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九华山地藏王菩萨菩萨本原经,你懂的了什么?有何感想,和师父问些什么问题

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B.“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一怒之下,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在宝象国遇到妖怪,只因猪八戒和沙僧都不是妖怪的对手,唐僧这才差猪八戒上山请回孙悟空,这段文字就是写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的故事。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D.眼见悟空不愿下山,八戒只好智激悟空,与其一起下山,大战黄袍怪。原来这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后被玉帝降伏后被罚给太上老君烧火。小题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B.“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一怒之下,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在宝象国遇到妖怪,只因猪八戒和沙僧都不是妖怪的对手,唐僧这才差猪八戒上山请回孙悟空,这段文字就是写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的故事。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D.眼见悟空不愿下山,八戒只好智激悟空,与其一起下山,大战黄袍怪。原来这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后被玉帝降伏后被罚给太上老君烧火。小题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阅读经典名著《西游记》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行者道:“我往哪里去?我这里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不耍子儿,做甚么和尚?我是不去,你自去罢。但上复唐僧:既赶退了,再莫想我。”呆子闻言,不敢苦逼,只恐逼发他性子,一时打上两棍,无奈,只得喏喏告辞,找路而去。行者见他去了,即差两个溜撒的小猴,跟着八戒,听他说些甚么。真个那呆子下了山,不上三四里路,回头指着行者,口里骂道:“这个猴子,不做和尚,倒做妖怪!这个猢狲,我好意来请他,他却不去!你不去便罢!”走几步,又骂几声。那两个小猴,急跑回来报道:“大圣爷爷,那猪八戒不大老实,他走走儿,骂几声。”行者大怒,叫: “拿将来!”那众猴满地飞来赶上,把个八戒,扛翻倒了,抓鬃扯耳,拉尾揪毛,捉将回去,毕竟不知怎么处治,性命死活若何,且听下回分解。小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B.“三打白骨精”后,唐僧一怒之下,把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后来在宝象国遇到妖怪,只因猪八戒和沙僧都不是妖怪的对手,唐僧这才差猪八戒上山请回孙悟空,这段文字就是写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孙悟空的故事。C.《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 、大闹天宫 、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D.眼见悟空不愿下山,八戒只好智激悟空,与其一起下山,大战黄袍怪。原来这黄袍怪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木狼星。后被玉帝降伏后被罚给太上老君烧火。小题2:文章划横线的句子,是语言描写,此时,孙悟空的心理应该是怎样的?请做出转换。(2分)科目:最佳答案小题1:B小题1:这个呆子,一定又有什么事情瞒着我,带我诈他一诈,看看他的真相。解析
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  读地藏经常遇善友,这是我读经以后的体会,自上个月老公头部受伤情急之下读大悲咒为他疗伤与菩萨相应后,我便开始吃全素,最近几天大概是身体调整期,头有点懵,便想到要调整饮食结构,想买些有营养的素食来做汤料,但在网上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然间就想到我们这的一位师兄在素食馆做管理,便拜托他帮忙,今晚他带了一箱素食过来,顺便传授他吃素的经验。    吃全素以后,发觉原来吃全素与吃旁素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我是经常的口腔溃疡和口臭,但吃全素后这些问题全部都解决了,真是开心。      
  听因师兄说得很对,吃全素真的很好,可以使许多困扰自已的毛病得到解决。  
我从前嗜肉如命。08年12月31日遇恩师雪尘师父为我作皈依证明,从那天起开始念佛诵经,并在十斋日吃素。但渐渐的,对十斋日之外的日子有很重的罪恶感,觉得对不起那些被自己吃掉的众生,迫切想要吃长素。这个愿望从去年四月份得到实现。长素之后,感觉身心洁净,精神状态很好,性格越来越温和,口中不再有异味,脸上不再长痘痘之类的东西,小动物们对我的态度都变得非常友善,……。刚吃素的时候,朋友们都劝我,说这样要不得,会缺营养,会加快衰老什么的。我感谢朋友们的关心,但更坚持自己的决定。我的饮食很简单,蔬菜,水果,米饭,面食,调料差不多就是植物油和盐。再有两个多月,我吃长素就一年了。吃素前与吃素后相比,我并没有如朋友们所说的那样缺乏营养。我一直有健身的习惯,并且运动量比较大,我的体质与耐力在整个健身馆的教练与会员中,始终排在最前沿,非但没有因为吃素而退后,反而有了提升。教练们对我吃全素后运动状态越来越好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可思议的,是他们包括大众,一直对营养的供给有着错误认识。真正的营养与健康来自素食。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46.杀气太重    
宋朝有一将军曹翰,在讨伐南方的贼寇之后,路经庐山的圆通寺。寺僧因知曹翰的军队风纪不好,吓得四散逃逸,只有住持缘德禅师端坐法堂不动。曹翰叫他,他也不理不睬,甚至连瞧一眼都不肯。曹翰非常生气地说道:“我的军队路过此间,只想借宿贵寺,让士兵们休息一下,为什么你连一声招呼都没有?你竟敢如此无理,难道不知道面前站着的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吗?”  
禅师听后,平静地睁开双眼,回答道:“一个军人站在佛前咆哮,如此无礼,难道你不怕因果报应吗?”  
曹翰大吼道:“什么因果报应不报应,难道你不怕死吗?”  
缘德禅师也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你不知道面前坐着一个不怕死的禅僧吗?”  
曹翰非常惊讶于禅师的胆量,同时也被禅师如此的定力折服,问道:“这么大的一座寺庙只剩下你一个人,其他人呢?”  
缘德禅师道:“只要一打鼓,他们就会闻声回来。”  
曹翰于是猛力敲鼓。敲了好久,却没有任何人出现。曹翰不悦道:“已经打了,怎么还没有人回来?”  
缘德禅师从容道:“因为你打鼓的时候,杀气太重,请边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边敲鼓。”  
于是,曹翰念佛打鼓,打鼓念佛,不久藏起来的寺僧都跑回来了。曹翰此时非常有礼地合掌问道:“请问禅师法号?”  
禅师平静地回答道:“我是缘德。”  
曹翰惊叹不已,随即跪下来祈求道:“原来是德高望重的缘德禅师!禅师,请指示我如何才能在战争中致胜?”  
缘德禅师漠然应道:“不知道!”      
·缘德禅师于生死之从容,于胜负之笃定,远远胜于彼将军之杀气重重,求胜之妄念,于是乎,嚣张将军也不得不跪倒膜拜。取胜之方法有许多种,取人头只是其中之一,取得人性命,却取不得胜利,是下下策;尽敲祥和之钟而遢取人心,方是上上策。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47.育才之道    
有一位信徒在佛殿礼佛后,来到花园散步,碰巧看到园头禅师正埋首整理花草。  
只见他一把剪刀在手,将枝叶剪去,或将花草连根拔起,移植另一盆中,或对一些枯枝浇水施肥,给予特别照顾。信徒不解地问道:“园头禅师,照顾花草,你为什么将好的枝叶剪去,干枯的枝干反而浇水施肥,而且从这一盆移到另一盆中,有必要这么麻烦吗?”  
园头禅师道:“照顾花草,等于教育你的子弟,人要怎么教育,花草也是。”  
信徒听后,不以为然道:“花草树木,怎能和人相比呢?”  
园头禅师头也不抬地说道:“照顾花草与教育子弟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于那些看似繁茂,却生长错乱、不合规矩的花一定要去其枝蔓,择其杂叶,免得它们浪费养分。就如收敛年轻人的气焰,去其恶习,使其纳入正轨一样。第二,将花连根拔起植入另一盆中,目的是使植物离开贫瘠,接触沃壤;就如使年轻人离开不良环境,到另外的地方接触良师益友求取更高的学问一般。第三,特别浇以枯枝,是因为那些植物的枯枝看上去好像已死,可内中却蕴育无限生机。不要以为不良子弟都是不可救药的,对其灰心放弃,要知人性本善,只要悉心呵护,照顾得法,终能使其重生。第四,松动土壤,只因泥土中还有种子等待发芽,就如那些贫苦而有心向上的学生,助其一臂之力,使他们有新机成长茁壮。”  
信徒听后,非常欣喜地说道:“园头禅师,谢谢您给我上了育才之道一课!”      
·许多事物貌似繁华,待到光芒放尽,就萧条了。教师本是天生的园丁,在众多的花木中要详分良莠,因材施教,鼎力发觉学生的天分而拔正其弊端,在锦绣中更取精华,在消沉中发掘美玉。  
  楼主,你说的这些经文,在哪里有卖啊,如果买到假的怎么办?如何知道自已买的是正品?
  地藏经可以到你们本地的寺庙去请,或是到网上佛学论坛去请,比如地藏缘论坛,经书多数是免费结缘的。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48.我为谁忙    
佛光禅师有一次见到克契禅僧,问道:“你自从来此学禅,岁月匆匆,已有十二个春秋,你怎么从不向我问道呢?”  
克契禅僧答道:“禅师每日很忙,学僧实在不敢叨扰。”  
时光荏荐,一过又是三年。一天,佛光禅师在路上又遇到克契禅僧,问道:“你参禅修道,有什么问题吗?怎么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回答道:“禅师很忙,学僧不敢随便和您讲话!”  
又过了一年,克契学僧经过佛光僧师禅房外面,禅师对克契禅僧道:“你过来,今天有空,请到我的禅室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快合掌作礼道:“禅师很忙,我怎敢随便浪费您的时间呢?”  
佛光禅师这时才知道克契禅僧过分谦虚,不敢直下承担,再怎样参禅,也是不能开悟。  
佛光禅师决定采取主动,所以又一次遇到克契禅僧的时候,问道:“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克契禅僧仍然说道:“禅师,您很忙,学僧不便叨扰!”  
佛光禅师当下大声喝道:“忙!忙!为谁在忙呢?我也可以为你忙呀!”  
佛光禅师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打入克契禅僧的心中,克契禅僧立刻言下有所开悟。      
·茫茫人海中,自我只是一颗小小的沙砾,若无特殊关照永远是沧海一粟随大浪淘沙。懵懵懂懂地奔波而已。除非有一天,得到垂青,浮上水面,闪烁在阳光下,成了一粒金砂。被人慧眼赏识的机遇实在是太过渺茫了,唯有努力地为自己打磨,才能够脱颖而出。
  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支持
  请问LZ,我是妈妈给我了一本地藏经,第一次合手诵读才两句吧,突感身边有很多说不清楚的东西,心里非常非常害怕,赶紧不读了,心里想:你们快走快走~!    时候心里很后悔,说不定那些是想来听经的··不知道怎么说,想修行消业障,但又很害怕那种感觉。心里很犹豫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诵读。
  ﹡廣告封殺/舉報、投訴請至版務區 ℡ 雞非雞-- 22aazz22-- 操作时间: 16:36:55 --
  有幸坐在著名的铁观音GG头上了 囧
  听因姐姐,我也想学佛;但因为从没有接触过,不知该如何开始,可以给些指点。我很胆小,很怕一个人在家,总觉得有东西站在身后,家中搬了新房子,也请了一些风铃之类的宝贝,但还是害怕.如果可以的话,请加我的QQ:,给我一点帮助吧!
  听因姐姐,我也想学佛;但因为从没有接触过,不知该如何开始,可以给些指点。我很胆小,很怕一个人在家,总觉得有东西站在身后,家中搬了新房子,也请了一些风铃之类的宝贝,但还是害怕.如果可以的话,请加我的QQ:,给我一点帮助吧!    ——----------------------------------  你加我的Q吧,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49.一切之外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您认为我夫人能从这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  
无相禅师照实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度,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夫人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  
农夫不满道:“可是我的夫人是非常娇弱的,其他众生也许会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夺去。能否请您只单单为她诵经超度,不要给其他众生。”  
无相禅师慨叹农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开导他:“回转自己的功德以给他人,使每一众生均沾法益,是个很讨巧的修行方法。‘回向’有回事向理、回因向果、回小向大的内容,就如同一束光不止是照耀一人,而可以照耀大众。太阳虽然只有一个,万物皆被照耀;一粒种子可以生长成万千果实。所以,你应该用你内心点燃的这一支蜡烛,去引燃千千万万支蜡烛,不仅光亮增加百千万倍,自己这支蜡烛也并不会因此减少光亮。如果人人都能抱有这样的观念,那么我们微小的自身,便会因千千万万人的回向而蒙受很多的恩赐,何乐而不为呢?所以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一切众生!”  
农夫仍是顽固地说:“这个道理虽然很好,但我还是想请法师破个例。我有一位邻居赵某,他总是欺负我,您在超度的时候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众生之外就好了?”  
无相禅师听后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然说一切,何有除外?”  
农夫豁然,若有所思。      
·凡说博爱必讲我爱人人,人人爱我。孰不知,世间原来可以有那么多的仇恨难以忘怀。此一时对亲人怜爱得禅心佛道,彼一时对仇人怨恨得刻骨铭心。人心只有宽广和狭隘两种,不似道路可以时宽时窄,时弯时直。小慈悲掩不了真狭隘,仁厚方是诚心向佛的正路。  
  功德无量
  功德无量
  广告,咔嚓。/六月。举报广告请移步-- 阗苑髡-- 操作时间: 09:30:48 -- 1912883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0.鹊巢和尚    
唐朝有位道林禅师,由于他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得到了“鸟窠禅师”的封号。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鹊巢和尚”。  
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听到了有关鸟窠禅师的奇特行径,特去拜见。  
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却回答道:“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居于鸟巢却泰然自若,身在官场而处处险象丛生。人们万年以前曾经茹毛饮血与野兽同生,依靠的只是一份捕食的力气。进化了,文明了,有了官员、制度、却依旧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从今晚开始念地藏经,罪过,惭愧中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1.诸恶莫作    
有一天,白居易去拜访鸟窠禅师,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  
禅师回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听了,以为禅师会开示自己深奥的道理,原来是如此平常的话,感到很失望:“这是三岁孩童也知道的道理呀!”  
禅师说:“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今天,越来越倡导环保,修鸟巢,帮助搁浅的鲸鱼,为没有竹子吃的大熊猫捐款。以前人类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种下了恶果,如今我们无法回避因果的报应,只有偿还对自然的亏欠才能安宁地生活。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2.天生暴躁    
盘硅禅师说法时不仅浅显易懂,还常在结束之前,让信徒提问,并当场解说,因此不远千里而来的信徒很多。  
有一天,一位信徒请示盘硅禅师说:“我天生暴躁,不知要如何改正?”  
盘硅:“是怎么一个‘天生’法?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帮你改掉。”  
信徒:“不!现在没有,一碰到事情,那‘天生’的性急暴躁才会跑出来。”  
盘硅:“如果现在没有,只是在某种偶发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那么就是你和别人争执时,自己造就出来的。现在你却把它说成是天生,将过错推给父母,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信徒经此开示,会意过来,再也不轻易地发脾气了。      
·当我们有诸多缺点,在犯错误的时候,会有诸多托词,或者造化弄人,或者生不逢时,其实一切的症结均在自己身上,托词只是借口,没了托词,如何在老毛病上睡大觉呢?赶走所有外在的借口,找到自身的突破点,敢于自我批评,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广告,咔嚓。/六月。举报广告请移步-- 麓罴毓-- 操作时间: 09:14:11 -- 1912883
  去你妈的封建迷信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0.鹊巢和尚         唐朝有位道林禅师,由于他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得到了“鸟窠禅师”的封号。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为“鹊巢和尚”。     时任杭州刺史的白居易,听到了有关鸟窠禅师的奇特行径,特去拜见。     他看见禅师端坐在鹊巢边,于是说:“禅师住在树上,太危险了!”禅师却回答道:“太守,你的处境才非常危险!”     白居易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下官是当朝重要官员,有什么危险呢?”     禅师说:“薪火相交,纵性不停,怎能说不危险呢?”意思是说官场浮沉,勾心斗角,危险就在眼前。             ·居于鸟巢却泰然自若,身在官场而处处险象丛生。人们万年以前曾经茹毛饮血与野兽同生,依靠的只是一份捕食的力气。进化了,文明了,有了官员、制度、却依旧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3.不要拂拭    
有一位年轻人,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斗殴,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欢他。有一天他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他听完后发愿痛改前非,便对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打架斗殴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被人唾面,也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唉!何必呢,就让唾涎自干吧,不要拂拭!”“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没有什么能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当作是蚊虫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虽受唾沫,但不是什么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说。  
“如果对方不是唾沫,而是拳头打过来,那该怎么办?”  
“一样啊!不要太在意!这只不过一拳而已!”  
年轻人听了,认为一休说得实在没有道理,终于忍耐不住,忽然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怎么办?”禅师非常关切地问:“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呢?”  
年轻人哑然,无话可说。      
·怒与不怒,只在心中。痛与不痛,却不在脸上。总有戾气在心中,即使是进了观音盛殿坐莲花宝座也同样心火燃烧,有祥和宽容在心底,纵倍受鞭挞也同样泰然受之,而享有一颗清凉的心。  
  关于念经的一些看法:  1.念经的目的   
这经文如果成了达到什么目的的手段 岂不是太“外在”了吗?很多人睡不着交念经,晚上胆小念经,或做了什么事“给自己消业”念经,都是带着自己的目的去念的,目的达到还好,如果达不到,反过来又会怪罪经文不管用。  
胆小啊睡不着啊或做了什么事啊这些都是处在变化中的一些事物或情绪,念经的目的不是为了消除这些“变化量”,而是应该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定量”,心定了,自然就坐看云起,不会受“变化量”的影响了。  2.念经的作用  
在我看来,念经是净化和提升自己的能量场。经文本身是带着强大能量的。(所有伟大的文学或艺术作品都是带着强大能量的)当我们接触到这些强大能量场的载体时会发生共振,会不自觉的提升自己的能量。这就是经文的作用力吧。  
当你感觉很不好的时候或你身旁事或物不在状态时念经(我觉得且不必拘泥于这种形式)把良性能量场带到身边来,自然会身心舒畅。
  安于上个故事 53.不要拂拭 的一点看法    
在行为上对别人的指点真能帮助他们开悟吗?被打不还手,被吐还不让擦,这也太形式话了吧?咱可以有些更自然更洒脱的修行吗?  
我被人打了,不会说我的心很静,我的头不疼,而应告知对方打人是不对的,不听的话就打回去(打回去只是对事件的处理方法,我的心也可以是静的,我也可以没戾气)  
反正都是修心,殊途同归的,我是捡了条我喜欢的路在走    
  信仰是好的。但是不要迷信,更不要妖言惑众。
  楼主有大功德!  拜读过。  收藏了
  镜子无形,自照,智慧未开。不说。  向师兄们问好!师兄们辛苦了!  阿弥陀佛!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4.莫轻园头    
有一学僧向洛浦禅师告假辞行,想到其他地方去参学,洛浦禅师便问道:  
“此处四面是山,你要往何处去?”  
学僧哑口不知如何回答。  
洛浦禅师道:“如果你在十天内能够回答,那就请便!”  
学僧日夜思索,径行往来,偶在菜园中巧遇担任园头的善静禅师,善静禅师问道:“听说你已告假辞行到他处参学,为什么还在这里不去呢?”  
学僧将不能回答洛浦禅师的问题详述了一遍。  
善静禅师听后便说道:“我可以教你回答,但你不能对洛浦禅师说是我的话。”  
学僧一听,大喜,恳求道:“可以,请您告诉我答案吧!”  
善静一字一字慢慢说道:“竹密不妨流水过,山高岂碍白云飞!”  
学僧立即便去回答洛浦禅师的问题。当洛浦禅师听完学僧的回答后,就问道:  
“这答案是谁告诉你的?”  
学僧回答道:“是我自己。”  
洛浦禅师两眼圆睁,喝道:“我不相信!”  
学僧只好说是善静禅师教的。当晚,洛浦禅师上堂,对大众宣布道:“莫轻园头,他日其座下将会有五百个弟子!”  
后来善静禅师宏法一方时,其弟子果真有五百余人!      
只要有佛心,殿堂亦或菜园都是清净寺,但凡有修为的人,不喜张扬,隐身于荒郊旷野或者喧闹人群中。灵性如佛光,再重厚的袈裟也掩藏不住,有道的高人如同地心的磁场,即使不做宣传,也会吸引远近的求识人。宝石终究是宝石,在地下三千尺也会被挖掘出来。  
  昨天初九,雪尘师带领信众春节慰问佛子禅院驻地附近的五保户,发放平安米和油,我原来以为只是购买粮油,就得用一万多到两万元,后来才得知,师父还给每位五保户发慰问金,这样一来所需要的钱更多了,我们群里的捐了将近有一万元,资金远远还不够,跟师父说这事,师父说,不要紧的,尽心就可以了,有很多人也会捐款的。本来是很想一起去参加慰问活动,一来现在是年底走不开,二来老公手受伤了,更不能离开。早上师父发来了有关的相片网址,是他们当地的信众拍下的,但可惜的是打不开网页,只好等第二天再问师父要过。09年的相片里,记忆最深刻的是一位掉了还剩一颗牙的老伯,领到油和米,笑的是那样的开心,在那一刻,我就想,只要师父那里有这样的活动,我都会去参加。
  平安米
  刚才拜托了一位师兄,终于打开了网页,看了所有的相片,真是好开心。2010年佛子禅院慰问五保户。
  又见到了去年的那位老伯!
  见到了师父。
  阿弥陀佛!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5.装盐的葫芦    
小和尚问禅师:  
“师父!我时时打坐,常常念经,心无杂念,觉得没有人能比我更用功了,可为什么就是不开悟呢?”  
禅师拿出一个葫芦、一把盐,交给小和尚说:  
“去把水装满,再将盐倒进去,让它立刻溶化!”  
过了一会儿,小和尚跑回来:  
“葫芦口太小,我把盐装进去,它不化;伸进木棍儿,又搅不动。”  
老和尚将葫芦拿起来,倒掉了一些水,兴摇几下,盐就溶化了。      
·有人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还是有的”,那么知识便如可以装砂石的大碗,容量无限,只要愿意延展,就是无穷无尽的。虽然我们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一人难成万事通,但是生命的乐趣就在于不断地汲取中。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6.我不识字    
有一座藏经楼上,有一禅者在里面从不看经,每日只是打坐。于是管理藏经楼的藏主问道:“大师每天打坐,为何不看经呢?”  
禅者坦诚地回答道:“因为我不识字。”  
藏主道:“为什么不请教人呢?”  
禅者反问道:“要请教谁呢?”  
藏主不客气地道:“你可向我请教呀!”  
禅者起立、作礼、合掌问道:  
“请问,这个是什么?”  
藏主经这一问,无言以对。      
·识得千家字,却不能够懂得一个道理。如今这道理似乎越来越适用。学了太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到头来反而不如坐在床头不识字的奶奶。忽略了做人的基本道理,妄装了一肚子墨水。学书固然很重要,学书中的道理用以行事、用以做人,用以悟道更重要。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7.一休不二    
龙潭崇信禅师是湖南人氏,未出家前非常穷困,在天皇道悟禅师寺旁,摆了一个卖饼的摊子,连一个住所都没有。道悟禅师可怜他穷苦,便将寺中一间小屋给他居住。崇信为了感恩,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道悟禅师收下以后,每次总叫侍者拿一个还给崇信。有一天,崇信终于向道悟禅师抗议道:“饼是我送给你的,你怎可每天还我一个,这是什么意思?”  
天皇道悟禅师温和地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十个,为什么我不能每天还你一个?”  
崇信不服气地抗辩道:“我既能送你十个,何在乎你还我一个?”  
道悟禅师哈哈笑道:“一个你还嫌少吗?十个我都没有嫌多。一个你还嫌少?”  
崇信听后,似有所悟,便决心请求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准他出家。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乃至能生千万,诸法皆从一而生。”  
崇信自信地应道:“一生万法,万法皆一!”  
道悟禅师为其剃度,后在龙潭结庵居住,世称龙潭崇信禅师。      
·有所付出然后有所得,崇信本着一颗赤诚之心对人,来自道悟禅师的赤诚接纳。有彼一报必有我一还。道悟禅师恩势利导,步步牵引崇信走上开悟之途,每天给予,而后每天得到,如此循环往复,就是万法归一。
  经书非要去请回来念才有用么?  能不能下载打印出来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地藏王菩萨!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8.本来面目    
香严智闲禅师是百丈禅师的弟子,饱学经论。后来与师兄沩山灵佑禅师一起参习。一天,灵佑对他说:“听说你一向博学多闻,现在我问你——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  
智闲禅师一时语塞,回到住处,翻遍了书本,也找不到答案,再回来对禅师说:“和尚慈悲,请您开示我,什么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  
灵佑禅师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告诉你答案的话,那仍然是我的东西,与你不相干。我告诉了你,你将来会后悔,甚至会埋怨我的。”  
智闲禅师一看师兄不指示他,伤心地把所有的经书烧毁,从此到南阳自崖山去看守慧忠国师的坟墓,昼夜不停地思考这个疑团。有一天他在田园除草,忽然锄头碰到石头,“咔哒”一声,顿然身心脱落,从而大彻大悟。于是淋浴焚香,对着沩山遥拜说:“和尚您实在太慈悲了,假如当初您告诉了我,我就没有今日的喜悦了!”      
·老师的高明,并非是能够讲最生动的课文,解最奥妙的难题,而是以最有效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导学生能够自己教习自己。解一道题,只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在学生最迷茫之处,坐而启示其发掘的方向,帮其开窍领悟,才是一生的受益无穷。  
  我想我还是与地藏经有缘吧,我就念地藏经.  信佛的主要意义就是引导人向善,有慈悲心.  只要大家都有慈悲心,即使并不具有正意义上的佛教徒,也不要紧,只要有善念就好.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切不可在这方面太钻牛角尖,如果老想着自己念佛能得到什么好处或福报,那就违背了信佛的本义,因为是人就有三世因果,前世做得好和对,今生才有福报,前世做得差和坏,今生就会有恶报,不能老想着是不是念完XX遍XX经就能完全把自己前世犯的所有过错一笔钩消,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违背了佛的本义.  我们念佛经一是使自己的心灵平和起来,二是一心忏悔,三是完善自己的性格,四是通过念佛经能悟出些什么来,五是让自己能够有善心,如果能做到以上基本这些,我都觉得挺不容易的.  我有一个朋友,她平时不念佛,对佛也没兴趣,但是她的福报很大,因为她是个善良有爱心的人,无论说话做事都从不伤害人,也做好事,佛祖让我们学佛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慈悲待人,做个真正的善人.
  我念地藏经是想帮很多人,当然自己的业障也要先消掉才行,因为我爷爷是自杀去世的,我妈妈因为计划生育那个强制年代打过4次胎,我很想帮她们一把,我知道地藏经的能量,我相信它(我认识的不管是哪个教的人还是通灵或识风水的人都强调过念和抄地藏经的能量,它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不会随意把能量释放给任何人,必须要心诚才灵,但我会坚持.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59.打骂禅道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  
“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开示我一些吗?”  
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学僧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在生气的学僧在法堂外碰到首座老禅师。老禅师看他一脸怒相就和蔼地问道:  
“出了什么事吗?到我那里喝杯茶吧!求道的人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哟?”  
学僧一边喝茶,一边开始抱怨越溪禅师无缘无故地打他。学僧这么说时,冷不妨老禅师挥手也打了他一巴掌,手中的茶杯“哗啦”一声摔在地上,老禅师道:  
“刚才你说已懂得佛学儒学,只差一些禅道,现在,我就用禅道供养你了。你知道什么是禅道了吗?”  
学僧惊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老禅师又追问一次,学僧始终答不出来,老禅师道:  
“真不好意思,就让你看看我们的禅道吧!”说完,就把打碎的茶杯捡了起来,然后拿起抹布,把刚才洒了一地的茶水擦干,接着又说:  
“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什么禅道呢?”  
学僧终于体悟,“禅道”即在身边!从此便在越溪禅师座下参学。      
·迎头一巴掌并非禅道要表达的内涵,而是禅师表述的外延方式。也许很多时候身体切肤的痛更可以让人的大脑有瞬间的清醒,从而有敏锐的思维穿梭而过,灵光闪现的某个瞬间,抓住了便是开悟。
  前段时间,在跟师父交谈到关于放生的事时,师父说没有时间天天放生,就根据自己的能力,每天取五角或是一元或是更多,供在佛龛上,然后观想那些钱买了放生的生物和供品,观想将所做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和诸佛菩萨,等到了一个月,就将这些钱拿去放生或是做善事。这样可以每天都增长一点慈悲心,也可以每天种下福田。听了师父的话后,于是就开始每天一元供在佛龛上,但坚持了几天,不是忘了带钱就是忘了供,结果就不了了之。这几天一直都在想这件事,决定从今日起,每天在店里的佛龛上供一元或是五角,只要去上班就会上供,今天供的一元钱已经布施了出去,一位脸部烧伤手有残疾的人来乞讨,便将钱给了他。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0.什么是足了    
徒弟见师父说:“师父!我可以出师了,已经学足了。”  
“什么是足了呢?”师父问。  
“就是满了,装不下了。”  
“那么装一大碗石子试试。”  
“满了吗?”师父问。  
“满了!”  
师父抓来一把沙,掺入碗里。“满了吗?”师父又问。  
“满了!”  
师父抓起一把黄土,掺入碗里。“满了吗?”师父再问。  
“满了!”  
师父又倒了一盅水下去。  
“满了吗?”      
·最让人不能够满足的东西应该是欲望。有位已经腰缠万贯的老板说最大的人生愿望就是看见存折上的数字一串接一串看不到头,这样的愿望稍微奢侈了一点,比较难以满足。所以像娱乐节目总是备受欢迎,因为它满足普通人一个具体的要求:一套音响,一次双人泰国游什么的,把目标变得具体而可及,达到了,会很快乐。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1.以你一看    
有两位学僧同住一庵,彼此多日没有谋面。有一天两人相遇,住在楼上的学僧对住在楼下的学僧问道:  
“多日不见,不知你在忙些什么?”  
楼下的学僧答道:“我在忙着造一个无缝塔。”  
楼上的学僧一听大喜,说道:“我也正想造一个无缝塔,能否借你的塔来看看?”  
楼下的学僧道:“真不巧,你怎么不早说呢?我的无缝塔被人借去了!”  
楼上的学僧很自信地说:“没有关系,就以你给我一看好了。”  
“就以你给我一看”,因为众生的本性,才是真正的无缝塔,除了圆满的法性外,还有什么无缝塔呢?      
·试问世间有多少无缝塔可以彼此借阅,因为只有一个,不过存在各人的心中。禅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塔只浩然高耸,建得住的留在胸中永存,否则只晓得它的存在,永远借不来的。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2.砍头落地    
有一次,龙牙禅师对德山禅师道:“假如我现在手中有一把锋利无比的宝剑,准备要砍下您的头时,不知您有何感想?”德山禅师听完这话后,就伸出脖子往前走了几步说道:“您砍吧!”  
龙牙禅师哈哈大笑道:“您的头已经落地了!”  
后来龙牙禅师在洞山良价禅师处参学时,将砍德山禅师头的经过说了一遍。  
洞山良价禅师道:“当时,德山禅师说了些什么?”  
龙牙禅师道:“德山禅师说你砍吧。”  
洞山良价禅师道:“你不可以说德山禅师的头被你砍下来了,其实,现在你的头才被德山真正砍下来了!”  
龙牙禅师一听,辩解道:“老师!我的头在这里,并未被德山砍去。”  
洞山良价禅师哈哈大笑说道:“德山被你砍下的头,你拿给我看!”  
龙牙禅师听后,忽如天崩地裂一声,这时才真正大彻大悟。      
·砍头只是生命结束的形式,抛头颅撒热血,死掉的是身体,留存在世界、世人以及千百年历史中的是浩然长存的精神与理念。由此看来,断头很易,斩断思念却很难。德山参透了这其中因果,抓住了比头颅更能永恒更有价值的东西,由此可以坦然断头。如果有更宝贵更长久的东西值得我们去拥有与体会,那么头断不断又有什么干系呢。  
  佛祖啊,弟子惭愧啊。
  听因师傅,为什么我会有很多的烦恼呢?佛家提到十善业,我作为一个上班族,真的很难做到,在这个世间,我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我的心很烦很烦,可又不知该怎么做?现在心里一直都很乱,我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儿子,住在娘家,没有朋友,心里的烦恼,也不愿同家人说,就喜欢晚上的时候,一个人睡在被窝里,同菩萨说说话,其实也就是我在自言自语,但我很喜欢这样,此时,我心里是平静的,踏实的,安全的。这个社会,人们的心态是很现实的,比自己强的嫉妒你,不如自己的看不起你,所以我在工作上也想调动,为了自己和家人有一定的荣耀,可是不知道该怎样做,菩萨会帮助我吗,心里很疑惑,如果自己有业力,命中注定的不能成功,念佛会转变吗?这么多年,很辛苦,我的心情一点也不快乐,我能感觉到我周围的人,对我的轻视,一个寡妇家,在社会上总是有别人异样的眼光,可我自尊心又很强,常常对别人也很冷漠,我真的不知该怎么办?好烦,好烦。  
听因师傅,谢谢你。
  听因师傅,我们单位有三位女同志想当会计,其中也包括我,也都向领导反映自己的想法了。老会计年底才会退休,现在,我很困惑,不知道结果如何,其实,我很想很想当会计,但就这件事,我真的很烦,因为还要上面的领导做决定,我当里很忐忑不安,不知道命里有没有这个机缘,不知道该怎么做?命里若有,还需求菩萨吗?若是没有,求菩萨会成功吗?      
  佛菩萨是实语者、不会说一句假话的、佛菩萨在每人身边等待您发菩提心呢。  哄 哈 哈 哈 尾裟么戈 娑哈
  “时来运转”师兄,你一个人带着孩子其中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每次有类似你心中疑惑的问题请教师父的时候,师父就跟我说有智慧就行了。有了智慧你就会知道以平常心来看待一切,对于外界的干扰就不会那样的敏感,心便不会那样累,工作起来也就轻松快乐。你对别人很冷漠,即使有人想去关心你,也会被你吓跑,在生活中善待自己的亲人,善待自己的同事,不也是一种修行吗?  只要是好好修行,菩萨是一定会加持的,福慧双修,命运是会改变。
  谢谢师傅指教,我很惭愧,我会好好修行的,其实,要按佛的指教去做到,真的很难,其实,都是自己的心在作怪。谢谢,师傅的开悟,阿弥陀佛,不胜感激。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3.炷香增福    
唐朝的裴休宰相是一位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但是裴休不希望儿子这么早就飞黄腾达,少年进仕。因此就把他送到寺院里修行参学,并且要他先从行单的水头和火头做起。这位少年得意的翰林学士,天天在寺院里挑水砍柴,弄得身心疲惫,而又烦恼重重,心里就不停地嘀咕,不时地怨恨父亲把他送到深山古寺里来当牛做马。但因父命难违,强自隐忍。像这样心不甘情不愿地做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终于忍耐不住,满怀怨恨地发牢骚道:  
“翰林担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  
寺里的住持无德禅师刚巧听到,微微一笔,也念了两句偈语回答道:  
“老僧一炷香,能消万劫粮。”  
裴文德吓了一跳,从此收束身心,刻苦磨练自己。      
·丞相让儿子挑水担柴,是让翰林从小明白为人民服务的道理。纵然贵为丞相之子,贵为朝中翰林,也不是为了坐明镜高堂给别人训话的。年纪太轻,却不能够立刻就明白这道理。劳作本身并非让身体疲乏透支,而是让心灵在肢体的运动中体会行事的道理。虽然事在形式上有高低贵贱之分,但贯穿其中的方法是归一的。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4.山上无人    
洞山禅师问云居禅师道:“你不在禅堂用功,跑到哪里去了?”  
云居禅师道:“我去爬山!”  
洞山禅师问:“爬哪座山?”  
云居禅师道:“没有一座山值得我爬!”  
洞山禅师问:“你的意思是说,所有的山你都已经爬过了吗?”  
云居禅师道:“也并非如此。”  
洞山禅师问:“那么你总得找个出路呀!”  
云居禅师道:“没有出路。”  
洞山禅师道:“假如没有出路,你又怎么能和我相见?”  
云居禅师道:“如果我有出路,那我就跟老师隔山而住了!”  
不久,洞山禅师又一次问云居禅师道:“你去哪里了?”  
云居禅师答道:“我去爬山!”  
洞山禅师进一步问:“有没有爬到山顶呢?”  
云居禅师至诚地回答道:“有!”  
洞山禅师再问:“山顶上有人吗?”  
云居禅师照实说道:“没有!”  
洞山禅师用嘲笑的口吻道:“可见你根本就没有爬上山顶!”  
云居禅师不服气地说道:“假如我没有爬山上山顶,怎知山顶上没有人呢?”  
洞山禅师道:“你为什么不暂住那里呢?”  
云居禅师道:“我并非不愿住在那里,而是那里有人不允许我住!”  
洞山禅师哈哈大笑道:“我很早就怀疑你到过那山上了。”  
·人生行路如同爬山,永远不能够预测前方的山路是怎么样的。大路通天或者蜿蜒曲折,不到达山顶永远不能够想象山顶的风景。有时山穷水复,以为全无出路,但出路自如天中云翳,该出来的时候自然会横空出世。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5.哑子吃蜜    
和尚问慈受禅师:“当一个人感觉到而说不出,他像什么?”  
慈受说:“他像哑子吃蜜。”  
“当一个人并没有感觉到,却谈得有声有色,他像什么?”  
“他像鹦鹉叫人。”  
·盛夏的下午,燥热不堪,坐在窗口,突然不知从哪儿吹来一丝凉风,沁到心脾里。只能用鼻尖和舌尖品味这宝贵的凉意,不敢说一句,因为生怕它转眼就消失了。好多好东西,有的时候只能紧紧握在手里,千万别声张,否则就会跑掉了。  
  在网上偶然间看到的
想到跟这个帖子的主题很合
所以转发过来
希望是做了件好事啊    
    普光寺正月十八为堕胎婴灵及父母超度祈福法会!    世间诸般有情生命,都希望远离痛苦、得享安乐的生活。无端遭虐、遭杀的生命,多半会因此产生憎恨、恶念的种种不善因缘。此类杀业恶缘也可能影响到我们所居的社会,引致人心混乱、战祸丛生等问题。  
在从多杀业之中,堕胎也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事。不能说话、不能反抗的孩子,在来到世间以前便已遭逢杀劫。这是多么让人悲痛的一件事!因此慧杰法师及舍寺僧众向来极力呼吁、劝导,希望大众都能一同来防治堕胎。  
而若堕胎的情况已然发生,我们要去劝导这些母亲、家庭,让同样的不要再度上演;另一方面,我们也要为这些提早舍报的孩子们超荐,期待他们皆能离脱生死苦,往生极乐。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在年轻信众的多次要求下,本次普光寺7天超度婴灵法会将在2010年正月18(3月3号)隆重举行。届时将礼请老主持仁范法师、北京慧杰法师同台主法,也将邀请江西、江苏两地的数十位法师共同参加。  
此次法会的意义一是超度堕胎婴灵,二是为堕胎信众祈福消业。  
祈望婴灵,凭佛加持,发愿修行,早生莲邦;望堕胎者,洗涤恶因,礼佛报德,回向发愿。  
佛事法会本应免费服务众生,但应寺院目前资金不足现已停建,故无奈之举而列出佛事单价,还望十方信众谅解。阿弥陀佛!    备注 :此次超度、祈福活动各30元一牌位。  本次法会需要斋天功德主3人(2000元|人);焰口功德主6人(2000元|人)名额有限,人满为止,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即日起开始预订,如有意者请联系:    住持:慧杰法师
QQ   知客:法宏法师
QQ     注:您只需要提供自己和爱人的名字,寺院及法师定会为您保密信息,请您放心。请在汇款之前与寺院住持或知客联系,确保善款到位。  
一、邮政卡   
开户行:晋州邮政局  
账号00 789948  
户名:法宏
(知客师)    
二、建行卡  
开户行:晋州中国建设银行分行
账号:56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6.谁像牛粪    
苏东坡到金山寺和佛印禅师打坐参禅,苏东坡觉得身心通畅。于是问禅师道:“禅师!你看我坐的样子怎么样?”  
“好庄严,像一尊佛!”  
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佛印禅师接着问苏东坡道:“学士!你看我坐的姿势怎么样?”  
苏东坡从来不放过嘲弄禅师的机会,马上回答说:“像一堆牛粪!”  
佛印禅师听了也很高兴。禅师被自己喻为牛粪,竟无以为答,苏东坡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逢人便说:“我今天赢了!”  
消息传到他妹妹苏小妹的耳中,妹妹就问道:“哥哥,你究竟是怎么赢了禅师的?”苏东坡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地如实叙述了一遍。苏小妹天资超人,才华出众,她听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说:“哥哥,你输了!禅师的心中如佛,所以他看你如佛,而你心中如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像牛粪!”  
苏东坡哑然,方知自己禅功不及佛印禅师。      
·佛如牛粪,牛粪也可视为佛祖。因为禅师心中坦荡而天地宽,所以佛与粪是没有区别的。正如当我们心中充满阳光的时候,会看天空比平日蓝,姑娘比平日美,路边的小草笑啊笑,阴郁时鲜花则变牛粪。以一颗广博仁厚的心去观察,自然爱意丛生。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7.一得一失    
南泉普愿禅师问一学僧道:“夜来好风。”  
学僧:“夜来好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棵松。”  
学僧:“吹折门前一棵松。”  
南泉禅师转身又问旁边站立的侍者道:“夜来好风。”  
侍者:“是什么风?”  
南泉:“吹折门前一棵松。”  
侍者:“是什么松?”  
南泉普愿禅师听后,深有感触,不禁就慨叹道:“一得一失!”  
南泉禅师说后,又重问学僧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学僧:“不做什么!”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学僧:“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又转身问身旁的侍者道:“你将来要做什么?”  
侍者:“要做像老师您这样的人物!”  
南泉:“应该要为众生做马牛!”  
侍者:“为什么要为众生做马牛?”  
南泉禅师看看二人,放大声音仍然慨叹道:“一得一失!”      
·夜来好风,是沁人心脾的事情,能够在黑夜处有凉风习习,如何不是惬意。有风吹折了松,失去好树一棵,真真令人扼腕惋惜。孰不知,有一得必有一失,世间万物,阡陌交错,此消彼长,根据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有失有得乃自然现象。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8.虔诚的心    
有一个青年名叫光藏,未学佛前,一心想成为佛像雕刻家,便去拜访东云禅师,希望禅师能指点一些佛像的常识,使其在雕刻方面有所成就。  
东云禅师见了他以后,一言不发只叫他去井边汲水。当东云看到光藏汲水的动作以后,突然开口大骂,并赶他离开。因为时近黄昏,其他弟子看到这种情形,颇为同情,就要求师父留光藏在寺中住一宿,让他明天再走。  
到了三更半夜,光藏被叫醒,并被带去见东云禅师。禅师以温和的口气对他说:“也许你不知道我骂你的原因,我现在告诉你,佛像是被人膜拜的,所以对被参拜的佛像,雕刻的人要有虔诚的心,才能雕塑出庄严的佛像。白天我看你汲水时,水都溢到桶外,虽是少量的水,但那都是上天赐予的,而你却毫不在乎。像这样不知珍惜且轻易浪费的人,怎么能够雕刻佛像呢?”  
光藏对此训示,颇为感动且钦敬不已,在深加反省后,终于入门为弟子,佛像的雕刻技艺也独树一帜。      
·无论是修习手艺或参禅修佛,都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懂得珍惜每一寸修炼的机会与光阴才是心法秘诀。也许,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们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做打水的工作,但这并非是在浪费时间。做许多琐碎的事情,是为了学习做事的方法、打磨做大事的心性。如果认为是在浪费时间,而去邋遢去抱怨,就错过了自己的好时光。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69.敬钟如佛    
钟,是佛教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放逸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寺院一天的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要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今天早晨你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什么,只是我尚未出家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  
奕尚禅师听后非常满意,再三提醒道:“往后处理其他事务时,不可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养成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父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以往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来形容只出工不出力、敷衍磨洋工的行为。小沙弥告诉我们撞钟也有撞钟的虔诚与体会。只要是用诚心去做,总会有所收获。撞钟如此,更何况我们手上有这样多的宝贵工作等我们去真心发掘,真心努力呢?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0.慈悲与智慧    
日本的白隐禅师,是一位生活纯净的净行者,因此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一个虔敬的圣者。  
有一对夫妇,在他住处附近开了一家食品店,家里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地鼓了起来。  
这种见不得人的事,使得她的父母震怒异常!在父母的逼问下,她起初不肯招认那个人是谁。经过一再苦逼:之后,她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这位大师不置可否,只若无其事地答道:  
“是这样的吗?”  
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此时,他的名誉虽已扫地,但他并不以为然,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讨婴儿所需要的奶水和其他用品,虽然不免横遭白眼,或者是冷嘲热讽,他总是处之泰然,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样。  
事隔一年后,这位未婚妈妈终于不忍心再欺瞒下去了。她老老实实地向父母吐露真情:“孩子的生父是在鱼市工作的一名青年。”  
她的父母立即将她带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并将孩子带回。  
白隐仍然是淡然如水,他没有什么表示,也没有乘机教训他们,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道:“是这样的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      
·一个人的宽容之心究竟能有多大呢?当误解与辱没砸下来的时候是否依旧能够泰然自若呢?中国人讲究忍耐,但要到怎样的程度才是忍无可忍?也许忍本来就没有程度之分,若不以之为忍,也就谈不上忍了。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路过帮顶一下!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1.不生不灭    
云岩昙晟禅师与长沙的道吾圆智禅师非常亲密,道吾禅师四十六岁时才出家,比云岩大了十一岁。有一天,云岩禅师生病,道吾禅师便问道:“离却这个臭皮囊,到什么地方再得相见?”  
云岩禅师毫不迟疑地道:“不生不灭处。”  
道吾禅师不以为然,提出不同的见解道:“何不到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  
道吾禅师说后,也不等云岩的回答,提起斗笠往外走去。云岩禅师便道:“停一下再走,我要请教你,拿这个斗笠做什么?”  
道吾禅师答道:“有用处。”  
云岩禅师追问道:“风雨来时,做什么用?”  
道吾禅师答道:“遮雨。”  
云岩:“它不也在淋雨吗?”  
道吾:“虽然如此。但是不漏。”  
云岩病好时,因渴煎茶,道吾禅师问道:“你在做什么呢?”  
云岩:“煎茶!”  
道吾:“煎茶给谁吃?”  
云岩:“有一个人要吃!”  
道吾:“为什么他自己不煎?”  
云岩:“还好,有我在。”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得到的同时本就在给予。一个人活在世间的意义本来不大,只有在给予时方能让世人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不要做一颗尘埃,要做拂面的春风,至少能够说出:“有我在。”让生活不再是一无意义的。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2.立地成佛    
无德禅师教徒非常严格。在他座下,有一位沙弥在走夜路时,不小心踏死一只青蛙。  
无德禅师知道了以后,非常严厉地教训道:“你怎么可以随便踩死生灵呢?这是犯了杀生的根本大戒,为免业报轮回,你到后山跳下悬崖去舍身谢罪吧!”  
沙弥一听,刹那间犹如五雷轰顶,这才知道闯下大祸,只好拜别师父,万分伤心地走到悬崖,预备殉身谢罪。但往下一看,哎哟!峭壁悬崖,只要往下一跳,便会粉身碎骨。此时命在须臾,沙弥心想:跳下去,必死无疑;不跳呢,违背师父的指示,这可怎么办呢?沙弥左思右想,真是进退为难,忍不住掩面痛哭了起来。  
就在他哭得伤心的时候,有一个杀猪的屠夫刚巧经过此山,看到沙弥跪在路旁哀伤痛哭,便上前问道:“小师父,你为什么在此哭得如此伤心?”  
沙弥回答道:“我踏死一只青蛙,师父要我跳崖自杀,忏悔谢罪!”屠夫一听,顿时悲从中来,悔恨万分道:“小师父啊!你不过无心踏死一只青蛙,罪孽就这么重,要跳崖才能消业。我天天杀猪,屠来宰去,满手血腥,这罪过岂非无量无边,不知有多深多重。唉,小师父呀!你不要跳崖自杀,让我跳吧!让我来代你谢罪赴死!”  
屠夫一念忏悔心起,就毫不迟疑地纵身朝悬崖一跳。正当他随风飞坠,眼见就要命丧深谷时,一朵祥云从幽谷中冉冉升起,不可思议地托住了屠夫的身子,救回了他的生命。      
·杀生固然是罪孽,但听法后立刻能意识到罪过并肯代人受过确是大大的善行,难怪天有祥云降而立地成佛呢。平凡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但发现它改正它,真的不是件易事,需得屠夫跳崖的勇气与虔诚,但成果亦斐然,立有祥云来助我上天堂。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3.水车原理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因口渴而四处寻找水源,刚好看到不远处,有一个青年在池塘里踏水车。无相禅师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一种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时,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到处行脚居无定所,我会找一个隐居的地方,静心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无相禅师含笑问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  
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属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的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没有了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就可以看破红尘出家了。”  
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  
青年说道:“水车的下半部置于水中,逆流而转。如果把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同样,完全离开水面也不能车上水来。”  
水无禅师道:“水库与水流的关系可说明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红尘俗世的潮流冲走;假如完全出世,自命清高,不与世间来往,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因此,一个修道的人,要出入得宜,既不袖手旁观,也不投身粉碎,使出世与入世两者并立,这才是为人处世和出家学道的正确态度。”  
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道:“禅师您这一席话,真叫我茅塞顿开啊!”      
·修禅不是上大学,并非要九月一日方可开学。修禅也不需要闭观面壁,与世隔绝才可以开悟。禅机本来自于生活,生活中富含着深刻的道理,从生活中学,到生活中去,是最好的方法。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4.银货两讫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都挤得水泄不通,故信徒间就有人提议,要建一座较宽敞的讲堂。  
有一位信徒用袋子装了五十两黄金,送到寺院给诚拙禅师,说明是捐助盖讲堂用的。禅师收下后,就忙别的事去了。信徒对此态度非常不满,因为五十两黄金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可以让平常人过几年生活,而禅师拿到这笔巨款,竟连一个“谢”字也没有,于是就紧跟在诚拙的后面提醒道:“师父,我那袋子里装的是五十两黄金。”  
诚拙禅师漫不经心地应道:“你已经说过,我也知道了。”禅师并没有停下脚步,信徒提高嗓门道:“喂!师父!我今天捐的五十两黄金,可不是小数目呀!难道你连一个‘谢’字都不肯讲吗?“  
禅师刚好走到大雄宝殿佛像前停下;”你怎么这样唠叨呢?你捐钱给佛祖,为什么要我对你说谢谢?你布施是在积你自己的功德,如果你要将功德当成一种买卖,我就代替佛祖向你说声‘谢谢’,请你把‘谢谢’带回去,从此你与佛祖‘银货两讫’吧!”      
·如果把金钱视为商品交换的货币和维生的工具,自然是银货两讫。可惜佛祖不是商家,庙宇也不是交换的市场,布施求的是功德心,一厢情愿,何需言谢。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
  阿弥陀佛!祝各位师兄虎年吉祥,六时平安。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南无地藏王菩萨摩诃萨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5.你到哪里去    
有两个寺庙相隔不远,其中一个寺庙的僧人如果去菜场买菜,一定要经过另一个寺庙。每到这时,这个寺庙的僧人总是要出来与之“斗法”。  
一天早上,一个小和尚去菜场买菜,刚路过这个寺庙门前,就见该寺庙有个小和尚出来,拦住了去路。  
“你到哪里去?”小和尚问道。  
“脚到哪里,我到哪里!”买菜的小和尚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无话可说,败下阵来。回来请教自己的师父。  
师父面授心机,说:“明天继续问他,他如果还是这样回答,那你就问:如果没有脚,你到哪里去?他一定就回答不出了!”  
第二天,小和尚早早地就等在寺庙门前,以为自己这次一定胜券在握了!一看见昨天那个买菜的和尚提着菜蓝走过来,就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  
“风到哪里,我到哪里!”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次语塞,不知如何回答,只得再次回去请教师父。  
这次师父有点不高兴地说:“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就问他:如果没有风,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来了!而且,”师父进一步补充说:“如果下次他再随便编个名目,比如,水到哪里,我到哪里。那你就问他:如果没有水,你到哪里去?他一定答不出了!”  
听了师父这番话,小和尚高兴极了!他心里想,自己明天一定赢定了!看你还能变出什么花样!  
于是第二天,小和尚又早早地等在寺庙门前,一看见那个买菜的小尚提着菜蓝走过来,就急不可耐地冲上前去问:“你到哪里去?”  
“我到菜场去!”小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问话的小和尚再一次无言以对。      
·主妇们最擅长且爱好的就是每天在菜场打价,此打价非彼打架也,勤俭生活的快感就在少花一角钱、捎上一把葱之中。买菜本来是件役事,劳作而已。但如果买一次菜打一次禅机,不失为一种小小的乐趣,买菜加之打价便成了一门生活艺术。节约金钱,满足口舌之快又可满载而归,岂不乐哉。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6.一生万千    
在一座禅寺里,负责煮饭烧菜的典座僧人,是非常受尊重的职务之一。但要把这个职务做好,不仅要将饭菜煮出味道,尤其要爱惜米菜油盐,不可糟蹋。参学很多地方的石霜禅师在沩山禅师那里负责典座,管理米粮。  
一天,他正在筛米时,住持沩山禅师来了,对他说:“不可抛散米粒,因为那是施主布施的。”  
石霜答道:“一向不曾抛散。”  
沩山就看看四周,从地上拾起一粒米说:“你说不抛散,那么这一粒从哪里来的?”  
石霜禅师默默无言,无话可答。  
沩山禅师接着说:“莫轻一粒米,因为百千万粒从这一粒生。”  
石霜立刻把握机会,问道:“那这一粒从哪里生出来的?”  
沩山禅师却不回答,呵呵大笑着回方丈室去了。到了黄昏,禅师就出现在禅堂,说道:“大家听着,米里有虫!”      
·一粒米来自一万粒之中。丢一粒等同万粒,正因为万物皆归一,所以无所谓其中之一还是其全部。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7.梦乡见贤    
宗演大师每天午后都要小睡片刻,他的门徒问他为什么每天都要午睡,大师回答道:“我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门徒听了大师的话微笑告退。  
一日,天气非常炎热,盛夏的蝉鸣催人入睡,宗演的门徒中有几个抵不住困倦,终于和他们的老师一样,小睡了片刻。大师发觉了,将门徒们训了一顿,责备他们怎可偷懒贪睡。  
“我们是到梦乡去见古圣先贤,就像孔子梦见周公一样。”  
宗演愣了一下,便问:“古圣先贤给了你们一些什么训示?”  
“我们到了梦乡,见了古圣先贤,便问他们:我们的老师是不是每天下午都来请教?但是他们答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一位老师。”  
宗演大师无言以对。      
·一向非常喜欢做梦,虽然人常说有梦的睡眠是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梦里可见到许多平常没有可能经历的事情,且又毫无风险,比如空中降落,与恶魔厮杀,遭遇鬼神之类。孔子尚且可以梦见周公以释愿望,我们又何尝不能把做梦当做探险的经历?    
  我听说回贴是一种美德,祝大家新年快乐。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8.死期到了    
一休禅师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有一只非常宝贵的茶杯,是一件稀世之宝。一天,他无意中将它打破了,内心感到非常害怕。就在这时候,他听到了老师的脚步声,便连忙把打破的茶杯藏在背后。当老师走到面前时,他忽然开口问道:  
“人为什么一定要死呢?”  
“这是自然之事。”老师答道:“世间的一切,有生就有死。”  
这时,一休拿出打破的茶杯接着说道:  
“你的茶杯死期到了!”      
·中国的皇帝喜欢别人在向自己问好时加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基本上折合四万岁。试想皇上如果能活上一万岁,追溯上去,应该是山顶洞人时期,每天背着自制工具追杀并食用智商更低的两栖和哺乳动物。如果他们能够活到今天,恐怕实在不能明白身上不再长毛的后代为什么不出去猎杀食物,而成天蹲坐在一个可以发光的小盒子前便可以生存。生命只是时代的瞬间,有开始之日就有停止之时。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79.进入深山    
洞山禅师去拜访龙山禅师,龙山禅师问道:“应该没有入这座山的路,你是从哪里来的呢?”  
洞山禅师道:“这座山有没有路,以及我怎么进来的一事暂且不谈,现在先问老师您究竟是从哪里进入这座山的呢?”  
龙山禅师道:“反正我不是从天上云和地下水来的。”  
洞山禅师道:“请问老师,自从您住进这座山里以来,到现在究竟有多少年了?”  
龙山禅师回答说:“山中无甲子,世上的岁月推移皆与我无关。”  
洞山禅师道:“那我再请问老师,是您先住在这里呢?还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  
龙山禅师道:“不知道!”  
洞山禅师不解地追问道:“为什么不知道呢?”  
龙山禅师回答道:“我既不是凡尘的人,也不是天上的仙,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洞山禅师道:“您既不是人也不是仙,难道您已经成佛了?”  
龙山禅师道:“不是佛!”  
洞山禅师:“那是什么?”  
龙山禅师道:“说似一物即不中!”  
洞山禅师终于提出他的主题问道:“您是因什么缘故才住进这座深山呢?”  
龙山禅师也就着主题回答道:“因为我以前曾看见有两头泥牛在打斗,一边斗一边竞坠入大海,一直到今天也没看见牛的踪影。”  
洞山禅师一听这话,不由得肃然起敬,立刻恭敬地对龙山禅师膜拜。      
·我们来到世间,却没有人能说清楚我们是从何时来又来自何地。生命的起源有许多种版本,无论物种起源、女娲造人还是上帝七天造人,均没有一个定论。我们究竟来自亿万年前的猿猴祖先还是大地的泥土,也许这并不重要,因为终究要回到来处去,生命的过程只是一缕淡淡的清风。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0.哭笑无常    
自古以来,“马祖创丛林,百丈立清规”,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是禅门两大功臣。  
一天,马祖禅师和百丈禅师在散步,忽见一群野鸭子飞过。马祖问道:“那是什么?”  
百丈禅师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一群野鸭子!”  
马祖禅师问:“飞到哪里去了?”  
百丈禅师答:“飞过去了!”  
马祖用力捏了一下百丈的鼻子,百丈痛得大叫。马祖便指着百丈的鼻子问:“不是在这里吗?你怎可说飞过去了?”  
百丈听后,豁然大悟。但他一句话也不说,却回到房里痛哭。禅友问他为什么要哭?他照实告诉大家说马祖师捏痛了他的鼻子。  
禅友们不解地问道:“是你做错了什么事情吗?”  
百丈禅师回答道:“你们可以去问问老师!”  
禅友们问马祖大师,马祖说百丈自己知道,禅友们再回头来问百丈,百丈却哈哈大笑。禅友们不解地问他为什么以前哭,现在又笑呢?  
百丈禅师回答道:“我就是以前哭,现在笑!”      
·野鸭飞在眼前,就是眼前,哪有过不过去的道理?眼前有野鸭,心中即有野鸭,如果飞过去了,只是脑海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坐禅者,有心念笃定在心中,不飘荡,不飞翔,所以也不会过去。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1.飞越生死    
有一个学僧名叫道岫,虽然精于禅道的修持,但始终不能开悟。眼看比他晚入参禅学道的同参,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想想自己实在没有资格学禅,既不幽默,又无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心想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于是道岫就打点衣物,计划远行。临走时到法堂去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道:“老师,学僧实在辜负您的慈悲,自从皈投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对禅,仍是一点心得都没有。我实在不是学禅的材料,今天向您辞行,我将云游他处。”  
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哦,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到别处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可却毫无所得。而那些同参的道友们看似没有怎么用功,一个个都获得了禅法心得。所以在我心里,已经萌发一股倦怠的情绪,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学不来也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这是两回事,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委屈地说道:“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觉得像大鹏鸟与小麻雀相比一样。”  
广圄禅师装作不解似的问:“怎样的大?怎样的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越几百里,而我只能在草地上的方圆几丈内而已。”  
广圄禅师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但它已经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无语,若有所悟。      
·与他人相比,无论百尺也好,毫厘也好,相差的不过是物理距离,因为比较本身是没有绝对的标准,正如悟与不悟是没有尺度的。把自己放在起跑线上,能够时而进步,超越自我,是真正的收获而非攀比。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2.钓鱼    
有一个富人,看到一个穷人在海边钓鱼,便走上前去对穷人说:“你为什么不想办法多钓点鱼呢?比如去买条船。”  
穷人反问富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富人说:“如果你买了船,你就可以去更深的海里钓鱼了,那里一定有更多的鱼。”  
“然后呢?”穷人问。  
“然后?”富人想都没想就回答说:“那你就可以把钓到的鱼卖掉,去买更大的船,去更深的海里钓鱼,钓到更多的鱼!”  
“然后呢?”穷人装作不解地继续问。  
“然后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这里钓鱼了啊!”富人说。  
“我现在已经在这里无忧无虑地钓鱼了!”穷人回答说。      
·我们工作是为了安静而休闲地生活,但为了工作往往失掉了安静休闲生活的时间,有一得必有一失,很难判断是否得可偿失。  
  阿弥陀佛  支持楼主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3.我是一头驴    
夏天,赵州和他的弟子文远闲坐在房内,突然有个念头掠过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脑中,他说:“文远,让我们来个比赛,看谁能用比喻把自己比得最低。”他们商定谁赢了,谁就要输掉一块饼。  
于是赵州先说:“我是一头驴。”  
文远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说:“我是驴子的粪。”  
文远说:“我是粪里的虫。”  
到了这时,赵州不能再说,便问:“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远回答说:“我在那里度暑假。”  
赵州便说:“好了,算你赢吧!”  
边说,边拿了饼就吃。      
·输就是赢,赢就是输。并不是赵州和尚设置游戏规则取巧。老人一向说吃亏就是占便宜,总是很难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也不需要太过明白了,只要在每次的失败中能够体味到得到的喜悦就好了,下一次的成功往往是在失败的经验中酝酿的。    
  听音师兄你好,不知道你还需不需要群,我这里有一个可以容纳500人的超级群,如果需要请给我发消息
  谢谢楼上的师兄,我们现在有两个群了,我现在很少有时间上网,为了方便群里的师兄管理,暂时就不需要了,等有需要的时候再跟师兄联系。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4.地狱与天堂    
武士信重向白隐禅师请教:“真的有天堂和地狱吗?”  
白隐问他:“你是做什么的?”  
“我是一名武士!”  
“什么样的主人会要你做他的门客?看你的面孔,犹如乞丐!”白隐说。  
信重非常愤怒,按住剑柄,作势欲拔。  
“哦,你有一把剑,但是你的武器也太钝了,根本砍不下我的脑袋。”白隐毫不在意地继续说。  
信重被激得当真拔出剑来。  
“地狱之门由此打开。”白隐缓缓地说道。  
信重心中一震,当下有所悟,遂收起剑向白隐深深鞠了一躬。  
“天堂之门由此敞开。”白隐欣然道。      
·人的一善一恶之间没有绝对的三八线,只在片刻的意念中。一位警察,做了很久后曾说,这许多年,因为破太多的案子,和太多的罪犯打交道,所以也太洞悉罪犯的心理和思维方式了,因此思路一不小心就变成了犯罪型的,幸好有警笛长鸣,良知不灭,才不至于沦落成专业罪犯。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5.禅与水牛    
石巩慧藏禅师有一次正在厨房作务,马祖禅师见了问道:“你在做什么?”  
石巩禅师回答道:“放牛。”  
马祖禅师再问道:“怎么放?”  
石巩禅师答道:“牛想跑时,我就牵着牛的鼻子。”  
马祖禅师听后非常欢喜,高兴地赞美道:“你是真的知道牧牛了。”  
马祖禅师的弟子百丈怀海禅师在接引学子时,有一学僧问道:“学人想学成佛,请慈悲指示弟子如何入门才好。”  
百丈禅师回答道:“就像骑牛觅牛。”  
学僧再问道:“如果找到了牛呢?”  
百丈禅师道:“那就骑牛回家。”  
学僧进而追问道:“如何保证牛不再跑了呢?”  
百丈禅师听后,安然回答道:“将牛看紧,不要再去践踏别人的禾苗。”  
与百丈同是师兄弟的南泉普愿禅师,有一天在散步时,看到管理浴室的执事僧正在烧水,就顺口说道:“水烧好后,不要忘记请牯牛洗澡。”  
浴头烧好水就来方丈室请南泉入浴,还没开口,南泉就问道:“你来此做什么?”  
浴头答道:“要请牯牛洗澡。”  
南泉禅师道:“拿绳索来了没有?”  
浴头一时无语。  
南泉禅师道:“要是百丈禅师来,他就不会忘记要带绳索。”  
嗣承百丈禅师的沩山灵佑禅师将要示寂时,有学僧问道:“老师如果百年之后,会到什么地方去呢?”  
沩山禅师道:“到山下人家去做一头牯牛。”  
学僧道:“那我能跟老师一起去吗?”  
沩山禅师:“你若跟我去,别忘了带一把草。”      
·学生是被老师牵了鼻子的牛,哪里有水草牵到哪里,哪里有灵光指示到哪里。做一头好牛如同做个好人,终要自己打到一把肥嫩水草,才可以自给自足,汲取新的养分。  
  楼主还是多讲讲您学佛的故事,大家比较感兴趣。
  每次心中有困惑的时候,就会常常想到雪尘师的教诲,有时心中正在郁闷的时候,师父就好像知道一样,及时的发来有关禅悟,虽然师父是群发给每位弟子的,但当时的感觉,就好像师父是针对我的问题所说一样。  过新年前,因为我家保姆突然要辞工的事,心中觉得气闷,在这之前,我刚刚出钱帮她疗好了伤,她突然间说要跳槽,就觉得我出钱给你治病的时候话说的好好的,怎么现在竟是这样。这样想着,脑子就有点转不过弯来,第二天晚上,在读地藏经的时候,突然间就想通了,别人如何做是别人的事,做好自己的本份问心无愧就行了,她那样做是站在她的立场来考虑,也没有什么错。读完经,就收到了师父的短信《分享佛智慧》,看完就笑了,觉得师父就像看穿了我的心思,看到第四点,心里对保姆余下的一点气一下子就消失了,“不能从内心原谅别人,永远都无法心安理得”。现在我就把《分享佛智慧》抄下来贴在我的商店的柜台上,当做是鞭策我修行的法宝,跟婆婆斗嘴了,我就读第一条,要是想生别人的气就读第四条。    
   《禅露缤纷》--释雪尘编著    86.野狐禅    
每次百丈上堂讲法时,总有一个不相识的老人跟着和尚们进入法堂听讲。  
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后,只有这位老人留下来不走。百丈便问他是谁。  
他说:“我不是人。很久以前,在迦叶尊者的时候,我本来就是山上的方丈。一个学生问我是否道行很深的人仍然会落入因果的法则。我回答说:‘不会落入因果的法则。’因此话而使我被罚变成狐狸身,整整有五百世之久。现在我求你的指示,以解脱狐狸之身。”  
百丈说:“你要问我什么?”  
老人便把学生问他的话重复了一遍,百丈回答:“不昧因果。”  
老人大悟,便向百丈礼拜说:“我已解脱了野狐之身,我住在山的那一头,请你按照和尚死亡的礼仪埋葬我。”  
百丈便向大家宣布饭后举行葬礼,大家都非常惊奇,因为庙里根本没有人死去。饭后,百丈便带他们到后山的洞穴中,找到了野狐的尸体,并举行了火葬。      
·狐狸是有灵性的动物,在中国文化中却含有贬意。狐狸精,妖媚但男人不能拒绝;小狐仙,淫亵却灵变;老狐仙,年迈却狡猾。因为人身上有太多狐性,女子谁不渴望有狐狸精的容颜。男人如果有了狐仙的法术更可以为所欲为了。如果真能做一些想却不敢做的事情,那也不妨轮回一次变个狐狸成精。  
狐想做人,人却希望变狐呢。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藏菩萨本愿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