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草地集体死亡是被饿死的还是毒死的

登录下次自动登录
红军跨过草地死亡陷阱 感人故事长留若尔盖
    如果说长征是一部历史剧,过草地就是迎接胜利曙光前的英勇悲壮一幕。红军长征曾经3次走过川西北的湿地草原,主要是若尔盖地区的草地。草地天气瞬息万变,地面布满泥潭水坑,稍有不慎便陷入深不见底的泥潭。过草地期间,牺牲、失踪的红军不计其数,战友的遗体成为后续部队的 &路标&,仅红十一团夜宿班佑河畔时,清晨就有700多名战士集体长眠在河边再没醒来。记者辗转卓克基、松潘、若尔盖、班佑村、求吉乡等地,探访红军在迎接胜利曙光前的艰难历程。  探访1  地点:卓克基镇  &神火&相助夺取土司官寨  两河口会议决定北上,主力红军连续翻过多座大雪山,抵达卓克基镇,并在这里的卓克基土司官寨中召开了卓克基会议,毛泽东和中央红军机关还在土司官寨停留了一周。 9月26日,记者来到这座在嘉绒藏语中意为&至高无上&的城镇,卓克基土司官寨就建在西索村对面一处高坡之上。站在山下仰望,上窄下宽的土司官寨完全由石块堆砌而成,地势险要。西索村村主任金保告诉记者,80多年前发生在卓克基的红军长征故事,颇具戏剧性。 1935年6月,红一军先遣部队向卓克基进发。 6月24日,时为卓克基土司的索观瀛率土兵阻击红军。第二天夜晚天降大雨,土兵们使用的火枪火药受潮影响发射,只能凭借坚固寨楼顽强抵抗。这时,红军先头部队为联络后续部队,向空中连发数颗红色信号弹。土司和土兵从未见过这种划破天空的&神火&,以为红军有&神人&相助,能施法术发&神火&,急率家眷亲兵弃寨而逃。就这样,红军轻而易举占领卓克基土司官寨,次日占领整个西索村。  也就因这&神火&,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中央机关顺利地进驻马尔康卓克基官寨,并在此驻留一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主题讨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有关问题,指出建立自由选举的革命政府,确定以卓克基地区为总后方。由此,卓克基成为红军北上过草地的重要驿站,&全军重视筹粮&解决红军粮食补给。红军过草地面临最大的问题便是粮食短缺。这里地广人稀、粮食紧缺,加上国民党军的封锁,红军无法筹到足够的粮食。筹到牦牛宰杀后,除了把牛肉晒成干带上,还把牛皮剪成皮带状晒干后系在腰间,成为特殊的皮带,等粮食吃光了就拿出来用水先把皮带泡软,再放在锅里煮了吃。这被毛泽东后来称之为&牦牛革命&。  如今,土司官寨已经成为卓克基镇红色旅游的重要景点,官寨背后有5棵高大杨树,树冠足有三四十米高。1935年7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率领红军长征到达这里,曾经在这几棵高山白杨树上拴过战马。红军走后,这几棵树就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树&。马尔康红军长征纪念馆资料显示,红军驻留卓克基期间,藏族百姓在生活困难、粮食紧缺的情况下,节衣缩食支援红军粮食和各类物资。2010年,包括卓克基镇所在的马尔康县等阿坝州13个县,被确认为革命根据地。  探访2  地点:若尔盖草地  战友遗体成前进&路标&  达古冰川身后的松潘古城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汉藏边陲的军事重镇。81年前,三大主力红军都到过这里,是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出发地。记者来到这里时,此处的红军长征纪念馆正在整修,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松潘所辖的草地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3500米以上。红军过的草地主要是川西北的若尔盖地区。记者驾车从松潘赶往若尔盖,高高低低的山地慢慢变成宽阔的草地。这里的草地其实就是高原湿地,多为沼泽。  &现在好多了,有公路,沼泽也少了。 &藏民泽根拉姆在路边拴了两匹马,招揽过往游客来骑马,身边就是若尔盖县竖立的红军过草地纪念碑。泽根拉姆告诉记者,她小时候这里还是一片沼泽,人和牛马在草地上行走,须脚踏草丛根部,沿草甸前进。每年的5月至9月是草地雨季,沼泽更难行进。上世纪60年代,这里人工开沟排水,使大片水沼泽变成半湿沼泽或干沼泽。泽根拉姆说,一旁河边就是著名的 &金色鱼钩&长征故事事发地。银色的雕塑陈列在河边,吸引了许多红色旅游线路的游客过来瞻仰。  &前面的班佑河边,就有700多名红军集体牺牲了。&泽根拉姆指着远方的一片河流说,河对岸还有一处纪念碑。记者赶到这个纪念碑前看到,碑文上&胜利曙光&四个字。根据老红军王平的回忆,红军在草地里走了整整7天,终于进入班佑乡。清晨,红十一团过了班佑河,发现河对岸还有几百人没过来,便由王平带一个营返回去接应。当大家拖着疲惫双腿走到河滩,发现坐在河滩上至少有700人,他们都静静地背靠背坐着,一动不动。王平逐个察看,这些战友竟然都没了呼吸。战士们的泪水夺眶而出:过了班佑河,就能走出草地了,战友们却因为饥饿和伤病长眠在这里。  进入草地前,红军想尽一切办法筹粮。将青稞脱壳搓成麦粒,再碾成面粉炒熟,便成了干粮炒面;宰杀马匹、牦牛,做成肉干以备食用;在藏民带领下找野菜,供过草地之需;还要准备烧酒、辣椒或辣椒汁御寒。虽然尽了最大努力,红军筹到的粮食还是不够全军之用。每个人只有三四斤粮食。进入草地两三天,随身携带的干粮就基本吃完了。战士们就靠吃野菜、草根、树皮充饥。有的野菜、野草有毒,战士们吃了轻则呕吐泻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在老红军程启学的回忆中,过草地是长征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晚上露宿,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休息,第二天起来一推,很多人身体已经冰凉。曾负责收容掉队战友的老红军袁林回忆,他们不用路标,顺着战友的遗体就能找到前进的路线。  日,红军右路军先头部队率先走出草地,进入班佑村。如今,班佑村口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红军第一村&,藏族小伙德吉热情地给记者当向导。德吉告诉记者,红军走到班佑村,就算走出草地了。所以,人们称班佑村是红军过草地后&第一村&。红军走过草地,而草地上却留下了 &金色鱼钩&&七根火柴&&丰碑&&草地夜行&等众多感人的长征故事。  探访3  地点:求吉乡  包座战役打开北上通道  日,红军右路军先头部队走出草地,遇到的首个战役就是包座战役,这与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著名战役一样,是长征十大经典战役之一。当时红军遭到当地十二部落和包座七房千余藏兵配合国民党胡宗南部的阻击。这次战役歼敌4000余人,俘敌800余人,打开了北上通道,使红军北出四川创建川陕甘根据地。随后,中央政治局在班佑寺深夜召开&巴西会议&,经充分讨论,仍坚持北上的长征路线。这是一次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关键会议。  记者来到召开巴西会议的班佑寺看到,老寺院已经倒塌损毁,仅剩三面黄土板筑夯成的高墙,旧址左侧建起一处新寺院。 &周恩来当年在我们村子住了一段时间,现在那间老房还保存完好。&在阿西茸乡牙弄村书记俄坚仁真带领下,记者来到这里的周恩来旧居,土墙围起的院落中长了不知名的野花,旧居的土房除了木门,仅有一个采光并不太好的小窗。俄坚仁真告诉记者,巴西会议期间,周恩来走出草原后伤病复发,一直高烧不退,就在他们村住下来。为给周恩来退烧降温,数名村民翻山越岭到附近的高山上寻找冰块。&我们村子现在有71户居民,种植青稞、饲养牦牛是主要经济来源。&俄坚仁真说,他准备开发红色旅游,让更多游客了解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发生的故事。  离开牙弄村时,俄坚仁真告诉记者,包座战役中最为惨烈的求吉寺战斗遗址就在往北求吉乡的山上。记者辗转来到求吉乡的这个山坡,一大片断壁残垣映入眼帘。泥土夯筑的残墙有一米多厚,尽管已过去80多年,仍依稀看出密布的弹孔,屋顶早已不复存在,但墙体还很坚固。当年胡宗南的国民党军队在求吉寺后山修筑的地堡、暗堡连环相接,还有一条暗道直通寺庙。寺庙内囤积了大量粮食,企图借助坚厚牢固的寺庙,阻击红军。徐向前主动向党中央建议,攻打包座的任务由红四方面军来承担,并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歼灭包座和来援之敌。 8月29日黄昏,前线总指挥部发出总攻击令,包座战役打响,红军一次次发起猛攻。环顾四周,如今留在求吉寺断壁残垣上的一个个弹孔,似乎仍在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惨烈。  抬头仰望,求吉寺后山高高的山头上,巍然屹立着一座&中国工农红军三军同道北上纪念碑&。 36.88米高的碑体上,三名红军战士塑像高高站立在纪念碑顶端。碑身题词&红军精神万万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人物  夫妇开店接待&长征客&  走出草地探访包座战役途中,记者在求吉乡路边的一家&重走长征接待站&吃午饭。&我在这里已经开店13年,接待了无数探访长征故事的旅客。&58岁的林应成从后房拿出两个厚本子,上面密密麻麻记录了重走长征路的游客留言。林应成说,他们这个村子叫德翁村,村子里以汉族居多,大多数汉族村民的老辈都是靠给人修房为生。2003年,林应成在路边盖了个二层楼,楼上有5个房间,楼下是小饭店,全部经营都由他和妻子打理。  林应成对红军长征非常崇敬,就在门头写了&重走长征接待站&的牌子,对重走长征路的旅客格外优惠。楼上客房虽然简陋,但每天20元一间的价格,远远低于周边旅店。林应成说,每年从这里经过的游客非常多,其中以五六十岁的人群居多。让他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名20多岁的年轻人,先后走了三次,每次都在他这里歇脚。 &这两本留言本是从2006年开始写的,是我的一笔财富。 &林应成说,明年他准备将二层楼重新装修,改善&接待站&的住宿条件,为重走长征路的人们提供更好服务。  稍有不慎就陷入泥潭  红军当年穿越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沼泽区域气候恶劣,晴空迷雾变幻莫测;三怕过河,万一踩不对地方一脚踏空,则浅处没膝,深处没顶,何况泥水不仅不能饮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脚泡过还会红肿甚至溃烂,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乃至被吞没。  记者选择了一处与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环境相近的河畔,尝试感受当年的艰难行军。这里积水淤黑,泥泞不堪,为防止落入险境,记者特意找来一根木棍,用来试探前方泥潭的深浅。这片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突出地面的是直径二三十厘米的草甸,草甸四周就是泥潭。记者每行进一步,都要用木棍试探一下前方的黑泥。为不至于陷入泥潭,记者只能踩着草甸前行。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基本都要跳跃前进,走了不到200米,记者已经满头大汗。而80多年前,途经此处的红军已是食不果腹、饥肠辘辘了。
(责编: 于超)
用户名密码
48小时点击排行
[及时点]保护消费者权益,不能只靠中消协发声---作为消费者的“娘家人”,...
11月16日,从美国达拉斯飞来的AA263次航班在北京首都机场降落,浙江省建设...
破除这种自欺的惯性,需要和反腐一样拿出“狠劲”。应借环保督察风暴,在一...
“金凤凰”余旭为飞行事业牺牲值得尊敬---11月12日,年轻的“80后”女飞行...
提到西藏,让人首先想到的是雪山、草原。但在山南市错那县有一个叫“勒布沟...
青海新闻网讯记者了解到,由天画画天(北京)影业有限公司、北京海洋时光文化...
“羊卓果谐”进校园锅庄舞比赛现场山南网浪卡子电11月12日,浪卡子县中学足...
凭借一支《仓央嘉措情歌》在《中国好舞蹈》节目中的痴情演绎,白玛次仁这个...
11月17日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汉传佛教祖庭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去往四川旅游的人,应该没有谁不知道乐山大佛。有幸见到乐山大佛的游客无不...
  雍和宫原址为明太监官房,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
  尼瓦尔的唐卡里,共存着优雅美、宁静美、祥和美、魔幻美、神秘美、凌厉...
提到西藏,让人首先想到的是雪山、草原。但在山南市错那县有一个叫“勒布沟...
西藏旅行的淡季——冬季,其实冬季来西藏更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请看正文...
由国家旅游局等部门发起的“中国十大精品旅游线路”评选活动落下帷幕,记者...
“旅游业已经成为江孜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今后我县依托西藏军民英勇抗击英...李光辉将军 红军过草地时统计死亡人数 - 红潮人物 - 红潮网 历史故事网
李光辉将军 红军过草地时统计死亡人数
湘江之战中,李光辉所在的红3军团5师被布置在湘江以东70多公里外灌阳新圩一线,位于红军行军通道的左侧,任务是确保红军大部队安全进入渡河地域。
灌阳新圩的阻击战是李光辉在红军时期所经历过的空前绝后的惨烈战斗。参加新圩防御的是5师的14团和15团,外加一个大炮营,人数3000多,而进攻的敌军有1万多人,另外还有空军助战。战斗中,李光辉一直跟随着师部,开始时在14团的身后,距火线不到一公里。新圩防御阵地设在一道丘陵式的小山梁上,身后就是平地,守军没有回旋的余地,只有死拼硬顶。
从11月28日到11月30日晚奉命脱离阵地渡过湘江,5师整整坚持了三天,部队伤亡损失三分之二以上,撤出战斗的仅有1000来人。
&2、与“双枪兵”的战斗
湘江血战后,在广西境内又走了十几天,李光辉他们进入了“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贵州。生长在湖南山区、在闽赣交界的山区又转战了四年的李光辉初到贵州时还是吃了一惊:这里山高坡陡,很少有平缓的地方,四周除了山还是山,一山比一山高,山峰挡住了人们所有的视野。
进入贵州一个月了,李光辉所在的5师还没有见到黔军的影子,黔军管理落后,武器差,官兵大都吸鸦片烟,每人除了一只长枪外,还带着一根烟枪,所以又被称为“双枪兵”。红军很蔑视这么落后的部队。但是,就在著名的遵义会议召开期间,担任警戒任务的5师第一次与黔军不期而遇,战斗中,李光辉他们还吃了亏。
当时,5师驻扎在遵义以南一个有着奇异名字的小镇――刀靶水。日,天还没亮,黔军王家烈的主力袭击了刀靶水。当5师哨兵发现时,有些敌人已经摸进了红军宿营的房屋。枪声一响,睡觉警觉的李光辉被惊醒,他火速穿好衣服,抄起枪,冲出屋子,向镇子外面跑去,反应敏捷的他很快脱离了险境。
这时,参加遵义会议的彭德怀立即赶到刀靶水,组织部队向对峙的敌军发起进攻。黔军打仗不行,爬山可有两下子,战斗刚打响就一哄而散,不一会就把大都来自湘、赣、闽山区的同样擅长山地行走的红军甩开老远。部队被“双枪兵”偷袭,又有一定伤亡,再次交手又没报到仇,李光辉他们感到很窝囊。
&3、娄山关战斗打前锋
长征途中,李光辉从事的民运工作非常重要。部队每到一地,他们要为行军部队打前站,了解当地情况,向群众讲解红军的性质,还要征粮、筹款、招兵,有时还要组织担架队,收容伤病员和掉队人员。在遵义地区短短的10天时间里,红军招新兵4000多人,李光辉所在的5师成绩显著,招了1000多人,民运工作受到表扬,李光辉的心里很高兴。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重整旗鼓,振奋精神,在毛泽东新的中央领导指挥下,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1月29日至3月21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红军在贵州、云南的赤水河反复走了两个来回,又称四渡赤水。红军时南时北,忽东忽西,虽走了不少冤枉路,但追击的敌军更是摸不着头脑,只能被动地尾随,常常被红军甩在老远的地方。
渡赤水后,红军在扎西进行了一次整编,李光辉所在的5师因为人员太少,缩编为一个团――13团。
二渡赤水后,部队受命冲破敌人在娄山关的阻拦,再攻遵义城。在攻打娄山关的战斗中,李光辉所在的13团打前锋。那天,13团的干部和战士凌晨一二点就起身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他们踏着弯弯曲曲的山路向娄山关进发。拂晓时分,战斗打响。镇守娄山关的黔军两个团顶住了13团的数次冲锋。傍晚,红军采取正面进攻和侧后翼辅助攻击的方式,对敌军再次发起猛烈进攻。经过一天激战的黔军这时开始犯起了毒瘾,无法集中精力再战。红军一夹击,他们就弃阵而逃了。
&4、翻越五座雪山
红军进入云南后,没有南下袭击昆明,而是乘机向北面的金沙江地区疾进。像以往的重大军事行动一样,为了达到战术突然之目的,红军几天都是日行军50至100公里。在金沙江畔,李光辉所在的红3军团在洪门找到一条小船,李光辉因此成为最早过江的一批人之一,他随民运部门由洪门乘船先行渡过了金沙江。13团作为先头部队也在洪门过了江。但红3军团的其他部队则因洪门浮桥被冲而随大部队从皎平渡渡江。
在会理停留了十来天后,李光辉他们向彝人聚居的大、小凉山进发。由于红军的先头部队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李光辉他们和彝人没有进行什么实质性的接触,只用了一天就顺利地通过了彝人区。红军路过时,彝人好奇地、和平地看着红军队伍,不少人还露出高兴的神色。李光辉因此也见到了中国境内几乎最原始的人群。
抢渡大渡河后,红军向天全前进,准备翻越大雪山。在天全,李光辉和团部的几人为13团的指战员准备了七天的干粮。6月12日,开始翻越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此时已是初夏,四川山区进入雨季,大雨连绵,李光辉他们携带的棉衣被雨水淋湿后变得死沉,他干脆把棉衣丢掉,只穿着两件单衣行军。路过夹金山脚下的原始森林时,李光辉还出了一身汗,可没过多久,越往山上走就越冷。山上天气变化无常,时雨时风,再往高走,天居然下起了冰雹和雪花,李光辉开始后悔过早把棉衣扔掉了。还好他没有任何高山反应,忽冷忽热几次之后,他也慢慢适应了雪山的环境。
之后,李光辉他们又过了四座雪山,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
&5、筹粮变成了搜粮
翻过雪山后,李光辉所在的部队作为红一方面军的先锋,在懋功与红四方面军的红9军和红31军会师了,大家异常地兴奋。连续好几天,两个方面军的指战员忙着相互拜访和交流。李光辉对红四方面军的第一个印象就是他们有钱。在一次联欢会上,与李光辉互赠纪念品的一位红四方面军干部打开挎包找礼物,李光辉看到几块大洋和其他一些小物品。
李光辉也看不惯红四方面军的一些做法,如体罚士兵、征收老百姓的东西太蛮横等,觉得他们带有旧军阀的习气。
1935年6月至8月中旬,在川西北的原始森林和草地之间,即位于懋功的雪山到川北水草地之间的地区,红一、四方面军在一起共同行动。这一带人烟稀少,居民大是半耕半牧的藏人和羌人,他们不与外界交往,生活闭塞,加上当地政府和头人散布的传闻使他们对红军恐惧万分。红军到达之前,他们就纷纷收起食物,藏起家当,赶着牲畜躲进山里或远走他乡躲避。这里原本就食物匮乏,属缺粮区,这下就更没粮了。
由于语言不通,红军无法运用比较擅长的群众工作。于是,筹粮工作常常成了搜粮工作。李光辉他们外出征粮时,还有警卫部队保护。因此,李光辉后来觉得,那段时期是他军旅生涯中与百姓关系最恶劣的一次。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生存和死亡是真正的底线。
&6、过了草地炒面还没吃完
在毛儿盖待了一段时间后,李光辉他们接到上级命令,要每个人带足半个月的粮食,准备过草地。13团分了一片青稞麦田,收割后粗粗磨成面粉炒熟,每人分了七八斤,李光辉他们就靠这些藏人称为糌粑的食物穿过大草地。
8月20日,李光辉他们开始过草地。草地的海拔在3500米左右,温差非常大,气候变化无常。进入草地的第一个晚上,李光辉就遇到大雨,全身被淋得湿透。他从背包里取出床单,双手撑在头顶上,站一阵,蹲一阵,过了一夜。没下雨的晚上,气温也很低,周围找不到木柴烧火取暖时,他们就背靠背坐在一起宿营。坐累了,就侧身躺一会,冷了再互相依靠着相互取暖,就这样半睡半醒地度过草地寒夜。有一两回天没下雨,部队又恰巧走到有树的地方宿营,李光辉他们觉得那就是老天爷的恩赐。他们捡些树枝,在树下生一堆火。在火苗散发的温暖里,在大树的庇护下,李光辉和战友们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觉。后来,每当回想起那几次树下的篝火宿营,李光辉都会流露出甜美之意。
过草地时,红1军团在前,红3军团在后,李光辉所在的13团是红3军团的先头部队,他和民运部的同志被安排负责收容红1军团的掉队人员,并统计整个红1军团过草地的死亡人数。事后,李光辉他们汇报:红1军团牺牲和走不动的掉队者有400多人。红1军团自己还收埋了一些牺牲的人员,当时红1军团的兵力接近4000人,所以,红1军团过草地的死亡人数比例为10%以上,这实际上也是整个红军过草地的损失比例。
李光辉在路上看到不少掉队的战士,大都显得极度的精疲力竭,奄奄一息。他们并不全是由于饥饿所致,有的还剩有干粮,高原地区的高山症和一直未得到充分的休息是更主要的原因。他们中的一些人看到收容队从身旁经过,会睁开眼睛,用微弱的声音说:“救救我吧!”每当听到这样的话,李光辉都会走过去,鼓励他们休息一下再继续走。有的人看上去还算精神好的,他就会陪他们走一段路。面对濒临死亡的战友,李光辉感到很无奈。在茫茫无人区,他无法真正完成他的收容职责。因为,他不可能组织其他红军战士抬送这些战友,草地上行军的每一位红军指战员几乎都处于体力极限,大家都是挣扎着向前走。
过草地时,李光辉显示出了在恶劣环境里游刃有余的应付能力和技巧。在沼泽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路非常吃力,能量消耗很大,尽管部队命令大家要节约用粮,每次进食要适量控制,但为抵御难忍的饥饿感,不少人还是提前吃完了所带的有限的干粮。而李光辉靠着过草地前准备的七八斤炒青稞面,每天定时定量进食,保持着一定的体力。部队在草地走了七天之后才进入有人烟的牧区,等再次筹到粮食时,李光辉的青稞炒面还没吃完。而在此之前,他还将自己的炒面分给过一些断粮的战友。
&7、离队整整一年
日,李光辉他们到达甘肃南部岷县的哈达铺。这是一个西部典型的汉回杂居小镇,讲的是一种大家都可以听懂的西北方言。在人烟稀少、荒凉的雪山上和草地中走过了四个月,终于又回到了人群中,李光辉他们非常兴奋。已经几个月没有像样地吃过东西了,因此他们在哈达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吃的,好好地饱餐一顿。他们品尝了当地的主食和特产――馕,毛泽东则从包裹馕的一张报纸上获悉了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信息,由此决定了红军长征的真正落脚地和目的地――陕北。
在哈达铺,中央红军正式改编成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彭德怀为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下辖三个纵队,李光辉被编入第1纵队。这次改编对李光辉影响很大,他调离了团政治部。同年初的扎西整编时,由于减员严重,李光辉所在的师缩编为团,他由师里的营级干事降为团里的连级干事。这次改编后,他又被从团里调配到了基层部队,成了一名暂编战士。
哈达铺改编后,原来隶属红3军团的各部队中出现了一种异样的气氛,人员开始显著减少,行军中掉队的大都没有再追上队伍,战斗中被冲散的人也有很多没有找回部队。离队的人不少都是原来的干部,他们和李光辉一样大都在哈达铺改编后成了战士。不久,李光辉也有了与他们一样的离队经历,但他最终归了队。
进入西北后,红军经常受到马鸿逵骑兵的骚扰,双方常发生小规模的战斗。10月初,在会宁和静宁之间,敌人骑兵又一次突击李光辉所在的部队,一阵战斗之后,李光辉与部队离散了。当时,和他在一起的还有一位江西籍的干部。脱离险境后,他们商量去向,同伴提出向北,而李光辉认为最好留在原地,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由于意见不同,最终两人分了手。
同伴离去后,李光辉将枪和随身物品掩埋好,找有人家的地方询问打短工的活计。最终,有一户人家愿意以包吃包住不付工钱的方式雇李光辉干活。东家对他的军人经历颇感兴趣,几次向他问起打仗的事,李光辉的回答既无激情,也很简短。没有得到回应,东家无法再细问下去。就这样,秋去冬来,春过夏至,少言寡语的李光辉在那家待了快一年了。
1936年9月下旬,李光辉突然见到了红军,但当他发现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时,他什么也没说,继续干他的雇工。10月上旬的一天,来了一支红军队伍,这回,李光辉不仅跟红军讲话,还赶紧找到部队的领导,把自己的情况讲了一遍,并表示要返回队伍。这支红军是红一方面军的部队。
经过身份确认后,李光辉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队伍。在重返红军之际,他把自己的姓名由广生改成李光辉。此后,李光辉参加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他的长征征途终于结束。
内容编辑:红潮历史
??????????
红潮网-中国军事历史故事()版权所有& 站长QQ:
红潮网声明:本站文章未署名部分来自合作平台福宁客的博客,部份由网友搜集转载自报刊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地址:中国.福建 邮编:355100&&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红军长征过草地非常艰苦:遇死马把骨头抢来啃着充饥|草地|红军|骨头_新浪军事_新浪网
红军长征过草地非常艰苦:遇死马把骨头抢来啃着充饥
红军长征 资料图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裴周玉,原题:难忘的草地征程
  跨越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人与自然斗争最严竣,牺牲最大,同时也是决定红军长征成败的一段艰难征程,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我特撰写此文,以缅怀先烈。
  (一)过草地之前红军遇到的困难
  1936年8月,红三军团(后改为红三军)十一团,由黑水芦花进到毛儿盖附近后,就准备过草地。这一段草地长达500余里,宽达300余里,而且高原寒 冷,空气稀薄,气候多变,忽儿狂风大作,忽儿风雨交加,忽儿冰雹骤降,并有无数的深水泥潭,人畜陷进去,几分钟就被泥潭吞噬,因此红军通过草地,要有群众带路或按前面部队的路标指引前进。但当时根本不具备应付这些困难的条件:
  (1)战士们身体普遍虚弱。因为红军进入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后,经常缺少油盐、副食,就是青稞面也经常吃不饱,拖得骨瘦如柴,病员增多,这是红军战士过草地的最大困难。
  (2)筹备物资工作无法完成。虽然上级动员每个人要筹集10斤干粮,购买棉毛衣或羊皮、烈酒、辣椒等,而这是落后的贫困山区,部队又多,哪能实现呢?若买到一张羊皮捆在身上防寒也是最大的幸福。
  (3)准备时间紧迫,部队不能花几天时间到几十里外去收购粮食、购买羊皮、衣服,只能在驻地附近寻找与购买,其难度之大,令人可想而知。
  上述这些困难都是部队的实际问题,但是红军过草地的决心并未动摇。
  (二)进入草地遇到史无前例的困难
  红三军十一团,于8月22日,在团长邓国清,政委王平的领导下向草地开进,在七天的草地艰难生活中,遇到了许多巨大困难,主要是:
  (1)进入草地后行走极为艰难。草地所谓的路不是山间的羊肠小道,更不是平坦笔直的大道与公路,而是前卫部队人员和牲畜通过时,踩蹬留下的足迹。就是说:茫茫草地中,草蔸被沾满泥浆或草蔸踩入泥中,以及淤积的黑色水中被踩成黑色的泥水浆,这就是人畜能够通过的道路。
  红三军团十一团进入茫茫的草地,首先遇到的是弹簧式与草甸一样的泥泞道路,踩上去软绵绵,像荡秋千一样晃来晃去,或深一脚浅一脚的泥浆水草地,稍有粗心大 意或踏踩不当时,就可能滑倒或滚到深水潭,轻则打湿衣服挨冻,重则由此残废或丧生。第一天行军虽然道路艰难,拖得大家精疲力竭,但全团未发生人畜伤亡事 故。可是第二天不仅遇到几个大的深水潭、大家只好绕着大弯通过,而且遇到许多十几米或几十米大小不等的泥潭陷井,这种小陷井的地貌与其它草地区别不大,如 果不是前面部队插好路标或危险标记,或目睹陷进去的骡马还在挣扎吼叫,根本分辨不出它是吞噬人畜的陷井,所以在这种地段行进时,不论多么寒冷饥饿或疲劳, 每个人都会立刻精神振作起来,聚精会神地来应付这种可怕局面,并下定决心,鼓起勇气,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每个人都握紧自己的拐棍,三五人一伙,五六人一 团,手拉着手或相互搀扶着,缓慢地向前行进,以保证安全通过,减少不应有的伤亡,即使这样还是有少数同志未能通过这种地段,如有的伤病员因饥饿、寒冷昏 倒,跌滑进陷井而牺牲。又如我团三连一个战士在大路旁解大便,刚选择一个草蔸蹲下时,就滑入泥潭,他拼命地挣扎,可越陷越深,虽然大家马上抢救,不仅未把 他救上来,而且去抢救的战士也被滑下去。只是由于这位同志体弱,无力挣扎索性就卧倒在地上,故未陷进去而被抢救上来,使这位战友“因祸得福”。
  (2)渡河的困难
  草地河流虽然不多,水面不宽,但水流湍急,河底又高低不平,水冷剌骨,加上大家的身体弱,肚子饥饿,抵抗能力差,经不起这种寒冷的刺激,只要稍加不慎,就 有被水冲倒河里的危险。冲倒后即便抢救上岸,却很少能够生存下来。因为河水把衣服泡湿后,冻得全身发抖,且无衣服可换,别人也无衣服可借或赠送,即便别人 帮助扶起,但寒冷难忍,更无力走路,便牺牲在草地上。所以每过一条河,团营首长都站在河两岸指挥,机关的同志站在河岸,宣传鼓动组织部队过河,以防被水冲 倒。对体弱者和病员,还要组织体强力气大的同志帮助搀扶或背着过河。即使这样精心安排,每次过一条水深一公尺的小河,十一团总有几个人不幸牺牲。
  当时过草地的骡马比汽车、飞机的作用都大得多。我有一匹马,每天在全团后尾收容掉队者,把一些危在旦夕的同志,驼着通过最困难地段或最危险的河流,使这些 同志在关键时刻得到支持而走出草地。如三军团李大队长的坐骑累死后,自己又害病掉队,他见到我后,把党证交给我向我告别。我劝他吃点干粮,骑上我的马走了 十几里,身体有了好转,第二天第三天我的马又给他骑过了两条河,终于使他走出了草地。另一位当过师政委的张平凯(后任山西军区副政委)因“左”倾错误领导 者把他撤职,他自己背着一床夹被、一个皮袄、害病掉队在后面,我把他的行李交给饲养员帮助驮出草地,每天把马让他骑一段,给他一些干粮充饥,这样身体逐渐 好转,终于走出了草地。
  (3)缺少粮食没有食物
  十一团进入毛儿盖,准备过草地前,部队就经常吃不饱肚子,而过草地每人要筹集10斤粮其困难更大。因无钱也无处可购买,就是麦田的麦子也早被前卫部队收买 光了,我们就是走出十多里地,也很难收到麦子。十一团政治处二十余人费了几天的时间,才收到100余斤生青稞麦子,晒干后每人分不到5斤,有的连队只分到 三四斤干粮,就凭这点粮食,要渡过七天的草地,其饥饿难忍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所以红军战士每天饿得难忍时,就像牛羊一样,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喝几口冷水,或 拔青草、摘树叶和挖草根当作干粮边走边吃。我只有5斤干粮,而且还要救济危难的战友,所以也要靠野草、树叶作主粮。每天到达宿营地,再疲劳也要找青草、树 叶或草根,用洗脸盆熬成稀汤,作一顿“好饭”吃饱肚子。而吃下后恶心、呕吐、或肚子膨胀发痛得打滚是常事,而第二天照样拔来煮着吃。若遇上干燥的地方宿营 时,每个人都想找到一点食物充饥,如找老鼠洞,挖出老鼠熬汤解解馋,或拣香菇,找野菜等。至于有皮带或皮鞋者,虽然数量极少,但都要把它煮熟吃光。途中遇 有前面部队死马的骨头,也要把血淋淋的骨头抢来啃着充饥。特别是掉队的伤病员,携带的干粮更少,只能依靠别人救济一点干粮度日,但救济的数量有限,只好靠 喝冷水,吃野菜,树叶充饥,遇有前面部队人员或马匹拉下的粪便中还未消化的麦粒,也顾不得洗干净,就拣起来往嘴里塞,虽然采用各种办法来解决饥饿问题,但 仍有许多掉队人员未能走出草地。
  在严寒地带与缺少粮食的情况下,每天烧上一次开水,或熬一顿青草、树叶稀汤喝,有助于增加身体的热量,所以过草地时,要求各人携带准备烧水做饭的工具,并 要求携带三五斤干柴,以备在缺柴草的水网地带烧开水做饭之用。因此每到宿营地后,大家就自己动手用泥块或草蔸垒炉灶,烧开水做饭,而做饭的工具是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有茶缸、洋瓷大碗、洗脸盆、炒瓢。草地的水,都有腐臭味,喝下去呕吐、恶心,但为了缓解饥饿,水的臭味再大也得用它做饭烧开水解渴,并且都 把晚上这顿煮熟的青草稀汤当作每天一次最好的享受和安慰。特别是做饭时,见到无边无际、长蛇阵一样的火堆,到处闪烁发亮的情景时,大家的情绪又高涨起来, 此起彼伏的说笑声与歌声,又响彻云霄。一切饥饿疲劳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4)晚上没有地方睡觉
  在草地上饿着肚子每天行军五六十里,到了晚上能找到一个干燥舒适地方睡一觉,也是每个人最大的希望和恢复疲劳的好机会。可是水草地,多是水深没膝盖,或泥 浆很深,或双脚踩下去能冒出水来的潮湿地。其次,晚上下大雨多,又没有雨伞、雨衣等工具,只能硬着头皮顶着,或几个人顶着一床被子,或把一件衣服当雨伞, 而衣服淋湿后,也无干燥的衣服替换,只好受冷挨冻。再次,晚上天冷,又无棉毛衣服,加上肚子饥饿,所以,各连队都有不少人轻病冻饿成重病,甚至牺牲在草地 上。十一团政治处20余人,每晚遇着有水或潮湿地宿营时,都三五人一个组,由刘随春主任指定各组安营扎寨的位置,我这个团特派员与俱乐部主任余非及保卫干 事魏全为一组。每晚天黑前,拔上些草蔸垒成一个高出水面的草土堆,再割一些野草放在土堆上,而后铺上背包或放上衣服,三个人就背靠着背,坐着度过难熬的夜 晚,而且最担心睡着后,跌倒或滚到深水泥潭而丧生,所以再疲倦也难以入睡,或者我们三个轮流睡觉,以免发生不幸,至于刮大风或下大雨更无法睡觉,只好睁大 眼睛,坐着熬到天亮,然后照样行军走路。只有最后一个晚上是在原始森林过的夜,这个森林古树稠密,到处荆棘交错,人钻不进去,前面部队在此搭好的窝棚,好 似房屋一样避风、防雨,大家都称赞“洋房子”和“软席”床,叫人感到特别舒服,这是在草地上最幸福的一夜。
  (三)红军在草地可贵的自我牺牲精神
  由于过草地时饥饿寒冷缺医少药,使部队的病员有增无减,而这些病员,既无医院可住,也没有担架可抬,完全依靠每个病员的坚强意志,拄着拐棍,跟随后尾日夜 奔波。全军掉队人员每天有三四百人,虽然各团收容队都耐心帮助,使大多数掉队者每天都能赶上自己的部队,但也有不少同志牺牲在草地上,特别是快出草地的最 后两天,倒下的同志成片成堆,多者几十人,其中有的三五人一伙,背靠着背坐下好似在休息,等我们走近一叫或推拉时,他们早已与世长辞。目睹这些牺牲了的战 友,我们虽无法掩埋他们的遗体,但我们仍把他们的尸体放平,盖上衣服或被子,尔后脱帽致哀,鞠躬告别。幸存的同志互相搀扶着又继续向前行进。红一方面军过 草地到底牺牲了多少同志,至今也没有确切的数字,聂荣臻元帅回忆这段历史时曾沉痛地写道:“环境的确是艰苦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作战中那样英勇没有牺牲, 却在缺粮少药、饥饿、寒冷、疾病、高原缺氧的艰苦旅程中痛苦的倒下了。”
  红军经过七天的艰难跋涉,胜利地跨过了草地,国民党想把红军冻死、饿死在草地的企图破灭了。红军战士在党的领导下,以坚贞不屈所向无敌的精神,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走出了泥潭水草地,这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骄傲。
  (摘自:欧阳淞 曲青山主编:《红色往事:党史人物忆党史》,济南出版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军过草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