·达尔(Shamik Dhar)大体上一致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放缓,虽然达尔认为供应方面的改革出现了一些积极的消息。约翰爵士认为中国动能指数(China Momentum Indicator,简称CMI,是一家叫做Fathom的顾问公司借鉴李克强总理的思路,利用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信贷增速这些变量,并且评估相应的权重和进行季节性因素调整,以此构建的一个用于测算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指标——译注)尤为重要,因为中国官方数据质量不佳,由此很难预测中国的经济产出。事实上,他认为CMI“巧妙地绕过了”这个问题。
中国的基层政府官员正在经历一场规模庞大的“头脑风暴”。
经济观察报获悉,继1月15日对200余名县委书记的首期培训结束后,按照计划,到2017年底,中央将对全国2853个县(市、区、旗)委书记轮训一遍。本次针对县委书记的培训是在中央党校,首期培训期是两个月。
近年来神经元研究的发展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反应,不仅凭借理性,也诉诸情绪。所谓情绪,就是神经元的自动反应。而这又是经过数十万年的演进而形成的心理定势。一个典型的自动反应,就是在黑暗中感到恐惧。为什么?不是因为黑,而是因为在黑暗中看不到周边的情况,不知是否有威胁正在逼近。这在远古狩猎时代,有助于人们提高警惕。
【财新网】(记者 屈运栩)淘宝网员工点名批评监管官员风波继续演进。最新的进展是1月28日下午,淘宝网官方微博回应称,将正式向工商总局投诉网络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在监管过程中“程序失当,情绪执法”。这份回应展现出的姿态,仍是与半日前工商总局在官网挂出的白皮书针锋相对。
(财经网)作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金并轨”改革在历尽数年的试点和讨论后,中央政府终于下定决心,于2015年初这个不算寒冷的冬天开启了破冰之旅,从而宣告已实施30多年广为诟病的养老金双轨制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进一步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铺平了道路,其历史和现实意义不言自明。但是,在具体实施细则出台之前,社会上对这次改革的各种疑问和误读却层出不穷,“谁来承担改革成本”便是其中之一。
18届3中全会提出60条、336项改革,其中国企改革当属社会关注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尽管18届3中全会甫一闭幕,上海市就率先推出了地方版的国企改革方案,尽管中石化已经开展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但截至目前国企改革依然显得“方向不明决心大”,呈现出不少争论与分歧。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推进过程中,偏离了问题导向,出现了“为混合而混合”的趋势。
摘要:中国又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中国共产党的抉择将不仅仅决定中国的未来,而且将极大地影响世界的未来。中华民族试图走向精神自主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第三次伟大变革。精神自主是一种主体意识,要精神自主非有自主精神不可。自主精神就是主体精神,主体意识涉及自身、其他主体和非主体的一切,所以主体必须解决自我认知、自身与其他主体的关系及主体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自主精神包涵三方面:自尊自强,合作共赢和实事求效。中国共产党要实现第三次伟大变革必须超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启全面现代化的现代社会主义新阶段,以共同自由为社会主义本质,以实事求效为思想路线。中国学者作为精神自主的主体,肩负创造中华新文明的历史使命,中华新文明既不是中华古文明的延续,也不只是他国文明的复制,而是以中华民族为主体,吸收古今中外所有优秀人类文明成果,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新文明。
关键词:第三次变革 精神自主 现代社会主义 共同自由 实事求效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求客观评价中国经济成长的成就和原因。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把金融危机的部分原因归之于中国的发展模式。国内不少经济学家也断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增长”,要求中国的结构转型向西方尤其是美国模式靠拢。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中国经济是“高投资、高效率、高技术进步”和“低能耗”的高质量增长,其结果是GDP和消费同步高速增长。认为中国是“高投资、低效率、低消费”的“粗放增长”没有多少经验证据。夸大发展必经的社会代价、否定中国发展的成功道路、扭曲国家发展战略的制定,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如何客观评价中国和西方的发展道路,重新讨论如何用实践检验真理,是中国经济学界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作者唐毅南,复旦大学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上海 200433)。
第 1 页,总共 39 页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84号
专栏o高级研究员同济大学图书馆v5.5书目检索系统
把本书分享到
收藏此书的书架
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学位论文 浏览次数:15 
题名/责任者:
:以江阴市&#x7&#x6&#x7&#x53高档服装产业集群为例/赵&#x73著 曲丹指&#x5
出版发行项:
,2010.06
ISBN及定价:
/缴送          
载体形态项:
61页:V29cm
并列正题名:
:Taking the industrial clusters of the worsted fabric and high-grade garment industries of Jiangyin city as an example
个人责任者:
个人次要责任者:
指&#x5
团体次要责任者:
授予
非控制主题词:
中图法分类号:
学号:0699040450
责任者附注:
培养单位:同济大学&#x7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第60页
全部MARC细节信息>>
总体评价: (共0人) &&&我的评价:
F269.23/LQ562
经济与管理学院分馆
F269.23/LQ562
经济与管理学院分馆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
您可能感兴趣的图书(点击查看)
同名作者的其他著作(点击查看)
请输入下面显示的内容历史条件―(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为目的的组织;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9)“上下来去”模型(特征:容纳性和开放性;亚;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应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4.公共政策定义所揭示的内涵特征;项职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中国地方政府一般
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是系统性、动态性和最优化。它提供的基本方法是:系统的方法;信息的方法;反馈的方法;功能模拟的方法)
(2)决策科学的形成。其取得的成果直接成为公共政策学的内容。
(3)行为科学的形成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是公共政策学产生的催化剂。
(4)凯恩斯主义的出台和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使得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必要性迅速增加。 2.学科诞生过程(代表人物和著作)
勒纳和拉斯韦尔:《政策科学:视野和方法的近期发展》(1951)――公共政策学的开山之作。拉斯韦尔(公共政策学的创立者)对公共政策学的界定:
(1)以民主政治体制为前提; (2)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3)对于时间和空间都极其敏感; (4)具有跨学科的特点; (5)须和政府官员共同研究;
(6)以社会变迁和发展为对象,以动态模型为核心。
第四节 公共政策学的发展(第二阶段、60年代)
1.德洛尔对拉斯韦尔的批判:
(1)偏重于方法论和忽视政策内容的研究; (2)片面强调运用纯科学的方法,而忽视了政策过程与自然过程的差别,以及各种政策问题在性质上的相互差别; (3)片面追求理性化和计量方法,而实际上有大量政策问题包含着价值判断,或者无法进行定量分析。 2.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的贡献:
(1)分析了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在学科建设上存在的误区;
(2)肯定了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研究中使用的系统群研究方法,并主张将其引入公共政策学; (3)提出并界定了“总体政策”、“超政策”和“政策系统”的概念; (4)强调公共政策学的跨学科性和实践性。
3.公共政策学在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取得了哪些成就? (1)方法论的多样化――行为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结束;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在公共政策学中的运用继续受到关注;公共选择方法论崭露头角;博弈论成为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方法;个案研究受到重视。
(2)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转变――重点由原来的政策制定转向政策执行、评估和终结。 (3)对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因素和伦理因素的作用给予了重视。 (4)公共政策比较研究开始起步。
4.公共选择理论 创始人是布坎南。该理论假定理性人为经济人,并以此为起点研究集体决策;其研究范围包括国家、政府、教育、环保等政治和政策问题。
5.公共政策学的近期发展(第三阶段、90年以来)
(1)课题选择的新取向――伦理取向;管理取向;政府改革取向。
(2)方法论的非科学化――以主观的研究方法(研究决策者主观的思维方式或倾向的)取代客观的研究方法(寻求客观真理)。
(3)公共政策学的建制化――学会、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专业和课程的建立。
6.公共政策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共政策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中国应运而生。
7.1983年孟繁森在《理论研讨》杂志第七期上呼吁“建立一门研究党和国家生命的科学―政策学。
8.1984年李铁映在《哲学研究》第四期发表《决策研究论文》指出决策须由硬结构和软结构组成。
9.1997年初北京大学建立公共政策研究所,宁骚教授任所长,这是全国高校系统中第一个公共政策研究所。
公共政策笔记 第二章 公共政策的学科要素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
2.学科概念内涵:
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
为目的的组织。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公共政策;政策系统;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具体的个别政策;政策群和政策链;政策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公共权力机关
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9.政策过程的含义: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
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系: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
公共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核心概念;次概念;边际概念。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
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
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
(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
(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要观点: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普里高津(混沌理论),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全面性和实践性。)
培根的“四假相”:种族的假相;洞穴的假相;市场的假相;剧场的假相。
3.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
(1)理性主义模型(定义:“理性人”的特征;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西蒙的修正;理性优化模型);
(2)渐进主义模型(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含义;两大命题;若干假设;缺陷) (3)规范最佳模型(代表人物:德洛尔;四项假设前提;特点―开放和兼容) (4)混合扫描模型(代表人物:艾齐奥尼;定义)
(5)政治系统模型(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特点: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
(6)机构―制度模型(特点:应用最广泛、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7)集团模型(代表人物戴维。杜鲁门;莱瑟姆;假设;命题分解)
(8)精英模型(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米歇尔斯;熊彼得;拉斯韦尔。命题)
(9)“上下来去”模型(特征:容纳性和开放性;亚模型“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领导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个别――一般性模型。)
4.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华莱士“科学环模型”。研究过程是: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西蒙提出了决策有限理性: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化;满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
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 5、学习公共政策的必要性或者基本意义: 1) 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
2) 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
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应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 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
3) 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公共政策笔记 第三章 公共政策的含义、构成与功能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
1.兰德公司的4W决策思考模式。即: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采取哪条行动路线?前景如何?是一种适合于人所有个体和群体的思考模式。
决策的五个基本要素:决策者、决策对象、决策信息、决策方法、决策结果。
2.艾斯顿(公共政策就是政府机构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拉斯韦尔、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伊斯顿、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某事的行为)对公共政策所下的定义。
3.公共政策的含义。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4.公共政策定义所揭示的内涵特征。
第一、公共政策是决定、决策的一种特殊形态,它具有政策的一般特征。 第二、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第三、公共政策是有政治过程而进行方案得初拟、优化和择定的结果。 第四、公共问题、公共目标、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三大要素; 第五、公共政策是一种权威性的价值分配方案;
第六、公共政策形式上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政策与决策的不同:政策是人们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方案。政策具有总括性和指导性,决策具有微观性和操作性。政策为决策和决定提供一定原则。
5、决定:①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②决定的事项 6、决策:决定策略或办法
7、政策:国家政权机关或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目的,根据历史条件和当前情况制定的一套措施和办法。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构成和结构
1.国家、政府、公共政策的关系:国家在本质上是讲公众的权力变成了支配公众的权利;政府是国家主权的管理者和行使者;政府是国家的中枢系统;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
2.政府利益(政府自利性)的含义:即:指政府系统自身需求的满足。
3.政府过程的含义:即是指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也就是说是政府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113页
4.G.A.阿尔蒙德的政府过程逻辑顺序:利益表达――利益综合――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反馈。
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
5.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横向结构和纵向结构
6.美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中的横向结构的特点:国家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权分立而又相互制衡。―114
横向结构形式美国最为典型,有:立法决策;行政决策;司法决策。
美国政策的基本形式是国会立法;政党政策不是公共政策;最高法院是公共政策的直接制定者。美国总统是强有力的直接决策者。
7.美国总统决策的主要类型:立法倡议;立法否决;委托立法;外交立法;防务政策。115
8.美国司法决策的主要形式:司法审查、推翻先前的判决、司法命令。117
9.中国公共政策形式构成的横向结构特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的政治体制;
(2)政策过程具有两大特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系统的领导核心,主导着政府工程的运行。118
(3)政策横向结构由三部分构成:党的政策+人大决策+行政决策。
(4)不存在司法决策。
10.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转变为公共政策的形式:
(1)直接形式――公报和讲话;
(2)间接形式――联名发布政策方案;提出政策创议;政府决策以党的政策原则为指导
11.中国人大决策的主要形式:宪法、基本法律、法律、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人大决定。共5种。
12.中国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行政法规(以总理令的形式发布);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性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共5种。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共同发布的文件是政策性文件,而不是法规。
13.国家结构的含义:是指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正式的、稳定的关系。128
14.单一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被划分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两个基本层级。128
15.联邦制国家政策结构特点:被划分为联邦政府或中央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三个层级。129
项职能: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16.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比较:
(1)中国是单一制、基本政策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2)中国地方政府一般由省、市、县、乡四级构成,各级地方政策都必须以中央政策为指导,同时又存在着阶梯式的等级关系;(3)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在单一制的框架内仍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4)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基层政策具有微观性。
(1)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策和州政策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2)州与地方关系具有单一制性质,州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3)广泛实行地方自治,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基层政策。134
17.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
(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战略、策略、战术。137
(3)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分: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
(4)其他按照内容的分类:(共11种)143
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确定政策与不确定政策、风险性政策与竞争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
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政策。
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是指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18.公共政策的结构:
(1)含义――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上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方式,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程序。147
(2)类型(六项结构)――塔形结构:链形结构;圈形结构;网状结构;矩阵结构;群落结构。
19.研究政策结构的必要性;合理的政策结构对于任何单项政策实现理想的政策目标、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标准:结构的有序化(政策协调分布、相辅相成,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有效的分级控制(环环相扣、层层衔接,政策运行机制运转自如);严格的组合秩序(配套运作;弥补缺口;统筹安排,严格管理)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1.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
(2)公共政策形成中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
(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主权在民。
现代政策科学的始作俑者是:拉斯韦尔。
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七个):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是公共政策的两个本质性规定);普遍性;目标取向(公共政策的灵魂);稳定性与变动性;预见性。155
5.政策与理论的关系: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159
6.政策与实践的关系: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161
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笔记 第四章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的逻辑流程
第一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3.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能够通过压力、
舆论等方式,合法地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且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个人。主要有压力集团、在野党和选民。
在野党是指没有执掌或没有参与执掌国家权力,因而其政策纲领、政策主张不能成为公共政策。
民众往往蒹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4.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政治问题(事)及其发生作用的对象(人)。
5.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联系和区别:社会问题涉及相当多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转化成为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属于政府范围并能进入政策议程时转化为政策问题。169
6.公共政策系统由哪七个部分构成?: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咨询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辅助系统。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执行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监控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7.“霍布森斯选择”源于一个故事,1913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斯将其所贩运的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条件是只允许挑选离门口最近的那匹马,这个条件实际上是不让顾客挑选,所以后人讽刺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为“霍布森斯选择”。173
8.咨询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1.提供预测研究;
2.帮助决策系统发现问题;
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论证; 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
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评估。172
9.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确认政策问题;明确政策目标;组织政策方案设计;负责被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173
10.执行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1.为政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2.有效的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总结执行情况。174
11.评估子系统在公共组织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提供政策持续、修正、调整或终止的重要依据;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评估子系统的五大要素:政策评估人员;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12.监控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根据公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标准或指标,并作为实施监控的依据;
二是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执行子系统是否执行政策、执行如何,以纠正执行偏差,惩罚执行不利。
三是反馈执行情况。
13.反馈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为决策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
第二、客观、准确、灵敏、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使后者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作出的调整和补充。
第三、反馈子系统阐述的信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已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佳手段。
14.七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七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15.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由哪些环节构成?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效能。
16.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有哪些特点?一是高度复杂性;二是巨大差异性;三是历史变异性。正确认识政策环境,有助于决策者做出准确地判断、实现政策优化。
综合国力是一国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由人口、经济、军事、政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里大部分组成的多种实力的复合体。
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第二节 公共权力与公共政策
1.国家结构与公共政策的关系如何?国家机构是国家机关的总称,是统治阶级为实现自身意志和利益而建立起来的纵横交错的组织网络。国家结构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层次、结构及其效力范围。
2.国家权力、国家职能和公共政策的关系?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的两重性(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决定了公共政策的两重性(阶级性和社会性)185――186
3.国家能力与公共政策:国家能力是指由社会抽取能力、社会规范能力、社会控制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组成。国家能力决定公共政策的质量。
4.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治理能力是指现代民族国家的政府使用公共权力和公共权威,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组织管理公共事务,指导本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是对公共政策的挑战。
5.政府能力与公共政策:是制定、执行公共政策的基础。
6.政治体制与公共政策:一是决定了公共政策主体范围;二是决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5100318公共政策等内容。 
 00318公共政策整理笔记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考资料,是按最新考试大纲整理出的最完整复习资料,供大家使用。公共政策笔记 第一章 公共政策学的形成和发展第一...  全国2014年10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试题答案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自考人网校精校版答案 +申请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自考人 致力于为自考生提供最全面最...  《公共政策学 00318》自考本科 1207 历年真题及答案 2002 年 4 月公共政策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5 分) 在...  2002年至2011年 00318 公共政策 试题及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02年至2011年 00318 公共政策 试题及答案全国2002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00318公共政策整理资料_法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公共政策 》复习(一) 一、填空 * 1、全世界最早的政策案例著作是冯梦龙《智囊补》 。 2、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  《公共政策》 00318 自考复习资料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共政策》 代码:00318 &内容:包含全书的单项,多选,判断,简答,问答,论述,以及案例。 &采...  年自考00318公共政策试题答案历年试题及答案汇总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中国自考人网校精校版答案 +申请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自考人 致力于为自考生...  全国2015年4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试题答案_自考_成人教育_教育专区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全国2015年4月自学考试00318公共政策试题答案_自考_成人...  00318公共政策_院校资料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历史条件― (1)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奠定了公共政策学的理论和方法论基 础。 (三论提供的思维方法的特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研究生实践目的及意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