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小时候丑长大漂亮家人总是告诉我节俭,长大了有工作了,有工资了,还不让我花,就让我每天工作这样还有会美好的未来

您现在的位置: >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来源:www. 作者:
时间: 14:07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450字
  节约伴我成长勤俭节约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好习惯。人们都说:&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这句话就是说有限度地索取,有节制地使用,物资就会很充足。但是,现在人们都淡忘了勤俭节约这个传统美德,任意挥霍地球的资源。  当水龙头哗哗地响,有谁会去阻止?水也有限制,并不是永远流不尽。可能你会说:&地球不是有很多水吗?怎么会用完呢?&但并不是这样的,人们喝的水用的水都是淡水,而地球上的淡水只占地球水资源的五分之二!  小时侯,我就是一个浪费粮食的人。那时,我吃完饭后碗里总会剩下三分之一的米饭,从不吃完。因为我不懂什么叫节约,只知道吃得去就是,管他浪不浪费。有一次,爷爷看见了,就对我说:&叮当呀,你知道吗?这些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的,又是你父母亲花钱买来的,而你却把他们都浪费了,你不觉得可耻吗?&我听了,惭愧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我便注意盛饭时看自己的胃口打多打少,从不浪费一粒粮食了。  一滴水,一粒饭,一张纸都是值得我们去节约的,如果你不去节约,这些资源都会随着人们的浪费而枯竭。人类啊!没有了水,万物将消失,千万别让最后一滴水成为我们的眼泪!没有了米饭,我们将饿死!没有了森林,地球就会成为一遍荒漠。不要让最后的食物成为干巴巴的泥土和自己的身躯!  勤俭节约,从小做起,让勤俭节约伴随着我们成长。六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400字
  勤俭节约一词,家喻户晓。可虽然人人都知道,但不是容易做不到的。  勤俭节约常常会被人所忽略&&特别是我们这些在糖水里泡大的人。我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件小事,别人不去做我也不去做。其实是错的。我们是这个地球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就该保护我们的家。  你知道吗?现在的地球地下淡水资源并不丰富,很多地区和国家水资源紧缺,今年,我国的云南又一次干旱,土地干裂,人们没有水喝,没有水用,可伤心啦!我们看到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该节约用水呀?公共厕所里经常看到有人洗完手以后不关自来水龙头,也没有人去管,导致水一直淌,一直淌。我们不能这样做,不管在哪里,只要看到水龙头在滴水,我们就应该把它关紧。在家里呢,我们可以把洗完脸的水用桶接住冲马桶。我们还可以用淘米水洗碗,不仅节约水,又可以去除碗上的油渍,这样就可以少用洗涤剂,既节约也很环保。  节约是无限制的,不仅仅是节约用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节约,如节约用电,无需开灯就不开,开了灯要随手关。我们还要少买玩具,少吃零食,少买新衣服,省下每一分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  古人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节约是美德。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请让我们用勤俭节约来保护我们的家园吧!勤俭节约演讲稿:勤俭节约从我做起1400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监狱组织我们观看电影《焦裕禄》以后,焦书记那俭朴的形象、忙碌的身影一直在我心头萦绕。前些天,我和儿子再次坐在电脑前观看了这部影片,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尤其让我感动。  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以及教育儿女的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首先要从思想上崇尚俭朴。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抛弃&家大业大,浪费点儿没啥&的思想。&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同样,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单位也是难以持续发展的。  学习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要在作风上艰苦创业。要舍得吃大苦、耐大劳,把艰苦奋斗当成监狱发展的助推器,把勤俭节约当成战胜困难的传家宝。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节约反而成了小气被人笑话,节俭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想到了一向以&小气&闻名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他们的&小气&让人震憾。为了节约用水,丰田公司的员工将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以节约冲水量;笔记用纸正面书写完后,裁成四段订成小册子,反面再作便条纸使用;一只手套破了,只换一只,另一只破了再换;员工上班时,如要离开工作岗位三步以上,一律自觉的跑步;有时候真觉得不可思议,偌大的一个世界知名企业,还这么小气,还在乎这么一点点浪费吗?但是,对于丰田来说,&聚沙可成塔,积水可成渊&,正是由于丰田汽车公司员工的这种&小气&,才成就了丰田公司今天的辉煌。  学习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重要的是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蒲松龄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每名监狱警察职工,都要抓住点滴时间,刻苦钻研业务技能,向精细管理要效益。海尔总裁张瑞敏说过:不简单,就是将简单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好;不容易,就是将容易的事做千遍万遍做对。只要大家都能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做起,从自身岗位做起,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那么,我们的监狱事业就会持续兴旺,永葆活力!  学习焦书记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最重要的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观察我们单位,浪费现象就在身边,关不紧的水龙头、白天亮着的电灯、狱内被扔掉的馒头饭菜、到处乱扔的可以再用的纸张等等。据统计,我们仅一个月需担负的水电费就高达二、三十万元,相当于一千多个困难家庭的最低生活保障。温家宝总理曾经说过,在中国,一件小事如果加上13亿人口就是大事,如果每人浪费一点资源,加起来就非同寻常,如果每人节约一点资源,加起来就是一笔巨大财富。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所以大家如果能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牢固树立节约意识,从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入手,把节约落到实处!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让节约成为工作习惯&,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关于勤俭的作文:勤俭节约,从我做起800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勤俭节约,从我做起》。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老师和父母就教育我们要节省每一粒米,农民伯伯太辛苦了,我们吃的每一口粮食都是用雨水和汗水浇灌的。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渐渐地将过去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抛弃,而悬着了奢侈安逸的生活。人们似乎已忘了,今天的美好的生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血汗、拼出来的。许多革命家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国家主席毛泽东所有衣服中竟没有一件不打补丁的;敬爱的周总理的睡衣穿了几十年,破了就补,补了又补,直到烂了,没法再补,就把整个背部换掉也不肯买件新的;无产阶级战士雷锋,脸盆用得油漆都落光了也舍不得丢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那便是为了替国家省下建设的资金!  有的同学会说,那时国家底子薄,所以需要勤俭,现在人们富裕了,应该享受一下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的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比解放前好多了,但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国家还不富裕,仍然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日常生活当中,有些同学就有铺张浪费的坏习惯,他们专挑高档、名牌的文具相互攀比、炫耀,没用一两次便又扔掉了。有一些同学一直嫌学校的饭菜不好吃,时常倒饭菜。要知道我们的一顿饭,凝聚了多少人的汗水啊。农伯伯顶烈日,冒风雨;食堂叔叔阿姨,买菜、拣菜、洗菜、炒菜,热腾腾的饭菜送到我们手中时,多少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生活贫困要勤俭节约,生活富裕也要勤俭节约。俗话说:坐吃山空。历史上&今日花天酒地,明日乞讨过街头&的例子屡见不鲜。我国五代时期有李存审&赠簇教子&的故事,李存审出身贫困,40年为国征战,100多次被敌箭射中骨头,后来他做了大官,看到孩子们整日吃喝玩乐,从小娇生惯养很不放心,他就把过去从骨头中拔出的箭头送给孩子,告戒他们不要忘记勤俭节约,并说&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让节俭成为习惯&、&让节俭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俭,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勤俭节约演讲稿:节约校园,从我做起!550字
同学们:  &勤俭自古为美誉,节约至今是佳称。&这一流传至今的古联说的便是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奢侈浪费自古为人所不齿。但是,勤俭节约这种美德却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意识中逐渐淡薄了,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正在同学间悄然形成。&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古训大家都能脱口而出,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能在消费时会想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呢?当某些同学大手大脚地随便花钱时,他们又是否想过,他们所花的是父母辛苦工作赚来的血汗钱呢?在人们花高价买来各种各样名牌服饰时,他们是否想过节约呢?虽然现在我们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家庭富裕了,但我们不能忘却勤俭节约的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个个因浪费奢侈而亡国的教训近在眼前,难道我们想重蹈覆辙吗?勤俭不仅是持家之道,更是立国之本。  我国是一个大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浪费一元钱,那么全中国一天就会浪费十三亿元啊!这数字多么令人震惊啊!所以,即使微不足道的一元钱我们也不应该浪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浪费,就像&蚁穴&一样侵蚀着立国的根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尚未忘却,&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的古训尚在心中回响。我们要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从身边做起,从一元钱、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支笔、一张纸、一本书、一块像皮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让勤俭节约的精神渗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伴随我们的一生!记住:节约校园,从我做起!勤俭节约演讲稿:厉行节约,从我做起600字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们学的第一首唐诗就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节俭,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的社会里,更显得意义深长。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节约要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然而,节约终究不只是小事,现在的社会有时候变得很陌生,有些时候,节约成了小气被人笑话,更有些时候,节俭却被当成贫穷的表现。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改变那种所谓的虚荣消费心理和浪费观念,需要重新认识老祖宗留下的千年传统和良好美德。。  由此,我也想到了我们的节约意识却反差很大。回想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否注意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往往是我们在不经意中就造成了诸多浪费。许多纸张只写了几个字就扔进废纸篓;白天亮着的电灯;卫生间水龙头哗哗流水、地上到处洒落的粮食&&其实稍加注意,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但往往我们却忽视了这些细节。我想,在家里我们肯定能做到随手关灯、关水;为什么我们却忽略了这些细节?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溶入到生活中,没有将节约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并形成一种观念。  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更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一种态度,一种智慧。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繁荣昌盛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社会是难以长治久安的;一个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所以今天,我们应该大声倡议: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让节约成为习惯&、&让节约成为生活方式&,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粒粮,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只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节约,我们才能节约资源,也只有时时处处从我做起,这样我们的地球家园才会永远美丽富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600字
  俗话说:&成家子,粪如宝;败家子,钱如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有些人认为以现在的条件,不必再讲勤俭节约。适逢春节来临,不少人更是开销巨大,有些人甚至把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丢了,缺少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要知道:勤俭节约,永不过时。  奢侈浪费小到足以破坏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大到足以灭亡一个无比强盛的国家。孔子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孟子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就是分别从个人和国家的角度强调了保持忧患意识的重要性。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淡漠了古人的教训,大肆的奢侈浪费。我国就形成了一种通病&&&节俭冷漠症&。身边的小事就足见这种病态的严重。白天明亮的教室里非得开灯,洗手间的水龙头&细水长流&,电脑永远处在待机状态,简直是&不知节俭何滋味&。据上海能源管理部门统计,按平均每户家庭有15瓦特的耗电量计算,上海480万户家庭在白天高峰时就增加了2.5万千瓦左右的用电负荷;一台电脑的待机能耗30瓦,如果上海15万机关干部下班后都不关掉电脑电源,仅此一项,就将每天增加4500千瓦的用电负荷,倘若加上企事单位的的电脑待机浪费,数字十分惊人。如果这样浪费下去,有多少能源将被这样白白的浪费掉。为国家造成多大的经济损失。长此下去,即使我国再强盛,恐怕也支撑不了多长时间。  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无不是兴于勤俭,忘于奢靡。古往今来,成功的创业者大都经过艰苦奋斗阶段,所以都很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守业者来说,则正好相反,他们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辛,容易贪图奢侈享乐,最终的命运必然是事业的衰败,国家的灭亡。这是几千年历史所昭示的真理。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戒奢从俭,不糜费财物,认识我们崇尚的美德。六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阿勒篇)2000字
  阿勒,全村人都知道他,他是村里有名的富户,在整个县里都是名人。家里的两个孩子也很有出息:女儿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儿子在城里上着重点高中。村里人看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可,有谁知道这背后辛酸的历史呢?  阿勒没有姓,从小就是孤儿,小时候跟着当时已六十多岁的光棍老村长生活。老村长快要去世时,阿勒跪在他的床头,老村长相当吃力地对他说了最后一句话&勒子,要勤俭节约,千万,千万别浪费。&说完就咽气了。老村长死后,阿勒只分到一床被子,一个破布包和南山上一块五年多都没人种过的地,其余的都被老村长的弟弟给拿走了。  阿勒对往后的生活很苦恼,他当年只有十五岁啊!叫一个稚气还没有完全消失的孩子去干活,太难了。又因为国家不让收童工,没有哪一家店敢雇用他。阿勒蜷缩在老村长的老房子的墙角,好似受了委屈地哭,哭着哭着,他又想起老村长的话&&勤俭节约&?我可以说是一无所有,我要怎样勤俭节约呢?&阿勒问自己,没有了答语。&汪!&一声狗叫让阿勒回到现实中,&虎子!&阿勒喊到。虎子是一只小流浪狗,是老村长在世时,他们在山上发现,虎子当时小小的,窝在杂草丛中,眼睛直瞪着阿勒。老村长心眼好,经常和阿勒拿着干粮去喂虎子,因此,他们的关系很好。虎子是很有特点的,是它那对眼睛,是棕色的,叫人看上去,有一种独特的坚强。虎子的眼直瞪着阿勒,好像非要把眼里的坚强注入到阿勒的身上似的。阿勒反应过来:&对了!我还有被子,包和块地呢!村长爷爷,请您放心好了,我不会让您失望的!&阿勒在心里承诺。  阿勒卖了被子和包,买了一把生了锈的锄头和一点玉米种子,他要开工了!他先把锄头磨好,把荒地翻了个遍,一停下来休息,虎子就朝着他使劲的叫,因此他没有停下。把种子都埋在地里,浇上水,每天辛勤的拔草、松土。平日里除了在地里干活就是到老村长弟弟家去照顾他家的小男孩,那个小男孩很喜欢追着虎子跑,他追着虎子满院子跑,虽然追不上,但脸上始终是笑呵呵的,虎子也跑得很卖力,好像跟他玩的不亦乐乎。当然,阿勒照顾小孩子只是为了有地方吃和睡,不收钱。  阿勒亲眼看着玉米从种变成芽,由苗儿长高长大,玉米成熟了!阿勒掰下玉米,把它晒干,再把一颗颗玉米粒从玉米棒上剥下来,然后拿去换钱。几个月的汗水洒下,阿里的辛苦没有白费。他拿了钱,拿一部分钱去给老村长买了点贡品放在他的坟头,又买了种子,一颗颗地种到地里,用汗水浇灌&&  他每天辛勤的干活,从来不乱花一分钱,他每天早出晚归,装零钱的黑罐子也满了好多次。就算有了钱,他每天也相当节俭,&一件物品必须要用一年以上&这是他家的家规。他儿子小的时候用小刀割着蜡烛玩,弄烂了一小块旧蜡烛,也被他打的三天没有缓过痛来。当时他已经在村里属于富户了,见他这样,乡邻们都说他吝啬,可是,又有谁,能比他更清楚每个东西的价值?  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二十年,三十年过去了,阿勒有了自己的房子,自己的院子,还有自己的家人,和更大更多更好的地。当然,这一切都建在老村长和虎子的坟旁,尽管已年近花甲,却每天都到地里干活,终于,他也撑不住了,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一个人的一生总是会失去很多,但,无论有多少破绽,一直努力,总会有收获。  人的一生,度过得既快又慢,快时,你根本捉不到他的影子,跟不上他的脚步;慢时,你在前面大步走,他筋疲力竭地跟在后面。初三:枸杞子勤俭节约的奶奶550字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变得富裕起来,这种美德便渐渐被人们淡忘了。但是,有些人并没有忘记这一传统,依旧勤俭节约,我的奶奶就是其中的一员。  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满头白发,脸上堆满了皱纹。她平时十分节俭,恨不得把东西复制几个,按奶奶的话说就是:&这东西没坏,凑合着用吧。&奶奶平时喜欢捡瓶子去卖钱,小时候,在奶奶的感染下,我也有了这个习惯,在我上一年级时,一次在校园里,我看见了一个瓶子,于是我把它偷偷藏了起来,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我放下书包,马不停蹄地往我藏瓶子的地方跑去,当我看见瓶子还在时,欣喜若狂,连忙跑到栏杆前,对着栏杆外面的奶奶喊到:&奶奶,我找到一个瓶子!&说完,我用尽全身的力气,把瓶子扔了出去,奶奶捡起瓶子,拍了拍上面的灰尘,放进了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奶奶夸奖了我,&真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我听了后,心里美滋滋的,现在回想起来真觉得有点可笑。  奶奶的衣着十分朴素,在奶奶看来,衣服只要是没有穿破,就算是好衣服。一次,妈妈给奶奶买了一套新衣服,奶奶见了,十分生气,&买这么贵的衣服干什么?,赶紧拿去退了,&奶奶的态度很坚决,在奶奶的坚持下,没办法,妈妈只能把衣服退掉。事后妈妈生气的对我说:&再也不给你奶奶买衣服了!&  别看奶奶平时这么节俭,但遇到大事上却一点也不含糊,听妈妈说,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奶奶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捐赠给了地震灾区,用来帮助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  这就是我勤俭节约的奶奶,我要学习奶奶的这种美德,并把这种美德传承下去。五勤俭节约,你我同行650字
  同学们,水:生命之源,让我们一起去节约吧!各位小伙伴们,当烈日炎炎的夏天,满身都是汗回到家,喝一杯冰水,顿时倍感舒畅;再洗一个澡,就更舒服了。这些不都来自是吗?水对我们太重要了。水从哪里来?水对人类、动植物又有什么作用呢?水为人类提供了交通方便,使船可以在水上航行;水能灌溉植物;水能饲养动物;做饭、洗衣、清洁、饮用都需要水。水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如果没有水,我们将会无法生存。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态大系统却遭到了肆意的破坏,环境危机日益增距,人类遭到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水土大量流失,土地沙漠化,洪灾泛滥。给我们带来了不便,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是,还有一些人以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其实,他们错了,水是有限的,也是在日益递减的:水被蒸发后,有一部分会落下,也就是&&雨&。而有一部分却是被&遗忘&的;所以水是有限的,也是日益递减的。你们知道吗?我们所需要的淡水还不足占总水量的百分之一。如果人类在不珍惜水的话,那么,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也许,有人会认为:不就是一滴水吗,有什么好珍惜的?有什么了不起的?但是,你可知道,一滴水对北非那些无水的地方来说,确是能够拯救生命的。如果不能,那一亿滴水呢?你们知道一滴自来水的由来吗?下面就让我们去看看吧!一滴自来水得来不易,他必须经过过滤、净化、消毒、加压等许多繁杂的程序、才能供人类使用。如果,人类在肆无忌惮的浪费水源,那么就是对自来水厂的工人的不尊重,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无视。若人类在这样的浪费下去,地球这个&水球&将永不复存,一切的一切将消亡。各位小伙伴们,节约是我们中华名族的美德,让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各位大朋友们&勤俭节约,你我同行&。  
  转载分享本站内容www.,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作文我家节俭故事多
郭欣、徐洁琼、张劲松、王海燕、张忠文、夏苗
东方烟草报
  俗话说:精打细算,油盐不断。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很多人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只是在不同时代,人们勤俭节约的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今天,本版邀请出生在不同年代的行业职工讲述自己或家人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编者
吃隔夜菜的妈妈
  妈妈吃了一辈子的剩菜。
  妈妈生于上世纪40年代末。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一直不太好,买不起冰箱。妈妈觉得如果把剩下的饭菜倒掉太可惜了,便请木工师傅做了一个碗橱。妈妈特别交代,碗橱靠墙的一面要做成木头的,其他三面全用纱窗,这样方便空气流通,隔夜的剩菜不会变坏。
  爸爸身体不太好,不能吃剩菜;我在家最小,也不吃隔夜菜;哥哥不太挑剔,可那时他正长身体,妈妈总会让他多吃好东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里,吃剩菜的就只有妈妈了。饭桌上,我们的筷子总是掠过盛着隔夜菜的那个碗,去夹新鲜的菜;而刚刚从厨房里忙完的妈妈,就着剩菜吃饭。她总是吃得很安静,没有我们偶尔吃一次隔夜菜时的愁眉苦脸。
  为了让正长身体的我们不缺营养,妈妈靠着她和爸爸微薄的工资勤俭持家。爸爸身体不好,需要常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于是,妈妈总是变着花样做馒头、花卷,包饺子、切面片。每到春节的时候,妈妈把大块的猪肉切成丁,用作料拌匀了做香肠。她把肠衣一端套上一只漏斗,漏斗里盛满肉丁,然后把肉塞到肠衣里。一根肠衣塞满的时候,她用粗线把两头扎紧了,再找来一根针,在香肠上刺上许多小孔挂出去晾晒。当胖胖软软的香肠变成满是“皱纹”的“小老头”时,就可以吃了。妈妈把蒸好的红色香肠切成薄片,在盘子里铺了一圈又一圈。有香肠吃的一顿饭,一家人总是吃得很开心,可妈妈究竟吃了几片香肠,却从没有人注意过。
  爸爸去世那年,我高中毕业,哥哥也正好大学毕业。两个孩子都面临人生抉择的时候,一向不善交际的妈妈忽然变得异常坚强,很快就把我们兄妹俩妥善安排好了。
  读书、工作、成家……我和哥哥吃着妈妈做的新鲜可口的饭菜渐渐长大了,妈妈却吃着我们剩下的隔夜菜慢慢变老了。
  自打为人妻、为人母以后,我也常常煮饭给家人吃。现在家里有了冰箱,剩菜也常有。饭桌上,我总是把新烧好的菜推到对面去,把剩菜放在自己面前,看到家人吃得很香的样子,我心里没有一丁点儿苦楚,有的全是欣慰和满足。
  我想起小时候的饭桌来,那时妈妈吃着隔夜菜,心里大概也是这样的感受吧!
  (江西遂川县局)
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说说我的交通工具
  作为一名出生于1985年的青年,我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我觉得,老一辈“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勤俭观固然可贵,但在当代,理性客观的勤俭观应该是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和品质消费。
  下面我就说说我的“不选贵的,只选对的”消费观。
  刚上班时,我想买一辆汽车,以方便出行。可后来发现,家里离单位只有一公里,上班用一辆电动自行车就可以解决,长途外出可以乘坐火车、长途汽车等交通工具。经过再三考虑,我最终买了一辆电动车。预算从十几万降到三千元,在汽车盛行的时代,我的这一行为还被一些朋友“嘲笑”了一番。
  一开始,我骑着“小毛驴”在路上穿梭,乐呵呵地跟堵在路上偶遇的同事打招呼,同时还沉浸在每天能多睡15分钟的快乐中不亦乐乎。
  可有一天下班时,我的“小毛驴”突然停在路上不动了,昨晚明明充电了啊!看着一辆辆车从我身边驶过,我懊恼地推着电动车寻找修理行。好不容易推到一家修理行,没等我说完,修理师傅头也没抬地说:“要换电瓶了!基本上都是一年换一次。”
  看着店门口十几个被置换下来的电瓶,一股罪恶感油然而生:这么多电瓶该产生多少铅污染?然而,短暂的罪恶感很快就屈服于现实,我赶紧掏了200元钱换了一个电瓶。心里还自我安慰:相比开汽车的尾气污染,这应该是“小巫见大巫”了吧!
  不久,年关快到了,路上的车子骤然多了起来,常常堵得一点缝儿都没有。有时,好不容易找着一个空子,我便赶紧骑过去。有好几次,我刚好赶在上班时间的最后一秒签到打上卡。
  我猛然醒悟,原来,电动车也有堵车的时候!
  经过这些“磨难”,我毅然决然地买了一辆自行车,真正迈入了“纯低碳时代”。上班时,我穿着工作服、踩着高跟鞋,骑着一辆小型可折叠自行车,一度拥有很高的回头率。
  如今,天气好的时候,我会骑自行车出行,雨天时干脆走路上班。虽然付出了少睡15分钟的代价,但带来的好处更多:环保就不必多说了,就个人而言,时间上更自由了,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放松身心,省去了去健身房的时间和费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浙江温州市局)
捡夏和拾秋
  我生于上世纪60年代,每当看到“勤俭节约”四个字,我就禁不住回忆起往事。记忆里最深刻的是两件事:捡夏和拾秋。
  那时家在农村,大人们忙着赚工分,我们小孩儿除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外,常去野外摘野菜、刨蕨根、挖葛参,当然捡夏和拾秋也在其中。
  立夏过后不久,小麦就开始饱满起来,一个个鼓起肚子,夏风吹过,金黄的麦浪一波又一波。终于等到麦子收割了,我们早早守候在收割地旁,看着大人们挥汗如雨地劳作,有时帮他们递上毛巾擦擦汗,有时递上一瓢水让他们解渴……好不容易等他们收割完,我们就把眼睛瞪大,像老鹰一样追寻自己的猎物:收割或扎捆时折断的麦稞、杂草丛中遗漏的半截麦穗都是不错的收获;有时我们会在灌木或荆棘旁找到几棵没有被收割走的半青不黄的麦子。这时发现者不会独吞,一定会把大伙儿叫到一起参观战利品,最后一起分享。现在我才明白,那或许是大人们有意留下的。小孩子不懂大人们的苦心,只知道捡了麦穗就可以回家让妈妈磨成面粉包饺子吃。
  捡夏很辛苦,顶着炎炎烈日,东山奔西坡跑,一天下来,收获往往也不多。拾秋就不一样了,是到大人收获过的红苕地捡拾和挖掘他们遗漏的红苕。挖红苕是个时令活,劳动量大,时间紧。大人们为了赶时间,活儿就做得不那么精细了。经过几年的摸索,我对如何拾秋颇有心得:找遗漏的薯藤。割薯藤的人和挖红苕的人分工合作,割藤的人只要割完藤就算完成任务了,大的薯藤扯不出又易断,为了不误功夫,大人们一旦扯断便不会再理会。机会就在其中,那些粗大的薯藤往往伸得很长很远,有的伸到田垄之外,沿着垄沿一路攀附下去,扎根安家;有的一路跑到杂草丛中或灌木林中“躲”了起来,慵懒地躺在里边“睡”了起来。对于这样的“懒鬼”,我们毫不客气,一把就把它们扯起来,从头牵到尾,一根根茎须上牵着一个个小红苕头,从大到小排过去,像极了一串风铃,在风中不断晃动着。
  往事如烟,过去的终究过去了。如今的孩子大多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写下这些文字,只希望孩子们能多听听老一辈的勤俭故事,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之维艰”,就足够了。
  (湖南冷水江市局)
记账本相伴的日子
  前些日子回老家看望父母,母亲问我以前的一些东西还要不要,顺手递过一个黄色笔记本——读中专时的记账本。
  记账本勾起了我对过去岁月的回忆。眼前浮现出20年前,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在即将熄灯的夜晚,认真回忆当天所有的花销,并详细记录下每一笔消费的时间、地点和金额的情景。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一个出生农家的孩子来到省城太原求学,除支付学费外,还要花费远高于农村很多的生活费。父母每个月最多只能给我提供100元生活费,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生活费,我开始了记账的日子。
  起初,我把一天的伙食费定在三元左右,设想着除了早餐一块酱豆腐和一个馒头外,午餐和晚餐还有余钱吃一份最便宜的炒菜。可是结果却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一般到了二十几号的时候,钱包就已经捉襟见肘了。细心查看记账本,我才找到了原因:我不仅要解决一日三餐,还得考虑生活用品以及休息日外出的交通费用。记账本的作用初步凸显。
  同宿舍另一位来自农村的同学,也遭遇了与我相似的情形。于是,商量之后,我们俩开始合伙吃饭。早餐的酱豆腐两人共吃一块;午餐可以打两份不同的菜,改变以往单一的菜品;晚餐如果肚子不是很饿,两人有一份菜就足够了。每周结束的时候,我俩把总共的花销统计起来,核对原先的计划,看有无出现差错,如果有超支的情况,一定得找出原因。有计划、有记录、有总结的花销习惯,让我们的支出慢慢走向正轨,也实现了节约最大化的目的。
  不光如此,我们通过到书店查地图和亲身体验,还设计出了经常要去的图书馆、免费活动广场、折扣较大的生活用品店等地的公交路线图。那时的太原公交是分路段计费,我们经过实践测算出了坐哪路公交最佳、从哪站下车费用是最节省的。这些路线图也被详细地记录在了我的记账本上。
  虽然生活费有限,我们的生活却逐渐变得滋润起来。一传十,十传百,我们的节约经验得到了很多来自普通家庭同学的认可,他们纷纷效仿我们的做法。有时候,同学要是有找不到的地方,就来找我翻翻记账本,看坐哪路公交合适,更重要的是能否省一点车票钱。
  就这样,记账本成为我中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日子一天天流逝,记账本的空白部分也越来越薄。我怕纸张不够用,便找了很多大小差不多的纸,让一位在学校档案室工作的老师帮忙用订书机把纸和记账本订到一起。记账本变成了厚厚的一大本,一直用到中专毕业。
  毕业参加工作后,我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虽然不再记账,但仍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每逢同学聚会时,谈到这些回忆,我们都感慨颇多,与记账本相伴的那段日子,何尝不是我们一生最应铭记的岁月?
  (山昆公司)
“吝啬妻”
  妻子和我都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来自贫困山区的农村。相似的生活经历让我们相知、相恋并最终走到了一起。婚后,我上班,她在家里操劳。后来,我们在县城买了房子,日子过得也算舒适。
  妻子是一个非常勤劳、节俭的人。过去住在农村,她舍不得吃喝、舍不得穿戴,这不能买、那不能花,邻居常喊她“吝啬妻”。住进县城后,她依然如故,“吝啬妻”这个名字很快在邻里间也叫开了。
  妻子一年到头难得去集市或商店几回,即使偶尔去一回,也常弄得我很尴尬。一次,为了把她与我结婚时买的那件旧衣衫换下来,我把她拉到一家成衣店。那家店店面大,品种也多,可挑了半天,她除了在一件紫色衣服前停留了一下外,竟没有看上一件。我很生气,在成衣店门口大声向她吼:“人活在世上不穿不带、不吃不喝有啥意思?这么多衣服,你就挑不出一件满意的?”妻子低下头,不好意思地说:“不,倒有一件紫色衣服挺好看,就是太贵了,要138元!”我带着情绪嚷道:“那你就等便宜了再买吧!”
  那年,女儿考上大学,学杂费累计8000元,这对我们这个刚进县城的小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开支。女儿报名那天,妻子没有丝毫犹豫,将平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一万元从银行全部取出来递给了女儿。后来的几年里,妻子也从未借过别人一分钱,全部用自己节俭下的积蓄供女儿一直读完研究生。
  由于妻子过日子省吃俭用,家中除弄点野菜凑合吃外,平时很难吃上瓜果和鲜菜。一次,家里要来客人,她不得不去菜市场。她先在西红柿、黄瓜摊位旁边逗留,后在辣椒、茄子摊位上讨价还价,最后又买了两斤肉。我看着她拎着大袋小袋,红的、绿的、青的,荤的、素的,样样齐全,心想:妻子这回怎么这么大方?下午送走客人后,妻子突然不见了踪影,我寻了一圈,发现她正在卧室里用笔写着什么,悄悄走近,才发现她在记录当日花销流水账。我屏住气仔细看着,只见小本子上记得密密麻麻,连花费五角钱也记在上面。
  妻子对于日常开支有着严格的条理:她先把每年的大概收入计算出来,留足积蓄后,把余下的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再把当月的那份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她每天清晨取出一小份,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当拿到当日的费用后,她要仔细权衡,只许剩余,不准超支,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每日余下的钱除特殊费用之外,她会全部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
  人称“吝啬妻”的妻子其实并不吝啬,也并非舍不得,只是更善于精打细算、更注重勤俭节约罢了。
  (陕西三原县局)
我家勤俭节约三部曲
  时间的车轮不停向前,在不同的时代留下了不同的故事。从祖辈、父辈到我们“90后”这一辈,节俭的故事也各不相同。
奶奶的芭蕉扇
  奶奶出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本地百货公司的一名退休工人。她住的房子建于上世纪70年代,60平方米左右。一到夏天,爸爸就要张罗着给奶奶装空调,可奶奶却总以“不怕热”拒绝。奶奶常说,装了空调的电表是“飞”着走的,屋里很凉快,不用装。后来,奶奶拗不过爸爸的一再劝说,在客厅装了一台空调。每当奶奶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她从不开空调,而是扇芭蕉扇;只有家里人去看她的时候,她才舍得打开空调。说也奇怪,那芭蕉扇到了奶奶手上就像真的有了魔力,那风特别凉快,一阵一阵,似乎不仅放缓了生活,也让夏日浮躁的心安静了许多。
  如今,每当酷暑难耐时,我总会想起奶奶的芭蕉扇,让我也觉得好像心静了许多。
爸爸的空碗
  爸爸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下过乡,种过地,生活很节俭。
  记得小时候,饭菜一上桌,我就肆无忌惮地狼吞虎咽,吃得太快,自然掉下不少饭粒。每到这时,爸爸就会叫我将桌上的饭粒捡起来吃。我虽然照做,但心里从不当回事,所以每每还会再犯。这样的次数多了,爸爸就拿他吃完饭的空碗教育我:这不只是习惯问题,还是浪费粮食的可耻行为。我虽觉得他大惊小怪,但还是慢慢遵从于他,渐渐养成了吃饭不掉饭粒的好习惯。
  后来,我发现爸爸吃饭有个习惯:每次都是最后一个盛饭,无论饭多饭少他都能“包干到户”,一粒不剩。如今,我长大了,也慢慢理解了爸爸的想法,我想大概只有劳作过的人才能真正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90后”的我是幸运的,赶上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好时代。但这并不表示我不知道节俭,从父辈们身上,我已经学习到了这个传统美德。
  平日里,我常常收集旧衣物的纽扣、花边和布料,把这些元素重新设计、拼接,做成笔袋、零钱袋、钥匙圈等。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可以自主设计,“变废为宝”。此外,这些DIY的“成果”也是送礼的不错选择,它代表的是我“独一无二”的心意。
  (浙江中烟宁波卷烟厂)
  本文图片均为李伟作
网络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时候和长大后的照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